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紡織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紡織業(Cottonocracy/Textile industry)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紡織業

目錄

什麼是紡織業

  紡織業,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層次進行理解。

  狹義的紡織業是指用天然纖維或化學纖維加工而成各種紗、絲、繩、織物及其色染製品的工業。按原料性質的不同,可分為棉紡織工業、毛紡織工業、絲紡織工業、麻紡織工業,化學纖維工業等。按生產工藝的不同,可分為紡紗工業、織布工業、針織工業、非織造工業、印染工業等。

  廣義的紡織業,除包括狹義的紡織業的內容外,還包括服裝工業。習慣上通常將廣義紡織業稱之為紡織服裝業。

紡織業的內容

  紡織業在我國是一個勞動密集程度高和對外依存度較大的產業。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對保證我國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平衡人民幣匯率穩定、解決社會就業及紡織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紡織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絨、羊毛、蠶繭絲、化學纖維、羽毛羽絨等。紡織業的下游產業主要有服裝業、家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等。

  紡織業細分下來包括棉紡織、化纖、麻紡織、毛紡織、絲綢、紡織品針織行業、印染業等。

  紡織業同時也是一個高污染行業。2007年5月,國務院下發了《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方案》,紡織業被列為重點污染行業。據國家環保總局統計,印染行業污水排放總量居全國製造業排放量的第5位。60%的行業污水排放也來自印染行業,且污染重、處理難度高,廢水的回用率低。化纖行業在生產過程中,有些產品大量使用酸和鹼,最終產生硫磺、硫酸、硫酸鹽等有害物質,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有些則是所用溶劑、介質對環境污染較為嚴重。化纖生產污染環境的另一種表現是化纖產品本身的不可降解性,特別是合成纖維,其廢棄物回收成本高,燃燒後污染空氣;廢棄後不易降解,造成土壤環境惡化。另外,毛麻絲行業的前處理過程也是行業污水排放的重點。在能源消耗方面,紡織機械、化纖機械電力消耗十分突出。化纖行業總耗能比國外先進水平高10%-30%左右。浙江·紹興·中國輕紡城是世界著名的紡織業城。

紡織業的發展簡史[1]

  人類遠在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利用葛麻、樹皮等韌皮纖維紡紗織布。早期的紡織業是人們以手工藉助一些簡單的工具器械進行紡紗織布的,是“手工紡織”的歷史階段。手工紡織歷史階段一直延續了四、五千年。其間,在4700多年以前,中國已經能用手工的方法織造出比較精細的錦緞絲綢。在商代,我國不僅已有一般織造技術,而且有了簡單的提花織造技術;至春秋戰國時期,已能織出比較複雜的紋錦;從漢代時開始,中國的絲綢織品大量地從陸路或海路向歐亞諸國輸出,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中國因此而被世界稱之為“絲綢之國”。以棉作為紡織原料發源於我國南部和西南地區。三國時期,種植棉花開始遍及珠江、閩江流域。南宋,我國著名的棉紡織革新家黃道婆,從長江下游松江地區來到海南,學習當地人民加工棉花和棉紡織技術,並把棉紡織技術帶回到長江下游及中原地區,進行創造性的改革,為我國棉紡織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被譽為紡織業的“始祖”。

  宋朝時期,棉花在中原及長江流域開始大量種植,使紡織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紡織工具也有了較大改進,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簡易“紡織機械”。在生產技術、產品藝術設計、紡織原料等方面有了質的飛躍,為機器紡織業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在18世紀中葉前後的英國,一系列紡織機械相繼被髮明,併在生產中加以應用。1733年,約翰凱發明瞭一種能使緯紗快速來回穿越經紗的飛梭,首先改進了織布技術。1765年,紡紗工人詹姆斯哈格裡夫斯發明瞭以他女兒的名字命名的紡紗機——珍妮紡紗機。1789年,牧師埃德蒙卡特賴特發明瞭蒸汽驅動的動力織機。到19世紀20年代,這種動力織機在棉紡織工業中基本上取代了手工織布。新式的動力紡紗機和織布機的發明及在生產中的應用,從根本上改進了原來的手工生產方式,極大地提高了紡織生產的效率

  到1830年,英國在世界上第一個實現了紡織生產的機械化,開始了工廠化生產的近代紡織工業。

  中國近代紡織業可以認為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開始的。由於帝國主義勢力的入侵,外國資本家利用我國廉價原料和勞動力,在我國土地上開設機器紡織工廠,大量傾銷“洋紗”、“洋布”,獲取巨額利潤。隨著外國資本的輸入,我國原有的手工生產方式受到刺激。1873年,廣東商人陳啟源在南海創辦了繼昌隆繅絲廠,成為中國“第—、家機器繅絲廠”,開始了中國機器紡織工業時代;1876年,清朝陝甘總督左宗棠在蘭州開辦了甘肅織呢局;1890年,清朝洋務派代表李鴻章在上海開辦丁織佈局,輸人人力織機500台,成為中國第一個棉紡織工廠。

  到1895年。全國共有紡紗機17.5萬錠,織布機1800台。這之後,民族資本家紛紛開辦紡織工廠,掀起紡織業建設的第一個高潮,1905—1908年,中國爆發了大規模的“抑制洋資洋貨運動”,使得本國的紗布暢銷,紗廠利潤猛增,於是又掀起紡織業建設的第二次高潮。在近代中國曆史上的這兩次建設高潮,幾乎都發生在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的沿海地區內。

  從1873年在廣東建成第一家機器紡織工廠起,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40年時間里,中國機器紡織工業發展到紡紗機48.4萬錠,織布機2016台。至此,中國機器紡織工業獲得了初步的發展。

  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至1931年,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我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工業由此獲得空前發展。紡紗規模達到245萬錠,織機發展到17000台。這25年時間被稱為民族資本紡織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有大量的紡織機械被損壞,中國紡織工業受到嚴重打擊。1945年12月,成立了中國紡織建設公司,開始統一管理中國的紡織工業。至1947年,全國共有紡紗機492萬錠,織機6.6萬台。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為儘快解決人們的穿衣問題,國家實行了重點發展紡織行業的政策。中國的紡織工業也就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時期。1970年開始,我國實行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並舉、大力發展化學纖維的方針政策,把發展紡織業的重點逐步轉向化學纖維行業,化纖工業有了長足的發展。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我國國民經濟保持持續高速增長,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紡織工業也處於高速擴張與高速發展階段。到1990年前後,紡織工業一度出現供過於求的形勢,導致出現產品積壓、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經營困難的現象,影響和制約了紡織工業的發展。所以,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國家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大力發展紡織原料,突出抓好化纖和化纖原料基地建設,加快開發新型紡織材料;以紡織面料開發為突破口,發展高附加值的“高精深”紡織品,帶動紡織工業的全面發展;利用中國加入WTO的良好機遇,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把紡織企業作為國有企業改革解困的突破口,實行調整、轉制、增效等等。這些重大政策措施,使紡織工業發生了歷史性轉變,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一紡織大國。

  到2002年,全國纖維加工總量超過1500萬噸(其中天然纖維產量約500萬噸,化學纖維產量約l000萬噸)。紡織機械設備從過去數量的增長,轉為效率、產量、質量、技術的提高,紡織工業的發展模式也發生了質的變化。

  日前,我國紡織工業雖已奠定了相當的基礎,成為了世界紡織大國。但是,我們還不是紡織強國,還應當看到:我國人口多,紡織品的平均消費水平還比較低;我國紡織品的出口額在世界紡織品總貿易額中,雖然占有較大比例,但產品檔次較低,我國的紡織科技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比較還有一定的差距等等。這就要求我們紡織工業部門的從業人員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努力工作,開創紡織工業的新局面,加速實現紡織工業的現代化。

紡織業的特點[2]

  從歷史角度來看,紡織業是第一次產業革命推動發展起來的具有悠久傳統的工業,是各國工業化初期階段的主導產業和推動工業化的“發動機”,其特征主要表現為:

  1.紡織業的產業分佈變化特點

  從產業地理分佈角度來看,傳統紡織業是一個較分散的行業,紡織業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隨著紡織基礎工藝技術的不斷傳播,分佈到幾乎全球每個國家或地區,大多數國家都有自己的紡織服裝工業,生產者和銷售商為數眾多,幾乎沒有壟斷者,只是在規模和技術發展水平上各國拉開了較大的距離,產業集中度相對較低。傳統紡織業一度成了“夕陽產業”,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賦予紡織業以“朝陽產業”的生命力,發達國家在少數科技含量高的纖維材料等現代紡織業領域保持一定的優勢,傳統紡織業逐步轉向亞洲併在亞洲蓬勃發展,其中就我國紡織業的分佈來看,大型紡織企業大多集中於重點城市,中小型企業密集在縣、鎮、鄉,形成產業集群產業佈局呈現資源向東部集中和轉移的趨勢

  2.紡織業的產業梯度轉移特點

  從紡織業重心轉移規律來看,紡織業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呈現出梯度發展的規律。

  3.紡織業的材料革命和產品用途變化特點

  傳統的紡織業主要向市場提供生活資料用品,但伴隨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與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紡織業的需求不斷發生變化,紡織業越來越向材料高級化、用途多樣化和產品個性化發展,高新技術和市場網路日益主導著高附加值、高增值領域的紡織業發展。世界紡織服裝業的競爭已逐漸由價格和質量方面的競爭向以高新技術為方向、以品牌競爭為焦點的綜合經濟實力方面轉變。紡織品消費從單一的用於服裝逐漸擴大到用於裝飾、產業等方面,紡織品甚至滲透到航空航天、交通運輸醫葯農業建築等各行各業,目前發達國家生產的產業用纖維占其紡織品總產量的50%以上。

  4.紡織業的貿易變化特點

  在傳統國際貿易分工早期,西方國家從落後國家進口天然纖維等紡織業原材料,然後將製成品返銷到落後國家,隨著本國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的增高和產業結構升級,發達國家逐漸退出追求數量型增長的低附加值的傳統紡織品生產,其生產轉到利用高科技生產的化學纖維、人造纖維和高檔面料等中間產品和上游產品以及掌握紡織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其餘的加工環節轉到發展中國家並從發展中國家進口天然纖維尤其是棉紡織品,但又以關稅非關稅壁壘等包括紡織品配額等措施加以控制,造成了紡織業國際貿易的不公平特點,其中尤其要強調的是紡織業區域內貿易保護主義現象日益增多。

  5.紡織業的產業關聯變化特點

  傳統的紡織業其產品主要用於衣著上,這時的紡織業屬於最終消費型產業,但隨著高科技在紡織業的滲透和應用,紡織業產品用途日益多樣化發展,特別是纖維應用於產業的領域越來越廣且數量越來越占居主導地位,這種條件下的纖維生產已經由只為生活資料生產服務擴展成為其他產業生產提供原材料基礎產業,紡織業作為中間環節其產業關聯度越來越大,在紡織產業鏈上對紡織品產生需求的行業越來越多,紡織產業的影響力繫數日益增大。

紡織業的意義

  “紡織”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占有獨特的歷史和現實地位。

  一、紡織生產的出現是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的原始時代,進入文明社會標誌之一。

  二、現貸發達國家幾乎都是以發展紡織工業來積累資本,而發招起來的,是傳統的產業之一。

  三、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穿衣,紡織產品出來供人們穿衣之外,還廣泛用於家庭裝飾、包裝、醫療、國防、工農業生產等方面。

紡織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目前,全球紡織業市場前景不確定性日益增高,這與全球信用危機以及美國、歐盟經濟增長減緩的趨勢一致,將對服裝零售業帶來衝擊。美元急貶、原油價格跌宕起伏以及中國紡織品輸歐即將解除設限,都宣告著重大的改變。受美國經濟走緩的影響,企業銷售將出現衰退現象。而由於美、歐可能實施新的貿易壁壘,因此全球紡織業採購可能出現大幅變更的趨勢。另外,還有不到3個月,針對紡織服裝製品的配額制度就將結束。這一國際紡織、服裝貿易制度的變化是紡織服裝企業面臨的最新挑戰,這不僅帶了希望和機遇,同時也帶了極大風險。伴隨國際市場的需求不斷萎縮,給許多紡織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2008年,我國紡織業正遭受著近十年來最艱難的一年。受美國次貸危機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貨幣政策從緊、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多種因素影響,紡織行業行業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在這種情況下,眾多紡織行業生產企業陷入了生產經營困難的窘境,掙扎在虧損的邊緣,企業紛紛倒閉,停產、半停產的更多。這些,已給紡織行業構成嚴峻挑戰。儘管紡織的出口退稅率最近有所提高,但國家淘汰低層次產品和企業的決心沒有改變。自主創新、節約成本,才是紡織行業走出困境的良方。

  從國內紡織行業運行情況來看,2008年1-9月,中國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022.69億元,比07年同期增長10.15%。2008年1-9月,中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生產紗1,597.92萬噸,同比增長9%;布累計產量417.32億米,同比增長6.33%;服裝累計產量151.59億件,同比增長5.92%;化學纖維累計產量1,797.80萬噸,同比增長2.44%。2008年1-9月,中國紡織行業出口達1,402.85億美元,較07年同期增長13.06%;進口達141.94億美元,較07年同期增長1.59%。預計未來5-10年紡織行業將保持穩定增長,結構調整會貫穿發展全過程。預計到2010年中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將達到3600萬噸,未來幾年化纖行業產能和產量增速將保持在7%-15%之間。

中國紡織業的現狀與發展策略[3]

  紡織業在1999年結束了:長達6年的虧損歷史。2001年以來,它的複蘇跡象更為明顯:1—4月,全行業產品銷售收入2338;億元,比2000年同期增長26.2%;產品銷售利潤246.7億元,同期增長37.2%,服裝、化纖、棉紡等8大行業全面盈利;出口150.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2.3%,其中紡織品出口49.7億美元,同比增長32.2%,服裝出口101.2億美元,同比增長47.8%。同時,美國國會兩院又通過了給予中國永久性最惠國待遇議案歐盟也通過了中國加入WTO的協定的議案,對於我們這樣一個紡織品出口大國來說,無疑又是一個好消息。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紡織業、服裝業似乎又迎來了第二個春天。

  但實事求是地說,中國的紡織業雖然具有自己的優勢,面臨難得的機遇,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劣勢,也存在潛在的危機。對此,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並採取相應的發展策略。

一、中國紡織業的優勢

  1.勞動力成本低

  我國紡織服裝業的國力競爭優勢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國內較低的勞動成本。目前,由於發達國家和地區服裝加工自動化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紡織服裝業仍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勞動力的成本對產品的總成本影響較大。據德國提供的1998年58個國家紡織業的勞動力成本資料顯示,我國的勞動力成本位居第52位。這使得我國的紡織品及服裝的總成本較低,從而在價格上占據優勢。

  2.國內市場巨大

  中國眾多的人口為民族紡織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紡織品的需求將大幅度增長。目前,我國的人均纖維消費量是每年4公斤,而國外是7公斤。如果我國居民對紡織品的需求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國內紡織品市場將增加近一倍。根據波特教授的競爭四要素理論,國內的市場需求規模、市場需求結構、顧客的挑剔程度對一個產業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方面,我國無疑又占據了先天之利。

  3.基礎較好,配套水平較高

  中國紡織工業是在民族工業中起步最早的行業,1950年就有500萬錠,是規模最大的加工工業,為紡織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我國的紡織工業配套水平較高,棉、毛、麻、絲、化纖、紡機都有,從紡紗、織布、染整到服裝一條龍俱全。就生產能力和規模而言,我國的棉紡、印染和針織居世界首位,化纖、毛紡和麻紡居世界第二位。這對進人國際市場競爭十分有利。

  4.原料資源豐富

  我國不但發展紡織業的原料品種齊全,而且數量充足;不僅擁有天然纖維,而且化學纖維發展迅速,同時原料質量不斷提高。棉花、蠶絲產量居世界第一,尤其是絲類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80%,綢緞占40%,完全可以壟斷世界絲綢市場。與此同時,我國紡織原料的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在棉花種植中,我國自己培育出的轉基因抗蟲棉,有利於降低防治蟲害成本,減少污染,保護生態環境,適應世界環保要求,迎合綠色消費浪潮;同時,還能提高棉花產量,在近期內就能和美國的保鈴棉相抗衡。在化纖原料方面,我國現在不僅能生產細度為0.5旦的纖維,而且還是世界上唯一能生產比0.5旦更細的超細旦纖維的國家。這一切為我國發展服裝工業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障。

二、中國紡織業的相對劣勢

  1.技術陳舊,設備落後

  我國擁有的棉紡織機械設備雖然占世界總量的33.7%,但是絕大部分是比較落後的有梭織機,無梭織機占有梭織機的比例為4.3%。我國的噴水織機和噴氣織機的擁有量低於日本、美國和南韓。並且我國的紡織設備的革新改造進展緩慢,達到80年代水平的不足20%,新興技術設備僅占16%,50、60年代的老設備還有40%在超期服役,有一些企業甚至可以看到解放前的機器設備在運轉。近年來,我國註意了對國外先進技術及設備的引進,但缺乏統一規劃,重覆引進多,尤其忽略了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更談不上在引進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了。

  2.營銷水平低,無國際名牌

  當今服裝業國際競爭的焦點,已從勞動成本的比較,轉向服裝品牌的較量,產品的質量、服裝的設計、企業的營銷及形象是品牌的基礎。而我國技術落後,產品質量差,服裝設計水平低,高級設計師更是奇缺,營銷水平也較低。這造成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在國際上基本無著名品牌,我國現在約有70%的出口服裝以定牌生產為主,沒有自己的品牌。而缺少國際知名品牌,使我國出口的規模與檔次極不相稱。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規模居世界之首,但由於沒有知名儡牌,缺乏具有名牌帶動效應龍頭企業,我國的紡織品在高檔服裝市場亡缺乏競爭力

  3.產品結構不合理

  第三部分產業經濟199我國紡織業的產業結構嚴重偏重於服裝用紡織,忽視產業用紡織和裝飾用紡織,未能向發達國家那樣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目前,我國衣著類或服裝用紡織占75%,裝飾類紡織占17%,產業類紡織不到8%。而美國服裝類紡織為40.5%,裝飾類紡織為37%,產業類紡織為22.2%。日本的服裝類紡織為35%,裝飾類紡織為30%,產業類紡織為34.5%。即便是世界平均水平,也是54%的紡織品用於服裝,21%的紡織品用於裝飾,15%的紡織品用於工業。由此可見,我國的紡織業結構很不合理,這必將影響我國紡織業的全面發展。

  4.配套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一個產業的發展,要受到與之相配套產業的發展狀況以及該產業本身內部的協調情況的影響。紡織業的發展與紡機業的發展息息相關,紡機的先進程度極大地影響紡織品的質量、紡織品生產的效率從而影響生產成本。與此相類似,服裝業的發展與面料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而我國的紡機企業產品開發能力不足、設計水平不高、製造技術較為落後,專業化協作體系薄弱,導致我國紡織企業的設備大量進口,這不僅影響我國紡織企業設備的更新速度,也影響到我國紡織品的生產成本。同樣,服裝面料已經成為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的瓶頸,據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中高檔出口服裝面料的60%依賴進口,僅這一項每年就要花費國家60億美元的外匯

  5.經營機制較為落後,債務負擔沉重

  我國紡織業的大部分國有企業還遠遠沒有建立起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長期以來重生產、輕調研,對市場需求變化反應遲鈍,缺乏創新意識,僅憑經驗解決問題,不能甚至不想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的紡織業。這造成國有紡織企業的平均負債率曾經高達82%,比全國國有企業的平均負債率高17個百分點,資不抵債的企業占26%,如果加上潛在的虧損等因素,實際可能超過40%,而負債率低於50%的紡織企業僅占5%。債務負擔過重無疑會增加企業的資金成本,後來國家實行了一定的優惠政策,才使國有紡織企業的債務負擔減輕了一些。

  6.社會負擔沉重

  紡織業是我國的傳統產業,也一直是我國的支柱產業,這個產業為吸納中國的大量剩餘勞動力發揮過巨大的作用。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幾十年的發展使該產業積累了大量的離退休工人,而企業的減員增效又使得該產業產生了大量的下崗職工。在我國社會保障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的情況下,把這些離退休工人連同下崗工人一起推向社會無疑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因此這些離退休工人大多數仍由企業消化。本應由社會承擔的責任現在企業卻不得不承擔,這增加了企業的勞動力成本,減少了企業的利潤,從而影響了企業的長期發展。

三、中國紡織業的發展策略

  1.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設計水平,以增加產品附加值

  我國的紡織品和服裝價格都比較低,這導致我國雖然是紡織品出口大國,卻非紡織品出口強國。同時,我們在低檔產品市場上又受到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挑戰,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弱化。這些都要求我國的紡織品和服裝必須增加附加值。為此,我國紡織業要加快技術改造步伐,推動技術進步,提高設計水平;要把壓縮淘汰陳舊落後設備、優化產業結構企業結構產品結構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加大力度引進先進技術,並加以消化吸收,在此基礎上提高創新能力,為擴大我國紡織品的出口奠定良好的技術基礎。為提高服裝設計水平,我們要向法國、義大利等服裝強國學習,在能力上不具備的時候,可以採取聘用國際服裝設計大師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搞出自己的特色。

  2.積極實行市場多元化戰略

  我國紡織品出口長期依賴日、美、歐市場,易受制於人。近年來我國積極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開拓拉美、非洲、中東、泰國等地區市場,出現了較好的勢頭,1998年我國對這些地區紡織品服裝出口增幅達20%以上。今後我們應該在這個方面繼續努力。

  3.大力加強信息系統建設,開發電子商務

  完善的信息系統建設有利於提高紡織服裝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縮短同國外市場的時空距離。以往我國出口服裝企業不重視市場信息調研,企業信息系統建設很不完善,不具備快速反應能力,導致紡織品及服裝款式跟不上國外市場趨勢的變化。加人WTO以後,出口企業必須密切註意電子商務的發展。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4.轉換紡織企業的經營機制,建立和發展工貿結合的大型企業集團

  這就要求做到政企分開,企業的法人地位與競爭主體地位在市場上得以確立,同時鼓勵跨行業、跨地區經過聯合、兼併股份制等形式,組建一批工貿結合,集生產、流通金融、科研開發、教育為山體的外向型企業集團,以增強出口實力。從目前國家的一些試點來看,此舉相當成功。

  5.實行貿易與投資並重的紡織品及服裝出口戰略

  當今區域性經濟集團紛紛形成,我國紡織品、服裝要在美、日、歐市場保持份額,就必須註意當前國際經濟領域集團化;區域化與直接投資日趨增強的趨勢。國家應重點建立一些紡織行業的跨國企業,在投資時間上要對經濟一體化區域進行重點先行投資,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主要市場集中力量進行投資,力爭在海外直接投資設廠,實行從紡紗織布到成衣製作一條龍式經營,就地生產,就地銷售,有效占領區域貿易集團內的市場份額

  6.要善於利用世貿組織協議中的有關優惠條款保護和發展本國紡織業

  要學會利用關稅及例外條款來保護我國的紡織工業。特別是要利用世貿組織協議中有關發展中國家優惠待遇條款來保護我國紡織工業中的幼稚部門;並力爭在有限的保護期內,儘快使這些幼稚部門成熟起來,但決不能保護紡織工業中的落後部分。

  7.研究環保標誌制度,發展環保紡織品

  為了打破環境標誌制度對我國紡織品的出口樟礙,我國應加強對環境標誌制度的研究,積極發展環保性紡織品,為此需要強化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儘快完善與國際接軌的環境保護制度建設,強化對進出口商品的環境標誌認證工作;二是要加大對環境標誌宣傳力度,使企業樹立起強烈的環保意識;三是要對積極發展環保紡織品的企業給予資金、技術、人才、出口等方面的支持;四是要促使與紡織品生產相關的企業,開展行業協作,提供符合環保要求的原料(如有機棉花)及輔料、設備。

參考文獻

  1. 劉森主編.第一章 紡織工業技術導論 紡織染概論.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年02月第1版.
  2. 周松蘭著.第三章 中日韓紡織業競爭力比較分析 中日韓製造業競爭力比較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3.
  3. 王國進著.第三部分 產業經濟 經濟學的社會責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方小莉,Dan,Mis铭,Lin,寒曦,刘维燎,otf125.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紡織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