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6个条目

周曉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周晓光
周曉光---新光控股集團董事長

目錄

周曉光簡介

  周曉光,女,1962年11月出生於浙江諸暨,高級經濟師,1978年涉足商海,1995年創辦新光飾品公司。經過多年創業,新光已發展成為在全國以及全球同行業內有一定影響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周曉光本人也因其優秀的經營業績、傾力社會公益事業,以及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並創造性履行職能的卓越表現,成為全國知名的企業家、傑出女性、浙商群體的代表人物之一。

  現任浙江新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6年胡潤百富榜,周曉光、虞雲新以300億財富排名第53位。2016胡潤房地產富豪榜,周曉光、虞雲新夫婦以170億排名第22。

人物經歷

  行商生涯

  1978年,秋天。中國東北。

  黃昏的時候,田野里開始起霧,火車咔嗒咔嗒地響,輕輕地搖晃著,透過灰濛蒙的雙層車窗,東北的黑土地開始模糊起來,融入這越來越沉的夜色。這是從哈爾濱到伊春的列車,車廂里煙霧瀰漫,有人在打牌,高聲笑罵,有人就著醬菜喝白酒,偶爾有列車員過來,左右看一看,趁人不備也跟著抿一小口……

  一個小時前,一個16歲、瘦瘦高高的南方姑娘肩背兩個大布袋剛剛吃力地擠上了車。沒有座位,她略顯疲憊地倚靠在靠近車門邊的一個座位上——那個座位下麵的地板是她選定的當晚入睡的“鋪位”。大布袋裡是一些繡花的花襯子、繡花針和繡花樣,也是她“討生活”的全副家當——白天,她在一個城市靠擺地攤賣這些東西賺一點錢;晚上,她就搭到另外一個城市的火車,第二天再做同樣的生計。這個時候,她眼睛微閉,看上去似乎是在閉目養神,其實,有一些東西一直在她眼前浮現:今天的收入和花銷,父親憂愁的目光,同樣在外奔波勞碌的母親,還有弟妹們渴望的眼神,以及萬里之外的浙中山區那個叫做嶺北周村的貧窮的故鄉……

  當時那整個列車的人、包括這女孩自己都沒有想到,30年過後,這個叫周曉光的浙江女孩子,會成為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飾品生產基地的大型企業集團“掌門人”;這個那時還在為基本的生存四處奔波的女孩,今天領導著一個4000人的企業,哺育了一個產值數百億元、從業者十多萬人的新興行業,併成為一個積極傾聽民聲、上達民意,入“朝堂”參議國家大政的人民代表。

  火車是一個能銘記一些事情的道具,它是一個坐標。這個移動的家伙天生就帶著離家,路途,遠去,改變等符號意念。很多年後,當周曉光習慣於坐著飛機在全世界的上空飛來飛去時,地上的列車依然能讓她記起那些乘坐火車奔波的日子,清晰如昨:

  在記憶中,那是一段有些灰澀的歲月:蜿蜒崎嶇的山路,悠遠偏僻的小山村,頹敗的泥牆和青瓦,表情黯淡的人們終日揮汗勞作,清瘦的父母看著膝下的6個女兒,眼中佈滿了憂慮,南瓜紅薯湊成的晚飯,填不飽那些嗷嗷待哺的小嘴,一雙雙渴求營養的眼睛讓人心酸。空曠的山谷中烏雲密佈,狂風大作,一個瘦瘦的採草藥的小姑娘躲在岩石後面,睜大驚恐的眼睛慌亂地掃視著漸漸黑下來的密林,仿佛那幽暗的深處,隨時會猛然蹦出一隻厲鬼或者猛獸……

  那年中國剛結束了10年的劫難不久,被嚴重破壞的生產力尚未複蘇,大多數的人們,還生活在簡單、貧乏、機械和封閉之中。據那一年國家統計局經濟年報顯示:中國不少地區遇到了嚴重乾旱,國內商品供應狀況雖有所改善,但主要副食品供應仍比較緊張,日用工業品花色品種少,不能適應人民生活的需求。那一年,中美兩個長期相互敵視的大國發表建交公報。年底的12月18日,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那一年周曉光16歲,才第一次跟著母親走出山溝,背著從剛剛萌芽的義烏廿三里小商品市場批發來的百餘斤繡花針和繡花樣等貨物,開始了長達7年的流動小販生涯。那個秋天的清晨,福建一個小縣城簡陋的招待所,剛剛帶她“入行”才幾天的母親,“丟”下她到別的地方尋覓商機去了。還僅僅是一個孩子的周曉光,猛然間沒有了母親的羽翼,開始用瘦弱的肩膀,獨自去面對、擔起這陌生的世界和艱難的生活……

  一個女孩子出門自然比男孩子困難得多,擠火車,趕汽車。為了不耽誤時間,周曉光經常是白天擺地攤做生意,晚上坐車趕路,並借趕路的機會休息。就這樣,周曉光拿著一本中國地圖,沿著公路、鐵路往前走,夕發朝至,走南闖北,7年之間,竟跑遍了大半個中國,而她的心裡只有一個念頭:為了讓家裡人過上好生活。

  “人在外地,不捨得花錢買東西吃。中午擺攤餓了的時候,就買幾個便宜的爛蘋果,把壞了的部分挖掉,當作午飯吃。但最苦的還不是這個,最苦的是精神上的孤獨,沒有親人,經常一個人晚上捂在被子里,靜靜地流淚”,周曉光回憶說。

  周曉光不僅賣花樣,還熱情而耐心地教人們如何用花襯子,如何串線,如何刺繡。一個小姑娘的艱苦和熱情也特別容易贏得人們的同情——每到一地,當地居家的婦女們總是喜歡跟她打交道,買她的東西。因為這,在同行的伙伴中,年齡最小的周曉光卻總是“銷售業績”最好的一個。

  7年闖世界的結果,周曉光賺了2萬元。依照當時的標準,已經算是一個小康人家。

  事業初成

  1985年,周曉光嫁給了同樣跑過三江六碼頭賣繡花樣的東陽人虞雲新。婚後的周曉光結束了7年來那種顛沛流離的流浪生活。第二年,她和丈夫拿出1萬5千元積蓄,在義烏第一代小商品市場里買下了一個攤位經營飾品——幾年前在東北賣繡花樣的時候,他們看到東北的女子喜歡戴花花綠綠的頭飾,周曉光憑著女人的敏感以及同樣的愛美天性,就選定了飾品作為主要經營的業務——她希望能用這1萬5千元賺到5萬元後,就回到農村和丈夫過男耕女織的生活。於是,周曉光和丈夫兩人在義烏開起了“夫妻店”——丈夫到廣東、上海、北京等地進來原材料後,她和妹妹們就在晚上加工,然後第二天在義烏擺攤銷售。

  周曉光那種生意人的潛質漸漸地發揮了出來。1987年,當她賺了十幾萬元,併在那個被稱為“模擬飾品”或者“流行飾品”的新興行業里做成全國數一數二的時候,她早就把“賺5萬元就回家”的想法拋諸腦後了——從此,周曉光再也沒有“滿足”過。

  幾年下來,周曉光在義烏最好的住宅小區買下了新房,在市中心朝陽門買下了店鋪。沒過多久,朝陽門成為義烏市中心的商業黃金地段——這時的周曉光,幾乎實現了她“行商”時代所有的夢想:丈夫善解人意,稚子活潑可愛,家庭安定和睦……如果僅從“小家庭”的觀念出發,周曉光似乎是該滿足該停下來歇歇了。

  然而就是在這個時候,有一種叫“事業”的東西開始在她的頭腦里生長。

  1990年代初期,周曉光在去香港考察的過程中,香港的“店鋪式經營”給了她靈感。她敏銳地感覺到,有了店鋪,生意會越做越大,經營的商品也會越來越多。於是回到義烏之後,周曉光成為了義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她開出了義烏第一個飾品店面,並做了許多新產品代理商

  事實上,以店面的方式經營一種行業,不僅為周曉光創造了財富,更重要的是,它將周曉光和“市場”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在與香港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她愈來愈深刻地感覺到,由商轉工,自己生產,在大陸上將飾品行業做大做強的時機已經來臨,而她自己,由於多年來在飾品行業里摸打滾爬,對這個行業爛熟於胸,很有可能成為中國飾品行業的開闢者和領頭羊……事業!1995年的一天,當這兩個字在周曉光的心中顯得無比清晰的時候,她竟然激動得渾身顫抖了一下。

  這一年,以周曉光和她的丈夫虞雲新的名字各取一字命名的“新光”飾品有限公司在義烏青口工業園區落戶了。事後的周曉光回憶做出這一決策時的心情說:“是老公給了我堅定的信心,他說,憑著我們夫妻倆的人品和人緣,我們完全可以成功的。如果萬一失敗了,我一個人賣菜,也能養活一家人。”

  如果說,此前的周曉光還只是一個解決了家庭生計問題的小“老闆”的話,那麼,1995年之後,因為有了一份對事業的信念和堅持,周曉光就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企業家”。

  化蛹成蝶。蝶與蛹的根本區別在於它插上了理想的翅膀。而插上了理想之翅的周曉光,就要翩躚於美麗飾品的海洋中了。

  轉型升級

  從1995年辦廠開始到1998年,幾年時間,新光飾品廠以連續翻番的速度發展,併在全國建立了自己的產品銷售網路,一舉成為國內飾品行業的龍頭企業。1998年,當周曉光拿著自己生產的首飾首次進軍香港珠寶展時,無數客商的目光被琳琅滿目的新光飾品吸引過來,隨後的訂單如雪片般地飛來。然而,就是在這如雪片的訂單中,周曉光開始察覺到,自己的企業已經到了必須轉型、非轉不可的時刻。

  “1995年企業剛開辦時,只有幾十號人,很多都是自己的親戚,然而只用了三年,企業員工就達到800多人。產品雖然供不應求,但質量不穩定,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且員工也不穩定,以前管幾十人的那種管理方法左右碰壁,人累得要死,還把自己給管哭了,但企業問題仍然是一大堆。”周曉光意識到,那種管理家庭作坊式企業的管理辦法已經遠遠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速度,她決定改變自己的觀念和思路。

  1997年,周曉光與浙江省的30多位民營企業家去中央黨校學習了半個月。她從零開始,虛心求教:什麼叫管理,什麼叫財務,什麼叫人力資源,什麼叫內部控制,這些曾經看上去很簡單的字眼,在專業老師的講解下,周曉光卻感到又新奇又陌生。在這30多人中,周曉光是最用功最勤奮最認真的一個。別人下課了,她還拉著老師問這問那,就像一個一無所知的小學生一樣,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而黨校的老師們見到如此求知若渴的“小學生”,也樂得傾囊相授。直到2005年,8年過去後,中央黨校的肖主任出差到義烏時,還向周圍的人打聽:周曉光的企業辦得怎麼樣了?

  對這次學習的重要性,周曉光是用“重生”來形容的。知識給她打開了一扇天窗,她學習的勁頭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然而,周曉光知道,對一個高速成長而人員素質又相對不高的企業來說,僅僅她一個人學習是遠遠不夠的,企業的成長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管理人員的支撐。她必須帶領整個企業員工和管理班子不斷充電、學習。在這樣的認知下,她開始了新光飾品學習型企業的建設:或者帶領管理團隊遠赴北京、上海等地進修、聽課,或者重金聘請知名學者、教授來公司授課:她曾花費巨資請國內和臺灣的權威專家為公司骨幹進行了有關團隊精神的培訓,送員工浙江大學MBA。但她發現,每年送一兩個人去讀MBA實在太慢,於是乾脆把商學院教授請到公司來——開設了新光集團中層幹部EMBA核心課程研修班”,把浙江大學商學院教授請到公司,講授根據公司情況設計的課程,管理人員足不出戶,就可以進行學習培訓。

  1998年,周曉光開始引進專業的管理咨詢團隊,對企業進行全面的管理變革,並導入企業形象標識系統,成為義烏市第一家導入企業形象系統的企業。與此同時,她加快了家族式企業現代企業制度的轉變:從臺灣聘請職業經理人擔當公司總經理;全面推行管理標準化,並於2001年10月,在同行業中率先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5年,公司通過ISO10012測量管理體系認證和浙江省清潔生產驗收;2006年,公司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浙江省綠色企業驗收;同年,環保型金屬飾品錫基材料及鋅合金飾品被評為浙江省高新技術產品,前者還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007年,新光實現了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出口商品免驗企業“大滿貫”,並且成為了中國流行飾品行業標準的起草制訂單位。

  “經驗很重要,但方法更重要,背後的人最重要”,儘管周曉光有這樣的遠見,但她以重金聘請外腦突破自身瓶頸的努力仍然遭到了一些企業管理人員的反對:“你花那麼多錢請人來講課,還不如多發點錢給我們。”

  改革總是要經歷陣痛的。對這些能力素質已經無法跟上企業發展步伐的人員,周曉光既沒有讓他們繼續呆在原來的位置上阻礙企業的發展,也沒有粗暴地將他們辭退了事而傷害了同事的創業情誼,而是自己出錢,資助並鼓勵他們去創業,壯大整個飾品行業。就這樣,這些從新光離開的員工大多都成為了義烏飾品行業的從業者,6、7年間,在義烏有著“新光”背景的飾品企業就冒出來600多家——新光成了義烏飾品行業名副其實的“黃埔軍校”。

  親手培養瞭如此眾多的競爭對手,這在商界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周曉光卻坦然的說:“我要的是一片森林,不是一顆大樹。同行未必是冤家,只有行業興,企業才會旺。我在乎的是整個行業的發展。”

  到目前,新光已經發展成為一家集實業、商貿投資於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旗下擁有21家全資子公司控股公司,近百家參股公司,企業總資產達百億元人民幣。2010年,新光集團正式參展上海世博會民企館,是義烏、金華地區,以及流行飾品行業惟一的代表。通過成功參展世博會,新光作為中國民企的優秀代表之一,正式亮相世界,開啟了嶄新的、國際化的創新轉型、升級之路。

  智度危機

  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身處中國對外貿易視窗”的義烏備受衝擊,很多企業非正常倒閉,業務量銳減。而周曉光的新光集團卻在整個行業陷入低谷、出口大幅銳減的時候,繼續獲得了銷售15%、利潤20%的增長,令業界大為驚奇。周曉光說,新光靠的是提前佈局,全面開展業務模式升級轉型的一系列“組合拳”:

  “組合拳”第一招——在海外重點市場建立“橋頭堡”。在全國同行業“三分天下有其二”的義烏流行飾品行業,出口占到60%以上的比重。以往的經營模式,基本是外商上門採購,或者在海外找幾個相對固定的經銷商。隨著全球經濟出現衰退,外商採購的量大大減少,海外的經銷商們有的經營滑坡,有的乾脆就歇業或者轉行。於是義烏的許多飾品企業和經營者,猛然間沒了“主顧”,業務頓時陷於被動。

  新光飾品早在前些年整個行業形勢一片大好時,就已經深刻認識到這個隱憂。怎樣才能把市場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受制於他人呢?周曉光下決心要在海外各個重點市場建立自己的營銷陣地。然而,要在人生地不熟的異國他鄉構築自己的“橋頭堡”,談何容易!對當地市場的研判評估、熟悉所在國家或地區的政策環境、尋找合格的經營人才……就連找一間合適的店面,都要大費許多周折。

  經過艱難的摸索、籌備,2005年3月,新光飾品香港分公司成立;2006年1月,迪拜分公司成立;2006年12月,莫斯科分公司成立……短短3年時間,新光飾品在海外成立了7個分公司,10餘個自營門市部。這些“扎根”在海外市場的“橋頭堡”,每年都能夠獲得50%以上的高增長,有的還年年翻番,成為公司銷售增長的堅強柱石。這一招,不但讓新光飾品掌握了開拓國際市場的主動權,同時還掌握了市場的定價權,贏利能力大大增強。

  “組合拳”第二招——批發轉零售品牌打市場。從以批發業務為中心的業務模式,向終端零售模式轉型,是許多傳統製造型企業難以逾越的一道“坎”。新光飾品也為此經歷了艱苦的探索,走了不少彎路。然而新光人並沒有氣餒。他們請來諸多國際知名的營銷咨詢公司,積極探索理念嶄新的商業模式,大力推進零售連鎖體系以及子品牌系統的建設。同時,加大品牌塑造的力度,全面啟動系統的品牌推廣計劃

  零售業務的快速增長,豐富和改善了新光的贏利模式,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源。

  “組合拳”第三招——推進科技創新設計創新,改善、優化生產流程,有效控制成本、提升品質,增強產品競爭力。2007年,新光與IBM公司合作,投入1000多萬元,耗時近一年,開發出適合流行飾品生產特性的ERP系統,全面改造、集成、優化了整體業務流程;新光自主開發的環保錫基合金項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併列入國家“火炬計劃”;新光還作為國家發改委國家標準委員會的指定單位,制訂了流行飾品第一個行業標準;今年,新光在獲得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基礎上,又獲得了行業內第一張“國家出口商品免驗證書”。

  靠著這一系列“組合拳”,新光打出了一片嶄新的、可持續的發展空間。此外,新光集團還積極推進多元化戰略,除飾品主業外,投資、房地產、農業科技開發等均取得可觀成效。在金融危機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周曉光領導新光集團妥善應對、創新求變,始終保持較低的資產負債率,實現了整體業務的平衡健康增長。

  在金融危機中,周曉光還無私地伸出援手,幫助寶娜絲集團等八個遭遇資金困境的企業起死回生、成功解困,得到了上級領導、企業界同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被省委主要領導譽為“浙商團隊抱團合作、互助自救的典範”。這些年來,新光集團納稅額在義烏市民營企業中一直名列前茅,自1995年公司創辦以來,新光已吸納安置來自二十三個省市、十四個民族的就業人數累計達10萬餘人次,當前公司保持員工人數達6000餘人,為構建和諧勞動關係,解決政府就業壓力作出了積極貢獻;公司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尊師重教,支持希望工程,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自1998年以來,累計已向慈善基金捐款、捐資助學及其它社會公益事業等投入達3000多萬元;無私幫扶整個行業共同發展,努力在研發、管理、營銷渠道市場信息人才培訓等諸多方面,對業內其它企業進行帶動、引領、幫扶、共用。經過十多年的精心培育和扶持,如今流行飾品行業已發展成為義烏市一大支柱產業,涌現了4000多家飾品生產企業經營戶,年產值達220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以上,解決了10多萬人的就業問題。

  人民代表

  周曉光在全國成為知名的新聞人物,純屬一個意外。起因要從2004年春節一則普通的企業拜年廣告說起。

  2004年新春佳節,在義烏市電視臺的新春祝賀廣告上,播出了一條只有10秒鐘的祝福廣告。廣告畫面跟其它“泛濫”的拜年廣告沒有區別,只是畫外音上播出的聲音讓人們感到新奇:“鑒於全國人大會議即將舉行,全國人大代表周曉光竭誠向社會各界徵集議案……”

  廣告一播出,立即引來全國各地乃至境外新聞媒體的迅速反應,並由此引發了全國範圍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里,信件如雪片般地飛來,設在義烏建設大樓907房間的“全國人大代表周曉光聯絡點”來訪者人聲鼎沸,電話鈴此起彼伏,來訪、電話、信件全國各地都有,先後有300多家境內外媒體前來採訪。聯絡處成立至今,已接聽電話5436個,收閱群眾來信包括電子郵件1305件,接待上門反應情況的群眾3109人次。幾乎每天都要接待好幾批登門造訪者,最多時一天接到100多個電話和大批信函

  “一開始,我真的沒有想到會有這樣大的轟動。有的人從幾十裡外趕來,有的向我哭著訴說……我當時真的感到非常激動,一方面是這些老百姓對我的信任,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我們的代表真的需要與百姓溝通橋梁。”

  周曉光先後當選為義烏市人大代表,金華市人大代表,全國第十、十一屆人大代表。截至2011年,在擔任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九年間,周曉光共向全國人大提交議案249份、建議241份,其中247份議案、241份建議被正式採納。此外,向浙江省人大提交並被採納的議案11件、建議8件;向金華市人大提交並被採納的議案6件、建議1件;向義烏市人大提交並被採納的議案43件、建議19件。累計共達570餘件。周曉光提交議案的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在歷屆全國人大都屬罕見,被社會各界譽為“明星代表”、“議案大王”。

  截至目前,周曉光提交全國人大的議案有《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企業破產法》等三件已正式立法,《行政強制法》等10件已列入國務院立法計劃,有《迴圈經濟法》等7件議案和《關於政府應大力為群眾提供經濟適用房的建議》、《要用制度保障外來人員子女入學的建議》、《關於要求對未成年人加強司法保護的建議》等20多件建議已引起大會、中央有關領導和部委的重視。

  每一個議案的背後,都蘊含著一些感人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讓周曉光久久難以忘懷的一個,是“司法鑒定法”議案誕生背後的故事。

  2004年2月3日,周曉光象往常一樣早早地來到辦公室,秘書將一封群眾來信交到了她的手上,這是一封來自北京石景山區的普通來信。周曉光被信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信中主人公將親身經歷了4年所發生的事情詳細地做了敘述,對當前我國司法鑒定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反映,並以他弟弟的經歷作為素材進行論證……一口氣讀完信,周曉光的心久久無法平靜。她覺得司法鑒定工作還不完善,如果進一步調研,並對司法鑒定進行完善肯定是一個好的議案。3月份全國人大就要召開了,時間緊,任務重,為慎重起見,周曉光當機立斷,召集了人大代表聯絡點的幾位專家,召開了專題會議。在得到專家的支持後,她便和專家們一起去省市公安局、檢察院、法院,調查研究,搜取素材,分析問題……在得出了當前司法鑒定在鑒定時間、鑒定單位、鑒定內容、鑒定範圍以及鑒定費用等五方面存在問題後,周曉光又跑機關跑基層,上山下鄉跑農村,對每一項內容都進行論證。

  2004年3月,周曉光“關於要求制定司法鑒定法的議案”被大會採納。由於這個議案貼近群眾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又切中了司法體系客觀存在的癥結,引起了社會各界很大的反響。當周曉光在北京第一時間將這個消息通過電話告訴那位石景山區的來信群眾時,電話那頭,那位男子激動地連聲說“太好了,謝謝,謝謝”,一連五六聲“謝謝”,一個四五十歲的大男人竟泣不成聲。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文化素養非常重要,這是履行好人大代表職責的保障,但更重要的是擁有一顆對人民負責、對憲法和法律負責的責任心,這種精神比憲法、法律知識更為重要。”回顧擔任人大代表的歷程,周曉光如是說。

  求仁得仁

  在新光集團總部周曉光的辦公室正牆上,醒目地掛著一位書法家朋友書贈她的一幅字,上書“仁者雍容”四個大字。一位對她相知甚深的朋友評價說,這四個字真乃“知者之言”,差不多可算是周曉光事業成功之道及為人處事風格的精辟提煉和貼切寫照。

  孔子對於“仁”的推崇和追求,貫穿了他整個的思想體系。他曾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弟子問他什麼是“仁”,他簡單地說了兩個字:愛人。清譚嗣同在《仁學》中進一步闡述:“仁為天地萬物之源,故虛心,故虛識。”所謂“仁者”,就是以立己立人,己所不欲,不施於人,事物不僅為己,更廣施於眾,其人常懷悲憫惻隱之心,常顯寬容溫柔之態。

  因為歷史時代的原因沒能接受系統教育、一直在商海中搏殺打拼的周曉光,也許並不能深刻理解孔夫子玄奧的“仁學”,然而在走過那麼多荊棘與坎坷之後,她詳和的、帶著一層柔光的臉上,沒有苦難,沒有傷痕,有的只是一派君子望海的寬厚和仁者望山的雍容。周曉光常常說:我只是一個簡單的女人。而也許正是這“簡單”,讓她謙和可親,讓她得道多助,讓她擁有了消解艱難困苦的力量和資源……有很多人,一生精密算計、孜孜以求,卻“求仁而不可得”;而“簡單”如周曉光,卻能夠在不經意間“求仁得仁”。這也許就是欲速而不達,又或者“性格即命運”的又一生動註解吧。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周曉光"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