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企業綜合績效評價[1]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是指以投入產出分析為基本方法,通過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照相應行業評價標準,對企業特定經營期間的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經營增長以及管理狀況等進行的綜合評判。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的分類[2]

  1.企業績效評價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標準企業績效評價有以下分類。

  (1)按照企業經營性質分類。企業績效評價可以分為工商類企業績效評價和金融類企業績效評價。工商類企業績效評價又可分為工業企業績效評價、商業企業績效評價、服務企業績效評價;金融企業績效評價又可分為銀行績效評價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績效評價。這是因為不同經營性質的企業經營目標不盡相同,所體現的經營績效特點也有差別,在進行績效評價時就應在方法上有所區別。

  (2)按照評價特點分類。企業績效評價可以分為例行評價和特定評價。例行評價和特定評價在評價時間、評價年度和評價方式選擇方面都有差異。

  (3)按照評價的深人程度分類。可以分為初步評價、基本評價和綜合評價。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分三個層次,三個層次指標是層層深入、逐步遞進的關係。指標層次選擇不同,評價結論的綜合程度就不同,初步評價、基本評價和綜合評價就是選用不同層次指標開展的評價,其反映企業績效的綜合程度是逐步深入的。(4)按照評價對象性質分類。可以分為企業評價、行業評價、區域評價。

  (5)按照評價目的分類。可以分為單戶企業評價和多戶企業評價。前者純粹是為了得出企業的經營績效,一般採用綜合評價方式;後者是為對多個企業經營績效進行比較、分析,一般只實施基本評價。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的原則[2]

  1.目標一致原則

  企業經營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其戰略目標,因此績效評價的第一項原則即評價體系與企業戰略目標保持一致或正相關。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其評價指標應是企業戰略目標實施計劃的分解,評價指標很好地完成就能保證戰略目標計劃的完成。從制度經濟學角度講,在存在交易費用的情況下,不同制度安排將導致效率不同的資源配置,績效評價指標本質上是企業內部的一種制度安排。因此必須考慮它是否能誘致評價客體做出與企業目標相符的決策,從而實現有利於企業的資源配置

  2.溝通原則

  綜合績效評價最好能用被評價者依規定製定的標準及方法先行自我評價,然後再與評價專家進行相互溝通,這樣可使評價者不致忽略和抹殺了被評價者的貢獻,並從而得知其未能註意到的地方,而被評價者亦可因而獲悉什麼事情該做,該怎麼做,並據以改進。這種充分的雙向溝通方式,能使控制系統更能為組織成員所理解和接受,從而使企業綜合績效評價工作順利進行。

  3.激勵原則

一般而言,報酬是績效的函數,以報酬作為激勵是現代企業中不可缺少的有效管理工具。因此,設計一套績效評價制度時應使其具有激勵作用是相當重要的。

  4.客觀公正原則

運用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對企業實施評價,如果不能做到客觀公正,就會導致評價結論的使用者做出錯誤的決策,企業及其各類人員也不能受到激勵。所以,在合理設計指標體系、科學選取評價方法的同時,制定統一的評價標準,規範評價操作程式,評價時應儘量以可驗證的根據及資料作為評價的依據,使績效的評價能做到不偏不倚。另外,需憑藉專家以其獨立的立場和精湛的能力加以判斷,合理地度量績效才能使績效評價工作不受人為因素的影響——因主觀、成見及不勝任等而產生偏差。

  5.比較原則

  進行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數字是最佳的衡量工具,但缺乏比較基準的數字資料沒有任何意義。因此,需對企業績效評價結果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較,找出被評價企業與同行業其他企業對比存在的優勢和差距,以便實現企業的持續改進

  6.可控原則

  獎懲之前應首先確定責任的歸屬,確認責任時則須明確是否在當事人的權責範圍內,並且是否為當事人可控制事項。在評定績效時,應儘量將其他部門或個人行為的影響剔除,才能真正使績效評價工作公平合理。

  7.實用性原則

  無論多完美的評價體系,如果操作複雜,也不可能廣泛使用,而且容易出現操作失誤。所以為了確保評價操作的準確性,提高工作效率,便於推廣使用,應簡化指標設計和評價程式,並儘可能充分利用現代處理技術,配置設計評價操作軟體,縮短從獲取數據到形成評價結果的時間。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的特點[3]

  (1)以投入一產出分析為核心。出資人的首要目標是追求持續的投資回報,因此,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核心是分析投入資本的回報水平,並輔助相關指標深入剖析企業的盈利能力、盈利質量、現金保障狀況,揭示企業投入一產出水平。

  (2)突出引導與診斷功能。企業綜合績效評價體系是根據出資人財務監管工作的需要而設置的,通過在年度財務監督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應用評價結果,可以將企業的經濟行為引導到如何提高績效水平上來,促進企業不斷經營管理。而通過對評價結果的深入分析,還可以查找影響評價結果的主要因素,然後採取相應措施予以解決,切實發揮診斷薄弱環節的作用。

  (3)以行業標準為參照。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採用行業標準,以行業本身的水平去評價本行業的企業,比較真實地反映出企業在行業中的績效水平,評價結果就比較客觀和公平。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標準包括國內行業標準和國際行業標準,有利於促進企業開展與國內、國際同行業的對標,尤其是促進國際化經營的企業採用國際標準進行評價。

  (4)財務績效定量評價與管理績效定性評價相結合。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由財務指標非財務指標兩大部分構成,以財務指標為主體,以非財務指標為補充。企業的經營績效不僅要通過財務指標的定量分析反映,而且要通過一些管理指標的定性分析反映,有利於引導企業在追求當期經營成果、改善財務狀況的同時,註重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5)年度績效評價與任期績效評價相結合。為滿足出資人監管工作需要,將評價引入到企業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解決評價負責人經營績效工作中存在的困難,綜合績效評價劃分為年度績效評價與任期績效評價,如此既為經濟責任審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評價工具,也為綜合績效評價的應用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的原則[3]

  開展企業綜合績效評價工作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全面性原則。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應當通過建立綜合的指標體系,對影響企業績效水平的各種因素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分析和綜合評判。在評價企業綜合績效時,應當根據全面性原則,對反映企業綜合績效的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經營增長,以及管理績效等方面進行評價,按照各部分權重計算得出評價結果,綜合反映企業的績效水平。

  (2)客觀性原則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應當充分體現市場競爭環境特征,依據統一測算的、同一期間的國內行業標準或者國際行業標準,客觀公正地評判企業經營成果及管理狀況。為確保評價基礎數據的真實、完整、合理,在實施評價前還應當對評價期間的基礎數據進行核實,按照重要性和可比性原則進行適當調整;為確保管理績效定性評價結果的客觀性,應當在財務績效定量評價工作的基礎上,從監管部門、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社會中介等各方面聘請不少於7名的資深專家實施獨立評判打分,體現各方面專家意見;計算得出綜合績效評價分數後,還應當根據各項影響因素,對評價得分進行適當的增加或扣減,使評價結果客觀反映企業的績效水平。

  (3)效益性原則。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應當以考察投資回報水平為重點,運用投入一產出分析基本方法,真實反映企業資產運營效率和資本保值增值水平。出資人最關心的就是企業的投資回報水平,因此,對評價結果的分析也應當重點關註企業的投入一產出分析,通過投資與回報、所得與所費的對比,反映企業的經濟效益狀況和資本的安全與增值水平,對影響盈利能力的指標進行層層分解,深入分析評價結果,揭示根本影響因素,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促進提高綜合績效水平。

  (4)發展性原則。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應當在綜合反映企業年度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基礎上,客觀分析企業年度之間的增長狀況及發展水平,科學預測企業的未來發展能力。運用綜合績效評價體系計算得出的評價結果是一個企業績效水平的綜合體現,但評價結果僅反映了評價期間企業績效水平和在同行業中的位置,不能反映企業績效發展和進步狀況。因此,在應用評價結果時,不應孤立地以評價得分作為決策依據,而應將各年度的評價得分進行對比分析,通過績效得分的增減變動判斷企業經營者的努力程度和取得的經營成果,根據企業各年度績效水平的變動情況,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能力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的標準[4]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標準是實施企業績效評價的參考標準,作為企業績效評價的計分依據它分為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標準和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標準。

  1.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標準的確定
  1)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標準的確定

  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標準包括國內行業標準和國際行業標準。

  ①國內行業標準。國內行業標準是由國務院國資委根據國內企業年度財務和經營管理統計數據,在剔除有關企業不合理數據的基礎上,結合國民經濟近期發展水平,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分年度、分行業、分企業規模統一測算併發布。

  行業分類以國民經濟10大門類為基礎,分為三個層次,共140類。’第一層次按國民經濟部門劃分為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倉儲業、郵電通信業、批發零售業、商業經紀與代理業、餐飲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共10大門類;第二層次按國民經濟行業類別劃分為37類;第三層次按國民經濟具體產業劃分為93類。企業規模一般分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種類型。

  財務績效定量評價的國內標準劃分為優秀(A)、良好(B)、平均(C)、較低(D)和較差(E)五個檔次。8個基本指標和14個修正指標,均分行業(140類)、分企業規模按五檔次公佈其標準值。

  ②國際行業標準。國際行業標準根據居於行業國際領先地位的大型企業相關財務指標實際值,或者根據同類型企業相關財務指標的先進值,在剔除會計核算差異後統一測算併發布。國際行業標準只公佈其先進平均值。

  2)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標準的確定

  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標準由國務院國資委統一制定和發佈,它具有行業普遍性和一般性,不進行行業、企業規模的劃分,僅提供給評議專家參考。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標準分為優(A)、良(B)、中(C)、低(D)和差(E)五個檔次。

  3)評價標準繫數的確定

  為了便於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的計分,需將五個檔次的標準值折算為標準繫數。標準繫數是評價標準值所對應的水平繫數,反映了評價指標實際值對應評價標準值所達到的水平檔次。對應五檔評價標準的標準繫數分別為1.0、0.8、0.6、0.4、0.2,差(E)以下為0。

  2.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標準的選擇

  企業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標準值的選用,一般根據企業的主營業務領域對照企業綜合績效評價行業分類,自下而上逐層遴選被評價企業適用的行業標準值。多業兼營的集團型企業存在多個主業板塊但某個主業特別突出的,採用該主業所在行業的標準值。存在多個主業板塊但沒有突出主業的集團型企業,可對照企業綜合績效評價行業分類,採用基本可以覆蓋其多種經營業務的上一層次的評價標準值;或者根據其下屬企業所屬行業,分別選取相關行業標準值進行評價,然後按照各下屬企業資產總額占被評價企業集團彙總資產總額的比重,加權形成集團評價得分;也可以根據集團的經營領域,選擇有關行業標準值,以各領域的資產總額比例為一權重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出用於集團評價的標準值。被評價企業所在行業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可直接選用國民經濟十大門類標準或全國標準。大型企業集團在採取國內標準進行評價的同時,應當積極採用國際標準進行評價,開展國際先進水平的對標活動。

  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標準選用,應當根據不同行業的經營特點,靈活把握八個指標的標準尺度。對於定性評價標準沒有列示,但對被評價企業經營績效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在評價時也應予以考慮。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的方法[4]

  1.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的技術方法
  1)功效繫數法

  功效繫數法是指根據多目標規劃原理,將所要考核的各項指標分別對照不同分類和分檔的對應標準值,通過功效繫數轉化為可以度量計分的方法。企業財務績效定量評價一般採用功效繫數法,可對基本指標和修正指標進行評價計分。功效繫數的計算公式為:

功效繫數=
實際值-本檔標準值
上檔標準值-本檔標準值

  式中,本檔標準值是指上下兩檔標準值居於較低等級一檔。

  2)綜合分析判斷法

  綜合分析判斷法是指綜合考慮影響企業經濟效益和經營者業績的各種潛在的或非計量的因素,參照評議參考標準,對評議指標進行印象比較、分析和判斷的方法。企業管理績效定性評價一般採用綜合分析判斷法,對管理績效指標進行評價計分。管理績效定性評價計分由專家組根據評價期間企業管理績效相關因素的實際情況,參考管理績效定陛評價標準,給定分值。

  2.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指標的計分方法
  1)定量評價基本指標計分方法

  財務績效定量評價基本指標計分是按照功效繫數法計分原理,將評價指標實際值對照行業評價標準值,按照規定的計分公式計算各項基本指標得分。計算公式為:

  某項基本指標得分=本檔基礎分+調整分
  =本檔基礎分+功效繫數×(上檔基礎分一本檔基礎分)

  其中,某檔基礎分=指標權數×該檔標準繫數

  2)定量評價修正指標計分方法

  財務績效定量評價修正指標的計分是在基本指標計分結果的基礎上,運用功效繫數法原理,分別計算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和經營增長四個部分的綜合修正繫數,再據此計算出修正後的總分數。其計算公式為:

  某部分修正後得分=該部分基本指標得分×該部分各修正指標加權修正繫數之和

  

某修正指標加權修正繫數=

修正指標權數

X 該指標單項修正繫數

該部分權數
某修正指標加權修正繫數=
修正指標權數
該部分權數
×該指標單項修正繫數

  式中,某修正指標單項修正繫數計算規定如下:

  ①單項修正繫數控制修正幅度為0.7~1.3;

  ②某修正指標實際值達到優秀值以上的計算公式為:

單項修正繫數=1.2+本檔標準繫數-
該部分基本指標得分
該部分權數

  ③某修正指標實際值處於較差值以下的計算公式為:

單項修正繫數=1.0+
該部分基本指標得分
該部分權數

  ④其他情況的計算公式為:

單項修正繫數=1.0+(本檔標準繫數+功效繫數×O.2-
該部分基本指標得分
該部分權數
)

  ⑤若資產負債率≥100%,指標得0分;其他情況按照規定的公式計分;

  ⑥若盈餘現金保障倍數分子為正數,分母為負數,單項修正繫數確定為1.1;若分子為負數,分母為正數,單項修正繫數確定為0.9;若分子分母同為負數,單項修正繫數確定為0.8;

  ⑦若不良資產比率≥100%或分母為負數,單項修正繫數確定為0.8;

  ⑧對於銷售(營業)利潤增長率指標,若上年主營業務利潤為負數,本年為正數,單項修正矗繫數為1.1;若上年主營業務利潤為零,本年為正數,或者上年為負數,本年為零,單項修正系纛數確定為1.0;

  ⑨若個別指標難以確定行業標準,該指標單項修正繫數確定為1.0。

  (3)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指標計分方法。

  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指標的計分一般通過專家評議打分形式完成,聘請的專家應不少於7名;評議專家應當在充分瞭解企業管理績效狀況的基礎上,對照評價參考標準,採取綜合分析判斷法,對企業管理績效指標做出分析評議,評判各項指標所處的水平檔次,並直接給出評價分數。其計分公式為:

單項指標分數=

每位專家給定的單項指標分數之和
專家人數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的構成要素[2]

  (1)評價主體。即評價組織機構,是指由誰進行評價。從理論上講,每一位企業利益相關者,都會出於某種目的對企業績效進行評價。因此評價主體可以包括企業經營管理者、政府相關部門、投資者債權人利益相關者,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投資者。股東和潛在的投資者關心投資的風險預期收益,因為投資收益與企業盈利能力有關,加之投資風險是巨集觀經濟因素、產業因素以及企業本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且最終也將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故投資者對經營績效的評價主要是獲取企業持續經營、賺取經營利潤、支付紅利和保證資本增長的信息,以助於投資決策

  ②企業經營管理者。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可以藉助績效評價,為戰略性、經營性決策的制定獲取支持性信息。經營管理人員通過評價標準與獲取評價信息的對比,瞭解、掌握決策執行情況,保證企業管理系統的有效運行,及時發現企業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③債權人。債權人需要瞭解企業的償債能力抗風險能力,其中,短期債權人需要瞭解企業現金償還的能力,其分析重點是營運資本現金長期債權人主要關註的是公司持續經營的能力和償還長期借款的能力。因此,債權人進行企業績效評價的目的,是為債權人制定企業授信額度、付款條件、利率水平保證條款等信用決策獲取信息。

  ④政府相關部門。政府對企業進行績效評價的目的,主要是政府作為國家股東國有資本的出資人,為加強國有資本的監管,提高資本收益,嚴格對企業領導班子的考核,併在此基礎上制定區域經濟發展政策及支持鼓勵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等。

  此外,企業員工、社會、供應商等作為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也可以企業績效評價的主體身份,組織開展企業績效評價活動。但由於各利益主體關註的重點不同,目標要求不同,在組織實施企業績效評價時,可以採取調整指標權數,加大重點關註內容的評價指標權重等方式,達到評價活動所要實現的目標。

  (2)評價客體。企業績效評價系統的對象,亦即對誰進行評價。績效評價系統的運行以評價對象為單位進行收集和分析信息,而且評價的結果對績效評價對象必然產生影響,關係到評價對象今後的發展方向。因此,評價對象的確定是非常重要的。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的客體可以劃分為單戶企業評價和多戶企業評價。如果僅需要對某一企業進行評價,那麼這個企業作為評價客體即為單戶企業評價。例如,要評價鋼鐵集團的績效情況,則該鋼鐵集團為單戶企業評價對象。如果需要通過對部分企業的評價來瞭解某行業、某區域或某一分類、某一部分企業的績效情況,則此類評價為多戶企業評價。例如,某集團公司為瞭解集團內各子公司的績效情況,對集團內的全部子公司進行了分戶評價,則這一評價對象即為多戶企業評價對象。一般來講,績效評價系統的主要對象是企業。企業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企業價值得以實現的基本主體。作為評價對象的企業,一般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是獨立的法人實體,能夠承擔民事責任,編製完整的資產負債表
  二是該企業處於正常的生產經營狀態,依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三是作為評價對象的企業必須具備持續經營時間為一個會計年度的基本要求。

  企業的績效,是指一定經營期問企業的經營業績、效果及綜合社會影響,具體表現在盈利能力、資產運營水平、償債能力、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後續發展能力,以及社會貢獻、社會責任等方面。

  與此同時,應註意到,在研究企業績效評價問題時,企業經營者的業績評價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經營者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主導力量,是企業資本要素中最活躍的因素,對經營者進行績效評價是處理企業中委托代理關係的基本手段,也是建立激勵約束機制的重要基礎。經營者績效主要通過經營管理者在經營管理企業的過程中,對企業生存、成長和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及其成果來體現。作為現代企業績效評價的另一個重要對象,其評價內容更加豐富,除包括上述企業績效評價基本內容外,還應包括經營者的基本素質及戰略管理能力、企業制度建設及基礎管理水平、企業發展創新能力及自主知識產權擁有情況、經營管理策略、綜合社會貢獻等。其中,企業績效評價的內容是經營者業績評價的核心內容。

  事實上,企業績效評價涉及企業經營績效評價和經營管理者績效評價兩個方面,這也正是企業績效評價體系需要研究解決的兩大問題。一般而言,對企業的評價關係到企業是擴張、維持、重組、收縮、轉向或退出等戰略發展問題,而對經營管理者的評價則關係其獎懲、選聘、任免等,關係到委托代理問題的解決和激勵約束機制的建立。在評價實踐中,兩者雖然各有側重,但因評價時考慮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指標有很大的一致性,尤其定量評價指標部分應該是一致的,往往難以截然將兩者分開。而對於經營者的績效評價,應將企業績效評價內容作為核心,全部納入評價內容之中,而經營者業績考核可單獨進行。

  (3)評價目標。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目標是指整個系統設計運行的指南和目的,它是整個績效評價體系的中樞,其服從服務企業目標,績效評價系統要處理好評價系統目標和企業目標之問的依存關係。企業的經營目標主要有生存、發展與獲利。而企業績效評價的主要目標有:確保計劃目標的如期實現、糾正管理上的浪費與偏差、重大問題的發現與解決、評估計劃完成後的效益、改進管理方法及程式、作為事後獎懲的依據、矯正日常營運和管理、增進經營管理者的成就感、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等等。通過這幾個目標的實現,糾正企業行為和經營管理者行為可能出現的偏差,從而實現企業生存發展和獲利的目標。

  (4)評價內容。評價內容一般是指對哪些方面進行評價,具體講是指對能夠反映企業績效的各個方面進行評價。企業績效是在企業生產經營等若幹因素共同作用下產生的綜合結果,範圍廣、內容多,就企業經營績效而言,應包括財務方面的財務效益、資產營運狀況、償債能力、抗風險能力、發展能力等;經營方麵包括市場占有能力、企業創新能力、行業或區域影響力、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管理方麵包括企業領導班子的綜合素質、員工素質、管理策略等;社會影響方麵包括社會貢獻、環境保護、資源節約與消耗等。具體評價內容一般根據評價的目的來確定,實施企業績效綜合評價,涉及的內容一般是以上幾個方面的綜合評價,如對企業某個方面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相對要簡化一些。

  (5)評價指標。企業績效評價指標是指對評價內容進行計量分析所採取的經濟單位。企業績效評價系統關心的是評價對象與企業目標的相關方面,即所謂的關鍵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s,KSFs),是企業目標的具體化,這些關鍵因素具體表現在評價指標上。關鍵成功因素有財務方面的,如投資報酬率、銷售利潤率每股稅後利潤等,也有非財務方面的,如售後服務水平、產品質量、創新速度和能力等。企業績效評價的演進歷程揭示了從單一財務指標到包含非財務指標的綜合指標、單一指標到多維指標的發展方向。因此,作為用來衡量績效的指標也分為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如何將關鍵成功因素準確地體現在各具體指標上,是績效評價系統設計的重要問題。

  (6)評價標準。即評價的參照體系,亦即評價的對比標尺,是判斷評價對象經營績效優劣的基本依據。績效評價要求選擇與評價目標相關的適應標準,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的企業經營績效信息必須與預先確定的標準進行對比,才能判斷出經營狀況的好壞。評價對比的標準不同,判斷好壞的標準不同,得出的評價結論各異。選擇什麼標準作為評價的基準取決於評價的目的。在企業績效評價系統中常用的標準分別為:年度預算標準、行業平均標準、國內先進標準、國際同類標準等。為了全面發揮績效評價系統的功能,同一個系統中應同時使用不同的標準進行對比判斷。另外,在具體選用標準時,應與評價對象密切聯繫。

  (7)評價方法。評價方法是獲取績效評價信息、取得評價結果的手段。有了評價指標與評價標準,還需要採用一定的評價方法,從而實施對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的對比分析和判斷,實現若幹個單項指標實際值到產生評價結果的技術轉換。沒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就成了孤立的評價要素,也就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義。隨著績效評價的發展,評價方法經歷了觀察法統計法、財務評價法、財務評價與非財務評價相結合的四個發展階段。目前,財務評價方法與非財務評價方法是最為常用的評價方法。

  (8)評價結論。企業績效評價結論是績效評價系統的輸出信息,也是績效評價系統的結論性文件。績效評價人員以績效評價對象為單位,通過會計信息系統及其他信息系統,獲取與評價對象有關的信息,經過加工整理後得出績效評價對象的評價指標實際完成狀況,與預先確定的評價標準進行對比,通過差異分析找出產生差異的原因、責任及影響,得出評價對象績效優劣的評價結論,形成績效評價報告。通過績效評價報告的使用,績效評價系統的功能才能得以有效地發揮。

  綜上所述八項評價要素的邏輯關係,見圖l一1。      Image:企业绩效评价要素构成及运作程序图例.jpg

  上述八個要素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企業績效評價系統。概括地講,企業績效評價,就是評價主體確定評價客體及所要評價的內容,選擇能夠充分反映評價內容的評價指標,按照評價行為所要實現的評價目標選擇評價標準,採取與之相適應的評價方法進行分析判斷,取得所需要的評價結果及評價結論。各評價要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相互影響,互為前提,缺一不可,由此構成了一個結構嚴密、層次分明、目標明確的評價系統。在評價系統中,不同的評價目標決定了不同的評價選擇,可以說目標是績效評價系統的中樞,沒有明確的目標,整個績效評價系統將處於無序狀態之中。而從評價要素來講,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處於核心的地位,是實施評價活動的基礎和前提。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的基本動因[2]

  1.現代企業中的經營權所有權分離

  現代企業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是企業績效評價產生的根本原因。在商品經濟出現之初,原始的企業組織形式是手工作坊和貨棧、客店等業主制,企業老闆自主決策、自主經營。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商品市場不斷擴大,於是出現了近代企業組織形式——合伙制合伙制企業雖然比個人業主制企業前進了一步,但當時合伙制企業沒有明確的公司法律規範,投資上短期性嚴重,組織上也不穩定,規模存在局限性,它只是公司發展的原始形態。19世紀上半葉,隨著歐美機器大工業的發展,個人獨資和合伙興辦企業在技術資金上存在一定問題,於是股份公司在鐵路、水運、礦山、電力和煤炭等部門得到廣泛發展。根據美國企業史學家錢德勒的研究,現代公司的組織形式從19世紀40年代末在鐵路企業中誕生,隨後滲透到金融業通訊業和現代工商企業中。到20世紀50年代,股份公司成為現代公司的標準組織形式。

  隨著企業經營規模和領域的不斷擴大,資本所有者將經營權轉交給代理人,所有權與經營權產生分離。由於資本所有者與代理人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為防止代理人侵犯所有者的權利,需要採用績效考核評價的方式對代理人的業績以及企業的業績進行考核評價,以監督代理人的行為

  2.委托人與代理人利益目標衝突

  在現代公司里,資本的所有者與控制權發生了分離,客觀造成了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加上委托人和代理人站在不同的立場,有著不完全相同的利益,因此兩者的效用函數形成了巨大差異。在代理人與委托人的效用函數不一致的情況下,形成了現代公司中的代理成本問題。它包括:代理人支付的薪金、獎金津貼費用;代理人為追求非貨幣利益所導致的企業成本上升和利潤的減少;代理人決策與使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最佳決策之間存在的差異所導致的損失;委托人通過契約關係和監督來約束代理人的約束成本(監督成本)。在此情況下,如果沒有適當的評價約束機制,代理人就有可能利用委托人的授權謀求自身效用最大化,最終將使委托人付出高昂的代理成本

  著名的“莫裡斯一霍姆斯特條件”證明,由於存在非對稱信息,為了使代理人選擇有利於委托人的行動,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代理成本,就必須在契約設計中讓代理人也承擔部分結果不確定的風險,並從這種風險承擔中獲得相應的補償。一句話,就是按代理人的工作努力程度付酬或進行考核評價,以最大限度地整合雙方的利益。在通常情況下,代理人工作的努力程度很難觀察得到,或者只能部分觀察得到。由此,按工作努力程度決定代理人的報酬或任用的方式往往不可行。然而,企業的投入產出是可以觀察和量化的,企業的投入產出可表示為成員的努力程度與環境因素的函數。如果建立以投入產出為核心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來評價企業業績,則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管理方式,能將代理人業績與企業的投入產出水平以及代理人個人的努力程度結合在一起,並能實現委托人權益的最大化。綜上所述,在委托代理關係中,委托人與代理人利益目標的不一致和委托人與代理人信息不對稱性,決定了企業績效評價制度存在邏輯基礎。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是最具代表性的委托代理行為,因此企業績效評價在這裡也具有最為迫切的需求。3.現代企業中有效激勵約束機制的建立企業資本所有者與經營管理者之間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促成二者之問目標的一致。有效激勵包括顯性激勵隱性激勵,顯性激勵如工資、獎金和實物獎勵等,隱性激勵如個人價值的成就感、企業家信用度的提高以及未來預期利益的擴大等。但無論是顯l生激勵還是隱l生激勵,都需要建立在對代理人經營績效科學評價的基礎上。兌現契約規定的物質激勵需要以企業績效評價結果為依據,同時企業家的自身價值也需要通過績效評價結果加以證明。還應看到,績效評價本身還是一種約束手段,激勵的過程也是對代理人進行監督的過程。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的工作程式[4]

  1.財務績效定量評價的程式
  (1)提取評價基礎數據。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的基礎數據資料主要包括:企業提供的評價年度財務會計決算報表及審計報告、關於經營管理情況的說明等資料,應以經社會中介機構或內部審計機構審計並經評價組織機構核實確認的企業年度財務報表為基礎提取評價基礎數據。

  (2)基礎數據調整。

  為確保評價基礎數據的真實、完整和合理,在實施評價前應當對評價期間的基礎數據進行核實,按照重要性和可比性原則進行適當調整。

  ①企業評價期間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發生重大變更的,需要判斷變更事項對經營成果的影響,對產生重大影響的,應當調整評價基礎數據,以保持數據口徑基本一致。

  ②企業評價期間發生資產無償劃人划出的,應當按照重要性原則調整評價基礎數據。

  ③企業被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應當根據審計報告披露的影響企業經營成。氛果的重大事項,調整評價基礎數據。

  ④相關主管部門在財務決算批覆中要求企業糾正、整改,並影響企業財務報表、能夠確認具體影響金額的,應當根據批覆調整評價基礎數據。

  ⑤企業在評價期問的損益中消化處理以前年度或上一任期資產損失的,承擔國家某項特藤殊任務或落實國家專項政策,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的,可作為客觀因素調整評荸價基礎數據等。

  (3)評價計分。根據調整後的評價基礎數據,對照相關年度的行業評價標準值,利用績效評價軟體或手工進行評價計分。

  (4)形成評價結果。

  ①對任期財務績效評價需要計算任期內平均財務績效評價分數,並計算績效改進度。

  ②對年度財務績效評價除計算年度績效改進度外,需要對定量評價得分深入分析,診斷企業經營管理存在的薄弱環節,對所評價的企業進行分類排序,在一定範圍內發佈評價結果。

  2.管理績效定性評價的程式

  (1)收集整理管理績效評價資料。為了深入瞭解被評價企業的管理績效狀況,應當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充分收集並認真整理管理績效評價的有關資料。

  (2)聘請咨詢專家。根據所評價企業的行業情況,聘請不少於7名的管理績效評價咨詢專家,組成專家咨詢組,並將被評價企業的有關資料提前送達咨詢專家。

  (3)召開專家評議會。組織咨詢專家對企業的管理績效指標進行評議打分。

  (4)形成定性評價結論。彙總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指標得分,形成定性評價結論。

  3.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的程式

  根據財務績效定量評價結果和管理績效定性評價結果,按照規定的權重和計分方法,計算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總分,並根據規定的加分和扣分因素,得出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最後得分;根據最後得分確定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結果。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的意義[2]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一直被看做是企業計劃與控制的有機組成部分。隨著企業角色、外部需求的變化、競爭的加劇,企業綜合績效評價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註和日益深入的討論,績效評價正逐步成為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議程。開展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有利於企業內部經營管理者和企業其他利益相關者綜合瞭解企業經營狀況及發展變化趨勢,有利於企業建立和健全約束和激勵機制,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綜合競爭能力。

  1.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有利於正確引導企業,增強企業競爭力

  企業績效評價包括企業獲利能力、基礎管理、資產運營、債務狀況、顧客滿意及研究與開發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多方面的內容評價,不僅可以全面、客觀、公正地反映和衡量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水平,而且能夠預測和判斷企業經營活動的未來發展趨勢,能夠全方位地判斷企業的真實狀況。建立和推行企業績效評價制度,科學地評判企業經營成果,有助於正確引導企業經營行為,幫助企業尋找經營差距及產生的原因,促進企業加強經營管理。

  (1)促進企業管理制度創新。傳統的企業管理制度主要是批覆制度,企業一個經營年度的經營成果,通過年終決算批覆認定。在對企業評功論獎時,以實際完成利潤為依據,沒有考慮企業潛虧等不規範經營造成的利潤虛增等問題,可見傳統的管理制度,不利於激發企業苦練內功、強化管理。績效評價是以企業的經營效益為核心,綜合考核企業的財務資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文化建設等情況,這種評價制度既為政府監管企業提供了新的視角,又促進了企業深化內部管理,為企業管理制度創新註入了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新的驅動力。

  (2)促進企業向優秀水平看齊。企業績效評價的參照系統是各行業經濟運行的實際水平值,具體表現為行業的平均水平等不同的標準。這種辦法,改變了過去考核中僅按年初計劃指標判定企業經營實績的做法,而是通過橫向比較,開闊了企業的視野,擴大了比較分析範圍,能夠使企業看到自身的實際水平以及在同行業中的位置,有利於引導企業以優秀企業為標準,按市場化要求確定發展方向。(3)防範商業風險。通過企業績效評價,反映企業發展現狀,幫助企業認識自己的實力狀況和存在的差距與不足,有效地防範商業風險,促使企業有效實現最大化的經濟利益

  2.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為政府巨集觀調控提供依據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中國企業管理逐步改變了政企不分的格局,政府對企業的管理方法也由過去的直接管理轉變為間接管理。因此,政府可在不幹預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前提下,藉助企業績效評價,瞭解相關企業經營水平、發展能力、技術水平等情況,為巨集觀調控提供依據。

  3.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為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提供所需信息

  隨著經營環境的變化,企業的發展與衰退,不僅僅與出資人利益息息相關,而且直接影響到職員、債權人、顧客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從而加深了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績效的關註。

  根據現代企業制度產權清晰的要求,企業資產的所有權與經營權應實現徹底分離,財產所有者(股東)與支配者(企業經營者)形成一種委托代理關係,股東不再直接參与企業的經營管理,而是通過法人治理結構實現其資產收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的權利,這樣,股東要考察投資的收益、實現其權利等都要通過對企業績效進行評價來實現;對於債權人來說,可通過企業績效評價瞭解企業的償債能力,決定是否與其繼續合作;對於內部員工來說,通過績效評價可以瞭解企業現在和未來的經營狀況,為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對於顧客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來說,則可以瞭解企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狀況等信息。

  4.企業綜合績效評價可以為有效激勵與約束企業經營者提供可靠依據

  現代代理理論的研究表明,在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的情況下,企業經營者對企業經營的成敗起決定作用,而經營者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的設計對他們的行為有直接的影響。設計‘合理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方案,是所有者作為委托人調動經營者積極性的重要手段。而且兩權分離的程度越高,合理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在縮小所有者與經營者之問的利益差異,降低所有者監督成本方面的作用就越大。激勵與約束經營者的一個主要方面是經營者的收入,通過制定合理的報酚『計劃,可以調動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但對經營者的激勵必須建立在對企業績效進行科學評價的基礎上。開展企業績效評價,為對經營者的業績進行全面、正確的評價奠定基礎,為企業所有者、人事部門等進行經營者業績的考核、選拔、獎懲和任免提供充分的依據,有利於經營者管理階層的優勝劣汰,推動我國企業家隊伍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劉國峰,馬四海主編.企業財務報表分析.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01.
  2. 2.0 2.1 2.2 2.3 2.4 王永忠主編.河北省建設投資公司企業綜合績效考核評價方法.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1.
  3. 3.0 3.1 企業財務決算管理工作問答.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12.
  4. 4.0 4.1 4.2 鄒敏主編.會計報表編製與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jane409,连晓雾,HEHE林,方小莉,Mis铭,Lin,Crystal,Da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企業綜合績效評價"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