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松散耦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松耦合)

目录

松散耦合简介[1]

  松散耦合( loose coupling )或译为“松散联合”又译作“有组织的混乱状态”“制度化的失序状态”即学校被看成是目标模糊不清、技术不明确、参与者不断流动、各种活动不协调、各种结构性要素松散联系、结构对结果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的组织。研究松散问题的专家很多其中分析最为彻底的是卡尔.E.韦克。他认为“松散耦合是各种相互联合事件的反映但是,每一个事件也都在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也存在着某些物质或逻辑上的分离”。松散耦合意味着相互依赖程度最低的诸因素之间的不紧密或不频繁的联系。

松散耦合研究的起源与研究进展[2]

  耦合(coupling) 概念最早源于物理学,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耦合理论已从物理学、工程技术等学科跨越到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近几年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对耦合理论的关注越来越高。

  心理学家W. Glassman借鉴控制论中耦合系统的观点,于1973年首次提出松散耦合(loose coupling)理论的相关概念,认为松散耦合是处于紧密耦合(tight coupling)和相互独立中间的一种状态,在这一状态下,各要素既保持某种程度的耦合,又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态4。Glassman认为,松散耦合表现了系统的一种存续性,它可以使系统在面对特定的输人时保持稳定。这一机制通过2种方式实现:一是主动的,通过一个更为紧密耦合的次级系统以负反馈的形式补偿既定类型的输入;另--种是被动的,限制特定变量对系统的接触。

  除了对松散耦合这一概念本体的刻画,研究者还对这一机制的形成进行了探讨。Modell 认为松散耦合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发生:将为了外部的、寻求合法性的符号展示与组织中运营层面的实践和活动松散耦合;将特定的绩效指标或测量方式与组织目标相分离;松散系统的耦合以满足来自不同部门的冲突的需求或履行不同的职能。Rasche 认为松散耦合会在以下4种情境出现叫:(1)要素之间存在较低的交互频率。如果要素之间的交互是不规则的、偶尔的,那么松散耦合就容易出现。(2)要素之间存在非直接关系。如果2个组织之间不是直接沟通,而是通过第三方,那么就会降低对对方活动直接响应的能力,形成松散耦合关系。(3)存在高度的因果不确定性,即对相同的因果联系存在不同的解释。不同的个体和组织对类似的外部刺激会聚焦于环境的不同部分并做出不同的解释,进而产生不同的响应。(4)非即时效应的存在,即某一要素不能在另一要素发生变化的同时做出响应,从而造成延滞。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还将这一概念的应用情境进行了拓展,从起初关注的教育与行政机.构转向了盈利组织、战略联盟产业分析等。

  维克(K. Weick, 1976) 继承了松散耦合的思想,将这一概念引人组织管理领域,提出教育组织是松散耦合系统,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但又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后来他对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研究,认为系统里要素之间相互影响是迅速的,而不是连续的;是偶然的,而不是必然的;是隐性的,而不是显著的;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

  松散耦合表明组织既可以保持标准化的正式结构,又能随机应变,即根据环境或者是具体的情境改变自身的活动。松散耦合系统具有以下特征:每个系统模块、每个要素之间是相互独立自治的,各系统模块之间通过某种媒介和途径,能够实现任意模块间的联系,且各系统模块的作用关系不是固定的。

  赵阳则将松散耦合系统组成特性分为功能上的独立性、空间,上的分布性、物理上的连通性、结构上的对等性和组成上的开放性( 赵阳等,2014)。 总的来说,低程度的多样性是松散耦合结构最大的特性,各模块组成了标准化的结构,但是各模块之间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满足系统功能和保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组织成员之间又能自主的进行价值创造

  学者们普遍认同企业组织是一个松散耦合系统,特点鲜明,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传统的对松散耦合的研究大都限于比较特定的情境,研究特殊组织的松散耦合结构,如学校、医院、行政组织等。此外,学者们还利用松散耦合理论研究了专业性问题,如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技术创新网络中的模块化结点管理等,研究不断深人,研究情境也呈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仓,唐新林.松散耦合视角下的高校组织结构效率研究——以学工系统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6(20):56-60.
  2. 李会军,席酉民,葛京.松散耦合研究对协同创新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12):109-118.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33.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松散耦合"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