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奧古斯特·孔德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奥古斯特·孔德(Comte,Auguste)
放大
奧古斯特·孔德(Comte,Auguste)
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實證主義的創始人:奧古斯特·孔德(Comte,Auguste,1798年2月17日-1857年9月5日)

目錄

生平簡介

  • 1798年2月孔德出生於蒙彼利埃的一個中級官吏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中級官吏,任蒙彼利埃稅務總署的代理人。
  • 1807 ---1814(9-16歲)在蒙彼利埃上中學。孔德在早年即已放棄天主教信仰,接受自由和革命的思想。
  • 1814---1816(16-18歲)在綜合工科學校求學,學習成績冠南方學生之首。
  • 1816年4月,王朝復辟政府懷疑綜合工科學校為雅各賓派,決定暫時關閉該校。孔德回蒙彼利埃數月,在該地醫學校學習醫學及生理學,以後又回巴黎,在巴黎教授數學謀生。
  • 1817年8月,孔德任聖西門秘書,與聖西門合作併成為他的朋友至1824年。其間孔德與這位工業主義哲學家合作編輯出版《工業》、《政治家》、《組織者》、《工業制度》、《企業家入門》等刊物1819年與夏爾•孔德及夏爾•迪努瓦合作,在《批評者》上發表《信念和欲望的分野》。後因觀點相左,兩人分道揚鑣。
  • 1820年4月,在《組織者》上發表《現代史簡評》。1822年在《工業制度》上發表《工業社會的必要的科學工作簡介》。1826-1827 年孔德因其夫人第一次出走的刺激,加之用腦過度而患精神病住入療養院。八個月後尚未痊愈即出院,稍後曾萌自殺之念。孔德深知病因,病愈後即嚴格節制體力和腦力消耗,以防重發。
  • 1829年1月4日孔德重新講授《實證哲學教程》。1830年《實證哲學教程》第一卷出版。其餘幾捲先後於1835年、1838年、1839年、1841年和1842年出版。
  • 1826年設館講授實證哲學
  • 1830年,《實證主義教程》第一卷出版,稍後其他各捲(共四捲)陸續出版。
  • 1831 年孔德在第三區區政府義務講授大眾天文學,從1847—1848年止。同年,孔德在綜合工科學校謀求分析課教授職位,但未果。
  • 1832年被任命綜合工科學校分析與機械課輔導教師。
  • 1833年孔德向基佐要求為他在法蘭西學院謀求科學史教授職位,但遭拒絕。同時,他在綜合工科學校謀求幾何學教授職位,也因他有共和思想而遭拒絕。
  • 1836年被任命為綜合工科學校主考人。
  • 1842年,出版的第四捲中,正式提出“社會學”這一名稱並建立起社會學的框架和構想。同時與其夫人最終分手。
  • 1843年《解析幾何學淺論》出版。
  • 1844年《大眾天文學的哲學論述》的前言《實證精神講話》出版。孔德失去綜合科學校主考人職務,以後主要靠“實證主義者的自由捐款”為生。捐款先後來自J.-St.穆勒和幾個富有的英國人(1845年時)及E.利特雷及百餘名法國學生和仰慕者(從1848年起)。孔德遇到對其理論發生重大影響的克洛蒂爾德·德沃。受德沃影響,孔德創立“人道教”,併成立了具有宗教色彩的“實證主義學會”。
  • 1845年“無比美好之年”。這一年孔德向克洛蒂爾德.德沃表示愛情,但她只同意建立友情,說“無法超過友情的限度”。
  • 1846年4月5 日,奧古斯特·孔德目睹克洛蒂爾德·德沃病逝,此後,孔德對她一直真心崇敬。
  • 1847年孔德是出人性宗教。
  • 1848年“實證主義學會”成立。《實證主義總論》發表。
  • 1851年孔德失去綜保工科學校輔導教師職務。《實證政治體系或論創建人性宗教的社會學》第一卷出版。其他各捲陸續於1852年、1853年和 1854年出版。4月22日,孔德致函德•托盧澤,稱:“我深信可以在1860年前把實證主義改作為唯一真正完善的宗教,在巴黎聖母院前布講。”12月,利特雷及孔德的其他多位學生對孔德贊同路易·拿破侖發動政變感到惱火,並對新的哲學方向深感不安,退出“實證主義學會”。
  • 1857年9月5日,孔德在巴黎默西厄-勒-普蘭斯路10號逝世。死時他的學生在場。

  他認為人類社會有統一性。人性中的感性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人性中的才智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工具。因而理想社會應該是人人都有實證思想,企業家或科學家當主管,科學用來指導生活,沒有戰爭,很有秩序的工業社會。在那兒,大家有統一的信仰,教權很重,人人都輕視世俗中按才智區分的地位,而重視精神上的地位。

  過去的社會和目前的社會是不完美的。但會進化到理想社會中去。進化的動力是差異性。個人無法改變歷史。社會大於個人,語言、宗教、所有制、人數與財富,都在傳承、支撐著社會。分工對社會有利有弊,社會現象之間彼此聯繫,有一定的功能,理想社會會自動實現。

孔德的主要思想

  孔德從秩序、進步的原則出發提出他的社會學構想。他反對一切空想的、批判的學說,把重整法國革命後社會動蕩的希望寄托在工業社會自身的秩序上,最終以建立一種普遍人性的新宗教作為他的社會學任務。孔德認為,在整個世界發展中,群體、社會、科學甚至個人思想都經歷了神學、形而上學、科學 3個階段。他所處的時代,神學思想已屬過去,支配現代人的將是科學思想;封建君主制度也正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以科學思想為指引的工業社會;人類理智的性質和發展階段決定著社會秩序的組成和社會進步的類型;與人類理智發展的神學、形而上學和實證科學三階段相對立的社會組織形式,分別為神權政體、王權政體和共和政體。這樣孔德就把人類社會歷史完全歸結為人類的理智發展史,因而與理智發展最高階段相匹配的社會組織形式——工業社會就具有了普遍的、全人類的品格。孔德認為,為了獲得實證知識,要採用4種方法,即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和歷史法。貫穿在這些具體方法中的基本原則就是堅持統一的科學觀,即認為社會同自然並無本質的不同,沒有必要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作出劃分。這一思想,為後來的實證主義社會學奠定了方法論基礎,也成為長期爭議的問題。

  孔德按物理學的分類方法,把社會學分為社會動力學和社會靜力學。認為社會動力學是從社會變遷的連續階段和相互關係的過程來研究社會發展和進步的規律;社會靜力學旨在研究社會各個不同部分的結構關係,以及彼此間持久不斷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也就是研究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幾個不同層次的結構和相互關係的各個方面。孔德主張把社會靜力學和社會動力學看作是密切聯繫的和相互補充的科學。認為進步如果不同秩序結合在一起,進步就不能持久;秩序如果不與進步共存,真正的秩序也無法建立。

  孔德開啟了社會學實證主義傳統的先河,他的一些思想為E•.迪爾凱姆等人從不同方面加以繼承和發展 ,成為 100多年來西方社會學發展中的主流。由於階級和歷史的局限性,他的思想中有許多不切實際的成分。但是他的實證科學理想,激發了後來幾代人為把社會學變成一門科學而辛勤努力,使這門相對較晚出現的學科成為當代社會科學知識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把他尊為社會學的創始人 、奠基人,或認為是社會學的命名人 。

奧古斯特·孔德和實證論哲學

  奧古斯特.孔德是19世紀最具有創造性的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對科學、哲學和社會科學的深刻影響是相當廣泛而普遍的。他開創了被稱之為 “實證主義”的思想運動,而且,他為一門尚末存在的學科發明瞭“社會學”這個名稱。他的哲學思想詳細地闡述在他的《實證哲學教程》一書中。該書在1830 -1842年間用法文出版,而且由哈里亞特·馬蒂諾譯成了英文。孔德在英美世界的影響,並不像他在法國和歐洲大陸以及拉丁美洲曾經產生而且現在仍在產生的影響那樣深遠。在20世紀,孔德哲學的某些部分,在受到恩斯特·馬赫思想強烈影響並通過維也納學派而傳播的“邏輯實證主義”的學說中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力。在這個新的變體中,顯然再沒有什麼人把孔德看作是實證主義的奠基人。

  孔德把兩個重要的新的概念引入到科學的歷史發展中。第一個概念就是他的三階段規律。孔德認為:人類精神的發展經歷的三個階段是認識和理解外部世界的現象的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而且是說明這樣一些現象的方式和途徑。

  第一個階段是“神學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一切事件都被歸於上帝和神靈的活動。

  第二個階段是“形而上學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上帝或神聖的力量的意志被抽象概念所取代。

  第三個或“實證的”階段,是當科學的解釋取代了形而上學的時候所達到的。

  孔德通過對文化或文明的發展、思想之發展,尤其是科學的發展的廣泛的歷史描述,探討了這三個階段的接續和演替。他“確信,關於科學之歷史的知識是極端重要的”,而且,他甚至更進一步地指出,“如果我們不瞭解一門科學的歷史,那麼我們就根本不會完全通曉這門科學”。因此,孔德是第一個倡導要嚴肅認真地和系統地研究科學史的人。喬治·薩頓一值贊揚孔德是科學史這一學科的奠基人。

  孔德的第二個歷史概念構成他對科學作的新的和具有相當創造性的分類的一部分。他提出了一個分類表,在這個分類表中,他根據“一般性不斷減少,而相互依賴性和複雜性不斷增加”的一種歷史的和分析的層次,對科學作了分類。因此,這個分類系統不僅是通過一種邏輯的分析確定的,而且也被歷史所證明。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是所有科學中最具有一般性的科學,而且在歷史上也是最早成為“實證的”科學的科學。在孔德的分類序列中,在數學之後的是天文學。在天文學中,物體被認為是自由運動的,或者說,物體的運動不受周圍的流體、碰撞、摩擦以及在關於可見物體的地球物理學(物理過程)中出現的所有其他複雜性對運動的阻抗。緊接著天文學之後的是物理學、化學和生理學(在孔德所處的時代,正處於成為“實證的”科學的過程之中),而最後一門科學是“社會學”。在孔德的分類中,心理學未占得一席之地,因為孔德認為,它或許應當視作人類生物學(“生理學”)的一部分。這樣一個分類表與孔德在巴黎綜合工科學校作為一名數學家所受的訓練以及他對精密自然科學所進行的研究是協調一致的。由於他在數學和物理學方面的背景,孔德把物理學(地球物理學)看作是所有科學的模式和榜樣,因為在物理學中,觀察和實驗與數學相結合,從而產生出一個真正“實證的”知識體系。因此,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孔德把未來關於社會的科學視為一門“社會物理學”——凱特爾後來在一種完全與此不同的意義上使用了這一術語。

  孔德的三階段規律,就像一切創造性的思想一樣。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他的前輩,尤其是孔多塞卡巴尼斯聖西門(孔德曾做過他的秘書)的概念或思想的改造。比較一下聖西門和孔德兩人的觀點,也許可以看出這一改造的程度,而且這因此也是衡量孔德的真正獨創性的方法。聖西門認為在最後一個發展階段,哲學變成了拒斥一切不可證實的東西意義上的“科學的”哲學。但是,在孔德看來,把最後一門科學——社會學——確立為一種“實證的”學說還不是最終階段;幾門科學彼此間的區別尚未剋服,以致產生出一個完整的(總體的)實證主義體系,甚至這樣一種“關於世界和人的觀念”:它終將是值得稱之為“哲學”的一種綜合。在這個最後階段,一切知識都將是“實證的”和渾然一體的,都將結合在關於人和社會的科學,即新的社會學科學之中。因此,人們不僅將認識和理解人和社會的問題和需要,而且也會清楚地知道改造和改善人及其社會的現狀所應採取的步驟。這個思路必然使實證主義發展成為一種宗教,甚至發展到有教堂、有一大批教士或牧師,有一個“實證主義的”聖人目錄胞括摩西,荷馬,亞里土多德,阿基米德,朱利葉斯·凱撒,聖保羅,查理曼,但丁,谷登堡,莎士比亞,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腓特烈大帝,比沙)的地步。

  聖西門和孔德互相之間的影響是難以把握的,因為在他們之間存在著一個嚴重的衝突或分歧。孔德和聖西門都稱他們從孔多塞關於科學相繼成熟的學說中受益匪淺,但是,孔德謹慎地拒絕承認他從聖西門那裡獲得了什麼教益,而且只是以輕蔑的語言提到他。人們經常推測,聖西門對孔德的影響必定要比孔德對聖西門的任何可能的影響更重要些。就我本人的斷定而言,這種觀點或看法(沒有任何現實的證據證明這一觀點)的唯一依據是,在他們學術上交往甚密的時期,孔德比聖西門年輕,而且此時孔德是聖西門的秘書。但是,考慮到孔德是他那個時代最卓越的、而且影響最大的思想家之一,而且年輕人一般要比年老一些的人擁有更豐富的創造性的思想,那麼,孔德對至西門的影響難道就不習能比聖西門對孔德的影響更為重要嗎?無論怎樣,他們許多思想(包括三階段規律,科學的相繼發展,“實證主義”或“實證的”科學的概念)之間存在相當大的一致性並不減低對孔德的創造性才華的評價。重要的不是孔德在某種程度上在改造著比他年長的朋友和同事的某些思想,而是他創造性地運用了這些思想。最後,孔德確信,其他人(讓一巴蒂斯特 ·薩伊和查爾斯·德諾耶)在他的思想發展過程中,要比他所說的那個“愚蠢的老哲學家”和那個“墮落的騙子”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他的“精神祖先”(曼紐爾,1962)是休謨、康德、孔多塞、德·邁斯特爾、加爾和比沙。

孔德對科學理解

  在論述科學的發展時,孔德經常採用科學中革命的概念,以及16和17世紀科學中的普遍革命的思想。例如,他在1820年的一篇題為例《近代史的簡短評價》的論文中,就曾援引科學革命的思想(弗萊徹1974,9,9)。孔德在文中說:

  直到近代,它們自然科學還在自身中混合著迷信和形而上學。只是到了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它們才完全擺脫了神學的信條和形而上學的假說。它們在其中開始成為真正實證的科學的時代,必定是從培根開始,然後到伽利略,並一直持續到笛卡爾。培根首先引發了這場偉大的革命,而他的同時代人伽利略則為這場偉大的革命提供了最早的範例,笛卡爾則決定性地把理智從關於科學的權威的羈絆中解放了出來。然後,出現了自然哲學,而且科學的性能獲得了它真正的特點,即貢獻出一個新的社會制度的精神要素。

  而且從這個時代開始,各門科學在自然的延續順序中,也就是說,根據它們實際上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密切程度,而都相繼變成了實證科學。因此,首先是天文學,然後是物理學,稍後是化學,最後——在我們自己所處的時代中——是生理學,被髮展成為實證的科學。所以,就一切專門的知識而言,這場革命已經徹底完成了,而且對哲學、倫理學政治學來說,這場革命顯然已達到了它的終點。

  在1822年發表的一篇題為《簡論科學在社會改造中的必要作用》的論文中,孔德提出了“科學家在我們的時代應當把政治學提高到觀察(經驗)科學的地位”的原則(弗萊徹1974,)。他的分析基於他的三階段規律。他聲稱“四門基本的科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理學”——“以及附屬於它們的科學”都已成為實證科學,與此同時,他又不得不說,生理學的某些方面仍然存在於所有三種狀態中。例如,“人們特別稱之為道德的(moral)現象” “被一些人看作是一種持續的超自然的作用的結果;而另外一些人則把它們與能夠予以證明的並且不可超越的有機體的狀況聯繫在一起”。孔德在1825年11月《對科學和科學家的哲學思考》一文中,對這一思想又作了更詳盡的發揮(弗萊徹1974,)。孔德在該文中對“過去兩個世紀中人類精神的進步” 進行評價時特別指出,“道德現象(moral phenomena)是所有從神學的領域中擺脫出來併進入物理學的領域的現象中最新的現象”。他實際上認為,“生理學家[或生物學家」在我們時代正是以與動物生態的其他現象同樣的精神研究道德現象的”。而且,儘管他不會站出來贊成“道德生理學”領域中彼此矛盾和衝突的這種或那種理論,但是,他確實坦率地斷言,“顯示出每一門年輕的科學中不可避免的一種不確定性的這個理論差異的存在,恰恰清楚地證明瞭,就我們知識的這個分支來說,正如對所有其他的學科一樣,偉大的哲學革命已經完成”。

  因此,可以相信,孔德把科學的發展——它們轉變成為一種實證的狀態——看作是一種革命的連續。他認為近代科學的確立是一場“偉大的”革命。然而,我沒有看到孔德在什麼地方曾論述過科學由此而得到發展的革命過程本身,而目.我也不能斷定孔德是否曾有根據地對科學的或哲學的革命與社會的或政治的革命進行過比較或對照。不過,對於孔德來說,用很簡單的理由就可以說明為什麼“從一種社會制度向另一種社會制度的轉變,永遠不可能是連續的和直接的”,而且為什麼“總是有一個過渡的混亂狀態”。首先,“無政府混亂狀態的罪惡的經歷”與考慮舊制度的缺點相比,能在更大的程度上激勵或激發新的制度。第二,在舊制度消滅以前,“關於必須要做的事情,不可能形成任何適當的概念”,因為

  我們的生命是短暫的,我們的理由是薄弱的,我們不可能使我們自己擺脫我們周圍的環境的影響。甚至最狂放的夢想家,也都在他們的夢幻中反映著當前社會的狀況;而設想出一種與我們生活於其中的政治制度根本不同的真正的政治制度是更不可能的。最崇高的精神在接近即將來臨的時期之前,是不可能辨識出這一時期的特征的。而且,在此之前,舊制度的外殼將被全部打碎和拋棄,而且民眾的精神將習慣於舊制度毀滅的景況。

  孔德援引亞里士多德為例。亞里士多德“不可能設想出不建立在奴隸制之上的一種社會狀態,這個社會必然要廢除在他之後幾個世紀中所發生的一切。”關於他自己所處的時代,孔德說,“註定要進行的革新是如此廣泛又如此徹底”以致“其決定性的準備時期在以前也從未如此持久而又如此危險”。他說, “在世界歷史的進程中,革命的行動第一次依賴於一種有次序地否定一切有秩序的政權的完整學說。”對於科學中革命的歷史的研究者來說,孔德對革命的政治變革所作的三階段分析是非常有趣的,因為,早在一個世紀之前,J.S.巴伊就已把三階段中的兩個階段引入了對科學的論述和探討。孔德的三位一體包括舊的東西的毀滅,由此而產生的混亂的無政府狀態,以及新的東西的確立。巴伊設想了一個兩階段的過程,通過這兩個階段,每一次科學中的革命都將首先是破壞一種現存的知識體系,然後創造並採用一種新的知識體系。

奧古斯特·孔德語錄

  • 知識是為了預見,預見是為了權力。
  • 實證主義的箴言:愛、秩序、進步。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3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奧古斯特·孔德"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3.53.18.* 在 2010年9月30日 12:17 發表

孔德應該屬於社會學家,他是第一個使用社會學這個詞的。

回複評論
175.17.83.* 在 2011年1月14日 15:49 發表

孔德是否使用過“科學的科學”即“Science de la science”這樣的術語?

回複評論
M id 4134754a765a17ebea18117a4836d33e (討論 | 貢獻) 在 2023年8月17日 12:35 · 广东 發表

1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