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微觀信息經濟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微觀信息經濟學(micro Information Economics)信息經濟學劃分為三個部分:微觀信息經濟學、巨集觀信息經濟學信息系統經濟學

目錄

微觀信息經濟學的概述

  微觀信息經濟學,也稱理論信息經濟學,是指從信息分佈的非對稱這一基本事實出發,對於傳統經濟學在完備信息假設下所提出的論點及命題進行重新思考。這些問題包括市場機制資源配置競爭均衡統計決策、委托--代理人、風險與不確定性、不利選擇與道德風險等。主要以個別市場主體為基本分析單位,考證信息對市場均衡、勞動市場供給、消費者行為以及市場機制等一系列微觀經濟問題的影響,分析信息資源配置和微觀信息市場的效率問題。

  微觀信息經濟學作為現代經濟學一個十分活躍的前沿分支,其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對傳統經濟理論的基本假定提出了質疑和挑戰,更為重要的是,它解決了許多傳統經濟理論無法解釋的問題,在實踐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前景。儘管微觀信息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是從經濟研究領域中展開的,但其核心的研究對象是信息及其在經濟行為中的作用機制,因而決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學問題,它同樣應當屬於情報學研究的範疇。確切地說,微觀信息經濟是經濟學和情報學研究的交叉領域。因此,情報工作者應當拓展視野,抓住時機,迅速投入微觀信息經濟學研究,這不僅是時代的呼喚,而且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情報學發展的契機。

經濟學分支學科
部門經濟學
比較經濟學
保險學
不確定性經濟學
保險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
城市經濟學
財政學
產權經濟學
畜牧業經濟學
傳媒經濟學
供應鏈物流學
第三方物流學
燈塔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
福利經濟學
服務經濟學
非生產領域經濟學
分銷物流學
風險經濟學
法律經濟學
房地產經濟學
非稀缺經濟學
古典經濟學
公共經濟學
國際經濟學
規模經濟學
管理經濟學
公司金融學
工程經濟學
規制經濟學
工業經濟學
國土經濟學
國防經濟學
規範經濟學
國際統計學
過剩經濟學
國際金融學
公共管理學
巨集觀經濟學
海洋經濟學
環境經濟學
後勤學
混沌經濟學
護理經濟學
巨集觀信息經濟學
計量經濟學
結構經濟學
教育經濟學
經營經濟學
經濟動力學
公共財政學
計劃經濟學
經濟預測學
基本建設經濟學
激進派經濟學
金融學
金融工程學
實驗金融學
金融市場學
經濟控制論
價格經濟學
技術經濟學
交易成本經濟學
建築經濟學
金融經濟學
經濟倫理學
近代統計學
經濟地理學
經濟社會學
家庭經濟學
軍事經濟學
經濟政策學
家政經濟學
科學經濟學
凱恩斯經濟學
空間經濟計量學
快樂經濟學
空間經濟學
開發經濟學
會計公共關係學
理論經濟學
旅游經濟學
勞動經濟學
勞務經濟學
流通經濟學
林業經濟學
勞權經濟學
馬歇爾經濟學
民生經濟學
民族經濟學
描述統計學
農村經濟學
農業經濟學
能源經濟學
農業生產經濟學
新經濟地理學
品牌生態學
品牌經濟學
品牌學
區域經濟學
窮人經濟學
企業物流學
企業經濟學
契約經濟學
歧視經濟學
氣象經濟學
人口經濟學
人事管理經濟學
生產力經濟學
數量經濟學
世界經濟學
實證經濟學
生態經濟學
數理經濟學
實驗經濟學
神經元經濟學
商品運輸學
商業經濟學
社會經濟統計學
生物經濟學
商品學
數理統計學
水利經濟學
商業地理學
投入產出經濟學
推斷統計學
統計學
土地經濟學
圖書館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文化經濟學
衛生經濟學
物流管理學
物流學
物流技術學
物流會計學
物流經濟學
維基經濟學
物資經濟學
污染經濟學
微觀信息經濟學
消費經濟學
心理經濟學
信息經濟學
新制度經濟學
行為經濟學
現代物流學
憲政經濟學
行為金融學
現代金融學
心理統計學
新貨幣經濟學
新政治經濟學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
信息系統經濟學
運輸經濟學
演化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
郵電通信經濟學
漁業經濟學
藥物經濟學
語言經濟學
中觀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
制度經濟學
電子商務物流學
資源經濟學
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
戰爭經濟學
知識產品經濟學
轉軌經濟學
綜觀經濟學
自然資源經濟學
質量經濟學
自然災害經濟學
知識經濟學
[編輯]

  微觀信息經濟學是一個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的主要意義並不在於理論方面,而是在於它在實踐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價值。事實上,幾年前美國政府就已開始運用微觀信息經濟學的理論制訂經濟政策,一些政府機構和企業也已採用這一理論方法進行招標拍賣等經濟活動,瞭解這一點,對我們開展微觀信息經濟學的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微觀信息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微觀信息經濟學是研究在不確定、不對稱信息條件下如何尋求一種契約和制度安排來規範當事者雙方的經濟行為,又稱為不對稱信息經濟學。

  新古典經濟學的基本假定是理性的經濟人和“完備信息”。在此前提下,任何經濟行為的結果都是確定的和唯一的。換句話說,抉擇與行為後果一一對應, “帕累托最優”(Pareto Perfect)是可以實現的。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是最優化決策問題,即如何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和效率最大化。以赫伯特·西蒙(H.A.Simon 於1978年以其《對經濟組織內決策程式所進行的開創性研究》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和肯尼思·阿羅(K.J.Arrow於1972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其主要研究領域是不確定條件下的經濟行為研究)為代表的一批歐美經濟學家在60年代率先對“充分信息假定”提出質疑,指出不確定性是經濟行為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決策都面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抉擇策略與行為後果並不存在一一對應關係。一種抉擇可能有多種不同的後果,同一個後果也可能由不同的抉擇產生。進入70年代以後,喬治·斯蒂格勒(G.J.Stigler於1982年以其在產業組織和政府管制方面的開創性研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威廉·維克裡詹姆斯·米爾利斯等人對這一問題作了進一步研究,從現實的制度安排和經濟實踐中發現,不僅行為者的信息是不充分的,而且信息的分佈是不均勻、不對稱的,即同一經濟行為的當事人雙方所持有的信息量可能是不等的。這種狀況會嚴重影響市場的運行效率並經常導致“市場失靈”。這一重要發現(此前也許有人發現過這類問題,但並未給予充分重視和深入研究) 構成了不對稱信息經濟學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不對稱信息經濟學的基本內容

  不對稱信息經濟學所討論的議題涵蓋很多方面:例如,廠商和消費者常常缺乏對手和交易品的信息而無法預期可能的收益;保險公司對投保人的具體狀況缺乏足夠的信息;拍賣商不知道主顧究竟肯出什麼樣的價格,而欲購者同樣也不瞭解其它競購者願意支付多少錢;雇主並不清楚每個雇員的工作能力和努力程度等等。簡而言之,經濟行為中所有由於信息不充分和不對稱分佈所引起的市場不確定和交易障礙都屬於不對稱信息經濟學研究的範疇。

  在現實的經濟環境中,對於個別行為者而言,他所掌握的與某一交易行為和交易結果有關的信息都可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所有行為者或當事人雙方都瞭解的信息,我們稱之為公共信息;另一部分則是只有某個行為者自己知道,其它行為者或對方當事人所不瞭解的信息,我們稱之為私人信息。例如,商品交易行為中的買方知道自己的消費偏好支付能力和意願價格等,但不瞭解商品的質量、性能和成本;而賣方則恰好相反。如果當事人雙方各擁有自己的私人信息,就形成了信息不對稱。其中,持有較多私人信息的一方具有信息優勢,在交易中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而對方則居於信息劣勢。在這種情況下,交易的達成顯然要比在信息對稱條件下困難得多,因為信息劣勢方試圖使交易更加“公平”的努力變得更加困難。不幸的是,在現實的經濟活動中,信息不對稱分佈的發生概率要比理想狀態高得多,因此,需要制定某種交易規範和契約,以確保“可能的”交易順利達成,從而實現對當事人雙方都有利或至少對其中的一方有利,同時又不損害另一方利益的“合作剩餘”。這正是不對稱信息經濟學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從廣義上講,產權經濟學,激勵經濟學和博奕論(Game Theory)都可以視為微觀信息經濟學的範疇,而其核心議題則是“反向選擇”(Adverse Selecting)和“道德危機”(Moral Hazard)以及與此相關的“委托人—代理人”問題。

  “反向選擇”是指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當事人中的信息優勢方可能會故意隱藏私人信息,以求在交易中獲取更大收益,而另一方則可能由於缺乏信息而利益受損。這種狀況經常妨礙和阻止某些“有效率的”交易的達成。“反向選擇”最典型的例子是人壽保險。由於保險公司不可能充分瞭解每個投保人的實際風險概率,因而高風險者可能有意隱瞞某些對自己不利的信息,使保險公司相信自己屬於低風險者,並通過支付相應保險費而獲益,這種做法無疑會損害保險公司和低風險投保人的利益,並可能最終導致“市場失靈”。

  “道德危機”,亦稱“道德風險”,是指當事人雙方在契約簽訂之前擁有的信息是對稱的,但簽約之後,一方因無法對另一方的行為進行監督和約束,很可能由於對方不負責任、混水摸魚的做法而利益受損。換言之,這種信息不對稱發生在簽訂契約之後,是一種人為的道德風險。例如,購買了就業保險的人可能不會急於找工作,購買了火災保險的人可能會不太註意防火,從而導致失業的人數或火災發生的可能性增加。委托人—代理人理論所要研究的正是如何設計一種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來解決這類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不對稱信息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對於我們研究信息商品交易活動,規範信息市場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工具。事實上,信息市場本身就是一種典型的不對稱市場,由於信息商品具有效用滯後的特性,在交易達成之前,買方無法確切地瞭解和驗證其真實效用,只能主要依據賣方所提供的有限資料進行大致的估測和抉擇,而賣方則很可能故意隱瞞對自己不利的信息或不真實地誇大信息商品的效用以謀求更高的價格。因此,信息商品交易中的買方常常陷入一種“反向選擇”的困境;而且表現得比一般交易活動更為顯著,這種狀況導致信息商品交易中的欺詐行為十分普遍,並經常使信息市場陷入混亂和無序狀態,嚴重地妨礙了信息市場的有效運行。引入不對稱信息經濟的理論與方法,並藉助這一工具設計和改進某種制度安排,肯定會有助於提高信息市場的運行效率。

相關條目鏈接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olo,Zfj3000,Angle Roh,Kane0135,Cabbage,HEHE林.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微觀信息經濟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