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內部審計報告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內部審計報告(Internal Audit Reports)

目錄

什麼是內部審計報告[1]

  內部審計報告是指內部審計人員,根據審計計劃對被審計單位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式後,就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書面文件。

內部審計報告撰寫的基本原則[2]

  客觀性原則

  《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7號——審計報告》第四條規定:“內部審計人員應在審計實施結束後,以經過核實的審計證據為依據,形成審計結論與建議,出具審計報告”。即審計報告應實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反映審計事項。審計依據標準不明確的事項,以及由各種原因導致模棱兩可,事實不清的問題都不應該在審計報告中評價。

  重要性原則

  審計報告應突出重點,以點採面,充分考慮審計風險水平,不遺漏審計中發現的重大事項。審計評價要圍繞預定的審計目標開展,不可擴大審計範圍

  簡潔易懂原則

  審計報告文字措辭要“明確、簡練”。從內部審計報告的利用來看,“明確”是指寫出的報告要讓大多數人能看懂,所提出的審計意見或建議具有可操作性,被審計單位一看就知道怎麼做,“簡練”是指內部審計報告一定要主次分明,繁簡得體,能短則短,把主要方面講清楚則可。說明審計立項依據、審計目的和範圍、審計重點和審計標準等內容。

內部審計報告的結構和主要內容[2]

  1.審計概況

  說明審計立項依據、審計目的和範圍、審計重點和審計標準等內容。

  2.審計依據

  說明在審計過程中遵守的國家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上級單位制定的制度等外部依據。

  3.審計結論

  根據已查明的事實,對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所作的評價,結論要正確、客觀、公正、實事求是,該肯定就肯定,該否定就否定,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摻雜任何個人意志。

  4.審計決定審計建議

  針對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提出的處理、處罰意見或合理化建議。審計建議要確保可行性,不僅要體現一定的政策性和指導性,符合有關法規和制度要求,同時也要結合實際情況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否則被審計單位難以達到整改要求。

內部審計報告的質量特征[1]

  為了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報告的作用,一份好的內審報告應具備一些基本的質量特征。即應當正確、客觀、完整、清晰、及時、具有建設性,並體現重要性原則。

  1.正確性。是指審計報告的形式和內容都必須是正確的。

  2.客觀性。是指內部審計報告應該是實事求是的,無偏見的,不失真的報告。審計報告所述內容,都應該經過取證,以充分的事實為依據,特別是審查中的重大問題,都已根據具體的審計環境,進行了必要的測試;審計報告所作出的審計意見,是符合客觀實際的,沒有出於審計人員個人好惡而存在偏見的現象;審計報告應對審計中所發現的認可滿意的業績,如實地加以揭示,對審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揭示其真相,分析其原因。

  3.完整性。是指審計報告是全面的報告,包括受托工作的目標,得到的結論、建議和行動計劃。應按照規定的格式及內容編製,做到要素齊全,格式規範,不遺漏審計中的重大事項。

  4.清晰性。是指審計報告易於理解和富有邏輯性。內部審計報告所表述的審計目的,審計範圍及審計意見,應力求語言清晰、觀點清楚,儘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技術術語;報告中的各段內容,要層次分明,有邏輯聯繫。報告既要簡明扼要、文字簡練,又要完整地表達審計者的觀點;防止空泛的議論和對瑣事進行闡述,力避行文冗長費解。

  5.及時性。是指審計報告要按審計計劃及時編製發出,以及適時採取有效糾正措施

  6.建設性。是指報告能以其內容和論點幫助被審計單位,並能夠引導其進行需要的改進。報告要針對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可行的改進建議,以發揮其對促進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作用,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建議是建立在內部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通常稱“審計發現”)和所作審計意見的基礎之上,要求提出現有條件或改善現存的經營狀況的措施和辦法。建議可以是一般性的,也可以是具體的。例如,對於審計中所發現的有關資金、人才、物力資源利用中存在浪費或未予充分利用的潛力,應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而對一般性的問題,可只作進一步調查或研究的建議。

  7.重要性。審計報告形成的審計結論與建議應當充分考慮審計項目的重要性和風險水平。

內部審計報告的撰寫步驟[2]

  1.整理分析工作底稿

  審計工作底稿是分散的,不系統的,審計人員要在審閱底稿的基礎上,去粗取精,選擇符合審計目的的,有價值的證據資料作為撰寫審計報告的基礎。

  2.擬定審計報告提綱

  對審計工作底稿分析整理歸類的基礎上,按審計報告結構和主要內容,逐項列出編寫提綱。

  3.撰寫審計報告初稿

  審計報告可以由一個人執筆,也可以多人分工撰寫,如果是分工撰寫,最後必須由一個人統稿。

  4.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

  為確保審計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審計報告完稿後,要征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如果所提出的意見有道理,就要虛心採納,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意見,則要堅持原則,耐心解釋並予以拒絕。

  5.審查並簽發審計報告

  審計組負責人對審計報告負全責,對審計報告認真審查,確認無誤後,簽署審計意見,報送有關方面。

內部審計報告編製註意事項[2]

  報告編製內容的註意事項

  1.不同類型報告內容要有側重。

  全面審計專項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等不同的審計項目,審計報告的內容要各有側重。如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是對領導人員任期履行經濟職責情況做出的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評價;經濟效益審計報告則是反映通過對經濟活動進行綜合的、系統的審查分析,對經濟管理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經濟性的評價,並提出合理化建議促使其改善管理。審計內容和審計目標緊密結合,圍繞預定的目標開展,是審計報告寫出亮點的基礎。

  2.要給與恰當的肯定。

  目前內部審計報告中對被審計單位取得的成績或管理中存在的亮點著墨很少,一般會強調缺陷部分,以引起管理層的註意,並要求被審計單位加以整改,但內部審計報告應該是客觀的,或者浣無偏見的,而以負面為主的審計報告,讓被審計部門認為是來挑毛病的,不利於審計整改。只要有充分的證據支持,該表揚的,就不應該吝嗇語言,換個角度其實表揚也是表現一種建議,即建議其繼續維持。

  3.要提出可行的改進建議。

  現代內部審計的發展使內部審計功能由“監督”向“監督與服務”並舉發展,要求為內部發展提供增值服務,這就意味著內部審計在監督評價的同時,還要關註整改落實情況及成效。重點突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審計建議,才能找出問題的關鍵癥結對症下藥,得到落實。過於原則化、籠統化的建議則無法得到整改。同時在報告編製過程中,對那些被審計單位認可且切實可行的建議,可以聯繫及時整改,審計意見或建議提出的目的就是希望被審計單位加強整改落實,審計人員在修改過程中給予的相關指導,本身也是對審計成果利用的一種督促。

  報告編製步驟過程中的註意事項

  1.審計工作底稿編製要規範。

  審計工作底稿的質量直接決定了最終形成審計報告的質量。根據《內部審計準則第4號——審計工作底稿》規定,審計工作底稿應包括審計程式執行過程和結果的記錄,內部審計機構應當建立審計工作底稿的分級覆核制定,明確規定各級覆核的要求和責任。審計工作底稿要以審計方案為依據整理,是聯繫審計證據和審計結論的橋梁,為形成審計報告、評價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提供依據,說明審計目標的實現程度,證實內部審計機構及人員是否遵循內部審計準則,併為以後的審計工作提供參考。

  2.審計報告要有覆核制度。

  審計現場結束後,要詳細覆核底稿中做出的結論或反映的問題,以確定審計發現問題的重要程度;進而根據重要性原則,初步決定哪些可以報告,哪些擬不報告。重點覆核報告內容的真實性、合理性、措辭表達的恰當性、建議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寺。

  3.審計情況要進行溝通。

  在報告編製前要及時與被審計單位相關負責人員就審計報告中所涉及的概況、依據、結論、決定或建議進行有效溝通,瞭解審計發現問題在被審計單位存在的狀況,所提建議對被審計單位是否“有用”又“好使”。保證審計結果的客觀、公正,並取得被審計單位的理解。如果提不出適用的建議亦可向相關人員瞭解是否有解決問題的建議,畢竟相關人員更瞭解工作實際,加強報告建議的可操作性,在溝通的同時,還應向被審計單位強調審計意見或建議整改落實的必要性,促進其積極整改,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影響內部審計報告質量的問題[3]

  (一)過多使用專業術語

  審計報告的語言應當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儘量避免使用專業性術語,必須使用時,也要作簡明的註釋。但一些審計報告在反映問題時往往簡單地以會計核算過程或會計科目來說明事實真相,闡述問題沒有與整個業務操作過程相結合,專業術語過多過濫,給行外人閱讀和理解審計報告增加困難。

  (二)事實表述不夠清楚。反映問題重點不突出

  一些審計報告對所查證問題事實進行表述時,詞不達意,沒有經過提煉特別是審計調查報告在反映問題時主次不分、重點不突出,事無巨細一一羅列。或者將一些金額不大、性質不嚴重的問題,特別是一些技術性的差錯也寫入報告。或者對收集起來的審汁證明性材料沒有進行必要的提煉,面面俱到,整個報告用數字說話,讓人看了處處是問題,而又看不出關鍵所在。

  (三)法規引用不夠規範

  一是對違反國家財經法規和其他有關規定的問題的定性沒有引用法律法規,或者引用的法律法規有誤。二是由於執法主體、適用的範圍等原因導致引用的作為審計處理處罰的法規依據不準確。三是引用的法律法規層次較低,有的地方性法規,規章明顯與法律有抵觸的而予以引用,為的是維護地方利益。四是引用過時、失效的規定作為審計依據,或用審計事項發生時還沒有實施的規定作為審計依據。

  (四)反映的事實和提出的處理處罰意見有失公允

  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審計工作的生命力也是審計工作和審計人員必須堅持的原則。一些審計報告反映的問題或者是由於深入調查不夠,或者是由於對當時的環境條件認知不深,提出的問題與事實有較大的出人,有的審計報告反映的問題甚至明顯帶有個人的感情色彩。一些審計報告提出的初步處理處罰意見或失之於寬、或失之於嚴的情況也時常出現。

  (五)審計評價不全面

  審計評價是審計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審計評價可以基本反映被審單位的財務管理狀況和領導幹部經濟責任的情況。目前審計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任意拔高或貶低。一些審計評價因為被審單位存在一些違紀違規問題或管理不善,效益不高的問題而否定一切,或者因某項管理有創新或違紀違規問題較少,而以偏概全,任意拔高。二是超越審計範圍進行評價。對不屬於審計事項的內容進行評價,對審計過程中沒涉及或僅錶面涉及的問題進行隨意評價。三是責任不清。特別是在領導幹部的經濟責任評價中,對現任與前任的責任界限,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的界限,直接責任與間接責任的界限,改革中的失誤與違法亂紀的界限分辨不清,沒有很好地去把握。

  (六)審計建議缺乏針對性

  審計監督的目的是為了被審單位針對問題改進缺點,規範管理,要求審計報告提出的建議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但一些審計報告提出的建議針對性不強,非常原則,抽象,只是泛泛而談。一些審計報告提出的建議可操作性不強,被審單位難於整改。有的審計報告將應作決定進行處理處罰的事項作為建議去提,顯得不夠嚴肅。

提高內部審計報告編製質量的措施[3]

  針對以上在內部審計報告編製過程中容易存在的問題,為確保內部審計報告編製質量,實現內部審計工作最終目標,應該從程式、內容、人員等幾個方面把好內部審計報告質量關。

  (一)在程式控制方面

  首先,應加強對審計工作底稿的審閱,評估審計發現問題的重要性程度。審計工作底稿是內部審計報告的基礎。因此,編製內部審計報告前,項目主審應審閱審計工作底稿的充分性,重點覆核其是否足以支持內部審計人員所發表的審計意見。在審計中,內部審計人員可能記錄了很多審計問題,但其中可能有些與審計目標無關或關係不大,對審計意見和建設沒有多大影響。這種信息出現在內部審計報告中會削弱內部審計報告的價值和作用。此時就應該評估審計發現問題的重要性,這也是由內部審計報告質量“重要性”的要求所決定的。

  其次,在編製內部審計報告時,應加強溝通,主要是加強與被審計單位的溝通。編製初,應與被審單位就有關分歧進行必要溝通,這種分歧主要體現在報告編製與披露方面存在的不同意見。初稿形成時,為保證審計工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還應征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並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內提出修改意見,以使審計報告更符合客觀實際,能被其所接受。此外,還應就審計意見或建議整改落實的必要性,從被審單位考慮,與其相關人員,尤其是領導加強溝通,曉以厲害,以便其積極主動整改。

  最後,在內部審計報告編製完成時,應實施三級覆核制度。三級覆核制度,一般是指審計組組長的覆核、審計組所在部門的覆核以及主管領導對內部審計報告並同審計工作底稿、被審單位和個人的明細材料進行逐級覆核,最後再簽發的內部審計報告制度。在實踐中,由於審計業務本身的複雜性、審計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審計風險以及審計人員自身能力的限制,對某一經濟事項做出錯誤的判斷在所難免,所以,為了確保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明確相關審計人員的責任,應建立三級覆核制度,重點要覆核報告內容的真實合理性、措辭表達的恰當性、建議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等。

  (二)在內容控制方面

  首先,應加強內容選擇控制。內容選擇控制首先要體現客觀性和重要性原則,同時要兼顧被審單位實際情況。在實踐中,內容選擇要註意兩個要點。第一,內容選擇要包含被審單位取得的成績或管理亮點,給予恰當的肯定。第二,內容選擇上要用好非正式報告。每項審計活動都需要非正式的報告作為正式報告體系的補充。它的運用可以使公司更高層面的領導更能瞭解其本身的職責,從而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其次,在編製審計報告時,還要加強對內容措辭的控制。內容措辭控制是指報告用語措辭要合理陳述,以體現清晰簡潔性原則。用詞的選擇,關鍵要站在報告閱讀者的角度考慮。一方面,文字措辭要明確、簡練,這主要是指寫作技巧上。明確是指寫出的報告要讓大多數人能看.匿,儘量不使用生僻的、專業性色彩太強的詞語,或模糊性用語,以減少由此而給被審單位審計整改帶來的困惑。內部審計報告要主次分明,繁簡得體,把主要方面講清楚即可,切忌沉重冗長,或空話連篇。另一方面,要多用有說服力、較直觀的表述。內部審計報告應明確地告訴對方他們錯在哪裡,這種錯誤的危害性有多大,應該怎樣修改。此時引用恰當的法規或上級部門制定的相關文件制度作為依據,併列出具體條款內容,這就是對其錯誤最好的說服和說明。同時,對這種錯誤存在的風險及報告中建議的說明,能用數字表示的就不要用文字表示,並輔以一定的圖表,這種形象又直觀的表述自然更易引起報告閱讀者的共鳴。

  (三)在人員因素方面。主要應加強三個方面的控制

  首先,應加強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強化對項目主審的職業道德教育,加強對其進行《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藕教育,使其在履行職責時,能做到獨立、客觀、正直和勤勉,對審計涉及的所有事項都應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態度,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允許存在偏見、偏袒,並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遵循保密性原則等事項。

  其次,應及實提升內部審計人員業務技能水平。《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標》要求:“審計人員要具有一定的經驗和勝任能力。”項目主審人員不僅要精通審計業務,具備勝任的審計專業知識,而且要熟悉並熟練運用有關法規、準則和制度,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對項目相關方面,瞭解項目業務活動、內部控制,並懂得管理。當然必要的時候,還要對其進行培訓,以繼續提高其業務技能

  最後,還應著重培養內部審計人員人格能力。項目主審人格上既要堅持原則性,同時又具備靈活性,在重大問題上有主見,不隨便服從於他人。同時其還應匹配相應的能力,如組織能力、溝通能力、洞察能力、表達能力及文字處理能力。如洞察力,就可使其能從大量煩瑣的數字中發現問題、總結問題,再通過其表達力及文字處理能力,形成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材料,使閱讀者一目瞭然。

  總之,內部審計報告質量管理是全體內部審計人員共同參與實施的質量工程,“木桶效應”意味著在所有的審計項目中,質量最差的審計報告將代表整個審計部門的質量水平。內部審計人員正是以“防範勝於查處,監督寓於服務”的理念,遇到問題找方法,致力於發揮“經濟良醫”和“管理顧問”的服務作用,切實提高內部審計報告質量,使各級領導及部門將審計視為管理資源,以更好地服務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1.0 1.1 李鐵軍 ,郝林萍.內部審計報告的質量控制.商業經濟.2005年4期
  2. 2.0 2.1 2.2 2.3 吳華萍.淺析內部審計報告的編製.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5期
  3. 3.0 3.1 秦飛.淺議內部審計報告質量管理.現代企業文化.2010年2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xe,鲈鱼,KAER,HEHE林.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內部審計報告"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