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6个条目

国际物流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

目录

国际物流概述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指物品从一个国家(地区)的供应地向另一个国家(地区)的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中重要的物流领域,近十几年有很大发展,也是一种新的物流形态。

  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根据国际分工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跨国公司来讲,国际物流不仅是由商贸活动决定,而且也是本身生产活动的必然产物。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使企业分别在不同国度中生产零件、配件,又在另外一些国家组装或装配整机,企业的这种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也需要依靠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的基本内涵

  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认为:物流作为客户生产过程中供应环节的一部分,它的实施及控制提供了有效的经济的货物流动及存储服务,并提供货物从原始地到消费地的相关信息,以期满足客户的要求。

  我国学者认为:物流是以最小费用,按用户要求,将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向需要地转移地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装卸、储存、包装、配送、物流加工和信息处理等活动。

  综上所述,国际物流是指为满足需求而进行的原始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其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在国际间有效流动,以及为实现这一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

  物流具有“7R”特性,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和恰当的条件下,将恰当的产品,以恰当的方法和恰当的成本提供给恰当的消费者。

  国际物流是指当生产和消费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独立进行的情况下,为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而对物资(货物)所进行的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国际物流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即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物流活动

  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相比,长距离的运输支出,较大的库存量,较长的固定循环作业周期,使国际物流费用昂贵;多样的运输方式,需穿越国际边界等原因,使物流公司趋于大型化。作为跨国经营和对外贸易服务,它具有国际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的特点。

国际物流的特点

  1.物流环境存在差异

  国际物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各国物流环境的差异,尤其是物流软环境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不同物流适用法律使国际物流的复杂性远高于一国的国内物流,甚至会阻断国际物流;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会造成国际物流处于不同科技条件的支撑下,甚至有些地区根本无法应用某些技术而迫使国际物流全系统水平的下降;不同国家不同标准,也造成国际间“接轨”的困难,因而使国际物流系统难以建立;不同国家的风俗人文也使国际物流受到很大局限。

  由于物流环境的差异就迫使一个国际物流系统需要在几个不同法律、人文、习俗、语言、科技、设施的环境下运行,无疑会大大增加物流的难度和系统的复杂性。

  2.物流系统范围广

  物流本身的功能要素、系统与外界的沟通就已是很复杂的,国际物流再在这复杂系统上增加不同国家的要素,这不仅是地域的广阔和空间的广阔,而且所涉及的内外因素更多,所需的时间更长,广阔范围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难度和复杂性增加,风险增大。

  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国际物流一旦溶入现代化系统技术之后,其效果才比以前更显著。例如,开通某个“大陆桥”之后,国际物流速度会成倍提高,效益显著增加,就说明了这一点。

  3.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

国际化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尤其是国际联运非常重要的支持手段。国际信息系统建立的难度,一是管理困难,二是投资巨大,再由于世界上有些地区物流信息水平较高,有些地区较低,所以会出现信息水平不均衡因而信息系统的建立更为困难。

  当前国际物流信息系统一个较好的建立办法是和各国海关的公共信息系统联机,以及时掌握有关各个港口、机场和联运线路、站场的实际状况,为供应或销售物流决策提供支持。国际物流是最早发展“电子数据交换”(EDl)的领域,以EDI为基础的国际物流将会对物流的国际化产生重大影响。

  4.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

  要使国际间物流畅通起来,统一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统一的标难,国际物流水平是提不高的。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设施的统一标准,如托盘采用1000×1200毫米,集装箱的几种统一规格及、条码技术等,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物流费用,降低了转运的难度。而不向这一标准靠拢的国家,必然在转运、换车底等许多方面要多耗费时间和费用,从而降低其国际竞争能力。

国际物流发展的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才越来越扩展,越来越活跃。尤其在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后,原有为满足运送必要货物的运输观念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系统物流就是在这个时期进入到国际领域。

  六十年代开始形成了国际间的大数量物流,在物流技术上出现了大型物流工具,如二十万吨的油轮,十万吨的矿石船等。

  七十年代,石油危机的影响,国际物流不仅在数量上进一步发展,船舶大型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而且,出现了提高国际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其标志是国际集装箱及国际集装箱船的发展,国际间各主要航线的走期班轮都投入了集装箱船,把散杂货的物流水平提了上去,使物流服务水平获得很大提高。

  七十年代中、后期,国际物流领域出现了航空物流大幅度增加的新形势,同时出现了更高水平的国际联运。船舶大型化的趋势发展到一个高峰,出现了50万吨的油船、30万吨左右的散装船。

  八十年代前、中期国际物流的突出特点,是在物流量基本不继续扩大情况下出现了“精细物流”,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同时,伴随新时代人们需求观念的变化,国际物流着力于解决“小批量、高频度、多品种”的物流,现代物流不仅覆盖了大量货物、集装杂货,而且也覆盖了多品种的货物,基本覆盖了所有物流对象,解决了所有物流对象的现代物流问题。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在国际物流领域的另一大发展,是伴随国际联运式物流出现的物流信息和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信息的作用,使物流向更低成本、更高服务、更大量化、更精细化方向发展,这个问题在国际物流中比国内物流表现更为突出,物流的几乎每一活动都有信息支撑,物流质量取决于信息,物流服务依靠信息。可以说,国际物流已进入了物流信息时代。

  九十年代国际物流依托信息技术发展,实现了“信息化”,信息对国际物流的作用,依托互联网公众平台,向各个相关领域渗透,同时又出现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电子报关系统等新的信息系统,在这个基础上,构筑国际供应链,形成国际物流系统,使国际物流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国际物流的方式

  国际物流,就是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货物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伴随发生的信息传递,其主体活动是国际货物运输。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大陆桥运输

  “大陆桥”是连接两段海运的陆地运输,主要指国际铁路运输和海洋运输。经过中国陆地运输的大陆桥目前有两个。一个是新亚欧大陆桥,在中国境内长达4 131公里,1990年贯通。该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港,横跨亚洲、欧洲,与太平洋、大西洋相连,全长10 800公里,途经中国中部的各个省份。另一个是西伯利亚大陆桥,也称为亚欧大陆桥。该大陆桥全长9 300公里,是从远东地区经过西伯利亚大铁路,一直到达欧洲的大陆桥。它的全程共分为三条运输线,第一条以西伯利亚铁路运输为主,伊朗和欧洲的铁路运输为辅;第二条是经西伯利亚铁路和原苏联的西部港口,到达西北欧的铁路和海运;第三条是从西伯利亚铁路起,经欧洲公路,到达瑞士、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铁路和卡车运输。该大陆桥在中国的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均有接口。

  大陆桥运输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方式,由运输业者承担运输全程责任;运输速度快,运输里程短;节约运输、保管和装卸费用;保证物流作业质量,满足货主要求。

  2、国际多式联运

  国际多式联运也称为国际一贯化运输,是国际间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这种运输由一个承运人负责,使用一份国际多式联运合同,组织多种运输手段进行跨国联合运输。1980年公布的“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 对多式联运下了如下的定义:“国际多式联运是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受货物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

  国际多式联运,由于是由一个承运人总负责,手续简便,各个运输环节衔接紧密,贯通一气,能做到跨国“门到门”的物流,所以,与大陆桥运输一样,速度快、费用省、质量好。

  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种国际物流方式外,还有远洋运输、国际航空运输、国际货运办理、国际铁路联运等。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国际物流"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