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制經濟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統制經濟學是一門研究如何確定一種社會組織原則,從而以最有效的手段達到最大的公眾利益的理論經濟學。統制經濟學既不是那種在完全競爭無法實現情況下政府必須進行干預的的自由資本主義,也不是那種集權經濟,而是蘊含著這兩種制度成分。但在統制經濟這個社會組織原則中,這兩種制度成分並不是彼此矛盾。
統制經濟學產生於20世紀40年代。1944年美國經濟學家阿·勒納發表了一篇博士論文,其題目《統制經濟學》。它標志著統制經濟學的產生。
統制經濟學的主要內容有:
(1)在統制經濟條件下產品和收入的最佳分配。在資本主義社會,收入分配不均,而且消費者受到廣告宣傳和壟斷的影響,產品也做不到最佳分配。而在統制經濟中,交換是自由的。通過自由交換使社會產品的邊際替代能力相等,社會就會達到最大福利或產品得到最佳分配。同時,在統制經濟中,由於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和補貼等手段使收入從富人手上轉移到窮人手上,則收入分配趨於平均。
(2)集權經濟和市場經濟功能的結合。在集權經濟下,由於政府所轄生產單位眾多,難以做作使各種投入品的利用達到最佳邊界,因此必須引入價格機制,即通過消費品市場和生產資料市場的形成,使投入品達到最佳配置。
(3)福利均衡等式。在完全競爭中,邊際社會效益、邊際產品價值、邊際私人收入、邊際私人成本、邊際要素價值和邊際社會成本是彼此相等的,在非競爭中實現這一等式要靠統制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