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綠色供應鏈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綠色供應鏈管理(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簡稱GSCM)

目錄

綠色供應鏈管理概述

  供應鏈是指由原材料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用戶組成的鏈狀結構、通道或網路。在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從原材料獲取到產品的製造運輸、使用過程都會產生廢棄物,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態平衡。

  綠色供應鏈管理又稱環境意識供應鏈管理 (environmentallyconsciou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它考慮了供應鏈中各個環節的環境問題,註重對於環境的保護,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關於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確切定義,目前理論界對此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表述,但總的觀點是指在供應鏈管理的基礎上,增加環境保護意識,把“無廢無污”和“無任何不良成分”及“無任何副作用”貫穿於整個供應鏈中,這就是綠色供應鏈管理。

  綠色供應鏈管理是一種在供應鏈全流程中綜合考慮環境影響、資源利用效率以及企業收益的先進管理方式,相比於傳統供應鏈管理具有更高的管理複雜性和網路化特點。它以社會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將生態環保的設計思想引入其中,從產品的原材料供應一直到廢料的回收再利用進行全過程的生態設計,在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通力合作下,實現環境的最優化。通常情況下,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包括綠色設計綠色採購綠色製造綠色包裝、綠色物料以及綠色回收等方面的內容。

  綠色供應鏈管理能夠有效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降低生態環境破壞程度,為企業建立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創造新的市場機會。綠色供應鏈管理對企業具有“協作”和“綠色”兩方面要求。“協作”表現為企業將產品製造過程中所涉及的包括供應商、製造商、經銷商、消費者等在內的各主體和其他有關因素有機聯繫起來,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確保產品質量得到提高。“綠色”表現為在整個供應鏈流程中企業都要開展綠色經營,確保所能獲得的市場機會具有長期性。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就在於實現統籌協作與綠色經營之間的均衡。統籌協作有利於企業經營效率的提高,對企業短期盈利水平的提高作用明顯,綠色經營則能夠確保企業獲得長期收益。

  綠色供應鏈側重於供應鏈節點上企業的協調與協作。打造綠色供應鏈,企業要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的採購、生產、營銷、回收及物流體系,推動上下游企業共同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改善環境績效,達到資源利用高效化、環境影響最小化,鏈上企業綠色化的目標。在汽車、電子信息、家用電器、機械、大型成套裝備等行業選擇一批代表性強、行業影響力大、經營實力雄厚、管理水平高的龍頭企業,按照產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加強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協調與協作,發揮核心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確立企業可持續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戰略,實施綠色伙伴式供應商管理,優先納入綠色工廠為合格供應商和採購綠色產品,強化綠色生產,建設綠色回收體系,搭建供應鏈綠色信息管理平臺,帶動上下游企業實現綠色發展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思想[1]

  供應鏈管理理論已提出20多年, 關於供應鏈的定義在不同時期也有著不同的內涵。早期的觀點認為供應鏈是製造企業中的一個內部過程, 概念僅局限於企業的內部操作層上, 註重企業的自身資源利用。後來供應鏈的概念註重了與其他企業的聯繫, 註重了供應鏈的外部環境, 認為它應是個“通過鏈中不同企業的製造、組裝、分銷零售等過程將原材料轉換成產品, 再到最終用戶的轉換過程”。而到了最近, 供應鏈的概念更加註重圍繞核心企業的網鏈關係, 如核心企業與供應商、供應商的供應商乃至與一切前向的關係, 與用戶、用戶的用戶及一切後向的關係。綠色供應鏈是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環境的影響, 其目的是使產品從原料獲取、加工、包裝、存儲、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過程中, 註重對環境的保護, 從而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綠色供應鏈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綠色供應鏈管理充分考慮環境問題

  傳統的供應鏈管理是對供應鏈物流能流信息流資金流以及工作流進行計劃、組織、協調及控制。它是以顧客需求為中心, 將供應鏈各個環節聯繫起來的全過程集成化管理。它強調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以正確的方式將產品送達顧客, 但它僅僅局限於供應鏈內部資源的充分利用,沒有充分考慮在供應過程中所選擇的方案會對周圍環境和人員產生何種影響、是否合理利用資源、是否節約能源、廢棄物和排放物如何處理與回收、環境影響是否做出評價等等, 而這些正是綠色供應鏈管理所應具備的新功能。

  2、綠色供應鏈管理強調供應商之間的數據共用

  數據共用包含綠色材料的選取、產品設計、對供應商的評估和挑選、綠色生產、運輸和分銷、包裝、銷售和廢物的回收等過程的數據。供應商製造商和回收商以及執法部門和用戶之間的聯繫都是通過In ternet 網來實現的。因此,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信息數據流動是雙向互動的, 並通過網路來支撐。

  3、綠色供應鏈管理是閉環運作

  綠色供應鏈中流動的物流不僅是普通的原材料、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 更是一種“綠色”的物流。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品、廢料和在運輸、倉儲銷售過程中產生的損壞件及被用戶淘汰的產品均須回收處理。當報廢產品或其零部件經回收處理後可以再使用, 或可作為原材料重覆利用時, 綠色供應鏈沒有終止點, 是“從搖籃到再現”; 如經處理後可重新銷售、可回到製造廠和可作為原材料使用。

  4、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現並行工程的思想

  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從原材料生產、製造到回收處理, 實際上是研究的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過程。並行工程要求面向產品的全生命周期, 在設計一開始, 就充分考慮設計下游有可能涉及的影響因素, 並考慮材料的回收與再利用, 儘量避免在某一設計階段完成後才意識到因工藝、製造等因素的制約造成該階段甚至整個設計方案的更改。因此應用並行工程的思想, 使材料的生產、產品製造過程和回收與再利用並行加以考慮。

  5、綠色供應鏈管理充分應用現代網路技術

  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加速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也為綠色供應鏈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企業利用網路完成產品設計、製造, 尋找合適的產品生產合作伙伴,以實現企業間的資源共用和優化組合利用, 減少加工任務、節約資源和全社會的產品庫存; 通過電子商務搜尋產品的市場供求信息, 減少銷售渠道; 通過網路技術進行集中資源配送, 減少運輸對環境的影響。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基本內容

  綠色供應鏈管理包括從產品設計到最終回收的全過程, 其體系如圖1 所示。

Image: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体制结构.jpg

  1、綠色設計

  研究表明, 產品性能的70% —80% 是由設計階段決定的, 而設計本身的成本僅為產品總成本的10% , 因此, 在設計階段要充分考慮產品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 使設計結果在整個生命周期內資源利用、能量消耗和環境污染最小。綠色設計主要從零件設計的標準化、模塊化、可拆卸和可回收設計上進行研究。

  (1) 標準化設計使零件的結構形式相對固定, 減少加工難度和能量的消耗, 減少工藝裝備和拆卸的種類和複雜性。

  (2) 模塊化設計滿足綠色產品的快速開發要求, 按模塊化設計開發的產品結構便於裝配, 易於拆卸、維護, 有利於回收及重用等。

  (3) 可拆卸設計就是零件結構設計佈局合理, 易於接近並分離的聯結結構, 便於毫無損傷地拆下目標零件和回收再利用及處理, 減少環境污染。

  (4) 可回收設計是指回收設計的產品在其壽命周期內達到最大的零部件重覆利用率、儘可能大的材料回收量, 減少最終處理量。

  2、綠色材料

  原材料供應是整條綠色供應鏈的源頭, 必須嚴格控制源頭的污染。從大自然提取的原材料, 經過各種手段加工形成零件,同時產生廢腳料和各種污染, 這些副產品一部分被回收處理, 一部分回到大自然中。零件裝配後成為產品, 進入流通領域, 被銷售給消費者, 消費者在使用的過程中, 要經過多次維修再使用, 直至其生命周期終止而將其報廢。產品報廢後經過拆卸, 一部分零件被回收直接用於產品的裝配, 一部分零件經過加工形成新的零件, 剩下部分廢物經過處理, 一部分形成原材料, 一部分返回到大自然, 經過大自然的降解、再生, 形成新的資源, 通過開采形成原材料。從綠色材料的迴圈生命周期可以看出, 整個迴圈過程需要大量的能量, 同時產生許多環境污染, 這就要求生產者在原材料的開采、生產、產品製造、使用、回收再用以及廢料處理等環節中, 充分利用能源和節約資源, 減少環境污染。

  3、綠色供應過程

  供應過程就是製造商在產品生產時,向原材料供應商進行原材料的採購, 確保整個供應業務活動的成功進行, 為了保證供應活動的綠色性, 主要對供貨方、物流進行分析。

  (1) 綠色供應商。選擇供應商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是: 產品質量、價格、交貨期、批量柔性、品種多樣性和環境友好性等。積極的供貨方把目光聚焦於環境過程的提高,對供貨的產品有綠色性的要求, 目的就是降低材料使用, 減少廢物產生。因此供貨方應該對生產過程的環境問題、有毒廢物污染、是否通過ISO 14000、產品包裝中的材料、危險氣體排放等進行管理。

  (2) 綠色物流。物流主要是在運輸、保管、搬運、包裝、流通加工等作業過程對環境負面影響的評價。評價指標如下: ①運輸作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為交通運輸工具的燃料能耗、有害氣體的排放、噪音污染等。②保管過程中是否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③搬運過程中會有噪音污染, 因搬運不當破壞商品實體, 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④在包裝作業中, 是否使用了不易降解、不可再生資源、有毒的材料, 造成環境污染。

  4、綠色生產

  生產過程是為了獲得所要求的零件形狀而施加於原材料上的機械、物理、化學等作用的過程。這一過程通常包括毛坯製造、錶面成形加工、檢驗等環節。需綜合考慮零件製造過程的輸入、輸出和資源消耗以及對環境的影響, 即由原材料到合格零件的轉化過程和轉化過程中物料流動、物能資源的消耗、廢棄物的產生、對環境的影響等狀況。

  (1) 綠色工藝。在工藝方案選擇的過程中要對環境影響比較大的因素加以分析,如加工方法、機床、刀具和切削液的選擇,儘量根據車間資源信息, 生成具有可選擇的多工藝路線, 提高工藝選擇簡捷化程度,達到節約能源, 減少消耗, 降低工藝成本和污染處理費用等。

  (2) 生產資源。隨著加工水平的提高,儘量減少加工餘量, 便於減少材料的浪費和下腳料的處理。應考慮切削下腳料的回收、分類、處理和再利用。

  (3) 生產設備指生產設備選擇考核設備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的能源、資源消耗及環境污染情況。零、部件具有較好的通用性; 維修或保養時間合理, 費用適宜; 維修人員勞動強度不太大等。

  (4) 提高綠色產品製造中的宜人性, 通過改善生產環境, 調整工作時間及減輕勞動強度等措施, 可提高員工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 提高生產效率。

  (5) 重視環境保護。在產品整個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上都不產生或很少產生對環境有害的污染物。

  5、綠色銷售、包裝、運輸和使用

  (1) 綠色銷售是指企業對銷售環節進行生態管理, 它包含分銷渠道中間商的選擇、網上交易和促銷方式的評價等。①企業根據產品和自身特點, 儘量縮短分銷渠道。減少分銷過程中的污染和社會資源的損失。②選用中間商時, 應註意考察其綠色形象。③開展網上銷售。作為新的商務方式,電子商務是很符合環保原則的, 發展前景廣闊。④在促銷方式上, 企業一方面要選擇最有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方式, 另一方面, 更要大力宣傳企業和產品的綠色特征。

  (2) 綠色包裝消費者購買產品後, 其包裝一般來說是沒有用的, 如果任意丟棄,既對環境產生污染, 又浪費包裝材料。綠色包裝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實施綠色包裝設計, 優化包裝結構, 減少包裝材料, 考慮包裝材料的回收、處理和迴圈使用。

  (3) 隨著物流量的急劇增加帶來車流量的大量增加, 大氣環境因此受到嚴重污染。綠色運輸主要評價集中配送、資源消耗和合理的運輸路徑的規劃。集中配送指在更寬的範圍內考慮物流合理化問題, 減少運輸次數。資源消耗指在貨物運輸中控制運輸工具的能量消耗。合理規劃運輸路徑就是以最短的路徑完成運輸過程。

  (4) 在產品的使用階段上主要是評價產品的使用壽命和再迴圈利用, 使用壽命是延長產品壽命, 增強產品的可維護性, 減少產品報廢後的處置工作。再迴圈利用是根據“生態效率”的思想, 通過少製造和再製造方式, 使得廢棄產品得到再迴圈, 從而節約原材料和能源。

  6、產品廢棄階段的處理

  工業技術的改進使得產品的功能越來越全面, 同時產品的生命周期也越來越短,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廢棄物消費品。不僅造成嚴重的資源、能源浪費, 而且成為固體廢棄物和污染環境的主要來源。產品廢棄階段的綠色性主要是回收利用、迴圈再用和報廢處理。

  (1) 產品的回收需經過收集、再加工、再生產品的銷售三步完成。通過收集可重用零部件, 它又分為可直接重用的零部件和修理、整修、再製造、零件拆用、材料回收等, 生產出多種再生產品; 可再生零部件,即零部件本身完全報廢, 但其材料可再生後再利用。可將廢舊產品運輸到回收加工工廠處理, 最後把再生產品運輸到銷售地點進行銷售。

  (2) 產品的迴圈再用是指本代產品在報廢或停止使用後, 產品或其有關零部件在多代產品中的迴圈使用和迴圈利用的時間。

  (3) 完全無用的廢棄物的處理。在初步處理和再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需進行填埋、焚燒等處理。

綠色供應鏈發展的影響因素[2]

  綠色供應鏈的影響要素包括驅動因素和障礙因素。

驅動因素

  • 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益。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找聯盟來實施綠色供應鏈。在綠色供應鏈中可與上下游企業進行整合,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為整個供應鏈帶來更多效益。

  • 增加客戶價值綠色產品不僅保護環境,也為客戶帶來綠色收益,可贏得顧客的長期信任。

  • 提升企業綠色形象。實施綠色供應鏈的企業可以樹立產品的安全可靠、重視社會責任的信息,贏得顧客青睞。

  • 可規避綠色技術貿易壁壘。世界上很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都重視生態問題,併為此設立了相應的技術條款和環保法規。而企業要長久生存就必須使產品達到相應的綠色標準,而要達標就必須實施綠色供應鏈。

障礙因素

  • 要求相對完善的環境法律法規、綠色供應鏈管理政策、綠色供應鏈行業標準與綠色稅費制度作為支撐。

  • 實施綠色供應鏈有可能會帶來相應的財務負效應。綠色供應鏈雖能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綠色回收和廢棄物的處理卻需要花費巨大代價。

  • 需要企業之間具有高度信任關係。企業在決策時總是從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發,而非整個供應鏈或社會效益最大化原則。企業希望自己的上下游企業實施更多的綠色工藝,這樣就可為自己的產品達到綠色標準而花費最小的成本。

  • 需要實施綠色供應鏈的技術和知識。在發展中國家,相應的綠色產品開發和廢物的處理技術與手段有待建立和提高。

  • 企業文化企業核心價值觀)不同影響決策基礎。企業文化,特別是對綠色發展綠色經濟的理解是影響供應鏈企業間合作關係的重要因素。如果雙方沒有互相理解的文化理念,沒有具有共同環境目標的合作,則難以成功。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評價方法

  1、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綠色度

  目前“綠色”這個概念應用很廣, 如綠色設計綠色製造、綠色供應鏈等。“綠色”被認為是一個顯而易見的概念, 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綜合國內外的研究, 我們認為“綠色”是一個與環境影響緊密相關的概念, 是一個相對概念。如本文對綠色供應鏈的評價, 通常是以相關的環境標準和法規為基準, 當供應的環境影響符合要求時,即認為是綠色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綠色度可定義為綠色的程度或對環境的友好程度, 即環境影響程度進行量化。負面環境影響越大則綠色度越小, 反之則越大。

  綠色供應鏈是以傳統的供應鏈為基礎, 並結合製造技術、控制技術和網路技術等新的應用技術, 其目標是對資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成本和減少對環境造成的嚴重污染。為了實現上述目標, 通常採用開發新型供應過程、優化或改進傳統供應過程這兩個方面來實現綠色供應鏈管理。

  2、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評價體系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評價不僅是一個環境效益顯著的行為, 也是供應商取得顯著社會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實施綠色供應過程環境評價, 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 減少資源消耗, 可降低製造成本; 同時,實施綠色供應過程環境評價, 減少或消除環境污染, 可減少或避免因環境問題引起的罰款, 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因此, 綠色供應鏈的環境評價是一種戰略經營決策, 使製造者無論從經濟社會方面, 還是從環境方面都受益很大。

  根據上述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的研究內容, 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評價體系。綠色設計主要是對標準化設計、模塊化設計、可拆卸設計和可回收設計進行評價; 綠色材料主要是對綠色材料的加工屬性、環境屬性和經濟性進行評價; 供應過程主要是對供應商和物流進行評價; 綠色製造主要是對工藝設計、資源、生產設備、宜人性和環境保護進行評價; 流通過程主要是對銷售、包裝、運輸和使用進行評價; 產品廢棄階段主要是對回收再用、迴圈再用和廢棄物的處理進行評價。

  3、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評價方法

  產品供應鏈綠色性的綜合評價實際上是解決評價對象多因數模式識別和排序問題。由於以上方法在建立環境系統評價指標上帶有很大的主觀性, 如液體污染、雜訊污染和清潔程度等定量指標很難做出估計, 在決策中, 只能藉助專家的意見。而AHP 是一種既有堅實的理論背景, 又能客觀地反映專家和決策者主觀意見的簡單、合理、可靠的數學結構方法。

  在現實世界中, 人們對事物的推理、判斷、預測和決策等智力行為通常都是在問題領域的信息不完全、不確定、不精確或模糊的條件下進行的。知識推理是根據所獲得的信息通過數據分析、推理, 從而產生合理的決策規則而形成有用知識的過程。粗集理論(Rough Set) 是由波蘭科學家Z1Paw lak 教授提出來的對不完整數據進行分析、推理、學習、發現的新方法。目前已成為人工智慧領域中一個較新的學術熱點, 引起了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的關註。

  產品供應鏈綠色性的決策涉及到技術、經濟、企業素質、企業實力、環境和產品特點等諸多因素, 是一個多目標、多屬性的複雜決策問題。其綠色性決策正確與否直接關係著供應鏈過程中的環境問題。

  綠色供應鏈管理採用上述理論, 把AHP法粗集理論理想解排序法相結合, 求得環境綜合評價的最優解。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現

實現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基本途徑[1]

  1、加強企業內部管理

  由於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模式也是多種多樣, 因此企業在決定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時, 應仔細分析自身的狀況, 要從承載能力和實際出發, 既能解決企業急需的問題, 又能以較快見效的環節作為突破口, 明確認識實施目標, 確保成功。

  加強企業內部管理, 重新思考、設計和改變在舊的環境下形成的按職能部門進行運作和考核的機制, 有效地建立跨越職能部門的業務流程, 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浪費節約能源和減少環境污染。

  強化企業領導和員工的環境意識, 企業高層領導轉變觀念, 積極地把經濟目標、環境目標和社會目標恰如其分地同供應鏈聯繫在一起考慮, 通過學習和培訓, 提高企業各個層次員工的環境認識, 讓員工瞭解企業本身對環保的重視。

  實施綠色採購。儘量根據企業的需求,採購原材料和零部件, 減少原材料和零部件庫存量, 對有害材料, 儘量尋找替代物,對企業的多餘設備和材料要充分利用。

  2、加強供應商的環境管理

  綠色供應過程對供應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要根據製造商本身的資源與能力、戰略目標對評價指標加以適當調整, 設置的指標要能充分反映製造商戰略意圖。其次, 強調供應商與製造商在企業文化經營理念上對環境保護的認同, 這是實現供應鏈成員間戰略伙伴關係形成的基礎; 複次, 供應鏈成員具有可持續的競爭力創新能力。最後, 在供應商之間具有可比性, 這樣有利於在多個潛在的供應商之間擇優比較。

  3、加強用戶環境消費意識

  要從我國人均資源占有水平低、資源負荷重、壓力大的角度出發, 充分認識綠色消費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發展綠色消費可以從消費終端減少消費行為對環境的破壞, 遏制生產者粗放式的經營, 從而有利於實現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同時, 發展綠色消費不僅可以從優質無污染的消費對象來改善人們的消費質量和身體健康, 而且在消費過程中通過觀念的轉化、行為的轉變, 提高廣大群眾對環保、綠色消費與可持續發展的認識。

  4、加強管理部門的環境執法

  由於一個企業的技術水平和資金是相對有限的, 企業的生產過程是否最節約資源、能源和減少環境污染就不能確定。企業為了節約成本, 會對生產過程進行適當的修改, 但由於習慣、經驗、技術、設備和資金的影響, 大多數企業生產方式的修改是有限的, 效果怎樣也不能很好地考察。即使有一些企業效益很好, 想對生產過程進行大改造, 節約資源和能源及減少環境污染, 也不願冒風險。有些企業為了追求短期效益,甚至不顧環境污染。這時需要全社會的力量參與進行。執法部門廣泛深入地宣傳環保, 既向各企業決策者宣傳綠色市場營銷觀念, 又向廣大消費者宣傳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 針對不同對象, 採取不同方式進行教育培訓。

促進和完善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路徑[3]

  增強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意識。綠色供應鏈管理加大了企業的管理成本,難以對企業形成有效的吸引,因而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較少。目前大多數企業尚未形成綠色供應鏈管理意識,甚至不知道什麼是綠色供應鏈管理。即使部分企業瞭解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相關內容,但認知往往存在偏差,一些企業認為綠色採購、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等某個方面就是綠色供應鏈管理,缺乏全流程管理的意識,或者將綠色供應鏈的實施主體認為僅是供應商、生產商或消費者等單一主體,忽略了綠色供應鏈管理主體的集成特性。還有一些企業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只適合大企業,忽視了中小企業也應承擔社會責任,提升供應鏈管理的環境績效。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戰略地位,是其能夠被有效實施的關鍵。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綠色供應鏈管理要求企業定位長遠,圍繞整條供應鏈,不斷培養員工的協作精神與“綠色”意識,這既要求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增強可持續發展意識,有機整合企業的經濟目標、社會目標和環境目標,統領整條供應鏈的綠色發展,也需要中層管理人員和基層員工對綠色供應鏈管理能夠長期回饋企業和社會的作用有明確瞭解,最終促進企業通過實踐使企業文化不斷融入“綠色”,以自覺行動樹立“綠色形象”,打造“綠色品牌”。

  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激勵機制。綠色供應鏈管理是在傳統供應鏈管理中融入生態環境保護的供應鏈管理方式。儘管部分供應鏈核心企業出於承擔社會責任的角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主動加大綠色投資力度,對上游企業和設備供應商的綠色化生產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但供應鏈上其他企業的“搭便車”行為會導致核心企業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很難取得競爭優勢,從而降低綠色生產的動力。為此,需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這一激勵機制不僅應確保採用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可以提高短期效率,也可以獲得長期收益,促進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比如,政府可以承擔綠色供應鏈企業的部分環境風險,或者給予其相應的資金補助、稅收減免、政策傾斜等優惠,通過外部補償降低企業的綠色生產成本,激勵企業加大綠色發展投入。

  促進環保產業的技術積累和技術創新。做強環保產業、建設美麗中國是未來我國一段時期的重點任務,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我國環保產業已初具規模,但在解決重大環保治理問題時對國外的依賴程度仍較強。部分具有市場潛力高新技術環保企業都面臨著資金回收周期長和銷售成本高等問題,開展業務的市場準入門檻較高,阻礙了環保技術的推廣。我國在利用環保技術方面具有一定的後發優勢發達國家在環保技術與服務方面雖然領先於我國,但隨著我國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不斷加強,環保市場日益擴大,環保產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此,一方面我們可以吸收並利用國外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積累的各類環保技術與服務,另一方面應註重培育具有競爭力的環保企業,促進環保設備的國產化發展,並加強環保技術交易平臺建設,推動環保產業自身的技術積累,以此促進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發展。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意義

  綠色供應鏈旨在通過政府、企業和公眾的採購與消費力量,產生市場機制的激勵效應,通過供應鏈的管理方式,推動企業減少環境污染和提高能效,以提高整個供應鏈體系的環境治理效率,促進整個產業鏈條的綠色升級。這種創新性的環境管理手段試圖通過市場的力量,形成一種激勵和倡導型的措施,鼓勵供應鏈上的相關企業遵守環境保護標準,提高環境績效,使其更加清潔、低碳和綠色。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範圍涵蓋行業的全生命周期。如果可再生能源行業產業鏈上核心企業(如風電行業中的整機商)能夠發揮主體作用,一方面做好自身的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不斷擴大對社會的有效供給,另一方面引領帶動甚至要求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持續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環境績效,那麼可再生能源行業可以迅速高效地實現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低碳發展。對於可再生能源行業來說,通過綠色供應鏈建立,可以對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全生命周期進行規範和管理,是可再生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對於企業來說,綠色供應鏈管理措施的建立不僅會增強企業的環境績效,也會對其經濟績效和運營績效產生正向影響。首先,綠色供應鏈管理強調充分利用自然和社會資源,將提高供應鏈的整體效益,降低企業成本,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其次,隨著綠色發展關鍵的普及和大眾對於低碳發展理解的接受,企業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將被消費者視為更加環保的產品,從而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提˙高顧客對產品和企業的忠誠度。再次,綠色供應鏈管理可以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向社會傳遞負責可靠、有社會責任擔當的信息,並且在“信用時代”的當下,對企業融資方面也有所裨益。最後,隨著全球經濟綠色化的不斷發展,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對於產品綠色要求的標準不斷提出並持續提高,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可以增強企業綠色競爭力,助力企業全球化發展[4]

綠色供應鏈發展的國際經驗[2]

(一)美國—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發起者與推動者

  美國政府在綠色供應鏈的政策性引導上,制訂了一系列強有力、靈活的、以科學為依據的法律法規,並建立了有效的監管與考核體系。

  1.制定市場激勵措施,影響企業環境行為

  美國政府通過制定稅收政策和經濟刺激措施,影響企業的金融決策,以此推動企業提高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2.通過法律或指南,強制或鼓勵企業報告供應鏈的環境狀況

  美國政府要求企業必須披露其供應鏈中各操作環節產生的環境影響的相關信息,美國聯邦環保署建立的“有毒物質排放清單”制度是該類政策的一個範例。該清單要求企業必須對於包括排放地點在內的有毒化學物質排放信息進行報告。此外,美國還積極推行環境信息自願報告制度。無論是本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都必須向有關部門報告其金融和公司管理狀況。多數企業的報告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以下簡稱“證交會”)負責監管和發佈,國會有權要求證交會對新類別信息進行報告,其中包括企業運營、供應鏈中商品的配運以及服務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3.政府推動企業開展自願合作計劃,減少供應鏈企業對環境的影響

  為激勵企業積极參与到綠色供應鏈進程中來,美國政府資助了一系列自願項目,旨在幫助企業改善可持續經營。為吸引企業參與,自願項目不僅僅具有指導性,更多的是合作性和激勵性。最典型的例子是2004年美國聯邦環保署啟動的政府與行業合作項目—智能交通項目,設立目的是通過實施能效措施,為物流公司提供低油耗戰略。

  4.積極推行政府綠色採購

  美國綠色採購制度比較完善,在促進綠色供應鏈健康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美國政府綠色採購的法律基礎主要包括第12873號行政令《聯邦採購、迴圈利用和廢物預防》、13101號《通過廢棄物減量、資源回收及聯邦採購來綠化政府行動》、第13148號《通過在環境管理的領導作用綠化政府》的總統行政令等。2001年,聯邦環保署頒佈涉及食品裝置、電子設備、洗衣機、複印機、地毯等一系列產品的購買指南等。

  5.企業慎重選擇合作伙伴,建立雙贏伙伴關係

  美國領先企業非常重視並且極為慎重選擇供應商,並把環境能力作為評估供應商的一個重要標準。根據環境法規以及自身要求設定相應的指標體系,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來獲得供應商數據,並加以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此作為選擇供應商的科學依據。在選定供應商後,通過指導、支持和幫助供應商等途徑與其建立起雙贏的合作伙伴關係,比如組織供應商會議或環境論壇,供應商培訓等。

(二)歐盟—綠色產品擴大綠色供應鏈的全球效應

  歐盟所倡議的綠色產品擴大了供應鏈的全球效應。歐盟國家看準供應鏈間環環相扣的利益關係,積極將一些環保訴求立法,主要舉措包括:

  1.環境法案推動綠色供應鏈的全球變革

  歐盟於2002年11月通過《廢電機電子產品指令》(WEEE)及歐盟《關於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RoHS)。這兩個指令的實施,對全球電子電器產品生產商,乃至連帶的電子元器件生產商、分銷商合同製造商在內的電子行業整個供應鏈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許多銷往歐盟電子電器產品的生產商在承受著“綠色壁壘”所帶來成本增加的同時,不得不改善其產品的生產技術,不斷綠化企業的生產鏈條。從這個意義來說,WEEE和ROHS指令的實施,極大的推動了全球電子行業綠色產業鏈的建立。此外,這兩個指令也為世界其他國家電子廢棄物管理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2.生態標簽

  早在1992年,歐洲就以自願形式發起生態標簽制度,鼓勵私營部門在其發展和營銷方面提供環保產品和服務。獲得標簽的產品和服務帶有一個造型簡潔的花朵標誌,在其27個成員國內都可得到識別和認可(挪威、冰島和列支敦斯登也包括在內)。

  3.綠色公共採購

  歐盟可持續發展政策的核心是綠色公共採購,它是鞭策私營部門力爭達標的激勵辦法和指導政策,併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據了重要比例。在歐洲範圍內,政府部門在此方面的花費接近2萬億歐元,約占歐洲國內生產總值的17%,因此已經構成了使市場轉變為可持續方向的主要杠桿動力。綠色公共採購激勵產業大力發展綠色技術與產品,並且生產為這些可持續產品和服務的行業提供了足夠大的市場,以幫助它們達到基本規模生產要求,毫無疑問,該政策對整個歐洲市場帶來了巨大變化。

  綜上,綠色供應鏈管理正逐步成為國際企業獲得和提升國際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和方法。目前,眾多國外大型企業均將某種形式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應用於企業的管理實踐中,並獲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借鑒成功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經驗將有助於中國綠色供應鏈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綠色供應鏈與傳統供應鏈區別[2]

  與傳統供應鏈不同,綠色供應鏈管理可以貫穿於策劃環節、採購環節、製造環節、消費環節和逆向物流環節,在每個環節中都要求註重環境管理與風險控制,把整個供應鏈作為一個綠色系統進行管理。其中:

  策劃環節,應註意從全過程計劃,引入綠色概念,在各個環節考慮資源利用和對環境的影響。

  採購環節,註重綠色供應商的管理,除傳統供應鏈考核的內容外,還需加入綠色核查評估要素,確定綠色供應商優先採購的機制。

  製造環節,不僅指製造、加工過程,還包括綠色設計清潔生產等多個要素。清潔生產作為製造環節的重要一環,是指在工藝產品服務中持續地應用整合且預防的環境策略,以增加生態效益,減少對於人類和環境的危害和風險,側重於從生產全過程減少產品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

  消費環節,又分為政府綠色採購和公眾市場消費。其中,政府綠色採購指在政府採購中著意選擇那些符合國家綠色認證標準,有利於健康及迴圈經濟發展的產品和服務。實施綠色採購不僅有助於綠色產業市場的形成,同時也能推動綠色消費市場的實現。逆向物流環節,能夠使綠色供應鏈最終形成閉環,從而將其對環境影響降到最小。

  與傳統供應鏈管理相比,綠色供應鏈管理註重實現五個方面的轉變:

  1.目標的轉變。傳統供應鏈追求的目標是降低成本支出,提高供應鏈企業的效率,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而綠色供應鏈所追求的則是節約資源能源投入,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使自身成為具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均衡。

  2.供應鏈管理結構的轉變。與傳統供應鏈管理不同,綠色供應鏈管理中,環境績效因素被納入企業內部和外部供應管理的各個環節。

  3.商業模式的轉變。綠色供應鏈發展,意味著更為完善的商業模式,其必須將低碳、環境保護思維融入所有的物流和供應鏈環節之中,形成從原材料採購到產業設計、製造、交付和使用等生命周期支持的完整綠色、低碳的供應鏈體系。

  4.商業流程的轉變。傳統供應鏈始於供應商而止於用戶,物質流動是單向、不可逆的,是一種“從搖籃到墳墓”(Cradle-to-Grave)的管理,而綠色供應鏈必須實現該流程的轉變,做到“從搖籃到再現”(Cradle-to-Reincarnation)。綠色供應鏈中,物質流動是迴圈、可逆的,所有產品必須實現全生命周期流程管理。

  5.消費模式的轉變。傳統供應鏈的消費模式多是商業活動下消費者的自發行為,而綠色供應鏈的消費模式中,更為註重政府的引導作用,通過政府綠色採購、鼓勵公眾綠色消費,引導各級政府和公眾改變不合理的消費行為與習慣,倡導合理的消費模式和適度的消費規模,進而有效地促進綠色消費市場的形成。

綠色供應鏈管理是實現碳達峰的重要手段[5]

  綠色供應鏈管理是一種基於市場機制、以降低產品全生命周期環境影響為目的的環境管理手段,要求產品從原材料採購、加工、包裝、倉儲、運輸、銷售、使用到報廢處理整個生命周期的減排降耗。作為行政管理手段的必要補充,藉助市場的力量,引導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從各個環節提升環境績效,推動企業節能減排技術升級改造,減少全產業鏈污染物排放,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依靠市場機制,綠色供應鏈管理可以有效調動全產業鏈系統性節能減碳。各行業龍頭企業發揮自身信息和資金等方面的優勢,通過綠色採購、供應商黑白名單等綠色供應鏈管理措施,推動其上下游供應商和合作伙伴開展更積極有效的環保節能減碳行動。

  綠色供應鏈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節能減排技術升級改造的能力。龍頭企業通過與其供應商建立信息交流機制,開展產品的聯合設計和研發,幫助其供應商及時獲得相關環境政策變化信息,瞭解技術升級方向,制定解決方案,提升環境管理能力。

  綠色供應鏈管理可以成為環境行政管理的必要補充。綠色供應鏈管理由企業主導,基於市場機制,通過綠色採購、綠色生產綠色金融等共同作用,使節能減碳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滲透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促使供應鏈各環節參與者主動挖掘自身環保低碳轉型潛力並採取行動。這種管理運作模式,可以更好地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綠色供應鏈管理相關案例[2]

上海通用

  2005 年,上海通用啟動了綠色供應鏈項目,最初有 8 家綠色供應商參與到項目實踐中。目前其上游企業參與規模已經達到了上百家。僅 2008 年,上海通用共確立了 131個立項改進方案,90%已於年度內完成,共節電超過 1700 萬度,減少天然氣消耗近 140 萬立方米,節約用水 55 萬多噸,減少廢氣排放 434 萬噸,節能、減排收益摺合人民幣總計 4576 萬餘元。2010 年發佈上海通用 2011-2015“綠動未來”戰略。從綠色產品戰略、綠色體系戰略和企業責任戰略等方面支持綠色供應鏈發展。

沃爾瑪(中國)

  沃爾瑪(中國)綠色供應鏈項目實踐主要推動者是其設在深圳的全球採購辦公室,具體企業政策主要在於關註供應商環境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針對供應商的能源利用和管理提供鼓勵性政策;關註供應商的廢棄物管理、三廢排放以及危險物質管理;關註能源消耗情況以及 GHG 排放情況;關註水耗情況併進行監測。目前,由數百家沃爾瑪的供貨商參與了該項目,並主要從節能角度切入綠色供應鏈項目,而評估工作則由第三方能源評估機構負責。截至到 2011 年第一季度,有 125 參與綠色供應鏈項目的工廠報告顯示,對比2007/2008/2009 數據獲得了 20%的環境績效改進。其中:共節電 404 萬千瓦時,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 34.7 萬噸。為鼓勵供應鏈的積極性,沃爾瑪還不定期組織優秀綠色供應商的評比工作。

參考文獻

  1. 1.0 1.1 晏維龍;曹傑.《論綠色供應鏈管理》.社會科學輯刊.2004年1月
  2. 2.0 2.1 2.2 2.3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專題政策研究報告——綠色供應鏈的實踐與創新》.2011年11月
  3. 齊文浩.《依托綠色供應鏈管理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17日
  4. 王雅琳.《可再生能源行業全生命周期低碳發展途徑——綠色供應鏈》.計鵬新能源.2018年3月
  5. 袁鈺、董鑫、劉婷.《綠色供應鏈助力中國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中國環境報.2021-04-2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3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綠色供應鏈管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61.172.142.* 在 2011年8月19日 13:20 發表

第一次讀到有關綠色供應理論,很有想法,不錯!

回複評論
薛遠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2月8日 11:58 發表

垂直整合或供應端、製造端、輸出端與用戶端過程中,設法將有害物轉為無害。 一方面鞏固環保,塑造正面形象;另一方面降低輿論壓力,提升品牌形象。

回複評論
223.3.126.* 在 2017年11月12日 11:58 發表

厲害了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