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國際保險市場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國際保險市場(International Insurance Market)

目錄

什麼是國際保險市場

  國際保險市場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國際保險市場是指從事國際保險交易活動的場所.即國際保險市場作為一個常用的經濟範疇,是在國際範圍內辦理各種保險產品的交易以及處理各種與之相關事宜的活動場所。廣義的國際保險市場是指全球保險供給保險需求的總和,或是各種國際保險交易活動的總和,包括各國保險市場及其延伸。

國際保險市場的特征[1]

  國際保險市場的特征是由國際保險市場的交易對象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國際保險市場的交易對象是一種特殊形態的商品——保險經濟保障。因此,國際保險市場表現出其獨有特征。

  (一)國際保險市場是多元化市場

  所謂多元化,是指多種獨立而不相依存的實體現象。多元化現象主要表現為市場多元化、主體多元化和產品多元化,即各個國家的保險市場獨立存在、自主管理,不允許市場外部勢力的干涉。地區性的保險市場,各自按既定的規程運作,某一保險產品的市場,經過多年的業務習慣,已自成規律。各國的保險市場,不管其市場類型如何,各公司獨立存在、獨立經營。各市場的保險產品雖具有趨同性,但總是按照發源國的法律秩序存在於市場,依照國際習慣解決爭端。國際保險市場處處都顯示出多元化市場的特征。

  (二)國際保險市場是直接的風險市場

  這裡的直接風險市場是就交易對象與風險的關係而言的。儘管任何市場都存在風險,交易雙方都可能因市場風險的存在而遭受經濟上的損失,但是一般的商品市場所交易的對象,其本身並不與風險聯繫,而保險企業的經營對象就是風險,保險市場所交易的對象是保險經濟保障,即對投保人轉嫁於保險人的各類風險提供保險經濟保障,所以本身就直接與風險相關聯。保險商品的交易過程,本質上就是保險人聚集與分散風險的過程。風險的客觀存在和發展是保險市場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三)國際保險市場是依附性市場

  國際保險市場的依附性,是指國際保險市場的存在、運營、發展和壯大對於經濟、貿易、金融的發展狀況、貨幣和資本市場發達程度的依賴以及對各國法制和國際法律秩序的依賴。可以說,沒有上述各個方面首先發展到一定水平作為前提,國際保險市場就不可能存在和發展。其依附性還表現在各國保險市場對國際保險市場,特別是再保險市場的相互依賴。當然,由於國際保險市場的存在和發展,反過來又促進了經濟、貿易、金融的發展以及法律秩序的健全。國際保險市場與它們之間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係。沒有國際保險市場的大環境,各國市場較難很快地發展起來。反之亦然。

  (四)國際保險市場是不平衡性市場

  國際保險市場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現是:在世界範圍內、地區範圍內及市場範圍內的不同國家之間,某一國家內不同地區之間、不同保險公司之間、不同保險產品之間、甚至不同市場的相同保險產品之間,存在著不平衡,包括保險供需狀況不平衡、保險產品價格不平衡、經營管理水平不平衡以及保險業發展速度不平衡等。

  據瑞士再保險公司《Sigma》雜誌2000年第9期統計資料顯示,1999年全世界保費收人為23240.25億美元,其中壽險保費收人為14123。57億美元,占全部保費收入的肋.8%,比上年增長6.9%;非壽險保費收人為9116.68億美元,占全部保費收人的39.2%,比上年增長1.2%;1999年全世界保費收入比1998年增長4.5%。

  但是世界各地區的保險增長速度懸殊較大。歐洲創造了全球保險最快的增長速度,達到了10.7%;非洲次之,達到了5.4%;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再次之,為5.2%;北美達到了5.1%,均超過平均水平;而亞洲則整體上呈現負增長,其中日本為-4.9%,南亞和東亞2.6%,中東和中亞為4.4%,均低於平均水平。從整體上看,發達國家保險發展速度放緩,主要原因是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滯緩,保險市場趨於飽和,承保能力過剩,放寬限制,價格競爭加劇,保費增長受阻。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增長速度加快,保險業正處於發展的上升階段,保險市場發展潛力很大。另外發展中國家的保險業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世界保費收人中發達國家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從保險密度來看,瑞士居世界第一位,人均保費支出4642.7美元;日本居第二位,為3908.9美元;英國居第三位,為3244.3美元。大多數發達國家的人均保費支出在1000美元以上,而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在100美元以下,中國位於第73位,人均保費支出只有13.3美元。從保險深度來看,南非名列榜首,保險費國內生產總值的16.54%;英國次之,為13.35%;瑞土居第三,為12.84%。大多數發達國家的保險深度在5%以上,而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在1%-2%之間,中國排名第58位,為1.63%。

國際保險市場的主要作用[2]

  現代世界經濟發展表明,國際保險市場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尤其是貿易活動的風險防範和管理的重要市場。

  1.國際貿易活動可以藉助保險這一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與技術來對自身的風險進行管理控制。一般而言,外國直接投資的增長總是要大於世界貿易增長,這已被近些年的經濟貿易發展的實踐所證實。資本項目經常項目範圍的擴大、投資與經營方式的多樣化,使各個經濟主體面臨的風險更加複雜、風險造成的損失更加嚴重。這使得傳統的保險產品和技術已不能滿足國際經濟活動中風險管理需要。國際保險業正採用越來越多非傳統的風險防範和風險管理方式,以適應和改善這些錯綜複雜的國際商務風險環境,例如自保、成立自保公司衍生金融工具巨災風險證券化等。

  2.金融一體化也可以藉助保險這一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與技術來對自身的風險進行管理與控制。20世紀90年代以來,金融企業的融合以持續和迅猛的勢頭進行著,融合的標誌是大的金融機構之間的產品、業務等方面的整合。金融市場全球化的發展、層出不窮的金融工具信息技術的革命性發展,可以使企業利用自己潛在的專家與信息技術優勢實現產品譜的交叉銷售,更好地滿足日益豐富的消費者需求;然而不同性質的金融活動又會使金融控股公司面臨更多的不同類型的潛在風險。金融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和業務風險由於業務領域的不同,而使其在性質和內容上表現出很大的差異。保險是通過資源的跨期轉移的方式來對由於不確定性環境所造成的損失進行補償的經濟活動。因此,金融一體化的結果,使跨國金融機構可以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優質的金融服務,並藉助保險這一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與技術來對自身的風險進行管理與控制。

國際保險市場結構[2]

  (一)國際保險市場構成要素

  國際保險市場的構成要素包括國際保險市場的主體、國際保險市場的客體和國際保險市場的價格三部分。

  1.國際保險市場的主體。國際保險市場的主體是指國際保險市場上交易活動的參與者,它包括國際保險市場上的供給方、需求方和中介方。

  2.國際保險市場的客體。國際保險市場的客體是指保險市場上供求雙方具體交易的對象,由於保險是為了在風險損失發生時給予補償的經濟活動,因此在保險市場上交易的客體是保險經濟保障。

  3.國際保險市場的價格。一般而言,國際保險市場的價格是由國際保險市場上的供求雙方所決定的。但是,影響國際保險市場上價格水乎的因素還有很多。當然,國際保險市場上供給的力量通常對於價格水平的影響要更明顯一些。

  (二)國際保險市場的管理者

  1.保險監督管理機構。世界各國專門的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是國際保險市場的主要管理者。雖然國際保險市場是跨國界的,但參與國際保險交易的雙方或中介人都分屬於不同的國家,要接受所在國政府以及相關法律的監管和約束。況且作為國際性的保險業務交換不僅要獲得准許,而且還受制於保險本身內在運行規律的要求。其實,在國際經濟貿易的交往中已經形成了不少國際法規、國際公約和國際慣例,諸如《約克一安特衛普共同海損理算規則》、《海牙規則》、《海牙一威斯比規則》、《漢堡規則》、《海上救助公約》等,它們都得到了國際保險界的認同,為維持國際保險市場的正常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

  2.行業自律組織行業協會。保險行業自律組織、保險人協會、同業公會、經紀人協會等在加強國際保險市場管理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綜觀世界各國,凡市場經濟發達、保險業發展較快的國家通常都建立自律機構,而且自律組織的管理也更為先進和完善,一般都能及時根據保險市場中出現的問題統一認識,制定標準的費率和條款,建立行業規章,並限制不正當的競爭保證各經營主體在國際保險交易中規範化運作。

  (三)業務協調和技術性組織

  在國際保險市場上,一些國際性保險組織在加強保險專業技術的研究和指導,組織成員國定期交流推廣新技術和新經驗,推動國際保險市場技術水平的提高和交易行為的規範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國際海上保險聯盟。這是著名的國際保險組織,它是按照瑞士法律程式登記註冊的全球性的保險組織,與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商會建立了緊密的協作關係。國際海上保險聯盟組織主要研究海上保險的各種技術問題,以提高海上保險業務技術水平,推進海上保險事業的快速發展。

  2.國際信用和投資保險聯盟。國際信用和投資保險聯盟是從事信用和投資保險業務研究的行業性國際組織,它們專門擬訂為各國共同接受的信用保險經營原則保險條款,並協調各國信用保險的費率和條款,以維護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正常秩序。

  3.國際精算協會。國際精算協會是人壽保險精算事務的國際性組織,該協會定期組織會員國進行精算業務經驗交流,推動精算業務研究,提高全世界人壽保險精算水平。

  4.國際保險法協會。國際保險法協會是研究保險法律的國際性組織,對各國保險法律進行調查和研究,並舉辦專業研討會,出版論文集,力求實現國際保險法規的標準化

國際保險市場的類型[3]

  按照不同的劃分方法,可以把國際保險市場劃分為多種不同的類型。

  (一)按市場交易的風險層次劃分

  按照市場交易的風險層次,國際保險市場可以劃分為國際原保險市場國際再保險市場

  1.國際原保險市場

  國際原保險市場是指經營直接國際保險業務的保險市場,由經營直接國際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及其在國外開辦的從事直接國際保險業務的海外分支公司、原保險投保人相關保險中介(如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保險公估人)構成。直接保險業務是通過集合被保險人的保費、組織保險基金來分擔被保險人的風險。

  2.國際再保險市場

  再保險通過保險人分出部分保險業務,達到在全世界或區域性範圍內分散保險人風險的目的。國際再保險市場主要由原保險人再保險人和再保險經紀人構成。原保險人即經營直接國際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再保險人既有可能是專業再保險公司和區域性、國際性的再保險集團公司,也可能是經營直接國際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專業再保險公司是指專門從事再保險業務的保險人,它們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分入業務再保險集團是指由兩家或兩家以上的保險公司組織起來的一個集團,集團內部的成員公司將其承保的直接業務在集團內辦理再保險

  (二)按市場交易的保險業務性質劃分

  按市場交易的保險業務性質,國際保險市場可以劃分為國際壽險市場國際非壽險市場

  1.國際壽險市場

  國際壽險市場為被保險人提供的保險業務包括人壽保險業務、意外傷害保險業務和健康保險業務。

  2.國際非壽險市場

  國際非壽險市場是指除了國際壽險市場以外的國際保險市場,該市場為被保險人提供的保險業務包括財產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證保險

  (三)按市場交易的區域劃分

  按市場交易的區域,國際保險市場可以劃分為美洲市場、歐洲市場、亞洲市場、非洲市場和大洋洲市場。

  1.美洲市場

  該市場由北美市場和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市場構成。其中北美市場主要由美國和加拿大的保險市場組成;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市場主要由巴西、墨西哥、委內瑞拉、阿根廷、哥倫比亞、智利、秘魯、巴拿馬等國的保險市場構成。

  美國和加拿大保險業發達,承保能力強大,市場競爭激烈。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市場中,以巴西保險市場最為發達;自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於1992年12月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建立了北美自由貿易區以後,墨西哥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保險業也得到迅速發展。

  2.歐洲市場

  該市場由西歐和中歐/東歐國家保險市場構成。地域範圍包括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瑞士、比利時、俄羅斯、瑞典、丹麥、挪威、波蘭、芬蘭等國家。

  歐洲是現代保險的發源地,世界上最大的保險集團、再保險中心都聚集在歐洲。其中英周保險市場是世界最源遠流長、最具有理論權威的保險市場。該市場業務覆蓋面廣,業務高度國際化。其對外貿易和海上保險業務在世界上均占有優勢,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險海上保險運輸保險出口信用保險和國際再保險中心。德國擁有世界著名的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如安聯保險集團(Allianzgroup)、慕尼黑再保險集團(MunichRegroup)和通用科隆再保險公司(General Re Corporation)等。瑞士是歐洲大陸第二大再保險中心,擁有世界著名的瑞士再保險公司和蘇黎世再保險公司。

  3.亞洲市場

  該市場由日本、南韓、中國、印度、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伊朗、越南、泰國、黎巴嫩、約旦、斯裡蘭卡等亞洲國家保險市場構成。

  在亞洲諸國中,日本的保險業最為發達,其保費收入保險密度保險深度均居第一位。其次是南韓、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印度。

  4.非洲市場

  該市場由南非、摩洛哥、埃及、突尼西亞、辛巴威、肯亞、阿爾及利亞、奈及利亞、模里西斯等非洲國家保險市場構成。該市場中,南非的保費收入保險密度保險深度均為第一。2002年,以上三項指標分別達到196.10億美元、425.3美元和18.78%(數據來源:《中國保險年鑒2004》)。

  5.大洋洲市場

  該市場由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其他大洋洲國家的保險市場構成。該市場保費收入在國際市場上所占比例不大,但人均保費是全球最高的。

2004年国际保险市场保险费收入和人均保费
放大
2004年國際保險市場保險費收入和人均保費

國際保險市場模式[2]

國際保險市場結構發展模式

  按照市場結構細分理論,可以將國際保險市場分為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壟斷市場完全壟斷市場四種類型。

  1.完全競爭的國際保險市場。它是指在國際市場上存在數量眾多的保險公司,市場不受阻礙和干擾,任何公司都可以自由進出市場,同時存在大量買方和賣方,資源流動自由,投保人保險人參加保險市場的交易活動自由,價值規律供求規律充分發揮作用。同樣,國外的保險公司也可以自由地進人該市場,保險公司的數量基本上由市場供求自行調節,保險行業公會在保險市場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2.壟斷競爭的國際保險市場。在壟斷競爭的國際保險市場中,少數大公司在國際保險市場上占據壟斷地位。顯然,壟斷公司與壟斷公司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3.寡頭壟斷的國際保險市場。寡頭壟斷的國際保險市場是指在國際保險市場中僅有幾家保險公司,這幾家保險寡頭瓜分壟斷絕大部分保險業務。

  4.完全壟斷的國際保險市場。完全壟斷的國際保險市場又稱獨家壟斷的國際保險市場,它是指國際保險市場完全由一家保險公司所控制。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國際保險業的併購現象分析,不難看出,目前的國際保險市場屬於寡占的市場——國際保險併購浪潮導致了國際保險市場中超級航母的出現,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大併購實現了強強聯合,這不僅反映在保險業內部產壽險業的各大公司的兼併重組,而且還反映在保險業與其他金融行業如銀行業證券業的融合。在此基礎上,國際保險市場上出現了金融超市,它彙集了巨大的資本和龐大的分支機構體系。

  從總的趨勢分析,國際保險併購的目的在於實現規模經濟範圍經濟。然而,併購之後組成的規模巨大的保險集團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它表明規模並不一定是越大越好。金融融合所帶來的範圍經濟也不是很理想。實證分析表明,國際保險企業的規模經濟並不存在於大公司中,而是中小型的公司更容易達到規模經濟

  由此分析出的認識是: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國際保險市場結構的發展模式是國際保險市場中大小公司並存的壟斷競爭模式。道理很簡單,一方面,國際保險市場潛在需求巨大,不可能會有哪一家保險公司能夠提供全部保險供給,從而獨家壟斷國際保險市場;另一方面,隨著風險的變化和巨災、巨額風險的存在與發展,也不可能由少數幾家國際保險公司來滿足國際保險市場全部的保險需求。因此,國際保險市場將會由目前的寡占市場格局發展成為各類公司並存的壟斷競爭格局。

國際保險市場區域發展趨勢

  從區域的概念分析,在國際保險市場上,以美國為中心的北美市場、歐盟市場以及以日本為代表的東亞市場,它們在保險資本保險資產,保險業務收入等都占據了國際保險市場90%左右的份額。可見,國際保險市場的主要供給來源於這三個地區。不過,從總體上來看,這三個國際或地區的保險市場已趨於飽和,源自於此的國際保險資本正在向發展中國家市場流動。但是,總的來說,目前三足鼎立的國際保險市場格局並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的全球化,世界經濟格局在悄悄地發生變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正在加快發展。在保險領域和保險的快速發展過程中,依據保險需求的收入彈性理論分析,發展中國家的保險業發展速度將超過其經濟發展速度(而且這些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在加快)。因此,隨著國際保險資本和技術的流動,將刺激保險發展緩慢地區的潛在保險需求,促進國際保險市場中保險發展緩慢地區保險業的發展。目前,亞洲地區、東歐地區、南美地區、非洲地區等發展中的國家和地區的保險業正在快速發展。國際保險資本正在逐步流向這些地區,並有力地推動這些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和保險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總之,從國際保險市場的總的發展趨勢看,未來國際保險市場區域發展的格局,將是一個資源共用、技術共用的融合性的統一的國際保險大市場,隨著國際保險市場中心的轉移,將形成全球範圍內的國際保險大市場。

國際保險市場的經營發展模式

  1.國際保險市場經營方式的發展。國際保險業經歷了產壽險兼營一產壽險分業經營—保險、銀行、證券混業經營的過程。而且目前國際保險併購也似乎表現出了國際保險業混業經營的態勢。不過,須要指出的是,無論如何,保險業畢竟有別於其他金融業,保險產品畢竟不同於其他金融產品。這也就是說,保險業畢竟有自己特殊的職能和作用,有自己規定的經營屬性和業務範圍,尤其是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且更明確的現代市場經濟。應該說,金融融合、金融超市,無論從哪方面來認識,它所表現的或者說更多體現的是保險、銀行證券三者相互利用各自的優勢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業務。作為獨立的法人組織,國際保險企業或者說各國的保險企業,可以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經營以保險產品為主的各種產品,但並不是只能經營一種“混合”的產品。因此,是否可以認為,金融“混業經營”是國際保險企業的一種經營模式,但不是唯一的一種,更不是一種定式,這並無任何否認金融“混業經營”的思想。其實,國際保險併購中還表現出另一種值得註意的現象,這就是國際保險企業在併購後一般都是保留自身的優勢項目,將自己不擅長的部分轉讓或者置換,同時,還吸收自身擅長的項目加大專業經營的力度,完善自身經營管理,以推動自己業務的快速發展。

  2。國際保險市場保險產品的發展。世界經濟迅猛發展為各國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型國際風險。2001年,由於地震、洪水、颱風、爆炸,以及恐怖事件等重大事件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預計超過1150億美元,並導致2萬人的死亡。新型風險和巨災風險給保險人的承保能力和償付能力造成了新的壓力,迫使保險人尋找新的方法防範和處理風險,這就促進了國際保險市場保險產品的不斷創新,諸如已經出現非傳統風險轉移方式(Altemmive Risk Transfer,簡稱ART方式)的同際保險產品創新。

  在國際保險市場上,非傳統風險轉移方式中的重要形式是從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現的,比較突出的諸如保險資產和保險產品的保險證券化保險證券化的實質是通過藉助證券方式和工具從資本市場獲取大量資金,並通過將保險風險分散到資本市場上的方式擴大承保能力。保險證券化的產品和證券化工具作為傳統保險的替代或補充,能有效解決巨災風險的承保能力的不足,並逐步受到各國保險公司的重視。須要指出的是,ART並不能也沒有必要完全代替傳統保險產品。在國際保險市場上,未來國際保險產品的發展模式將是以傳統與非傳統的保險產品相結合併不斷創新保險產品的模式,各國保險公司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保險產品的組合來防範和控制全球範圍內的各種風險。

  3.國際保險市場銷售方式的發展。為了提高銷售效率,實現客戶資源共用,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各國保險公司在國際保險市場上不斷開拓各種銷售渠道

  (1)銀行保險的發展。銀行保險即通過銀行或郵局網路銷售保單。在新的分銷方式中,銀行保險是未來金融業的發展趨勢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客戶需求的變化,特別是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金融服務一體化的發展,銀行保險不僅會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廣泛發展,而且可能會出現保險銀行,就是通過傳統的保險銷售渠道來銷售銀行產品

  (2)網路保險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全球化和網路化的衝擊下,國際保險市場已經廣泛採用網路保險。由於互聯網具有超越時空限制進行信息交換的特點,所以能使保險公司獲得更多的時間和更廣闊的空間拓展業務。隨時隨地為客戶提供24小時全球性營銷服務,深入到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地域的人群,實現更加靈活方便地展業。這就是說,互聯網的特點使保險業務可以延伸到全球任何地區的任何一臺上網電腦,它能實現全天候作業,與傳統的上門推銷或坐等客戶上門比較,網上投保具有明顯的優勢。可見,網路保險對客戶具有任何其他形式都無法比擬的吸引力。正是由於互聯網作為一種媒介手段,可以使保險公司的從業人員突破地域限制,為客戶提供“面對面”的個性化服務,因此網路保險完全可以成為未來保險業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劉茂山.國際保險學.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年08月第1版
  2. 2.0 2.1 2.2 丁孜山,丁蔚.保險發展與創新.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06月第1版
  3. 張林.國際服務貿易.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HEHE林,泡芙小姐,连晓雾,Mis铭,Gaoshan2013.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國際保險市場"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