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財務診斷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財務診斷(Financial Diagnosis)

目錄

財務診斷的概述

  財務診斷是指針對企業的財務經營狀況進行全面的調查分析,通過一系列的方法,找出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指導改善企業財務管理的過程。財務診斷既是企業診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環節。財務診斷是一種改進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先進的、科學的方法,它剋服了我國目前企業財務分析的一般化、公式化等弱點,它是財務分析的深化和發展,而且比財務分析更具有科學性、廣泛性和實用性。開展財務診斷有利於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和企業的經濟效益。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財務診斷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將發揮日益突出和明顯的作用。

  總之,企業財務診斷是生產社會化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產物,加強對企業財務診斷的研究,促進企業財務診斷的健康發展,充分發揮財務診斷的作用,對促使企業改進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財務診斷的基本特點

企業財務診斷不同於一般的財務工作,它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

  1.相對獨立性。所謂相對獨立性,是指企業財務診斷機構的人員,與企業財務部門處於平等地位,行政上不受企業的制約和干預,以保證財務診斷結論客觀公正。即使是企業自我診斷人員,也必須擺脫行政干預和傳統習慣勢力的約束,處於超然地位,獨立地行使診斷職能。財務診斷人員的獨立性是確保客觀公正和有效的前提。財務診斷人員只有建議權而無決策權和執行權,所提出的診斷結論和措施須經企業批准後方能實施。

  2.自主性與自願性。企業是否進行財務診斷,如何進行財務診斷,聘請何人進行財務診斷,這是企業的自主權,任何單位不得強制企業進行。同時,財務診斷機構和人員是否接受診斷課題,也有其自主權而不受其它單位干預。也就是說財務診斷能否進行,取決於診斷者和被診斷者雙方自願。財務診斷結論和措施方案,不是指令性提案,企業是否採納實施,取決於企業對措施方案的評價,因而財務診斷結論和措施方案對雙方沒有嚴格的約束力和承擔責任的義務。

  3.客觀性和科學性。財務診斷有一套嚴格科學的程式與方法,診斷過程中必須始終按科學程式和方法進行。財務診斷的客觀性是科學性的前提,而財務診斷的科學性則是診斷措施有效性的保證。財務診斷失去針對性和有效性,企業就不可能接受,因而也就談不上診斷成果。

  4.保密性。企業財務診斷過程中,涉及到企業大量的財務信息和資料,財務診斷人員對企業優勢和存在的問題瞭如指掌。因此,保密性是財務診斷的重要特征,也是財務診斷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商品經濟中,如果財務診斷人員不講職業道德,隨意透露企業財務秘密,將給企業帶來損失。因此,財務診斷是一項保密性極強的工作。

  5.重要性和艱巨性。企業財務診斷不同於一般的診斷,因為企業各方面存在的問題都會在財務資料中得到反映, 也就是說,企業財務“癥狀”與原因不是單一的因果關係,而是呈現多元的複雜關係。同時,企業財務診斷沒有固定的標準可供參照,同樣的病癥但治療措施和方案卻可以不同,必須因地因時因行業而異。因此,財務診斷十分複雜,需要經過艱苦努力才能予以正確診斷和治療。

  6.服務性。企業財務診斷的目的是為了發現和解決企業財務系統財務活動存在的問題,其主要作用是為企業當好顧問和參謀。由於財務診斷人員只有建議權而無決策權和執行權,因而,從本質上說,財務診斷工作是一種服務性工作。作為服務性工作,財務診斷人員自然應取得報酬,這在企業外來診斷活動中就表現得十分明顯。

財務診斷的分類

  1.按診斷的主體分類,可以分為內部診斷和外部診斷。

  內部診斷又稱為自我診斷,就是企業自己對自身的財務活動進行診斷。自我診斷,由於瞭解情況,業務熟悉,能較快地找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並且,還有利於保守企業的秘密。因此,對於大企業來說,由於自身診斷能力較強,除特殊情況外,一般都是自己診斷。但是對於一些中小企業來說,由於自身能力不足,會使診斷效果受到限制,所以,中小企業診斷往往要求助於外部。外部診斷是由企業外部人員進行的診斷。外部診斷又可以分為關係診斷和第三者診斷。關係診斷是指母公司對自有公司或者合作公司的診斷,或者銀行對其借貸對象進行的診斷,這都是對相關企業進行的外部診斷。由於關係者比較瞭解受診企業的情況,具有適應情況進行診斷的好處,但是也容易受到利害關係的制約。診斷情況可能會失真。所謂第三者診斷,是由於其業務關係的第三者進行的診斷。由於第三者與企業沒有利害關係,能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提出公正的意見和建議。但是第三者診斷,對企業的情況不熟悉,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診斷的效果,這還可以通過細緻深入的工作進行必要的補救。內部診斷和外部診斷各有優缺點,因此,在開展財務診斷的活動中,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2.按照診斷的內容和範圍分類,可以分為綜合診斷和單項診斷

  綜合診斷是對一個企業一定時期的全部財務活動進行的診斷,診斷的內容主要包括資金籌集的診斷、資金運用的診斷、成本的診斷、利潤的診斷和財務報表的診斷。綜合診斷是在全面系統地瞭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的基礎上,找出企業財務活動和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形成的原因,提出概括性的改進建議和措施。綜合診斷的特點是涉及面廣,內容多,診斷的時間較長。單項診斷的是對企業財務活動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項目進行的診斷,如只對流動資金運用中的存貨或者銷售債權進行診斷。單項診斷一般是根據財務管理的要求,針對企業財務活動中存在的某一些關鍵性問題或者薄弱環節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查明問題形成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措施。單項診斷的特點是範圍小、內容少、時間短、診斷力量集中、收效快。

  3.按照診斷的時間分類,可分為定期診斷和不定期診斷。

  定期診斷就是固定地對企業一定時期的財務活動進行的診斷。定期診斷在內容上和時間上具有連續性,可以比較,從而揭示企業財務狀況財務成果的增減變化及發展趨勢,探求規律性的東西。不定期診斷就是沒有固定的時間,而是結合財務管理的需要及時地抓住一兩個突出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解決的辦法,促進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企業財務診斷的內容

  1.資料準備。資料是財務診斷的依據,只有完整準確的資料,才能反映出企業存在的問題,也只有對資料進行充分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診斷結果。需要的相關資料有:

  (1)當前的經濟形勢以及以後的發展趨勢。瞭解巨集觀經濟發展情況的信息,才能說明企業面臨的社會經濟環境,這有利於我們掌握企業未來經營前景。

  (2)行業狀況,瞭解企業所處行業的重要性、行業主要產品和經營生產的特點、技術和投資周期、產業結構特點以及對經濟形勢的敏感程度、市場主要產品和行業發展前景、產業技術開發潛力等,這能給我們的財務診斷提供必要的輔助資料。結合企業產品、技術、市場狀況,可以分析企業的發展能力

  (3)企業內部數據。企業歷年來的財務報表數據和經營狀況數據,如市場占有率銷售政策、產品品種、有關的其他預測數據。這是我們進行財務診斷的核心材料。在掌握了上述這些資料的同時還必須瞭解企業目前的現狀。如該企業是處在一個發展前景很好產業,還是處在一個正在衰退的產業?其營業收入在最近幾年的增長情況怎樣?利潤增長率、資產盈利率、資本金獲利率各為多少、近幾年變化情況如何?企業的負債率多少,有無近期、中期付款還債危機等。

  2.分析診斷。在收集資料以後,對這些資料進行歸類、彙總,然後採用杜邦分析法,評分比重法等,進行深入、細緻地分析診斷。主要包括:

  (1)對營運能力的診斷。營運能力是企業基於外部市場環境的約束,通過內部人力資源和生產的配置組合而對財務目標所產生作用的大小。對經營能力的診斷包括對人力資源營運能力的診斷和生產資料營運能力的診斷。對人力資源營運能力的診斷主要採用勞動效率指標,通過對各時期、同行業不同企業該指標的比較,可診斷出企業勞動力的經營效率及分紅制度對職工積極性的影響等。對生產資料營運能力的診斷採用資產周轉指標市場占有率銷售增長率等。同時還應定性、定量分析影響資金周轉及市場占有率的相關因素以及各項因素應做出的調整方案,以促進資金周轉,提高市場占有率,提高企業經營能力

  (2)對償債能力進行診斷。償債能力是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對償債能力的診斷可分為短期償債能力診斷和長期償債能力短期償債能力主要採用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率等指標以對比各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的抵償能力以及企業資產變現能力,通過對各指標的分析及影響項目的調整,確認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和如何提高企業短期償債能力。長期償債能力診斷主要採用的指標為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已獲利息倍數長期資產適合率以及企業各資產和各負債的構成情況等。通過指標對比,掌握長期債務的償還能力,便於企業做好資金的安排。

  (3)對盈利能力進行診斷。企業投入的資金,都要求得到保值和增值。結合企業的行業特征和經濟周期等因素,綜合分析企業利潤增長率銷售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及其變動情況,與同行業各企業做出比較,掌握企業在同行業中的盈利狀況,提高盈利能力的方向。

  (4)對企業發展能力進行診斷。企業的發展能力是指企業在較長時期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所產生的綜合經營能力、籌資能力、投資能力等。這主要分析企業的人才結構和科研費用的多少,分析企業專利、新技術的應用和新產品開發情況,分析是否開拓了新的銷售網路和銷售方式,分析目前企業主要的在建工程和已建成的主要項目運營情況等,通過這些分析,可以掌握企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和前景。在結合國內外巨集觀經濟形勢和企業具體經營狀況,財務狀況進行綜合的分析基礎上,診斷出企業長期、短期面臨的局勢和經營情況、財務收支情況及其問題的癥結所在,並針對找到的癥結,開出治理的“處方”,並形成財務診斷書。以利決策者正確進行財務決策,提高企業決策的準確性,規避風險,促進企業良好發展。

財務診斷的重點與指標

1、財務診斷的重點

2、財務診斷的指標

  利潤率資金周轉率、資產負債率、資產結構資金成本率與投資收益率比較分析、票據貼現額、壞賬損失率、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率等。

企業財務診斷的完善

  1.加快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規範企業財務診斷行為。從根本上推進公司制改造,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形成有效的監督和制衡機制,是企業財務診斷充分發揮作用的必要前提。只有這樣,企業經營者才會真正關註財務診斷,企業監事會和內審機構才可能有效地運作內部財務診斷,出資人也才能依法行使自己的財務決策和財務診斷權,財政部門對企業資產與財務管理方面的監管權也才能落到實處。

  2.儘快制定一套既與國際接軌又適合我國企業現狀的企業財務診斷專門法規、準則、實務公告和操作指南體系,使財務診斷工作有章可循,有典可據。

  3.拓展專業的咨詢機構對企業財務診斷功能。聘請專業的咨詢機構充當會計顧問,搞好企業日常財務問題的診斷分析,做好“保健醫生”。加大常規審計業務中的“診斷”力度,註重“送醫送藥”。如在提交審計報告書的同時,附送管理建議書。集中力量對企業較突出的專項問題進行診斷,做好“專科門診”。以財務診斷為突破口,對企業整個管理體系進行“專家會診”,提出具有前瞻性、建設性的管理建議,著力拓展“決策外腦”和“信息庫”職能,不斷提升服務檔次。

  4.加強行業管理,提高人員素質。主管部門要對各類診斷、咨詢機構及其人員實行嚴格的資質準入和後續教育制度,嚴格業務監管,提高診斷質量。

財務診斷與其他財務工作範疇的比較

  1.財務診斷與財務咨詢

  財務咨詢是我國法律規定的註冊會計師業務之一。人們一般認為,財務診斷與財務咨詢在含義上並無明顯差別 ,都包含對企業財務的評價和建議,只是詞語不同,其實兩者是有區別的。首先,在我國財務咨詢顯然包含“財務”與會計,而財務診斷則僅限於財務狀況,它一般不在會計活動上下過多功夫。其次,財務診斷多用於診斷者親臨企業現場收集資料,提出診斷結論、措施和方案,所用資料既有直接資料,又有間接資料, 而會計咨詢多指接受企業資料,提出改善的建議、措施,所用資料大都是間接的。再次,財務診斷既可由企業自我進行,也可聘請外來診斷人員進行,而財務咨詢往往局限於企業外來人員。最後,財務診斷必須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和分析推理,將診斷結論和措施形成書面診斷報告,並指導企業實施。而會計咨詢往往不必深入企業調查,咨詢建議也不一定形成書面報告,更不會指導企業實施,往往僅限於口頭咨詢。因此,應統一使用財務診斷而不用財務咨詢這個提法。

  2.財務診斷與財務分析

  財務診斷離不開財務分析,沒有財務分析便無所謂財務診斷。但財務診斷與財務分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首先,財務分析只是財務診斷的工具,且不是唯一的工具。財務診斷除使用財務分析方法之外,還要使用財務診斷特有的方法。其次,財務分析的目的一般是為了查明企業財務存在問題的原因,而財力診斷必須在財務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方案,並指導企業實施改善方案。再次,財務分析的內容一般限於企業財務活動,即資金籌集、資金運用、資金消耗、資金收回和資金分配,而財務診斷的內容不僅包括財務活動,還包括財務目標、財務體制等各個方面。最後,財務分析一般由企業內部人員進行,而財務診斷較多是由企業外部診斷人員進行的工作。

  3.財務診斷與財務檢查

  財務檢查是指在瞭解企業財務狀況的基礎上對企業財務的評價,它包括調查和檢驗兩重含義;財務診斷則是在調查和評價的基礎上提出改善意見,兩者不完全相同。首先,財務檢查是由企業外部的經濟監督機構進行的,而財務診斷是由財務診斷人員進行的,不包含財力監督的含義。其次,財務檢查的主要任務是評價企業計劃完成情況,財經紀律執行情況和企業經營的合法性,而財務診斷一般不涉及財經紀律和合法性問題。再次,財務檢查運用的方法與財務診斷方法截然不同,財務診斷不使用詳查法順查法逆查法等。最後,財務檢查的結果是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活動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具有一定的公證作用,而財務診斷的結果是提出診斷結論和改善的措施方案,其結論無法律的約束力。

企業財務診斷的基本程式[1]

  財務診斷主要從報表和一些財務數據出發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一個整體的分析,這就要求我們建立一個指標體系,把各個具體的內容進行量化,從財務指標上反映出企業的財務狀況的好壞。診斷的方法主要有報表分析法和指標分析法。其實施程式應包括四個階段:診斷準備,預備診斷,正式診斷,實施指導。

  (1)診斷準備:這一階段企業提交委托診斷意向書,企業根據自己的需要向診斷機構提交委托診斷意向書。委托診斷意向書的內容應包括:企業名稱、所在地地址、企業規模、資本金、人員、行業、產品名稱銷售額法人代表等情況,說明希望診斷的事項、解決的問題。診斷機構在考慮之後如果接受委托,與企業簽訂委托合同,雙方通過接觸、談判,互相取得信任,互相接對方的條件,在合同中應明確診斷目標、內容等。

  (2)預備診斷:這一階段是在診斷雙方簽訂合同之後開始進行的,主要包括:參觀、瞭解企業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確定受診企業的聯繫部門(視窗)和負責人;收集整理基礎性資料,例如:企業概況、組織結構、股東構成、管理層情況、最近三年主要報表,以及生產、購銷、工資福利、投資等情況;制定診斷計劃。包括財務診斷總體計劃人員配備和費用開支計劃、進度安排等;診斷組織和準備,根據診斷計劃成立診斷組織,確定內部分工,制定調研提綱、表格,進行預備分析、確定診斷重點等。

  (3)正式診斷:在這一階段,首先、與企業主要負責人及管理層接觸,目的是對經營者進行診斷;找出全局性問題;並確定信息資料的取得途徑。其次、進行綜合診斷,綜合診斷是財務診斷的基礎,綜合診斷包括對經營者、組織、人事、財務、戰略、生產效率、成長性等的初步調查和評價,其目的是首先掌握全局性信息,尋找關鍵性問題。再次、部門診斷,圍繞資金流程進行材料採購與保管、生產與技術開發、銷售與收款、人事與薪資、財務等職能部門的診斷。最後、彙總整理診斷資料,對企業財務做出總體評價,並開出診斷報告,提出管理意見,對被診斷企業要有說服力。

  (4)實施指導:主要是對管理建設方案執行過程進行必要的指導,是財務診斷的一項後續工作,也是診斷的繼續和延伸。由於它直接關係到診斷方案的實施效果,所以十分重要。內容主要包括:協助受診企業制定實施方案的具體計劃和措施;跟蹤建議方案的執行情況;根據條件和環境的變化,必要時調整改善方案;加強經營管理的實地指導。

企業財務診斷的原則[1]

  (1)相對獨立性:是指企業財務診斷機構的人員,與企業財務部門處於平等地位,行政上不受企業的制約和干預,以保證財務診斷結論客觀公正。即使是企業自我診斷人員也必須擺脫行政干預和傳統習慣勢力的約束,處於超然地位獨立地行使診斷職能。財務診斷人員的獨立性是確保客觀公正和有效的前提。財務診斷人員一般只有建議權而無決策權和執行權,所提出的診斷結論和措施須經企業批准後方能實施。

  (2)自主性與自願性:企業是否進行財務診斷,如何進行財務診斷,聘請何人進行財務診斷,這是企業的自主權,任何單位不得強制企業進行。同時,財務診斷機構和人員是否接受診斷課題也有其自主權而不受其他單位干預。也就是說財務診斷能否進行,取決於診斷者和被診斷者雙方自願。

  財務診斷結論和措施方案,不是指令性提案,企業是否採納實施,取決於企業對措施方案的評價,因而財務診斷結論和措施方案對雙方沒有嚴格的約束力和承擔責任的義務。

  (3)客觀性和科學性:財務診斷有一套嚴格科學的程式與方法,診斷過程中必須始終按科學程式和方法進行。財務診斷的客觀性是科學性的前提,而財務診斷的科學性則是診斷措施有效性的保證。財務診斷失去針對性和有效性,企業就不可能接受,因而也就談不上診斷成果。

  (4)保密性:企業財務診斷過程中,涉及到企業大量的財務信急和資料,財務診斷人員對企業優勢和存在的問題瞭如指掌。因此,保密性是財務診斷的重要特征也是財務診斷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商品經濟中,如果則財診斷人員不講職業道德隨意透露企業財務秘密,將給企業帶來損失。因此,財務診斷是一項保密性極強的工作。

  (5)針對性:不同的企業、不同時期的企業情況是千差萬別的。因此,診斷人員必須靈活運用財務管理,企業管理及相關知識,將診斷的一般原理應用到不同的診斷對象中去,有針對性地構建診斷體系,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財務診斷案例分析

案例一:商業銀行競爭力的財務診斷分析[2]

  財務診斷是管理咨詢的重要工具,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會計賬簿與業務處理、財務結構、資本運用、利潤及費用管理會計資料的利用等管理工作,進行分析與評價,提出改善方案並指導實施,改善企業管理的服務性活動。目前,財務診斷已發展成為專門用於幫助企業消除經營管理中的弊病,改善經營管理,開發資源,提高經濟效益,保障企業生存與不斷發展的有效工具。如果商業銀行能夠在信貸活動中引入財務診斷,對客戶進行財務診斷,必將實現自己與客戶的雙贏,提升商業銀行競爭力。

  一、財務診斷在商業銀行實施的重要性

  1.實施財務診斷,可以進一步防範信貸風險

  關註信貸風險,關註銀行資產質量已成為當前金融經濟領域的一個焦點。

  不良資產率高、信貸風險大一直是商業銀行難以解決的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對銀行而言,一方面是銀行經營管理水平偏低,或是為了爭奪客戶,對信貸客戶選擇把關不嚴,以致為不良資產生成埋下隱患;一方面銀行在貸出資產後,對客戶監管不力,缺乏相應的監督預警機制,極易形成呆壞賬。對信貸客戶來說,尤其是中小企業,在申請貸款時為滿足商業銀行需要,儘量粉飾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或是提供無效擔保,竭力爭取信貸資金。財務診斷的實施,可以在銀行常規措施以外,運用專門方法對客戶進行全面、深入分析與評價,得出更為真實的判斷,用來提高信貸決策的準確性,規避可能發生的信貸風險。

  2.實施財務診斷,可以進一步拓展中間業務

  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是指銀行為客戶辦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代理事項提供各種金融服務的業務。銀行的中間業務屬於服務性質,既能滿足社會對商業銀行的需求,又能吸引更多客戶,增加商業銀行的利潤。主要包括:

①結算業務;

②信托業務;

代理融通業務;

④銀行卡業務;

⑤租賃業務;

⑥咨詢業務等。

  但是目前國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集中在前幾項,財務診斷屬於咨詢業務類,銀行可以藉助自有的龐大的電腦信息系統大力開展。銀行具有其他機構無可比擬的信息優勢,可以充分調用這些信息為客戶進行各類咨詢,尤其是財務診斷服務,找出客戶存在弊病、提出專業解決方案,改善客戶經營狀況、提高經濟效益。

  3.實施財務診斷,可以進一步提升競爭力。目前商業銀行面臨著極大的考驗,一方面商業銀行對傳統銀行業務依賴較大,中間業務發展較為緩慢,難以迅速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另一方面,根據WTO有關協議,至2007年外資銀行將能為中國居民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商業銀行將面對實力雄厚的外資銀行的挑戰,財務診斷可以配合CRM的實施,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以此吸引客戶、留住客戶,最終為自已帶來更大收益。

  二、財務診斷在商業銀行實施的可行性

  1.技術可行性

  財務診斷的實施形式與銀行開展業務所採用的方法相似。財務診斷主要是針對企業會計資料和其他相關經濟信息,依據專家庫信息進行分析找出病因,提出改進建議,並指導企業實施。而商業銀行在業務流程中也主要是對客戶會計資料和其他相關經濟信息進行分析、調查和跟蹤檢查,然後在此基礎上做出是否貸款、信托等決策。兩者操作具有相似性,不同的是財務診斷要比銀行業務活動中的分析、調查更強調系統、深入,反映出的服務意識更強,表現出專家判斷。

  2.組織可行性

  商業銀行除了擁有金融專業人員以外,一般還有財務、管理、法律等專業人員,這些專業人才也是財務診斷所必需的。實施財務診斷,無須另外設置機構,只需結合原有崗位加以財務診斷的專項培訓。經過短期培訓,銀行業務人員都能較快掌握實施財務診斷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勝任財務診斷工作。因此,商業銀行利用原有業務人員實施財務診斷簡便可行。

  3.經濟可行性

  商業銀行在與客戶發生業務往來時,能夠獲得客戶會計、財務、業務等各方面的信息,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銀行建立起了客戶檔案,藉助電腦管理所有客戶的信息、數據。因此,商業銀行也是信息中心。這些海量的、相關的信息是實施財務診斷的基本素材。財務診斷的最大開支在於信息的搜集以及專家庫的建立,而商業銀行自己擁有這些,以此進行財務診斷不會給用戶帶來額外的支出。

  三、財務診斷在商業銀行的實施框架

  商業銀行業務包括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本文所設計財務診斷在商業銀行的實施框架僅限於資產業務中的信貸業務和中間業務中的咨詢業務。在這兩類業務中實施財務診斷,作用更為顯性,而且作用發揮同步,即通過對客戶的財務診斷,一方面可以降低客戶原因帶來的信貸風險,另一方面找出客戶弊病、提出改進建議,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以下以信貸業務流程為主軸,設計財務診斷在商業銀行的實施框架。

  1.引入財務診斷,構建新信貸風險防範體系

  商業銀行發放貸款都有一套相當嚴格的程式,一般包括:

  貸前環節(貸款申請、資信評級和授信、貸款調查)、貸中環節(貸款審批、簽訂借款合同、貸款發放)和貸後環節(貸後檢查和貸款收回)。整個信貸業務流程中,銀行需要貫徹貸款“三查”制度(即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後檢查)和“審貸分離、分級審批”的原則。

  但是事實表明,商業銀行防範信貸風險效果並不理想。將財務診斷引入商業銀行信貸活動,可以從全新角度改善信貸風險防範。所以構建新信貸風險防範體系,不是拋棄現有的各種防範措施另起爐竈,而是在現有基礎上加以補充、完善,在貸前、貸中、貸後環節引入財務診斷,充分發揮財務診斷在處理信息、專家判斷上的優勢。

  2.貸前環節

  (1)甄別、選擇客戶。客戶的質量直接決定著信貸風險的高低。目前商業銀行也各有標準評價客戶質量、選擇合格客戶,但仍顯不足。本文藉助財務診斷適用方法體系的四個模塊(杜邦分析模塊、詳細診斷模塊、財務預測模塊和財務預警模塊),同時結合企業生命周期理論,這樣可以得出更為可靠的甄別結果,在信貸業務初始階段就將信貸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2)培育客戶。以甄別環節落選的客戶為目標,發現、培育有潛力、有前途的,利用銀行信息優勢進行專項性財務診斷,主要運用杜邦分析模塊和詳細診斷模塊,分析得出培育對象癥結所在,利用自身信息優勢提出解困對策,促使培育對象改善經營、提高效益,由潛在客戶變為優質客戶。培育客戶,實質上幫助銀行間接地防範信貸風險,增加未來的利潤源泉,降低銀行經營風險

  3.貸中環節

  本環節視貸前財務診斷結果,適時簡化審查審批,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在確定貸款時期限和額度上,運用詳細診斷模塊和財務預測模塊,結合客戶生產周期、市場特征等情況來合理安排資金投放進度,防止嚴重脫離客戶生產、流通實際而導致的信貸風險。本環節信息必須記錄到客戶檔案,信息的完整直接關係到貸後環節診斷,也關係到該客戶以後的信貸業務

  4.貸後環節

  (1)預警客戶財務危機

  利用財務預警模塊,將信貸風險扼殺在發生前,或者及時採取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財務預警模塊通常採用單變數模型多變數模型。除了利用模型,還要結合客戶的銀行賬戶信息和生產、管理信息,這樣才能全面預警信貸風險。

  (2)改善客戶經營狀況

  商業銀行應對預警客戶進一步進行診斷,若有價值維護長期關係,則應用杜邦分析模塊、詳細診斷模塊,找出癥結,同時藉助財務預測模塊,分析客戶未來財務、經營狀況,提出改進措施、指導客戶改進。貸後環節實施財務診斷,要求條件及複雜程度很高,但是回報更大。

參考文獻

  1. 1.0 1.1 司林,向俊,李卓如.企業財務診斷理論的運用分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29(3)
  2. 瞿曉龍.財務診斷是提升商業銀行競爭力的利器[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6,(12)
  • 王賀. 淺談企業財務診斷(J). 科技咨詢導報,2007年23期:189
  • 馬冬青 袁穎. 企業財務診斷分析(J). 市場論壇,2006年2期:128~129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財務診斷"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