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經濟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人才經濟學是一門跨經濟學和人才學的邊緣學科。它運用經濟學和人才學的基本理論去分析經濟運動中的人才問題,將人才的運動人才經濟學過程從總的經濟運動的全過程中分解出來,通過對人才運動迴圈狀態的剖析,分析人才勞動的矛盾運動過程,總結人類社會人才再生產的實踐經驗;以揭示人才再生產的一般規律,指導人才再生產。人才再生產是伴隨著物質資料再生產、勞動力再生產,生產關係再生產面同時進行的,人才的運動過程是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運動中的一部分。因此,在人才經濟學的研究任務中,也包括研究人才與其它勞動力,人才與物質資料,人才與生產關係、人才與上層建築之間的關係。
人才經濟學與人才學的相關性決定了它必須以人才為研究對象,人才經濟學的經濟學屬性,又決定了它必須以活動於一定經濟關係中的人才為研究對象,即以處在一定的生產地位中具有較溫的勞動能力,其活動的過程或結果能夠直接進入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的人為研究對象,這種人的體力和智力總和超過一般勞動昔而達到了一定水平。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史表明,人才已逐步地從以體力型為主過渡到以智力型為主,以智力勞動能力為主的腦力勞動者在社會生產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人才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側重於腦力勞動者。
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如孔子、苟予,王充、王安石、顏元等人對於人才的培養,使用與經濟的關係都早有所認識。王安石認為,人才的使用應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特定的才能,應使“知農者以為後稷,知工者以為共工。其德厚面才高者以為之長,德薄面才下者以為之佐屬”。他還認為,由於維持人才再生產的費用高於一般勞動者,所以應當逐級提高各級人才的物質待遇,使之在平均生活水平之上。古代的人才經濟思想是建立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上的,隨著機器大工業的產生和發展,人才再生產達到一個新的階段,人才的培養、使用與人才創造的物質財富的關係得到重視。歐文說:“我在改進活的機器方面,已經花費了很多時間和資本,不久就要顯出的是……產生等於這方面所花費的原始資本的百分之百的利潤。”這就是說,現代化生產需要人才,人才培養需要花費投資,只有增加智力投資,才能獲得加倍的利潤。培根和斯賓塞也認為人才培養,智力投資耍著眼於巨集觀經濟效益和選擇最佳方案。在這方面較為系統地作出理論闡述的是20世紀50-60年代在美國產生的“人力資本圩理論。所謂人力資本,就是體現在勞動者身上,以勞動者的數量和質量表示的資本。這一理論認為,勞動者的質量重於數量,高水平的人才在經濟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人力投資的作用重於物質投資的作用,人力投資要考慮投入和產出的關係,並主張把提高勞動者的質量放在重要地位。這一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現代化進程的客觀情況和要求,為人才經濟學的建立提供了理論依據。;70年代末期,第一次出現了“人才經濟學”的概念。進入80年代以後,人才經濟學才開始被作為一門獨立的經濟學科而加以研究。1987年,中國學者張彥等發表了《人才經濟學概論》的專著,表明人才經濟學在中國誕生。
人才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大致如下:
一、人才再生產在社會再生產中的地位。人才再生產有動態和靜態兩大屬性。靜態中的人才再生產具有知識性;專業性、多能性和層次性等特征,動態中的人才再生產具有周期性、系統性、計劃性,效益性等特征。人才再生產和一般勞動力再生產相比有三點區別:1.人才再生產是一種有意識的社會性生產活動,而不是帶有某種自然成長性質的生產。2.人才再生產是從智力素質上保證生產過程對高質量勞動力的需要,而不僅僅是從數量上保證需要。3.人才再生產是維持智力勞動的必要條件和恢復提高智力的必要因素,而不是維持勞動者本身和後代的生理機能。因此,人才再生產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具有獨立存在的意義,並對社會再生產活動產生十分重大的影響。
二、人才再生產過程的研究。人才再生產過程同物質資料再生產過程一樣,它包括生產、流通和消費等各環節及其迴圈。1.人才生產過程,即人才培養過程。它可分為人才培養的準備、人才培養的實施、人才的待輸出三個環節。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基本手段,因此除了研究人才培養的目的、任務、途徑以外,人才經濟學要研究教育在人才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人才培養對教育發展的要求。2.人才流通過程。它介於人才培養和使用過程之間,具有對人才培養和社會再生產的反作用,包含分配和再分配,流動和組合等中間環節。人才流通的任務是耍實現人才結構的最佳比例關係。研究人才流通過程的目的是;(1)從各類人才比例關係的相互制約中尋找人才結構的基本比例關係。從人才結:陶的內部關係來看,要註意巨集觀結構與微觀結構、量的結構與質的結構、專業性結構與綜合性結構,年齡結構與智能層次結構等結構的比例關係,從人才結構的外部關係來看,要註意人才結構與生產結構、產業結構以及國民經濟結構的關係。(2)從靜態平衡人才經濟攣與動態平衡的關係上抓住使人才結構保持最佳狀態的基本因素。(3)從人才結構與外部各類關係中掌握對人才結構制約性最強的關係。(4)從人才結構的運動與周圍其他運動的關係上弄清相互協調運動的關鍵所在。3.人才消費過程,即人才使用過程。研究人才消費過程就是要使人才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獲得最好的社會經濟效果。人才勞動是一種複雜勞動,同生產資料的結合具有相對間接性,人才勞動量的計算要比簡單勞動的計算複雜得多。合理使用人才,就必須遵循人才勞動消費過程構規律,處理好人才與生產資料的關係、人才與一般勞動者的關係,人才的活動與勞動過程的管理職能的關係,人才的勞動消費與勞動消費補償的關係,等等。
三、人才再生產活動的組織與管理。人才再生產活動必須適應社會發展戰略目標的要求,需要有完善的管理系統,高效的管理體制、先進的管理方式,使人才再生產的每個環節、各項活動都不脫離社會發展戰略目標。人才再生產活動的組織管理是一項社會工程,必須運用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的觀點和方法來進行。研究人才再生產活動的組織管理還必須註意人才再生產管理同其他管理工作的相關性和區別性,還須研究人才再生產管理工程的構造、人才再生產活動的計劃管理(其中包括對人才再生產的規模、速度,效益進行控制,對人才再生產各環節實行計劃管理和對總過程實行計劃調:資以及對人才再生產實行專業化管理)。
四、人才考核和人才規劃。人才再生產的計劃管理工作中的一個基本任務就是對各項人才再生產活動進行考核和評價,為此必須建立和完善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人才再生產活動的考核指標體系。人才規劃是對人才再生產全過程進行計劃管理的基礎和起點廣要搞好人才規劃,首先要進行人才需求預測。人才需求預測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如回歸預測法、技術發展預測法等。
人才經濟學是一門邊緣學科,同人才學和生產力經濟學、教育經濟學等一系列經濟學科密切相關,在研究中需要運用這些學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人才再生產過程又是一個系統運動過程,與社會再生產這個大系統相比較,人才再生產是它的一個子系統。所以,無論是對人才再生產過程的考察,還是對人才再生產各個環節的考察,都應該把它放到社會再生產的大系統運動中來進行,此外,這門學科的研究還需要運用再生產結構分析法、人才再生產效益分析法,人才規劃法、人才需求預測法等專門性方祛和應用技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