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匿名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匿名

  匿名是一种不具名或使用化名的行为,相对于具真实身份的行为。匿名目的是不想表露自己身份,或者因为多种原因身份/特征不明。

匿名的例子

  • 笔名投稿
  • 不具名选举投票
  • 上网玩乐
  • 讨论政治正确有问题的话题
  • 举报贪官等罪恶
  • 恶搞
  • 化名逃避警方

匿名的观点

  匿名给人的一种感觉是因为需要隐瞒某些东西,因而给人一种负面的观感。但是在交流中,匿名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机制。人们通过匿名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表看法,对各种主张或者想象就行探索和实践,同时可以避免社会的非议,减轻负面影响所带来的后果。[1]然而匿名也会造成可信度的危机

  埃瑟·戴森在《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2]中分析了匿名的各种理由,例如匿名可以保持私密性;有助于发出各种指责或警告,而又不会被人发现与自己有关联;或者提出一些愚蠢的问题,而又不会暴露自己的无知,匿名也可以用在不公正的体制中,以激发人们的改革意识。

  网上的专栏作家大卫·希维尔指出[1]匿名可以让人得到充分表达的自由。英国作家福斯特认为报纸的不署名社论“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意味。似乎是绝对的真理,宇宙的集体智慧在讲话,而不是一个人用微弱的声音在发言”。

  《经济学家》杂志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采用匿名写作。他们认为“写什么比谁写得更重要。”曾担任杂志主编的杰弗里·克劳瑟说,匿名“使编辑成为比自己更大的事业的仆人而不是主人...它令杂志拥有震撼人心的思想和原则。”

  但是亚瑟·叔本华则认为匿名是所有文学和媒体丑行的避难所,当一个人通过报纸发表公开声明,他的荣誉与其言论相互印证。他认为这将杜绝大部分的恶毒言语。而从心理学上来说,这会产生去个性化现象,社会规范会随个人身份的隐匿而消失。

  互联网上的匿名

  在互联网上,匿名是互联网独特的一种特性。1993年《纽约客》杂志上彼得·斯坦纳的一幅漫画被网民们所信奉。这幅漫画的标题是“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虽然在网络上匿名给予了人们更大的自由(阅读与发布信息的自由),但是其代价则是丧失了信息来源的确定性,而且也会引发许多不良的和违法的行为。例如网络色情、诽谤性的言论,欺诈行为,侵犯版权等等。

  著作权上的匿名

  著作权规定了作者有署名的权利。但是也有作者由于各种原因匿名发表作品,这仍然受到著作权的保护。

  政治上的匿名

  在多数政治性的投票中,为了维持投票的公平性,有着“无记名”的一项原则。在此原则下,人人都必须匿名投票;通常违反此原则是犯法的。如亮票行为。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苏青荇.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匿名"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