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大眾傳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大眾傳播(Mass Communication)

目錄

什麼是大眾傳播

  大眾傳播是一種信息傳播方式,是特定社會集團利用報紙、雜誌、書籍、廣播、電影、電視等大眾媒介向社會大多數成員傳送消息、知識的過程。這一定義僅指傳播的單向過程,沒有包括反饋。隨著大眾媒介的發展,大眾傳播將成為雙向過程。1945年11月在倫敦發表的聯合國科教文憲章中首先使用這個概念。

大眾傳播的特征

根據馬勒茨克(Gerhard Maletzke)的定義,大眾傳播須符合以下特征:

  • 公開的(受眾不為人際交往範圍所囿)
  • 利用科技發送手段
  • 間接的(在發送者與受眾之間存在時間空間距離)
  • 單向的(在發送者與受眾之間不發生角色互換)
  • 網路等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大眾傳播的單向性,互動性是網路傳播的最顯著特征。
  • 面向分散的群體(受眾是匿名的,無階層和群組之分)。

大眾傳播研究的主要內容

  • 關於發信者和受信者;
  • 傳播過程和傳播模式
  • 傳播機能和傳播效果
  • 傳播的社會責任和體制;
  • 傳播媒介的發展和社會作用及其與社會諸種關係的研究。

其中關於大眾傳播社會作用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大眾傳播的社會功能

  • 賦予人物、事件和社會活動以某種社會地位。
美國社會學家P.F.拉扎斯菲爾德和R.K.默頓在《大眾傳播,大眾興趣和有組織社會行為》(1949)一文中認為,大眾傳播可以使社會事件和人物等正當化,樹立威信,得到顯著地位;也可使之威信掃地,敗下陣來。
  • 社會控制中介作用。
大眾傳播處於上層社會控制和廣大成員之間的中介領域,能將某種公德和社會規範得到宣傳和明朗化,廣為人知,取得社會承認,使腐敗現象受到輿論譴責。
  • 模擬社會環境。
W.李普曼在《輿論》(1922)一書中提出“擬態環境”概念,認為報紙給人們提供的消息和知識,即“頭腦中的影像”能在人們生活中起到環境的作用。60年代末期以來,以電視為主體的大眾傳播媒介對生活的衝擊和滲透作用,使人們又提出信息環境及其現代人性特點的變化問題。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Hero,Zfj3000,Angle Roh,Cabbage,鲈鱼,Vulture,方小莉,y桑,Tracy,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大眾傳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