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貿易經濟效益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貿易經濟效益

  所謂貿易經濟效益是指商品交換過程中所創造和實現的符合社會需要的勞動成果同所消耗和占用的社會勞動之間的對比關係。商品流通過程中所創造和實現的符合社會需要的勞動成果是指一定時期內所實現的商品價值,具體表現為商品銷售額或利潤(或利稅額)等指標。商品流通過程中的勞動耗費,包括物化勞動活勞動耗費,具體表現為商品流通費用額;商品流通過程中的勞動占用,具體表現為商業資金占用額。因此,貿易經濟效益的具體表現是指商品流通過程中商品的銷售額或利潤額(或利稅額)同商品流通費用額與商業資金占用額之比較。

貿易經濟效益的特點

  貿易經濟效益是整個經濟效益的組成部分,具有一般經濟效益的共性,例如所得必須大於所費;既要開源也要節流;重視勞動時間的節約和勞動效率的提高等等。但是,貿易經濟效益由於它所形成的領域不同,與工農業生產或其他經濟部門相比較,它又有很多特性或個性。認識這些特性或個性,對於深入理解和掌握貿易經濟效益的性質,更有針對性地提高貿易經濟效益,是非常必要的。貿易經濟效益的特點主要有:

  (一)貿易經濟效益具有更大的開放性。

  貿易經濟活動本是一個開放系統的運動,具有明顯的開放性,包括各地區之間各國之間的開放,各個產業企業間的開放,對各種所有制的開放。因為貿易活動的核心內容就是商品的買賣過程,不論是買進還是賣出,貿易主體都必須與外界打交道,都要與社會上不同部門、不同企業、不同經濟主體發生物質、信息、能量的變換,不實行開放不可能進行貿易活動,每一項貿易活動,每一筆買賣業務,都是在開放體系中實現的。相對說來,生產活動雖然也要開放,但在直接生產過程中,與外界的直接聯繫比貿易活動要少得多,開放度要比貿易企業小得多,因此,貿易經濟效益的實現是在一個開放系統中完成的。

  (二)貿易經濟效益具有實現的最終性。

  貿易企業與生產企業的基本職能是不同的。生產企業的基本職能是生產物質產品,生產經濟效益主要表現為以儘量少的勞動耗費和勞動占用生產儘量多的物質產品。生產企業把產品賣給貿易企業,獲得了價值補償,實現了產品的價值,對生產企業來說就取得了經濟效益。但是就全社會來說,這些產品還在流通環節,沒有最終實現。與生產企業不同,貿易企業的基本職能是組織商品流通,把商品從生產領域通過流通領域轉移到消費領域,以最終實現商品價值。如果採取強制手段把生產部門生產出來的不適銷產品賣給貿易企業,錶面上看起來,生產部門取得了經濟效益,但貿易企業無法把市場不需要的商品賣出去,只能積壓在倉庫里,商品價值最終並沒有實現。曾經流傳的“工業報喜,商業報憂,倉庫積壓,財政虛收”,生動地反映了這種扭曲現象。商品價值的最終實現,集中體現在商品的最終銷售上,具體表現在直接面向消費者的貿易企業的商品銷售額的不斷擴大上。

  (三)貿易經濟效益具有形成的流動性。

  商品流通過程要不斷進行商品與貨幣的形態變化,在不停的流動中才能產生效益,使“財幣欲其行如流水”。這就必須加快商品的周轉與資金的周轉。在貿易企業中,流動資金在全部資金中占絕大部分。流動資金包括商品資金、非商品定額資金和結算資金三個組成部分,其中商品資金又占大頭。在保證商品流通正常需要和不斷擴大流通規模的條件下,加速流動資金周轉速度,是形成和促進貿易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貿易經濟效益只有在商品、貨幣不斷流動的過程中才能形成,才能增加。其中,加快商品資金的周轉又是關鍵。要加快商品資金周轉,則必須加強市場調查市場預測,根據市的實際需求經營商品,調整經營結構,防止商品積壓。商品賣得越多,賣得越快,商品資金周轉得就越快,經濟效益就越好。結算資金的及時結算,防止“三角債”、“連環債”的出現,也是加速流動資金周轉的重要一環。

  (四)貿易經濟效益具有勞動的密集性。

  同生產部門相比較,貿易部門一般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手工操作仍是普遍現象,因此,活勞動耗費在貿易領域的全部勞動耗費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再加上貿易勞動具有服務性強的特點,導致在商品經營過程中要占用大量的人力,耗費大量的活勞動。儘量節約活勞動消耗,提高貿易勞動效率,以更少的人力實現更多的銷售額,有利於貿易經濟效益的提高。

  (五)貿易經濟效益的實現程度受多種社會因素的制約。

  貿易活動是一種買賣雙方溝通的雙向運動。貿易經濟效益的高低並不完全取決於貿易主體的努力程度,還受到各種經濟、文化、政治因素的制約。如生產力的佈局,生產產品的品種、質量、數量、結構等影響商品價值的實現程度,還有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消費水平、消費習慣、消費結構的變化也影響貿易經濟效益的高低,還有平均狀況、交通運輸、社會法律、文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約。同時,貿易主體所在的地理位置、經營範圍也與貿易經濟效益高低關係極大。如同樣規模的貿易主體在不同商業區位,其經濟效益高低會有明顯區別。

貿易經濟效益的內容

  貿易經濟效益是一個由各種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效益組合構成的多層次、多種類的體系。它的具體內容包括:

  (一)貿易巨集觀經濟效益貿易微觀經濟效益

  巨集觀和微觀,是從整體與局部的不同角度考察的,整體可以是全社會、國民經濟總體,也可以是一個經濟部門或一個地區;局部是相對於整體的某個經濟單位,一般是指企業。巨集觀貿易經濟效益是指全部貿易總體的經濟效益,包括整個社會全部貿易活動的經濟效益。微觀貿易經濟效益主要是反映貿易企業經濟效益,是指貿易企業要運用有限的資源併合理配置,積極擴大經營和服務,加速資金的周轉,節省和降低費用、增加盈利。貿易的巨集觀與微觀經濟效益應是統一的,其中,貿易微觀經濟效益是貿易巨集觀經濟效益的基礎,因為巨集觀經濟效益是由各個微觀經濟效益綜合組成的,沒有微觀經濟效益就不可能有巨集觀經濟效益。而貿易巨集觀經濟效益又是貿易微觀經濟效益的前提和保證。只有從總體上講究巨集觀經濟效益,才能保證各個微觀的經濟效益。巨集觀經濟效益的實現,為微觀經濟效益提供正常的外部條件和必要的前提。貿易巨集觀經濟效益的內容主要包括:

  1、在全國範圍內組織好各項貿易活動, 使城鄉市場商品流通協調發展,做到市場繁榮、貨暢其流,使貿易活動發展適應社會再生產的發展和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需要。

  2、發揮流通對生產的促進作用, 加速實現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協調好產需之間的關係。通過貿易經營信息反饋和利用各種貿易經濟杠桿,干預和引導生產,使生產按照社會需要進行,從而為生產部門提高經濟效益創造有利條件。

  3、保證市場商品供應,滿足消費者多方面的消費需要, 並利用各種手段發揮貿易引導消費的作用。

  4、加強貿易巨集觀調控,調節全國市場的產需矛盾, 加速全社會的商品流通轉,努力降低全社會的貿易交易成本,減少虧損,增加盈利,使整個貿易活動為國家更多地提供資金積累。

  貿易微觀經濟效益的內容主要包括:

  1、貿易企業在組織商品購銷活動中,要做到商品適銷對路, 不斷擴大商品流轉額,努力增加經營成果,努力實現貿易規模的擴大。  2、加速資金周轉, 減少企業從事經營活動的勞動占用與消耗,多實現利稅,為國家多提供積累,為企業多取得利潤,為職工多創造收入

  3、全面提高企業的服務質量,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 方便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好地滿足消費需要。

  4、改善服務態度,實現文明經商, 為提高全社會的精神文明作出貢獻。

  (二)貿易近期經濟效益與貿易長遠經濟效益。

  近期經濟效益又稱當前經濟效益,它是指貿易活動中能在當前很快能實現的效益。例如各種具體營銷活動、貿易活動所帶來的近期效益。長遠經濟效益則是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延續的經濟效益,例如增加貿易投資、擴大貿易企業規模、進行技術改造等,在近期內只有投入,並不能馬上產生“ 吹糠見米”的效益,但從企業長遠發展來看則是非常必要的;又如對貿易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在近期內也可能看不出成果甚至因為培訓、教育占用了時間而影響了近期效益,但從長遠來看,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包括政治思想素質、文化知識素質、業務技術素質等)則對經濟效益可持續提高將會長期發生積極作用。一般來說,近期經濟效益和長遠經濟效益也是一致的,二者是可以且必須兼顧的,但在特殊情況下,二者出現了較大的矛盾,則應權衡輕重,使近期經濟效益服從長遠經濟利益。

  (三)貿易直接經濟利益與貿易間接經濟效益。

  貿易直接經濟效益是貿易企業在貿易活動過程中直接得到的效益,即本企業的經濟效益,例如通過加強管理、擴大流通,節約了費用,增加了利潤。貿易間接經濟效益則是通過本企業的經營活動使其他企業或單位獲得了經濟效益,例如批發企業通過統一配送業務而提高了零售企業的經濟效益。直接經濟效益間接經濟效益也往往是可以兼得的。例如某貿易企業通過廣告公司宣傳本企業的商品,從而提高了本企業的知名度,擴大了營業額,增加了利潤,使本企業獲得了直接經濟效益;同時,也使廣告公司增加了收入,獲得了間接經濟效益。一般來說,企業總是重視直接經濟效益,但也應使企業註意間接經濟效益,更不應以鄰為壑、以犧牲間接經濟效益來謀取本企業的直接經濟效益。

  (四)貿易單項經濟效益和貿易綜合經濟效益。

  貿易單項經濟效益是指貿易經濟活動中某一方面、某一項目或某一個別業務過程中所取得的經濟效益。貿易綜合經濟效益則是貿易經濟活動中的各個方面、各種因素、各個項目或全部業務過程所取得的經濟效益。單項經濟效益是形成綜合經濟效益的基礎,沒有各個單項的經濟效益就不可能有綜合經濟效益。而綜合經濟效益則是各個單項經濟效益的集中體現。

講求貿易經濟效益的意義

  講究貿易經濟效益,不僅是貿易活動本身的客觀要求,而且對國民經濟各個方面都會產生極大作用。

  (一)有利於更好地實現和提高工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生產力更快、更好地發展。

  提高貿易經濟效益,一方面,意味著在同一時間內商業可以為工農業生產實現更多的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擴大了商品銷路,開闢了商品市場,為擴大再生產和提高生產部門的經濟效益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意味著節約了社會用於流通領域的勞動耗費和勞動占用,降低了流通費用,加速了商品流轉過程,提高了商業資金的使用效率,從而為提高社會生產力,相對擴大社會生產規模創造了條件。

  (二)有利於增加人民群眾的合理消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貿易活動不直接創造物質財富,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物質財富的商品,一般都要通過貿易部門組織的商品流通活動,才能成為消費者的消費對象。講求和提高貿易經濟效益,意味著貿易主體在經營範圍、經營方式、經營項目、營業時間、網點設置、服務態度等各方面都必須不斷調整和改善,這就能保證在現有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買到更滿意的商品,得到更優質的服務,提高貿易經濟效益,也能大大節約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時間,從而增加生產、學習、娛樂等方面的時間,使每個人有時間充分發展自己,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

  (三)有利於在一定時間內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推動技術進步,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

  提高經濟效益的實質就是節約勞動時間。只有用儘可能少的社會勞動分行出儘可能多的符合社會需要的物質財富及其價值體現,才能真正提高經濟效益。馬克思指出:“社會發展、 社會享用和社會活動的全面性 ,都取決於時間的節省 。一切節約歸根到底都是時間的節約。”“真正的經濟──節約──是勞動時間的節約(生產費用的最低限度──和降到最低限度。)而這種節約就等於發展生產力。 ”提高貿易經濟效益,一方面可以在貿易領域通過利用先進技術和設備、加強管理來節約貿易領域的勞動時間,提高貿易勞動效率,使貿易領域以儘可能少的勞動時間取得儘可能多的貿易成果;另一方面,貿易領域節約勞動時間又可以促進全社會的勞動時間的節約,推動各行各業採用先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同時,貿易活動講求經濟效益,按需購進,以賣定買,以銷定進,可約束和促進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提高工農業產品的產銷率,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進入良性迴圈的軌道。

  (四)有利於國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實現,增加國家積累。

  眾所周知,商品流通是實現國民收入的前提條件,工農業產品只有經過流通過程實現由商品到貨幣的轉化之後,才能分解為利稅的形式上繳國家財政,才會在價值形態上形成國民收入。商品流通規模越大,流通速度越快,商品價值實現的程度就越高,這既反映出貿易經濟效益好,同時也會促使積累資金集聚的速度加快。此外,貿易企業在提高貿易經濟效益的過程中,通過擴大購銷業務,較快地實現社會積累基金消費基金由貨幣形態到商品形態的轉化,也可促使國民收入再分配的最終實現。講求貿易經濟效益,可以縮短商品在流通領域中的滯留時間,減少損耗,加快貨幣回籠,這樣,既加快擴大再生產的速度,也助於增加全年積累。

  (五)有利於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增強企業在市場的競爭能力。

  貿易經濟效益的取得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改善企業經營管理又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基本功。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系統工程,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把基礎管理和現代管理結合起來,把專家管理和群眾管理結合起來,把商品管理資金管理結合起來,把財務費用管理全面質量管理結合起來,把領導集中管理企業民主管理結合起來,從而真正調動起企業內部各部門、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管理者和全體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和自覺性,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這樣,企業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提高貿易經濟效益的途徑

  一、巨集觀途徑

  要提高整個社會貿易活動的經濟效益,首先應從客觀環境上創造條件,也就是從各個方向努力為最大限度地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和加快貿易運行的速度服務。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如何減少和節約貿易活動的經營成本管理成本,這是提高整個貿易經濟效益的關鍵問題,為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正確制定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貿易發展戰略

  在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框架內製訂科學、合理的貿易發展戰略,這是保證商品流通取得好的經濟效益的前提條件。貿易發展戰略涉及到流通領域一些大的問題,如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貿易產業與其他產業的關係、貿易投入、貿易發展的戰略目標等等科學的貿易發展戰略對於促進市場商品供求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在一般

情況下,當商品供求基本協調、商品符合消費需要,並且價格穩定時,流通領域就可能有一個好的貿易經濟效益,這時流通速度加快、貨幣流通量適當,流通費用下降、貿易利潤額穩中有升,流通過程較好地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相反,如果市場商品供求比例失衡,造成生產與消費脫節,此處積壓、彼處脫銷,從而影響商品出售,延緩資金周轉速度,造成費用上升、利潤下降,這樣就會降低消費需求的滿足程度,也就不可能取得好的經濟效益。

  (二)建立合理的流通體制。

  建立合理的流通體制是不斷提高貿易效益的體制保證。合理的流通體制可以把企業的生產和交換活動在專業化的基礎上聯結起來,組成一個有機的經濟整體,通過各種流通渠道的相互銜接,形成縱橫交錯的商品流通網路,從而保證商品流通的順暢進行。這裡,關鍵是打破地區封鎖,按經濟區域組織商品流通,以大中城市為依托,按商品流通的實際需要確定經營環節,按商品合理流向設置批發機構和組織商品運輸,精簡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在有利於生產發展、有利於市場供應的前提下,使商品走最短的里程,經最少的環節、花最省的費用,用最快的速度,及時安全地把商品從生產地運到消費地。

  (三)調整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是國民經濟總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結構的優化是提高貿易經濟效益的基礎性因素。貿易活動中交換中的各種商品能否順利轉向和讓渡,是與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密切相關的。產業結構首先是各大產業之間關係問題,例如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現狀及其比例關係是否協調,工業、農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業以及其他產業的狀況及對比關係等,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產業結構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這就必鬚根據經濟發展的規律和未來發展趨勢,經常地、適時地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具有光明前途的“朝陽產業”,有步驟地淘汰掉沒有發展前途的“夕陽產業”,並將“夕陽產業”進行改造與改組,使之改變成為具有發展前途的“新產業”,才能取得較高貿易經濟效益。其次,產業結構中還有一個產品結構問題,產品結構更直接制約貿易經濟效益高低,因此還必鬚根據市場導向與消費變化及時進行產品結構調整,為提高貿易經濟效益創造良好的基礎因素。

  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關鍵是要按需發展生產。生產適銷對路的商品是取得好的貿易效益的物質前提。商品從生產領域進入流通領域,對於生產者來說,商品形態轉換為貨幣形態,商品價值初步得到了實現。但商品價值能否最終實現,取決於商品能否由流通領域進入消費領域,這是一次“最驚險的跳躍”,這次跳躍能否成功關鍵產品是否適應消費者的需要。如果商品不適銷對路,商品價值不能最終實現,造成商品在流通領域的滯留,帶來資金占用增加、周轉緩慢、費用加大,不僅無法取得貿易效益,也會間接地影響到生產效益。為此,要充分發揮交換的對生產的“反作用”,通過流通的中介地位引導生產面向消費。這裡,重要的一環是加強市場信息的傳遞和反饋,特別是要重視價格信號供求關係的調節作用,使生產結構隨消費結構的變化而不斷得到調整,使企業不斷生產出適合消費者需要的適銷對路的產品。

(四)發展通訊交通。

  在現代經濟社會,發達而先進的通訊和交通是貿易活動的重要前提和手段。現代的通訊,尤其是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與地區正在建設的“信息高速公路”,使通訊手段更加現代化,瞬間即可掌握全國信息和世界信息,現代化的交通和運輸可以極為迅速地使貿易活動擴展到世界各地。我國香港正是以其交通通訊優勢而位居世界“貿易八強”。因此,現代化的通訊和交通,成為開展國內外貿易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貿易經濟效益的物質保證。我國在“兩通”( 通訊、交通)的現代化方面已經有了很大進展, 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為了更快更好地與國際經濟接軌,必須加快我國通訊現代化和交通運輸現代化的步伐,加快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提高貿易經濟效益創造良好的“兩通”環境。

  (五)提高居民消費水平

  貿易的發展不僅受生產的制約,而且受消費和分配的制約。提高人民群眾購買力水平,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是貿易發展的重要條件。隨著生產的發展和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應該不斷地增加人民群眾的收入,提高人民群眾的購買力水平,從而使居民有能力購買更多更好的商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也是發展生產、繁榮貿易的目的。不僅要合理地刺激消費,而且要正確地指導消費,把提高消費水平和改善消費結構有機地結合起來,為了提高貿易經濟效益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微觀途徑

  從微觀角度講,主要是從貿易主體本身的角度講,提高貿易經濟效益主要是練好內功,提高整體素質和適應市場變化的應變能力、生存能力、競爭能力、發展能力等。主要包括:

  (一)以市場為導向組織貿易活動。

  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行情瞬息萬變,競爭激烈,風險很大,貿易企業要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取得經濟效益,就必須重視市場信息,搞好市場調研和市場預測,掌握市場變化動態及其規律性,從而為科學地組織貿易經濟活動提供正確的嚮導。企業要有現代化的信息設備、信息網路和通訊手段,高水平的市場調查研究和市場預測的專門人才,才能迅速、準確、及時地收集、篩選、加工、處理千頭萬緒、千變萬化的各種信息,真正掌握市場動態,為企業適應市場變化,調整經營方針和經營範圍,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創造條件。就這個意義上說,準確、及時、充分、有效的市場信息和市場調研與預測,是貿易經濟效益的生命線。

  (二)擴大商品銷售

  商品銷售是貿易企業組織商品流通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商品價值的關鍵環節,也是取得貿易效益的基礎。沒有商品銷售,就不可能有貿易經濟效益。但商品銷售不是孤立,除了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掌握市場動態為商品銷售提供前提條件外,還必須有符合市場需求商品採購商品儲存商品運輸、商品加工整理等一系列環節的配套才能順利進行。從商品銷售本身來說,要擴大商品銷售,還有大量工作要做,要不斷改進和完善商品銷售體系,健全和發展銷售網路和銷售渠道,改進商品銷售方式,註意銷售方法和銷售手段,開展有效的促銷活動等等,不斷提高銷售水平,為提高貿易經濟效益提供最堅實的基礎,特別是在銷售利潤率下降的情況下,更應註重擴大銷售規模。

  (三)強化企業管理

  管理出效益,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現代貿易活動中經濟效益的高低,主要取決於管理這一因素。強化企業管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各個方面。強化企業管理,一方面是要健全貿易活動中的各項基礎管理,如勞動管理業務經營管理財務管理等,使基礎管理做到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另一方面是重點管理,抓主要矛盾、主要環節,特別是要在充分調動企業全體人員積極性的基礎上,加速資金周轉和商品周轉,減少流通費用,減少商品損耗,改善庫存結構,提高[動效率,真正做到以儘可能少的勞動耗費和勞動占用,取得儘可能多的經營成果,從而大大提高貿易經濟效益。

  (四)推進全程服務。

  貿易企業服務質量的好環關係著消費者的利益,也影響著企業的信譽。良好的服務質量能吸引更多的顧客,擴大銷售,增加盈利。為此必須把服務貫串於貿易企業一切經營活動中,貫串在全過程的始終。必須推進全程服務和全面服務。這既包括售前服務售中服務售後服務,又包括店內服務、店外服務和上門服務;既包括商品生產過程中的服務,又包括商品銷售過程中的服務;既包括廣告宣傳、咨詢指導的服務,又包括包換、包退、包修的服務,還包括在購物過程中給顧客提供游覽、觀光、餐飲、休息、娛樂、觀賞等一系列現場服務等等,在各種服務中,必須誠信為本,真正把顧客當親人,樹立企業的信譽。良好的服務信譽是貿易效益不斷提高的寶貴資源。

  (五)提高人員的素質。

  經濟效益是企業素質的表現形式,企業素質決定經濟效益,也是企業的生命力。要提高經濟效益,必須提高企業的素質。企業的素質包括人的素質、技術與裝備的素質和管理素質。要提高企業素質關鍵是提高人的素質,即通過教育和培養,建立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懂業務、會管理、守紀律的員工隊伍。

  提高人員素質包括兩方面人員素質。一是提高企業領導與管理人員的素質,這是提高企業人員素質的核心和關鍵,要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愛崗敬業、思想好、作風硬、善經營、會管理、具有現代管理和現代科學知識的管理型人才;二是提高企業全體員工的素質,要不斷加強對企業全體職工的培訓、教育和實踐鍛煉使他們瞭解商品流通發展的規律性,掌握現代貿易知識及經營管理的文化科學知識,樹立良好的社會主義貿易職業道德,熟知各類商品的性能、用途、使用、保管和維修等技術知識及各種推銷技巧,當好顧客的參謀。

  提高貿易經濟效益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必須把巨集觀方面和微觀方面結合起來,把各種因素有機地聯繫起來,使各個方面、各種因素在相互結合中形成合力,產生總體效應,並根據各時期、各地區的不同情況靈活運用,才能使貿易經濟效益持續保持和不斷提高。

貿易經濟效益的評價

貿易經濟效益的評價原則

  (一)滿足社會消費需要與取得利潤相統一的原則

  貿易盈利是貿易活動基本目的之一。利潤也是經濟效益在價值形態上的表現。在實際工作中,除政策性虧損的企業外,一般來說,利潤率高,反映企業經濟效益較高,利潤率低,說明企業經濟效益不高。為此,提高經濟效益,就要在強調滿足社會需要的同時,努力增加貿易利潤。評價貿易經濟效益,一方面要看貿易企業通過購銷活動滿足消費需要的程度,看其部門經濟職能的完成情況,另一方面要看其經濟活動過程的盈利能力,兩者不應偏廢。這樣,才能充分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才能切實維護貿易企業作為獨立商品經營者的獨特的經濟利益。否則,就不利於商品流通規模的擴大,不利於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

  (二)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

  社會主義企業的貿易經濟活動是整個國民經濟活動的組成部分,企業的經濟效益,是整個國民經濟效益的基礎。從根本上說,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一致的、相輔相成的。但兩者也有矛盾、擺正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係,就要在抓好社會效益,貫徹執行政策,努力改善服務質量的前提下,提高經濟效益,使它們在貿易經濟活動中很好地統一起來。在評價貿易經濟效益時,應把經濟效益的數量標準與貿易企業執行政策、維護國家和消費者利益等情況結合起來考慮,以反映社會主義貿易企業從事經濟工作的同時,也承擔社會政治責任的獨有特征。

  (三)擴大購銷業務與降低勞動耗費相統一的原則

  貿易經濟效益是擴大購銷與節約勞動耗費的統一體。講求貿易經濟效益,不但要求成果大、產出高,還要求代價小、投入少。否則,只顧擴大購銷業務,不顧各類耗費,就會出現無效益或負效益的情況。為此,在評價貿易經濟效益時,就要增強擴大購銷與註重節約相統一的觀念,鼓勵企業走降低內耗,以內為主提高經濟效益的新路子。

  (四)適度的貿易發展速度與較好的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

  在速度與效益的關係上,追求高速度比較容易,而要達到高效益則比較難。只求速度、不問效益,以人財物的巨大耗費為代價,不符合社會主義貿易發展的本質要求,不符合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因此,在貿易或商品流通的發展速度上,一定要服從經濟效益的要求。在設置評價貿易經濟效益的指標時,也應註意把效益高低做為加快貿易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屬點。

對貿易經濟效益評價工作的基本要求

  貿易經濟效益是要通過一系列經濟指標和具體的考核標準來評價的。在評價中,對指標的設置和考核的辦法都應規定合乎規範的要求才能達到評價的科學和公正。對貿易經濟效益評價工作的基本要求是:

  (一)堅持評價指標的綜合性與整體性。

  評價貿易經濟效益,不能只憑一、兩個經濟指標就下結論,而要從貿易活動的實際出發,由粗到細、循序漸進地建立一套科學的指標體系,並對其逐步完善、逐步提高,使這種指標體系既能綜合考核企業經營情況,反映企業經營真實面貌,又便於運作和計算。能對貿易經濟效益進行綜合的考察和評價,剋服片面性或以偏代全。

  (二)堅持評價標準的統一性與可比性。

  貿易主體之間經濟效益的高低是在比較中鑒別出來的。對於行業相同、經營範圍及經營條件類似的貿易主體,為了較準確地評價其經濟效益的好環,評價標準就應大體一致。對不同時期、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之間的貿易經濟效益進行比較時,應剔除某些不可比因素,使評價指標真正達到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的作用。

  (三)堅持評價對象的針對性、實踐性

  對貿易經濟效益的評價,要因時因地因事制宜,要有針對性,要突出重點,要從實際出發,切忌不問對象,千篇一律一刀切。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貿易主體,由於經營品種、經營條件、服務內容、工作任務各不相同,在評價經濟效益時應有所側重,有所區別。例如外貿企業與內貿企業、副食品經營企業與生產資料經營企業,情況很不相同,外貿企業重視對外經營中的創匯成本和創匯利潤,內貿企業則側重在國內的經營費用經營利潤,副食品企業對勞動耗費指標( 費用與損耗等)更為敏感,生產資料企業則更註重勞動占用指標(資金占用)。只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實踐中來, 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才能切中要害,有的放矢,使經濟效益的評價符合現實的要求,把評價工作的原則性與靈活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貿易經濟效益"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