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智慧產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智慧產業(Smart industry)

目錄

什麼是智慧產業[1]

  智慧產業是指數字化、網路化、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較高的產業。智慧產業是智力密集型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而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與傳統產業相比,智慧產業更強調智能化,包括研發設計的智能化、生產製造的智能化、經營管理的智能化、市場營銷的智能化。智慧產業的一個典型特征是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產業領域的廣泛應用。

智慧產業的相關概念[1]

  與智慧產業相關的概念主要包括智能製造、智慧製造和知識經濟等。

  (1)智能製造

  智能製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系統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製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製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它對製造自動化的概念進行了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智能製造系統最終要從以人為主要決策核心的人機和諧系統向以機器為主體的自主運行轉變。

  與傳統的製造系統相比,智能製造系統具有自組織能力、自律能力、自學習和自維護能力,實現了整個製造系統的智能集成,是人機一體化的智能系統,是集自動化、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於一身,並不斷向縱深發展的先進位造系統。

  (2)智慧製造

  激烈的全球競爭,能源成本和供應中的不確定性以及信息技術的指數增長,正在把工業轉向敏捷、即時過程、高性能製造、新產品的加速引進。商業績效與可持續發展、環境一健康一安全 HS)問題越來越相關。企業可以使用智慧製造(Smart Manufacturing,SM)來幫助達到與這些問題有關的目標,並改善整體經濟、安全和競爭力

  從工程的角度來看,智慧製造是指通過密集地應用高級智能系統,快速製造新產品,動態響應產品需求,實時優化製造生產和供應鏈網路。智慧製造覆蓋製造的各個方面,從攝入原材料到成品交付給市場。它創建了一個知識豐富的、包含一系列產品、運營、業務系統的環境,跨越工廠、配送中心、企業和整個供應鏈

  (3)知識經濟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形態。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一個獨立的生產要素,並且是在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知識作為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生產要素的經濟部門,在整個社會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智慧產業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主導產業

智慧產業的技術基礎[1]

  智慧產業的核心關鍵技術包括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

  (1)物聯網

  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物聯網為人類社會增加了新的溝通維度,即從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連接擴展到人與物、與物之間的溝通

  美國將物聯網技術列為對經濟繁榮和國防安全兩個方面都至關重要的技術,以物聯網、雲計算技術應用為核心的“智慧地球”計劃得到了奧巴馬政府的大力支持,成為繼“數字地球”之後美國新的信息化發展戰略計劃。

  在我國,物聯網技術已經在產品信息化、生產製造環節、經營管理環節、節能減排安全生產等領域得到應用。例如,在生產線過程檢測、實時參數採集、生產設備與產品監控管理、材料消耗監測等領域採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大幅度提高生產智能化水平。徐工集團三一重工等工程機械製造企業通過採用物聯網技術,實現了向服務型製造轉變。

  (2)雲計算

  根據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所的定義,雲計算(CloudComputing)是一種可以隨時隨地方便地、按需地通過網路訪問可配置計算資源(如網路、伺服器、存儲、應用程式和服務)的共用池的模式,這個池可以通過最低成本的管理或與服務提供商交互來快速配置和釋放資源。按照雲計算服務的部署方式和服務對象的範圍可以將雲計算分為三類,即公共雲、私有雲和混合雲。按服務類型分類,可以將雲計算分為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軟體即服務(saaS)三類。

  雲計算技術已在工業設計、工業模擬、線上軟體、企業數據中心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工業設計領域,由於涉及大量的圖形圖像數據處理,特別是3D圖形渲染,需要超強的計算能力。而雲計算具有超大規模的計算能力,可以為工業設計提供計算力支持。在工業模擬領域,雲計算平臺可應用於汽車碰撞模擬、虛擬裝配等。利用雲服務平臺,中小企業無須購買各類昂貴的應用軟體,只需要向雲服務平臺運營商支付一定的服務費,就可以線上應用CAD、CRM等軟體。國內一些大型企業的數據中心逐漸向私有雲方向轉型,如將ERP系統、商業智能(BI)系統等部署在雲計算平臺。

  (3)移動互聯網

  移動互聯網就是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的結合。近年來,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市場潛力最大、前景最誘人的兩大業務,創造了許多經濟奇跡和財富神話。隨著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第三代移動通信(3G)業務的開展,全國各地無線城市建設的興起,蘋果公司iPhone等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中國移動互聯網將進入飛速發展階段。近年來,基於移動互聯網的移動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 G(CN—Nm)發佈的《第3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2年6月底,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88億,手機首次超越台式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辦公自動化(0A)系統、企業管理軟體提供無線介面,企業管理人員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遠程辦公,處理企業事務

  (4) 大數據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深入,數據量呈爆炸性增長態勢。2011年,全球被創建和被覆制的數據總量為1.8ZB。到2020年,全球將擁有35ZB的數據量。大數據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常規軟體工具對其內容進行抓取、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2012年3月,美國政府撥款2億美元啟動了“大數據研究和發展倡議”計劃 。只要具有適當的政策推動,大數據的使用將成為未來提高競爭力、生產力創新能力以及創造消費者盈餘的關鍵要素。

  用於整合、處理、管理和分析大數據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Big Table、商業智能、雲計算、Cassandra、數據倉庫數據集市分散式系統、Dynamo、GFSHadoop、HBase、MapReduce、Mashup、元數據、非關係型資料庫、關係型資料庫、R語言、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SQL、流處理、可視化技術等 。

智慧產業發展現狀分析[1]

  1.國外智慧產業發展現狀

  (1) 美國

  美國智慧產業的發展始於上世紀9O年代的製造業信息化。1993年,美國政府開始實施先進位造技術(Advanced Manufctufing Technobgy,AMT)計劃。該計劃目標是研發世界領先的先進位造技術,以滿足美國製造業對先進位造技術的需求,提高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1994年,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NSTC)制定了AMT發展戰略:支持國家實驗室、大學與工業界聯合研究開發先進位造技術;通過國家級工業服務網路,幫助企業快速採用先進位造技術;開發推廣有利於環境的製造技術;積極實施與工程設計和製造相關的教育培訓計劃。1995年11月,美國政府啟動敏捷製造使能技術戰略發展計劃,為期4年,每年投資3000萬美元。3000多家私營企業、16所大學以及許多政府機構參與了此項計劃。

  2004年4月,美國國防部牽頭啟動了“下一代製造技術計劃”(NGMTI)。NGMTI將通過加速開發實施具有突破性的製造技術,支持國防工業基礎的轉換,最終實現以下目標:推廣國家製造技術投資戰略;通過投資具有戰略意義的製造技術,實現美國國防工業基礎的轉換;快速交付用於國防與反恐的經濟可承受的系統。

  2011年6月,美國政府確立了智慧製造4個方面的優先行動計劃。在為智能製造搭建工業建模與模擬平臺方面,為虛擬工廠企業創建社區平臺(包括網路、軟體),為生產決策開發下一代軟體和計算架構工具箱,在工廠優化軟體和用戶界面中融入人類因素和決定,為多個行業和不同技能水平擴展能源決策工具的可用性,如能源儀錶板、自動數據反饋系統、移動設備的能源應用程式。

  在可負擔的工業數據採集和管理系統方面,為所有行業建立一致的、有效的數據模型,如數據協議和介面、通信標準等。開發穩定的(Robust)數據採集框架,如感測器或數據融合、機器和用戶介面、數據記錄和檢索工具。

  在業務系統、製造工廠和供應商企業級集成方面,通過儀錶板報表、度量(Metrics)、常用的數據架構和語言等常用報告和評級方法優化供應鏈績效。開發開放的平臺軟體和硬體以傳輸和集成中小企業和原始設備製造商(OEM)之間的數據,如數據共用系統和標準,常用參考架構。集成產品和製造過程模型,如軟體、網路、虛擬化和實時模擬、數據傳輸系統。

  在智慧製造的教育和培訓方面,加強教育和培訓以為智慧製造建立人才隊伍,如培訓模塊、課程、設計標準、學習者介面。

  (2)德國

  2000年1月,德國政府制定了“微系統技術2000+”計劃,該計劃為期4年,旨在開發微系統技術和產品的實際應用,擴大微系統技術在經濟和社會中的廣泛影響。2007年3月,德國啟動了“ITK2020”計劃,以推動信息通信技術創新應用,提升德國經濟地位。2010年12月,德國聯邦政府經濟和技術部制定了新的信息化戰略——數字德國2015(Digifal Getmany 2015),提出通過數字化獲得新的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具體內容包括發展電子能源(E—energy)和智能電網;研發電動汽車,建設智能交通系統;在工業領域推廣雲計算技術等。

  (3) 日本

  智能製造系統是1989年由日本提出的。日本政府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實施“新製造業”戰略,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日本製造業。2000年以來,日本“新製造業”戰略重點轉變為智能型製造業。2009年7月, 日本IT戰略本部制定了至2015年的中長期信息技術發展戰略——“i-Japan”。該戰略計劃通過信息通信技術與產業的融合,從根本上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開拓新的市場,使日本經濟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2.國內智慧產業發展現狀

  智慧產業已經引起中國政府的重視,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政府部門制定了一些相關政策。2011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國資委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若幹意見》,把“智能發展,建立現代生產體系”作為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則之一。該意見提出把智能發展作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長期努力的方向,推動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促進工業產品、基礎設施、關鍵裝備、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製造資源與能力協同共用,推動產業鏈向高端躍升。2011年11月,工業和信息智慧產業發展對策研究化部發佈了《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在重點領域應用示範工程中提出發展“智能工業”,在生產過程式控制制、生產環境監測、製造供應鏈跟蹤、產品全生命周期監測、安全生產和節能減排等領域應用物聯網技術。2012年6月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幹意見》提出“加快重點行業生產裝備數字化和生產過程智能化進程”。目前,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已在一些產業領域得到應用。例如,物聯網技術在產品信息化領域應用,出現了“物聯網家電”等新產品。無錫一棉利用物聯網技術對產量、質量、機械狀態等9類168個參數進行監測,並通過與企業ERP系統對接,實現了管控一體化和質量溯源,提升了生產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檔次。北京市計算中心建成了每秒浮點運算能力達到100萬億次的工業雲計算平臺,提供Ansys、Fluent、Abaqus、BLAST、Gromacs等20餘種工業軟體,已成功應用於北京長城華冠汽車公司的汽車碰撞模擬、中國京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鋼結構虛擬裝配模擬、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生物計算研究等項目。移動互聯網技術在企業移動辦公、移動視頻監控等領域得到應用。

智慧產業的價值實現[2]

  一、轉變成知識產權

  智慧產業不是一個相對孤立的行業,它與各行各業都發生著相互作用的關係,人類的所有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都離不開智慧的指導,這種智慧可以來自實踐主體自身,也可以來自外部,即外腦。

  在自然科學領域,智慧的作用導致科學的發現和發明;在社會科學領域,智慧的作用產生新思想和新理論;而在人類認識世界改變世界的實踐過程中,智慧的作用則表現為新方法與新技巧。而在這三個領域,智慧又是相互聯繫相互統一,構成整個人類的智慧生產體系。

  但智慧的生產要通過社會分工形成智慧產業,則需要自身能夠獨立完成價值實現,當然這種獨立是指無須以客戶買單的服務模式進行,而是以智慧產品的形式與廣闊的市場需求發生交換關係而完成價值實現。換句話說,不是根據客戶個性化的需要為其量身定做生產智慧,而是先生產出智慧,再將智慧實現價值。

  我們的分析還是運用意識也是物質的心物統一論的觀點,即把智慧看成一個物,然後審視這個物如何進行價值實現。我們發現,這個東兩和蔬菜販子賣黃瓜不同,黃瓜擺在市場上,其質量、大小以及新鮮程度是可以被買方鑒別的,實在不知道口味的話,還可以品嘗一下——“先嘗後買,知道好歹”,然後貨比三家,選最滿意的付款交易。黃瓜的價值實現依靠黃瓜自身就可以進行了。

  但智慧就不能如此拍賣了。智慧是看不見的,它屬於人腦生產的意識產品,我們儘管把它看成了物質的東西,但也是一個以意識形式存在的物質。它不能像黃瓜那樣,可以被人識別、品嘗,它只能被能夠發現智慧的人腦識別。且不說能夠識別智慧的人本身也需要智慧,即使一個智慧的生產者面對的也是一個智慧的消費者,他們之間也很難象賣黃瓜那樣實現這種智慧的交易——作為買家,要購買一個智慧,他必須有權知道自己要買的這個智慧是什麼內容,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於是他必定要求賣家公佈這一智慧的內容,但如該如果賣家一旦公佈,買家便得到了這一智慧,因而無須再買。

  買家對賣家說,“你有個智慧想讓我掏錢買,而你卻打算在我掏錢之後告訴我,而對我來說,我根本不知道你這個智慧是什麼,也不知道是不是符合我的需要,我憑什麼要掏錢購買?”而賣家則對買家說,“如果我告訴了你,你就知道並得到了這一智慧,還用得著買麽?”於是,交易的不歡而散宣佈了智慧的這種價值實現方式的破產

  這種矛盾的根源在於商品交換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在任何一次商品交換髮生之前,買賣雙方之間是信息不對稱的,通俗地說,就是買方不知道產品的具體屬性,而賣方卻很清楚。要順利實現商品交換必須要從信息的不對稱變得對稱,我把產品的情況告訴你,你對產品有了基本的瞭解,才能實現平等交易,願賣願買、願打願挨。

  但由於智慧產品是以信息的形式存在的,而信息恰恰是共用的,如果在這種交換過程中把信息的不對稱變成對稱,我把智慧告訴你,你把錢付給我,由於信息的共用,這一信息交流過程恰恰破壞了智慧產品的產權,而產權恰恰是交換的前提,你有的我沒有,所以我買你的,而如果我們都有的話,我為什麼還要買你的。且不說買者未必認同這一智慧,即使認同了,智慧已經屬於兩個人所有了。

  商品交換之中的信息交流必須打破交換之前的信息不對稱,使交易雙方的信息趨向於對稱,商品交換才能順利進行,而這,必然破壞了以信息形式存在的智慧產品的產權,“把一個蘋果賣給對方,他得到了蘋果,你收穫貨幣,而把一個智慧要出賣,必須先把智慧講給他聽,結果是你們兩個都擁有了這一智慧,於是他無須再買。”商品交換前的對立演變成為雙方共同認識到一個問題後的統一——買賣之間的矛盾消除了,但結果卻是消滅了買賣本身。因此,賣智慧不能和賣黃瓜一樣。

  為瞭解決這一問題,人類以立法的形式創造出了知識產權制度,以法律形式對智慧生產者的勞動權益進行保護,這種制度進而以世界公約的形式推向全球,從而為人類的智慧生產發揮起保駕護航的作用,而這恰恰為智慧的價值實現創造了新的方式。

  有了知識產權的保護,一些智慧的生產者可以根據智慧的具體情況申請知識產權保護——自然科學的發明可以申報專利,從而使得智慧轉化為專利權社會科學的成果可以著書立說,從而轉變為著作權;商業領域的新思路新設想可以通過註冊商標得到保護,從而轉變為品牌獨占權;而一些其他的創意則可以在物化凝結成為各具特色的精神產品之後也獲得知識產權的保護。

  智慧產品一旦獲得了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就會表現為權益財產的形式,這種權益財產常常表現為肖像權名譽權署名權商標權、專利權以及著作權等等,除了在被侵權之後可以通過法律維權的手段變現這種權益財產的價值之外,而這種權益財產可以在另外的場合作為一種生產要素來使用,比如專利權的轉讓或入股、商標權的授權許可以及名譽權和肖像權的有償許可等,一旦權益財產作為生產要素被使用並參與到社會生產中,這種權益財產就轉變為權益資本

  因此,通過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智慧的價值實現首先取得了一種直接的方式,即不管有沒有人購買,智慧的產品一旦生產出來就首先處於知識產權的保護之下,為生產者帶來相應的權益財產,並可以在作為生產要素參與社會生產的時候轉化為權益資本,而這,正是人類的腦力勞動為自己創造出新型資產。

  站在時代和歷史的高度,我們應該充分肯定知識產權制度,它是私有制從物質生產向精神生產的延伸,它的出現本身恰恰是人類社會從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從物質生產向精神生產轉移躍變的產物,而反過來,這個人類創造出來的產物又成為保護精神生產價值實現的手段,知識產權制度必將加速推動人類社會進入到用腦力勞動智富的嶄新時代。

  二、創造品牌價值

  除了凝結成生產者的知識產權,形成權益財產的形式,智慧還能為其生產者帶來註意力效應從而打造出自身的品牌。通俗地說,就是讓人出名,而名也是一種權益財產,即品牌價值

  當然,這種品牌的形成有賴於智慧產品的具體形式,不同形式的智慧產品則對應著不同的傳播形式,從而使得智慧的生產者也表現為各不相同的出名路徑。

  如果是一篇屬於科學發現方面的論文,則可以通過在權威雜誌的發表而產生連鎖反應式的傳播,可以引發媒體的互動傳播,甚至可以獲得諾貝爾獎引發再傳播,從而成就智慧生產者的品牌價值。這種品牌價值不僅能夠奠定生產者在行業和專業領域中的地位,而且還在社會公眾中產生廣泛的影響力,所以很多科學家的智慧都以名利雙收的形式實現了價值。

  如果是科技發明方面的專利技術,則可以通過一些科技類媒體的報道而使得發明家出名,不僅如此,如果這種專利技術以轉讓或專利入股等形式參與到社會生產之中,還會有機會在品牌的營銷過程中得以傳播,而作為發明家的創造者也一樣可以獲得廣泛關註,從而成就個人的品牌價值。

  而對於社會科學領域思想理論方面的智慧產品,可以物化為文章、書籍等形式,這些精神產品在傳播過程中也必然能夠使得其生產者獲得相應的品牌價值。

  即使是策劃業那些服務於某個企業客戶的點子、主意和策劃方案之類的智慧,即便在操作過程中不便透露的機密內容,也可以在事後以案例的形式或主動或被動地總結出來,因而這些生產者們也會獲得自身的品牌價值。

  智慧的生產跨越了分工的壁壘——有的是向大眾傳播;有的是向某個特殊的對象服務;有的只是局限於一個狹隘的專業領域。但撇開這些智慧的具體表現形式姑且不論,它們總能通過各種形式的傳播途徑為自己的主人贏得名聲。

  而名聲也必然構成智慧生產者的一種權益財產,它除了可以反過來促進其他智慧產品實現價值之外,還可以在適當的場合和時機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到某種特定的生產過程之中,轉變為權益資產,形成由腦力勞動凝結而成的智慧資本

  三、組合生產要素

  智慧可以物化為精神產品並凝結成知識產權,也可以為通過傳播為生產者創造出品牌價值。除了這兩種普遍的價值實現方式之外,智慧還有另外一種價值實現方式,那就是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群體腦力勞動自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並將這種活動變成一種自覺的生產方式,實現認識和改變世界與社會生產的有機的和諧的統一。

  很多人對於這個世界存在的各種事物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以至於難以發現其背後所掩蓋著的驚奇。宇宙自身不是生命體,但宇宙卻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系統,這個系統的運轉則表現為類似有機體的功能,宇宙法則驅動著整個宇宙的運轉,而宇宙的運轉又展現出宇宙法則,任何事物都是宇宙創造出來並解決宇宙自身的問題的,而人類的創造也無非是宇宙通過人創造事物的一個組成部分。

  地球有幸成為生命的家園,但就是在這個家園裡,宇宙法則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形式,連生命自身都是宇宙法則的產物,是整個物質世界內部有機物與無機物相互矛盾的產物,而各種動植物則是有機物與不同的物質環境長期矛盾相互作用的結果,偉大的達爾文將進化的根源歸因為自然選擇,而自然選擇不正是大自然與生物體相互矛盾的表現形式麽?

  矛盾創造出事物,而人類卻往往只看到事物忽視了矛盾。地球與太陽系之間的矛盾產生了白晝與黑夜,產生了一年的四季更替,產生了板塊運動、造就了高山、陸地和海洋,並產生了水迴圈,進而孕育出地球生命,從而使得地球也構成一個按照一定規律運動的系統的有機體,直到這個系統的有機體孕育出包括動植物和人類的地球生命。

  於是人類與自然界這種新的矛盾出現了,為了擺脫大自然的奴役,人類不得不自覺地認識和改變世界,而就在這種人類與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人類社會又在自然界的反作用力之下產生了生產力與生產關係這種新的矛盾,於是,從剩餘產品演變為私有制,從平等的原始的分工協作演變成充滿壓迫和奴役的階級鬥爭,而為瞭解決這些階級矛盾,國家和政府出現了——整個人類社會就是從這種矛盾的推動與羈絆中一路坎坷而來。

  認識到矛盾是事物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根本決定力量之後,人類就可以從矛盾出發去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實現對事物的駕馭和改變,獲得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偉大飛躍。審視我們這個世界中任何事物,無不是某個矛盾催生出來並解決這個矛盾的。

  人需要喝水與水不容易被喝的矛盾,是杯子等飲水器皿產生的根源,而這些器具也反對來解決著這一矛盾;人類需要光明但光明卻總是隨著太陽消失在暗夜中,這種矛盾使得人類創造出照明燈具並隨著時代的進步一路演進;蚊蟲叮人與人不想被叮的矛盾催生了蚊帳、蚊香、滅蚊器等工具並解決了這種矛盾;人類的生產生活中需要數學計算,而單憑人腦卻難以計算複雜的數目,這種矛盾使得中國發明瞭算盤……

  讓我們像一個嬰兒那樣,用陌生的驚奇的眼光環顧四周,看看我們身邊的一切存在的事物,無不是某種矛盾的產物:家畜是野獸與人類矛盾的產物;植物是物種與環境矛盾的產物;而物種則是有機物與環境矛盾的產物;水利工程是洪水泛濫與人不想使其泛濫的產物;魯班發明鋸的智慧是手指與小草矛盾的產物,而鋸又是人想更有效率地砍伐木材與木材不那麼容易被砍伐這種矛盾的產物;打假英雄王海是假冒偽劣猖獗而消費者又不希望其猖獗這種矛盾的產物;而小靈通又是雙向收費而市場又反抗這種雙向收費的產物。

  從事物中發現矛盾是人類思維從具象向抽象飛躍的具體途徑,因而也是思維訓練的一種方法,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我們的教育如果要從灌輸知識轉向啟迪思維的話,可以按照這樣的規律設計諸多的思維課程,以開啟我們子孫後代的智慧。

  之所以多費口舌穿插這段敘述,乃是為了闡述智慧生產的一種規律,那就是從問題和矛盾出發,去創造解決這種矛盾的方法、方案和事物,並從中選擇出最佳的解決途徑,而問題和矛盾則是智慧生產的起點,而智慧生產的結果則是創造出解決問題和矛盾的新事物。

  這種思維可以運用到整個人類的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踐領域,運用到所有對社會經濟矛盾的解決之中,從而創造出自動自然地解決各種矛盾的主體,並使之通過自身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維持自身的存在和發展,以發揮解決矛盾的作用。

  譬如工廠和企業,就是人們創造出來解決某種產品的供需矛盾的主體,這個主體通過滿足市場的需要獲得利潤進而維持自身的存在和發展,從而以更高的質量和更多的種類滿足更廣的市場需求。再如綠色蔬菜的出現也是由於農藥殘留的危害性與市場抵制這種危害相互矛盾的產物,於是綠色蔬菜的品牌就可以應運而生了。

  如果我們審視我們身邊的任何企業、公司以及各種創業項目,無不是由某種矛盾所產生並反過來解決這個矛盾的主體。決定該事物的矛盾如果發生變化了,這個事物也就會發生改變,所以我們看到,手機資費的下調以及單向收費的實施就會導致小靈通淡出市場,那是因為造成小靈通產生的矛盾發生了變化;而電力與照明的結合產生了電燈,它的普及推廣破壞了原有的矛盾,從而使得蠟燭、汽燈、煤油燈之類的照明工具也逐漸銷聲匿跡。

  因此,人類的智慧儘管表現為人自身的創造物,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卻是矛盾的產物,是矛盾逼迫和促使人主動自覺地去解決矛盾,從而誕生了人類的智慧。如果沒有客觀矛盾作用於人的主觀世界,人也便不會產生解決的意識,也就不會有智慧。認識到這一點,人類就可以將智慧的生產上升到一種自覺的狀態,主動尋找並解決各式各樣的矛盾。

  具體的解決方法則要視矛盾的情況而變,有些矛盾是是可以用一個設想和方案解決的,比如大禹治水時變堵塞為疏導的靈光乍現;而有些矛盾則需要一個與之相對應的解決主體,比如炎熱的氣溫與人的體溫的矛盾則需要空調來解決。因而,很多智慧則表現為新事物的創造,這種新事物不只包括發明創造,而且還包括企業、項目、品牌等各式各樣的社會經濟組織,比如空調的發明就會導致空調生產企業的產生。

  這種表現為企業或項目以解決某種長期存在的矛盾的社會經濟組織,是各種生產要素按照一定的內在聯繫組合成一個系統結構的產物,而把這些分散的孤立的生產要素組織在一起,則需要人類智慧的統籌作用,而這正是智慧實現自身價值的一種最為廣闊的用武之地。事實上,任何工廠、企業和創業項目,無不是智慧、資本、人才、技術、品牌、土地、設備、市場等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積聚而產生髮展起來的。

  照此邏輯可以發現,我們社會中一個個企業和公司都是企業家及其管理運營團隊運用群體智慧組合生產要素而締造的作品,儘管他們的智慧沒有直接形成個人的知識產權,也沒有直接成就個人的品牌價值,但是他們的智慧凝結物化到了企業之中,並同時形成了企業的知識產權和品牌價值,而他們自身,尤其是那些企業家們也在企業收穫品牌價值之後,成就了個人的品牌價值。

  因此,西方經濟學所說的企業家才能,其實正是我們在這裡所強調的人類智慧,它組合其他生產要素實現了社會生產的持續和發展,因而表現為一種類似黏合劑和催化劑的生產要素,它是生產過程中最活躍最具整合能力因而也最具決定性的生產要素,就像組織者對於組織的重要程度一樣。

  於是,一種新的智慧被我們發現了,那就是一直貫穿卻又隱蔽在物質生產之中的企業家和管理者的智慧,他們的智慧自從創業開始就與各種形式的生產要素結合在一起,並最終物化到整個企業組織之內,凝結到企業的品牌價值之中。

  認識到這一點,人類還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那就是通過對客觀世界矛盾的正確認識,自覺地運用智慧,按照各種生產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繫實現組合積聚,並形成一種發展的系統結構,從而孵化成一個個的項目和企業。而這種對生產要素的組合,正是一種智慧的創業模式,因而也是智慧的一種價值實現方式。

智慧產業發展對策[1]

  發展智慧產業有利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各地應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圍繞本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總體要求,統籌規劃、集中資源、營造環境、加強服務,加強信息技術在重點行業、龍頭企業的集成應用和融合創新,大力研發智能產品,發展智能裝備,構建智慧企業,打造智慧園區,推動本地區產業向高端化、高質化、集群化、集約化方向發展。發展智慧產業的具體對策建議如下:

  1.推廣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患技術

  一是推進物聯網技術在智慧產業中的應用。在汽車船舶機械裝備家電等行業推廣物聯網技術,推動智慧汽車、智能家電車聯網船聯網等的發展。通過進料設備、生產設備、包裝設備等的聯網,提高企業產能和生產效率。在供應鏈管理車間管理等管理領域推廣物聯網技術。利用物聯網技術對企業能耗、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對能耗、COD、SO:等數據進行分析,以便優化工藝流程,採取必要的措施。

  二是推進雲計算技術在智慧產業中的應用。鼓勵企業在工業設計、工業模擬等方面應用雲計算技術,以提高研發設計效率,降低研發設計成本。鼓勵第三方SaaS平臺運營商向雲服務平臺運營商轉型,支持一批優秀的管理軟體提供商建設雲服務平臺。鼓勵中央企業、大型企業集團對數據中心進行升級改造,為企業信息化規模擴展和應用深化提供支撐。

  三是推進移動互聯網技術在智慧產業中的應用。大力發展移動電子商務。支持軟體企業開發移動版的ERP、CRM、SCM等管理系統,建設面向企業的應用程式商店。鼓勵企業實施移動辦公,應用移動版管理軟體,購買基於智能移動終端的應用程式,建設移動版的企業門戶網站。

  四是推進大數據技術在智慧產業中的應用。支持軟體企業開發能夠存儲、處理和管理大數據的新型資料庫管理系統。鼓勵大型企業集團建設數據倉庫、數據中心,實施商業智能系統,開展數據挖掘和數據聯機分析。鼓勵大型企業集團把非核心的大數據業務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機構。

  2.推進產品智能化

  一是把電子信息技術“嵌入”到產品中,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使產品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增強產品的性能和功能,提高產品附加值。例如,在汽車、船舶、機械裝備、家電、傢具等產品中集成由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嵌入式軟體等構成的信息系統。支持汽車電子、船舶電子、航空電子、機械電子、醫療電子等工業電子產業的發展,發展智能汽車、智能船舶、智能飛機、智能機械裝備、智能醫療器械。支持企業把普通機床改造為數控機床,開展機電一體化建設。支持高端智能裝備的發展。利用物聯網技術提高汽車、工程機械、家電等產品的智能化程度。

  二是從產品設計到產品使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採用信息化手段。在產品設計階段,採用三維數字化設計軟體、工業設計素材庫、電腦模擬等手段。在產品製造階段,採用數控機床、製造執行系統(MES)、工業機器人等手段。在產品管理方面,採用產品數據管理(PDM)系統、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統、產品質量管理系統等。在產品使用階段,利用物聯網技術對產品的運行情況進行遠程監測,對故障進行遠程診斷,並將產品缺陷信息反饋到設計和製造部門,以便不斷改進產品質量和性能。

  3.推進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領域的智能化

  一是推進雙高行業節能減排的智能化。對於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行業,重點發展綠色智能製造,推廣變頻節能技術,建立智能化的能源管理中心,實現生產工藝流程優化的智能化,促進本行業的節能減排。例如,對於鋼鐵行業,在煉鐵、煉鋼、軋鋼等工藝中,利用電腦控制技術,實現自動化、精確化生產作業,減少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研究建立高爐、轉爐、精煉、連鑄、初軋、熱軋、冷軋、中厚板、管材、線材等整個鋼鐵工藝流程數學模型,開發相應的電腦控制系統、電腦模擬系統等。

  二是推進高危行業安全生產的智能化。對於煤炭、鐵路、船舶、航空、核電等,重點發展智能化的線上監測和預警系統,實現對設備的運行參數以及溫度、壓力、濃度等運行環境參數的線上自動監測,當超過設定閾值時系統能夠自動報警,並自動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在安全信息管理分析、安全生產動態監測監控、安全隱患排查、安全事故應急管理、安全生產調度指揮、特種設備管理、人員安全管理、安全生產綜合管理、安全環保健康(HSE)、高危工業產品運輸監控和管理、機床數控化安全提升等重點領域推進安全生產信息系統智能化。建立基於物聯網的礦山井下人機環監控及調度指揮綜合信息系統、基於物聯網的高危工業產品運輸監控管理系統。圍繞危險作業場所的安全風險評估、多層防護、人機隔離、遠程式控制制、監測報警、災害預警、應急處置等方面,深化電子信息技術的綜合集成應用。

  4.分類指導,推進各行業智能化

  對於食品醫葯化工等流程型行業,重點發展全自動生產線、工業機器人、線上檢測等技術,實現生產控制、產品檢測的智能化。例如,在食品行業,提高批次管理、有效期管理、質量管理庫存管理、批次追溯及召回、配方管理,聯產品管理、組合拆解管理、多種包裝計量管理、信用額度管理、商品價格促銷管理、訂單管理、銷貨管理、銷售分析的智能化水平。在醫葯行業,通過信息化把GMP規範要求固化到電腦系統中, 自動對製藥企業銷售、採購、生產、質量以及存儲等環節根據GMP規範流程進行動態、及時、準確的監控、跟蹤、反饋、提醒、報警等管理,保證藥品質量

  對於機械裝備、汽車、船舶等離散型行業,重點推廣高級排產系統(APS)、MES系統等,建設智能化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實現生產計劃管理、供應鏈管理的智能化。例如,在機械裝備行業,發展精益生產、精密製造、敏捷製造柔性製造、智能製造等先進位造模式,提高生產過程的柔性化、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滿足客戶日益強烈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推廣CAD/CAMCAE技術、模塊化控制技術、M2M技術、無模製造技術、CIMS技術等,鼓勵企業對ERP系統和PLM系統進行集成,提高產品質量,縮短產品設計和製造周期,減少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滿足產品高效、可靠、多品種、變批量的生產要求。

  5.開展智慧企業試點示範工作

  智慧企業是指生產經營智能化水平較高的企業,具有學習和自適應能力,能夠靈敏地感知到企業內外環境變化並快速做出反應。智慧企業是智慧產業的主體。只有一個產業的大部分企業發展到智慧企業階段,這個產業才可以算作智慧產業。智慧企業發展的初級階段主要表現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各個關鍵環節單項應用的智能化程度較高。智慧企業發展的高級階段則表現在信息化綜合集成應用的智能化程度較高,企業擁有“數字神經系統”,能夠快速感知市場變化並做出有效反應。

  通過開展智慧企業試點示範工作,支持企業部門之間、集團總部和分支機構之間、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息共用和業務協同;加強對銷售數據、客戶數據的挖掘,及時調整市場營銷策略。通過生產設備的聯網,建設“智慧工廠”,提高企業產能和生產效率。在供應鏈管理、車間管理、節能減排、安全生產等領域推廣物聯網技術。建立商業智能(BI)系統以及輔助決策的、圖形化的“儀錶盤”系統,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聯機處理和數據挖掘,實現決策的智能化。建立知識管理系統、E-Learning系統,促進企業知識不斷積澱和有效利用,增強創新能力。

  6.完善智慧產業支撐服務體系

  重點支持一批運作規範、支撐力強、業績突出、信譽良好、公信度高的智慧產業公共服務平臺,覆蓋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產業鏈協同等領域。鼓勵有關平臺創新運營機制和商業模式。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使平臺的佈局更加合理,特色更加突出,功能更加完善,服務質量用戶滿意度穩步提升,對智慧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發展“智慧物流”,推進位造業和物流業聯動發展。在物流行業推廣物聯網、RFID、自動分揀、立體倉庫、空間信息技術。支持工業企業圍繞庫存管理、車間物流等關鍵環節開展物聯網技術應用,提升企業物流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鼓勵工業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信息系統對接,提高供應鏈物流協作效率。建設面向產業集群專業市場的智能物流信息系統,整合物流資源,提高對中小企業的物流服務水平。加快推進物流園區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為入駐企業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服務。

  進一步提升各類產業園區的寬頻網路基礎設施水平,實現園區無線網路全覆蓋。進一步完善產業園區綜合管理和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園區的智能化管理水平,為入駐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在發展智慧產業過程中,有關政府部門應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重點項目進行政策傾斜或資金支持。發揮政府的橋梁作用,積聚社會資源,形成“多方參與、共建共贏”的局面。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按市場規律發展智慧產業,做到“不越位、不錯位、不缺位”。針對當地產業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和制約因素,確定智慧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重點工程、重大專項和重點扶持企業。

  必須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重要來源的智慧產業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加強對智慧產業的財政資金投入,支持重點項目建設、人才培訓等工作。通過直接投入、補貼、貸款貼息、獎勵等多種方式,支持智慧產業核心、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積極穩妥地引入風險投資機制,完善智慧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的投融資環境。對財務核算制度健全的企業,智能產品和智能裝備的研發費用,政府應該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由企業和信息化服務商共同合作開發的、對智慧產業發展有較大促進作用的項目,政府應該予以優先資助。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1.4 金江軍.智慧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2,(第11期).
  2. 相曉冬著.智本論.團結出版社,2010.0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智慧產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