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審計過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審計過程(auditing process)

目錄

什麼是審計過程

  審計過程是指審計項目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中,審計人員所採取的系統性工作步驟。

審計過程的內容

  審計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接受業務委托

  會計師事務所應當按照執業準則的規定,謹慎決策是否接受或保持某客戶關係和具體審計業務。在接受委托前,註冊會計師應當初步瞭解審計業務環境,包括業務約定事項審計對象特征、使用的標準、預期使用者的需求、責任方及其環境的相關特征,以及可能對審計業務產生重大影響的事項、交易、條件和慣例等其他事項。

  只有在瞭解後認為符合專業勝任能力、獨立性和應有的關註等職業道德要求、並且擬承接的業務具備審計業務特征時,註冊會計師才能將其作為審計業務予以承接。如果審計業務的工作範圍受到重大限制,或者委托人試圖將註冊會計師的名字和審計對象不適當地聯繫在一起,則該項業務可能不具有合理的目的。接受業務委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瞭解和評價審計對象的可審性;決策是否考慮接受委托;商定業務約定條款;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等。

  二、計劃審計工作

  計劃審計工作十分重要,計劃不周不僅會導致盲目實施審計程式,無法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影響審計目標的實現,而且還會浪費有限的審計資源,增加不必要的審計成本,影響審計工作的效率。因此,對於任何一項審計業務,註冊會計師在執行具體審計程式之前,都必鬚根據具體情況指定科學、合理的計劃,使審計業務以有效的方式得到執行。一般來說,計劃審計工作主要包括:在本期審計業務開始時開展的初步業務活動;制定總體審計策略;制定具體審計計劃等。計劃審計工作不是審計業務的一個孤立階段,而是一個持續的、不斷修正的過程,貫穿於整個審計業務的始終。

  三、實施風險評估程式

  審計準則規定,註冊會計師必須實施風險評估程式,以此作為評估財務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基礎。所謂風險評估程式,是指註冊會計師實施的瞭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並識別和評估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的程式。風險評估程式是必要程式,瞭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特別是為註冊會計師在許多關鍵環節做出職業判斷提供了重要基礎。瞭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是一個連續和動態地收集、更新與分析信息的過程,貫穿於整個審計過程的始終。註冊會計師應當運用職業判斷確定需要瞭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程度。一般來說,實施風險評估程式的主要工作包括:瞭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識別和評估財務報表層次以及各類交易、賬戶餘額、列報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包括確定需要特別考慮的重大錯報風險(即特別風險)以及僅通過實質性程式無法應對的重大錯報風險等。

  四、實施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式

  註冊會計師實施風險評估程式本身並不足以為發表審計意見提供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註冊會計師還應當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式,包括實施控制測試 (必要時或決定測試時)和實質性程式。因此,註冊會計師評估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後,應當運用職業判斷,針對評估的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確定總體應對措施,並針對評估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式,以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五、完成審計工作和編製審計報告

  註冊會計師在完成財務報表所有迴圈的進一步審計程式後,還應當按照有關審計準則的規定做好審計完成階段的工作,並根據所獲取的各種證據,合理運用專業判斷,形成適當的審計意見。本階段主要工作有:審計期初餘額比較數據期後事項或有事項;考慮持續經營問題和獲取管理層聲明;彙總審計差異,並提請被審計單位調整或披露;覆核審計工作底稿財務報表;與管理層和治理層溝通;評價審計證據,形成審計意見;編製審計報告等。

審計過程的質量控制[1]

  審計過程包括審計準備、審計實施、審計終結等環節。審計過程的質量控制,是整個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控制的“載體”和關鍵。

  (一)審計準備過程的質量控制

  審計準備過程屬於內部審計工作的基礎性工作。在審計業務開展前,全面、細緻的審計準備,一方面可以使審計工作從開始實施,就為確保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還可以大大節約具體審計過程的時間,降低審計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審計準備階段的質量控制,主要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配備與審計項目內容、專業相關的審計組成員。內部審計機構的領導應事先掌握該審計項目的對象、性質、審計業務的難易程度和被審計單位規模狀況、根據可供調配人員的各自素質及專業特長,確定能勝任此項工作的人選。需要指出的是,在確定審計組人員時,內審機構的領導還要根據審計工作獨立性、客觀性的要求,儘量避免選派那些與審計項目之間可能存在利害關係、感情衝突或個人偏見的人員參與該項目的審計,以保證審計工作順利開展,保證審計所反映的問題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審計組長綜合素質的高低是控制該項目能否保質保量按期完成的關鍵。所以,內部審計機構的領導在確定好審計組組成人員之後,必須確定其中綜合素質強、專業水平高、具有駕馭審計項目實施、協調各方面關係、組織團結審計組全體成員協作共事的人擔任審計組長。

  二是做好細緻的審前調查。每一個具體的審計項目,就審計內容和審計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來講,都必須是“有的放矢”的。而審前調查,就是完成預期效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對於一些重點審計項目,更要捨得花費較多的時間去進行審前調查,圍繞通過審計需要發現和解決的問題、此項審計需要達到的目的去做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一般情況下,如果是初次審計該單位時,應先對該被審計單位的基本狀況、生產工藝流程、經營狀況經濟效益等作一個基本的瞭解。然後,再調閱該單位的財務報表(紙質類或電子類),對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中關係到生產、經營等環節的數據進行逐項分析,掌握基本情況,形成初步印象。如果是再次審計的單位,還應掌握被審計單位對前次審計時所指出問題的落實、整改情況,瞭解在前次審計之後,被審計單位在管理方式生產經營狀況、效益等方面的變化及變化程度,必要時可選取部分相關數據進行比對,以確定此次審計的重點。對個別在前次審計後又新增設了下屬單位,則應重點掌握主管單位所撥付資金的數量、性質,防止被審計單位抽逃資金;檢查下屬單位的財務報表是否與主管部門“並表”,以全面掌握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經營全貌。審前調查結束後,審計組應對所獲取數據進行全面細緻地梳理、分析,進行審計風險的評估,確定未來工作的關鍵控制點,必要時,還可預先設計幾種假想情況並做好應對預案,“磨刀不誤砍柴工”,避免打無準備之戰或遇到特殊情況時倉促應戰,散失工作的主動權和弱化控制力。

  三是制定詳細的、切實可行的審計工作方案。審計工作方案是實施審計工作的基礎,是保證審計工作達到預期目標的藍圖,也是對審計實施進度、內容、質量進行跟蹤控制的“定位儀”。審計方案關係到審計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關係到明確審計責任和防範審計風險。一個詳實的、針對性強的審計方案,可以使該項審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個審計項目都要在明確審計目標,防範審計風險上下功夫。審計方案也並不是千篇一律的,所有的審計項目,既有他們的共性,也有他們的不同點,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審計項目,選擇各自的側重點。但有一些基本的原則是萬變不離其宗的:編製審計方案,一定要切合實際,重點突出,內容具體,表述準確,各司其職,責權明確

  (二)審計實施過程的質量控制

  審計實施過程的質量控制是整個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關鍵,實施過程的質量控制不好,整個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就成了無根之木。所以,加強對審計實施過程的質量控制,對保證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具體應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是明確思路,責任到人。每個審計人員都要根據審計方案中劃分的職責,分管的範圍,扎實有效地開展工作。自己在這個審計項目中,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必須心中有數。防止在審計過程中出現重審或漏審,避免因“吃大鍋飯”造成窩工、返工,嚴禁在審計過程中責任不明,相互推諉。

  二是作風嚴謹,慎獨、勤思。每一位審計人員,在審計實施過程中,都必須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雷厲風行,忠於職守;必須具有高度的敬業精神,踏實肯乾,一絲不苟;必須具有高度的自我約束能力,清廉謹慎,不徇私情;必須具有勤於思考的作風,善於推敲,洞察秋毫。

  三是規範審計底稿的編製。審計底稿既可以全面反映審計人員在審計實施過程中的工作軌跡,也可以制約審計人員強化工作責任心,有利於把好審計質量關。審計人員既要做好審計過程記錄,反映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檢查的範圍和方法,又要記錄審計的主要成果以及審計查出的問題,它是審計報告中所要反映問題的原始記錄。審計底稿字跡要清晰,摘要應明瞭。實施工作結束後,審計底稿應交給被審計單位簽字確認。

  四是嚴格覆核程式。內部審計應建立審計組長和審計部門負責人兩級覆核制度。各自都要明確覆核的內容以及要相應承擔的責任。要層層把關,相互負責,按級負責,確保每一項審計內容都必須符合規範的要求。審計組長的覆核是審計報告形成前質量控制的基礎環節,審計部門負責人的覆核是對報告內容的全面覆核以及對審計報告中反映的重點事項的抽查覆核,是審計部門發出報告前的重要的控制環節。

  五是嚴格審計報告的簽發手續。審計報告經審計組長撰寫、審計部門負責人審核後,在正式的審計報告簽發前,還必須征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審計部門應客觀地、虛心地聽取被審計單位的意見,加強溝通,換位思考,達成共識後,對審計報告進行必要的修改,既要保持審計報告的原則性,嚴肅性,又要儘可能地尊重事實的客觀性,做到原則性和靈活性的最佳體現,以保證出具的審計報告單位領導滿意,被審計單位滿意。具體地講,審計報告應把握好以下原則:敘述問題,分析原因和做出結論,都必須以事實作依據,不偏不倚,以提高其可信性;反映的數字必須是來源於被審計單位的財務資料並經核實無誤,任何道聽途說的、主觀推理的、事實不清的數字不得在報告中反映,以保證其真實性;處理意見引用的法律、法規必須準確無誤,處理意見不得無限上綱,以維護其嚴肅性;文字表述一定要準確,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言簡意賅,以體現其藝術性。

  (三)審計終結後的質量控制

  做好審計終結後的質量控制,對於適時總結工作經驗、保存審計檔案資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審計總結內部審計部門的寶貴財富,對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強的借鑒和指導意義,有利於今後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率。通過審計總結,可以考核審計人員是否真正履行了職責及其工作業績,明確工作責任,為獎優罰劣提供依據。通過審計總結,將審計資料整理歸檔,裝訂成冊,形成正式的檔案資料並移交給檔案管理部門,是審計質量全程式控制制的最後終結。

參考文獻

  1. 胡章勝.試論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中的組織建設與審計程式要求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Cabbage,Zfj3000,鲈鱼,Zxe,泡芙小姐,连晓雾,Yixi,y桑.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審計過程"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CHARLEY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5月4日 09:49 發表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