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繫數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功效繫數法(Efficacy Coefficient Method)
目錄 |
功效繫數法又叫功效函數法,它是根據多目標規劃原理,對每一項評價指標確定一個滿意值和不允許值,以滿意值為上限,以不允許值為下限.計算各指標實現滿意值的程度,並以此確定各指標的分數,再經過加權平均進行綜合,從而評價被研究對象的綜合狀況。運用功效繫數法進行業績評價,企業中不同的業績因素得以綜合,包括財務的和非財務的、定向的和非定量的。
按功效繫數法的一般原理,其模型為:
單項指標評估分值di=(Zis-Zib)/(Ziy-Zib)×40+60
綜合指數D=P√d1p1d2p2…dnpn
國家經貿委財經司與國家統計局工交司聯合推薦的“功效繫數法”對此作了適當的改進,採用了“比率分析(每一指標均採用比率性指標進行比較分析)、功效記分(對每一指標均確定一個滿意值和不允許值,並以不允許值為下限,計算各指標實際值實現滿意值的程度,且轉化為相應的功效分數。最後將指標的功效分數乘以該指標的權數,即可得到該指標的評估得分、總分評定(按各項指標的重要程度不同,事先給定出相應的標準分即權數,然後按照企業的各項指標實際值與標準值差異的大小,分檔記分。各指標得分之和即為總分數)”的方法。其模型為:
D=∑[(Zis-Zib)/(Ziy-Zib)]
或D=∑[(Zis-Zib)/(Ziy-Zib)×Pi+Qi]
其中:Qi為分檔基礎分。
由於各項指標的滿意值與不允許值一般均取自行業的最優值與最差值,因此,功效繫數法的優點是能反映企業某一時點在同行業中的地位。但是,功效繫數法同樣既沒能區別對待不同性質的指標,也沒有充分反映企業自身的經濟發展動態,使得評估結論既不盡合理,又不能完全實現“成長型中小企業評估模型”所要實現的評估目標。
(1)功效繫數法建立在多目標規劃原理的基礎上,能夠根據評價對象的複雜性.從不同側面對評價對象進行計算評分,正好滿足了企業效績評價體系多指標綜合評價企業效績的要求。
(2)功效繫數法為減少單一標準評價而造成的評價結果偏差,設置了在相同條件下評價某指標所參照的評價指標值範圍,並根據指標實際值在標準範圍內所處位置計算評價得分,這不但與企業效績評價多檔次評價標淮相適,而且能夠滿足在目前我國企業各項指標值相差較大情況下,減少誤差,客觀反映企業效績狀況,準確、公正評價企業效績的目的。
(3)用功效函數模型既可以進行手工計分,也可以利用電腦處理.有利於評價體系的推廣應用。
功效繫數法雖然與我國當前企業狀況和評價對象的複雜性相適應,能夠較為合理評價我國目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但是功效繫數法也存在這一些不足[8]。首先,單項得分的兩個評價標準----滿意值和不容許值的確定難度大,不容易操作,理論上就沒有明確的滿意值和不容許值。實際操作中一般如下處理,要麼以歷史上最優值、最差值來分別替代滿意值和不容許值;要麼在評價總體中分別取最優、最差的若幹項數據的平均數來分別替代滿意值和不容許值。但是不同的對比標準得到的單項評價值不同,影響綜合評價結果的穩定性和客觀性。其次,若取最優、最差的若幹項數據的平均數來作為滿意值和不容許值,最優或最差的數據項多少為宜,沒有一個適當的標準。數據項數若取少了,評價值容易受極端值的影響,滿意值與不容許值的差距很大,致使中間大多數評價值的差距不明顯,即該評價指標的區分度很弱,幾乎失去了評價的作用,只對少數指標數值處於極端水平的單位有意義。若平均項數取多了,滿意值與不容許值的差距縮小,單項評價值的變化範圍很大而且沒有統一的取值範圍,優於滿意值和差與不容許值的單位就多,即評價值超出(60 ,100)範圍的單位就多。
我們將功效繫數法引入財務綜合分析中,是用來以彌補加權平均法的缺陷。
具體操作:
1、設置五檔標準值。各項指標的評價檔次分別為優(A)、良(B)、中(C)、低(D)、差(E)五檔。
2、對應五檔標準值賦予五個標準繫數:1、0.8、0.6、0.4、0.2。
3、按以下方法對每個指標計分:
(1)上檔基礎分=指標權數×上檔標準繫數;
(2)本檔基礎分=指標權數×本檔標準繫數;
(3)調整分=(實際值-本檔標準值)/(上檔標準值-本檔標準值)×(上檔基礎分-本檔基礎分)
(4)單項指標得分=本檔基礎分+調整分;
4、總得分=∑單項指標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