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以工促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以工促農

  當工業化發展到中期後,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居於絕對主導地位,農業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工農兩大產業增長速度的差距出現擴大趨勢,工業自身積累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具備了反哺農業的能力國家適時調整發展政策,加大工業對農業、城市對農村的支持力度,促進工農、城鄉協調發展,是謂“以工促農”。

以工促農的標誌

以工促農的現狀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城市體系國民經濟體系,農業、農村、農民作出了巨大貢獻。是農業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積累,是農村為城市建設給予了重大的支持,是農民為整個經濟社會繁榮作出了重要的貢獻。2005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703美元(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購買力平價方法計算,2002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就已達到4390美元);非農產業產值比重達到87.5%,非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已占絕對主導地位;非農產業勞動力比重上升到55.3%,超過農業勞動力比重;城市化提高到42.99%,已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工業部門已建立了相對完整的體系,工業競爭力顯著上升。從以上指標可以看出,除了非農產業勞動力比重這一指標尚未達到外,其餘指標均超過工業反哺農業發展階段的指標。 總之,我國工業已形成了較好的基礎,已具備自我發展的能力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條件已基本成熟,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

以工促農的推進對策[1]

  現代大農業概念涵蓋了涉農產業鏈的基本內涵,農業產業鏈包含著“大農業”、“大流通”的思想。因此,區域政府應在農業產業鏈理論的思想框架下,遵循農業產業鏈整合的內在規律,轉變就農業抓農業、就工業抓工業的傳統思路,要重視當地產業之間的相互聯動關係並有意識地強化產業之間的互動關係,通過三次產業的相互鏈接來構建農業產業鏈。筆者將針對我國現有“以工促農”機制存在的問題,提出推進“以工促農”構建的政策建議。

  1.增強農業產業鏈主體的活力農業產業鏈強調各主體通過構建產業鏈能實現各自(尤其是農戶)利益的增加,只有涉農工業企業和農戶的自身利益都增加,它們才具有構建農業產業鏈的動力。農業產業鏈城鄉間構建的主體是農業企業,其內部組織的空間結構成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協調機制,龍頭企業在農業產業鏈中起著樞紐的作用,農業企業是“以工促農”經濟活動中的實際承擔者和組織者。農業產業鏈中的涉農企業因為與“農”有關而相對弱勢,因此,要著力扶植與壯大龍頭企業。

  2.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農民的核心問題是增加農民收入,因此,從根本上講,“以工促農”機制的目標是促進農民增收比較利益機制的驅動,農業資源不斷向非農部門轉移,而外部非農部門資源卻很難進入農業領域,在企業和農戶的博弈中,農戶總是處於弱勢,因此,農業組織化是“以工促農”機制建立的核心問題。我國缺乏兩類組織:一是缺乏像El本農協這樣的農民合作組織來保護農民的利益;二是缺乏行業協會來保護企業的利益。㈣因此,要培育農戶與龍頭企業利益銜接的中介組織載體,特別是各種類型的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農戶公司化”模式由於有實體形態的公司出現,減少了在契約型聯盟中普遍存在的廣大農戶組織鬆散、難以提高農業效率的風險。政府要根據當地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農戶的能力和意願,推廣“農戶公司化”。

  3.構建農業產業鏈信息平臺供應鏈管理的目的就是增加企業之間的信息共用程度和協作程度,解決供應鏈之間的協同問題,提高供應鏈整體效率。農業產業鏈涉及農戶、加工和流通領域,因此,有必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農業生產銷售等環節的信息化,確保農業產業鏈所需要的信息及時、準確地傳輸。“電子商務是實現供應鏈信息共用和流程整合一種較好的技術框架,協同電子商務模式(所謂電子供應鏈)是農業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企業信息化的高級目標。”政府部門要為農業信息化服務於“以工促農”,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打好企業信息化的基礎——包括信息化基礎設施信息化管理觀念、信息化企業人才的培養、信息化企業文化的形成等。

  4.延伸、修補與整合農業產業鏈農業產業鏈是一個集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系統,因此,農業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應強化整鏈運作意識,建立信任關係,使各環節利益與整個產業鏈的利益緊密聯結起來。其關鍵在於打造農業產業鏈品牌,提高整鏈品牌競爭力。與原有鏈條各自品牌比較,打造農業產業鏈品牌的直接結果是:初級農產品、加工過的產品價格的提高,價格提高則收益增加,農戶和龍頭企業都能從中獲益。“以工促農”的出發點是逐步破除影響農業產業鏈城鄉間整合的體制性障礙,因此,要防止地方保護主義形成區域封鎖,避免人為割斷產業鏈的聯繫,樹立系統發展的思路,成立協調組織,以打破部門、地區的界限,保證整體產業鏈各環節在物流信息流的暢通與協調。同時,以延伸、修補、整合農業產業鏈為手段,建立起農業與非農經濟的內在聯繫,促進相對完整的區域農業產業鏈的形成,推進產業鏈壯大升級。

  5.優化農村的投資環境農業產業鏈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涉及一、二、三產業,涉及到城鄉之間、條塊之間關係。而且涉及到政策立法、計劃、體改、農業、國土、財政金融、供銷等各部門。為了引導涉農工業企業把產業鏈向農業延伸,需要在農村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著力改善農村投資的硬環境軟環境:農村、農田基本建設屬於基礎性投資,需要政府主導投入,只有公共投資首先進人農村,才能引導、帶動民間資本向農業註人;基層政府要加快行政體制改革,只有不斷提高基層政府的服務意識質量,消除體制和政策性障礙,才能讓涉農工業資本願意投資於農業。

參考文獻

  1. 李傑義.何菊芳.農業產業鏈視角下“以工促農”機制構建的對策研究[D].農村經濟.200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以工促農"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