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4个条目

綠色發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

  綠色發展的理念:綠色發展理念以人與自然和諧為價值取向,以綠色低碳迴圈為主要原則,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基本抓手。

綠色發展的提出背景

  當今世界,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趨勢,許多國家把發展綠色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突出綠色的理念和內涵。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單位、每一家公司、每一個政府部門都應該身體力行,節能減排,推動低碳經濟

綠色發展的內容

  “綠色發展”則主要從節能減排及污染物治理的角度測度科技創新對首都綠色發展的作用,具體內容包括“萬元地區生產總值水耗”、“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城市污水處理率”以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等。[1]

  從內涵看,綠色發展是在傳統發展基礎上的一種模式創新,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要點:一是要將環境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素;二是要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綠色發展的目標;三是要把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綠色化”、“生態化”作為綠色發展的主要內容和途徑。

綠色發展的路徑

發展綠色經濟

  只有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才能有效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在經濟社會長遠發展中占據主動和有利位置。伴隨著對傳統工業化和城市化模式所存在問題的不斷質疑,綠色理念的提出已經有五十多年。這是人類對自身生產、生活方式的反省。

  1962年,美國人卡遜發表了《寂靜的春天》,對傳統工業文明造成環境破壞作了反思,引起各界對環境保護的重視。1972年,羅馬俱樂部發表了《增長的極限》,對西方工業化國家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長模式的可持續性提出了嚴重質疑。1987年,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強調通過新資源的開發和有效利用,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降低污染排放;1989年,英國環境經濟學家皮爾斯等人在《綠色經濟藍圖》中首次提出了綠色經濟的概念,強調通過對資源環境產品和服務進行適當的估價,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統一,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實現經濟複蘇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雙重壓力下,美國、歐盟、日本、南韓紛紛提出了綠色發展戰略,實施“綠色新政”,綠色經濟發展迅速,代表著國際經濟發展的新趨勢。中國同樣在作出發展戰略抉擇。

選擇現實需求

  綠色發展是破解我國資源環境約束的必然要求。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高速發展的階段。這一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能源;中國資源總量雖然比較豐富,但人均資源占有量低,水資源、耕地人均擁有量僅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3%,石油天然氣人均儲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0%。同時工業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排放量保持較高的增長,給生態環境造成很大壓力。主要江河湖泊水質惡化;水土流失、荒漠化嚴重;大規模礦產資源開采造成土地沉陷,水位下降,植被破壞,等等。

  綠色發展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世界主要國家紛紛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葯、節能環保作為新一輪產業發展的重點,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制高點。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可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國際經濟技術競爭中贏得主動。

  綠色發展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然要求。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制定並實施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並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大力調整經濟結構能源結構,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使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使經濟變“綠”。

產業著力點

  綠色經濟以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為支撐,以發展綠色新興產業為導向,在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促進技術創新,創造就業機會,降低經濟社會發展對資源能源的消耗及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1、傳統產業升級改造。

  加強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技術的研發和引進消化,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以及重點工藝流程進行技術改造,提高資源生產效率,控制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制定更加嚴格的環境、安全、能耗、水耗、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標準,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工業規模。依法關閉一批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不具備安全生產的落後產能。採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2、節能產業。

  推動節能產業發展,一要加大節能關鍵和共性技術、裝備與部件研發和攻關力度,重點攻剋低品位餘熱發電、高效節能電機、高性能隔熱材料、中低濃度瓦斯利用等量大面廣的節能技術和裝備。二要採取財政、稅收等措施,促進成熟的技術、裝備和產品的推廣應用,繼續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等。三要創新機制,大力發展節能服務產業。

  3、資源綜合利用產業。

  我國累計堆存工業固體廢棄物近70億噸,大量的廢舊資源沒有得到回收利用,隨著蓄積量的不斷增加,產業發展空間很大。一要組織開展共伴生礦產資源和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城市礦產”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等迴圈經濟重點工程。二要大力推動再製造產業發展。三要加強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儘快建設完善以城市社區和鄉村分類回收站和專業回收為基礎、集散市場為核心、分類加工為目的的“三位一體”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四要推動再生資源國際大迴圈,增強國際再生資源的獲取能力。

  四是新能源產業。

  新能源具有低碳清潔的特點,幾乎供應著世界電力的1/5。其中風能發電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太陽能增速超過40%。我國新能源發展潛力巨大,每年可再生能源資源可獲得量達73億噸標準煤。2008年我國新能源快速發展。太陽能集熱面積居世界首位;2009年風電裝機容量突破2000萬千瓦,已居世界第二位,在建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在建百萬千瓦級的核電機組已達19台;中國國內第一個兆瓦級大型太陽能光伏發電示範項目已經開展。生物質能利用也得到了較快發展。

  五是環保產業。

  一要加強水環境保護。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推進重點領域水污染防治,推動嚴重缺水城鎮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建設;二要加強大氣環境保護。深入推進燃煤電廠脫硫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重點耗能行業二氧化硫綜合整治;加快實施燃煤電廠和機動車氮氧化物控制示範工程;實施城市空氣清潔行動計劃;三要加強固體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推動垃圾焚燒發電場建設,大力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置和醫療廢物及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加強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

  此外,綠色經濟還包括大力發展電子技術、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海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政策措施

  完善政策體系,健全激勵機制。

  進一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落實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方案,完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繼續實行差別電價、脫硫電價、煤層氣發電電價附加、餘熱餘壓發電上網等政策,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電價管理和費用分攤機制。落實健全污水垃圾處理費征收和使用管理,提高重金屬污染物排污費繳納標準。推進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完善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加大稅收、金融對綠色經濟的支持力度。 加強規劃指導,落實工作責任。

  突出自主創新,強化科技支撐。

  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和能力建設,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瓶頸,保護知識產權。在提高能效、煤炭清潔利用、污染綜合治理、新能源、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領域,攻剋一批關鍵和共性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示範,加大先進成果和技術的推廣應用。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

  加大資金投入,實施重點工程。

  加大各級財政對綠色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十大節能工程”、資源迴圈利用工程、大規模環保治理工程建設,支持水電、核能、風能、太陽能等加快發展,大力推廣高效節能環保產品,推行清潔生產和技術改造,積極構建綠色建築綠色交通體系,形成對綠色經濟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動。

  完善服務體系,優化市場環境。

  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新機制,探索多種實現模式。鼓勵BOT等多種建設營運模式。開展煙氣脫硫特許經營試點,規範城鎮污水垃圾處理特許經營。完善準入標準,打破地方保護,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加強宣傳教育,倡導綠色消費。

  加強資源環境國情教育,倡導綠色消費、適度消費理念。積極推行能效、環境標識制度,提高消費者綠色消費力。

發展方式轉變

  要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開展低碳經濟試點,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可以說繪就了“推動綠色發展”的路線圖。不僅如此,我們還要註重推動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和建設等各個領域的節能增效,更加註重保護生態環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把節約文化、環境道德納入社會運行的公序良俗,大力倡導綠色消費,使“推動綠色發展”成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真正動力。

綠色發展的目標與戰略

  2050實現中國綠色現代化

“綠色中國”的建設是中國在參與討論“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2009—2020)”時所涉及的。事實上“綠色中國”的建設不止是到2020年,而應該一直持續到2050年。

  中國“綠色現代化”三步走的戰略

  第一步,2006年到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根據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報告所確定的戰略目標,這一時期需要將中國納入科學發展軌道。這也是我國減緩二氧化碳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階段,爭取能夠在2020年前後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高峰。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需要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時期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速度,也就是說從高增長變成低增長,甚至零增長。

  第二步,2020年到2030年是提前實現“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目標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我國也應該進入到二氧化碳大規模減排階段,力爭將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2005年的水平,這個減排比例即使在全世界來看也還是比較高的。

  第三步,2030年到2050年是中國實現發達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中國需要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進一步大幅下降,並且與世界同步。根據世界的減排路線圖,全球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減少到相當於1990年水平的一半,因此中國也應該將自己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削減到1990年一半的水平。

  2000年,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同志簽署了聯合國MDG目標(千年發展目標)。MDG就是到2015年使得全球絕對貧困人口比例要比1990年減少一半。可以說中國已經能夠在2015年之前提前實現這個目標。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中國對全球做出了減排承諾,可以預計中國也會提前實現上述那些減排目標。

綠色發展的舉措

  未來,環境保護部將繼續堅持走科學發展和生態文明的道路,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加速轉變為核心,按照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培育壯大綠色經濟,著力從5個方面推動綠色發展:

  一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加速轉變,積極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關註調整改造傳統產業和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註重推動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和建設等環節的節能增效,加強保護生態環境。

  二是建立和完善有利於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積極研究綠色投資政策,促進重點產業的綠色化生產,從再生產全過程制定環境經濟政策,推動資源性產品的價格改革,建立相應的統計、跟蹤和評價機制,科學預測綠色發展趨勢,為更好地制定綠色發展相關政策提供有效支持。

  三是加快建立綠色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綠色發展,綠色技術是支撐。環保部門將對綠色技術發展給予一定的資金和政策扶持,促進綠色生產技術開發示範,進一步加快環境友好型技術的產業化進程,為推動綠色發展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撐。

  四是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大力倡導綠色消費,把節約文化、環境道德納入社會運行的公序良俗,把資源承載能力、生態環境容量作為經濟活動的重要條件,引導公眾自覺選擇節約環保、低碳排放的消費模式

  五是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創新合作方式,加強科學研究,促進產學研結合,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充分利用已有實踐成果,積極宣傳相關經驗做法,促進有助於綠色增長的環保技術轉讓,共同研發新的綠色技術。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苏青荇,刘维燎,陈cc,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綠色發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