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数字人民币(DC/EP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
什么是数字人民币[1]
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其主要含义是:
第一,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一是数字人民币具备货币的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等基本功能,与实物人民币一样是法定货币。二是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形式。
从货币发展和改革历程看,货币形态随着科技进步、经济活动发展不断演变,实物、金属铸币、纸币均是相应历史时期发展进步的产物。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管理机制与实物人民币一致,但以数字形式实现价值转移。三是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对公众的负债,以国家信用为支撑,具有法偿性。
第二,数字人民币采取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数字人民币发行权属于国家,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负责向作为指定运营机构的商业银行发行数字人民币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指定运营机构及相关商业机构负责向社会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和流通服务。
第三,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并存。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都是央行对公众的负债,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数字人民币将与实物人民币并行发行,人民银行会对二者共同统计、协同分析、统筹管理。
国际经验表明,支付手段多样化是成熟经济体的基本特征和内在需要。中国作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多民族融合、区域发展差异大的大国,社会环境以及居民的支付习惯、年龄结构、安全性需求等因素决定了实物人民币具有其他支付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只要存在对实物人民币的需求,人民银行就不会停止实物人民币供应或以行政命令对其进行替换。
第四,数字人民币是一种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央行数字货币根据用户和用途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面向商业银行等机构类主体发行,多用于大额结算;另一种是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面向公众发行并用于日常交易。各主要国家或经济体研发央行数字货币的重点各有不同,有的侧重批发交易,有的侧重零售系统效能的提高。数字人民币是一种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其推出将立足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充分满足公众日常支付需要,进一步提高零售支付系统效能,降低全社会零售支付成本。
第五,在未来的数字化零售支付体系中,数字人民币和指定运营机构的电子账户资金具有通用性,共同构成现金类支付工具。
商业银行和持牌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全面持续遵守合规(包括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及风险监管要求,且获央行认可支持的情况下,可以参与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体系,并充分发挥现有支付等基础设施作用,为客户提供数字化零售支付服务。
数字人民币的目标和愿景[1]
中国研发数字人民币体系,旨在创建一种以满足数字经济条件下公众现金需求为目的、数字形式的新型人民币,配以支持零售支付领域可靠稳健、快速高效、持续创新、开放竞争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撑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货币及支付体系运行效率。
一是丰富央行向社会公众提供的现金形态,满足公众对数字形态现金的需求,助力普惠金融。随着数字技术及电子支付发展,现金在零售支付领域使用日益减少,但央行作为公共部门有义务维持公众直接获取法定货币的渠道,并通过现金的数字化来保障数字经济条件下记账单位的统一性。数字人民币体系将进一步降低公众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保持对广泛群体和各种场景的法定货币供应。没有银行账户的社会公众可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享受基础金融服务,短期来华的境外居民可在不开立中国内地银行账户情况下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满足在华日常支付需求。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特性也有利于企业及有关方面在享受支付便利的同时,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二是支持零售支付领域的公平、效率和安全。数字人民币将为公众提供一种新的通用支付方式,可提高支付工具多样性,有助于提升支付体系效率与安全。中国一直支持各种支付方式协调发展,数字人民币与一般电子支付工具处于不同维度,既互补也有差异。数字人民币基于 M0定位,主要用于零售支付,以提升金融普惠水平为宗旨,借鉴电子支付技术和经验并对其形成有益补充。虽然支付功能相似,数字人民币和电子支付工具也存在一定差异:一是数字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是安全等级最高的资产。二是数字人民币具有价值特征,可在不依赖银行账户的前提下进行价值转移,并支持离线交易,具有“支付即结算”特性。三是数字人民币支持可控匿名,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
三是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倡议,探索改善跨境支付。社会各界对数字人民币在实现跨境使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较为关注。跨境支付涉及货币主权、外汇管理政策、汇兑制度安排和监管合规要求等众多复杂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共同致力推动解决的难题。货币国际化是一个自然的市场选择过程,国际货币地位根本上由经济基本面以及货币金融市场的深度、效率、开放性等因素决定。数字人民币具备跨境使用的技术条件,但当前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要。未来,人民银行将积极响应二十国集团(G20)等国际组织关于改善跨境支付的倡议,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领域的适用性。根据国内试点情况和国际社会需要,人民 银行将在充分尊重双方货币主权、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探索跨境支付试点,并遵循“无损”、“合规”、“互通”三项要求2与有关货币当局和央行建立法定数字货币汇兑安排及监管合作机制,坚持双层运营、风险为本的管理要求和模块化设计原则,以满足各国监管及合规要求。
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历程[1]
中国人民银行从2014年开始成立专门研究小组研究法定数字货币,至今已有五年。
2015年 央行发布发行数字货币的系列研究报告,并完成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原型的两轮修订。
2016年11月 央行确定使用数字票据交易平台作为法定数字货币的试点应用场景,并启动了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的封闭开发工作。并正式试点开发,用实践检验理论的可行性。
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央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
2017年2月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成功测试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根据央行的安排部署,上海票据交易所会同数字货币研究所,组织中钞信用卡公司、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和杭州银行共同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建设相关工作。
2017年6月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北京德胜国际中心C座9楼正式挂牌成立。依据招聘信息,数字研究所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数字货币法律研究、区块链开发、芯片设计等。
2017年末,经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DC/EP在坚持双层运营、现金(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2018年9月 “南京金融科技研究创新中心”和“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南京)应用示范基地”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大学、江苏银行、中国央行南京分行、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合作共建。
2018年9月12日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法定数字货币模型与参考架构设计》项目在银行科技发展奖评审领导小组会议上获得一等奖。
2019年8月,央行召开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会议要求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研发步伐,跟踪研究国内外虚拟货币发展趋势,继续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
2019年8月10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提出,央行相关人员从去年已经开始996开发相关系统,“现在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
2019年9月,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的“闭环测试”开始启动,模拟测试涉及一些商业和非政府机构的支付方案。
2019年10月29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等机构举办的“2019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DCEP,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黄奇帆在会上说道:“我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有五六年研究这件事(DECP),目前逐渐趋于成熟,我甚至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是有可能在世界上率先推出主权数字货币的央行。”[2]
2020年4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数字人民币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2020年8月14日,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具体举措及责任分工”部分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人民银行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方案》公布后,数字人民币的进展再次引发市场关注,也有网络传闻数字人民币将在28地试点, “28地试点”的说法属误读,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仍是“4+1”,即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
2020年10月8日,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人民银行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派发1000万“数字人民币红包”。该红包采取“摇号抽签”形式发放,抽签报名通道于9日正式开启。
1. 系统架构
数字人民币系统总体架构核心要素为“一币、两库、三中心”。
一币是指由人行担保并签名发行的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两库是指人行DC/EP基础库和DC/EP商业银行库。
三中心包括:
登记中心:负责发行、转移、回笼全过程登记,分布式账本服务保证人行与商业银行的数字人民币权属信息一致;
认证中心:负责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集中管理,是系统安全基础组建和可控匿名设计的重要环节;
大数据分析中心:承担KYC、AML、支付行为分析、监管调控指标分析等职能。
2. 运营框架
数字人民币总体运营框架采用“人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公众”双层运营体系。人行负责数字人民币发行、注销、跨机构互联互通及钱包生态管理,大型国有银行及商业银行负责提供数币兑换服务。
3. 设计原则
坚持依法合规、安全便捷、开放包容的设计原则;数字人民币设计兼顾实物人民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的优势;数字钱包作为数币的载体和触达用户的媒介向公众发行。
数字人民币的设计框架[1]
数字人民币体系设计坚持“安全普惠、创新易用、长期演进”设计理念,综合考虑货币功能、市场需求、供应模式、技术支撑和成本收益确定设计原则,在货币特征、运营模式、钱包生态建设、合规责任、技术路线选择、监管体系等方面反复论证、不断优化,形成适合中国国情、开放包容、稳健可靠的数字人民币体系设计方案。
坚持依法合规。数字人民币体系制度设计严格遵守人民币管理、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外汇管理、数据与隐私保护等相关要求,数字人民币运营须纳入监管框架。坚持安全便捷。数字人民币体系突出以广义账户为基础、与银行账户松耦合、价值体系等特征,适应线上线下各类支付环境,尽量减少因技术素养、通信网络覆盖等因素带来的使用障碍,满足公众对支付工具安全、易用的要求。数字人民币运营系统满足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可扩展性、高并发性、业务连续性要求。坚持开放包容。发挥指定运营机构各自优势和专业经验,按照长期演进技术方针,通过开展技术竞争及技术迭代,保持整体技术先进性,避免系统运营风险过度集中。支持与传统电子支付系统间的交互,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实现不同指定运营机构钱包间、数字人民币钱包与银行账户间的互联互通,提高支付工具交互性。
数字人民币设计兼顾实物人民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的优势,既具有实物人民币的支付即结算、匿名性等特点,又具有电子支付工具成本低、便携性强、效率高、不易伪造等特点。主要考虑以下特性:
1. 兼 具 账 户 和 价 值 特 征 。 数 字 人 民 币 兼 容 基 于 账 户(account-based)、基于准账户(quasi-account-based)和基于价值(value-based)等三种方式,采用可变面额设计,以加密币串形式实现价值转移。
2.不计付利息。数字人民币定位于 M0,与同属 M0范畴的实物人民币一致,不对其计付利息。
3.低成本。与实物人民币管理方式一致,人民银行不向指定运营机构收取兑换流通服务费用,指定运营机构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兑回服务费。
4.支付即结算。从结算最终性的角度看,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松耦合,基于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资金转移,可实现支付即结算。
5.匿名性(可控匿名)。数字人民币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充分考虑现有电子支付体系下业务风险特征及信息处理逻辑,满足公众对小额匿名支付服务需求。同时,防范数字人民币被用于电信诈骗、网络赌博、洗钱、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相关交易遵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要求。数字人民币体系收集的交易信息少于传统电子支付模式,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不提供给第三方或其他政府部门。人民银行内部对数字人民币相关信息设置“防火墙”,通过专人管理、业务隔离、分级授权、岗位制衡、内部审计等制度安排,严格落实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管理,禁止任意查询、使用。
6.安全性。数字人民币综合使用数字证书体系、数字签名、安全加密存储等技术,实现不可重复花费、不可非法复制伪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赖等特性,并已初步建成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保障数字人民币全生命周期安全和风险可控。
7.可编程性。数字人民币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使数字人民币在确保安全与合规的前提下,可根据交易双方商定的条件、规则进行自动支付交易,促进业务模式创新。
根据中央银行承担的不同职责,法定数字货币运营模式有两种选择:一是单层运营,即由中央银行直接面对全社会提供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维护服务。二是双层运营,即由中央银行向指定运营机构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指定运营机构负责兑换和流通交易。
数字人民币采用的是双层运营模式。人民银行负责数字人民币发行、注销、跨机构互联互通和钱包生态管理,同时审慎选择在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具备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作为指定运营机构,牵头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在人民银行中心化管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他商业银行及机构的创新能力,共同提供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务。具体来说,指定运营机构在人民银行的额度管理下,根据客户身份识别强度为其开立不同类别的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数字人民币兑出兑回服务。同时,指定运营机构与相关商业机构一起,承担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务并负责零售环节管理,实现数字人民币安全高效运行,包括支付产品设计创新、系统开发、场景拓展、市场推广、业务处理及运维等服务。在此过程中,人民银行将努力保持公平的竞争环境,确保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双层运营模式可充分利用指定运营机构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实现市场驱动、促进创新、竞争选优。同时,由于公众已习惯通过商业银行等机构处理金融业务,双层运营模式也有利于提升社会对数字人民币的接受度。
数字钱包是数字人民币的载体和触达用户的媒介。在数字人民币中心化管理、统一认知、实现防伪的前提下,人民银行制定相关规则,各指定运营机构采用共建、共享方式打造移动终端 APP,对钱包进行管理并对数字人民币进行验真;开发钱包生态平台,实现各自视觉体系和特色功能,实现数字人民币线上线下全场景应用,满足用户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别、多形态的差异化需求,确保数字钱包具有普惠性,避免因“数字鸿沟”带来的使用障碍。
1.按照客户身份识别强度分为不同等级的钱包。指定运营机构根据客户身份识别强度对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实名强弱程度赋予各类钱包不同的单笔、单日交易及余额限额。最低权限钱包不要求提供身份信息,以体现匿名设计原则。用户在默认情况下开立的是最低权限的匿名钱包,可根据需要自主升级为高权限的实名钱包。
2.按照开立主体分为个人钱包和对公钱包。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开立个人钱包,按照相应客户身份识别强度采用分类交易和余额限额管理;法人和非法人机构可开立对公钱包,并按照临柜开立还是远程开立确定交易、余额限额,钱包功能可依据用户需求定制。
3.按照载体分为软钱包和硬钱包。软钱包基于移动支付 APP、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应用程序接口(API)等为用户提供服务。硬钱包基于安全芯片等技术实现数字人民币相关功能,依托 IC卡、手机终端、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为用户提供服务。软硬钱包结合可以丰富钱包生态体系,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4.按照权限归属分为母钱包和子钱包。钱包持有主体可将主要的钱包设为母钱包,并可在母钱包下开设若干子钱包。个人可通过子钱包实现限额支付、条件支付和个人隐私保护等功能;企业和机构可通过子钱包来实现资金归集及分发、财务管理等特定功能。
5.人民银行和指定运营机构及社会各相关机构一起按照共建、共有、共享原则建设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平台。按照以上不同维度,形成数字人民币钱包矩阵。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制定相关规则,指定运营机构在提供各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与相关市场主体进一步开发各种支付和金融产品,构建钱包生态平台,以满足多场景需求并实现各自特色功能。
数字人民币的特征[1]
国家信用:币值稳定
法偿性:不能拒收
替代MO:与现金无异
数字钱包:无需单独开户
双离线:无需信号可交易
可控匿名:遵守现行现金管理规定
数字人民币怎么用[1]
从使用场景.上看,央行数字货币不计付利息,可用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 ,与使用纸币差别不大。它不依托于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只要用户装有数字货币钱包即可使用。不仅如此,央行的数字货币使用最新的双离线技术,即使在没有手机信号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使用。
穆长春曾这样描绘使用的情景: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数字人民币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
下载应用——注册数字钱包——通过银行卡兑换——支持汇款交易等
数字人民币对现行纸币现金的影响[1]
部分替代:数字货币替代一部分现金,但不会全部取代纸币。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纸币将长期存在。用户习惯各有不同,现金支付、非现金支付将长期共存。
总额不变: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将从流通中的纸钞和硬币入手。假设现在流通的货币是100元,央行数字货币将等价替换掉这100元。
对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的影响[3]:
(1)数字货币的运用或帮助央行对货币供应量及其结构、流通速度、货币乘数、时空分布等方面的测算更为精确,从而提升货币政策操作的准确性。
(2)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由于央行数字货币采用账户松耦合形式、减少了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度,由此带来和现金一样的流通性和可控匿名属性,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在更广范围内的流通使用。
(3)打击金融犯罪:在可控匿名机制下,央行可以对掌握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以实现审慎管理和反洗钱、反逃税、反恐怖融资等监管目标,提升金融监管效率。
数字人民币与现行电子支付的区别[1]
现金非存款
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属于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结算,而数字人民币属于流通中的现金。
双离线
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互联网支付需要设备连接网络才可以结算,但数字人民币可以双离线。
法偿性
数字人民币法定货币,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拒收。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只是一种支付方式。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
我们现在的数字人民币并不是一种新的货币,实质上它就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也就是说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形态。另外一个点就是和纸钞和硬币等价,换句话说,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M0(流通中的现钞和硬币)。
我们持有纸钞是不计付利息,所以数字人民币也不会计付利息。另外,公众去商业银行兑付、赎回数字人民币,银行不会收取兑出和兑回的服务费。在可预见的将来,数字人民币将与纸钞长期并存。
不少人会觉得,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很相似,对此,穆长春表示,它们和数字人民币不是一个维度上的概念,也不存在竞争关系。
微信和支付宝是金融基础设施,通俗来讲它是钱包,在电子支付时代,钱包的内容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在数字人民币时代,微信和支付宝的这个钱包里增加了数字人民币这一项内容,老百姓依然可以使用微信和支付宝进行支付,只不过支付的工具里面不仅包括刷银行存款货币,还增加了数字人民币这个选项。
数字人民币与虚拟货币的区别[1]
以比特币为例,数字人民币基本具备比特币所有的优势。同时,相对其他虚拟货币,数字人民币属于法定货币。
穆长春说,“ 币花不炒,人民币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炒作的,既不具有比特市的炒作特性,也不具有像‘稳定币’一样需要货币篮子资产进行币值支撑的要求。”
为什么要发展数字人民币[4]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都在推进数字货币,都想抓住这个大趋势。从未来国家之间的金融竞争力这一角度来讲,中国推进数字人民币的战略意义重大,将会加大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的进一步开放,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金融竞争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石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石光向记者介绍,中国人民银行早在2014年就开始做这方面的研究,在这个领域里有先发优势。发展数字人民币是为了适应互联网普及下的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把人民币从实物形式变成可以在网络流通的电子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介绍,当前,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地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姜奇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数字人民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事实上,目前我国数字货币的实质功能已经存在,比如银行的许多业务都已经是数字交换,货币是以抵押物形式存在。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数字人民币的条件,只不过现在要从技术上把数字符号的交换从实体形态变成纯数字形态。
石光认为,在央行推出数字货币之前,中国的移动支付运营趋势已经很明显。而且,纸币和硬币的制造、流通成本很高,每年的管理成本、折旧损耗比较高,发展数字人民币能够节约成本。
数字人民币的优点[4]
发展数字人民币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推动作用呢?姜奇平认为,数字人民币的作用有三方面。
一是增加了货币的功能。原有的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但是不能承载非一般等价物的信息。而数字货币,包括区块链,就有这样的功能,比如记账功能,能够记载货币流通的时间、地点、去向,对于一些特定用途的货币追踪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防止洗钱等行为。
二是会对未来货币之间的交换有潜在影响。如果能够利用数字货币将美元的增值过程或者利益转移过程曝光,势必会改变美元的霸权地位,各国就可以利用数字货币更好地保护本币的利益。
三是从长远来看,如果将区块链的优势运用到数字货币的建设之中,会给信息服务提供很多的机会。也就是说,除了一般等价物的信息承载服务功能,还能够承载资源配置功能。
石光认为,发展数字人民币的直接作用是使金融体系的流通更加便利,降低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成本;间接作用是顺应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流通去现金化在国际上是一个大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央行能够开发新的支付体系,对于日常的交易支付都有很大的便利性。
对于一些民众担心的数字货币的安全性,姜奇平反而认为,数字货币最大的优点就是低风险性。“如果一笔钱的来龙去脉都能记录在案,即使遇到诈骗也可以一路跟踪,有利于普通民众保护自己的利益,降低风险。即使发展初期有一些技术上的风险也不必担心,既然有追溯功能,就会有风险的追溯机制,将来这个体系的健全将会进一步降低民众的风险。”他解释道。
不过,姜奇平认为,发展数字人民币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好技术和利益之间的关系,目前包括区块链在内的很多技术都在不断地创新发展,这将会为数字货币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数字人民币运营模式和定位[5]
采用“央行—商业银行/商业机构—公众”的运营模式
数字人民币是双层运营体系,是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再由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兑换给公众。也就是说,人民银行不会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人民币。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掌门人穆长春表示,“首先,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果直接面对公众,会给央行带来极大的挑战,而央行—商业银行/商业机构—公众这种模式极大提升了可行性;其次,商业机构的IT基础和服务体系都较成熟,在金融科技运用方面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因此,双层运营可以更充分的发挥商业机构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再则,双层运营体系有助于化解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数字人民币涉及到的系统众多,仅靠央行自身的力量研发并支撑如此庞大的系统,是非常困难的;最后,如果使用单层运营架构,会导致金融脱媒。”
定位为数字M0
2019年7月,央行研究局兼货币金银局局长王信在数字货币开放研究计划启动仪式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上提出,“央行数字货币在中国被定义为M0(现金),是现金一定程度上的代替,所以这项工作(指数字货币的研究)也落到了我们货币金银局。”根据王信的表述,数字人民币是M0的替代,这意味着它可以像现金那样自由流通、不计息及无限法偿性。
注:M0是货币存量的一个组成部分。货币存量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个时点上,所有经济主体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这其中包括M0、M1、M2、M3。
M0=流通中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的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
M3=M2+具有高流动性的证券和其它资产
数字人民币面临的技术挑战[5]
数字人民币要完全实现规划落地,还面临若干现实问题与技术挑战,现实问题包括用户需求来自何方、商户有何动机推广数字人民币等;技术挑战包括纸钞在交易双方都不联网(即“双离线”)的情况下即可完成价值转移,无需第三方确认,而数字人民币作为一种电子支付方式,实现“货币发送人-数字人民币接收终端/人民银行-货币接收人”全链路离线下实时支付还有难度。
商业银行在发放数字货币贷款时,除调整“贷款”和“存款”记录外,还要同借款人一起向央行发出数字货币贷款信息,由央行登记贷款银行及借款人数字货币备查账户。这样,就在央行形成了全社会“数字货币一本账”,形成数字货币的央行“基础账户”与金融机构“业务账户”并存的格局。这也对数字货币的载体设计、每一笔业务的信息多重传送机制设计(包括收付款双方及其开户银行、中央银行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对央行数字货币开源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对账务处理与数据核对、数据的存储与安全性管理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人民币带来新机遇[5]
1、人民币支付功能的进步
数字人民币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中的法定数字货币,任何能够形成个人身份唯一标识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账户,不需要银行账户就可以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通过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的方式,便可以实现定点到人交付。
央行数字货币当前定位于M0的数字化替代,但具有不同于纸币的诸多独特优势。作为官方指定的支付媒介和智能化交易的优质载体,它能使支付市场竞争更加多元,并成为各类智能交易的重要组件。这也将推动货币运行体系深刻变革,在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防止货币持续严重超发、维护货币金融稳定等方面将发挥极其重大的作用。
2、增强货币政策的穿透性
数字人民币将有望为中国货币政策创造出更具穿透力的直达性工具。通过定向使用、智能合约等内嵌功能,实现流动性投放的精准化、结构化。
央行可以实时掌控所有数字货币逐笔的收付情况及数字货币具体的分布情况,可以实现对数字货币的全方位、全流程监控,在当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背景下,央行可以在定向降准等传统工具之外进一步创新,获得更加精准的政策工具,从而绕过中间的政策传导梗阻和金融机构顺周期性,使政策效力直达需求端,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3、隐私保护
面向单位和个人的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仍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经办,但金融机构只能了解与自己经办业务相关的信息,并不能了解业务交易对手方的具体情况,从而实现央行之外的有限匿名,适度保护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
4、加速普惠金融深化
在技术层面上,数字人民币具有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征信效率、强化支付便利的功效。使基于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的金融服务具有更广泛的可得性,助力欠发达地区、长尾人群更便利地接入国内资金融通的“内循环”。
5、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维护
数字货币将引起新一轮的、新赛道上的“货币替换”,形成跨国家、跨地域的“电子货币区”。面对这一历史潮流,如果选择全方位对接由美国市场主导的数字货币体系,则将进一步强化对美元流动性的依赖性。反之,如果数字人民币能够抢抓这一历史机遇,与“一带一路”建设、全球价值链重构相结合,则将在新赛道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网络效应”。
数字人民币稳步探索场景落地[5]
与G7国家的CBDC进展相比,数字人民币相对起步最早、进展最快,目前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进入2020年后,央行数字货币相关动作频繁,此前已经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除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还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也都共同参与试点。在试点测试的同时,中国央行也正在积极探索央行数字货币未来可能的落地场景,并和各大互联网企业联手合作。
2020年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滴滴出行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智慧出行领域的场景创新和应用。而在此之前,央行数字货币还与美团、B站等头部互联网公司展开合作,为数字人民币寻找更多的商业落地场景。另外,字节跳动等公司也在与银行讨论合作的可能性。目前已共有20多家公司参与了数字人民币项目。
商务部官网2020年8月14日发布了《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其中公布了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其中第93条“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具体举措及责任分工”部分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目前的试点测试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内部封闭试点测试的目的,是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前期数字人民币的推动更多的是自上而下,比如用于政府、国企等机构人员发工资补贴、冬奥会内部流转和支付等场景;而在更多应用场景的商户身上,则需依赖头部互联网机构、银行、清算机构、收单机构的有力推进。通过头部单位进行试点推广,然后再通过互联网机构进行高频次的传播推广和下沉使用,稳扎稳打。后期数字货币应用的场景将会更加下沉,会更多地贴近百姓生活的各方面,如支付、连锁商超、医院、公交系统等。
有关数字货币的相关问题解答[6]
疑问1 :要跟纸钞说再见了?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从替代流通中的纸钞和硬币入手,也就是说假设现在流通的货币是100元,央行数字货币将等价替换掉这100元。
专家表示,未来央行数字货币会替代一部分的现金,但不会全部取代纸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我国纸币将长期存在,我们的用户习惯也各有不同,现金支付、非现金支付将长期共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研究员卞永祖也认为,长远看数字人民币会取代纸币,但这并不意味着纸币会消失。"未来纸币仍将具备 货币功能,但在消费过程中使用频次会降低,更可能成为一种收藏品。”就如金银币,截至目前依然有货币功能,但基本已不作为货币使用了, 更多用于收藏。从长远看,数字货币将是未来潮流。
疑问2 :跟支付宝微信是一回事?
数字人民币"碰- -碰”的支付方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在非常普遍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它们是一回事吗?
穆长春在公开课《科技金融前沿: Libra与数字货币展望》中介绍了DCEP跟大家常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的区别:
首先从法权上, DCEP的效力和安全性是最好的。用支付宝或微信做电子支付的时候,它们是用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进行结算,不是用央行货币。微信和支付宝在法律地位和安全性上,没有达到和纸钞同样的水平。而DCEP就是纸钞的数字化替代,功能和属性会跟纸钞完全一样。 理论上讲,商业银行都可能会破产,微信钱包里的钱没有存款保险,只能参加它的破产清算, 受央行最后贷款人保护。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但不能完全排除。
其次,在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的时候,电子支付就无法使用。那时只剩下两种可能性,-个是纸钞,一个就是央行的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的的“双离线支付”特性,可以在收支双方都离线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支付。只要手机有电,哪怕整个网络都断了也可以实现支付。
此外,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支付都是跟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紧紧绑定的,它满足不了匿名的需求,也就不可能完全取代现钞的支付。而央行数字货币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既能保持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的价值特征,又能满足便携和匿名的要求。只要不犯罪,想进行一些不愿让别人知道的消费 ,数字人民币也可以保护隐私。
穆长春同时认为, DCEP并不会对支付宝、微信的地位产生影响。因为目前支付宝、微信也是使用人民币支付,实也就是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进行支付。央行数字货币推出后,只是换成了数字人民币,也就是用央行的存款货币,虽然支付工具变了,功能也增加了,但渠道和场景都没有变化。董希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则只是一种支付方式 ,其效力完全不能同数字人民币相提并论。
疑问3 :央行版“比特币”?
先来看看两者的区别:
一是技术不一 样。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代表作,央行也曾表示,有过用区块链的设想。但后来央行发现,交易量一大,区块链处理不了,根本无法满足中国零售级别的应用需要。DC/EP的技术可能部分借鉴了区块链,但区块链绝不是唯一的技术。
二是模式不一样。比特币和以太坊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加密货币大多数都是采用了挖矿的模式进行发行彷出,没有单一的发行方, 没有统一-的监管方 ,只是以区块链上的各个节点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央行的数字货币,恰恰是中心化的。DC/EP由央行统-发行,也遵循了传统的从中央银行到运营机构的双层投放体系。要的是,为为央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 DC/EP更加会采用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三是属性不一样。虽然都叫币,但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本质上只是一种虚拟商品 , 每天价格起伏波动很大,并没有任何的货币属性, 无法充当合格的一般等价物。而DC/EP官方货币的地位毋庸置疑,其背后是国家信用,与传统人民币现钞价值是1:1的对应关系,具有法偿性,真正的货币。
综上所述,数字人民币绝不是央行版的“比特币”近年来,区块链吸引着大企业与资本涉足,与之相关的“加密货币”也成为热词。一方面 ,收获了一批执着的支持者;另-方面,打着区块链"幌子”的非法集资案件屡屡被曝光。
据此,不少专家直言,数字货币的未来必须和“炒币”分开。穆长春也曾强调,要坚持”币花不炒”。可见,数字人民币就是用来流通使用的,绝不是用来“炒币”赚钱。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人民银行网站.2021-07
- ↑ 北京日报.金融大咖热议区块链 央行数字货币引关注.新浪新闻,2019.10
- ↑ 中金点睛.中金:央行数字货币会带来什么改变?.新浪财经,2019.10
- ↑ 4.0 4.1 数字人民币成网络热搜词 推动经济发展有三功能. 王丽娟.中国经济时报.2020-08-19
- ↑ 5.0 5.1 5.2 5.3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小隅APP.2020-08-15
- ↑ 数字人民币来了!一文带你了解什么是数字人民币.智能手机网.2018-08-17
请问有没有解说员解说?我不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