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金融竞争力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金融竞争力(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目录

什么是金融竞争力

  金融竞争力是指金融产业作为整体所显示出来的竞争力。

金融竞争力的内容[1]

  1.金融竞争力并非某一金融部门的竞争力,亦非金融企业的竞争力,而是各种金融部门和金融企业复合而成的整体性竞争力。

  2.金融竞争力存在的前提,是竞争性和开放性的金融市场。在金融垄断和排外性封闭性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则无所谓现代意义的金融国际竞争力。

  3.金融竞争力是一种系统能力。金融竞争力由众多要素构成,是各种要素内在结合而形成的综合能力。

  4.金融竞争力具有强烈的对比性。金融竞争力只能是两国或多国金融业之间相比较而存在的整体力,其参照系是竞争对手的竞争力。一国金融竞争力的强弱,只能在国际金融竞争中检验出来,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作出判断。

  5.金融竞争力通过市场价值和自身利益而体现出来,前者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后者主要包括行业盈利水平和发展水平

  6.金融竞争力是资产竞争力与过程竞争力、现实竞争力与潜在竞争力的统一。

  金融竞争力对3个层面的竞争力,即国家经济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都是决定性因素。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竞争力则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核心。金融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核心作用。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和主要手段,而在市场体系中,金融市场起着核心和枢纽作用。金融市场引导生产要素的流向和流量,其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引导力,则取决于金融竞争力。金融市场促成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具有资本形成的功能,推动资本规模的扩大和资本结构的优化,而这种推动力的大小,是由金融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的。金融竞争力关系到计划调控的效果,制约着财政政策的运行质量,决定着货币政策调控的效率,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础和核心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是金融安全,而金融竞争力则是抵御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和经济安全的核心支持力。

  金融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的支撑。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需要以高新技术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资源向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的流动,推进产业的系统创新等。解决这些问题,均需以金融竞争力为支撑。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是须臾不可离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作为金融形式之一的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企业不可缺失的孵化器,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不可替代的桥梁。风险投资业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决定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衰,并且进而对整个产业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

  金融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依托。金融竞争力的增强,能为企业升级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提高企业项目开发的准确性和成功率,促进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使企业更好地实现科技进步。随着产融融合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金融企业必定越来越多地从实体企业内部产生作用,因而金融竞争力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将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显著。

金融竞争力的特点[1]

  第一,金融竞争力的系统性。

  金融竞争力的要素,是一个庞大的簇,各个要素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有机构成一个系统。金融竞争力系统可分为金融资产竞争力和金融过程竞争力两个分系统。金融资产竞争力是金融竞争力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金融过程竞争力则是将资产用于转换过程实现价值增值的竞争力。在金融竞争力中,各种要素具有不同的权重,但是它们只有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整体金融竞争力。换言之,金融竞争力不能被某个或某些要素竞争力所取代,也不是各个要素竞争力的简单加总,而是各种要素竞争力复合形成的整体竞争力。

  第二,金融竞争力的相对性。

  从空间范围看,一国金融竞争力在一定区域范围较强,但在全球范围则可能较弱:同发展中国家相比可能较强,同发达国家相比则可能较弱。从时间角度来看,昨日金融竞争力之弱者,可能转变为今日强者。金融竞争力的相对性,还表现为一国金融竞争力虽弱,但其中的某些要素竞争力却可能较强;或总体虽强,但其中的某些要素竞争力可能较弱。一国现实金融竞争力虽弱,但不见得潜在金融竞争力也弱,对于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来,尤其如此。相对性的另一表现.是一国金融竞争力的指标对比同实际对比往往存在某种差异。金融竞争力指标对比,只有相对的意义,在不同的市场和不同的金融环境下,这种相对性更为明显。当一国的金融市场尚不完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尚不充分时,金融竞争力指标对比同金融竞争力实际对比,它们之间的差距相对更大些。

  第三,金融竞争力的开放性。

  金融竞争力的各个要素和要素组合,同外部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相互作用。一国金融竞争力系统,直接受4个层面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即企业环境、产业环境、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国际金融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金融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经济环境发生的各种变化,都会对开放中的各国金融竞争力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四,金融竞争力的动态性。

  金融竞争力不是静态的,其各个要素均受内在动力的作用,无不处在动态变化中。作为金融竞争力载体的金融企业,由于受其内在经济动力的推动,必然千方百计地促使金融竞争力的提升。金融竞争力各个要素时刻受外部竞争环境的影响,也必然处在变化发展中。金融竞争力要素结构的合理性是相对的,而各要素发展的不平衡性、要素组合在运行中发生矛盾是经常的,因而要素结构必须适应情况的变化而适当加以调整,使之处于合理状态,从而使得金融竞争力显现出动态性的特征。

  第五,金融竞争力的盈利性

  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是金融资本内在规律的要求。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是提高金融竞争力的目标。金融业不是为提高金融竞争力而提高金融竞争力,而是为了求得生存发展,获取竞争优势,实现更大的资本增值而提高竞争力。达到比对手更高的盈利水平,本身是金融竞争力的重要内涵。一国金融竞争力的许多要素虽然质量较优,却不能创造出高于竞争对手的经济效益,这只能说明其竞争力是潜在的,而不是现实的。

  第六,金融竞争力的国际性。

  现代资产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扩大,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金融市场国际化。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放松金融管制,促进了国内金融市场与国外金融市场的结合,使国内金融市场日趋国际化。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业也对外开放,实行国际接轨。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国际性的金融合作与竞争,不仅在国际金融市场深入开展,而且在各国国内金融市场广泛进行。因此,金融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国际性特点。金融竞争力,实质上就是金融国际竞争力。一国金融竞争力的强弱,必然用国际通用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必须放到国际金融市场中来检验。

提高中国金融竞争力的基本思路[1]

  (一)坚持整体性提高的思路。

  首先,从国家经济、产业、企业三个层面实现竞争力的整体性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是金融竞争力的支撑,必须在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框架内来研究金融竞争力,在实施国家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战略的基础上,实施金融竞争力的提升战略。封闭于金融业内部,孤立地实行金融竞争力提升战略,必然收效甚微。产业竞争力对竞争力具有重大影响,促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加速发展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提高中国产业的跨国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才能使金融竞争力提升得到保证。企业竞争力是金融竞争力的基础,企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必然有力支持金融竞争力的提升。其次,实行各金融部门竞争力的整体性提高,使之形成最大合力。再次,实行金融竞争力要索的整体性提高。使它们之间相互适应,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组合,并使之在动态中优化升级。

  坚持整体性提高,决不否认在一定时间里的重点选择和强化,恰恰相反,而要以重点强化来带动整体提高。一揽子同时提高金融竞争力要素的战略,由于不分轻重缓急,往往事倍功半。只有科学确定金融竞争力的重点要素,着力加以强化,同时兼顾其他要素的相应改善,才能从整体上提升中国金融竞争力。

  (二)构建金融竞争力的微观基础。

  提高中国金融竞争力,必须构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微观基础,增强金融企业竞争力。中国金融企业需要切实搞好股份制改造,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这是构建微观基础的根本途径。正确处理全面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以核心竞争力的强化,来促进全面竞争力的提升。适度扩大金融企业规模,在支持中小型民营金融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同时,积极发展一批资本雄厚、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金融企业集团。精心培育金融企业的商140丽丽誉,树立其良好的市场形象,发展优秀的金融企业文化。大力拓展金融企业的业务,扩大市场份额,打牢风险管理的坚实基础,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稳步增强自身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金融企业增强竞争力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系统,包括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企业环境人才环境科技环境、竞争与合作环境、社会信用体系环境等。

  (三)大力提高金融资产质量。

  中国金融不良资产率较高,资本充足率较低,这一“高”一“低”的并存,成为提高金融竞争力的严重障碍。提高金融资产质量,根本途径在于深化金融改革,使金融企业真正成为资本充足、管理科学、运营安全、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控制的竞争主体,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改善企业素质。建立和完善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管理问题,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高金融资产质量才有坚实的基础。

  提高金融资产质量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处理金融不良资产。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其核心是将金融不良资产剥离出来进行专门处理。中国对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已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依然严峻。为了加大处置力度,应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机制,丰富处置手段;完善银行自主性处置不良资产的机制,发展多样性的银企债务重组方式;健全不良资产定价机制,提高定价水平;规范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和处置行为,杜绝弄虚作假;加强对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大力推进金融创新,使之与金融监管结合起来。

  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的作用可以互相转化。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非一致性。金融创新在促进风险管理的同时,也会引发新的风险。金融创新要求金融监管保持一定的弹性,而监管过严则会制约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增加金融监管的难度,监管不当则会引发新的风险,从而影响金融创新。金融机构创新愿望强烈,而金融监管往往落后于金融创新,在_.定时期内很难适应创新的需要。由此可知,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矛盾的统一,无视两者的一致性,或者把两者对立起来,都会损害它们之问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把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统一起来,关键是寻求两者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便是金融风险管理。只有切实搞好金融风险管理,才能以金融创新推动金融监管,以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创新。从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来说,要建立稳健的金融开放机制,建立和健全风险预警系统,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从微观层面来说,则应大力提高金融企业自我发展和自我控制能力,建立监管和创新相统一的机制,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金融监管不仅要以防范金融风险为目的,而且要以支持金融创新为己任,寓金融监管于提供金融创新服务之中,把严格监管和放松管制结合起来,实行从事后管制向事前防范的方向转变,从静态性监管向动态性监管的转变。

  (五)建设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队伍,提高人力资本竞争力。

  首先,要更新观念,强化金融机构对金融人力资本的投资意识,不断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量。其次,建立和完善合理的金融人力资本结构。与合理的金融组织结构相适应,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基金业的人力资本应形成合理的结构。在培养各类金融专业人才同时,要在金融复合性人才、国际金融人才的培养上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本。逐步规范金融人力资本的投资方式,将金融企业与员工个人作为两个投资主体。划分其投资范围,提高两个主体的人力资本投资效果和投资积极性,以加速金融人力资本的积累。完善人力资本使用制度,提高人力资本使用效果,不断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建立和完善金融人力资本的风险管理机制,处理好人才的个性发展和群体协调发展的关系,把金融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合理流动性统一起来。建设优秀的金融企业文化,打造形象良好的金融企业品牌,控制和防范金融人力资本管理风险。

  (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改变现行单一的证券交易市场的格局,形成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柜台交易市场的合理结构,鼓励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设立相关资本市场。建立市场组织的退出机制。同时扩大资本市场业务的机构准入范围,着力丰富资本市场产品,有步骤地发展资产证券化,促进资金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自由流动。

  积极拓展保险市场,做大做强中国的保险公司,大力培育农村保险市场,加快保险公司的公司化改造,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不断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大力推进保险产品创新。积极发展债券市场,调整债券市场结构,着力拓展企业债券市场,放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主体的范围。规范和发展票据市场,重视发展融资性票据和商业承兑票据,培育票据专营机构和市场中介,建立全国统一的、完整的票据交易平台。

  完善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建设多层次的金融中心。金融中心与经济中心是密切联系的。都具有多层次性。中国经济和金融快速堀起,同时经济发展和资金分布又很不平衡。中国不仅可以形成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全国金融中心,而且必将形成国际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全球性金融中心。建设多层次的金融中心,要遵循金融中心自身的发展规律,把金融中心的形成作为自然的经历过程,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七)提高金融对外开放和金融调控水平。

  提高金融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推进人民币可兑换。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一渐进过程,需要历经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等阶段。近1O年来,中国已实行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也有了很大推进,同时,在港澳地区和周边国家边境地区,人民币在相当程度上已可兑换。随着中国金融日益带入全球金融体系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因此,我们要积极创造多种,包括增强综合国力,完善金融体系,健全灵活的利率制度,提高金融竞争能力,在金融对外开放的同时积极推进对内开放,积极而慎重地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循序渐进地推出金融开放的各项举措。

  提高金融宏观调控水平,是提高金融对外开放水平,提升金融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提高金融宏观调控水平,必需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目前,中国的多数利率已基本实现了市场化,仍被严格管制的主要是居民和企业的人民币利率,以及美元小额存款利率等。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降低乃至取消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利率,切实搞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要理顺利率体系,使金融各项改革真正到位,以实现利率双轨制向利率市场化的最终转变。

金融竞争力的评价[2]

  一、发达国家的金融竞争力评价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官方机构、民间组织和学术界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日趋活跃,使得竞争力理论日益得到发展,逐步出现了具有明确竞争力概念、较完整的国家竞争力理论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OUO)和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方法及指标体系和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

  (一)IMD、WEF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与金融竞争力IMD的《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和WEF的《全球国际竞争力报告》对竞争力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IMD和WEF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的企业或企业家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劳务,其价格与非价格特性比竞争对手更具有市场的吸引力”。对此,他们发展了一套竞争力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认为评价一个国家的竞争力通常应包括8个方面: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政府管理要素、金融、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国民素质。金融竞争力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金融全球化时代更显出其重要性。

  该体系中,IMD将一国综合竞争力分为8类要素290项指标,金融竞争力作为其中一类要素,包括4类子要素27项指标。从中可以看出,IMD实质将金融竞争力分为资本市场竞争力和金融服务竞争力两个方面。前者再细分,包括资本成本竞争力、资本效率竞争力和股票市场活力竞争力,后者主要体现为银行业效率竞争力。前3类指标实质是主要反映资本市场运行状况:资本成本竞争力指筹集和使用资本需要付出的代价,它反映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大小;资本效率竞争力是指获得资本的难易程度,指资本的隐性成本,它表明了资本市场的运行质量:股票市场活力竞争力是指股票市场为企业筹集资金、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方面的效用,它预示着整个资本市场现在和未来的活力,这3个要素综合起来可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一体化竞争实力。第4类指标银行业效率竞争力是指金融服务质量的竞争力,它主要通过评价货币市场中银行业效率的竞争力来衡量整个货币市场的服务质量。这4类指标结合起来,可综合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竞争力。

  (二)Michael Porter的国际竞争力理论对金融竞争力评价的启发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问,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Michael Porter教授连续出版了《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全球产业中的竞争》和《国家竞争力优势》四本经典著作,奠定了波特教授在竞争力理论方面的权威。

  波特教授从管理学角度,在其著作中分别提出了一个涵盖企业、产业、国家三种竞争力主体的国际竞争力理论体系,并分别提出了一个分析框架。其理论体系是以企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切人点,提出了用以解释企业竞争力的“价值链”分析方法;以产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对象,提出了用以解释产业竞争力的“5种竞争作用力模型”;以国家竞争优势为分析目的,提出了用以解释国家竞争力的“国际竞争优势模型”(即“钻石模型”)。

  波特首先将产业定义为“一个产业是由一群生产相近替代产品的企业组成的”,并认为影响产业竞争的因素,可分为产业内部因素和产业外部因素两大类,起关键作用的是产业内部因素。进而波特认为.企业最关心的是它所在产业的竞争强度,而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强度又取决于市场上存在的5种基本竞争作用力(Competitive Force):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企业问的竞争力量)、供方侃价能力(供应的力量)、买方侃价能力(购买的力量)、进入威胁(潜在进入者)、替代威胁(替代产品生产的威胁)。这些5种作用力汇集的合力决定着该产业竞争的强度及产业的最终利润潜力。波特通过对一个产业以上5种基本竞争作用力的分析构建了一个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事实上,这一模型对商业性质的企业进行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也是行之有效的。

  二、我国内地金融竞争力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金融竞争力具有整体性,即金融竞争力是竞争力资产、竞争力环境和竞争力过程的整合统一体.三者缺一不可;动态性,即金融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空间时间要素相对性,即这种相对性是表现在多层面;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即随着经济、金融国际一体化进程加快,金融竞争力环境的建设和优化是提升金融竞争力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尤其对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或地区。上述波特模型对于解释诸如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竞争力来源具有较好的说服力,但在解释小国经济,解释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会存在不少问题,并不太适用。因此,对于中国大陆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丰富金融“硬资产”,强化金融“软”资产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国内经济金融环境不同于发达国家,既有自身的优势.如金融市场容量大、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等,也有劣势,如资本不足、管理欠缺、市场效率较低等。因此,中国要实现从竞争劣势转为竞争优势,既要丰富金融“硬资产”,又要通过强化金融“软”资产,并凭借高效的转换过程而变得富有竞争力。

  (二)缩小区域金融发展的差距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金融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特性,即地区间经济金融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由此所带来的资金分布也不平衡,区域金融主体行为的能力也具有差异等。因此,从中观层面来研究金融竞争力.对促进区域金融发展,缩小区域金融发展的差距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三)充分考虑政府的作用和体制因素中国大陆处于转轨时期,政府的作用及体制因素对于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国外的竞争力理论研究是以发达的市场经济为基础,而中国大陆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从中国大陆的发展历程看,政府的作用和体制因素在经济金融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在研究金融竞争力时不应将其排除在研究视野之外。

  (四)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金融竞争力的研究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构建竞争力指标体系,从而对竞争力进行评价。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看,评价体系首先应基于一定的理论分析。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定量(显示性)指标,通过计量模型和数据资料的分析,对竞争力量化后进行评价;一类是定性(分析性)指标,通过因素分析,体现出竞争优势与劣势。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詹继生.金融竞争力探讨.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4期
  2. 杨瑾.简谈金融竞争力评价问题.西部金融2008年2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金融竞争力"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