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勞動效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勞動效率,人工效率(labor efficiency)

目錄

什麼是勞動效率[1]

  勞動效率是勞動者在單位時間內創造的使用價值價值或完成的工作量,或者勞動者創造一定使用價值和價值或完成一定工作量需要的時間。一個勞動者在一定時間內創造的使用價值和價值越多、完成的工作量越多,或者用更少的時間創造同等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完成同等的工作量,都表明其勞動效率越高。反之,勞動效率越低。

  勞動效率可以用實物形態或價值形態來表示。勞動效率的概念通用於各社會形態和所有社會經濟部門。從計量的範圍來劃分,勞動效率可以分為全社會勞動效率、部門勞動效率、地區勞動效率、行業勞動效率、企業勞動效率和勞動者個人勞動效率。勞動效率是經濟效益的主要方面,不斷提高勞動效率,是社會主義國家和企業的主要經濟目標之一。

勞動效率的計算公式[2]

  勞動效率是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凈額或凈產值,跟平均職工人數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勞動效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或凈產值÷平均職工人數

影響勞動效率的因素[3]

  從勞動過程自身來看,影響勞動效率的因素首先可以從構成勞動過程的三要素來分析,即勞動者、勞動手段勞動對象。勞動者主要包括勞動者的身體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勞動手段主要包括勞動者運用的勞動工具的先進程度及勞動工具的規模等。勞動對象指未加工過的和加工過的。其次對勞動過程的管理也是影響勞動效率的重要因素,對一個經濟的人、才、、產、供、銷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勞動效率。

  從政策因素來看,由於勞動效率直接與勞動力的供求狀況有關,人口政策直接決定未來勞動力的供給,所以人口政策對勞動效率有直接影響;就業政策制約勞動力的需求就業政策就成了影響勞動效率的另;—個政策性因素;合理的分配政策可以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相反,就會抑制勞動者的積極性,勞動者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勞動效率的高低,分配政策就形成影響勞動效率的第三個政策性因素;最後,產業政策是制約巨集觀經濟勞動效率的重要因素。經濟體制決定經濟政策,經濟政策又是對特定的經濟體制的反映。在傳統的計劃經濟條件下,政府對企業的經濟政策必然帶有高度的指令性特點。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對企業的經濟政策更多的是通過市場引導、調節的。

  另外一些非正式組織、習慣性行為也是影響勞動的效率的因素。

勞動效率與勞動生產率的區別和聯繫[4]

  通常的理解,勞動效率是勞動投入與產出的對比關係。具體來說,勞動效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運用一定的勞動工具、技術手段和管理方法為生產一定產品所實際投入的勞動量與因勞動投人而帶來的產出或收益之間的對比關係。人們在習慣上,往往將勞動效率與勞動生產率視為同一概念,事實上,勞動效率雖然與勞動生產率有密切聯繫,但並不是同一概念。弄清楚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繫,對於理解勞動效率的本質,探討提高勞動效率的途徑與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關於勞動效率與勞動生產率的區別與聯繫,馬克思從概念上進行了精確的界定。勞動效率區別於勞動生產率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第一,勞動效率反映的是與勞動投人相聯繫的產出或收益,即勞動投人與產出的對比關係。它指單位時間內的勞動投入,即增加了一定時間的勞動力支出,也就是提高了勞動強度,或者是減少了勞動力的非生產耗費。而勞動生產率反映的是產品勞動時間的比例關係,它是指單位時間內的生產的產品數量,或單位產品需要的勞動時間。正如馬克思指出的,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在這裡一般是指勞動過程中的這樣一種變化,這種變化能縮短生產某種商品的社會必需的勞動時間,從而使較小量的勞動獲得生產較大量使用價值的能力。勞動生產率始終是有用的具體的勞動的生產力,它事實上只是決定有目的的生產活動在一定時間內的效率。

  第二,在勞動效率中,勞動量為一定值或可變數,而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量一定時的產出,即勞動量為一定值或不變數。馬克思在講到這個問題時指出,我們所理解的勞動生產力增加是指使用一定量的勞動時具備更大的效率,而不是指使用的勞動的量的任何變化。顯然前者的變化是指勞動生產率的變化,後者指的是勞動效率的變化。

  第三,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的大小成反比,勞動效率與商品價值量沒有必然的聯繫。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意味著以較少量的勞動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單位產品凝結的勞動量減少,商品價值必然降低;反之,勞動生產率降低,商品價值必然提高。馬克思指出,商品的價值量與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量成正比,與這一勞動的生產力成反比。勞動效率提高則意味著在勞動過程中單位時間內勞動量支出的增多,產品量也隨之增加。單位產品內凝結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可能沒有變化,商品價值也就不發生變化。勞動效率的提高是由於勞動者率先掌握了較複雜的技術,在相同的時間內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但由於複雜勞動是倍加的簡單勞動?單位產品凝結的勞動量也不一定下降,價值也未必降低。

  第四,勞動生產率與科技進步呈同向發展趨勢。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機器設備的加速更新,勞動生產率將以加速度提高。而勞動效率與科技進步未必呈同向發展趨勢,它取決於當寸的經濟,政治體制,巨集觀及微觀管理,勞動者的積極性等諸因素。

  第五,勞動生產率提高的手段主要側重於物,以先進技術為主要標誌,而勞動效率的提高則側重於人,以人的勞動投入為主要標誌。而且勞動生產率與自然條件有極為密切的關係,馬克思指出,隨著生產的發展,勞動資料自然資源即奔騰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屬、煤炭等等對生產率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而勞動效率與自然資源沒有直接聯繫。

  儘管勞動效率與勞動生產率有區別,但它們之間有一定的聯繫。一是提高勞動效率的手段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手段具有重合性。從勞動生產率提高的手段來看,勞動生產率是由多種情況決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顯然也是提高勞動效率的手段。再如協作,單是社會接觸就會引起競爭心和特有的能力振奮,從而提高每個人的工作效率。這種協作既是提高勞動效率的手段,同時也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手段,二是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提高勞動效率和勞動生嚴率都可使一定時間內產出增多。三是提高勞動生產率,採用先進的技術設備為複雜勞動的利用和開發,從而為勞動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物質條件,特別在現代化大生產的條件下,由於先進機器的應用,工人的勞動更加劃一,可以防止一些不規範勞動行為的發生。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勞動生產率是勞動能力發揮職能的基礎,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先進技術、先進機器的採用對工人勞動起到了自然監督的作用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王益英主編.中華法學大辭典 勞動法學捲.中國檢察出版社,1997.12.
  2. 傅家柏主編.財經應用寫作.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08月第1版.
  3. 趙振華.低效率勞動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4. 王守安.效率分配激勵——理論與實證研究.企業管理出版社,1998年09月第1版.第23頁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ne0135,Angle Roh,Cabbage,Dan,寒曦,Tracy,刘维燎.

評論(共4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勞動效率"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5.82.133.* 在 2011年2月15日 23:57 發表

在勞動生產率與勞動效率的聯繫中有提到“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並不等於勞動效率的提高”這句話,是否有錯?

回複評論
125.85.23.* 在 2011年2月21日 02:02 發表

本文解釋已將讀者引入歧途。把這兩個概念進行了顛倒解釋。

回複評論
D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2月21日 11:35 發表

125.85.23.* 在 2011年2月21日 02:02 發表

本文解釋已將讀者引入歧途。把這兩個概念進行了顛倒解釋。

已對相關內容做了修改和整理。

MBA智庫百科是可以自由參與的百科,如有發現錯誤和不足,您也可以參與修改編輯,只要通過網頁右上角的創建新帳號,創建用戶名後即可參與,期待您的加入!~

回複評論
59.53.216.* 在 2013年4月12日 10:54 發表

此文正確與錯誤交織,很多問題沒有講清楚。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