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6个条目

绿色供应链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绿色供应链管理(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GSCM)

目录

绿色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组成的链状结构、通道或网络。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的制造运输、使用过程都会产生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 (environmentallyconsciou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它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确切定义,目前理论界对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但总的观点是指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环境保护意识,把“无废无污”和“无任何不良成分”及“无任何副作用”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中,这就是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供应链全流程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企业收益的先进管理方式,相比于传统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管理复杂性和网络化特点。它以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将生态环保的设计思想引入其中,从产品的原材料供应一直到废料的回收再利用进行全过程的生态设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通力合作下,实现环境的最优化。通常情况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绿色物料以及绿色回收等方面的内容。

  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生态环境破坏程度,为企业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创造新的市场机会。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企业具有“协作”和“绿色”两方面要求。“协作”表现为企业将产品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包括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等在内的各主体和其他有关因素有机联系起来,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确保产品质量得到提高。“绿色”表现为在整个供应链流程中企业都要开展绿色经营,确保所能获得的市场机会具有长期性。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就在于实现统筹协作与绿色经营之间的均衡。统筹协作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对企业短期盈利水平的提高作用明显,绿色经营则能够确保企业获得长期收益。

  绿色供应链侧重于供应链节点上企业的协调与协作。打造绿色供应链,企业要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绩效,达到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链上企业绿色化的目标。在汽车、电子信息、家用电器、机械、大型成套装备等行业选择一批代表性强、行业影响力大、经营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的龙头企业,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调与协作,发挥核心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确立企业可持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实施绿色伙伴式供应商管理,优先纳入绿色工厂为合格供应商和采购绿色产品,强化绿色生产,建设绿色回收体系,搭建供应链绿色信息管理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1]

  供应链管理理论已提出20多年, 关于供应链的定义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内涵。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 概念仅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 注重企业的自身资源利用。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重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 注重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 认为它应是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 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而到了最近, 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 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 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绿色供应链是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 其目的是使产品从原料获取、加工、包装、存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 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从而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考虑环境问题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物流能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工作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它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 将供应链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的全过程集成化管理。它强调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以正确的方式将产品送达顾客, 但它仅仅局限于供应链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没有充分考虑在供应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案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何种影响、是否合理利用资源、是否节约能源、废弃物和排放物如何处理与回收、环境影响是否做出评价等等, 而这些正是绿色供应链管理所应具备的新功能。

  2、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商之间的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包含绿色材料的选取、产品设计、对供应商的评估和挑选、绿色生产、运输和分销、包装、销售和废物的回收等过程的数据。供应商制造商和回收商以及执法部门和用户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In ternet 网来实现的。因此,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数据流动是双向互动的, 并通过网络来支撑。

  3、绿色供应链管理是闭环运作

  绿色供应链中流动的物流不仅是普通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更是一种“绿色”的物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废料和在运输、仓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损坏件及被用户淘汰的产品均须回收处理。当报废产品或其零部件经回收处理后可以再使用, 或可作为原材料重复利用时, 绿色供应链没有终止点, 是“从摇篮到再现”; 如经处理后可重新销售、可回到制造厂和可作为原材料使用。

  4、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现并行工程的思想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从原材料生产、制造到回收处理, 实际上是研究的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并行工程要求面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在设计一开始, 就充分考虑设计下游有可能涉及的影响因素, 并考虑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 尽量避免在某一设计阶段完成后才意识到因工艺、制造等因素的制约造成该阶段甚至整个设计方案的更改。因此应用并行工程的思想, 使材料的生产、产品制造过程和回收与再利用并行加以考虑。

  5、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也为绿色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企业利用网络完成产品设计、制造, 寻找合适的产品生产合作伙伴,以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化组合利用, 减少加工任务、节约资源和全社会的产品库存; 通过电子商务搜寻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 减少销售渠道; 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中资源配送, 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

  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从产品设计到最终回收的全过程, 其体系如图1 所示。

Image: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体制结构.jpg

  1、绿色设计

  研究表明, 产品性能的70% —80% 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 而设计本身的成本仅为产品总成本的10% , 因此, 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产品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使设计结果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资源利用、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最小。绿色设计主要从零件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可拆卸和可回收设计上进行研究。

  (1) 标准化设计使零件的结构形式相对固定, 减少加工难度和能量的消耗, 减少工艺装备和拆卸的种类和复杂性。

  (2) 模块化设计满足绿色产品的快速开发要求, 按模块化设计开发的产品结构便于装配, 易于拆卸、维护, 有利于回收及重用等。

  (3) 可拆卸设计就是零件结构设计布局合理, 易于接近并分离的联结结构, 便于毫无损伤地拆下目标零件和回收再利用及处理, 减少环境污染。

  (4) 可回收设计是指回收设计的产品在其寿命周期内达到最大的零部件重复利用率、尽可能大的材料回收量, 减少最终处理量。

  2、绿色材料

  原材料供应是整条绿色供应链的源头, 必须严格控制源头的污染。从大自然提取的原材料, 经过各种手段加工形成零件,同时产生废脚料和各种污染, 这些副产品一部分被回收处理, 一部分回到大自然中。零件装配后成为产品, 进入流通领域, 被销售给消费者, 消费者在使用的过程中, 要经过多次维修再使用, 直至其生命周期终止而将其报废。产品报废后经过拆卸, 一部分零件被回收直接用于产品的装配, 一部分零件经过加工形成新的零件, 剩下部分废物经过处理, 一部分形成原材料, 一部分返回到大自然, 经过大自然的降解、再生, 形成新的资源, 通过开采形成原材料。从绿色材料的循环生命周期可以看出, 整个循环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 同时产生许多环境污染, 这就要求生产者在原材料的开采、生产、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再用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 充分利用能源和节约资源, 减少环境污染。

  3、绿色供应过程

  供应过程就是制造商在产品生产时,向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原材料的采购, 确保整个供应业务活动的成功进行, 为了保证供应活动的绿色性, 主要对供货方、物流进行分析。

  (1) 绿色供应商。选择供应商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批量柔性、品种多样性和环境友好性等。积极的供货方把目光聚焦于环境过程的提高,对供货的产品有绿色性的要求, 目的就是降低材料使用, 减少废物产生。因此供货方应该对生产过程的环境问题、有毒废物污染、是否通过ISO 14000、产品包装中的材料、危险气体排放等进行管理。

  (2) 绿色物流。物流主要是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过程对环境负面影响的评价。评价指标如下: ①运输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交通运输工具的燃料能耗、有害气体的排放、噪音污染等。②保管过程中是否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③搬运过程中会有噪音污染, 因搬运不当破坏商品实体, 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④在包装作业中, 是否使用了不易降解、不可再生资源、有毒的材料, 造成环境污染。

  4、绿色生产

  生产过程是为了获得所要求的零件形状而施加于原材料上的机械、物理、化学等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包括毛坯制造、表面成形加工、检验等环节。需综合考虑零件制造过程的输入、输出和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即由原材料到合格零件的转化过程和转化过程中物料流动、物能资源的消耗、废弃物的产生、对环境的影响等状况。

  (1) 绿色工艺。在工艺方案选择的过程中要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加以分析,如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和切削液的选择,尽量根据车间资源信息, 生成具有可选择的多工艺路线, 提高工艺选择简捷化程度,达到节约能源, 减少消耗, 降低工艺成本和污染处理费用等。

  (2) 生产资源。随着加工水平的提高,尽量减少加工余量, 便于减少材料的浪费和下脚料的处理。应考虑切削下脚料的回收、分类、处理和再利用。

  (3) 生产设备指生产设备选择考核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情况。零、部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维修或保养时间合理, 费用适宜; 维修人员劳动强度不太大等。

  (4) 提高绿色产品制造中的宜人性, 通过改善生产环境, 调整工作时间及减轻劳动强度等措施, 可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生产效率。

  (5) 重视环境保护。在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都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

  5、绿色销售、包装、运输和使用

  (1) 绿色销售是指企业对销售环节进行生态管理, 它包含分销渠道中间商的选择、网上交易和促销方式的评价等。①企业根据产品和自身特点, 尽量缩短分销渠道。减少分销过程中的污染和社会资源的损失。②选用中间商时, 应注意考察其绿色形象。③开展网上销售。作为新的商务方式,电子商务是很符合环保原则的, 发展前景广阔。④在促销方式上, 企业一方面要选择最有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方式, 另一方面, 更要大力宣传企业和产品的绿色特征。

  (2) 绿色包装消费者购买产品后, 其包装一般来说是没有用的, 如果任意丢弃,既对环境产生污染, 又浪费包装材料。绿色包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实施绿色包装设计, 优化包装结构, 减少包装材料, 考虑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和循环使用。

  (3) 随着物流量的急剧增加带来车流量的大量增加, 大气环境因此受到严重污染。绿色运输主要评价集中配送、资源消耗和合理的运输路径的规划。集中配送指在更宽的范围内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 减少运输次数。资源消耗指在货物运输中控制运输工具的能量消耗。合理规划运输路径就是以最短的路径完成运输过程。

  (4) 在产品的使用阶段上主要是评价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再循环利用, 使用寿命是延长产品寿命, 增强产品的可维护性, 减少产品报废后的处置工作。再循环利用是根据“生态效率”的思想, 通过少制造和再制造方式, 使得废弃产品得到再循环, 从而节约原材料和能源。

  6、产品废弃阶段的处理

  工业技术的改进使得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全面, 同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废弃物消费品。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能源浪费, 而且成为固体废弃物和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产品废弃阶段的绿色性主要是回收利用、循环再用和报废处理。

  (1) 产品的回收需经过收集、再加工、再生产品的销售三步完成。通过收集可重用零部件, 它又分为可直接重用的零部件和修理、整修、再制造、零件拆用、材料回收等, 生产出多种再生产品; 可再生零部件,即零部件本身完全报废, 但其材料可再生后再利用。可将废旧产品运输到回收加工工厂处理, 最后把再生产品运输到销售地点进行销售。

  (2) 产品的循环再用是指本代产品在报废或停止使用后, 产品或其有关零部件在多代产品中的循环使用和循环利用的时间。

  (3) 完全无用的废弃物的处理。在初步处理和再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需进行填埋、焚烧等处理。

绿色供应链发展的影响因素[2]

  绿色供应链的影响要素包括驱动因素和障碍因素。

驱动因素

  •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益。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联盟来实施绿色供应链。在绿色供应链中可与上下游企业进行整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为整个供应链带来更多效益。

  • 增加客户价值绿色产品不仅保护环境,也为客户带来绿色收益,可赢得顾客的长期信任。

  • 提升企业绿色形象。实施绿色供应链的企业可以树立产品的安全可靠、重视社会责任的信息,赢得顾客青睐。

  • 可规避绿色技术贸易壁垒。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重视生态问题,并为此设立了相应的技术条款和环保法规。而企业要长久生存就必须使产品达到相应的绿色标准,而要达标就必须实施绿色供应链。

障碍因素

  • 要求相对完善的环境法律法规、绿色供应链管理政策、绿色供应链行业标准与绿色税费制度作为支撑。

  • 实施绿色供应链有可能会带来相应的财务负效应。绿色供应链虽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绿色回收和废弃物的处理却需要花费巨大代价。

  • 需要企业之间具有高度信任关系。企业在决策时总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而非整个供应链或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企业希望自己的上下游企业实施更多的绿色工艺,这样就可为自己的产品达到绿色标准而花费最小的成本。

  • 需要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技术和知识。在发展中国家,相应的绿色产品开发和废物的处理技术与手段有待建立和提高。

  • 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不同影响决策基础。企业文化,特别是对绿色发展绿色经济的理解是影响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的重要因素。如果双方没有互相理解的文化理念,没有具有共同环境目标的合作,则难以成功。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方法

  1、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度

  目前“绿色”这个概念应用很广, 如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等。“绿色”被认为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概念, 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综合国内外的研究, 我们认为“绿色”是一个与环境影响紧密相关的概念, 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本文对绿色供应链的评价, 通常是以相关的环境标准和法规为基准, 当供应的环境影响符合要求时,即认为是绿色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度可定义为绿色的程度或对环境的友好程度, 即环境影响程度进行量化。负面环境影响越大则绿色度越小, 反之则越大。

  绿色供应链是以传统的供应链为基础, 并结合制造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新的应用技术, 其目标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成本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通常采用开发新型供应过程、优化或改进传统供应过程这两个方面来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

  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体系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不仅是一个环境效益显著的行为, 也是供应商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实施绿色供应过程环境评价,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资源消耗, 可降低制造成本; 同时,实施绿色供应过程环境评价, 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 可减少或避免因环境问题引起的罚款,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因此, 绿色供应链的环境评价是一种战略经营决策, 使制造者无论从经济社会方面, 还是从环境方面都受益很大。

  根据上述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研究内容, 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体系。绿色设计主要是对标准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可拆卸设计和可回收设计进行评价; 绿色材料主要是对绿色材料的加工属性、环境属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价; 供应过程主要是对供应商和物流进行评价; 绿色制造主要是对工艺设计、资源、生产设备、宜人性和环境保护进行评价; 流通过程主要是对销售、包装、运输和使用进行评价; 产品废弃阶段主要是对回收再用、循环再用和废弃物的处理进行评价。

  3、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方法

  产品供应链绿色性的综合评价实际上是解决评价对象多因子模式识别和排序问题。由于以上方法在建立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上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如液体污染、噪声污染和清洁程度等定量指标很难做出估计, 在决策中, 只能借助专家的意见。而AHP 是一种既有坚实的理论背景, 又能客观地反映专家和决策者主观意见的简单、合理、可靠的数学结构方法。

  在现实世界中, 人们对事物的推理、判断、预测和决策等智力行为通常都是在问题领域的信息不完全、不确定、不精确或模糊的条件下进行的。知识推理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通过数据分析、推理, 从而产生合理的决策规则而形成有用知识的过程。粗集理论(Rough Set) 是由波兰科学家Z1Paw lak 教授提出来的对不完整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学习、发现的新方法。目前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中一个较新的学术热点, 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的关注。

  产品供应链绿色性的决策涉及到技术、经济、企业素质、企业实力、环境和产品特点等诸多因素, 是一个多目标、多属性的复杂决策问题。其绿色性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供应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绿色供应链管理采用上述理论, 把AHP法粗集理论理想解排序法相结合, 求得环境综合评价的最优解。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现

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途径[1]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 因此企业在决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 应仔细分析自身的状况, 要从承载能力和实际出发, 既能解决企业急需的问题, 又能以较快见效的环节作为突破口, 明确认识实施目标, 确保成功。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 有效地建立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强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环境意识, 企业高层领导转变观念, 积极地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恰如其分地同供应链联系在一起考虑, 通过学习和培训, 提高企业各个层次员工的环境认识, 让员工了解企业本身对环保的重视。

  实施绿色采购。尽量根据企业的需求,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 减少原材料和零部件库存量, 对有害材料, 尽量寻找替代物,对企业的多余设备和材料要充分利用。

  2、加强供应商的环境管理

  绿色供应过程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要根据制造商本身的资源与能力、战略目标对评价指标加以适当调整, 设置的指标要能充分反映制造商战略意图。其次, 强调供应商与制造商在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上对环境保护的认同, 这是实现供应链成员间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的基础; 复次, 供应链成员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创新能力。最后, 在供应商之间具有可比性, 这样有利于在多个潜在的供应商之间择优比较。

  3、加强用户环境消费意识

  要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水平低、资源负荷重、压力大的角度出发, 充分认识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发展绿色消费可以从消费终端减少消费行为对环境的破坏, 遏制生产者粗放式的经营, 从而有利于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 发展绿色消费不仅可以从优质无污染的消费对象来改善人们的消费质量和身体健康, 而且在消费过程中通过观念的转化、行为的转变, 提高广大群众对环保、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4、加强管理部门的环境执法

  由于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资金是相对有限的,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否最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就不能确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 会对生产过程进行适当的修改, 但由于习惯、经验、技术、设备和资金的影响, 大多数企业生产方式的修改是有限的, 效果怎样也不能很好地考察。即使有一些企业效益很好, 想对生产过程进行大改造, 节约资源和能源及减少环境污染, 也不愿冒风险。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效益,甚至不顾环境污染。这时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进行。执法部门广泛深入地宣传环保, 既向各企业决策者宣传绿色市场营销观念, 又向广大消费者宣传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针对不同对象, 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育培训。

促进和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路径[3]

  增强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意识。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难以对企业形成有效的吸引,因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较少。目前大多数企业尚未形成绿色供应链管理意识,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绿色供应链管理。即使部分企业了解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相关内容,但认知往往存在偏差,一些企业认为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等某个方面就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缺乏全流程管理的意识,或者将绿色供应链的实施主体认为仅是供应商、生产商或消费者等单一主体,忽略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主体的集成特性。还有一些企业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只适合大企业,忽视了中小企业也应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供应链管理的环境绩效。确立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是其能够被有效实施的关键。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定位长远,围绕整条供应链,不断培养员工的协作精神与“绿色”意识,这既要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有机整合企业的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统领整条供应链的绿色发展,也需要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长期回馈企业和社会的作用有明确了解,最终促进企业通过实践使企业文化不断融入“绿色”,以自觉行动树立“绿色形象”,打造“绿色品牌”。

  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激励机制。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传统供应链管理中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的供应链管理方式。尽管部分供应链核心企业出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主动加大绿色投资力度,对上游企业和设备供应商的绿色化生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搭便车”行为会导致核心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很难取得竞争优势,从而降低绿色生产的动力。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这一激励机制不仅应确保采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可以提高短期效率,也可以获得长期收益,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政府可以承担绿色供应链企业的部分环境风险,或者给予其相应的资金补助、税收减免、政策倾斜等优惠,通过外部补偿降低企业的绿色生产成本,激励企业加大绿色发展投入。

  促进环保产业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做强环保产业、建设美丽中国是未来我国一段时期的重点任务,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但在解决重大环保治理问题时对国外的依赖程度仍较强。部分具有市场潜力高新技术环保企业都面临着资金回收周期长和销售成本高等问题,开展业务的市场准入门槛较高,阻碍了环保技术的推广。我国在利用环保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发达国家在环保技术与服务方面虽然领先于我国,但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不断加强,环保市场日益扩大,环保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此,一方面我们可以吸收并利用国外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各类环保技术与服务,另一方面应注重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环保企业,促进环保设备的国产化发展,并加强环保技术交易平台建设,推动环保产业自身的技术积累,以此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绿色供应链旨在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采购与消费力量,产生市场机制的激励效应,通过供应链的管理方式,推动企业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能效,以提高整个供应链体系的环境治理效率,促进整个产业链条的绿色升级。这种创新性的环境管理手段试图通过市场的力量,形成一种激励和倡导型的措施,鼓励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遵守环境保护标准,提高环境绩效,使其更加清洁、低碳和绿色。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范围涵盖行业的全生命周期。如果可再生能源行业产业链上核心企业(如风电行业中的整机商)能够发挥主体作用,一方面做好自身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扩大对社会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引领带动甚至要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持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绩效,那么可再生能源行业可以迅速高效地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发展。对于可再生能源行业来说,通过绿色供应链建立,可以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规范和管理,是可再生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对于企业来说,绿色供应链管理措施的建立不仅会增强企业的环境绩效,也会对其经济绩效和运营绩效产生正向影响。首先,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降低企业成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其次,随着绿色发展关键的普及和大众对于低碳发展理解的接受,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将被消费者视为更加环保的产品,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顾客对产品和企业的忠诚度。再次,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向社会传递负责可靠、有社会责任担当的信息,并且在“信用时代”的当下,对企业融资方面也有所裨益。最后,随着全球经济绿色化的不断发展,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于产品绿色要求的标准不断提出并持续提高,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助力企业全球化发展[4]

绿色供应链发展的国际经验[2]

(一)美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起者与推动者

  美国政府在绿色供应链的政策性引导上,制订了一系列强有力、灵活的、以科学为依据的法律法规,并建立了有效的监管与考核体系。

  1.制定市场激励措施,影响企业环境行为

  美国政府通过制定税收政策和经济刺激措施,影响企业的金融决策,以此推动企业提高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2.通过法律或指南,强制或鼓励企业报告供应链的环境状况

  美国政府要求企业必须披露其供应链中各操作环节产生的环境影响的相关信息,美国联邦环保署建立的“有毒物质排放清单”制度是该类政策的一个范例。该清单要求企业必须对于包括排放地点在内的有毒化学物质排放信息进行报告。此外,美国还积极推行环境信息自愿报告制度。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必须向有关部门报告其金融和公司管理状况。多数企业的报告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下简称“证交会”)负责监管和发布,国会有权要求证交会对新类别信息进行报告,其中包括企业运营、供应链中商品的配运以及服务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政府推动企业开展自愿合作计划,减少供应链企业对环境的影响

  为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到绿色供应链进程中来,美国政府资助了一系列自愿项目,旨在帮助企业改善可持续经营。为吸引企业参与,自愿项目不仅仅具有指导性,更多的是合作性和激励性。最典型的例子是2004年美国联邦环保署启动的政府与行业合作项目—智能交通项目,设立目的是通过实施能效措施,为物流公司提供低油耗战略。

  4.积极推行政府绿色采购

  美国绿色采购制度比较完善,在促进绿色供应链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美国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主要包括第12873号行政令《联邦采购、循环利用和废物预防》、13101号《通过废弃物减量、资源回收及联邦采购来绿化政府行动》、第13148号《通过在环境管理的领导作用绿化政府》的总统行政令等。2001年,联邦环保署颁布涉及食品装置、电子设备、洗衣机、复印机、地毯等一系列产品的购买指南等。

  5.企业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建立双赢伙伴关系

  美国领先企业非常重视并且极为慎重选择供应商,并把环境能力作为评估供应商的一个重要标准。根据环境法规以及自身要求设定相应的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获得供应商数据,并加以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此作为选择供应商的科学依据。在选定供应商后,通过指导、支持和帮助供应商等途径与其建立起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比如组织供应商会议或环境论坛,供应商培训等。

(二)欧盟—绿色产品扩大绿色供应链的全球效应

  欧盟所倡议的绿色产品扩大了供应链的全球效应。欧盟国家看准供应链间环环相扣的利益关系,积极将一些环保诉求立法,主要举措包括:

  1.环境法案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全球变革

  欧盟于2002年11月通过《废电机电子产品指令》(WEEE)及欧盟《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这两个指令的实施,对全球电子电器产品生产商,乃至连带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商、分销商合同制造商在内的电子行业整个供应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销往欧盟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商在承受着“绿色壁垒”所带来成本增加的同时,不得不改善其产品的生产技术,不断绿化企业的生产链条。从这个意义来说,WEEE和ROHS指令的实施,极大的推动了全球电子行业绿色产业链的建立。此外,这两个指令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电子废弃物管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2.生态标签

  早在1992年,欧洲就以自愿形式发起生态标签制度,鼓励私营部门在其发展和营销方面提供环保产品和服务。获得标签的产品和服务带有一个造型简洁的花朵标志,在其27个成员国内都可得到识别和认可(挪威、冰岛和列支敦士登也包括在内)。

  3.绿色公共采购

  欧盟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核心是绿色公共采购,它是鞭策私营部门力争达标的激励办法和指导政策,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了重要比例。在欧洲范围内,政府部门在此方面的花费接近2万亿欧元,约占欧洲国内生产总值的17%,因此已经构成了使市场转变为可持续方向的主要杠杆动力。绿色公共采购激励产业大力发展绿色技术与产品,并且生产为这些可持续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提供了足够大的市场,以帮助它们达到基本规模生产要求,毫无疑问,该政策对整个欧洲市场带来了巨大变化。

  综上,绿色供应链管理正逐步成为国际企业获得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方法。目前,众多国外大型企业均将某种形式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借鉴成功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经验将有助于中国绿色供应链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绿色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区别[2]

  与传统供应链不同,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贯穿于策划环节、采购环节、制造环节、消费环节和逆向物流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要求注重环境管理与风险控制,把整个供应链作为一个绿色系统进行管理。其中:

  策划环节,应注意从全过程计划,引入绿色概念,在各个环节考虑资源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采购环节,注重绿色供应商的管理,除传统供应链考核的内容外,还需加入绿色核查评估要素,确定绿色供应商优先采购的机制。

  制造环节,不仅指制造、加工过程,还包括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等多个要素。清洁生产作为制造环节的重要一环,是指在工艺产品服务中持续地应用整合且预防的环境策略,以增加生态效益,减少对于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和风险,侧重于从生产全过程减少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消费环节,又分为政府绿色采购和公众市场消费。其中,政府绿色采购指在政府采购中着意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有利于健康及循环经济发展的产品和服务。实施绿色采购不仅有助于绿色产业市场的形成,同时也能推动绿色消费市场的实现。逆向物流环节,能够使绿色供应链最终形成闭环,从而将其对环境影响降到最小。

  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相比,绿色供应链管理注重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

  1.目标的转变。传统供应链追求的目标是降低成本支出,提高供应链企业的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绿色供应链所追求的则是节约资源能源投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使自身成为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均衡。

  2.供应链管理结构的转变。与传统供应链管理不同,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环境绩效因素被纳入企业内部和外部供应管理的各个环节。

  3.商业模式的转变。绿色供应链发展,意味着更为完善的商业模式,其必须将低碳、环境保护思维融入所有的物流和供应链环节之中,形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业设计、制造、交付和使用等生命周期支持的完整绿色、低碳的供应链体系。

  4.商业流程的转变。传统供应链始于供应商而止于用户,物质流动是单向、不可逆的,是一种“从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的管理,而绿色供应链必须实现该流程的转变,做到“从摇篮到再现”(Cradle-to-Reincarnation)。绿色供应链中,物质流动是循环、可逆的,所有产品必须实现全生命周期流程管理。

  5.消费模式的转变。传统供应链的消费模式多是商业活动下消费者的自发行为,而绿色供应链的消费模式中,更为注重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绿色采购、鼓励公众绿色消费,引导各级政府和公众改变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与习惯,倡导合理的消费模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进而有效地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手段[5]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以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为目的的环境管理手段,要求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销售、使用到报废处理整个生命周期的减排降耗。作为行政管理手段的必要补充,借助市场的力量,引导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从各个环节提升环境绩效,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升级改造,减少全产业链污染物排放,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依靠市场机制,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调动全产业链系统性节能减碳。各行业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信息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绿色采购、供应商黑白名单等绿色供应链管理措施,推动其上下游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开展更积极有效的环保节能减碳行动。

  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升级改造的能力。龙头企业通过与其供应商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开展产品的联合设计和研发,帮助其供应商及时获得相关环境政策变化信息,了解技术升级方向,制定解决方案,提升环境管理能力。

  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成为环境行政管理的必要补充。绿色供应链管理由企业主导,基于市场机制,通过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金融等共同作用,使节能减碳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促使供应链各环节参与者主动挖掘自身环保低碳转型潜力并采取行动。这种管理运作模式,可以更好地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案例[2]

上海通用

  2005 年,上海通用启动了绿色供应链项目,最初有 8 家绿色供应商参与到项目实践中。目前其上游企业参与规模已经达到了上百家。仅 2008 年,上海通用共确立了 131个立项改进方案,90%已于年度内完成,共节电超过 1700 万度,减少天然气消耗近 140 万立方米,节约用水 55 万多吨,减少废气排放 434 万吨,节能、减排收益折合人民币总计 4576 万余元。2010 年发布上海通用 2011-2015“绿动未来”战略。从绿色产品战略、绿色体系战略和企业责任战略等方面支持绿色供应链发展。

沃尔玛(中国)

  沃尔玛(中国)绿色供应链项目实践主要推动者是其设在深圳的全球采购办公室,具体企业政策主要在于关注供应商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针对供应商的能源利用和管理提供鼓励性政策;关注供应商的废弃物管理、三废排放以及危险物质管理;关注能源消耗情况以及 GHG 排放情况;关注水耗情况并进行监测。目前,由数百家沃尔玛的供货商参与了该项目,并主要从节能角度切入绿色供应链项目,而评估工作则由第三方能源评估机构负责。截至到 2011 年第一季度,有 125 参与绿色供应链项目的工厂报告显示,对比2007/2008/2009 数据获得了 20%的环境绩效改进。其中:共节电 404 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 34.7 万吨。为鼓励供应链的积极性,沃尔玛还不定期组织优秀绿色供应商的评比工作。

参考文献

  1. 1.0 1.1 晏维龙;曹杰.《论绿色供应链管理》.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1月
  2. 2.0 2.1 2.2 2.3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专题政策研究报告——绿色供应链的实践与创新》.2011年11月
  3. 齐文浩.《依托绿色供应链管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7日
  4. 王雅琳.《可再生能源行业全生命周期低碳发展途径——绿色供应链》.计鹏新能源.2018年3月
  5. 袁钰、董鑫、刘婷.《绿色供应链助力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国环境报.2021-04-2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3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绿色供应链管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61.172.142.* 在 2011年8月19日 13:20 发表

第一次读到有关绿色供应理论,很有想法,不错!

回复评论
薛遠 (Talk | 贡献) 在 2015年2月8日 11:58 发表

垂直整合或供應端、製造端、輸出端與用戶端過程中,設法將有害物轉為無害。 一方面鞏固環保,塑造正面形象;另一方面降低輿論壓力,提升品牌形象。

回复评论
223.3.126.* 在 2017年11月12日 11:58 发表

厉害了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