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體育經濟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體育經濟學

  體育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理論研究體育領域經濟現象、經濟活動及其規律的一門應用性、綜合性學科。它是由體育學與經濟學相互滲透、交叉而形成的邊緣學科。隨著世界體育運動的蓬勃發展,體育與經濟的關係越來越緊密,體育越來越依賴經濟投入,體育也推動經濟增長併在國民經濟中日益凸現其重要性,體育領域涌現出大量的經濟問題,這一切都呼喚體育經濟學的產生,併為體育經濟學的發展提供了客觀的基礎條件。

體育經濟學的主要內容

  目前,從國內到國外,體育經濟學研究的具體內容各式各樣,差別較大。根據學科本身的界定和內在規律,結合國內外體育經濟的發展狀況,借鑒有關學者的研究成果,體育經濟學的主要內容擬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體育經濟學本論總論:

  體育與體育經濟學分論:

經濟學分支學科
部門經濟學
比較經濟學
保險學
不確定性經濟學
保險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
城市經濟學
財政學
產權經濟學
畜牧業經濟學
傳媒經濟學
供應鏈物流學
第三方物流學
燈塔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
福利經濟學
服務經濟學
非生產領域經濟學
分銷物流學
風險經濟學
法律經濟學
房地產經濟學
非稀缺經濟學
古典經濟學
公共經濟學
國際經濟學
規模經濟學
管理經濟學
公司金融學
工程經濟學
規制經濟學
工業經濟學
國土經濟學
國防經濟學
規範經濟學
國際統計學
過剩經濟學
國際金融學
公共管理學
巨集觀經濟學
海洋經濟學
環境經濟學
後勤學
混沌經濟學
護理經濟學
巨集觀信息經濟學
計量經濟學
結構經濟學
教育經濟學
經營經濟學
經濟動力學
公共財政學
計劃經濟學
經濟預測學
基本建設經濟學
激進派經濟學
金融學
金融工程學
實驗金融學
金融市場學
經濟控制論
價格經濟學
技術經濟學
交易成本經濟學
建築經濟學
金融經濟學
經濟倫理學
近代統計學
經濟地理學
經濟社會學
家庭經濟學
軍事經濟學
經濟政策學
家政經濟學
科學經濟學
凱恩斯經濟學
空間經濟計量學
快樂經濟學
空間經濟學
開發經濟學
會計公共關係學
理論經濟學
旅游經濟學
勞動經濟學
勞務經濟學
流通經濟學
林業經濟學
勞權經濟學
馬歇爾經濟學
民生經濟學
民族經濟學
描述統計學
農村經濟學
農業經濟學
能源經濟學
農業生產經濟學
新經濟地理學
品牌生態學
品牌經濟學
品牌學
區域經濟學
窮人經濟學
企業物流學
企業經濟學
契約經濟學
歧視經濟學
氣象經濟學
人口經濟學
人事管理經濟學
生產力經濟學
數量經濟學
世界經濟學
實證經濟學
生態經濟學
數理經濟學
實驗經濟學
神經元經濟學
商品運輸學
商業經濟學
社會經濟統計學
生物經濟學
商品學
數理統計學
水利經濟學
商業地理學
投入產出經濟學
推斷統計學
統計學
土地經濟學
圖書館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文化經濟學
衛生經濟學
物流管理學
物流學
物流技術學
物流會計學
物流經濟學
維基經濟學
物資經濟學
污染經濟學
微觀信息經濟學
消費經濟學
心理經濟學
信息經濟學
新制度經濟學
行為經濟學
現代物流學
憲政經濟學
行為金融學
現代金融學
心理統計學
新貨幣經濟學
新政治經濟學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
信息系統經濟學
運輸經濟學
演化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
郵電通信經濟學
漁業經濟學
藥物經濟學
語言經濟學
中觀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
制度經濟學
電子商務物流學
資源經濟學
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
戰爭經濟學
知識產品經濟學
轉軌經濟學
綜觀經濟學
自然資源經濟學
質量經濟學
自然災害經濟學
知識經濟學
[編輯]

體育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體育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體育經濟,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體育與經濟的關係,包括經濟對體育的決定和制約作用以及體育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二是體育領域的經濟現象、經濟活動的本質、特點和規律,而這應是體育經濟學更主要的研究對象。作為一門交叉或邊緣學科,體育經濟學既具有經濟科學的屬性,屬於部門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又具有體育科學的屬性,屬於體育社會學科群。體育經濟學的主要經濟理論基礎是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產業經濟學

體育經濟學的理論性質與學科歸屬

  體育經濟學理論是科學理論還是實用理論?科學理論是對經驗世界的解釋,其目的在於認識和探索事物本身,其價值在於揭示事物的內在規律,如哲學、數學等,它們常常意味著一種所謂的“為知識而知識”的理性精神。它的一般結構可表述為:在大量事實基礎上提出創設,按客觀事物的實際聯繫和相互轉化關係,把相應的概念、判斷、推理組成一個嚴格而自為的邏輯體系。而實用理論則把視線直接投向實踐,它探討有關如何把認識的規律轉化為實踐操作的問題,並且為解決實踐問題提供種種規範與建議,帶有極強的價值與目的色彩,因此,具有實用理論形態的學科常被稱為規範性學科,如電腦學科、系統工程學科等。它的結構則可以表述為:提出某種希望達到的目的,對各種指向、目的的選擇手段予以論證,得出在既定環境中某種合適的手段,然後建議如何將這一合適手段去兌現目的。

  從上述科學理論與實用理論的特征不難看出,體育經濟學不可能成為純粹意義上的科學理論,它似乎更應該成為一門實用性理論,事實真是如此嗎?正如我們在對體育經濟學研究對象的探討中所提到的,體育經濟學也承擔著挖掘體育經濟規律,為體育經濟學的發展尋求“原驅動力”的重任,所以它必然包含著大量的理論“解釋”成分在內,這使它與一般的實用性理論之間有了明顯的分歧。比如,體育經濟的核心要素是“效率”,因而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對“效率”的活動的理論解釋,從而可能需要用許多關於“效率”的學科概念與解釋,如經濟科學理論、數學理論等。離開了這些學科的支撐,體育經濟學只能對實際體育經濟現象作出事實上的描述,對經濟工作給出“處方式”的指導,但不能達到理論闡述的層面。但這些學科與體育經濟理論之間的關係又不是直接的演繹關係,體育經濟學中的理論命題可以追溯到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數學等方面,但它也不是這些學科的原有命題,而是將這些學科有關的解釋重新詮釋後運用到體育經濟活動中,是一種“解釋的重新解釋”。因此,體育經濟學研究中具有超越單純對其它學科理論建設應用的科學研究的成分,也因而並非單純的實用理論。

體育經濟學研究的理論水平

  1.從體育經濟學研究對象的角度分析

  就體育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而言,體育經濟學成為一門學科似乎並不是什麼問題。因為,體育事業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體育經濟現象和實踐活動。翻閱體育經濟學的教材,不難在“研究對象”的論述處發現這一點,也容易從整本書中讀出這一研究對象的定位。將體育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定位於體育領域的經濟現象及實踐活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從體育經濟學整個學科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定位則略顯過低。首先,這種以解決體育領域的經濟現象和實踐問題為目的的對象定位,往往會產生一種導向:為解決體育領域的經濟現象和實踐問題,人們不斷從其它學科引入各種技術、方法,體育經濟研究也只能在技術操作層次迴圈運作而不能得以有更高層次的突破,體育經濟學只能成為其它學科的附屬而不能形成其根本的“原驅動力”,它能否成為一門學科的可能性也就不能不大打折扣。其次,與其說經濟是一門學問,不如說它更是一門藝術,而這一“藝術”的主體是經濟活動中最為活躍的因素——“人”。對體育經濟而言,人們參加體育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意向與需求,不同於他們參加其它社會活動時的感受。因此,挖掘體育活動中人的行為與需求的變化規律,也是體育經濟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將研究對象付諸於體育領域的經濟現象和實踐活動,則無形中弱化甚至忽視了這一方面的內容。最後,從學科的角度來看,一門成熟的學科不僅要弄清分析哪些事物,更重要的是要界定這些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與區別是什麼。體育經濟學的研究決不僅僅在於預算好一場大型的體育賽事,更重要的是要抽取和提煉出體育運動中的固有的經濟規律和特點。正如力學以物體間力的作用規律、分子化學以分子間相互結合的規律為主要研究對象一樣,體育經濟學研究的著眼點,應在於更高抽象水平上的體育經濟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這一研究對象著眼點的轉移,並非將體育領域的經濟現象和實踐活動排除在體育經濟學研究之外,而是強調研究對象理論與實踐的一體性和完備性。唯有確立並包含了理論與實踐的層次分明、內容獨特的研究對象,結束目前在這一問題上認識的混亂,體育經濟學才能真正走上正確的發展道路。

  2.從體育經濟學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

  判斷一門學科成熟與否的重要量度就是研究方法,遺憾的是,體育經濟學研究中並沒有形成依賴於體育經濟的、獨立於其它學科研究之外的研究方法。當前教科書中所羅列的諸如實證研究和規範研究、比較研究、綜合研究及博弈論的應用等方法,無一不是由其它學科研究中產生的。姑且不論這些方法是否適應於體育經濟這塊土壤,但就這種全部移植而言,也往往容易使體育經濟學的發展喪失其自主性,而消失在其他學科之中,失去自己獨立存在的價值。體育經濟研究要想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就一定要建立起自我的獨特方法體系。誠然,“沒有獨立的方法,也並不妨礙一門學科成為真正的學科”,但問題是:作為人類社會特殊活動的體育,有著區別於其他社會現象的本質特征,特別是運動訓練、競賽、群眾體育活動、體育產業等都與其他社會活動迥然不同,也必然有基於它們運行規律的特有方法。對體育經濟學來說,這樣的方法還太少,方法體系直到目前也沒有凸顯出來,在本文中,我們提出立足體育視角,以經濟科學方法體系與體育科學方法體系有機融合為特色的體育經濟學方法體系的構建新思路。

  3.體育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理論體系構建的完善程度是一門學科成熟的重要標誌,是學科發展所必須的“反省的論證”過程。理論體系的形成大致可以簡約地概括為活動一經驗的概括(常識、格言、諺語)一常識的集合(體系化)一理論(反省的論證)。任何一個研究過體育經濟學著作的人都不難發現,體育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發展整體上正在努力實現從經驗概括到嘗試體系化的跨越,超前的研究也許HI]HI]涉及到某些意義上的理論反省,大量的研究只能是經驗的概括甚至是直接將研究目光落在體育經濟實踐活動上,而對體育經濟學理論體系構建的研究則少之又少,從學科學的角度對體育經濟學展開的學科特性探討更是無人問津。這固然與體育經濟學研究的歷史較短有關,但更為重要的原因則在於體育經濟研究主動性的缺失。研究者專註於對其它學科較為成熟的方法、原理的吸納與引進,而對體育經濟學自身認知體系、方法體系和學科體系的構建則明顯不足。我們提出了體育經濟學的三維學科體系,即基於體育科學認識體系的,以體育科學認識體系與經濟科學認識體系有機交叉的新認知體系。

  對體育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建作了初步嘗試,但這還有待於更深入的研究。因此,就理論體系而言,體育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還頗顯稚嫩,還有待於進一步充實和完善。

體育經濟學研究的實踐水平

  體育經濟問題的研究吸引了大批體育科研工作者,部分人也憑藉自己卓有成效的研究,逐漸取得了在這一領域的學術地位,成為學科的著名專家。但即使這些專家本人也不敢妄稱自己是體育經濟學的代表人物。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是:還沒有哪一位專家能如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提出“相對論”、皮亞傑心理學上提出“發生認知論”、杜威在教育學界提出“民主主義教育”那樣,在體育經濟研究領域提出開創性的、意義重大的、得到公認的觀點和方法,因此也就難以稱得上這一門學科的代表性人物;就代表性著作而言,雖然目前冠以“體育經濟學”之名的教材和著作時有出版,但多是對國內外經濟方法的移植或是操作層面上的探討,鮮有立意新穎、令人眼前一亮的佳作出現,從中選出代表著作則會更加牽強;至於學術組織和學術期刊則更顯滯後:在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中,並沒有設立“體育經濟學”分會,也沒有設專類,只是作為體育社會學的一個部分;而一些分散的體育經濟研究學術組織活動較少,沒有形成大的氣候。雖然在《體育科學》等學術期刊上開設了“體育經濟”的專欄,但體育經濟學至今沒能擁有自己的學術期刊。

發達國家的體育經濟學

  由於西方國家體育經濟起步比較早,對體育經濟學以及相關問題的研究最早見於西方發達國家的研究文獻中。歐美國家的學者從6o年代以來就發表了許多有關體育經濟問題的論文,提出了體育經濟學這一學科名稱。在這些國家對體育經濟問題的研究大多是與體育社會學結合在一起的,而日本對體育經濟問題的研究則多與體育經營管理學相結合。在西方,大量學者就體育經濟的某些具體方面、具體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如電視轉播的經濟學問題、利益最大化的俱樂部的研究、體育運動場館的融資方式、體育賽事的拉動效應研究等,這些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體育經濟學這門科學的發展。同時,體育經濟學的專著日益涌現,如2000年克瑞斯·格雷頓(Chris Grattion)和彼特·泰勒(Peter Tayter)合著的《體育和娛樂經濟學》,2003年加拿大學者洛克別(Duane W.Rockerbie)編寫的《職業體育經濟學》等。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學者在很多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如美國學者埃爾菲·米克(Alfie Meek)提出了國內體育生產總值(GDSP)的概念,並以此估算美國體育產業的經濟重要性。還有不少研究機構,如英國的亨利研究中心(Henley Center),也進行了本國體育經濟重要性的評估,並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統計指標體系。在西方一些國家,體育經濟問題的研究人員數量超過了其他體育科研人員人數的總和。

中國的體育經濟學

  中國對體育經濟學的研究起步較晚,是從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的。當時,中國高等體育院校的一些學者從中國體育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開始關註和研究體育與經濟的關係以及體育運動中的經濟問題。1984年在福建泉州召開的體育哲學社會科學論文報告會上,宣讀了二十多篇有關體育經濟學的論文,首次提出了創建體育經濟學的倡議。此後,中國政府體育管理部門和體育理論界先後多次召開理論研討會和論文報告會,對體育經濟學的研究起到了積極的倡導和推動作用。

  在體育運動實踐的推動和理論工作者的努力之下,中國體育經濟學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體育經濟學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首先,從研究成果的數量來看,自1988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張岩等編著的該學科的第一本專著《體育經濟學》,中國已出版了10多部體育經濟學的專著。以《體育科學》等為代表的刊物發表了眾多的體育經濟學的研究文章。據不完全統計,到2000年底,全國已發表的體育經濟學方面的論文有近萬篇。固其次,研究的內容逐步拓寬,挖深,已從80年代主要研究計劃經濟體制下體育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和體育經濟問題轉變為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體育產業、體育無形資產奧運經濟職業體育等等內容,對國外體育經濟的研究顯著增加,體育經濟學的體系不斷完善,理論更加成熟。第二,體育經濟學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國家從學科、專業及課程設置上進行了調整,突出了體育經濟學的位置。20世紀80年代末體育經濟學已列入許多體育學院的教學計劃,規定為必修課程或選修課程。1992年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學科分類與代碼》已將體育經濟學列為體育科學所述的12個二級學科之一。目前,中國體育經濟學的研究正處於方興未艾的發展階段,體育經濟學與經濟學整體聯繫不斷增強。

  但是,中國的體育經濟學研究還存在種種問題:首先,從研究成果的具體內容來看,現有的研究成果有“三多三少”:教材多,專著少;規範研究多,實證研究少;巨集觀研究多,微觀研究少。經常重覆對某些巨集觀和中觀問題的規範研究,而鮮有與現實密切相關的微觀問題的實證研究,只能是形成體育學術泡沫,最終耽誤體育經濟學的前途。

  其次,研究所需的基礎設施薄弱,制約了體育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典型的如體育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的不完善和體育經濟統計數據資料的匱乏,已成為體育經濟學研究和發展的瓶頸制約。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jane409,Gaoshan2013,林巧玲,Mis铭,寒曦,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體育經濟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