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歷史學派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經濟歷史學派(Historical school)是以德國為主的經濟學學派,雖然該學派主張以研究歷史作為研究人類知識和經濟的主要來源,因為他們認為文化的特性是無法全球化的、而且也會隨著時間地點而改變。這種概念拋棄了將經濟學理論視為是普世定理的概念。他們認為經濟學應該要經歷嚴格的分析研究、而非哲學的邏輯推理。經濟歷史學派的特色是重視實際現實,而非自我設計的數學模型。經濟歷史學派在工業化時期也極為關註社會改革和大眾生活的改進。
經濟歷史學派可以分為以下三個世代:
- 最年長一代的由威廉·羅塞爾(Wilhelm Roscher)、卡爾·克尼斯(Karl knies)、布魯諾·希爾德布蘭德(Hildebrand)領導
- 年輕的一代由古斯塔夫·施莫勒(Gustav von Schmoller)、布連塔諾(Lujo Brentano)等人領導
- 最年輕的一代,則由馬克斯·韋伯和維爾納·松巴特(Werner Sombart)領導
19世紀末期,經濟歷史學派與新興的奧地利經濟學派在研究方式和理論上爭論不休。當時德國曆史學派控制了大部分的德國學術界,許多歷史學派的經濟學家成為了普魯士教育部長弗里德里希·阿爾陶夫(Friedrich Althoff)的顧問。普魯士是當時德國的學術中心,同時也支配了德語國家的學術界。隨著一些在德國留學的美國經濟學家,歷史學派的影響在還遠至美國,直到1900年為止。
或許是因為在英語國家知名度不高,經濟歷史學派在現代英美的經濟學界不太受重視,歷史學派在經濟思想史上也是受到批評最多的學派之一。不過,無論是在理論貢獻和實際運作上,經濟歷史學派都成了後來社會市場經濟的基礎,其經濟模型支配了幾乎整個歐洲。
雖然不如德國的知名,英語國家的經濟歷史學派的確存在,這個學派受到了弗蘭西斯·培根、奧古斯特·孔德、赫伯特·斯賓塞等人的大量影響。這個學派後來猛烈批評古典經濟學在研究上的演繹方式,尤其大衛·李嘉圖更成為他們攻擊的主要對象。這個學派強調將歷史的經驗與當今的情況混合。阿諾爾德·湯因比便是這些學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