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8个条目

物流合理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物流合理化(Logistics Rationalization)

目录

什么是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它是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

  所谓物流合理化,就是使物流设备配置和一切物流活动趋于合理。合理即合科整理,具体表现为以尽可能的物流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物流合理化是物流学科产生以来学者们一直关注、探讨的一个问题,也是产业界追求、探索的理想化目标.

  物流合理化途径是商物分离

物流合理化的原则和要点[1]

  物流合理化具体表现为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也就是说要低费用、高效率地进行物流管理。其基本方法是改变物流结构,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物流效益。其要点包括:①改变物流结构,减少商品流通环节,提倡按一定生产、交通、地理条件自然形成的渠道进行流通,防止商品迂回倒流和层层入库;②商品运输要做到快发、快运、快装、快卸;提倡统_发货以零拼整,然后中转分运,大力推广集装箱“门到门”运输;③商品存储要做到尽量缩短在库时间,变仓储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强调“活货”存储,尽量缩短商品待运时间;④加强搬运管理,提高物流效益,缩短搬运距离和搬运时间。物流合理化的目标是多流、迅速、及时、安全、准确和经济,实现物流合理化的主要方法有计划化、共同化、直达化、规模化、社会化和服务化等。

物流合理化的必要性[2]

  1.从保证对客户的物流服务质量方面看

  在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中,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其中一个环节不协调,为客户服务的质量就无法保证。

  2.从确保物流各环节的作业效率看

  例如,一个企业运输能力非常强、效率高、质量好,但保管、包装、装卸和信息各环节与运输环节相比有很大差距,那么整个物流效率也不可能提高。如果运输卡车排着队等在仓库门口,两个小时也装不完货的话,恐怕卡车在路上跑得再快也没用。又如,一个企业投巨资建立了全自动化立体仓库,保管的作业效率提高了,但是运输环节跟不上,配送没有形成服务网络,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建立了全自动化立体仓库也同样不能及时地把货送到用户手中,得不到客户的满意。再如,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各环节效率都很高,只有电脑软件跟不上,信息传递不及时,可想而知,势必影响整体效率。所以说,物流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各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3.从提高物流各环节的技术水平看

  例如,一个企业运输、保管、包装、信息各环节的设备都先进,作业效率高,质量好,只有装卸搬运环节设备落后,机械化作业水平滞后,人工装卸效率低、质量差,作业时问长,或者由于抢时间、野蛮作业,造成包装破损,甚至出现作业事故,势必会影响整个物流过程的速度和质量。又如,一个企业的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和信息各环节的技术水平一致,效率很高,只有包装环节技术含量低,包装机械少,主要靠人工作业,即便是每天工人加班加点,恐怕也难达到要求。如果总是与其他环节不匹配,整体物流就无法实现高效率。因此,物流各环节的技术水平的一致性同样是物流系统合理化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运输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贸易也要求运输高效、安全、准确和快速。如果国际运输船队力量强大、运力充足,但是由于港口规模小,装卸机械化程度差,或者港区仓库面积不够等原因,轮船到港后不能马上进港卸货,这样,国际运输的船队规模再大也是多余的。如果港口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轮船能够及时进港,卸货也很快,但是,货物装上卡车后一上公路就走不动,因为港口腹地运输网络和设施差,交通堵塞严重,或者说,货物按原定计划从船上卸下来,突然情况变化,需要将货物在港口仓库暂时保管几天,可是港口的仓库面积不足,货物没地方存放,也会出现很大的麻烦。因此,物流是一根链条,各个环节必须配套和咬合,哪个环节也不能出问题。

  4.从托盘系统的标准化方面看

  托盘虽然只是一个物流器具,但是也可以形成一个系统。托盘系统包括包装、运输、装卸、搬送保管和信息。托盘是装卸机械化、保管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运输效率化的基本构成因素,托盘尺寸的标准化关系到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使用托盘能够进行叉车装卸和搬运作业,可以提高作业速度和效率;利用托盘能实现托盘化堆码、单元化包装、单元化搬运和装卸,大幅度节约仓库空间,使货物出入库、保管实现全自动化;托盘尺寸的一致、统一,能够将物品的生产线堆码在托盘上,实现运输、包装、装卸、搬送保管一体化作业。这样,可以缩短物流各环节的作业时间,节约物流各环节的费用,大幅度提高物流各环节的效率。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托盘的利用和托盘的标准规格、尺寸的统一。在设计托盘规格尺寸时应充分考虑与卡车车厢的宽度、集装箱的大小以及物品包装的尺寸相一致,以免出现装卸搬运的麻烦和浪费。强调物流系统的合理性,其原因有:一是物流本身是一个系统,而并不是单一的运输和保管作业。

  只有物流七大环节整体合理化、机械化和现代化,才能真正节约费用、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加强服务水平。二是物流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时还相互矛盾,如果只重视一个侧面,忽略另一侧面,就会产生不协调。如不包装或简化包装,就要增加装卸、搬运和保管费用,降低运输效率;减少库存,则要增加配送次数,加大运输成本等。三是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本身要求统一性和整体性。如托盘的标准和规格,与包装尺寸、卡车车厢宽度、集装箱宽度等都有一致性要求,这关系到装卸、运输的效率。四是物流外围条件的系统要求。如要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加强为用户服务,但服务如何标准化,成本是否合算,这要根据企业销售、企业经营和企业市场战略的需要而定。也就是说,物流系统与商流系统乃至企业经营、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众多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相关,在追求物流系统整体最优的同时,还应该与相关的外部条件协调一致。综上所述,物流并不是某一个环节的概念,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不能单纯地以为运输就是物流,或者是保管就是物流,如果这样认为,就偏离了物流的实质。要清楚地认识到物流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是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七大环节(或称七大功能)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七个环节的整合性、协调性、一致性、关联性、互动性、平衡性是物流的本质和生命力;物流强调的是七大环节的综合成本的降低和综合效益的提升,而不是局部的冒进和盲目超前;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密切相关,现代物流已经与销售、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等连成一体,是综合设计、整体构思、协调发展的产物。

物流合理化的两个阶段[1]

  1.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要使构成物流活动的包装、运输配送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各种活动实现合理化.关于包装,主要存在着诸如采用什么样的包装种类,才能适合作为包装对象的商品的要求,例如,采用纸箱包装时,如何确定其尺寸、形状和强度等与物流有关的问题。关于运输,作为运输方法,可以选用卡车、铁路、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如使用卡车时,是使用自备卡车,还是使用运营卡车。各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采用哪一种方法,才是最经济、最合理的方法都值得研究。关于配送,同样存在着合理化问题,如配送中心的选址,配送方式的选择,配送路线的安排等。在仓储的问题上,也存在着是选用自备仓库还是营业仓库的问题。另外,如果建设自备仓库,也存在着建造单层仓库多层仓库还是高层自动化仓库,以及仓库结构采用架式还是棚式等问题。

  在装卸搬运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考虑以托盘将货物成组并使用叉车进行装卸搬运时,就存在着用哪一种叉车最适于对象货物的装卸搬运作业的问题;在使用传送带或其他自动搬运机械时,存在着使用方法的问题。至于与物流有关的信息,也是最使人关注的问题。物资实际流动的背后,必然会发生信息的传递。如何填制作为信息传递媒介物的出库单证和发运单证,以及通过什么终端,将这些信息存储计算机中,如何使用计算机处理的结果等,都与物流信息体系的设计和改善有关。与此同时,流通加工也作为新的与物流有关的问题而出现了。如在物流过程的哪一部分进行流通加工最好,以及流通加工的方法是否有实现机械化或自动化的可能性等问题。综上所述,物流合理化的第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使上述各种活动达到合理化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要求,除了引进必要的设备和工具之外,改善操作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各职能部门应致力于所承担工作任务的合理化,不过,物流的合理化,并不是仅靠第一阶段的工作就能充分完成的,也就是说,仅仅依靠各职能部门在合理化方面的单独努力≯并不能充分地实现整个物流的合理化。

  2.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应通过“整体思考”,使物流系统合理化。由于物流内部各活动之间存在着交替损益的关系,因此,一个部门的合理化,并不表示物流整体的合理化。如果将仅从个别部门考虑的方法称为“局部思考”,那么,以整体目的为主的考虑方法,可称为“整体思考”。

生产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合理化”的含义,就是事物的主体,或者是事物的普遍性处于全面、客观、适中、科学状态,也可以说处于符合规律、符合客观、符合实际的状态,生产企业物流合理化也应该遵循这一思维原则。物流合理化的途径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结合经营环境、发展态势等因素,综合考虑。

  1、全体员工认识的一致性

  企业实现物流合理化为什么需要全体员工认识一致呢 ? 一是因为物流合理化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重要性还鲜为人知,没有一致的认识,则没有行动的统一,只有“人心齐”才能“泰山移”。二是因为物流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物流合理化有时会与销售生产等环节发生冲突,比如销售人员为了扩大销售,或为了维持市场份额,有时,哪怕是超小批量订单也要求单独送货;而物流人员却希望有规律、大批量地送货,这样才能不浪费物流成本,这类物流与销售的矛盾会时有发生,这就要求销售人员也能认识到物流合理化的重要性,否则整个企业的物流合理化就会出现问题。三是物流合理化不单单是物流部门的任务和责任,与企业的其他部门也密切相关。比如企业各个分厂、车间、仓库及产品重量、大小、形状设计等都应考虑物流的合理性,这就需要企业决策、设计、生产、销售等各部门全体员工对物流合理化认识上的一致。

  2、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物流合理化的高度重视

  一般来讲,生产企业的管理是纷繁复杂的,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然而孰轻孰重,先解决哪个,后解决哪个需要领导定夺。如果企业的决策者不懂物流,或者对物流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那么这个企业恐怕就会重生产、重销售、重质量、重人才、重信息、重市场,就是不重视物流。或者说,由于企业决策者轻视物流,于是便在物流部门与其他部门发生矛盾时牺牲物流部门的利益。因此我们说,物流合理化需要企业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国外发达国家生产企业的决策者都把物流作为企业的支柱部门对待。

  3、找出企业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每个生产企业中都存在着大量的物流活动,都有大量的物流问题有待研究解决。生产企业的流合理化可例举出:

  (1) 运输距离短。消灭交叉、迂回运输配送

  (2) 库存少。周转快,减少或消灭积压,增加库容利用率。

  (3) 装卸、搬运省力、省能、省事。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产成品在厂区、工序之间移动、传送距离近,搬倒、装卸次数少,作业安全。

  (4) 包装费用低。包装规范、尺寸统一,包装模块化、系列化包装尺寸、规格与托盘集装箱、料箱、车箱一致。

  (5) 信息一体化。生产信息、销售信息物流信息一并收集,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商品库存数量、品种、配送状态、退货及旧货回收等信息。生产企业的物流合理化不仅表现在上述方面,还需要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供给和商品送达方面做到及时、准确、安全,即按照需要者要求的数量、时间、地点、准确、及时、安全地送达,同时还必须在保证作业质量、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做到费用省、成本低。如果按照以上标准衡量,我们会发现我国的生产企业物流的差距很大,浪费和不合理现象也很多,只要我们引起重视,积极改进,这方面的节约潜力不可估量。

  4、找准本企业物流合理化的目标

  最近几年,在我国的烟草医药汽车家电等生产领域中,一些有魄力、实力强的大型生产企业纷纷建起了现代化的立体仓库配送中心;有些生产企业改革物流管理体制,成立物流部门,统一、集成、整合物流业务;还有的生产企业改变过去传统做法,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将物流业务转给了专业物流公司。投巨资建设全自动化的立体仓库,不仅可以加快库存周转、提高仓储效率,提升为客户服务水平,减少人为差错,而且还能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影响力,好处甚多。然而,任何事物都一分为二,比如一般建自动化立体仓库,主要是因为地皮昂贵、找不到合适的场所,或者因为商品品种过多、过杂,非机械化、自动化不可,否则不一定非要建最先进的现代化仓库。目前,如果建自动化立体仓库条件还不成熟,也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先建半自动化的货架仓库,充分利用软件系统和叉车托盘、传送带、搬送小车、条形码等技术设备,使物流系统整体协调运转,同样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物流合理化的范围极广,做法很多。比如海尔集团的两个国际物流中心,全部建在海尔工业园区内,与海尔产品配套的大部分零部件生产企业,都集中在一处。这不仅提高了库存周转和配送效率,也大幅度节省了运输费用。试想一想,如果一种零部件生产工厂与装配厂的距离多出一公里,那么,几百种零部件,一个月、一年乃至十年时间要浪费多少运输距离和费用! 如果你的企业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制订一个物流合理化目标,必将得出超出想象的效果。

物流合理化改造案例研究[3]

  一、传统制造企业物流合理化的意义

  我国传统的生产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在20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的基础上创立发展起来的,并且至今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与发达国家或跨国集团企业外资企业(如通用汽车公司IBM公司等)的先进生产物流管理模式相比,我国的生产管理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物流管理观念和运作手段相对落后。加上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导致我国生产企业物流离现代化物流存在极大的距离。我国的近代生产企业物流经过近50年的演变,围绕着“物”这个中心,从节约资源到提高生产效率的两个利润源泉,已经有了较为稳定的框架,但正是这种稳定性,决定了中国传统的生产企业物流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传统的计划性生产物流的模式,特点是计划性强、劳动密集程度大,更能适应目前中国大多数生产者的思想观念和技术素质生产设备和工艺手段,以及目前国内平均生产力的需要。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尤其是加入WTO后的种种变化,国际物流的现代化发展促使我国生产企业物流必须同步化。但恰恰是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的稳定性,导致了停滞、低效、高耗的传统的生产企业物流管理与高柔性、低成本的现代企业生产和管理之间的矛盾;出现了传统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管理模式对物流现代化改造的不理解和排斥,从而增加了传统生产企业物流改造的难度。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按照物流原理进行物流系统改造重新设计,并且进行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将流入其他会计费用科目的物流成本全部抽出来,使人们清晰地看到潜藏的巨大的物流成本,并且引导人们去精确分析与掌握,挖掘出降低这一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泉”。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活动的展开,物料也就进入了生产系统。物料的移动伴随着生产活动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始终,直到产品从生产系统中产出。通常,生产活动可概括为四个基本环节,即加工(装配)、搬运、停滞、检验。在四个环节中,企业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加工环节的改善上,而实际上在搬运,停滞环节中却隐藏着大量有待挖掘的潜力。

  举例说明如下:下图表示了批量生产的工件在生产系统中各项工作时间的占有比例。在成批量生产并以金属切削为主的制造业中,工件在机床上的总时间平均仅占其在生产系统中全部流通时间的5%,而消耗在搬运和等待(停滞和储存)的时间占95%(图a),而在上机时间中,用于加工的时间又仅为30%(图b)。

  Image:物流合理化图.jpg

  关于成本费用比例,根据英国《物料搬运百科全书》提供的典型成本分析,工厂物料搬运费用大约占全部制造成本的25%。搬运费用相当于材料和零件费用的总和,也相当于机械加工的总费用,也相当于装配、检验和管理费用的之和。著名的丰田生产方式提出“彻底排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的15号,他们把这些浪费归纳为以下七种:①过量生产的浪费;②等待的浪费;③搬运的浪费;④加工本身的浪费;⑤库存的浪费;⑥动作的浪费;⑦制造不良的浪费。其中,①、②、③、⑤正是针对排除搬运与停滞中的浪费而言的。要缩短生产周期,也必须同时改善加工、检验、搬运、停滞等一系列物流环节。尤其是搬运和停滞。虽然加工是产生价值的主作业,然而它对缩短整个企业系统生产周期的作用并不显著。这也正是现代工业企业重视生产物流的原因。因此在发达国家,企业一直极其注重生产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把物料在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器具、设施、路线、布置以及管理等作为一个系统,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综合和优化。

  二、国内传统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现状分析——以BY通用机械厂为例

  在制造企业的生产中,生产物流是指工厂从支持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进厂(包括原料、半成品协作件及燃料等),经储存、加工、装配、包装,直至成品出厂这一全过程中,物料在仓库与车间之间、车间与车间之间、工序之间的流转、移动和储存(含停滞、等待),及与之有关的咨询管理活动。它贯穿了整个生产过程的始终,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称为工厂物流(或厂内物流)。为了便于了解我国传统大中型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现状,下面以BY通用机械厂为例,介绍其生产物流现状。

  (一)概况

  BY通用机械厂位于北京北郊,距北京市区14krn,有八达岭高速公路与市区相连。该厂是中国机械工业压缩机设计、制造的大型重点企业。工厂占地30万m²,拥有大、中型生产设备760余台。该厂主要设计、制造4L、L5.5、2D5.5、2D8、2D132、4M系列大、中型往复式压缩机,G2V、G3V、G5Z、G6Z、GIA、GLW系列隔膜压缩机;OGY、OGFD系列单螺杆式压缩机。该厂生产的各种气体压缩机300余种,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建筑石油化工、煤炭、交通、电力、轻纺、科研、设计、核电、军事、环保城市煤气等重点工程。其年销售额超过两亿,每台压缩机售价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BY通用机械厂的技术力量较为雄厚,工艺装备精良,检测手段完善,是中国各种气体压缩机设计研究、生产制造、成套供货的主要基地,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该厂的产品广泛分布在中国各行业,并有7个品种、13个规格的压缩机产品出口美国及东南亚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有着良好的质量信誉和稳定的市场。由于国内目前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极少,应该说该厂的产品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而且就目前的销售情况看,尚且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型国有传统机械制造企业,由于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经济效益一直不佳,企业难以取得长足的发展。究其原因,除体制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外,一个突出的问题便是企业生产物流落后而不合理,效率低下。

  (二)存在问题的分析

  1.工作流程不合理以活塞式压缩机事业部为例,其指导思想是一切活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计划科为核心协调部门,质保科和技术科指导生产,供应科根据生产计划协调并满足生产。这是一个传统的生产流程,供应科负责一切生产资料的配给,而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流动却是由生产科协调,其中的在制品、成品的装卸搬运、临时库存等物流过程却是由计划科处理。这样,生产全过程物流活动各个部门都管,各个部门又都可以推卸责任,使生产环节产生重复劳动,效率低下。另外,生产过程中物流成本未纳人成品的会计成本,使得虚报了最后结算成本。

  2.运输工作不合理运输容器没有实行标准化,有各种各样的具有供应方明显特色的容器,不利于企业内部标准化管理,也不利于物料与容器的颜色管理定置管理以及物流现场的整理整顿;单元数量不统一,不严格按生产需求送货,为了保证用量,通常都有多送的余量;盘点不及时,增加了企业的管理与仓库成本;不能进行运输的直达化管理(即门对门管理);人工清点与数据交换费时、费力、更容易造成积累误差

  3.供应物流不合理进货的规划不够协调。调度中,可能出现同时超标到货的现象,造成现场拥挤。工厂在国内拥有50多家原材料、构件的供应商,光送钢材的车辆最多时达到8~10辆(也有时空场),而卸货现场面积和卸货能力决定每次最多可同时卸4~5辆大卡车。此外,由于与供应商没有稳定良好的关系,分供方质量不能保证,使总装线时有停产,甚至总装后试机时,发现品质不良,只好作为不合格品另作处理,增加了生产环节的负担。

  4.装配线物料流动不合理所需物料、构件不能从各个厂、区、库及时、准确配送到位,且配送的物料难以保证质量,不需要的物料(如报废的零配件,边角废料,不良品等)不能及时运走或处理,造成物料拥挤与亏缺,使生产不能连续稳定地进行,物流不均衡。

  5.信息流动不合理企业信息传递和数据维护的现代化程度很低,部门之间以订单方式交流信息,传递易产生失误,沟通、处理不及时,物料周转又未单元化,使物料运转中产生了巨大的数据量并导至低效率,人工操作容易出错(如成品包装线与成品库存之间的数据交换完全是由人工完成的,常出现数据不统一或盘点延迟的现象)。

  6.储存工作不合理

  (1)库房设置与物资存放管理缺乏条理。作为一个大型制造企业,BY拥有的各类仓库就有七个之多,分为金属材料库、外购原料库、机电配套库、燃油辅料库、成品库、工具库和劳保库。其中,金属材料库和成品库是露天仓库(成品已放人密封集装箱内),金属材料库与铸造车间有铁路相连,但未与外部铁路相连,使得金属原材料的采购运输成本增加。另外由于采用露天存放,钢材的锈蚀损耗也很明显。外购原料库主要存放外购的标准件,如六角螺钉、垫圈、螺母、轴承等。机电配套库存放机电仪表、汽配零件、电机、电控柜等。由于所存物品数额不大,这两个库房均有很大的库存冗余可加以利用。燃油辅料库存放化工油漆、橡胶、氧、乙炔气、润滑油等,从目前的存放状况来看,其出入库管理混乱,有的化工油漆已存放了三四年,远超过了其保质期。工具库和劳保库主要存放机加工工具、检测调试工具以及劳保用品等一些低级易耗品,存放无序。另外,每个库区均分为卸货区和暂存区。

  (2)卸货区拥挤现象很严重,成了暂存区。外进材料在卸货区清点停留时间过长,客观上造成对卸货本身的干扰。

  (3)暂存区是见缝插针式的无序存放,暂存容器的不统一、不规范(甚至许多物料根本没有必要的容器),导致存货不能顺利进出,造成实际生产中时空上的矛盾。如五金件存放区,甚至出现多种多日的不良部件,而且经常存放在加工区的运输要道上,阻碍了物料的JI顷,N流动。各库房、暂存区重复设置现象严重,但又不能统一管理与调度,导致重复运输与和回转运输,使厂内配送无序。

  (4)各车间的区域分割,库房分散,加上配送与物流管理上的不均衡,使空间周转不过来,产生如产品的下线问题、半成品的存放问题、固定工艺的运转周期与下件的存放使用的时间差问题、运输过道与运输方式的问题等,造成各库房、车间物流的瓶颈。

  (三)物资管理工作分析

  物资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在企业管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BY,这项工作是齐抓共管,但又没人主管。为什么呢?原因在该厂一向是由物管处负责材料管理,由保卫处负责办理材料出厂手续(虽然该厂对此有明确规定,但主要操作还是由保卫处负责)。这样就给了一些部门以特权,同时也使得主管部门在物资管理的一些方面有职无权。举个例子来说:该厂的原材料由供应处负责采购,物管处负责管理,生产部门负责加工,铁屑由供应处外卖废料的处理也是这样。这使得部门在利益面前的责权不分。另外由于职能部门的相对独立和脱节,致使该厂存在着人为的重复再生产,造成资金的无形浪费。假如该厂由物管处全面负责物资管理工作,那也就不会出现现在的这种局面了。物资在采购回厂经检验合格后直接入库,统一由物管处管理;物管处根据车间生产计划统一安排下料,经检验合格后转入相关库房管理。生产单位在根据生产计划领料加工,完成后将产成品送人到物管库房,废料交回或以旧换新边角料和废料根据具体情况再作处理,确无利用价值的由物管处处理,所回收的资金交由厂财务处理。

  由于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组织,造成以上矛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下表列出了该企业一天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停产的部分数据。

  Image:BY某日停产明细.jpg

  从上表中可看出:导致停产的责任较大的是采购部、工艺部等物流的主要环节,而各个分厂的责任,很小。单日停产原因分析表明,导致停厂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物流管理的不合理导致的低效率。出现停产现象,该企业的管理监督部门都会定期稽核,并追究责任者。一方面该企业的生产管理体制及监督的力度有待提高,但更主要的是企业缺乏对物流管理的理性认识,所以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因物流不合理带来的浪费与束缚,始终是该企业领导层一直未解决的问题。

  (四)物流成本分析

  通常,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是指为配合企业生产而完成的物流活动所占用、消耗的各种活劳动物化劳动货币表现。它应该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开始直到商品送达消费者的全部物流费用。但是,在生产企业的不同部门、不同环节的物流成本被分摊到了该环节的特定费用中去了。如该企业生产部将物流成本计入产品制造成本;采购部将物流成本计人采购流通费用;销售部将物流成本计入商品销售流通费用。无论在采购阶段、生产阶段还是销售阶段,不但很难按照物流成本的本义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即便是已经在各阶段中分割开的物流成本,也不能单独真实地计算并反映出来。另一方面,由于物流部门从属于生产部门,或生产物流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物流成本就当然地与生产成本商流成本混为一谈。

  如上述提到的BY停厂时间问题,统计表中反映,一天内仍分别有83和25个停线时间找不到责任部门;而在该天中单纯地把物料配送不到位等物流不合理的责任(实际上是隐含成本)笼统地归结到生产中去,当然不能精确地分析与掌控真实的物流成本。这样一来,任何人都无法看到物流成本的真实面貌,了解其可观的支出,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得不到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在生产企业的财务会计(或管理会计)报表或盈亏计算表中所反映出的物流费用项目,只是部分物流费用的情况,因为这些费用仅仅是向企业外部支付的物流费。如该企业向运输公司、外租仓库等支付的费用,并没有包括它内部生产物流的物流成本,如企业内部的叉车、电瓶车、吊车等搬运工具的成本,本企业职工的包装和装卸作业成本,物流信息处理业务的成本,场地的空间成本,企业内部运输物料、零部件、半成品的时间与空间成本,资金停滞成本等。尤其是物流不合理时的巨大的机会成本,由于没有精确化计算,导致它们潜藏在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看不见的地方,从而不能精确分析与有效控制报表上反映出来的可见成本,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而大多数的物流成本都混入了其他科目之中。

  (五)小结

  根据目前我国的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的类似现状,BY通用机械厂所处阶段可以定位为:已从传统的生产物流管理起步,向现代化、国际化的生产物流管理与运作方式过渡,是一个过渡阶段。要进行系统化改造,必须认清我国生产企业物流的现状和社会物流平均水平,改变两个极端的观念。

参考文献

  1. 1.0 1.1 刘伟.物流管理概论(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9.
  2. 杨秀环主.物流基础概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8.
  3. 田源.物流管理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3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物流合理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22.240.137.* 在 2009年10月21日 21:50 发表

很好

回复评论
113.14.146.* 在 2009年12月14日 19:44 发表

本文在我急需时候帮了我! 谢谢~``

回复评论
222.64.235.* 在 2012年3月9日 01:01 发表

纸上谈兵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