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6个条目

发展中国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

目录

什么是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是指经济技术、人民生活水平程度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发展中国家的评价标准主要是这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相对比较低,通常指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 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许多战略要地,无论从经济、贸易上,还是从军事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1]

  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二元性。这是指发展中国家的“过渡性”。经济结构中,一方面传统的农业经济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现代的工业经济也已发展起来,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二元经济结构会发生转变,但由于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艰难,多数国家在相当长时间内,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仍将持续。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决定着社会结构的二元性,传统社会因素与现代社会因素的并存和互动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经阶段。

  第二,产业结构单一。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中,少数几种农矿原料类初级产品生产国民经济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劳动力也集中在这些产业部门。在非洲,初级产品占到某些国家出口收入和政府收入的80%。这是殖民地经济遗留的后果,摆脱殖民统治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单一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经济多样化政策,但由于基础结构的改造相当困难,短期很难奏效。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是很明显的:一方面,单一的出口商品容易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导致外汇收入极不稳定;另一方面,这种结构使本国经济不能形成均衡、协调自主发展态势,导致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升级受阻。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调整产业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三,市场化程度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尚处于从简单商品经济社会化商品经济过渡的进程之中,市场发育不全。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造成这些国家经济结构的畸形,现代意义的市场经济难以正常发展。独立后,为了实施赶超战略,有些国家又过度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然而过度的国家干预却限制了市场机制的形成与完善。所以,发展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社会转型过程中普遍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

  第四,贫困问题严重。世界银行1992年统计,1990年高收入国家人均GNP在7620美元以上,低收入国家在610美元以下,最穷国人均不到400美元。发展中国家有1/3人口,约10亿人(中国未列入)生活在贫困之中,他们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按地区分布,贫困人口1/2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1/3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1/10左右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这些地区农村的贫困现象尤为突出。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低于人口增长速度,这就更加剧了贫困人口的增长趋势。

  第五,各国发展极不平衡。由于各国的基础不同,且实施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造成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实行了符合本国国情和外部环境的经济发展战略,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从而崛起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有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1万美元;另一部分国家由于政策失误和外部环境不利,导致经济恶化,长期处于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状态,有的还经常出现社会动乱和政局动荡。目前,一些贫困的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国力相比,差距还在继续扩大。

发展中国家的分类[1]

  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群体。它们之中既有着许多共同特征,又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分类,从社会制度上看,有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之分。当前比较普遍的分类方法则是按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类。按照这个标准,人们通常把发展中国家分为三类:

  (一)低收入发展中国家

  这类国家最初是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400美元的国家和地区,1990年后又改为610美元以下。据1983年统计,它们所占土地面积约316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世界总面积的24%左右;人口约23.4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0%;约占发展中国家总数的1/3(包括中国和印度);它们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南部、南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在这类国家中,又有一些为“最不发达国家”。根据联合国1971年制定、1981年又作了修改的标准——按1976—1978年间平均价格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低于25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比重在10%以下;全国人口中识字率在20%以下——1971年最不发达国家共有25个,1981年增到31个,其中亚洲8个,非洲21个,拉美1个,大洋州1个。最不发达国家拥有土地1300多万平方公里,占世界总面积9.9%;人口2.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1979年,31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494亿美元,约占世界总产值的0.4%。据世界银行报告,最不发达国家1992年又增加到46个,总人口约5亿,占发展中国家人口的1/5。

  (二)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这类国家最初是指198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400美元的国家和地区,1990年规定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610—7620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它们约占整个发展中国家总数的一半以上。

  在这些国家中,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又分成“下中等”和“上中等”两类国家。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较快,1955—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达6%,1970—1980年为5.6%。此外,这类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发生变化,工业比重超过农业。但是,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仍是以原料和初级产品的出口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它们如果要实现现代化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

  (三)高收入发展中国家

  这类国家主要是指中东地区几个石油生产国、出口国和亚洲、拉美少数新兴工业国家。90年代初,它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7620美元以上,有些国家超过了一万美元。

  如果按经济结构和现代化程度进行划分,发展中国家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

  这些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低收入国家和绝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均在此列。据1982年统计,除石油外,以农矿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占其出口总额90%以上的国家有40个左右。国际市场上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的上下波动,将制约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二)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

  这类国家是从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中划分出来的一个组别。目前,以出口石油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约有20多个,除分布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利比亚等国外,还有印尼、文莱、尼日利亚、加蓬、刚果、安哥拉、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国。70年代,由于石油价格提高、出口增加,中东地区的石油输出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提高。1983年这些国家平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2370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47.5倍,中等收入国家的9倍多。然而这些国家的生产结构并不合理,单一经济和畸形发展的特点十分明显。例如沙特阿拉伯,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6%,但其中制造业只占6%。所以,从现代化的综合指标来看,依靠石油致富的国家在发展层次上明显低于经济结构转型较为全面的新兴工业国。

  (三)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

  主要指那些经济增长较快,在工业化和现代化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国家和地区,如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新加坡、韩国、台灣和香港等。它们主要兴起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此期间它们在世界工业产量中的比重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墨西哥几乎增加了50%,巴西约85%,新加坡100%,香港300%,台湾400%,韩国600%。除上述几国外,还有一些国家,如智利、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也正向新兴工业国家发展。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y桑,Mis铭,ya hsuan wang,苏青荇.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发展中国家"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