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992个条目

新凱恩斯學派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新凱恩斯學派(New—Keynesian School)

目錄

新凱恩斯學派概述

  新凱恩斯學派(New—Keynesian School)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中葉,新古典綜合派衰敗以後學派林立,經濟學家們尋求共識又無法達成一致的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曼昆薩墨斯布蘭查德羅泰姆·伯格阿克洛夫斯蒂格利茨本·伯南克等人。

  新凱恩斯學派產生的客觀條件是,原凱恩斯主義的理論缺陷和新古典巨集觀經濟學在解釋現實問題時效微力乏。原凱恩斯的不足和新古典巨集觀經濟學在理論上的進展,給新凱恩斯主義者以有益的啟迪。新凱恩斯主義是原凱恩斯主義受新古典巨集觀經濟學打擊後,汲取凱恩斯主義與其對立的學派的鬥爭中的經驗教訓而形成,併在與新古典巨集觀經濟學的鬥爭中不斷發展,是原凱恩斯主義的復興。

新凱恩斯主義與原凱恩斯主義

  新凱恩斯主義繼承了原凱恩斯主義的基本信條,在三個命題上保持一致:①勞動市場上經常存在超額勞動供給;②經濟中存在著顯著的周期性波動;③經濟政策在絕大多數年份是重要的。但是新凱恩斯主義並不是對原凱恩斯主義的簡單因襲,而是認真對待各學派對原凱恩斯主義的批判,對原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進行深刻地反省,同時吸收並融合各學派的精華和有用的概念、論點,批判地繼承發展了凱恩斯主義。

  在具體的經濟分析方法和理論觀點上,新舊凱恩斯主義存在重要差別,主要體現在非市場假設上。新凱恩斯主義以工資價格粘性取代了原凱恩斯主義的工資剛性假設,並添加了原凱恩斯主義模型所忽略的兩個假設:①經濟當事人最大化原則(即廠商追逐利潤最大化和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②理性預期假設。新凱恩斯主義闡明瞭,在經濟中出現需求供給衝擊後,工資和價格粘性使市場不能出清,經濟會處在非均衡狀態,即使有理性預期的存在,國家的經濟政策也將起到積極作用,能夠影響就業和產量。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與原凱恩斯主義學派相比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第一,強調工資和價格的粘性而非完全剛性,並試圖對這種粘性從微觀的角度進行合理的解釋,在此基礎上說明非自願失業、普遍生產過剩的可能性以及政府經濟政策的作用。

  第二,強調並從微觀角度入手闡明瞭市場機制的不完善性,他們從壟斷競爭市場結構出發,研究了經濟中存在的實際剛性、風險和不確定性、經濟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昂貴性、調整的成本因素等,從而說明瞭企業的最優定價行為及其巨集觀經濟含義。證明在市場經濟中“看不見的手”並不能引導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經濟主體最大程度地促進社會利益,達到“帕累托最優”的境界,恰恰相反,“看不見的手”導致了“協調失敗”(Coordination Failures),出現了長期的市場非均衡和社會福利的巨大損失。

  第三,強調政府干預經濟的必要性。他們以需求衝擊為假定,著重論證了企業為什麼總是拒絕及時隨總需求的變動而調整價格和工資,這種微觀行為反映到巨集觀經濟層面又如何導致總產出和就業的變動。因此,需要通過政府干預來解決這種市場機制的失效問題,由於貨幣的非中性,政府的經濟政策可以是有效的。

經濟學派
重農學派
古典經濟學
新古典經濟學
奧地利學派
奧地利經濟學派
新奧地利經濟學派
邊際效用學派
德國曆史學派
弗萊堡學派
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供給學派
官房學派
公共選擇學派
功利主義
貨幣學派
哈佛學派
海派經濟學
經濟歷史學派
劍橋學派
激進經濟學派
經濟浪漫主義學派
經濟自由主義
凱恩斯主義
洛桑學派
倫敦學派
李嘉圖派社會主義者
李嘉圖學派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瑞典學派
數理經濟學派
新制度學派
新古典綜合學派
新劍橋學派
新自由主義
新凱恩斯主義
新曆史學派
新經濟地理學派
新制度經濟學派
理性預期學派
芝加哥經濟學派
制度學派
重商主義
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
資產階級經濟學
古典自由主義
成本學派
[編輯]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特征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特征是:

  ①否認新古典學派的二分法,

  即分析價值和分配問題的價值論和分析貨幣和價格問題的貨幣論,認為貨幣等名義變數的變動會導致產量和就業量等實際變數的波動,因而二分法是失敗的。

  ②認為經濟是非瓦爾拉斯均衡,實際不完全性是重要的。

  他們認為工資和價格有粘性,其原因在於市場不完全競爭,經濟只能獲得有限信息和相對價格彈性,所以市場是非出清的,有明顯的非瓦爾拉斯均衡特征。因而可以認為凡是否認古典二分法,持有市場是不完全競爭和非瓦爾拉斯均衡的觀點,都屬於新凱恩斯學派。

新凱恩斯學派的主要經濟理論

  新凱恩斯學派的主要經濟理論有:

  ①價格粘性論。

  新凱恩斯主義的價格粘性論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名義價格粘性論;而是實際價格粘性論。這為價格理論提供了微觀經濟學基礎。

  ②勞動市場論。

  新凱恩斯主義的勞動市場論剋服了凱恩斯主義致命的缺陷,維護了凱恩斯主義勞動市場非出清的信條。不僅在微觀經濟學基礎上闡明瞭勞動市場失靈、高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等問題,還豐富和發展了微觀經濟學的勞動理論。新凱恩斯主義勞動市場論的關鍵性假設是工資粘性,歸納起來不外乎是兩類:一是名義工資粘性論;而是實際工資粘性論。

  ③信貸配給論。

  新凱恩斯主義信貸配給論從信貸市場中信息非對稱性出發,論述了利率和貸款抵押的選擇效應會導致信貸市場出現信貸配給,信貸市場會失靈,政府干預有積極作用。從而拓展了信貸市場理論的研究領域,豐富發展了金融理論

新凱恩斯主義價格粘性論

  新凱恩斯主義的價格粘性論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名義價格粘性論;而是實際價格粘性論

  1.名義價格粘性論

  (1)菜單成本論

  有關菜單成本論的文獻很多,其中代表性理論為:菜單成本和經濟周期論;近似理性經濟周期模型;實際剛性和貨幣非中性論等。

  (2)交錯調整價格論

  交錯調整理論認為,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通常採用交錯而不是同步方式調整價格。

  2.實際價格粘性論

  新凱恩斯主義的實際價格粘性論,除了上面提到的“實際剛性和貨幣非中性論”外,還有:廠商信譽論、需求非對稱性論、投入產出表理論寡頭市場和價格粘性論。

新凱恩斯主義勞動市場論

  新凱恩斯主義的勞動市場論剋服了凱恩斯主義指明的許可權,維護了凱恩斯主義勞動市場非出清的信條。新凱恩斯主義勞動市場論的關鍵性假設是工資粘性,歸納起來不外乎是兩類:一是名義工資粘性論;而是實際工資粘性論。

  1.名義工資粘性論

  新凱恩斯主義關於名義工資粘性的代表性理論有:交錯調整工資論和長期勞動合同論等。

  2.實際工資粘性論

  新凱恩斯主義關於實際工資粘性的理論比較多,其典型理論有:隱含合同論效率工資論和局內—局外人理論。

  隱含合同論包括公開信息隱含合同論和非對稱信息隱含合同論。效率工資論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方面:效率工資和勞動市場;效率工資的微觀基礎;效率工資和失業失業滯後論也包括三方面:純局內人的工資調整;有局外人壓力的工資調整;失業的持久性和工資調整。

新凱恩斯主義信貸配給論

  新凱恩斯主義信貸配給論從信貸市場中信息非對稱性出發,論述了利率和貸款抵押的選擇效應會導致信貸市場出現信貸配給,信貸市場會失靈,政府干預有積極作用。

  1.利率的選擇效應信貸配給

  利率有兩種選擇,一是正向選擇,二是反向選擇。

  利率的正向選擇效應是指,利率的增加能提高銀行收益,它是利率對銀行收益的直接影響。利率還對廠商有激勵作用,能改變廠商對待風險的態度。

  銀行利用利率的反向選擇效應作為檢測機智,可以辯識出廠商稀罕風險的程度和將貸款給不同廠商的風險性。

  銀行最優利率通常不等於市場出清時的利率,所以,信貸市場出現配給。信貸市場出現配給,是自由信貸市場中銀行依據利率的選擇效應,為實現利潤最大化目標、理性行事的結果,不是國家干預的產物。

  2.貸款抵押的選擇效應和信貸配給

  貸款抵押品有正向選擇效應和反向選擇效應。前者是指,當信貸市場存在超額需求時,銀行通過提高貸款抵押品水平來增加還貸款的可靠性,減少壞帳的風險,增加銀行收入。同時,還抑制了借款者對貸款的需求。後者是指貸款抵押品水平的遞增會增加貸款的風險,降低還款的可靠性。銀行可以根據這兩者確定最佳抵押品水平。

  新凱恩斯主義的信貸配給論指出,由於信貸市場中利率機智和配給機智同時起作用,信貸市場會出現多重均衡態,市場機制失靈,通過政府干預才能糾正市場失靈。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的貨幣金融學說

新凱恩斯主義的政策主張特點

  新凱恩斯學派在堅持政府干預經濟的政策取向上與其他凱恩斯主義學派並無差異,他們的主要貢獻在於力圖為原凱恩斯主義的巨集觀經濟政策補充微觀理論基礎。他們除了運用大量模型論證工資、價格具有粘性外,又從不完全競爭和信息不完全兩方面論證了市場機制的失靈,闡明瞭貨幣的非中性,從而在有微觀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堅持了原凱恩斯主義的巨集觀經濟政策有效性的思想。他們認為,由於價格和工資的粘性,價格在遭受到總供求的衝擊後,從一個非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回覆到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經濟均衡的恢復不能等待或完全依靠市場機製作用下的工資和價格的緩慢調整,因為這將是一個長期的痛苦過程,因此需要政府運用經濟政策來調節總供求,這不僅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在堅持國家干預的政策取向下,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在經濟政策主張上的特點主要表現為:

  1、溫和性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贊成新古典綜合派的相機抉擇的政策主張,但更傾向於一種較為溫和的表述方法,即:沒有緊縮政策,通貨膨脹會更加嚴重;沒有擴張政策,失業會更加嚴重。

  2、適度性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在運用大量模型論證工資、價格粘性的基礎上,提出了市場失靈。為消除市場失靈,政府應該對經濟進行適度干預。政府經濟政策的著力點在於抑制工資、價格的粘性,以修複失靈的市場機制,從而穩定經濟,增進社會福利。因此,強調微觀經濟基礎的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更加強調市場機制的作用,主張“適度”的國家干預。在政策操作上,他們針對新古典綜合派倡導的“微調”(fine-tuning)政策,設計出粗調(coarse-tuning)政策,以抵消或避免巨集觀水平波動的問題。

  3、原則性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通過數學模型推導出許多公式化的經濟對策,但極少把這些對策具體化,給出具體可操作性的經濟政策主張。這些政策建議的相對原則化有利有弊,好處在於彈性較大,可以靈活運用;但卻不便於政策執行者實際運作。 在經濟政策主張方面,新凱恩斯學派在財政政策上基本遵循原凱恩斯學派的政策主張,無根本創新之處。而在價格政策、人力政策和貨幣政策方面,他們的政策主張具有一定的獨到之處。

  在價格政策上,新凱恩斯學派在論證價格粘性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價格政策建議:抑制價格粘性,使價格較有彈性,以恢復失靈的市場機制,穩定總產量。由於新凱恩斯主義對價格粘性有多種解釋因此提出對策的角度也有差異。

  在人力政策上,新凱恩斯學派比較強調人力政策。

工資粘性與貨幣的非中性

  1、工資粘性

  新凱恩斯學派認為,工資是由雇佣合同規定的,在協商合同時,勞動者根據他預期的價格水平來決定他要求的工資的高低,如果勞資雙方同意某一水平的工資,合同便被簽訂下來。在合同期限內,勞動者必須按照根據他預期的價格水平而計算出來的工資提供勞動,即使在此期間實際的價格水平有所變動,勞資雙方也必須遵守合同中規定的工資水平。基於這樣的事實,新凱恩斯學派提出了兩個工資具有粘性的主要原因,即合同的長期性與合同的交錯簽訂。

  (1)合同的長期性。

  合同總是具有期限的,而這種期限通常都不是短暫的,因為過於短暫的合同會增加勞資雙方的談判成本和調整成本。經調查研究發現,在美國占有決定性的重要行業中,勞動合同的期限往往為三年,即貨幣工資在三年內不能改變,這樣,由於合同具有期限,而且期限往往較長,所以工資的調整總是緩慢的,這便使工資具有了粘性。

  (2)合同的交錯簽訂。

  一個社會經濟中所有的勞動合同不可能是在同一時間簽訂的,也不可能同時達到終止期,因此,各種長期合同都是交錯簽訂的,從而工資的調整也是交錯進行的。這種合同的交錯簽訂使得工資的調整不可能非常及時,這也是工資具有粘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3)在對合同的長期性和交錯簽訂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他們還深入到勞動市場領域,從另外的視角研究了工資粘性的原因,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兩個觀點是效率工資論和集體談判理論

  效率工資論認為,企業的勞動生產率依賴於企業支付給工人的工資。企業支付的工資越高,工人的生產效率越高,從而企業獲得的利潤越多。因此,企業為了保持較高的勞動生產率,願意向工人支付高於均衡水平的工資,而不願輕易降低工資,從而使工資具有了粘性。

  工會集體談判理論認為,現實社會中工會在勞動市場上具有壟斷力量,加入工會的工人們的工資主要不是由勞動市場供求均衡決定的,而是由工會領導人與雇主之間的集體談判決定的,最終的談判結果往往是一種妥協的協議,通常情況下是把工資提高到均衡工資水平之上,雇主根據這種工資水平決定雇用多少工人。一般地,由工會參與確定的工資並不隨著經濟狀態的變化而立即變化,這樣就會使工資具有粘性。

  2、工資粘性下的貨幣非中性

  新凱恩斯學派認為,當工資具有粘性時,貨幣是非中性的。

  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應量使物價總水平上升時,由於工資具有粘性,可以相對降低工人的實際工資。當工人實際工資降低時,降低了產品成本中的工資成本,單位工資的產出就會增加,企業利潤也相應增加。企業利潤增加後,就會擴大產量以謀取更大的利潤,這就會雇用更多的工人,促使就業率上升。

  相反,當中央銀行減少貨幣供應量使物價總水平下降時,由於工資具有粘性,使工人的實際工資相對提高。當工人的實際工資提高時,單位工資產出就會減少,這增加了產品成本中的工資成本,企業利潤減少甚至有發生虧損的可能。此時,企業會縮減產量以免發生更大的損失,從而使失業率上升。可見,只要存在工資的粘性,貨幣量變動後,產量、就業量等實際變數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動,貨幣就是非中性的。

價格粘性與貨幣的非中性

  1、價格粘性

  新凱恩斯學派對價格粘性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理論說明,這些理論都以不完全競爭為假設前提。因為完全競爭條件下,企業不能單獨決定價格。要分析企業如何決定價格,自然就要假設這些企業至少對自身產品的價格有某種壟斷或控制能力。

  (1)菜單成本說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N·格裡高利·曼昆在1985年5月發表了《小的菜單成本和大的經濟周期:壟斷的巨集觀經濟模型》一文,在此文中曼昆認為,經濟中的壟斷企業是價格的決策者,能夠選擇價格,而菜單成本的存在阻滯了企業調整價格,所以價格具有粘性。因為產品價格的變動如同餐館的菜單價目表的變動,所以曼昆將這類成本稱為菜單成本,並將其定義為是“調整價格的成本”。菜單成本包括實際成本機會成本兩部分,實際成本是指研究和確定新價格的成本、重新編印價目表並將新價目表通知銷售點的成本、更換價格標簽的成本、為新價格作廣告等所花費的成本,這些成本是企業調整價格時實際支出的成本;另一類成本是企業調整價格的機會成本,如價格變動的次數過於頻繁,會使顧客感到麻煩和不快,有可能減少對此種商品的需求而造成損失,甚至包括處理顧客怨言的成本,這些雖然不是企業實際支出的成本,但同樣阻礙著企業調整價格,也被稱為菜單成本。企業只有在調整價格後的利潤增量大於菜單成本時,才會調價。否則,企業將保持價格不變。由於有菜單成本的存在,使企業不願意經常地變動價格,所以價格存在著粘性。

  (2)交錯價格調整論

  鮑爾(Laurence Ball)和塞何替(Stephen G.Cechetti)1988年從不完全信息出發,提出了交錯價格調整論。該理論認為,與工資交錯調整一樣,經濟中的價格調整也是交錯進行的。因為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場上,若所有企業同時確定和調整價格就失去了增加信息的一個機會;如果某些企業在其他企業確定價格之後再調整自己的價格,它們就可以通過觀察其他企業稍早一點的價格決定而獲得關於需求狀況及其變化的更多信息,從而提高它們對當前總需求和局部需求——對某企業特定產品的需求及同行業或同地區中其他企業產品的需求——狀況的更多瞭解,提高需求估計的準確性。在這種信息有所增加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價格,就能夠更加準確地使之接近真正的最優價格。因此,在信息不完全的條件下,壟斷競爭企業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往往造成價格的交錯調整。企業的這種近似理性的價格決策行為使價格總水平具有了粘性。

  (3)投入產出關聯論

  這種理論認為,在現代經濟中,由於生產力的提高和分工的發展,企業之間的投入產出日益緊密和複雜,任何一個企業的生產都不可能單獨進行。從企業之間的相互聯繫看,直接或間接影響單個企業生產的企業很多,成百上千的企業直接或間接地為某個企業提供生產要素,某一企業一般僅知道直接供給生產要素的企業的價格決策,在這種情況下,單個企業要想預測需求變化對各類企業的直接或間接成本的影響,必須計算數以千計的需求價格彈性,這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企業最佳的行事方式是根據有直接要素供給關係的企業所提供的信息調整價格。需求的變化對單個產品的影響在錯綜複雜的投入產出鏈之間的傳遞十分緩慢。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總需求發生變動,單個企業在沒有得到直接供應商價格變動通知之前,寧可保持自己的產品價格不變,以維持已經存在的相對價格比例。當所有企業都採取這種價格行為時,眾多企業之間的投入產出聯繫就會出現成本的粘性,進而導致價格的粘性。

  2、價格粘性下的貨幣非中性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價格具有粘性時,貨幣是非中性的。中央銀行減少貨幣供應量,使總需求減少,此時,由於價格粘性的存在,價格變動調節需求的作用無從發揮,市場上出現過剩產品,市場不能出清。當市場不能出清時,產品大量積壓,最終迫使企業削減產量,以適應需求的變動,產量的削減伴隨著對勞動需求的減少,失業增加。相反,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應量,使總需求增加。由於價格具有粘性,市場上出現了產品的供不應求,市場處於非均衡狀態,此時,只要市場上還有閑置的資源,企業就會擴大生產,增加對勞動力的需求,使產量、就業量同時增加。可見,貨幣量變動後,企業不改變價格而變動產量,導致經濟的大幅波動,貨幣是非中性的,至少在短期內是這樣。

  總之,工資粘性和價格粘性理論是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它在為原凱恩斯主義提供微觀經濟基礎的同時,堅持了原凱恩斯主義的中心論點:市場是非出清的,巨集觀經濟政策是有效的,從而為國家干預經濟的學說重新爭得了一個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但是,新凱恩斯學派的工資與價格粘性理論並不系統和完善。

利率的激勵效應與選擇效應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原則上同意原凱恩斯學派的利率作用理論,但又對其進行了修正與發展。他們認為,企業的投資資金主要有兩個來源:信貸股票。在企業的全部資金中,通常只有較少的一部分是通過發行股票來籌集的,因此,企業的投資需求主要地表現為對貸款的需求。而信貸市場是個信息不完全的市場,貸方和借方的信息是不對稱的。作為借方的企業比作為貸方的銀行在還款概率方面有更多的信息。企業在向銀行申請貸款時,知道所貸的款項將投資在哪些項目上,投資的風險和期望的收益有多高,拖欠貸款的可能性有多大。然而,銀行在這方面的信息卻比企業少,銀行只能根據項目的平均收益來判斷企業的投資收益,對企業投資的風險性知之甚少,更無法從眾多申請貸款的企業中分辨出哪些企業有較高的還款概率,哪些企業想拖欠貸款。在這樣的市場中,利率機制與信貸配給機制同時發揮作用。

  1、利率的激勵效應

  所謂利率的激勵效應是指利率的高低能改變借款者對待風險的態度。一般而言,當利率水平較高時,借款者願意投資風險較大收益較高的項目,以獲得較多的預期收益;反之,當利率水平較低時,借款者願意投資於風險較小的項目,以獲得比較穩定的預期收益。利率的這種激勵效應使以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標的銀行在確定貸款利率水平時,必然要考慮利率水平的高低對借款者行為的影響。因為如果銀行為了獲得較高的利息收入而將貸款利率確定在比較高的水平上,必然會刺激借款者投資於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而高風險高收益項目顯然會增加借款者破產的可能性,降低其還款概率,銀行貸款的風險將隨之加大,收益隨之降低。

  2、利率的選擇效應

  利率的選擇效應具有正反兩個方向:

  (1)正向選擇效應是指銀行收益隨著利率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利率正向選擇效應的特點是:隨著利率水平的提高,利率的正向選擇效應遞減。

  (2)利率的反向選擇效應是指較高的貸款利率會使那些偏好低風險、具有良好資信的借款者退出信貸市場,不再申請貸款,而那些偏好高風險、資信較低的借款者仍願意以高利率借款,這些借款者要麼無力還款,要麼就根本沒有打算還款,因此,貸款拖欠的概率提高,銀行收益下降。利率反向選擇效應的特點是:隨著利率水平的提高,利率的反向選擇效應遞增。

  當利率的正向選擇效應超過利率的反向選擇效應時,銀行收益隨利率的提高而增加;反之,當利率的反向選擇效應超過正向選擇效應時,銀行的收益將隨利率的提高而下降。 新凱恩斯學派認為,在不完全的信貸市場上,銀行雖然缺乏充分的信息去識別借款者的資信度和投資的風險性,但卻可以利用利率的反向選擇效應作為檢測機制,由此推斷借款者喜好風險的程度和貸款的風險性。假定所有申請貸款的借款者被分為高風險組和低風險組,存在著一個臨界利率。當貸款利率低於臨界利率時,高風險組借款者和低風險組借款者都申請貸款。若貸款利率提高,低風險組中偏好安全投資的借款者逐漸退出信貸市場。當貸款利率提高到臨界利率時,低風險組借款者全部退出信貸市場,只有高風險組借款者還在申請貸款。因此,銀行通過改變臨界利率的值就可以推測出借款者投資的風險性,銀行根據借款者投資的風險性可以預測還款概率。借款者越偏好風險投資,投資項目失敗的可能性越大,借款者還款概率就越低,銀行貸款的風險就越大,銀行收益也越低。反之亦然。

銀行最優利率的確定與信貸配給

  1、銀行最優利率的確定原則

  新凱恩斯學派認為,銀行可以根據利率的正反向選擇效應確定銀行的最優利率。最優利率的確定原則是使此水平利率的正向選擇效應等於反向選擇效應,即正向選擇效應和反向選擇效應相抵消時的利率是銀行的最優利率,這時銀行收益達到最大化。

  當銀行貸款利率很低,低到所有從事安全項目投資的借款者都願意申請貸款時,偏好高風險的借款者和偏好低風險從事安全投資的借款者都申請貸款,低利率鼓勵借款者從事低風險項目投資以取得可靠的收入。這時,無論是高風險借款者還是低風險借款者都願意從事安全性項目投資,各類借款者還款概率都很高,此時,只有利率的正向選擇效應在起作用。隨著利率水平的不斷提高,利率的激勵效應誘導借款者去從事有較高風險和較高收益項目的投資,偏好低風險的借款者逐漸退出信貸市場,借款者拖欠貸款的概率增大,銀行貸款風險隨之增大,銀行的預期收益隨之減少,此時,利率的正向選擇效應和反向選擇效應都在起作用。當利率的正向選擇效應大於反向選擇效應時,銀行貸款雖然會因還款概率的下降而受到部分損失,但銀行總收益還是呈上升趨勢,銀行總收益隨利率的提高而遞增。在利率連續提高的過程中,利率的正向選擇效應遞減而反向選擇效應遞增,銀行總收益的上升勢頭會隨著反向選擇效應越來越大而受到阻遏。當利率提高到某一水平後,偏好低風險的借款者全部退出信貸市場,此時,利率的反向選擇效應超過正向選擇效應,企業拖欠貸款的概率顯著增大,銀行貸款風險劇增,銀行收益將隨利率的增加而遞減。顯而易見,正向選擇效應和反向選擇效應相抵消時的利率是銀行的最優利率,此時,銀行收益達到最大化。

  2、信貸配給

  根據上述原則確定的銀行最優利率通常不等於信貸市場出清時的均衡利率,此時的信貸市場將出現配給效應。

  當信貸市場中對資金的需求大於供給時,市場出清的利率,即均衡利率會提高,市場利率高於銀行最優利率。銀行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會理性地以低於市場利率的最優利率貸款而不是按照較高的市場利率貸款,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按市場利率貸款會增加利率的反向選擇效應,使借款者的還款概率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加大,導致銀行收益下降。而銀行如果以最優利率貸款,雖然利息收入低一些,但是借款者還款概率高,貸款風險小,銀行收益比較高。因而,銀行理性行事的方式是:以低於市場利率的最優利率貸款,同時以配給方式部分滿足市場對貸款的需求,利率機制與配給機制同時發揮作用。實行信貸配給時,銀行優先給那些資信度高的借款者貸款,鼓勵從事低風險投資的借款者多貸款,限制或不給高風險借款者貸款。所以,在信貸市場上有些借款者即使願意支付高於銀行規定的利率也可能得不到貸款。

  因此,不完全信息的信貸市場通常是在利率與配給的雙重作用下達到均衡的。只有在極偶然的情況下,市場出清的均衡利率才與銀行最優利率相吻合,信貸市場在利率的單獨作用下處於唯一的均衡狀態。

  可見,信貸市場出現配給,是自由信貸市場中銀行依據利率的激勵效應和選擇效應,為實現利潤最大化目標而理性行事的結果,它不是國家干預的產物。利率的提高可能引起銀行和借款者採取相反行動:借款者願意從事高風險項目投資,但刺激銀行對貸款的超額需求採取配給,而不是輕易地提高貸款利率。銀行通過信貸配給使信貸市場達到均衡,市場中實際利率已不是使市場出清的均衡利率。實際利率通常小於均衡利率,它不能作為反映信貸市場供求狀況的指標。也正因為此點,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重心唯一地定位在利率指標上便有其不合理的一面,信貸配給應該成為貨幣政策發揮作用的另一渠道

  面對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日益嚴重的經濟滯脹現象,新凱恩斯學派的一些經濟學家:林德貝克、薩默斯、夏皮羅、斯蒂格裡茨等,創建了勞動市場理論,在經濟主體效用最大化和理性預期的基礎上推導工資粘性的同時,論證了非自願失業的存在。其中的效率工資論、失業滯後論較好地解釋了經濟滯脹的原因。他們認為,當勞動市場中較高的效率工資發揮作用時,非自願失業不可避免。而較高的效率工資水平增加了商品的成本,促使物價水平提高,於是通貨膨脹與失業並存,經濟滯脹現象出現。失業滯後說則用一個局內人—局外人模型,說明失業率會持續,實際的就業率對均衡就業率有影響。當實際就業率偏離均衡就業率時,市場機制不會驅動就業率再回到均衡就業時的水平。

貨幣政策最終目標和中介指標

  1.在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確定方面,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與原凱恩斯主義基本上是一致的。新老凱恩斯主義共同認為,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主要應該放在穩定物價和實現經濟增長上,特別是在市場長期非均衡的情況下,政府有必要運用貨幣政策,利用貨幣的非中性來影響實際變數,促進市場均衡和經濟增長。

  2.在貨幣政策中介指標的選取方面,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和原凱恩斯主義存在著較大的分歧。原凱恩斯主義主張把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定在利率上,而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認為,由於在貨幣政策的傳導中,利率和信貸渠道共同起作用,因此,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不能僅僅盯住利率,還應該把信貸配給量的增長率作為中介指標,通過政府的政策操作來穩定信貸配給量的增長率,修正信貸市場的失靈,在公眾的理性預期和追求利潤或效用最大化的過程中,實現貨幣政策的目標。

貨幣政策的信貸傳導機制

  新凱恩斯主義認為,原凱恩斯主義的傳導機制理論在解釋貨幣政策變動對於經濟影響的強度、時間和構成方面存在著不足,他們提出了信貸傳導機制理論。 信貸傳導機制理論的建立有三個必要條件:

  第一,至少在一些公司資產負債表負債方,公司向銀行的貸款與其他形式的公司債務並不是完全替代關係,在公司的貸款供給減少時,它不能完全通過向公眾發行債券來彌補貸款的減少。

  第二,當貨幣政策改變銀行體系的準備金時,必然會影響到銀行貸款的供給。

  第三,假定經濟體系存在某種形式的不完全價格調整,從而使得貨幣政策的影響是非中性,即可以引起實際變數的變化,對實質經濟產生有效的影響。

  在這三個條件的基礎上,信貸傳導機制可以理解為是一個有關貨幣、債券和貸款三種資產組合的模型,並且在債券和貸款之間不存在完全替代關係。信貸傳導機制說認為,由於不對稱信息和其他摩擦因素的存在,干擾了金融市場的調節功能,出現了外部籌資資金成本(如發行債券等)與內部籌資的機會成本之間裂痕加大的情況。這種裂痕被新凱恩斯主義稱作“外在融資溢價”,它代表凈損失成本。影響外在融資溢價的因素包括貸款人評估,監視和籌集資金的預期成本,以及由信息不對稱引起的借款人對他的未來前景比貸款人擁有更多的信息等。

  按照信貸傳導機制說,貨幣政策不僅影響到一般利率水平,而且還影響到外在融資溢價的大小。外在融資溢價的變化比單獨利率變化能夠更好地解釋貨幣政策效應的強度、時間和構成。新凱恩斯主義認為,有兩個渠道可以解釋貨幣政策行為與外在融資溢價之間的聯繫:

  1.資產負債渠道

  當借款人所面臨的外在融資溢價取決於借款人金融地位時,貨幣政策就可以通過資產負債渠道進行傳導。由於借款人的金融地位影響到他的外在融資溢價,因此也影響到他面臨的借貸條件,進而影響到他的投資和生產。當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操作不僅影響到市場利率,而且還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借款人金融地位時,就出現了貨幣政策傳導的資產負債渠道。

  2.銀行借貸渠道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認為,貨幣政策除了對借款人資產負債的影響外,還會通過商業銀行貸款的供給來影響外在融資溢價。由於在大多數國家,銀行貸款是借款人的主要資金來源,如果出於某種原因導致銀行貸款的供給減少,就會使許多依賴於銀行貸款的借款人,特別是中小企業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成本去尋找新的資金來源,因此,銀行貸款的減少將增加外在融資溢價和減少實質經濟活動。當中央銀行實施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後,例如,採用公開市場業務減少商業銀行的頭寸,使商業銀行可供貸款的資金數量下降,就會限制銀行貸款的供給,通過銀行借貸渠道使企業減少投資,收縮生產,減少雇員,產生經濟緊縮的效應。

  他們通過對貨幣政策的信貸傳導機制進行實證分析,表明在80年代後貨幣需求越來越不穩定和銀行貸款占主要外部資金來源的情況下,銀行貸款在貨幣政策傳導中的作用非常明顯。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的評價

  首先,新凱恩斯主義文獻一直偏向於理論上的發展。許多經濟學家對新凱恩斯主義缺乏以經驗為根據的著作提出了批評。例如,費爾(R.Fair)認為,新凱恩斯主義作品已使巨集觀經濟學脫離其經濟計量基礎,並建議新凱恩斯主義者要“準備考慮匯合他們的各種理念的可能性以提出可檢驗的結構性巨集觀經濟計量模型”。萊德勒(D.E.W.Laidler)也有力地論證要恢復經驗證據作為巨集觀經濟學的研究重點。為作出回答,鮑爾、曼奎羅默1988年發表的《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產出量—通貨膨脹交替關係》這篇有影響的論文利用全國性資料檢驗了菜單成本模型。“為何價格是粘性的?”布林德的研究利用從訪談中收集的資料區別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者認為是程式化論據的價格粘性的各種不同解釋。初步答案對以協調失效、成本加成定價和不成文合同為特色的凱恩斯主義解釋給予支持。布哈斯卡(V.Bhaskar)等所發表的論文利用在英國80年代期間收集的資料進一步證實:大多數廠商在經濟繁榮時並不傾向於提高價格,或在經濟衰退時,不輕易降低價格,而是通過工作時間輪班勞動、存貨或雇客定量配給的變動來作出數量調整反應,這些反應是壓倒趨勢的重要性。

  第二,新凱恩斯主義提出了往往不相聯繫的許多第一流理論。為了要產生可檢驗的新凱恩斯主義模型,這就使得這些理念協同匯合更加困難。新凱恩斯主義者自己也認識到這個問題。例如,布蘭查德(O.Blanchard)反省道:“我們用很少有趣的效果造出太多的怪物。”創立具有“準宗教”信仰的微觀基礎的各種理論“迷人盛裝”的魅力已成為病害。

  第三,關於菜單成本。批評者懷疑對價格調整的小額成本會有可能說明產量和就業的重大縮減。卡普林(A.S.Caplin)、斯普爾伯(D.F.Spulber)也對菜單成本答案表示懷疑,他們證明,雖然菜單成本對單個廠商可能是重要的,但是這種影響在總量方面會消失。為回答這些批評,新凱恩斯主義者爭辯說,實際粘性一體化擴大了具有對產量和就業影響的名義粘性的範圍。體現改變價格的小額成本模型的弱點是,模型形成多重均衡。羅坦伯格(J.J.Rotemberg)認為,“如果許多事情發生,那麼各種模型就更難以拋棄”,而“當存在多重均衡時,這就不可能識別經濟對任何特定的政府政策將有如何反應。”

  第四,關於從微觀基礎導出粘性所提出的問題。托賓否認凱恩斯主義巨集觀經濟學“堅持或要求”名義的和價格的剛性。在托賓看來,工資和價格靈活性很可能會使經濟衰退惡化,而且他支持凱恩斯的這種觀點:名義工資粘性在面臨總需求衝擊時將起穩定的影響。托賓還提醒新凱恩斯主義者註意:凱恩斯對於以工人關心工資相對性為基礎的名義工資粘性進行了“理論上無瑕疵的”和“經驗上現實主義的”解釋。既然名義工資減少將被每一群體工人看成相對實際工資降低(因工人們在分散制度下無法保證知道其他群體工人正接受的工資減低的情況),這就將被有理性的工人們抵抗。

  第五,關於理性預期假說被許多新凱恩斯主義者的認可問題。費爾普斯認為理性預期假說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布林德指明:經驗證據在其有利方面是:“最好也不過無力,最壞也不過指責。”不管怎樣,不到有人提出更好的觀念,這個批評思路將導致巨集觀經濟學中理性預期假說的放棄似乎是不可能的。

  第六,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一致的問題,涉及由“舊”IS—LM模型的“新”學派繼續接受,作為理解總需求決定因素的最好方法。金(R.G.King)證明,IS—LM模型“ 是90年代巨集觀經濟學可行的分析工具,”金鑒定的基本問題是,為了要利用IS—LM模型作為分析工具,經濟學家們必須忽視預期,但是“我們現在知道,這種簡單化就排除了總需求的主要決定因素。”金向巨集觀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提出這樣的意見:他們忽視新凱恩斯主義廣告,因為新產品象原先的產品一樣,不是健全的,儘管是新的包裝法。

  總而言之,由於強調勞動市場、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上形形色色不完美性,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被它的擁護者看成是一種“令人興奮的”、“有生氣的研究綱要”。可是按批評者看來,新凱恩斯主義者所完成的是“新瓶裝舊酒”似的工作。這就仍然被看出,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復興將是怎樣成功的。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Zfj3000,Vulture,鲈鱼,泡芙小姐,HEHE林,KAER,连晓雾,Lin,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新凱恩斯學派"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