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內部審計職業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职业化内部审计)

內部審計職業化(Professional System of Internal Audit)

目錄

什麼是內部審計職業化[1]

  內部審計職業化是將內部審計工作作為一種職業看待,無論是內部審計組織、人員資格認定、審計業務的取得、審計程式的執行、審計證據搜集、審計評價意見的發表等一系列工作,都必須按職業化標準加以要求。

內部審計職業化的基本特征[1]

  職業化的內部審計與傳統的內部審計相比,其特征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職業化內部審計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獨立性特征。

  內部審計獨立性問題是困擾我國內部審計發展、危及內部審計生存的大問題。長期以來,我國內部審計機構由企業總經理領導,這種設置於企業經營者之下的內部審計管理模式,則難以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內部審計主體地位的不獨立,也危及到內部審計人員審計計劃編製、審計證據的搜集、審計意見的發表等方面的獨立性。長期以來,內部審計發表的審計意見往往被作為被審計者的內部審計部門上級領導的肆意篡改和歪曲,內部審計人員因敢於發表真實的審計意見遭到報複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干擾了內部審計工作客觀性。而職業化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特征十分明顯。首先,內部審計業務組織不再設置於企業經營者之下,內部審計業務組織與被審計企業不再存在固定的領導和被領導關係,內部審計人員個人職務的升降、薪酬收入也不再由企業經營者決定。其次,企業重大決策、經營項目內部審計業務委托、委派由股東大會選舉的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進行,審計報告的接受、審計結果的處理均由其負責;企業董事會、經營者委托的審計項目,應是經分權以後仍由其管轄、但屬於下屬部門經辦或處理的業務範圍內的項目,這樣,就避免了審計委托人又是被審計人的尷尬局面的出現。再次,內部審計人員全部由內部審計的社會組織管理,其業績評估、獎懲、職務晉升等都由其社會組織決定,內部審計業務不再是通過企業行政當局委派取得,而是由企業有關監督機構的委托取得,內部審計組織與企業固定的領導被領導關係變為委托與受托關係,等等。

  二是公正性特征。

  由於傳統的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因而,其公正性也受到嚴重挑戰。內部審計職業化以後,對審計人員的素質要求更高了,對內部審計人員從事業務活動的管理更加嚴格了,內部審計人員必須通過考試才能取得相應的從業資格;不同等級資格從業人員在內部審計人員在其審計業務中,承擔的責任不同,取得的報酬也不同。例如,一般從業人員只能參與日常審計工作,而不能正式發表審計意見、簽署審計報告,而只有具有內部審計師資格的審計人員,才能正式發表審計意見,簽署審計報告;具有高一級從業資格的審計人員比低一級從業資格的審計人員的收入也高多。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有利於建立不同層次內部審計人員考核標準,也有利於強化各層次內部審計從業人員的責任。一般審計從業人員應對審計證據的可靠性、充分性,審計工作底稿的完整性、系統性負責,高級從業資格的人員應對審計評價意見、審計報告負責。在內部審計工作中違反審計準則、發表不適當的審計意見、出具虛假審計報告,不但要承擔行政責任,也要承擔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在建立獨立內部審計模式的基礎上,通過建立這種約束機制,保證內部審計公正客觀地發表意見。

  三是社會性特征。

  傳統審計體制下,內部審計對象不僅以企業內部經濟責任為載體,而且其機構也設置於企業內部,其審計業務範圍僅僅局限於企業內部,因此,不具有社會性特征。只有內部審計職業化以後,將內部審計機構與企業剝離開來,在社會上建立獨立的社會性組織,形成與註冊會計師及其會計師事務所相近或相同的管理模式,在業務承接和執行上,內部審計業務組織統一接受委托、統一收費標準、統一委派審計人員、統一齣具審計報告;在對外派審計人員的管理上,內部審計組織負責對其定期進行業務培訓、定期進行業績評估、定期進行水平能力考核;內部審計人員在執行業務中,一人可以兼任數家企業的決策、管理咨詢顧問,遇到重大審計項目,內部審計組織可以從不同企業調集審計人員集中力“打殲滅戰”。通過打破企業和部門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封鎖,做到內部審計人力資源社會共用,反映了內部審計的社會性。

  四是服務性特征。

  在實現內部審計職業化以前,內部審計機構作為企業管理當局監督下屬機構的一個工具,不僅業務單純,而且其服務特征也不明顯。隨著內部審計職業化進程不斷深入,內部審計工作範圍必將從單純為企業管理當局服務的圈子裡跳出來。內部審計不僅要為企業管理當局服務,而且更要為審計委托人服務,最終為企業服務,為投資者服務。內部審計人員接受企業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聘請按照與其簽訂的協議進行審計,具有為企業全面發展服務的性質。內部審計的這種服務性,不僅體現在它是企業監督機制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企業經營管理和重大決策的有效成分。

職業化內部審計與社會審計的聯繫和區別[1]

  實現內部審計職業化,是將內部審計推向市場,使內部審計更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必要途徑。但是,也有人擔心實現內部審計職業化會不會給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在業務上帶來衝突,內部審計按社會審計模式進行管理,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還有沒有區別,今後內部審計能不能由註冊會計師及其事務所取代等等。其實,這種擔心是對內部審計職業化的誤解,是完全不必的。應當承認,內部審計職業化在審計組織、人員、業務等方面的管理模式上,與註冊會計師具有諸多共同之處,實質上,實行內部審計職業化的目的就是將社會審計管理機制、經營模式引進內部審計工作,使內部審計更具活力。但是,嚴格來說,職業化的內部審計與社會審計則有著較大不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內部決策、經營活動中的有效制約機制,將會發揮更大作用。隨著內部審計職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管理經營服務行業,與律師的法律服務、註冊會計師的社會公證服務,構成社會中介中相互獨立的三大支柱行業的格局必將形成。職業化內部審計與社會審計的主要區別在於:

  第一, 審計委托受托關係建立的基礎不同。

  註冊會計師審計的委托受托關係建立在不同的經濟組織之間的受托經濟責任基礎之上,註冊會計師所面對是被審計單位外部經濟責任。例如,註冊會計師接受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企業投資者、金融機構等經濟組織委托,對被審計企業向政府及其部門、企業投資者、金融機構承擔的保證資產安全完整,會計資料真實公允等經濟責任進行評價,其所評價的都是企業向外承擔的經濟責任。同時,這種委托受托的範圍也比較廣泛。內部審計的委托受托關係建立在企業內部分權制所產生的內部經濟責任關係基礎之上,其委托人主要是代表投資者、由股東大會選出的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

  第二,審計的基本目標不同。

  無論內部審計還是社會審計,其審計目標都受審計委托人的委托目的制約。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投資者、金融機構等最關心的是企業的資產安全完整、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以及反映上述內容的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公允性。因此,註冊會計師審計的目標是證實企業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公允性。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內部的一種監督制約機制是現代經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設立的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應是受投資者特別是大多數中小股東授權,對董事會重大決策活動,對經營者經營管理活動進行評價監督,並通過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組織和制度的形式,促使企業重大決策活動、經營管理活動的程式化、規範化,合理性、有效性。現代內部審計的目標則是,企業決策、經營管理活動的程式化、規範化,合理性、有效性。

  第三,審計對象範圍不同。

  註冊會計師審查、監督的被審計單位受托經濟責任是被審計單位承擔的社會性責任,這種責任的載體主要是被審計單位資產實物和負債,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的會計資料。因此,註冊會計師審計的對象和範圍主要是:被審計單位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和會計資料。內部審計評價、監督的企業內部經濟責任,是企業內部不同層次權利主體分權的結果。在現代企業里,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都是經投資者授權,負責企業決策、監督和管理的三大制約因素。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通過委托內部審計社會組織對董事會重大決策活動和企業管理當局的經營管理活動進行評價,監督企業投資者授予的權利運用是否適當。內部審計的對象和範圍是企業的重大決策活動和經營管理活動。

  第四,審計服務對象和方式不同。

  無論何種審計,審計服務對象必須與審計委托人相系,誰是委托者,審計就為誰服務。註冊會計師審計委托者主要是被審計單位以外的經濟組織和個人,如政府、銀行及其投資者。因此,註冊會計師服務的對象是政府、金融機構、投資者等。這裡必須指出的是,對於企業來說,投資者的身份具有雙重性。一方面,投資者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組織和個人,將其資金投入企業以後,雖然擁有所有權,但是卻喪失了對其控制權,從這個意義上說,投資者與企業之間受托經濟責任關係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另一方面,投資者將自己的資本投入企業以後,有些投資者本人也直接參与企業經營管理和決策,從這個意義上說,投資者與企業之間的受托經濟責任關係又是一種內部責任關係。因此。內部審計服務對象除了包括企業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以外,還包括其投資者。在服務方式上,社會審計為企業服務過程中主要是一次性服務,既完成一個項目其服務即結束,下次審計,再重新委托;而內部審計服務方式往往是常年性的、與企業決策、經營管理活動同步進行的服務,其服務既包括事前服務、事中服務;也包括事後服務

  第五,審計層面不同。

  註冊會計師審計作為一種外部審計,它所針對的是整個企業的經濟責任,無論是對企業資產評估還是對企業資產價值驗證和會計報表真實性、公允性審計,都是評價的企業整體經濟責任,其層面較高並且較為單一。而內部審計則是針對的企業內部多層次不同責任,包括董事會向股東承擔的決策責任,經營者向董事會承擔的經營責任,以及各個業務部門向最高管理當局承擔的管理責任。這種責任,有較高層次的責任,也有較低層次的責任,包括多層次的經濟責任。

實現內部審計職業化的現實意義[2]

  實現內部審計職業化,不僅是對我國傳統內部審計的一次革命,也給我國企業制度創新,建立健全科學、合理、有效的企業內部制約監督機制提供了一個良好契機。內部審計職業化是最近才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現代漢語詞典》對“職業”一詞的解釋是:“個人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從這一概念出發,對內部審計職業化可做如下表述:內部審計職業化實質上是指從事內部審計工作的人員用以滿足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的各種經濟支出的來源必須通過直接從事內部審計活動所取得的一種存續狀態和發展趨勢。內部審計組織社會化是內部審計職業化的基本和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是內部審計職業化的核心和目標。實現內部審計職業化是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內部審計監督機制的客觀需要。具體地說:

  第一,實現內部審計職業化是理順內部審計的隸屬關係,建立適合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新型內部審計體制的重要舉措。

  在傳統內部審計體制下,內部審計機構設在企業並且隸屬於企業主要負責人。廠長(經理)既是內部審計的領導者,又是內部審計監督的對象,這是導致內部審計失敗的直接原因。國有企業改製以後,一些企業將內部審計機構隸屬於企業董事會,但其運作良好的前提必須是真正的多種所有制並存、產權結構合理的股份制企業。當企業所有者的代表不缺位的情況下,董事會與投資者的利益目標基本一致,董事會與董事長的重大決策活動不存在損害投資者利益的傾向,其內部審計範圍主要界定在經營者的經營管理活動範圍,而不必對董事會的重大決策活動進行監督。而我國多數企業董事會身份具有虛擬性,董事會成員個人利益與投資者的利益目標嚴重脫節,其重大決策活動在一定條件下存在著以損害投資者較大利益換取個人利益的傾向。因此,內部審計不僅要對以總經理為代表的經營者進行審計監督,同時,也應將企業董事會的重大決策活動納入審計監督範圍。實現內部審計職業化,使內部審計脫離企業自身的領導和管理,徹底理順內部審計的領導與監督關係,內部審計才能站在企業整體利益的高度,而不是站在董事會成員個人利益的立場上對企業重大決策、經營管理活動進行全面有效的監督。

  第二,實現內部審計職業化,是建立獨立內部審計監督機制的客觀需要。

  獨立性是審計的本質.特征,也是內部審計生存和發展的必要前提。目前我國內部審計設置難以割斷內部審計與被審計人的經濟利害關係。實現內部審計職業化,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就凸現出來。首先,內部審計業務組織不設置在企業內部,與被審計企業沒有領導與被領導關係,在組織機構設置上割斷了內部審計與被審計人的經濟利害關係,保證了內部審計的組織的獨立性;其次,企業重大項目決策、經營管理活動等屬於內部經濟責任的審計委托、委派由股東大會選舉的監事會(或稱審計委員會)進行,審計報告的接受、審計結果的處理也均由其負責,這樣,就避免了審計委托人又是被審計人的尷尬局面的出現,保證了內部審計業務的獨立性;再次,內部審計人員全部由內部審計社會組織管理,其業績評估、獎勵懲罰、職務升降、薪酬高低都由內部審計社會組織決定,內部審計人員不再由被審計企業管理,保證了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

  第三,實現內部審計職業化是建立內部審計鋼性需求機制的客觀需要。

  所謂審計鋼性需求機制是指通過國家立法、政府頒佈行政命令和社會規範企事業組織行為等手段,迫使需要進行審計監督的經濟組織自覺接受審計監督的一種硬性約束機制。內部審計職業化,是建立內部審計鋼性需求機制的必要條件,這是因為, (1)內部審計職業化以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為核心內容,內部審計實現職業化以後,為政府通過立法、行政等手段硬性規定審計業務範圍,排除企業自身對內部審計的干擾掃清了體制障礙;(2)內部審計職業化以內部審計組織的社會性為基礎,這也為內部審計人力資源社會共用,增加內部審計組織固定業務範圍鋪平了道路, 內部審計組織固定業務的範圍的增加,也是內部審計鋼性需求機制的內容。

  第四,內部審計職業化是健全完善企業內部監督、制約機制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已基本建立起了以企業董事長為核心,包括以董事長為代表的企業最高決策層、以總經理為代表的企業經營者和以監事長為代表的企業監督者三位一體企業內在制約機制。從形式上看,這種監督制約機制是比較完善的,但是,從實質上考察,我國國有企業建立的這種監督制約機制,其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董事會和經營者之間非法利益的一致性,往往會導致二者之間的制衡機制失效;二是監事會成員專業知識缺乏,其監督方式和監督手段具有非專業性,使其很難勝任對董事會重大投資決策和對經營者經營管理活動的全面監督。實現內部審計職業化,內部審計機構從企業內部分離出來,擺脫了企業董事會的控制和領導,使董事會的職能由決策和監督的雙重職能變為單一的決策職能。董事會職能的變化,拉動了董事會與經營者的變化,董事會與經營者的關係由原來的單向監督關係變為雙向制約關係。在這種體制下,監事會委托社會內部審計組織對董事會、經營者的決策、經營行為進行檢查、評價,監事會變成了企業內部審計監督的一個規劃、領導、委托、管理的專門機構,彌補了監事會監督專業知識缺乏、監督方式手段非專業化的缺陷,從而,使企業的內部制約機制更為合理、有效。

內部審計職業化標準[3]

  所謂內部審計職業化,顧名思義,就是把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與審計人員從企業當中脫離出來,使之作為一種獨立的職業存在於社會中。內部審計組織機構、審計人員資格認定、審計業務的取得以及審計程式的執行等必須按職業化標準加以要求。

  1.內部審計職業化的基本標準

  內部審計職業化人員主要經濟來源應該是直接從內部審計業務活動勞務報酬中取得,這是衡量內部審計職業化的基本標準。我國目前情況與此標準相差甚遠,內部審計人員經濟收入是由企業的效益.個人級別決定,並以固定月工資的形式支付的。與做沒做審計業務,做了多少審計業務以及審計業務做得好不好沒有直接關係,更談不上是審計業務活動直接的勞務報酬了。

  2.內部審計職業化人員及其業務活動的專業化標準

  內部審計理論中對內部審計專業性工作有明確規定,內部審計職業化人員.應該是一批專業從事內部審計專業工作的人員,而不是身兼多種工作的其他人員。

  內部審計業務活動專業化。即內部審計人員應專門從事屬於內部審計範圍內的專業工作,衡量內部審計工作是否專業化有兩個標準:一是理論標準,即內部審計要依據審計準則,運用專門的審計方法和程式,對內部審計對象進行查證和評價;二是法規標準.凡是內部審計人員從事審計或其他相關法規明確規定屬於內部審計業務範圍內的都屬於內部審計專業工作。

  3.內部審計職業化組織標準

  內部審計專業化必須有較完善的組織機構。一般是由內部組織和社會組織兩部分構成。內部組織是由股東大會通過科學的選舉方式選出的監事會f或審計委員會1,它對股東大會負責,不直接參与審計的業務工作,而是專門負責審計項目決策,向內部審計的豐十會化組織聘請常年審計咨詢顧問或項目審計人員,接受內部審計報告,處理審計意見書等:社會化組織是指具有禮會中介性質的內部審計師事務所和內部審計協會,前者是內部審計業務組織.後者是管理組織。我國現行的內部審計機構都是隸屬企業總經理或董事會,負責內部審計業務.管理項目決策等工作。儘管近年來,我國不少省份相繼建立了內部審計協會,但沒有建立業務組織,與專業化要求的組織機構相差很遠。

  4.有健全內部審計職業化法規

  為保證內部審計工作職業化、規範化、科學化進行,必須建立和健全內部審計職業化法規。我國現行的法規體系中已有《內部審計法》、《內部審計準則》以及相關法律和規章制度但還不完善,因此急需加快內部審計立法工作的進程。

我國內部審計職業化管理現狀[4]

  國外內部審計在2o世紀4o年代就已走上職業化發展道路,而我國內部審計職業化發展問題才剛剛提上議事日程,與其他內部審計發展較快的國家相比,還存在不少問題。

  1.內部審計職業組織行政色彩濃厚。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是我國的內部審計職業組織,它是我國在國家機關機構改革中,在審計署所撤銷的審計管理司的基礎上由中國內部審計學會改建而成的。按照有關規定,內部審計應當接受國家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這就使得我國目前的內部審計依然帶有很強的行政色彩,難以使我國的內部審計真正實現行業自律

  2.我國內部審計在準則制定方面相對滯後。

  直到2003年4月12日中國內部審計協會才首次頒佈了《內部審計準則》,其中很多都是由以前有關內部審計的法規、條例等修訂而成的,難以滿足我國當前經濟發展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迫切需要。

  3.職業道德建設不到位。

  儘管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在2003年4月12日頒佈的《內部審計準則》中包含了內部審計職業道德規範,但其內容空洞,過於原則化,缺乏操作性。同時,在《內部審計準則》頒佈後,缺乏對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後續教育,中國內部審計協會也沒有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必要的引導、教育。

  4.後續教育沒有實質性的舉措。

  內部審計人員要具有持續的專業勝任能力,必須加強學習,積极參加各種形式的後續教育。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內部審計協會有關後續教育準則的制定還處於征求意見階段,其可行性更無從談起。各級內部審計協會也沒有真正組織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具體的有實質意義的後續教育,更沒有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後續教育情況進行必要的檢查與考核。這顯然不利於內部審計人員業務素質的提高和內部審計的職業化發展。

推進我國內部審計職業化發展的措施[4]

  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化和資格化、內部審計組織的行業化和社會化、內部審計執業的法制化和規範化是內部審計職業化的顯著特征。實現內部審計的職業化是我國內部審計發展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具體如下:

  1.儘快出台《內部審計法》。

  目前,我國有關內部審計的規範立法層次低,法律效力不高,且帶有很強的行政色彩,不能滿足內部審計職業化發展的要求。因此,必須針對國內外內部審計發展的實際,結合我國內部審計的建設目標,進行系統的研究與論證,制定單獨的《內部審計法》。

  2.大力推進內部審計隊伍建設。

  我國目前的內部審計人員很多是從單位財務部門分離出來或從其他部門的富餘人員中分流出來的,沒有受過內部審計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系統培訓,很難勝任高度專業化和日益規範化的內部審計工作。因此,必須提高內部審計行業的準入門檻,儘快建立和推行內部審計執業資格考試與註冊認證制度,將高素質的專業人員吸收到內部審計隊伍中來。

  3.不斷完善《內部審計準則》。

  在完善《內部審計準則》時,必須註意準則的體系化以及準則內容的協調一致,同時還要認真考慮我國內部審計行業走向國際化的必然趨勢。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所建立的內部審計準則都以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為樣板,有的略作修改,有的根據其精神實質考慮本國情況後制定,但在一些基本要素方面與《內部審計實務標準》大致相同。我國在完善《內部審計準則》時,也可以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為樣板,充分考慮我國的實際情況,先構建出完整的有機統一的內部審計準則體系,再根據現實需要陸續地出台一系列具體準則,切忌出台的具體準則與基本準則相悖或具體準則間彼此衝突。在制定具體準則時,應儘可能地引入國際內部審計的先進理念。

  在處理我國《內部審計準則》現實性與前瞻性這一矛盾時,應側重考慮前瞻性。因為在當今社會,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統一的國際市場應該有一致的游戲規則,因此各國的內部審計準則應儘可能趨同。在較為先進的準則的要求下,內部審計人員能夠認識到差距,感受到壓力,就會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從而推動內部審計實務向前發展。過分強調現實性,只能使內部審計人員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這不僅不利於審計人員個人的發展,也不利於我國內部審計職業化的發展。

  4.加強內部審計職業道德建設。

  審計職業道德是審計人員從事審計工作時應該遵守的執業行為規範,良好的審計職業道德有利於提高社會公眾對審計職業的信任度,有助於審計人員做好審計工作。

  (1)加緊制定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細則,以增強審計職業道德的可操作性。該細則一定要註意緊密聯繫我國內部審計工作的實際,要有實質的內容,切忌高高在上的空洞說教。

  (2)加強內部審計職業道德教育。職業道德屬於自律範疇,因此必須通過教育來培養內部審計人員嚴守紀律、檢點言行、勇於剖析自己工作失誤等方面的優良品德。教育應採取生動活潑的形式,切忌呆板機械。

  (3)系統構建內部審計職業道德的社會協作機制。審計職業道德的建設和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迫切需要相應的社會協作機制來維護和完善,具體而言包括社會教育制度、社會評價和鼓勵支持機制、社會利益導向機制。我們不應該把內部審計職業道德孤立起來,而應以發展內部審計事業為立足點,把內部審計職業道德、內部審計規範、內部審計標準和內部審計原則等的建設看做一個整體,這既有利於加強內部審計職業道德建設,又有利於整個內部審計事業的發展。

  5.加強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

  內部審計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從事該工作的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這些專業勝任能力必須通過高水平的教育、專門的培訓和長時間的實踐來獲取。同時,內部審計的執業環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新興事物在不斷涌現,技術手段在不斷創新,社會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和執業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有必要借鑒國外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的做法和我國民間審計職業後續教育的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工作:

  (1)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的內容。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內部審計人員持續地保持專業勝任能力,因此,只要是有利於保持和提高內部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的有關法律法規、專業知識、技術手段等都可以也應該成為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的內容。

  (2)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的形式。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的形式應該多樣化,並且應能保證取得良好的效果。具體可採用的形式有:①參加由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等組織的各種培訓活動;②參加大專院校有關專業課程的進修;③參加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等組織或認可的相關專題研討會;④公開出版專業著作或發表專業論文;⑤開展專業課題研究;⑥參加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組織的註冊內部審計師考試;⑦ 開展內部審計人員之間的經驗交流活動等。

  (3)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的組織。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需要有關各方共同參與、積極己合。中國內部審計協會應積極倡導並制定關於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的一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制定全國性的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大綱;組織全國性的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教材的編寫、選定;組織、檢查和考核全國性的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活動。各企事業單位應積極響應並支持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開展的關於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的各種活動;考慮內部審計職業的未來發展,結合單位的實際需要,制訂切實可行的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實施計劃;督促、鼓勵本單位內部審計人員積极參与各種形式的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等。內部審計人員應主要根據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和所在單位對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的具體要求,積极參加各種形式的職業後續教育,並保證達到應有的效果。

  (4)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的檢查與考核。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的檢查與考核應由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和內部審計人員所在的各企事業單位共同負責,並從形式和實質兩方面著手。在形式上,主要看內部審計人員接受後續教育的時間;在實質上,主要看內部審計人員接受後續教育所達到的效果。鑒於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難以真正把握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的效果,因此,其對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的檢查與考核應主要放在形式上。而內部審計人員所在的單位能夠從內部審計人員的具體審計工作中看出其接受後續教育所取得的實際效果,因此,單位對內部審計職業後續教育的檢查與考核應主要放在實質上。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劉世林.實現內部審計職業化芻議.特區財會.2002年6期
  2. 劉世林.實現內部審計職業化的體制思考.審計與經濟研究.2002年5期
  3. 韓頌.內部審計職業化淺析.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2期
  4. 4.0 4.1 張宇.談推進我國內部審計職業化發展.審計文摘.2008年11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xe,鲈鱼,泡芙小姐,Yixi,KAER,HEHE林,连晓雾,jane409,Gaoshan2013,Lin,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內部審計職業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