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資源物流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再生資源物流[1]
再生資源物流是指將有一定使用價值的廢舊物資進行回收,通過分揀、加工、分解,重新進入生產和消費領域的物品實體流動過程。
再生資源物流的特點[1]
(1)再生資源物流種類繁多
再生資源種類繁多,是由於它的產生渠道多,方式複雜,這就決定了再生資源物流方式的多樣性。企業再生資源種類繁多,是由多個因素決定的:
①幾乎所有的生產企業都可能產生再生資源,企業類型不同,則產生的再生資源不同;
②幾乎每個生產企業的每一個工序,每個階段的生產過程都會產生再生資源;
③社會各行業,幾乎所有人類的成果,最終都可能產生再生資源。
(2)企業再生資源的物流數量大
企業再生資源數量一般較大,不僅總量大,而且在許多再生資源的單獨處理數量也較大。這就決定了再生資源物流消耗很大的物化勞動,需要有一個龐大的物流系統來支撐。
(3)企業再生資源物流的粗放運作
企業再生資源中除少數特別有價值外,絕大多數價值低且數量大。一般經過一次生產或消費之後,主要使用價值已耗盡,因而在純度、精度、質量、外觀等方面都不是很好,這就決定了採取粗放運作的物流方式處理企業再生資源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可以使再生資源再重新使用形成新的價值中,物流成本不至於太高。
(4)企業再生資源物流的路程較短
企業再生資源物流的路程一般都很短,這是由於企業在處理再生資源時,承受的去留費用較高。企業一般都儘可能在企業內部解決或由相關企業消化。企業再生資源的主要使用價值已喪失,新的使用價值需要承受的物流費用和研究費用等,決定了就近利用的性質,因而企業再生資源的物流路程不會太長。
再生資源物流的作用[2]
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做好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工作,對於支援工農業生產,挖掘物資潛力、增加社會資源量、創造社會財富,推動社會節約、保護環境衛生、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做好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工作,可以減少對原生資源的開采,使社會資源量相對增加
物質資源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有限的。資源量開發得越多,留存量也就越少。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資源的緊張和短缺現象就會越來越嚴重。即使是較豐富的資源,也存在一個合理的開發和利用的問題。廢舊物資的回收和利用的數量越多,社會資源也就越豐富,這就是社會的潛在資源。
再生資源所提供的物資,在國民消費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例如我國40多年來,回收廢鋼鐵5.36億噸,占鋼產量的47%,其中有70%用於煉鋼,等於多煉出3.75億噸鋼;再生銅、鋁、鉛、鋅300多萬噸,價值120億元以上;再生利用廢紙1420萬噸,節省造紙用木材5680萬立方米;再生廢塑料237.4萬噸;再生膠產量已占生膠耗用量的1/4。工業發達國家所占比重更高,如法國,1983年再生銅量已占精銅產量的82%;日本廢塑料回收率已達48%;再生鋁為原生鋁的3.2倍;美國年消耗新聞紙310萬噸,其中有100萬噸來自廢紙的再生;巴西和義大利等國每年消耗的貴金屬幾乎全部來自再生;日本國內無石膏原生礦,工業使用的數萬噸石膏,全部來自再生的化學石膏。
和原生資源加工比較,再生資源做為原料再迴圈利用,物料投入總量比原生資源加入投入總量小而產出要高,這使再生資源做為原料利用有很大優勢。例如,用1萬噸廢鋼鐵,可煉出9000噸好鋼,可節約鐵礦石2萬噸,石灰石5000噸,優質煤1萬噸;用1噸廢雜銅可提煉電解銅860公斤,節約銅礦石160噸;利用1噸廢玻璃可做出好玻璃900公斤,可生產2毫米乎板玻璃15重量箱,1斤裝瓶子2000個,和利用新原料生產相比,可節約純鹼2000公斤,石英砂720公斤,長石60公斤,煤1噸,電400千瓦小時,降低成本20%。1噸廢紙可生產再生紙800公斤,節約木材3立方米,根據美國造紙部門的估計,造1噸紙需要放倒17棵樹,如果生產100萬噸再生紙,則可保住1700萬顆樹;1噸廢聚氯乙烯生產塑料製品,可節約增塑劑200—300公斤,省去全部合成工藝及所耗用的石油,氯氣。
(二)做好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工作,可以提供能源、節約能量
做好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工作可以節約能源並能開闢新能源,它有著廣闊的發展天地。例如,用廢鋼鐵作原材料煉鋼比用鐵礦石煉鋼,每噸大約可以節約80%的能源;用1噸廢紙造新紙800kg,可節煤500kg,節電500kw/h,利用碎玻璃製造1噸成品玻璃可以節電400kw/h。總之,利用廢舊物資可以節省開采礦產資源或原材料的能源消耗,又可以節省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另外,在絕大多數再生資源中,都蘊藏著一定的能量。城市垃圾中也蘊藏著許多能量,其容量達11600千焦/千克,約占煤能量的1/3,生活水乎較高的城市(如美國各大城市),生活垃圾中能量的蘊藏量更大。就一般的生活垃圾中,也含有50%—60%的可燃性物質。一些先進國家採用垃圾焚燒爐對垃圾進行處理,其燃燒熱值可達8000乾焦仟克左右。日本1980年全國已有28個城市利用焚燒爐發電,其發電能力達79800千瓦,有效地節約了能源。
(三)做好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工作,有利於減少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再生資源的再生利用對於解決威協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有重大作用。這是由於再生資源做為生產及消費中排放的廢棄物,在沒有利用之前,只能消極地排放,向空氣中排放廢氣,向水中排放廢液及在陸地上堆存廢渣及垃圾,是現代社會根本的環境污染源。由於排放需要費用,也是降低企業效益,影響整個巨集觀經濟效益的因素。僅我國,由於“三廢”污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要超過500億元。
各種廢棄物對環境的破壞作用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與農業爭地
工業廢渣和垃圾的堆放,每年都要侵占大量土地。據估算,全世界僅垃圾的排放,每年大約毀地600萬平方米,同時由於破壞了植被,減少1萬億噸氧氣的生成能力。
2.污染土壤、水源及空氣
工業“三廢”及垃圾對環境污染非常嚴重。例如,金屬冶煉廠附近土壤,鉛含量為正常值的10-40倍,銅為5—200倍,鋅為5—50倍;水泥二周圍往往地面上都是一薄層水泥;世界上有名的一些大水系,已不再是清潔水系了。
3.破壞了植物植被,影響人們的健康
世界上每年都有大面積植物被污染所形成的酸雨毀掉,影響人身體健康的諸多因素中,環境因素、水質、空氣、食物的因素成了致病的重要因素,有許多病癥是污染直接引起的,如重金屬中毒、污染空氣導致的呼吸疾病等。
廢棄物的資源化,大量再生成有用原材料;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例如再生玻璃的工藝比原生製造玻璃,可減少10%—35%的空氣污染;廢鋼鐵煉鋼比礦石煉鐵、煉鋼工藝可減少空氣污染88%,水污染76%;造紙廢水的迴圈封閉利用,可根本解決造紙黑液水對江河的污染。據美國工業部門估計,利用廢物再生產,可使一些工業生產造成的空氣污染減少60%—80%,水污染減少70%以上。由此可見,再生資源利用對環境的重要作用了。
(四)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壯大有助於增加就業機會
我國目前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時期,人口和就業的壓力很大。再生資源利用是一個吸納勞動力就業比重相對較高的產業部門。在我國,目前大約有近千萬勞動力在再生資源產業內從業。因此,大力發展再生資源產業,將對我國拓展城鄉勞動力就業的渠道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
再生資源物流的種類[3]
再生資源的物流主要有以下幾種:
(1)以廢汽車為代表的拆卸及破碎分選流通加工。廢舊汽車再生資源的物流主要有兩類不同的流通加工形式:一是拆卸,即通過拆卸將汽車上可以再利用的物質拆選下來,分別送至不同應用領域再投入新一輪的利用。二是破碎分選,即通過破碎分選方式將汽車破碎後,將不同部分區分開,分選出可用的資源,進入新的迴圈中去。
(2)以玻璃瓶為代表的回送物流。該物流有一個回送復用的運輸系統,依靠這個運輸系統,可以將用畢的玻璃瓶再回運生產企業,而不使之成為廢棄物。這種回送復用的運輸系統是配送運輸的逆運輸。在實踐中,配送運輸和回送復用的運輸系統是一個完整的雙向配送系統。這種雙向配送系統的主要優點是,回送復用運輸不需要專門安排運力,只是配送回程的連帶運輸,因此並不增加多少投入便解決了空瓶回運問題。這種回運系鄉統只適合汽車運輸方式。除了瓶子外,採用這種方式的還有包裝箱等。
(3)以廢紙為代表的收集、集貨物流。該系統有一個收集廢紙的廢紙收集物流系統,這種收集系統是集貨系統的一種。與上述兩種資源不同,廢紙需要收集、集中,才能批量提供給再生產加工企業。金屬加工碎屑、不復用玻璃器皿、碎廢布等再生資源也採用這種物流方式。
(4)以粉煤灰為代表的聯產供應物流系統。電廠排放的粉煤灰通過管道可直接輸送給建築材料生產企業,使這種再生資源成為了建築材料生產企業的主要原料。這個物流系統既是電廠的排放系統,又是建材廠的供應系統。此外,化工石膏、冶金礦渣也採用這種物流方式。
(5)以碎玻璃為代表的復用物流。無論哪個工序產生的碎玻璃,都可回運至配料端,由於其成分與本廠所生產的玻璃成分一致,無需進行成分的化驗和組成的計算,可按照一定的配料比例與混和料一起投入爐內重新熔制。陶瓷工業的泥料,冶金工業的金屬塊、渣,機械工業中的邊角料等再生資源均可採取這種方式。
再生資源物流的發展趨勢[4]
1.生產和流通企業是目前從事再生資源物流的基本主體
對於生產者而言,一切由產品設計、質量等問題引起的退貨,在買方市場下多數商品的積壓、過期等方面原因引起的退貨,對環境污染較大的產品最終消費廢棄物的處理等,由於逐級回溯,生產商往往承擔主要責任,承受最終壓力,從而成為再生資源物流問題的最關心者,並且越是大企業就越加重視再生資源物流,許多知名企業以自營、合作和外包等形式從事再生資源物流運作。流通企業處於供應鏈的中下游,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中介或橋梁,擁有利用正向物流的網路和渠道方面的優勢,特別是零售企業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可以直接回收和處理退貨商品和包裝廢棄物,或者藉助正向物流渠道把退貨商品和包裝廢棄物沿供應鏈向上游轉移,因此流通企業具有從事再生資源物流的優勢。
2.第三方物流企業是未來從事再生資源物流的主導力量
(1)由於再生資源物流具有分散性、混雜性、不確定性等特點,再生資源物流的單個迴流、小批量、遠距離的運輸是生產廠家要考慮的,同時再生資源物流資產專用性和回收利用技術要求較高,若由製造商或流通企業獨家經營運作,投資風險大,雖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增加了庫存成本、運輸成本,且需求響應遲緩,服務水平低,致使顧客價值下降,降低企業競爭能力,因此往往需要採取合作的方式或專業化再生資源物流公司來運作。
(2)從培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角度,許多企業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資源集中在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的活動上,而把非核心領域外包給其他專業企業。一些企業把自己不擅長的非核心的再生資源物流業務外包已成為其增加競爭力重要和有效的戰略。
(3)大量中小企業對再生資源物流重要性的認識及實施方面與大企業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獨自開展再生資源物流在財力、管理及技術水平等方面都是不現實的,通過中間商和代理商的方式,或委托專業物流服務商實現企業的再生資源物流服務是較為明智的選擇。
(4)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同時為多個商家和廠家提供返品處理服務,使得再生資源物流管理的規模化效應更加突出;同時專業分工更細,集約化與效率化程度更高,擁有完備的物流網路、先進的物流運營經驗和管理體系,可以提供更加專業、更加優質的服務;也有利於採用更完善的專業物流管理技術,以最大限度地回收返品和廢棄物的經濟價值。
3.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是我國從事再生資源物流的新生力量
據統計,我國再生資源迴圈利用行業有各類企業5000多家、迴圈網點16萬個、迴圈加工廠3000餘座、從業人員140多萬人,六大類廢舊物資年迴圈量已突破5000萬t,年迴圈總值超過450億元,全國已建立起近500個各類廢舊物資交易市場,形成了以廢舊物資交易、超儲積壓物資調劑、舊貨拍賣、典當為主體的再生資源市場體系。我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是從事再生資源物流的新生力量,主要是基於以下因素:
(1)網路優勢。無論是生產廢料、退貨產品,還是最終消費廢棄物,往往來源地域的分散度較大,其回收利用需要有實體網路和網點的支持,而我國再生資源行業從20世紀50年代發展至今,回收網路系統已經深入到廠礦企業、居民小區和農村小城鎮,一些大型再生資源企業已經形成了跨地區、跨不同行業的回收網點,從而為開展再生資源物流提供了網路支持。
(2)加工技術優勢。再生資源物流與正向物流在功能上要求有所不同,再生資源物流除了強調運輸和倉儲等基礎功能外,對流通加工功能的要求較高,不具有退貨物品、廢棄物等流通加工技術和能力的企業,很難勝任再生資源物流的任務;而再生資源企業是專門從事廢舊物資回收加工利用的企業,不但從事物品儲運的能力較強,而且良好的流通加工技術能力是其開展再生資源物流的獨特的競爭優勢。
(3)市場優勢。再生資源行業已經建立了包括舊貨市場在內的市場交易體系,再生資源企業在長期經營實踐中,對廢舊物資的特點、流向、市場供求、價格走勢、經營方式等方面比較熟悉,有著固定回收和銷售渠道以及較為穩定的客戶關係,具有以市場為導向開展再生資源物流的能力。
(4)市場壓力和經濟動力。近年來,由於再生資源市場的開放、個人私營企業的發展以及扶持政策的變化等原因,許多再生資源企業效益低下,迫切需要圍繞關聯業務拓展新的發展空間,而再生資源深加工和再生資源物流是兩個首選的領域。再生資源物流領域具有較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特別是經濟價值越來越顯露出來,開展包括退貨、配送等在內的再生資源物流可能成再生資源企業的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
再生資源物流的發展對策[4]
(一)建立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的再生資源物流企業
再生資源物流企業不同於以往的廢棄物填埋場、貯存廠、回收站,而是集廢棄物回收、運輸、拆解、分類、恢復、加工、貯存及處置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的廢棄物物流中心。它可以打破目前以行政區域劃分為界的廢棄物“塊塊”管理模式,建立以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為“條”,地方行政政府為“塊”,“條塊”結合,以法律手段和經濟利益推動,充分發揮政府巨集觀調節的作用,剋服廢棄物各自回收、處理的技術、資金問題,進行專業化處理;行業中互通有無、優勢互補,既促進了回收行業的發展,也提高了二次資源的利用率;既順暢了回收物資流動渠道,也建立了信息聯繫網路。
再生資源物流企業與單純政府行為的廢棄物處理廠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回收行為發生的時間、空間不同;進行簡單的拆解、加工行為;分類、恢復不僅僅為了處理,主要目的是進行重覆利用,重覆進入物質資料迴圈系統。還有一個重要不同,再生資源物流企業是以獲得經濟利益和環境利益雙重標準運行的,具有市場化的一切特征。因此在一定的政策體系下,可以多種經營方式運行,並最終減輕政府的負擔。
再生資源物流企業功能更像一個廢棄物加工庫,將各地(城鎮)產生的廢棄物根據產量(重量、體積)、進行回收、運輸,簡單的拆解、加工及分類後,或儲藏、或作為原材料、零件、包裝物出售,最後對暫時無法利用和不能利用的廢棄物進行安全處置。再生資源物流企業的建立,可以採取以下形式:
1.公益性社會機構負責再生資源物流的模式
在生產流通過程中和消費後產生的價值較低的報廢品,如生活垃圾以及工業、建築垃圾等,其回收處理或者再生利用的成本較高,而其生產企業通常規模較小,不具備從事再生資源物流業務的實力,即使在政府管制的情況下,仍然可能不願實施再生資源物流。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需要委托公益性社會機構(主要是公用事業機構)或者實力較強的國有企業等來承擔,同時考慮到該行業的公益性質,政府應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該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城市垃圾處理行業,目前,在我國一些城市已經開始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嘗試,上海、北京、廣州、天津、深圳、珠海、杭州、寧波、溫州、武漢等城市已經建成或正在規劃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其中上海除了兩座垃圾焚燒發電廠之外,還將建設一座生物垃圾處理廠;此外,南京還在嘗試利用垃圾沼氣發電。
2.生產企業聯合建立再生資源物流企業的模式
在諸如廢舊家用電器、電子產品、傢具、生產過程中報廢的金屬器具、塑料製品及橡膠製品等回收價值較高的廢舊物品中,有些在回收之後經過簡單修理就可以進入二手市場,有些經過拆解之後可以作為零件重新使用,有些經過處理之後可以作為工業原料重新進入生產領域,因此對於生產企業來說,廢舊物品可以作為重要的零部件或原料來源,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另一方面,如果這些廢舊物品不經過適當處理.很可能會對環境產生巨大的破壞,特別是一些塑料橡膠製品、危險化學品、含有重金屬的廢舊電子和電器產品等等。要對這些廢舊物品回收處理需要較大的投資,而這往往是單個企業不願或者不能負擔的,在這種情況下,同行業的多家企業,可以通過合資等方式,建立
面向各合作企業甚至整個行業的專門從事再生資源物流的企業。在政府管制的條件下,建立聯合的再生資源物流系統。不僅可以減輕單個企業的資金壓力,更具有專業優勢,而且可以保證該企業運作過程中的原料來源問題,容易實現規模經營。近來,摩托羅拉、三星、諾基亞、海爾等7家國內外手機廠商聯合有關機構,在北京發起“行動電話環境保護行動”,承諾將對污染環境的手機及配件進行回收處理。或許,這會成為手機廠商聯合建立再生資源物流系統的開始。
3.生產企業獨立自建的再生資源物流企業的模式
企業自建再生資源物流的模式適合於比較廣泛的迴流物品,包括產品退貨、維修和召回、報廢品的回收處理、包裝材料的迴圈使用等。一般來講,需要建立獨立再生資源物流系統的企業,其迴流產品的數量較大,回收價值較高,對環境的潛在危害也比較嚴重。實施再生資源物流,不僅僅是企業應對環境管制的策略,更具有戰略性意義。對生產企業來說,實施再生資源物流,不僅可以降低原材料的成本,節約資源;可以瞭解本企業產品的缺陷,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可以解除顧客的後顧之憂,增加顧客忠誠度;還可以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通用、賓士、戴姆勒-克萊斯勒、寶馬、福特等世界著名的汽車廠商都曾有過召回汽車的記錄;2006年年初,賓士首次在中國召回17輛汽車;2002年6月,諾基亞開展“綠色環保回收大行動”,回收廢舊手機、電池及配件,在國內98個城市設置了160多個專門的回收箱,到2003年10月初已回收了3萬多部廢棄手機,將從上海集中運往新加坡,交由專業公司回收處理。而手機電池則運往法國,進行專門處理。
4.生產企業再生資源物流外包模式
社會上有一些有遠見的廠商,逐漸地認識到了廢舊物品回收行業中的巨大的商機,他們會主動進入該行業,專門為生產企業提供再生資源物流服務。雖然從事該行業需要的初期投資較大。環保要求很高,初期回報率不是很高甚至可能出現暫時的虧損,但這是社會發展必需的公益性行業,政府也會給予政策上的支持,而且隨著產品種類數量的增加,政府的環境管制措施將越來越嚴格,這個行業的前景會非常廣闊。在芬蘭,以回收利用廢舊金屬起家的芬蘭庫薩科斯基公司,專門為大量使用電子設備的客戶提供全套產品再生資源物流服務,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制定產品回收計劃並簽訂回收協議,定期到這些公司、機構及政府有關部門回收廢舊物品。目前該公司每年回收處理超過1萬t廢舊家電和電子產品,占芬蘭每年回收處理總量的50%左右。
(二)建立再生資源物流的法律保障體系
再生資源物流的法律保障體系是指以法律的手段影響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的市場行為和市場結構,使資源的分配產生傾斜,促進產業組織的變化。建立專業化、規模化的現代再生資源物流企業,實現再生資源物流,必須建立起完善的法律體系,才能保障再生資源物流產業能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持續健康發展。
我國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是一個包含多種法律形式和法律層次的綜合性系統。包括《憲法》中有關環境的條款,合理開發、利用、保護、改善環境和資源方面的法律,針對特定環境保護對象,例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7部側重防治環境污染的環境保護法律;以及側重資源環境保護的,如《水法》、《礦產資源法》、《節約能源法》等;環境保護行政法規100多件,例如《雜訊污染防治條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等;環境保護地方法規和規章900餘項。加入的國際公約和簽訂的國際條約37項,也是我國環境法律體系的一部分。截止到2000年初,我國已頒佈各類環境標準400多個,包括污染物排放標準、環境質量標準、方法、基礎、標準樣品等在內的較完善的體系。
法律是政策在法律形式的具體落實。物流能否與廢棄物管理相結合併成為真正的產業形式,首先要依賴於環境法具體制定和執行,即有法可依、執法必嚴。
1.有法可依
相對於污染防治而言,生態保護缺乏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法律規定。我國目前的生態問題主要表現為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以及資源的破壞。再生資源物流的一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廢棄物的資源化,解決資源破壞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制定階段性的合理調整、制定資源價格、廢棄物處理後產生的二次資源的價格的法律
主要涉及對國民生產、國家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資源,例如煤、石油、鋼鐵、水、土地、海洋等資源。價格的制定可以參考一些學者提出的資產論、納入國民經濟體系等等,但一定要避免無法操作出現最終形同虛設的局面。例如對於“水資源”可根據地區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居民收入以及消費情況制定水價,不可照搬其他國家,也不可全國執行同一標準。
(2)出台鼓勵發展、具有政策傾斜性質的法律
我國雖然對一些環境保護產業實行了鼓勵發展和限制發展的相應政策,也加大了資金的投入和管理,但相對於資源再利用,污染治理的現狀仍是顯得力不從心。制定專門的法律、利用經濟杠桿的作用鼓勵資源再利用產業的發展,以便建立相應規範的市場以及進行進一步實用的科學研究,防止重蹈以前政策超前、行動滯後的覆轍;鼓勵社會資金的融入,探討私人與政府合作形式的廢棄物治理和利用途徑,開闢環境保護資金的新途徑,解決或緩解環境治理費用對國家財政的壓力;鼓勵在經營上發展多種形式,為再生資源物流真正進入市場並良性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3)嚴格懲罰制度
在現有環境保護相應法律體系中有懲罰和獎勵條文,併在以往企業污染治理上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對於事業單位污染治理以及其他一些主體不易確認的污染治理上作用不明顯;對於資源開采、利用、再生影響的評估不真實甚至根本沒有,懲罰與獎勵都失去意義。嚴格獎懲制度,正確評價損失的同時,要嚴格區分責任人、事件主體、執行主體以及監督機構,缺一不可。
(4)制定廢棄物回收利用相應法律、法規
規範和強制廢棄物回收利用,這是大部分發達國家行之有效的經驗。它不僅約束了回收機構普遍短視和單純追求效益的行為,也刺激了廢棄物再利用行業的發展,從而出現再生資源物流行業的需求和發展。廢棄物回收法律法規一般包括:回收範圍、種類;回收價格範圍,國家對某些經濟效益較差物質的優惠方法,包括回收業以及居民兩方面,對廢棄物生產企業的限制;對某些廢棄物回收責任的確定;回收達到的效果,以及相對的獎懲。
2.執法必嚴
根據發達廢棄物管理經驗,在民眾的認識很少和體系沒建立起來或建立初期,根據現有法律、法規嚴格執法是實現廢棄物管理和傳播廢棄物意識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徑。嚴格執法包括以下幾部分:
(1)制定的法律、法規要符合當前形勢、未來發展趨勢,可操作性強
不能一味強調與國際接軌,根據我國環境保護所處階段、經濟能力、科技水平以及民眾接受程度分階段、分目標的逐漸完成;
(2)二是法律制定時,責、權、利三者嚴格分開,並賦予監督者較大的實際權利
(三)建立再生資源物流的政策保障體系
再生資源物流的政策保障體系是指以政府行政的手段影響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的市場行為和市場結構,促進產業組織的變化。再生資源物流產業得以正常運行併發揮應有的效益,一個重要的支柱就是政策對產業提供的發展和經濟政策支持。再生資源物流包括的行業紛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廢棄物資源化,因此資源環境政策的出台和實施就成為再生資源物流的宿命。
我國確立的可持續環境發展戰略已經為環境的未來指明瞭發展的方向,即繼續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時加強生態保護的力度;以防為主,實施全過程式控制制;以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帶動區域的環境保護。
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經歷了3個階段的發展,從無到有並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建立了包括國家、地方環境保護政策、基本環境保護政策以及單項環境政策等不同層面和類型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但在一些領域還存在空白和不完善的情況。對於廢棄物資源化產生的二次資源行業有建立相應的政策,對於行業的發展政策、經濟政策只是參考相應廢棄物治理政策,遠不能適應解決當前緊迫的資源現狀和污染現狀。
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發展迫切需要制定符合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廢棄物產生、貯存、處理以及管理的政策,將廢棄物當作原料發展相應產業(或者生產、消費、流通的全過程式控制制),制定相應的發展、經濟、技術等政策,並儘快完善資源政策,理順兩者的關係,才能為廢棄物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並打破再生資源物流區域化的限制,走出地方保護的陷阱。
再生資源物流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政府職能的轉變
首先,政府的職責從廢棄物政策的制定者、政策的執行者、政策的監督者三位一體中脫離出來,成為廢棄物政策的監督者。確保政策能真正的落實和被執行,督促和檢驗廢棄物治理的效果並及時向社會反饋,保證公民的知情權。
其次,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代表和被代表的關係,即政府作為生活垃圾和生活廢水產生源——民眾的代表,應以一定的形式確定,制定約束條件以保障民眾有正常通暢的渠道對自己的排污行為負責,而不使政府再陷於當前這種“收不收費一樣”“收取費用太低”的尷尬境地。
再次,廢棄物的治理行為成為獨立經營的實體行為,應有一定的政策和機制進行保障。例如政府應對生活垃圾、生活廢水處理進行一定形式的投資或補貼或聯合經營,保障和鼓勵企業運行。
最後,政府利用一定的行政方法,鼓勵企業廢棄物處理變自己解決為由專門的廢棄物處理企業解決的新的途徑。
2.產業組織政策
為了使再生資源物流產業整體上獲得理想的市場績效,制定相應的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組織政策已成當務之急。應通過協調競爭與規模經濟的關係,建立有序的市場秩序,維護市場的有效競爭,提高再生資源物流產業內的資源配置效率。
(1)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組織政策制定的依據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因而調整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組織結構,促進我國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的發展,對保證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制定我國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組織政策時,無疑要依照我國的產業政策發展綱要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制定符合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特征的政策。同時,也要從我國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現實的市場結構出發,以強有力的政策手段剋服生產分散和競爭無序,促成以大企業集團為競爭主體的市場結構。
(2)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組織政策的目標取向
①提高產業的總體規模經濟性
生產分散和規模經濟效益低下是阻礙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發展的最大痼疾,因此,改變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績效低下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改變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產量極其分散的局面,提高整個產業的經濟規模性。
②建立健全市場規則
要實現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必須建立健全各項市場規則,比如市場的進入與退出規則、市場交易規則和市場競爭規則等。在此,主要強調其中的市場進入與退出規則,以促進和鼓勵有效競爭和有序競爭,實現規模經濟、資源配置效率和社會福利水平提高的有機結合。必須指出的是,建立健全市場規則必須以資源的自由流動為前提,否則廠商就會有動力去破壞市場規則,導致尋租行為的產生進而損害社會福利。
③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產業效率和服務質量
要改變我國再生資源物流產業運作的落後狀況,增強市場競爭實力,就必須制定能夠促進科技投入和鼓勵引用信息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高新技術的產業政策,以提高再生資源物流運作的現代化程度和產品科技含量。
(3)建立健全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組織政策的建議
①完善市場的進入和退出機制
要塑造合理的產業組織結構,必須首先調整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的壁壘狀況。我們認為在制定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的進入與退出政策時,其基本思路應該是“對進入進行管制,降低退出壁壘”。進入管制是通過控制廠商的進入行為,限制產業內現存廠商數量,避免廠商過度進入導致低效競爭的有力措施,這與提高產業經濟規模的要求是一致的。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制定最低經濟規模標準,對廠商規模進行限制,嚴格控制新投產企業的規模水平,從而達到控制整個行業規模水平的目的;制定各種規模的環保企業所應達到的技術水平標準,以法律的形式限制新進入企業的技術水平,從而達到杜絕技術落後、質量低劣的企業進入的目的;制定特許經營權制度,國家對那些特殊的環保企業的經營權應以適當的方式(比如拍賣、招標等)有償出讓,而且取得該經營權的企業對該經營權具有轉讓、處置和收益的權利;制定並嚴格實施環保產品的標準,這一方面有利於環保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有利於各種類型的環保企業之間的平等競爭。
市場退出壁壘包括市場退出的技術性壁壘和市場退出的制度性壁壘,在西方較為發達的市場經濟中,企業的退出壁壘多為技術性壁壘,而我國則多為制度性壁壘。對再生資源物流企業來說,由於資產的專用性,使得正常退出面臨極大的困難,因而需要對企業退出實施援助,降低退出壁壘。目前應解決的主要問題有:企業職工的再就業問題和退休職工的養老保險問題;剋服地方保護主義造成的障礙,破除市場分割,建立全國統一市場,讓市場功能充分發揮作用,形成“易進易出”、“難進易出”的壁壘組合;建立健全產權交易市場,廠商退出作為一種資產、產權轉讓交易,一般要在要素市場上完成,但長期以來我國產權交易市場缺位,企業的退出只停留在行政性的“關、停、並、轉”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環保企業的退出。
②促進產業內有條件的企業實現資本集中
我國的再生資源物流企業與發達國家的相比規模還太小。發達國家的再生資源物流企業,尤其是那些跨國再生資源物流公司,往往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集科研、設計、製造、安裝於一體,例如美國的艾利斯·查默斯公司,它在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法國等14個國家設有分公司,在美國500家最大製造商中名列前茅。為了優化我國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結構,應制定和採取一些扶持和鼓勵政策,通過改組、兼併、控股和參股及戰略聯盟等多種方式,做大做強幾個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提高它們在產業中的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與此同時,對一些科技水平低、成本高、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的企業,應採取相應措施,使其順利退出市場,以提高環保產業總體上的資源配置效率。
③完善市場機制和健全企業的經營機制
市場的條塊分割和缺乏統一有效的市場競爭規則限制了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的集中,因此提高產業的績效水平,必須打破市場的條塊分割,建立統一的全國大市場,使經濟資源在市場內自由流動。同時,要建立統一有效的市場競爭規則,以使市場競爭更加平等、有序。另外,長期以來,企業產權主體模糊,企業不能按照利潤最大化的原則進行決策,比如:在企業破產退出市場的問題上,本來應該是企業按照經濟利益的原則自主決策的問題,但由於企業產權主體的錯位,卻使之變為一個公共選擇的問題,這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退出壁壘。當然,再生資源物流企業的機制問題不但影響到企業的進入與退出行為,而且還影響到企業的其他決策行為,比如資產重組行為、定價行為等,進而影響到整個產業的績效水平。所以,優化我國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組織結構,提高產業績效,必須健全環保企業經營機制,明晰產權,重構多元產權主體。
3.投資政策
再生資源物流產業的企業化運行,資金是重要問題。廢棄物的處理,前期基礎設施的投資非常巨大,後期保障企業性運行的資本根據不同的處理方法和技術以及產品可市場化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再生資源物流企業的運營資金成為重要問題。
(1)資金來源
再生資源物流產業中,不論是廢水的治理還是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前期的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交通設施、運輸設施、貯存設備、處理設施以及設備。交通設施,主要包括道路;運輸設施主要是指運輸車輛、輸送管道;貯存設施主要指貯存場地建設;處理設施設備根據不同的處理方法、方式而不同,這些設施、設備目前大部分由政府投資興建。市場化要求在政策體制的前提下,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吸引各類社會資本進入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使得資金的最終來源主要包括:政府投入、社會收費和其他收益。
第一,政府投入始終是解決再生資源物流企業化運行的重要內容,作為民眾利益的代言人始終對社會發展、人民非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天然的責任,因此,再生資源物流前期的投入(基礎設施)主要承擔者自然是政府,這也是由發達國家實踐了的,如日本、法國、英國等國家在新建、改建或擴建污水和垃圾集中處理設施時,首先由政府進行投資,不足部分發行地方債券籌資,然後才是私人資本的不斷進入。
第二,社會收費,污水處理費、固體廢棄物處理費以及其他設施有償使用費,根據“污染者付費”和“收益者負擔”原則對污染物產生者和治理受益者——企業以及民眾征收。目前,我國普遍存在著處理費繳收情況不合理的現象,一是收費偏低,二是收繳率偏低。因此政府應在這兩方面下工夫,區分不同地區、不同經濟狀況,建立合理的收費標準和收費渠道。
第三,其他收益,主要是指迴圈利用、產品出售、廠家補貼等。迴圈利用指廢棄物過程中,某些可以迴圈使用的物資,如包裝物品、廢舊鋼鐵等等,作為廢舊物資從新進入市場所獲得的收益;產品出售主要指再生資源物流產品進入商品流通領域的收益;廠家補貼指產生廢棄物的生產廠家,在企業贏利之後有責任對廢棄物的處理承擔一部分費用,這部分收益在西方國家中,所占的比例不小。
(2)投資機制
在當前的經濟體制下,參照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實踐過的經驗,可以採取以下方式:貸款、籌措環境保護資金、建設—運營—移交方式、資產證券化融資、承包經營以及開發商融資等。
4.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是指政府介入產業市場的經濟活動,對市場行為進行規範或干預,分為間接管制和直接管制。再生資源物流產業實行間接管制的方法,即政府依法對企業行為進行規範,維護市場秩序。
再生資源物流實行政府管制主要保障企業有穩定的原材料市場、合理的產品市場以及經營活動正常運轉,包括:原料質和量的保障、產品價格的確定和補貼;產品質量的監督;與其他同類產品的競爭等。
(四)建立再生資源物流的技術保障體系
再生資源物流企業涉及的技術問題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廢棄物的收集、運輸、處理技術;二是物流管理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於第一部分,目前我國和世界發達國家研究的成熟技術很多,也經過了實踐和時間的考驗,因此在應用中遇到的問題主要是成熟技術在我國的移植、技術人員的培訓、應用,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資質要求。對於第二部分,要求企業管理人員具備統籌管理、物流管理的技術和經驗以及信息系統應用技術。
基於再生資源物流的特點和目標,對其進行統籌管理和控制,可以從以下的幾條思路出發:
1.建立獨立的再生資源物流處理中心
鑒於再生資源物流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以及鑒別和處理的技術要求,在企業建立起完整的逆向供應鏈體系之前,為節約成本,加強流通,可先成立專門的再生資源物流處理及相關信息搜集整理中心,將進入逆向流通的產品集中到處理中心統一調配,可以形成規模效益。雖然如果能使再生資源物流的處理中心與正向物流商品配送中心合二為一,共同使用倉儲、運輸等硬體及管理等設施,將再生資源物流與正向物流充分結合起來,看上去似乎非常理想,但一些有關的實踐卻並不如預料之中的成功。同時管理雙向物流使一些物流經理們感覺到力不從心,結果通常是再生資源物流成為了管理中被忽略的犧牲品。現在的多數做法是使用獨立的再生資源物流處理中心,或即使與配送中心使用同一設施,但保持獨立的兩套操作系統。建立專門的退貨中心或回收物料處理機構能縮短反應的時間,對隨機發生的情況,特別是退貨、問題商品回收能快速反應,併為企業贏得信用,改善企業的現金流。另外,還可以由專人處理在退貨或回收物料過程中的產品市場信息,使信息反饋渠道暢通。
2.從產品設計開始充分考慮再生資源物流的需要
積極地把再生資源物流中搜集到的信息運用於改善產品設計、改善供應鏈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在產品設計、生產、原材料選擇上充分考慮回收時的需要,加快回收分解過程,降低再生資源物流管理的成本,從根本上控制進入流通領域的商品和包裝材料。
3.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物流信息系統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是再生資源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基於電子資料交換系統設計的資訊系統,能讓製造商與銷售商間共用退貨資訊,為服務商提供包括品質評價、產品生命周期在內的各類營銷資訊,使退貨在最短的時間內被處理完畢,為企業節省大量的庫存成本和運輸成本。目前國內再生資源物流系統的軟體開發仍處於起步階段,但設計個性化的資訊系統連接再生資源物流管理中的各個環節,能有效地縮短處理過程,節約成本,並記錄相關信息以供管理者評估追蹤產品情況。
4.採用第三方物流
對許多中小企業來說,建立一個快速而成本低廉的物品回收系統是重要而又困難的,這意味著也許第三方物流由專業的配送中心或專註於廢品處理和產品回收的供應商來處理可能會在此方面帶來更多的效率。3M公司自1996年起就將再生資源物流外包給兩家物流服務商,委托他們處理由零售商及企業用戶處退回的約50000件的商品。而英國郵政最近推出了一項新的再生資源物流服務,該項服務可通過更加有效的退貨管理,幫助零售商節省上百萬英鎊的開支,據悉,目前英國Safeway公司已經成為首家同英國郵政合作開展退貨服務的零售商。英國郵政可直接在Safeway公司的網點對錯投、損壞的商品或對那些撤銷訂單的商品進行退貨管理。雙方希望通過有效的管理,取消Safeway公司的倉儲運營、庫存以及貨物搬移等環節,從而為該公司帶來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國際物流巨頭UPS、聯邦快遞等已經開始在我國提供再生資源物流管理服務,第三方再生資源物流已成為物流管理的新趨勢。
(五)建立再生資源物流的環境保障體系
1.實施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再生資源物流企業實施實施IS0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1)改善組織的環境行為,降低環境風險
企業在建立和實施環境管理體系時,其最高管理者必須對遵守本國環境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做出公開承諾,這是企業建立和實施環境管理體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最低要求。既然對污染預防和持續改進做出了公開承諾,就要收集、熟悉和更新適合於企業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從過去被動的執法而採取末端治理,轉變為自覺地學法、用法,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環境標準來規範自身的環境行為。
(2)降低能源、資源消耗
ISO14000標準要求對企業的生產進行全過程式控制制,體現了清潔生產的思想,事事都考慮到如何防止和減少污染的產生和排放。此外,能源資源和原材料的節約、廢物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都是該標準考慮的範圍。因而,通過該體系所作有效控制和持續改進,不但使企業獲得環境效益,而且可獲得更明顯的經濟效益。
(3)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員工的環境意識
通過環境意識的培訓,使企業員工認識到當代環境問題的嚴重形勢;理解到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是我們的共同的責任;明確了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是由於人類不文明活動的結果;也增強了企業每個員工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為子孫後代提供一個永續生存環境的使命感。
(4)提高企業的社會形象和競爭能力,有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
IS014000標準的出台是為了促進環境保護和經濟貿易的協調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實施這一標準,更多的企業已經在經濟活動和貿易中提出了對ISO14001認證的要求,其效應日趨明顯。實施ISO14000標準可提高企業的形象,無疑也增強了企業的競爭能力。企業通過IS014001認證,不但順應國際和國內在環保方面越來越高的要求,不受國內外在環保方面的制約,而且可以滿足當今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模式的要求,躋身於現代經濟發展的浪潮而不被淘汰。此外,國內外對實施ISO14000的企業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給予的鼓勵和優惠,會有利於企業良性和長期的發展。
2.完善再生資源物流系統的環境影響評價
構建再生資源物流系統的環境影響評價有助於從環境角度對再生資源物流系統進行規劃,一旦決定開始建立再生資源物流系統就必須考慮其本身的環境影響。再生資源物流系統運作過程產生環境影響的來源主要是運輸與回收品處理。
(1)運輸
與正向物流系統類似,其最主要的來源是運輸過程造成的污染,環境影響評價採用的環境績效指標通常是分攤到單位重量廢棄產品的燃油消耗量。
(2)回收品處理和再加工
再生資源物流系統還要考慮回收品處理和再加工過程中的環境影響。而對於回收品的加工處理,與正常生產過程中環境影響評價有所不同,主要包含兩個層面:①傳統的生產過程環境影響評價。生產過程環境影響評價通常使用的指標包括:能耗、有毒排放、垃圾產生、非化學污染排放等,這些指標對於回收品處理和再加工過程的環境影響評價也是必要的。②重用率與殘餘物的環境影響評價。由於再生資源物流對回收品的處理和加工的主要目的是能夠重新利用廢棄的回收品,所以其環境影響評價應增加重用率這一指標,這個重用率需要按照不同原材料分別計算。同時,殘餘物仍會有環境影響,對這些殘餘物要做必要的處置,處置方式由殘餘物的物理和化學特性所決定,處置方式的不同導致費用會有所不同。因此,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還應包括總的處置費用。根據再生資源物流系統的環境影響評價,可以獲得整個再生資源物流系統的綜合環境績效。為企業在規劃再生資源物流時提供了決策依據,也為再生資源物流日常運作提供了環境績效的監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