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瑞信銀行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官方網站網址:https://www.credit-suisse.com/中文
目錄[隱藏] |
瑞士瑞信銀行(Credit Suisse)原名為瑞士信貸,2006年,正式更名瑞信。 成立於1856年,總部設在瑞士蘇黎世,是全球第五大財團,瑞士第二大的銀行(僅次於它的長期競爭對手UBS瑞士聯合銀行),是一家經營個人、公司金融服務、銀行產品及退休金、保險服務的投資銀行和金融服務公司。在五十多個國家有分公司,公司總投資為兩百四十五億美元,管理財產為一萬一千九百五十三億瑞士法郎。
除在瑞士本土經營大宗及零售的銀行業務外,瑞士信貸的國際性服務集中於專業化的大宗銀行業務,在其廣泛的服務項目中,瑞士信貸將其專有技術、雄厚資金、瑞士人特有的細心與中立國等特點相結合,確保了吸引人的服務。瑞土信貸在銀行業中的出色表現在它的客戶及合作伙伴數量迅速增長上,目前它已成為擁有18億5 乾萬瑞士法郎巨額資本的世界著名的五十家大銀行之一。
瑞士瑞信集團先在1990年收購了瑞士第四大銀行———Leu銀行,又於1993年收購了瑞士第五大銀行—瑞士人民銀行。目前,瑞士信貸集團的母公司和業務部門均被國際知名評級機構評為A1和AA級。
- 1856年7月16日,由Alfred Escher 成立的Schweizerische Kreditanstalt(SKA)開門營業,成為今天瑞信的前身。Alfred Escher為SKA董事會首任主席,於1856—1877年和1880—1882年執掌SKA的業務。
- 1870年,瑞信於紐約設立首個駐外代辦處。
- 1876年,經過三年建築期後,SKA於1876年9月25日遷入位於Paradeplatz , 由著名建築師Jakob Friedrich Wanner設計的新廈。
- 1890年,自19世紀末開始,SKA的承銷及銀團業務占有領先地位,因此往往比同業更有機會擔任主要承銷銀團。
- 1897年, SKA董事會創立了退休基金,為雇員提供退休福利。1919年,SKA以合作社形式創立退休基金。
- 1905年,瑞信收購Oberrheinische Bank的巴塞爾辦事處,開設瑞信在蘇黎世以外的首間分行。
- 1910年,在巴黎開設代辦處,為國際保管業務賬戶客戶服務。
- 1932年,The First Boston Corporation (第一波 士頓公司)創立,成為The First National Bank of Boston(第一波士頓國民銀行)附屬公司。
- 1940年,SKA於1940年5月9日開設紐約代理機構。
- 1962年,瑞信向美國紐約投資銀行White Weld購入蘇黎世的White, Weld and Co.AG,收購後將之易名為Clariden Finanz AG。
- 1964年,瑞信獲發全面服務銀行牌照,獲准在美國經營接受存款及其他銀行服務。
- 1976年,一瑞信與Schweizerische Bodenkreditanstalt合併,標志著集團朝著擴展大眾銀行服務踏出重要的第一步,以及積極開拓銷售網及客戶基礎。
- 1977年,Chiasso事件導致SKA蒙受開業以來最重大的損失。危機促使銀行積極開拓新市場,由一家傳統的蘇黎世銀行機構轉型為國際金融服務供應商。
- 1982年,SKA的附屬公司Swiss American Securities Inc. (SASI)成立於1970年代,並於1982年11月成為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員。因此, SKA成為首間透過附屬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瑞士銀行。
- 1988年,CS Holding收購CS First Boston的44.5%股權後,First Boston Inc.成為CS First Boston。瑞信於1990年收購CS First Boston的多數股份。
- 1990年,收購Bank Leu
- 1993年,收購Swiss Volksbank
- 1994年,與Swiss Re締結策略性聯盟關係。
- 1995年,收購Neue Aargauer Bank ( NAB )。
- 1996年,與Winterthur Group締結策略性聯盟矢系。1997年, 瑞信集團與Winterthur合併。
- 1997年,CS Holding成為瑞信集團,並於1997年1月1日開始營運。
- 2002年,集團精簡組織架構,創立兩個業務單位: Credit Suise Financial Services及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
- 2004年,集團重整組織結構, 成立三個業務單位:瑞信、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及Winterthur。
- 2005年,瑞信推出One Bank策略,把在瑞士的法人實體與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加以合併。
- 2006年,瑞信慶祝開業150周年,同時成為全球綜合銀行.為反映新的市場定位,瑞信換上了新標誌。
- 2007年,瑞信合併旗下四間獨立私人銀行,包括Clariden、Bank Leu、Bank Hofmann及Banca di Gestione Patrimoniale,成立Clariden Leu。
- 2007-2008年,遭遇最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對瑞信造成了巨大衝擊,但並不需要政府救助。
- 2014年,瑞信與美國政府就所有未決美國跨境業務事宜達成了最終和解。
- 2023年3月15日,瑞士信貸第一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董事長Ammar Al Khudairy向外媒表示,由於監管限制,其無法為瑞士信貸提供更多資金。“因為我們的持股會超過10%,這是一個監管問題。”他補充稱,瑞士央行對瑞士信貸的轉型計劃感到滿意,並暗示該行不太可能需要額外資金[1]。
早在1955年,瑞士信貸銀行就與中國銀行建立了帳戶行關係,後又在1957年建立了代理關係。1985年,瑞士信貸銀行在北京設立代表處,成為第一家在北京設立代表處的瑞士銀行。1992年,瑞士信貸銀行又在上海開辦了代表處。1994年,上海代表處升級為分行,瑞士信貸一躍成為第一家在中國開設分行的瑞士銀行。1993年,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成為第一家在北京設立代表處的美國投資銀行。
2000年,瑞士信貸集團所屬的豐泰保險公司成功地參股中國泰康人壽保險公司,成為較早參與中國人壽保險業務的外國金融機構之一。
從1992年至今,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已經為中國各大機構籌集了60多億美元資金。其中的四次是中國政府發行的債券、1987年中國以德國馬克發行的主權債券、和1987年中國政府首次以美元發行的全球債券。其中最主要的交易是參與中國政府1998年成功發行的10億美元全球債券。
從1993年開始,銀行參與了6次可轉換債券發行和6次股票發行。其中包括廣東投資有限公司發行的第一份可轉換債券;中國華晨汽車公司的第一次首次公開發行以及山東華能電力開發有限公司在紐約股票交易所的第一次直接掛牌上市。
1998年6月,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上海分行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以滿足大上海地區的外國以及合資企業對人民幣的需求。同時,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在外國直接投資的配套人民幣市場上,脫穎而出,成為一家主要的外國銀行。最近的服務包括參與為上海柯達提供的2.5億美元的聯合貸款。1999年8月2 日,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上海分行又得到許可,有權滿足浙江和江蘇兩省外國和合資企業對外匯和人民幣的需求。
瑞信股價盤中一度暴跌約30%
受2023年3月美國矽谷銀行和簽名銀行關閉風波影響,歐洲銀行股過去一周普遍暴跌。瑞信本就因經營虧損、內控不善等問題備受質疑,加上大股東近日表態不會繼續註資,導致投資者信心進一步受挫,瑞信股價15日盤中一度暴跌約30%至歷史低位。
瑞士信貸是家老牌銀行,已有160多年曆史,是全球五大財團之一,所管理的財產規模11953億瑞士法郎(約合13000億美元),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3]。是全球銀行業監管機構認定的30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之一,其危機可能波及全球金融體系,被視為“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
據報道,法國巴黎銀行已告知部分客戶,該行將不再接受關於瑞信銀行的委托業務。同時,市場對沖瑞信違約風險的成本也在飆升,甚至已達類似於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水平。
受瑞信拖累,2023年3月15日,歐美股市大幅下挫,尤其是歐洲三大股指——法國CAC40、德國DAX、英國《金融時報》100種股票指數分別跌去3.58%、3.27%和3.83%。但現在看,3月16日市場情緒已經有所緩和,瑞信銀行股價也出現較大幅度反彈。原因是瑞士央行3月15日表態稱:如有必要,將提供流動性支持。而最新的消息是:瑞信銀行已向瑞士央行提出最多500億瑞士法郎的再貸款,並承諾以30億瑞士法郎回購其債券。
據瞭解,當地時間2023年3月15日股市暴跌當晚,瑞士國家銀行和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就市場不確定性發表聯合聲明稱:
第一,美國某些銀行的問題不會對瑞士金融市場構成直接蔓延風險;
第二,瑞士信貸滿足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和流動性要求;
第三,如有必要,瑞士國家銀行將向瑞信提供流動性支持。
聯合聲明還指出,瑞士信貸股價及其債券價格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與銀行保持著非常密切的聯繫,並可獲得與監管法規相關的所有信息。在此背景下,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確認瑞士信貸滿足適用於系統重要性銀行的更高資本和流動性要求。此外,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和瑞士國家銀行正在密切關註事態發展,並與瑞士聯邦財政部保持密切聯繫,以確保金融穩定。
瑞信銀行股市2023年3月15日暴跌原因
第一,連續兩年虧損,並預計2023年將再次出現嚴重虧損;
第二,瑞信銀行承認:包括2022年年報在內的近年財報存在“重大缺陷”,被審計機構——普華永道出具了否認意見;
第三,瑞信此前做出大規模重組的艱難決定,但2023年3月15日傳出消息,瑞信銀行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董事長公開表示:絕對不會增加對瑞信銀行的投資。但他同時強調不認為瑞信銀行需要額外的資金,公司的資本比率顯示狀態良好,並受到強力的外部監管。“我們對他們提出的計劃和轉型計劃感到滿意。這是一家非常強大的銀行。”
就是這席話,被市場“斷章取義”。只炒作前半句,而對後半句隻字不提。結果釀成這次“黑天鵝事件”。
瑞信銀行對2021-2022財務報告的解釋
瑞信銀行公開表示,該行的2021年和2022年的財務報告,在內部控制方面發現了“重大缺陷”,所以普華永道作為審計機構,向該行出示了否定意見。
按照瑞信銀行此前的解釋:
第一,這兩年“集團對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失去了作用”,管理層因此認定“我們的披露控制和程式無效”;
第二,這些重大缺陷還造成了另一些重大缺陷,即管理層沒有設計和維護對現金流量表的分類和列報。瑞信銀行同時表示:儘管存在這些重大缺陷,但報告期內的合併財報“在所有重要方面都相當符合美國公認會計準則”。
不過,這樣的說法並未得到普華永道認同,所以出示了“否定意見”。目前,這份被普華永道否定的財務報告已經引起美國證監會(SEC)的關註,要求瑞信推遲2022年年報的發佈,併進一步說明“重大缺陷”。
金融風險最怕傳遞。瑞信銀行的問題還屬個案,但怕的是引發市場對所有金融機構的疑慮。為防止矽谷銀行事件發酵,美聯儲已經啟動特殊法案,為美國所有銀行儲戶提供無限擔保,此舉確實發揮了很好的作用,至少擠兌風潮已經消失。華爾街金融巨頭預計,美聯儲或將向銀行系統提供2萬億美元的定期額外流動性。
儘管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和央行宣稱瑞信“滿足系統性重要銀行所需的嚴格資本和流動性要求”,央行還向瑞信提供500億瑞士法郎(1瑞士法郎約合1.08美元)貸款以增強流動性,但要恢復投資者和客戶的信心仍面臨挑戰。
路透社分析,美國矽谷銀行和簽名銀行關閉風波凸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歐洲中央銀行以及多國央行持續加息對銀行業造成的壓力,主要發達經濟體利率高企可能持續引發金融系統問題[4]。
2023年3月19日,瑞士聯邦政府當地時間19日宣佈,瑞士信貸銀行將被瑞銀集團收購[2]。
本條目僅是MBA智庫百科對瑞士瑞信銀行的介紹。若您需要與瑞士瑞信銀行聯繫,請訪問瑞士瑞信銀行官方網站。
|
不如瑞銀集團整理的好,信息比較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