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銀行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私人銀行(Private Banking)
目錄[隱藏] |
私人銀行起源於16世紀的瑞士日內瓦。法國的一些經商的貴族由於宗教信仰原因被驅逐出境,形成了第一代瑞士的私人銀行家,歐洲的皇室高官們迅即享受了這種私密性很強的卓越的金融服務,開始專門服務於200萬美金以上的超級富翁家族。還有一說法,17世紀的歐洲貴族出外打仗,家中財產由留守的貴族代為管理,這些貴族逐步形成了第一代私人銀行家。總之,私人銀行起源於一種私密性極強的專門提供給貴族和夫人階層的金融服務。
其實,私人銀行從來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通俗的講,它是一個從搖籃到墳墓的金融服務,是專門針對富人進行的一種私密性極強的服務,要根據客戶需求量身定做投資理財產品,要對客戶投資企業進行全方位投融資服務,要對富人及家人,孩子進行教育規劃,移民計劃,合理避稅,信托計劃的服務。
根據西方銀行業的服務分類,第一類是大眾銀行(Mass Banking),不限制客戶資產規模;第二類是貴賓銀行(Affluent Banking),客戶資產在10萬美元以上;第三類是私人銀行(Private Banking),要求客戶資產在100萬美元以上;第四類是家庭辦公室(Family Office),要求客戶資產在8000萬美元以上.當然,各家國際性大銀行在不同地區,不同時間段要求的最低金融資產額度也略有不同,比如高盛對港澳地區私人銀行客戶設置的門檻是1000萬美元,HSBC的最低門檻是300萬美元,而UBS(全球私人銀行資產名列第一)對中國大陸客戶的離岸賬戶的金融資產要求僅為50萬美元。
私人銀行服務是銀行服務的一種,專門面向富有階層,為富豪們提供個人財產投資與管理的服務,一般需要擁有至少100萬美元以上的流動資產才可在較大型的國際金融公司或銀行中申請開設此類服務。私人銀行服務最主要的是資產管理,規劃投資,根據客戶需要提供特殊服務,也可通過設立離岸公司、家族信托基金等方式為顧客節省稅務和金融交易成本。因此私人銀行服務往往結合了信托、投資、銀行、稅務咨詢等多種金融服務。該種服務的年均利潤率可達到35%,遠高於其他金融服務。
此外通過私人銀行服務,客戶也可以接觸到許多常人無法購買的股票、債券等。而私人銀行服務的客戶們往往可以擁有投資一些私人有限公司的機會,並獲得許多優先購買IPO的機會。私人銀行服務最早由幾家大型的國際金融公司和銀行提供,目前最大的私人銀行服務提供者是瑞士銀行,瑞士也是世界私人銀行服務最發達的國家。此外包括JP摩根、摩根士丹利、花旗銀行、高盛、匯豐等著名金融機構也提供此類服務,美林公司是私人銀行服務贏利最高的企業。
要開設私人銀行服務客戶必須擁有至少100萬美元以上的流動資產,而一般而言客戶存入的資金介於200至500萬美元之間。許多擁有上千萬甚至上億的富豪往往需要使用超過1個私人銀行服務。
1、準入門檻高
私人銀行業務是專門面向高端客戶進行的一項業務,為高資產凈值的客戶提供個人財產投資與管理等綜合性服務,由於該項業務並沒有統一規定,各商業銀行對高資產凈值客戶的劃分標準不同。但總體來說,私人銀行客戶是個人業務中面向最高端客戶提供的全方位服務,因此準入門檻高。
2、綜合化服務
對客戶而言,私人銀行服務最主要的是資產管理,規劃投資,根據客戶需要提供特殊服務。商業銀行也可通過設立離岸公司、家族信托基金等方式為客戶節省稅務和金融交易成本。因此.私人銀行服務往往結合了信托、投資、銀行、稅務咨詢等多種金融服務。該種服務的年均利潤率要高於其他金融服務。
3、重視客戶關係
對商業銀行來說,與其他業務人員相比,私人銀行業務人員關加註重客戶關係管理、私人銀行家的重要職能就是資產管理和客戶關單管理,因此有人形象地用“資產管理+客戶關單管理=私人銀行家”這個公式表達客戶關係在私人銀行業務中的重要性。可以說,私人銀行業務更加強調業務人員與客戶之間的信任關係。
私人銀行業務在我國起步較晚.近幾年才得到長足的發展。該項業務起初是由外資銀行在內地開展,隨後國內銀行開始迅速發展起來。2005年9月,是國國際集團旗下的瑞士友邦銀行首先獲得中國銀監會批准,在中國境內設立私人銀行代表處。隨後,國際著名私人銀行瑞士銀行在上海設立代表處。2006年,歐洲愛德蒙得洛希爾家族銀行集團的法國於公司愛德蒙得洛希爾銀行在上海的代表處成立開業。同年,花旗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和德意志銀行在滬高調推出私人銀行服務。
與此同時,國內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也在如火如茶地開展看,並爭相步入私人銀行業務的實踐中。2007年3月,中國銀行首開私人銀行業務,門檻為100萬美元。隨後,渣打銀行宣佈私人銀行在華開業。2007年末,開展私人銀行業務的還有花旗銀行、巴黎私人銀行、德意志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
2008年以來,中資銀行佈局私人銀行市場明顯提速。2月下旬,交通銀行設立私人銀行管理中心開始涉足私人銀行業務;3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在上海啟動私人銀行業務;3月28日,中國銀行宣佈將私人銀行業務延仲至澳門。此外,光大銀行、民生銀行等也陸續推出這項業務。種種跡象表明,私人銀行業務的競爭將更趨激烈。隨著國內居民家庭財富的積累,特別是高收入群體的不斷發展壯大,私人銀行業務必將成為中外銀行爭奪的焦點,國內私人銀行業務會迅速發展。
私人銀行的前世今生[1]
在瑞士有家銀行名字叫做:隆巴德·奧迪耶·達里耶·亨奇,私人銀行界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如果你沒聽說過這家銀行的名字,最大的原因就是你還不夠富。”這家銀行在全世界有20個分支機構,遍佈15個國家,提供包括私人財富管理、投資銀行以及機構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服務3個部分,其中私人銀行業務收入占了總收入的60%。
瑞士是全球私人銀行業的中心,對於這個國家來說,打理富有外國人的財富是一筆大生意,金融服務業占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約13%。私人銀行業只是金融業的一部分,但這個高利潤業務不僅對各家銀行的收益至關重要,也是瑞士直接和輔助就業機會的重要源泉。人們估計,在全球11萬億美元秘密私人財富中,這個因政治中立、經濟穩定而備受青睞的阿爾卑斯山地的國家占了約1/3。
日內瓦是全球私人銀行業的起源地,而在瑞士商業首府蘇黎世,私人銀行業同樣繁榮,業務形式與日內瓦極為相似,那裡有不少於140家私人銀行,為這個18萬人口的城市提供了1/5的就業機會。
關於私人銀行起源於瑞士,一種普遍的說法認為,法國一些經商的貴族由於宗教信仰原因被驅逐出境,形成了第一代瑞士的私人銀行家,歐洲的皇室高官們隨即享受了這種有效且私密性很強的金融服務。另一種說法是,17世紀的歐洲貴族出外打仗,家中財產由留守的貴族代為管理,這些貴族逐步形成了第一代私人銀行家。
人們將“家族理財室”(Family office) 認為是私人銀行服務的最高級形式。一些古老而富貴的家族,雇用了許多律師、會計師和私人銀行家為家族打理投資、避稅、收藏、遺產等各個方面的事務,直到遺囑被繼承——這被稱之為“從搖籃到墳墓”的服務。
一些瑞士私人銀行在 18、19世紀剛剛發展起來時,也類似於家族理財室,不過也有資料顯示,現代家族理財室的先驅出現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但後來的事實是,現代真正家族理財室的成熟是在19世紀的美國,直接誘因是當時工業革命創造出了許多龐大的財富帝國——洛克菲勒、卡內基、杜邦等大亨建立了家族理財室,起初是管理自己的個人財務,有一些後來開始為他們的朋友提供服務,再後來就更加正式,開始為其他富有家庭提供服務。
沃頓商學院教授拉菲·阿米特曾經領導一個小組對全球的家族理財室進行研究,最後發現:“全球只有一小部分重要財富是由世界最大的私人銀行直接管理。”大部分財富都是由家族理財室打理,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家族理財室恐怕要屬英國著名的私人銀行Grosvenor Estate了,這個銀行為跟皇室最近的親戚、有“英國最富有業主”之稱的西敏斯家族服務了300多年。
有一些私人銀行隨著市場變化而改變了自己的風格,比如英國女王御用的私人銀行Coutts。很多富人會覺得自己不夠富有,因而無法享受到這個銀行的服務,實際上Coutts的“指導標準”為50萬英鎊,而且對於企業家或“有著燦爛職業前景”的專業人士,這個門檻還有放低的可能性。英國本土公司Probability的首席執行官去了一趟之後發現,原本在他腦海中可能會很乏味的銀行服務,結果讓他喜出望外,不僅銀行快速解決了他所有要求,而且他發現自己並沒有被視為普通的有錢人,而是“具有致富潛力的人。”
還有一些銀行,發明瞭一些讓人嘆為觀止的營銷方式,比如富國銀行打出的安德森博士這張牌。已經60歲的安德森博士原本是斯坦福大學的歷史教授,1977年加入富國銀行後,不僅協助銀行創建了幾座歷史博物館,同時還為富國銀行找到自己的客戶發揮了不一般的作用。
這位歷史學博士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錢人都渴望瞭解自己家族的歷史,而由安德森博士建立起的客戶關係已經給銀行帶來了10億美元的新增管理資產。對於安德森的歷史研究對銀行業務帶來的驚奇變化,外媒報道過這樣的故事:舊金山藝術贊助人露西·朱厄特在看芭蕾舞表演時,和富國銀行的高管談起她先生的祖父可能是當年富國銀行的公共馬車司機。幾天後,在董事長的安排下,安德森博士開始查詢朱厄特的家族歷史,並確認在19世紀80年代,朱厄特的祖父確實曾在華盛頓州當過富國銀行的司機和代理商。
好奇的露西也很想知道自己祖先的歷史故事,安德森博士很快就彙集到了相關資料,他們發現露西的曾祖父諾曼· 維阿德是來福槍和輕武器的發明者,他和林肯總統的許多往來信件被國會圖書館收藏。此外,她的祖輩們還創立了美國最早的農用機械製造公司之一。露西驚訝到說不出話來,2個月以後便將一筆資金交給富國銀行打理。
私人銀行家們會隨著市場和客戶需求的變化,創新出很多新的產品和服務來,唯一不變的是,私人銀行永遠圍著財富轉,哪兒有錢,他們就去哪兒。中國經濟催生出的富豪們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各國的私人銀行。世界頭號私人財富管理者瑞士銀行,幾年前就註意到了東方富人的出現,從而將新興市場作為自己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而一向低調神秘、隱藏了200多年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也開始高調出現在中國媒體上,表達對於中國市場的興趣。
其實,中國的富人們對於私人銀行應該不陌生才對。在羅斯柴爾德家族還在滑鐵盧戰役中積累財富的時候,中國曆史上第一家私人銀行——日升昌票號也出現了。它是中國現代各式銀行的鼻祖,雖然因為各種原因,最後未能發展成現代的私人銀行,不過要想知道怎麼為中國的富人服務,先看看日升昌票號怎麼做的,一定沒錯。
私人銀行業:服務豪門富賈
上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義大利,全國大約80%的財富掌握在大約20%的人手中。這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帕累托法則”或“80/20法則”的濫觴。
對於社會財富分配中80%“無足輕重的眾人(trivial many)”而言,掌控著社會大多數財富的豪門巨富們如何生活,又如何理財,總透著點神秘,缺乏想象力的大抵就會像蘇東坡筆下的窮措大一樣,除了“吃飽飯後便睡,睡了又吃飯”或是“吃了又吃,何暇復睡耶”之外,實在想不出一旦“得志”後該當如何。
腰纏萬貫的富貴中人永遠都是商家熱捧的對象。早在19世紀初期,精明的日內瓦銀行家們就推出了專門針對富人的綜合理財和資產管理服務,以保障富豪們的財產本金安全、投資獲益、並將儘可能多的財產留給後裔的需求。這些服務逐漸演進成為後來的“私人銀行” (Private Banking)業務。今天,在私人銀行業務方面,瑞士銀行界依然執世界牛耳。當年瑞士的私人銀行,頗有些流傳到今天,有些依然由當時的創始家族的後人們經營著。這倒給眾多的驚險小說作家們提供了靈感:精明而低調的瑞士銀行家,“不足為外人道”的神秘客戶,諸如名門望族的孤兒寡婦、或是風流倜儻的國際間諜,等等,這些大概足以讓某些“無足輕重的眾人”想入非非上好一陣子。1999年,曾經一度是美國頂尖私人銀行家、已將自己創辦的利寶銀行(Republic National Bank of New York)出售給匯豐集團的猶太富豪愛德蒙·薩夫拉(Edmond Safra)在摩納哥自己的豪宅中死於非命。因為此前曾有謠言稱薩氏的銀行同俄羅斯黑幫有瓜葛,他的死引得形形色色的“陰謀論”(conspiracy theory)者們著實聒噪了好一陣子,後來證明這隻不過是一起帶點黑色幽默味道的普通刑事案:一個護士為了漲工資,製造了一起假火災,只想給自己一個 “表忠心”的機會,再順便嚇嚇東家,孰料火勢失控,風燭殘年的東家竟因濃煙窒息而死。
其實現實中的私人銀行並不像小說家說得那麼神秘、刺激,雖然私密性和獨占性一直是私人銀行有別於其他金融服務的顯著特征。作為銀行眾多業務中的一種,私人銀行服務通常由國際級金融機構提供,開戶門檻最低為50萬美元,面向金字塔頂端的富豪階層。私人銀行的服務場所一般設在金融中心的精華地段,位於甲級寫字樓的高端樓層。到訪的客戶總是在隨從的陪同下悄悄而來,乘坐直達目的樓層的電梯。這裡沒有華麗的門面,沒有精緻的壁飾與地毯,沒有美味的點心,也沒有笑容可掬的銀行職員站在門口對客人問好;這裡只有森嚴、隱密的小會議室,雅緻的桌椅和異常安靜的空間。千百萬美元的大宗交易,都在這樣的環境中完成。交易完成後,客戶便迅速離開。更多的時候,客戶根本不願露面,而是讓從事私人銀行業務的專屬顧問登門拜訪。
跨國金融機構的私人銀行業務強調資產管理能力,業務範圍廣,金融產品的複雜程度高,並按照客戶需求量身訂做。為贏得客戶青睞,私人銀行各顯神通,提供的服務和產品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幫助客戶管理龐大的資產,投資於股票、債券、對沖基金和外匯等金融產品,提供併購案的建議及標的,幫助客戶購車、買房,打理他們的稅務,為他們的事業繼承以及子孫後代的財產問題出謀劃策;甚至還幫助客戶策劃慈善捐助、收藏鑒定,代表客戶到拍賣場所競標古董。一些富豪擁有多達10位私人銀行家為其理財。這類服務的回報自然很高。近年來,美國私人銀行的理財業務每年平均利潤率高達35%,年平均盈利增長12 -15%,遠遠優於一般的零售銀行業務。
比較常見的私人銀行服務包括離岸基金、環球財富保障計劃、家族信托基金等。
離岸基金(offshore fund)也稱海外基金,是指基金資本來源於國外,並投資於國外證券市場的投資基金。它的主要作用是規避國內單一市場的風險,幫助客戶進行全球化的資產配置。根據基金發行公司註冊地以及計價幣種的不同,可以分為:由國外的基金公司發行、募集,通過在國內成立的投資顧問公司引進、由國內投資者申購的基金,這類基金註冊地在海外,特別是一些“避稅樂園”(tax haven),如英屬維爾京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s)、巴哈馬(Bahamas)、百慕大(Bermuda)、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馬恩島(the Isle of Man)、都柏林(Dublin)和盧森堡(Luxembourg)等地區和國家,計價幣種也是各種外幣;還有由國內基金公司發行、募集資金,赴海外投資的基金。如果投資者有移民或子女有出國留學的打算,想把部分財產轉移到國外,離岸基金將是一種合適的財務工具,因為貿然把資金匯到境外,可能會引發意想不到的後遺症。不少國家的稅率很高(40-50%非常普遍),一旦資金進入到國外的銀行,將來做任何事都會牽涉到納稅的問題。所以,最好是先將資金放在離岸基金上,可以方便投資者作全球的資金調配以及實現最佳的避稅效果。
除了跨國界的投資安排,私人銀行還向客戶提供“環球財富保障計劃”。在海外免稅國家與地區成立離岸私人公司是其中的一項重要方案,有助於稅務和遺產規劃。其主要功能是持有外幣存款、證券投資、黃金、物業和土地等資產,如果配合境外成立的家族信托基金保障效果會更好。通過設立離岸公司,客戶可以節省收益、利息和遺產的相關納稅支出,增加財務私密性,使財產免受法律審核與糾紛,避免政治與經濟動蕩導致的房地產充公、沒收風險,自由支配財產,並且可以減少投資與融資的交易成本。離岸公司也可用於經商貿易。離岸國家與地區政治、經濟、社會穩定,法律制度健全;無須繳納當地稅,只須每年交少量的年費(因而被稱為“避稅樂園”);公司增資擴股、資產轉讓等重組手續簡便。以中國為例,如果是一個直接在國內成立的獨資或合資企業,當公司股東需要轉讓股份,改變股權結構的時候,按照目前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有關規定,必須取得原審批機構的批准,手續複雜,耗時過長,也許獲得有關批准後,市場機會早已過去。但是如果轉讓手續可以在一個離岸公司完成,就無須經過國內有關部門的審批。
家族信托基金也是私人銀行保障客戶財富的有效方式。信托基金是委托人(客戶)將其財產所有權轉移至受托人(銀行)的法律關係,讓受托人按照信托契約條文為受益人的利益持有並管理委托人的資產(信托基金)。根據信托協議,受托人是財產的合法擁有者,必鬚根據管轄法律與信托協議的條款管理財產。基於受益人擁有信托財產的合法權利,並須對受益人負誠信責任,只有受益人可強制執行信托的條款。信托基金具有相當的靈活性,委托人可按其特別要求制定信托協議的條款,特別是有關處理財產的條款。同時,信托基金保密性極高。受托人以其本人的名義負責信托的所有業務,使第三者無法得知委托人或受益人的身份。即使委托人(客戶)發生意外或因犯罪,資產被政府凍結,信托基金的資料仍受到保護,不會外泄。通常,信托與離岸公司同時使用可以更為安全。信托亦可取代遺囑,避免預立遺囑與遺囑認證程式的公開。此外,信托基金還可以成為安排後代財富繼承的有效方式,統籌管理資產,減輕甚至豁免遺產稅(信托名下的資產不會被視為遺產)。對於委托人而言,“全權代管信托基金”賦予受托人許多彈性,使其可根據外部環境的轉變靈活處理信托基金,因而受到了私人銀行的大力推崇。
今天,各大私人銀行為全球富裕人士管理著總額達6萬億美元的資產,其中有16家金融機構管理的收費資產在1000億美元以上。瑞銀集團(UBS AG)穩坐全球私人銀行業務第一把交椅,2004年的財富管理額(asset under management,簡稱AUM)達1.295萬億美元,接近同期世界最大金融機構花旗銀行的1.48萬億美元的總資產;美國最大的證券經紀公司美林(Merrill Lynch & Co.)排名第二,2004年旗下管理的客戶資產規模為1.03萬億美元;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位列第三,2004年管理的資產為5287億美元。摩根大通私人銀行(JP Morgan Chase Private Bank)則以資產額3040億美元排名第四。其他名列前茅的私人銀行包括匯豐私人銀行(HSBC Private Bank)、德累斯登銀行(Dresdner Bank,德國著名保險集團安聯的子公司)、花旗集團私人銀行(Citigroup Private Bank)、德意志銀行私人銀行(Deutsche Private Bank)、美聯銀行財富管理公司(Wachovia Wealth Management)和荷蘭銀行(ABN AMRO)等。
不同地區的富豪在選擇私人銀行服務時的偏好也不盡相同。美林私人客戶集團總裁詹姆斯·戈爾曼(James Gorman)指出,那些擁有高額財富的美國人在預見市場走勢上特別敏銳。在2001年和2002年,他們通過投資於固定收益市場來減小股市下滑對他們造成的影響,而2003年他們又大舉重返股市。轉向股票的投資趨勢表明富人們不再追求保值型的低收益投資方式,而是熱衷於那些風險更高的增值型投資方式。2002和2003年間,48%的擁有巨額財富的人增大了投資的風險度。歐洲投資者依然比較謹慎,大部分投資仍停留在當地,因此錯過了美國市場和發展迅猛的新興市場上的一些機會。而拉丁美洲的投資者也許是因為對本地區政治和金融形勢持續動蕩的擔憂,把大部分錢財都投入了加勒比海和烏拉圭的避稅天堂。相比之下,香港和新加坡的投資者最具全球化視野,他們的資產從日本到哈薩克到美國,遍佈全球。
凱捷咨詢北美證券市場咨詢業務副總裁Alvi Abuaf表示,隨著越來越多富裕家庭制定“百年發展規劃”,私人銀行的客戶顧問面臨著新的挑戰——其職能已逐步擴展到家族企業的財務總監,需要經常性運用諸如財務規劃、信托和不動產咨詢等創新的金融產品與技術,滿足客戶日趨複雜的投資策略需求。
資產管理+客戶關係管理 = 私人銀行家
2001年,9·11恐怖襲擊後不久,美國西部某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項目。一群中國學生正在為持續低迷的就業市場而鬱悶。這天忽然有消息過來,說排名美國第五的富國銀行(Wells Fargo)打算招聘幾個懂中文的做“私人銀行”業務。幾個中國學生早早到了面試地點,可是面試官們似乎並不關心他們是否在“金融工程”或“投資組合管理”等幾門高端金融課程上是否拿了A,卻更關心“你是否熟識貴國的一些富豪家族”、“有沒有向‘高個人資產凈值(High Net Personal Value,HNPV)’或‘超高個人資產凈值(Ultra High Net Personal Value,UHNPV)’客戶做銷售或客戶關係管理的經歷”,及“是否熟悉貴國有關投資、稅務、財產繼承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順便還很善意地提了幾條面試者在儀錶和著裝方面有待改進之處——而富國當時雖然已經不失為美國業績最好、成長最快的大銀行之一,但在私人銀行領域還幾乎只是個無足輕重的後來者,入門門檻自然也低些。幾個中國學生這才意識到,作私人銀行原來同作投資銀行或基金管理頗為不同。
資產管理、客戶關係管理和法律及稅務相關知識和經驗,是成為一個出色的私人銀行家所必備的。私人銀行業務的中高級管理人員來自不同的學業和職業背景,往往具備工商管理碩士(MBA)、法律博士(JD)等學位,註冊財務分析師(CFA)、註冊公共會計師(CPA)、律師等專業資格,及資產管理、證券投資、法律、稅務、客戶關係管理、甚至慈善事業等方面的從業經歷,如果對藝術品和奢侈品有足夠的知識和良好的品味就更加錦上添花了。有些私人銀行家本身就出自富裕家庭,有些甚至有自己成功創業的經驗,因為上述兩種背景可以使私人銀行家更好地瞭解客戶及潛在客戶,如富豪家族的繼承人或新興的高科技創業“知本家”等的心態與需求,更有效地同他們溝通。
不論何種背景,私人銀行家往往具有10年以上的專業經驗,學歷出眾,長袖善舞。私人銀行業務很大程度上是一項員工的個人游戲,而不是團隊行為。銀行家們各自為自己的客戶理財,一門心思放在這些客戶身上,同客戶的關係也往往是高度個人化的。客戶的信任,不僅是對銀行家專業能力的信任,更是對其人品和職業操守的信任,在這個行業里至關重要,因為這些巨富客戶們顯然決不希望某天早晨醒來,忽然發現有關自己財產的任何事出現在小報的“八卦”版上。由於這項業務本身變數太多,許多銀行喜歡聘用女員工。如果工作環境不錯,女性會留在這裡,而男性可能會為了1美元多賺出10美分而尋找新的機會。該行業最大的挑戰就是聘請並留住人才。為了儘可能地留住私人銀行家,做到以下幾點很重要:為他們提供靈活的工作時間、寬鬆的報銷制度,而且要在他們和客戶發生衝突的時候站在員工這邊。
私人銀行家的生活既奢侈又卑微。一個優秀的私人銀行家的年收入能夠達到百萬美元,其中2/3來自佣金、股票期權和獎金。他們出差在外幾乎毫無例外都乘坐頭等艙,住最好的酒店,在最豪華的飯店用餐。然而他們也要隨時聽候客戶的召喚。他們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到機場接人、安排鮮花或是預訂水果籃,以及時時追蹤客戶的投資訂單。有時候,私人銀行家會被要求承擔一些與投資無關的工作,比如幫助客戶的子女加入某貴族寄宿學校或大學,幫助一時衝動的客戶完成一筆購房或購車交易,甚至安排葬禮或洗禮。看來這份工作並不總是那麼風光。有時還會碰到一些剛愎自用、固執己見或是不可理喻的客戶。私人銀行家們說,他們已經習慣了客戶的大呼小叫。在亞洲,客戶還會積極參與管理自己的財產,這也增加了私人銀行家的工作難度。
亞洲:全球私人銀行關註的處女地
亞洲各經濟體的日漸富強為當地銀行創造了大量機會。隨著亞洲富裕階層急劇膨脹,向有錢人提供投資理財及私人事務服務的私人銀行在亞洲各地迅速崛起。但在亞洲經濟實力最雄厚的三個國家──日本、中國和印度,監管機構為該行業設立了一個極高的準入門檻。為邁過這道門檻,境外私人銀行不得不絞盡腦汁,想出各種策略。但由於他們堅信這個市場商機無限,因此一直在努力進入當地市場的同時,還不忘積極建立他們的市場地位。
研究表明,亞洲私人銀行業務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據巴克萊銀行(Barclays Bank PLC)數據顯示,目前亞洲大約有2/3的資產並非通過私人銀行管理。實際上,私人銀行管理的個人資產僅是亞洲個人財富總額的7%。亞洲大多數由專家管理的資產都托付給了美國和歐洲的私人銀行。花旗集團預計,未來5年內,不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地區私人銀行業務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該地區的私人銀行業務仍處於規模分散的局面,即便像瑞銀這樣的大銀行的市場占有率也不足9%;目前,瑞銀管理的亞洲私人資產總計500億美元。毫無疑問,各類銀行如今都在向私人銀行領域進軍。如今,匯豐和花旗這樣的全球金融業巨頭在同高盛和摩根大通等投資銀行競爭個人理財業務客戶,法國興業私人銀行(SG Private Banking)和Banca del Gottardo等小型私人銀行也加入了這場混戰。
目前在五洲,各大國際金融機構開立私人銀行服務帳戶的門檻也各不相同。在瑞銀,客戶至少要有100萬美元的銀行可接受資產方能開戶。而摩根士丹利的開戶最低限額為500萬美元。銀行家們說,多數帳戶金額一般在200萬美元到500萬美元之間。
許多客戶起初往往開一個百萬美元級的帳戶,然後逐漸加碼,最高可將10億美元交由一家私人銀行管理。因為那些極富有人擁有議價能力,吸收他們作為客戶對銀行來說有利有弊。“沒有哪家私人銀行真想讓亞洲首富李嘉誠成為其顧客,因為他期望得到銀行間的機構價格,”香港的一位業內人士指出。他相信,瑞銀和花旗這類銀行很擅長瞄準最賺錢的顧客群:擁有300萬到600萬美元流動資產的投資者。“這些人對價格不甚敏感,喜歡通過(高利潤)產品賺錢,如對沖基金和結構(衍生)產品。”
私人銀行家稱,他們對進入中國和印度市場尤其感興趣,因為目前這兩個市場的專業理財行為還非常少。一些私人銀行在北京和孟買等幾個大城市開設了辦事處,並積極游說當地政府允許外來競爭進入。不過,銀行界人士稱,目前尚無跡象顯示中國和印度政府會在近期允許他們進入當地市場,而且,目前,兩國都不允許居民投資境外市場。但許多私人銀行人士表示,他們無論如何都要加強在這兩個國家的業務,因為這塊市場早晚會向境外銀行敞開大門。瑞士銀行已在中國開展銀行業務,而花旗正計劃明年跟進。“目前國內市場處於萌芽階段,但我們正為進一步自由化作好準備,”瑞行私人銀行亞太地區首席執行官施許怡敏(Kathryn Shih)表示。
- ↑ 王艷華.私人銀行的前世今生.《30+》.2009年第39期
很有幫助很專業,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