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勞動合同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長期勞動合同論認為:勞方為避免勞動市場風險(工資變動和失業風險),希望與資方簽定長期合同;資方為了減少談判成本,以及談判可能引起的勞資摩擦也同意簽定長期合同。這就使工資水平和就業水平難以隨市場變化而變化,使工資具有粘性。
新凱恩斯主義者斯坦利·費希爾用一個長期勞動合同模型說明,儘管有理性預期存在,積極的貨幣政策還是能影響實際產出。他從單期合同、交錯合同和指數化合同分別說明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
1、單期合同和理性預期。
所有的長期合同都在某個時期中簽訂,經濟中就盛行單期合同。在理性預期的基礎上調整工資,工資水平與某一時期以前的所有的信息相關。就業水平由引致需求決定。當生產中需要的勞動力增加,其工資也提高時,影響總產出水平的只是隨機擾動。如果貨幣是中性的,那麼,在充分就業時調整工資,貨幣對產出就沒有影響。因為人們在任何時期都會知道下個時期的貨幣供應量,在工資合同調整時,名義工資能反映期望價格水平,以維持工人得到的實際工資為常數。貨幣政策雖然不能影響產出,卻能影響價格水平。所以,貨幣政策能夠調整價格總水平,使價格總水平保持均衡,以減少廠商經常調整結構所付出的代價,增進社會福利。
就理性預期下的單期合同而言,貨幣政策不能影響總產出,但可以影響價格總水平,併進而影響社會福利。所以,即使存在理想預期,經濟政策還是有效的,應構建和推行積極的貨幣政策。
2、交錯合同和貨幣政策。
交錯合同指廠商和工人在不同的時期交替地簽訂長期合同。交替長期合同使名義工資有了剛性。在貨幣供給量為廠商和個人所知曉時,貨幣供給量的變動仍然會影響產出水平。其原因為:當政府在調整貨幣供給量時,總有些廠商的勞動合同未到期,貨幣供給量的變動不影響這些勞動合同。與這些勞動合同有關的工人的名義工資不變。只有合同已經到期的那些工人的名義工資可以調整。政府針對經濟中的擾動所制定的貨幣政策,雖然不能影響合同已經到期的那些工人的實際工資,卻能影響那些合同未到期的工人的實際工資,進而導致產出水平發生變動。
3、指數化合同與貨幣政策
當經濟中存在某種特定的指數合同時,貨幣政策無效。然而,在實際經濟中,這種特定的合同通常不存在。所以,一般地說,即使存在指數化合同,貨幣政策對實際產出仍然有影響。特定的勞動合同指工資與價格完全指數化的勞動合同。確定這樣的合同需要忽略生產技術水平的變動、規模經濟效應等許多因素。然而,這些因素對廠商確定勞動合同是十分重要的。如廠商經常根據勞動生產率的變化和技術水平的變化來調整工人工資。因此,完全指數化的合同在經濟中很難找到。不論單期勞動合同還是長期交替合同,都難以按照精心構造的特定的勞動合同去調整工資。所以,貨幣政策總是有效的,總能影響實際產出。
長期勞動合同論指出,在理性預期存在時,貨幣政策仍能影響實際產量。這既堅持了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能穩定經濟的主張,又局部地修正了理性預期學派關於政府政策無效的結論,說明政府政策不必通過愚弄經濟人來發揮作用。在貨幣政策已被人們知曉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對經濟仍有以下作用:
第一,對只有單期勞動合同的經濟來說,貨幣政策雖不能影響實際產出,但能影響物價,起到穩定物價的作用。
第二,在流行交錯合同的經濟中,貨幣政策不因經濟人的理性預期而失效。它能影響合同未到期雇員的實際工資,從而影響產出和就業。
第三,在交錯合同指數化經濟中,連續幾個時期貨幣存量的變動直接影響產出,導致總產出水平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