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财务诊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财务诊断(Financial Diagnosis)

目录

财务诊断的概述

  财务诊断是指针对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找出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指导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财务诊断既是企业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财务诊断是一种改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先进的、科学的方法,它克服了我国目前企业财务分析的一般化、公式化等弱点,它是财务分析的深化和发展,而且比财务分析更具有科学性、广泛性和实用性。开展财务诊断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财务诊断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将发挥日益突出和明显的作用。

  总之,企业财务诊断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加强对企业财务诊断的研究,促进企业财务诊断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财务诊断的作用,对促使企业改进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财务诊断的基本特点

企业财务诊断不同于一般的财务工作,它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

  1.相对独立性。所谓相对独立性,是指企业财务诊断机构的人员,与企业财务部门处于平等地位,行政上不受企业的制约和干预,以保证财务诊断结论客观公正。即使是企业自我诊断人员,也必须摆脱行政干预和传统习惯势力的约束,处于超然地位,独立地行使诊断职能。财务诊断人员的独立性是确保客观公正和有效的前提。财务诊断人员只有建议权而无决策权和执行权,所提出的诊断结论和措施须经企业批准后方能实施。

  2.自主性与自愿性。企业是否进行财务诊断,如何进行财务诊断,聘请何人进行财务诊断,这是企业的自主权,任何单位不得强制企业进行。同时,财务诊断机构和人员是否接受诊断课题,也有其自主权而不受其它单位干预。也就是说财务诊断能否进行,取决于诊断者和被诊断者双方自愿。财务诊断结论和措施方案,不是指令性提案,企业是否采纳实施,取决于企业对措施方案的评价,因而财务诊断结论和措施方案对双方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承担责任的义务。

  3.客观性和科学性。财务诊断有一套严格科学的程序与方法,诊断过程中必须始终按科学程序和方法进行。财务诊断的客观性是科学性的前提,而财务诊断的科学性则是诊断措施有效性的保证。财务诊断失去针对性和有效性,企业就不可能接受,因而也就谈不上诊断成果。

  4.保密性。企业财务诊断过程中,涉及到企业大量的财务信息和资料,财务诊断人员对企业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了如指掌。因此,保密性是财务诊断的重要特征,也是财务诊断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商品经济中,如果财务诊断人员不讲职业道德,随意透露企业财务秘密,将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财务诊断是一项保密性极强的工作。

  5.重要性和艰巨性。企业财务诊断不同于一般的诊断,因为企业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都会在财务资料中得到反映, 也就是说,企业财务“症状”与原因不是单一的因果关系,而是呈现多元的复杂关系。同时,企业财务诊断没有固定的标准可供参照,同样的病症但治疗措施和方案却可以不同,必须因地因时因行业而异。因此,财务诊断十分复杂,需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予以正确诊断和治疗。

  6.服务性。企业财务诊断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决企业财务系统财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当好顾问和参谋。由于财务诊断人员只有建议权而无决策权和执行权,因而,从本质上说,财务诊断工作是一种服务性工作。作为服务性工作,财务诊断人员自然应取得报酬,这在企业外来诊断活动中就表现得十分明显。

财务诊断的分类

  1.按诊断的主体分类,可以分为内部诊断和外部诊断。

  内部诊断又称为自我诊断,就是企业自己对自身的财务活动进行诊断。自我诊断,由于了解情况,业务熟悉,能较快地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还有利于保守企业的秘密。因此,对于大企业来说,由于自身诊断能力较强,除特殊情况外,一般都是自己诊断。但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会使诊断效果受到限制,所以,中小企业诊断往往要求助于外部。外部诊断是由企业外部人员进行的诊断。外部诊断又可以分为关系诊断和第三者诊断。关系诊断是指母公司对自有公司或者合作公司的诊断,或者银行对其借贷对象进行的诊断,这都是对相关企业进行的外部诊断。由于关系者比较了解受诊企业的情况,具有适应情况进行诊断的好处,但是也容易受到利害关系的制约。诊断情况可能会失真。所谓第三者诊断,是由于其业务关系的第三者进行的诊断。由于第三者与企业没有利害关系,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提出公正的意见和建议。但是第三者诊断,对企业的情况不熟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诊断的效果,这还可以通过细致深入的工作进行必要的补救。内部诊断和外部诊断各有优缺点,因此,在开展财务诊断的活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按照诊断的内容和范围分类,可以分为综合诊断和单项诊断

  综合诊断是对一个企业一定时期的全部财务活动进行的诊断,诊断的内容主要包括资金筹集的诊断、资金运用的诊断、成本的诊断、利润的诊断和财务报表的诊断。综合诊断是在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基础上,找出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概括性的改进建议和措施。综合诊断的特点是涉及面广,内容多,诊断的时间较长。单项诊断的是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项目进行的诊断,如只对流动资金运用中的存货或者销售债权进行诊断。单项诊断一般是根据财务管理的要求,针对企业财务活动中存在的某一些关键性问题或者薄弱环节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查明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单项诊断的特点是范围小、内容少、时间短、诊断力量集中、收效快。

  3.按照诊断的时间分类,可分为定期诊断和不定期诊断。

  定期诊断就是固定地对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活动进行的诊断。定期诊断在内容上和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可以比较,从而揭示企业财务状况财务成果的增减变化及发展趋势,探求规律性的东西。不定期诊断就是没有固定的时间,而是结合财务管理的需要及时地抓住一两个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企业财务诊断的内容

  1.资料准备。资料是财务诊断的依据,只有完整准确的资料,才能反映出企业存在的问题,也只有对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需要的相关资料有:

  (1)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了解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信息,才能说明企业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这有利于我们掌握企业未来经营前景。

  (2)行业状况,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重要性、行业主要产品和经营生产的特点、技术和投资周期、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对经济形势的敏感程度、市场主要产品和行业发展前景、产业技术开发潜力等,这能给我们的财务诊断提供必要的辅助资料。结合企业产品、技术、市场状况,可以分析企业的发展能力

  (3)企业内部数据。企业历年来的财务报表数据和经营状况数据,如市场占有率销售政策、产品品种、有关的其他预测数据。这是我们进行财务诊断的核心材料。在掌握了上述这些资料的同时还必须了解企业目前的现状。如该企业是处在一个发展前景很好产业,还是处在一个正在衰退的产业?其营业收入在最近几年的增长情况怎样?利润增长率、资产盈利率、资本金获利率各为多少、近几年变化情况如何?企业的负债率多少,有无近期、中期付款还债危机等。

  2.分析诊断。在收集资料以后,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类、汇总,然后采用杜邦分析法,评分比重法等,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诊断。主要包括:

  (1)对营运能力的诊断。营运能力是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大小。对经营能力的诊断包括对人力资源营运能力的诊断和生产资料营运能力的诊断。对人力资源营运能力的诊断主要采用劳动效率指标,通过对各时期、同行业不同企业该指标的比较,可诊断出企业劳动力的经营效率及分红制度对职工积极性的影响等。对生产资料营运能力的诊断采用资产周转指标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率等。同时还应定性、定量分析影响资金周转及市场占有率的相关因素以及各项因素应做出的调整方案,以促进资金周转,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经营能力

  (2)对偿债能力进行诊断。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对偿债能力的诊断可分为短期偿债能力诊断和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主要采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率等指标以对比各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抵偿能力以及企业资产变现能力,通过对各指标的分析及影响项目的调整,确认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如何提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诊断主要采用的指标为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长期资产适合率以及企业各资产和各负债的构成情况等。通过指标对比,掌握长期债务的偿还能力,便于企业做好资金的安排。

  (3)对盈利能力进行诊断。企业投入的资金,都要求得到保值和增值。结合企业的行业特征和经济周期等因素,综合分析企业利润增长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及其变动情况,与同行业各企业做出比较,掌握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盈利状况,提高盈利能力的方向。

  (4)对企业发展能力进行诊断。企业的发展能力是指企业在较长时期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产生的综合经营能力、筹资能力、投资能力等。这主要分析企业的人才结构和科研费用的多少,分析企业专利、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开发情况,分析是否开拓了新的销售网络和销售方式,分析目前企业主要的在建工程和已建成的主要项目运营情况等,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掌握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在结合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具体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基础上,诊断出企业长期、短期面临的局势和经营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及其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找到的症结,开出治理的“处方”,并形成财务诊断书。以利决策者正确进行财务决策,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规避风险,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财务诊断的重点与指标

1、财务诊断的重点

2、财务诊断的指标

  利润率资金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资产结构资金成本率与投资收益率比较分析、票据贴现额、坏账损失率、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率等。

企业财务诊断的完善

  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规范企业财务诊断行为。从根本上推进公司制改造,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是企业财务诊断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只有这样,企业经营者才会真正关注财务诊断,企业监事会和内审机构才可能有效地运作内部财务诊断,出资人也才能依法行使自己的财务决策和财务诊断权,财政部门对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方面的监管权也才能落到实处。

  2.尽快制定一套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我国企业现状的企业财务诊断专门法规、准则、实务公告和操作指南体系,使财务诊断工作有章可循,有典可据。

  3.拓展专业的咨询机构对企业财务诊断功能。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充当会计顾问,搞好企业日常财务问题的诊断分析,做好“保健医生”。加大常规审计业务中的“诊断”力度,注重“送医送药”。如在提交审计报告书的同时,附送管理建议书。集中力量对企业较突出的专项问题进行诊断,做好“专科门诊”。以财务诊断为突破口,对企业整个管理体系进行“专家会诊”,提出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管理建议,着力拓展“决策外脑”和“信息库”职能,不断提升服务档次。

  4.加强行业管理,提高人员素质。主管部门要对各类诊断、咨询机构及其人员实行严格的资质准入和后续教育制度,严格业务监管,提高诊断质量。

财务诊断与其他财务工作范畴的比较

  1.财务诊断与财务咨询

  财务咨询是我国法律规定的注册会计师业务之一。人们一般认为,财务诊断与财务咨询在含义上并无明显差别 ,都包含对企业财务的评价和建议,只是词语不同,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首先,在我国财务咨询显然包含“财务”与会计,而财务诊断则仅限于财务状况,它一般不在会计活动上下过多功夫。其次,财务诊断多用于诊断者亲临企业现场收集资料,提出诊断结论、措施和方案,所用资料既有直接资料,又有间接资料, 而会计咨询多指接受企业资料,提出改善的建议、措施,所用资料大都是间接的。再次,财务诊断既可由企业自我进行,也可聘请外来诊断人员进行,而财务咨询往往局限于企业外来人员。最后,财务诊断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推理,将诊断结论和措施形成书面诊断报告,并指导企业实施。而会计咨询往往不必深入企业调查,咨询建议也不一定形成书面报告,更不会指导企业实施,往往仅限于口头咨询。因此,应统一使用财务诊断而不用财务咨询这个提法。

  2.财务诊断与财务分析

  财务诊断离不开财务分析,没有财务分析便无所谓财务诊断。但财务诊断与财务分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首先,财务分析只是财务诊断的工具,且不是唯一的工具。财务诊断除使用财务分析方法之外,还要使用财务诊断特有的方法。其次,财务分析的目的一般是为了查明企业财务存在问题的原因,而财力诊断必须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并指导企业实施改善方案。再次,财务分析的内容一般限于企业财务活动,即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消耗、资金收回和资金分配,而财务诊断的内容不仅包括财务活动,还包括财务目标、财务体制等各个方面。最后,财务分析一般由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而财务诊断较多是由企业外部诊断人员进行的工作。

  3.财务诊断与财务检查

  财务检查是指在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的评价,它包括调查和检验两重含义;财务诊断则是在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改善意见,两者不完全相同。首先,财务检查是由企业外部的经济监督机构进行的,而财务诊断是由财务诊断人员进行的,不包含财力监督的含义。其次,财务检查的主要任务是评价企业计划完成情况,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和企业经营的合法性,而财务诊断一般不涉及财经纪律和合法性问题。再次,财务检查运用的方法与财务诊断方法截然不同,财务诊断不使用详查法顺查法逆查法等。最后,财务检查的结果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公证作用,而财务诊断的结果是提出诊断结论和改善的措施方案,其结论无法律的约束力。

企业财务诊断的基本程序[1]

  财务诊断主要从报表和一些财务数据出发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一个整体的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指标体系,把各个具体的内容进行量化,从财务指标上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好坏。诊断的方法主要有报表分析法和指标分析法。其实施程序应包括四个阶段:诊断准备,预备诊断,正式诊断,实施指导。

  (1)诊断准备:这一阶段企业提交委托诊断意向书,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向诊断机构提交委托诊断意向书。委托诊断意向书的内容应包括:企业名称、所在地地址、企业规模、资本金、人员、行业、产品名称销售额法人代表等情况,说明希望诊断的事项、解决的问题。诊断机构在考虑之后如果接受委托,与企业签订委托合同,双方通过接触、谈判,互相取得信任,互相接对方的条件,在合同中应明确诊断目标、内容等。

  (2)预备诊断:这一阶段是在诊断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开始进行的,主要包括:参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确定受诊企业的联系部门(窗口)和负责人;收集整理基础性资料,例如:企业概况、组织结构、股东构成、管理层情况、最近三年主要报表,以及生产、购销、工资福利、投资等情况;制定诊断计划。包括财务诊断总体计划人员配备和费用开支计划、进度安排等;诊断组织和准备,根据诊断计划成立诊断组织,确定内部分工,制定调研提纲、表格,进行预备分析、确定诊断重点等。

  (3)正式诊断:在这一阶段,首先、与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接触,目的是对经营者进行诊断;找出全局性问题;并确定信息资料的取得途径。其次、进行综合诊断,综合诊断是财务诊断的基础,综合诊断包括对经营者、组织、人事、财务、战略、生产效率、成长性等的初步调查和评价,其目的是首先掌握全局性信息,寻找关键性问题。再次、部门诊断,围绕资金流程进行材料采购与保管、生产与技术开发、销售与收款、人事与薪资、财务等职能部门的诊断。最后、汇总整理诊断资料,对企业财务做出总体评价,并开出诊断报告,提出管理意见,对被诊断企业要有说服力。

  (4)实施指导:主要是对管理建设方案执行过程进行必要的指导,是财务诊断的一项后续工作,也是诊断的继续和延伸。由于它直接关系到诊断方案的实施效果,所以十分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协助受诊企业制定实施方案的具体计划和措施;跟踪建议方案的执行情况;根据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必要时调整改善方案;加强经营管理的实地指导。

企业财务诊断的原则[1]

  (1)相对独立性:是指企业财务诊断机构的人员,与企业财务部门处于平等地位,行政上不受企业的制约和干预,以保证财务诊断结论客观公正。即使是企业自我诊断人员也必须摆脱行政干预和传统习惯势力的约束,处于超然地位独立地行使诊断职能。财务诊断人员的独立性是确保客观公正和有效的前提。财务诊断人员一般只有建议权而无决策权和执行权,所提出的诊断结论和措施须经企业批准后方能实施。

  (2)自主性与自愿性:企业是否进行财务诊断,如何进行财务诊断,聘请何人进行财务诊断,这是企业的自主权,任何单位不得强制企业进行。同时,财务诊断机构和人员是否接受诊断课题也有其自主权而不受其他单位干预。也就是说财务诊断能否进行,取决于诊断者和被诊断者双方自愿。

  财务诊断结论和措施方案,不是指令性提案,企业是否采纳实施,取决于企业对措施方案的评价,因而财务诊断结论和措施方案对双方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承担责任的义务。

  (3)客观性和科学性:财务诊断有一套严格科学的程序与方法,诊断过程中必须始终按科学程序和方法进行。财务诊断的客观性是科学性的前提,而财务诊断的科学性则是诊断措施有效性的保证。财务诊断失去针对性和有效性,企业就不可能接受,因而也就谈不上诊断成果。

  (4)保密性:企业财务诊断过程中,涉及到企业大量的财务信急和资料,财务诊断人员对企业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了如指掌。因此,保密性是财务诊断的重要特征也是财务诊断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商品经济中,如果则财诊断人员不讲职业道德随意透露企业财务秘密,将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财务诊断是一项保密性极强的工作。

  (5)针对性:不同的企业、不同时期的企业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诊断人员必须灵活运用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及相关知识,将诊断的一般原理应用到不同的诊断对象中去,有针对性地构建诊断体系,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财务诊断案例分析

案例一: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财务诊断分析[2]

  财务诊断是管理咨询的重要工具,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会计账簿与业务处理、财务结构、资本运用、利润及费用管理会计资料的利用等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改善方案并指导实施,改善企业管理的服务性活动。目前,财务诊断已发展成为专门用于帮助企业消除经营管理中的弊病,改善经营管理,开发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保障企业生存与不断发展的有效工具。如果商业银行能够在信贷活动中引入财务诊断,对客户进行财务诊断,必将实现自己与客户的双赢,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

  一、财务诊断在商业银行实施的重要性

  1.实施财务诊断,可以进一步防范信贷风险

  关注信贷风险,关注银行资产质量已成为当前金融经济领域的一个焦点。

  不良资产率高、信贷风险大一直是商业银行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对银行而言,一方面是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偏低,或是为了争夺客户,对信贷客户选择把关不严,以致为不良资产生成埋下隐患;一方面银行在贷出资产后,对客户监管不力,缺乏相应的监督预警机制,极易形成呆坏账。对信贷客户来说,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为满足商业银行需要,尽量粉饰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或是提供无效担保,竭力争取信贷资金。财务诊断的实施,可以在银行常规措施以外,运用专门方法对客户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与评价,得出更为真实的判断,用来提高信贷决策的准确性,规避可能发生的信贷风险。

  2.实施财务诊断,可以进一步拓展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为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代理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业务。银行的中间业务属于服务性质,既能满足社会对商业银行的需求,又能吸引更多客户,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包括:

①结算业务;

②信托业务;

代理融通业务;

④银行卡业务;

⑤租赁业务;

⑥咨询业务等。

  但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集中在前几项,财务诊断属于咨询业务类,银行可以借助自有的庞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大力开展。银行具有其他机构无可比拟的信息优势,可以充分调用这些信息为客户进行各类咨询,尤其是财务诊断服务,找出客户存在弊病、提出专业解决方案,改善客户经营状况、提高经济效益。

  3.实施财务诊断,可以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着极大的考验,一方面商业银行对传统银行业务依赖较大,中间业务发展较为缓慢,难以迅速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根据WTO有关协议,至2007年外资银行将能为中国居民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将面对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的挑战,财务诊断可以配合CRM的实施,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以此吸引客户、留住客户,最终为自已带来更大收益。

  二、财务诊断在商业银行实施的可行性

  1.技术可行性

  财务诊断的实施形式与银行开展业务所采用的方法相似。财务诊断主要是针对企业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经济信息,依据专家库信息进行分析找出病因,提出改进建议,并指导企业实施。而商业银行在业务流程中也主要是对客户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经济信息进行分析、调查和跟踪检查,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出是否贷款、信托等决策。两者操作具有相似性,不同的是财务诊断要比银行业务活动中的分析、调查更强调系统、深入,反映出的服务意识更强,表现出专家判断。

  2.组织可行性

  商业银行除了拥有金融专业人员以外,一般还有财务、管理、法律等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才也是财务诊断所必需的。实施财务诊断,无须另外设置机构,只需结合原有岗位加以财务诊断的专项培训。经过短期培训,银行业务人员都能较快掌握实施财务诊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胜任财务诊断工作。因此,商业银行利用原有业务人员实施财务诊断简便可行。

  3.经济可行性

  商业银行在与客户发生业务往来时,能够获得客户会计、财务、业务等各方面的信息,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银行建立起了客户档案,借助计算机管理所有客户的信息、数据。因此,商业银行也是信息中心。这些海量的、相关的信息是实施财务诊断的基本素材。财务诊断的最大开支在于信息的搜集以及专家库的建立,而商业银行自己拥有这些,以此进行财务诊断不会给用户带来额外的支出。

  三、财务诊断在商业银行的实施框架

  商业银行业务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本文所设计财务诊断在商业银行的实施框架仅限于资产业务中的信贷业务和中间业务中的咨询业务。在这两类业务中实施财务诊断,作用更为显性,而且作用发挥同步,即通过对客户的财务诊断,一方面可以降低客户原因带来的信贷风险,另一方面找出客户弊病、提出改进建议,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以下以信贷业务流程为主轴,设计财务诊断在商业银行的实施框架。

  1.引入财务诊断,构建新信贷风险防范体系

  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都有一套相当严格的程序,一般包括:

  贷前环节(贷款申请、资信评级和授信、贷款调查)、贷中环节(贷款审批、签订借款合同、贷款发放)和贷后环节(贷后检查和贷款收回)。整个信贷业务流程中,银行需要贯彻贷款“三查”制度(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原则。

  但是事实表明,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效果并不理想。将财务诊断引入商业银行信贷活动,可以从全新角度改善信贷风险防范。所以构建新信贷风险防范体系,不是抛弃现有的各种防范措施另起炉灶,而是在现有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在贷前、贷中、贷后环节引入财务诊断,充分发挥财务诊断在处理信息、专家判断上的优势。

  2.贷前环节

  (1)甄别、选择客户。客户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信贷风险的高低。目前商业银行也各有标准评价客户质量、选择合格客户,但仍显不足。本文借助财务诊断适用方法体系的四个模块(杜邦分析模块、详细诊断模块、财务预测模块和财务预警模块),同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这样可以得出更为可靠的甄别结果,在信贷业务初始阶段就将信贷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2)培育客户。以甄别环节落选的客户为目标,发现、培育有潜力、有前途的,利用银行信息优势进行专项性财务诊断,主要运用杜邦分析模块和详细诊断模块,分析得出培育对象症结所在,利用自身信息优势提出解困对策,促使培育对象改善经营、提高效益,由潜在客户变为优质客户。培育客户,实质上帮助银行间接地防范信贷风险,增加未来的利润源泉,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3.贷中环节

  本环节视贷前财务诊断结果,适时简化审查审批,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确定贷款时期限和额度上,运用详细诊断模块和财务预测模块,结合客户生产周期、市场特征等情况来合理安排资金投放进度,防止严重脱离客户生产、流通实际而导致的信贷风险。本环节信息必须记录到客户档案,信息的完整直接关系到贷后环节诊断,也关系到该客户以后的信贷业务

  4.贷后环节

  (1)预警客户财务危机

  利用财务预警模块,将信贷风险扼杀在发生前,或者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财务预警模块通常采用单变量模型多变量模型。除了利用模型,还要结合客户的银行账户信息和生产、管理信息,这样才能全面预警信贷风险。

  (2)改善客户经营状况

  商业银行应对预警客户进一步进行诊断,若有价值维护长期关系,则应用杜邦分析模块、详细诊断模块,找出症结,同时借助财务预测模块,分析客户未来财务、经营状况,提出改进措施、指导客户改进。贷后环节实施财务诊断,要求条件及复杂程度很高,但是回报更大。

参考文献

  1. 1.0 1.1 司林,向俊,李卓如.企业财务诊断理论的运用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3)
  2. 瞿晓龙.财务诊断是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利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12)
  • 王贺. 浅谈企业财务诊断(J). 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3期:189
  • 马冬青 袁颖. 企业财务诊断分析(J). 市场论坛,2006年2期:128~129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财务诊断"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