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會展產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会展业)

會展產業,又稱會議展覽業(Conventionand Exhibition Industry)

目錄

什麼是會展產業[1]

  會展產業是指由會展經濟運動而引起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同類企業的總和,是現代經濟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會展產業的特點[1]

  會展產業作為一種新的產業類型,是現代經濟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會展產業具有規模性特點

  會展對經濟運行狀況具有表徵作用,反映著人類集體性物質文化交流活動已經形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門類從其他產業中分離出來。會展活動的形成和發展已有較長的歷史。但會展產業的形成卻要晚得多。只有生產力發展使會展活動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經濟行為,並具有相對獨立性,與會展活動相關的企業經濟活動達到一定的規模,在整個資源配置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且成為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時,一個新的產業便形成了。

  2.會展產業具有關聯性特點

  會展產業必須以其他產業的存在和市場經濟體系的相對發達為前提。會展活動本身並不創造實體性財富本身,但對實體財富價值實現具有重要的促進功能,如果生產技術相對落後,會展活動的對象、工具和手段的配置達不到一定的規模和效率,會展活動不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部門。

  同樣,沒有一定的市場經濟條件,各種要素跨區域、部門、行業、國界的流動將受到制度和非制度條件的限制。沒有各要素的較為方便、低成本的有序流動,會展活動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3.會展產業具有技術性特點

  會展產業必須藉助於一定的技術手段,以一定的知識資本存量、增量為依托,否則,不可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要素流動方式、內容的需要。會展活動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既包括商品流通,又包括要素流動和人員、信息的交流。在現代社會,沒有一定的通訊、交通手段,沒有一整套較為成熟的制度、規則體系,會展活動不可能發展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類型。

  4.會展產業具有風險性特點

  會展產業是高盈利的行業,其利潤率大約在20%.25%。為什麼還有相當多的會展要賠錢呢?這使我們看到,會展產業是一個複雜的經濟系統,組織者在抓住機遇的同時也要面臨很多風險。首先,辦展的前期投入非常大,會展產業所需寬敞的會展場館、技術先進的會展設施以及優越規範的會展服務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才能獲得。各地方政府和企業也都意識到要辦好展覽會和交易會等必須具有好的展館,於是不惜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紛紛修建現代化的會展中心。近年來,我國新建的展覽面積過萬的會展場館有30餘個,投資額最少在4億人民幣左右,最多的達到20億人民幣。會展能不能樹立自己的品牌是會展產業存在的另一個風險,即資源風險。在展覽業,品牌是一個主要的資源,它意味著高附加值、高利潤和高市場占有率,沒有品牌就沒有足夠數量和質量參展商,而參展商的質量又決定了能否吸引到有效的購買商。因此,會展營銷的核心就是創品牌企業和品牌項目。要樹立品牌展會並非易事,它需要會展組織者在多種要素上進行探索研究和苦心經營。例如,除了要使會展有強勁產業依托,能夠代表行業的發展方向外,還需要得到權威協會和行業代表的大力支持以增加展會的聲譽和可信度,此外還必須要堅持品牌戰略長期規劃等。

  5.會展產業具有全球性特點

  會展產業可以跨越區域和國界,成為具有全球性特點的產業類型。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要求資本、技術人力資源能夠跨國界、區域流動。要素流動配置範圍的擴大,使以要素流動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會展企業經濟活動的地域空間擴大,形成全球性產業類型。會展產業的全球化,反過來又進一步加速全球經濟一體化區域集團化發展步伐。然而,會展產業必須有一個主要的分佈區域,集中在某地區、某國或某些條件較為優越的國家集團中,不可能均勻地分佈在全球任何地方。

會展產業的類型[2]

  (1)會議類型
  ①按舉辦單位劃分。

  a.公司類會議:它的規模不一,小到幾個人,大到上千人。而公司會議在近幾年發展得非常迅速,也是市場主要組成部分。公司管理者強調的是信息的傳遞,而公司內部信息傳遞的最基本方式之一便是會議,而公司會議常以管理協調和技術為內容。

  b.協會類會議:協會類會議在會議市場中同樣也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最顯而易見的會議組織是遍佈在全國甚至遍及世界的協會,因為它們之中有許多是國際性協會。協會因人數和性質而互不相同,它們的規模以小型地方性協會、省市級協會到全國性協會乃至國際性協會不等。協會類會議大致可以劃分為行業協會、專業和科學協會、退伍軍人和現役軍人協會、教育協會和技術協會等類型。

  C.其他組織會議:這些就像是一些非營利性機構,這類會議的典型代表是政府機構會議,許多政府需要在辦公地點之外的地方舉辦會議。其他組織會議除了有政府機構會議之外,還有工業組織和政治團體會議、宗教組織會議。

  ②按會議規模劃分

  根據會議的規模即參加會議人數的多少,可分為小型會議、中型會議、大型會議及特大型會議。謄人,但不超過100人。

  b.中型會議:出席人數在100--1000人之間。

  c.大型會議:人數在1000--10000人之間。

  d.特大型會議:人數在10000人以上,如節日聚會、節慶活動。

  ③按會議的活動特征劃分

  a商務型會議:一些公司、企業因其業務和管理工作發展,需要在飯店召開的商務會議。這類多在飯店召開且與宴會相結合,會議效率高、會期短。

  b.度假型會議:許多公司、企業組織利用周末假期時組織員工,一邊度假休閑,一邊參加會議,這樣既能瞭解員工,還能促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以及企業本身的凝聚力,又能解決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度假型會議一般選擇在風景名勝地區的賓館舉辦。此類型的會議通常會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員工觀光、休息和娛樂

  c.展銷會議:參加商品交易、展銷會、展覽會的各類與會者入住賓館,住宿天數比展覽會期長一兩天,同時,還會在賓館舉辦一些招待會、報告會、談判會和簽字儀式等活動,有時晚間還會有娛樂消費。另外,一些大型企業公司還可能單獨在賓館舉辦展銷會,整個展銷活動全在賓館舉行。

  d.文化交流會議:各種民間和政府組織成的跨區域性的文化學習交流活動,此類會議常以考察、交流等形式出現。

  e.專業學術會議:某一領域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的專家學者參加的會議,如專題研討會、學術報告會、專家評審會等。

  f.政治性會議:國際政治組織、國家和地方政府為某一政治議題召開的各種會議。會議可根據其內容採用大會和分組討論等形式。

  g.培訓會議:用一個會期(一周或更長的時間)對某類專業人員進行有關業務知識方面的技能訓練或新觀念、新知識方面的理論培訓,培訓會的形式可採用講座、討論、展示等形式。

  ④按會議舉辦時間劃分

  a.定期性會議:也被稱為例會,到預定的時間若無特殊情況.就必須按期召開.

  b.不定期會議:需視情況而定,必要時隨時召開。

  C.多次性會議:是指需要召開兩次以上的會議。

  d.一次性會議:指只需要召開一次的會議。

  (2)展覽類型

  ①按展覽性質劃分:展覽會分為貿易消費兩種性質。貿易性質的展覽會是為產業即製造業商業等行業舉辦的展覽。其主要的目的是交流信息、洽談貿易。消費性質的展覽是為公開舉辦的展覽,消費性的展覽基本上都展出消費品,目的是直接銷售

  ②按展覽內容劃分:展覽分為綜合展覽和專業展覽兩類。綜合展覽指包括全部行業或數個行業的展覽會,也被稱作橫向型展覽會,如工業展、輕工業展。專業展覽指展示某一行業甚至某一項產品的展覽會。它最特殊的一點是常常同時舉辦討論會、報告會、發表會,用以介紹新產品、新技術。

  ③按展覽規模劃分:分為國際、國家、地區、地方等展覽會,以及單一公司的獨家展覽。規模是指展出者和參觀者的所代表區域規模,而不是指展覽場地的規模。

  ④按展覽時間劃分:展覽會有定期和不定期兩種。定期的有一年四次、一年二次、一年一次、兩年一次等。不定期展覽會則是視需要條件舉辦,分長期短期。長期展是可以是三個月、半年,甚至更久,而短期展一般不超過一個月。

  ⑤按展覽場地劃分:大部分展覽會是在專用展覽館舉辦。展覽場館可分室內場館和室外場館兩種。

會展產業的功能[3]

會展產業的經濟功能

  會展產業的直接經濟效益十分明顯,這也是它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從國際上看,在瑞士日內瓦,德國漢諾威、慕尼黑,美國紐約,法國巴黎,英國倫敦,新加坡和我國香港等世界著名的“展覽城”,會展產業為其帶來了大量的直接經濟收益,有力地推動了這些城市的經濟繁榮和發展。美國每年舉辦商業展覽會200多個,直接經濟效益超過38億美元;法國展會每年營業額達85億法郎,展商的交易額高達1500億法郎,展商和參觀者的間接消費也在250億法郎左右;我國香港每年也通過舉辦各種大型會議和展覽獲得可觀的收益。從國內來看,僅2000年春季舉辦的“北京第六屆國際汽車展”,就有40萬觀眾前往觀展,僅門票收入就相當可觀。

會展產業的聯動性功能

  會展產業的聯動性包括產業聯動和主體聯動。會展產業涉及服務、交通、旅游廣告、裝飾、餐飲通信、酒店等多個部門,不僅可以培育新興產業群,而且能夠直接或間接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據專家測算,國際會展產業的帶動繫數為1:9,已成為帶動交通、旅游、酒店、餐飲、購物的“第三產業消費鏈”。一方面,參會參展客人的消費額要比一個度假游客的消費額高2~3倍,從而刺激商品和服務消費需求,推動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由於會展自身的特性,往往是商品展覽、研討會議、參觀考察、新聞通訊等綜合進行,這就必然帶動電信業、廣告業、印刷業、旅游業、交通業等配套行業的跟進與收益共用。

  會展的聯動作用還突出地反映在對城市基礎設施和相關硬體設施建設的拉動方面。正是由於會展業能夠帶動大量相關產業的發展,有的城市(廣東中山市)將會展業與房地產、旅游業當做未來城市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成都電腦節帶動了高科技產業和商業貿易等行業的發展;房交會則有效地帶動了建材建築、家庭裝飾、家用電器、社會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顯而易見,會展經濟已成為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會展產業的展示性功能

  會展經濟的展示性包括產品展示、企業展示、人員展示、城市展示。會展是通過會議、展覽、展銷等形式進行的經濟活動,展示是中心,會議是形式。會展的主題是文化觀念、思想的展示。參展的產品與商家是產品與企業形象的展示;會展的組織者、參與者、策劃者和管理者是人員智慧和水平的展示;組織會展的城市是城市地位和形象的展示,因此會展組織者在對會展活動進行設計時,一定要選擇一個好的主題,這樣才能準確表達展示內容,才能創造一種特殊的展示氣氛,才能有效地吸引參展商家與消費者。同時,為了突出會展的主題,參展產品、商家、展館佈局以及參展人員的形象應當服從會展主題的整體風格。

會展產業形成的意義[1]

  在一定的條件下,當從事會展活動的主體由政府轉向民間,形成互相聯繫、互相影響、互相競爭、互相協調的會展企業群並與其他類型企業互相區別、互相聯繫時,一個新型的產業部門——會展產業便形成了。

  1.會展產業形成的經濟效應

  會展產業的形成,是會展經濟活動產業化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分工和產業分化的必然產物。會展產業的形成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人類商業活動和資源配置方式的創新的實踐成果,是生產力發展和市場化進程的重要標誌。

  (1)會展產業形成,有利於充分利用經濟資源,實現潛在利潤的最大限度轉化。

  如果沒有會展活動或會展產業,一些現有的資源將處於相對閑置狀態,不可能充分發揮作用。例如,一些被閑置的展覽館、體育活動場所、會議中心等,不可能發揮應有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潛在利潤不能轉化為現實利潤,直接影響到經濟的增長和發展。

  (2)會展產業形成,豐富了國民經濟體系或區域經濟體系的產業內容。

  產業細化和產業開放是經濟發展的必然。一定的產業結構是與生產力發展、經濟體系演化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繫的。一種新型產業的出現,表明經濟體系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生產力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會展產業形成表明經濟體系中已經出現以會展方式配置資源的主導力量,有利於資源的充分利用。更為重要的是,會展產業形成有利於充分利用市場力量,優化經濟結構的產業內容,通過競爭,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一個多元化、多增長點、多增長方式的產業結構體系,有利於國民經濟內部分工的進一步深化,提高效率。

  (3)會展產業形成,對傳統的產業經營管理方式造成衝擊,特別是對傳統商業活動造成重要影響。

  傳統產業重視商品的生產流通,對商品展示和人類體育、競技會議、藝術、文化等集體性活動本身的關註不夠。只是從市場供求的外部,尋求最大化的效果,對會展活動本身的經濟功能有所忽視。會展產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把要素流動過程集中化、產業化,這已超越傳統生產要素配置和流動方式的限制,它是要素配置和流動方式的創新。

  (4)會展產業使從事商品生產與商品流通的企業、產業找到了彼此溝通的新紐帶,有利於信息、技術的傳播

  會展活動,有利於商品生產者和商品流通者相互溝通,取得共識,調整生產結構和流通結構,使二者能更好地銜接,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需求,實現利潤。會展產業不僅是一個創造需求的產業部門,也是一個創造供給的產業部門,但必須以其他相關產業為依托,不可能游離於國民經濟基礎產業以外而獨立存在。通過會展活動,一些商品、市場、技術信息得到傳播,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先導性力量。

  (5)會展產業形成,對國家或區域發展戰略、發展規劃產生重要影響。

  當會展產業成為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重要組成部門時,在制定國民經濟計劃和區域發展規劃時,必須充分考慮會展產業的長遠發展及在整個經濟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制定相應政策,特別是財政貨幣產業政策,對會展產業的發展加以規範和巨集觀管理,使之服務於國民經濟發展總目標。會展產業發展,直接影響到經濟增長速度和產出水平,影響到產業結構優化的內容和方向。

  2.會展產業形成的產業效應

  會展產業形成,對經濟體系的產業結構調整產生重要影響。與其他任何一種新型產業出現一樣,會展產業的出現,加速了傳統產業的轉型過程。發達的會展業,促進了德國經濟的發展。根據市場熱點不斷轉換展會內容,又大大推動了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二戰之後,德國展覽會以機械汽車消費品等為主。20世紀80年代後,伴隨著信息產業的興起,德國展會增添了相應內容,並培育出漢諾威信息技術展等世界品牌。近年來,一批新興的房地產、生物、新能源等展會又開始逐步崛起。堅持不斷創新,使德國展會成為世界新產品、新技術的展示平臺,受到各國企業的廣泛重視。在德國經濟發展歷史中,我們不難發現會展產業在一國經濟演變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會展產業是傳統產業發展的結果,又反過來推動傳統產業改造。

  一個會展活動頻繁的地區和國家,必須有較為發達的傳統產業,特別是服務業、商業作依托。會展產業為傳統產業改造提供外部市場信息,直接影響著傳統產業改造的方向,同時,會展產業也會把產業改造信息和方向向市場宣示,引導產業改造的市場化取向。

  (2)會展產業作為一種直接面向需求方的產業類型,直接把相關產業、產品的最終需求者和起始供應者聯繫起來,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

  也就是說,會展產業與其他產業具有較大的產業關聯性。對產業關聯的投人產出分析,是由美國經濟學家瓦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Leontief)在20世紀30年代首創的,現已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普遍運用。可利用投入產出法對會展產業與其他產業間的投入產出關係進行分析,以瞭解一個經濟體系中會展經濟活動的影響和作用。

  (3)會展產業組織對傳統產業組織產生重要影響。

  產業組織有其特殊的內涵,是指市場經濟條件下個別產業內企業與市場之間的關係,也就是產業內企業間競爭與壟斷的關係。之所以稱為產業組織,實際上是指產業內企業與市場的合理組織,即在市場機製作用下,既要使企業充滿競爭活力,實現有效競爭,又要充分利用規模經濟性,避免過度競爭帶來的低效率。會展產業組織具有地域空間的相對集中性和經濟活動的相對廣泛性。產業內部各企業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一般而言,大型會展活動如奧運會、世界盃足球賽,除了政府干預以外,會展企業的相互合作至關重要。一些小型、分散性的會展活動,在特定的地域空間,有多家企業介入,這就是必然形成多家企業之間的競爭。產業內部企業間的這種合作與競爭關係與傳統產業的最大不同在於競爭與合作主要受會展活動規模、地域、類型等的影響。

  (4)會展產業為知識的資本化知識產業化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社會越發展,知識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大。在即將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作為一種獨立的生產要素,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會展產業形成為知識要素的傳播和流動配置提供了新的渠道和空間,有利於經濟體系知識化,適應新時代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通過會展活動,知識要素能夠吸引更多的其他要素,實現最優配置目標。知識、技術存在著一定的時效性,必須不斷創新,會展活動能把最新知識、技術以比較快的速度、較為經濟的方法向外傳播,實現市場增值目的。因此,會展產業在知識經濟時代,仍然具有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性,只是產業存在方式將向知識資本化和網路化轉變。

  3.會展產業形成的制度效應

  會展產業的形成和發展,也是制度變遷和創新的結果。同時,會展產業對現存制度產生重要影響。

  (1)會展產業發展對政府職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通過各種巨集觀調控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對經濟發展進行有效干預。會展產業的形成和發展,沒有政府的支持將困難重重。會展產業發展要求政府提高效能。特別是不同國家政府、不同管理層次政府問的合作與協調,必須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才能適應會展產業發展的需要,由此形成政府間的協調機制和制度安排,對經濟體系的制度變遷和制度演進產生重要影響,由政府主導的制度變遷和制度創新在整個制度創新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

  (2)會展產業形成和發展過程,必然會形成一整套具有特色的企業組織形式管理制度

  在從事會展活動的微觀經濟主體中,企業處於基礎中心地位,會展企業必須適應會展活動的時間、空間、規模特點,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同時,會展企業還必須具有嚴密的組織和內部分工,否則,不可能在既定的時空範圍內成功舉辦各種會展活動。會展企業必須具備跨區域、跨時期的綜合業務能力,才能把同類或相關要素集聚起來並完成交易活動。沒有一套科學、高效、有序的企業組織能力和管理手段,不可能達到預期目的。通過企業、產業間的聯繫,會展企業的組織制度和管理原則會被其他類型企業所借鑒,在經濟體系的微觀主體間擴散。

  (3)會展產業形成和發展,對現有財產制度和生產技術制度產生重要影響。

  正如美國制度學派(theInstitutionalSch001)的主要代表人物——托爾斯坦·凡勃倫所認為的那樣,在人類經濟生活中存在著兩種制度,一是私有財產制度,二是人類利用自然來滿足自己物質需要的生產技術制度。近代資本主義社會則是由這兩種制度的具體形式“企業經營”和“機械操作”構成的。機械操作的目的是無限地擴大商品生產,企業經營的目的是為企業家獲得最大利潤。資本主義就是企業經營支配下的機械操作,二者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一切缺點的根源。凡勃倫的上述論斷從一個側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某些弊端。毫無疑問,財產制度和生產技術制度在整個經濟發展體系中,處於重要的基礎地位。會展產業的形成,有利於從產業多元化角度分解產權,使用權更加多元化,終極產品所有權主體獲取收益的來源也更加多元化,有利於彌補單一資源配置與經營方式所帶來的抗風險能力弱化傾向。另一方面,會展產業形成和發展對現存生產技術制度產生重要影響,使生產與產品展示相聯繫,形成相互銜接的協調機制,使技術發明、技術創新技術市場化相聯繫,減少了產品、技術進入市場的時滯和障礙。

  (4)會展產業有著商品流動業無法替代的制度功能。

  商業是指專門從事商品流通活動的經濟部門,又稱專門從事商品交換的經濟事業,產生於奴隸社會初期。商業的產生,是人類歷史的重大進步,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髮展的結果。商業的形成,人類社會的第三次大分工的結果,創造了一個不從事生產而只從事商品交換活動的階層——商人。商業所組織的商品交換,不同於物物交換和商品流通,它是商品交換的發達形式,即發達的商品流通,其職能是專門對商品交換起中介作用。它通過商品的收購銷售、調運、儲存,為生產和消費、工業農業、城市和農村、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繫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按不同的標準,商業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例如按所有制的不同,可分為國有商業、集體商業、私營商業、合資商業、混合所有制商業。按流通環節的不同,可分為批發商業零售商業。按流通範圍劃分,有國內商業、跨國商業、區域商業。

  會展產業除了具有商業的大多數功能外,最為重要的制度創新是把商品生產者和商品需求者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時間內集中起來,使交易費用信息獲取成本降低。會展活動直接影響商品生產、經營、流通和消費的各方介入主體和權益主體的經濟行為。從事會展活動的企業家本身具有商人特點,但更加重要的是他把商人作為自己的主要交易對象和潛在的市場介入者。

  再者,會展產業不只局限於商品流通範圍,它把整個要素流動配置作為產業運行的基礎和目標。如果說商業是從事商品流通的經濟部門,那麼會展產業則是從事要素流動配置的經濟部門。這裡的要素主要指生產要素(FactorofProduction),指為從事商品生產而投入的各種經濟資源,一般包括土地、資本、勞動、企業家才能、技術、信息等。相對於需求而言,所有生產要素的供給都是稀缺的。所以,生產要素所有者提供生產要素後,都要取得一定的報酬。通過會展方式實現生產要素的配置與再配置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要求。

  (5)會展產業對社會分配製度和各種利益矛盾的協調具有重要影響。

  任何一種制度形式或制度安排,都是各種利益集團博弈的產物,對社會的分配方式和分配內容產生重要影響。正如新制度學派(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的主要代表人物——加爾佈雷思所認為的那樣:當代西方國家經濟可以被看做是由少數大公司構成的計劃體系和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構成的“市場體系”所組成的二元體繫結構。他認為前者控制、支配和剝削後者,形成權力不平等,這是現代西方經濟發展的病因。同時,新制度經濟學派的許多著名學者儘力宣揚技術決定論,認為科學技術是現代企業成功的決定性因素。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企業權力轉移到擁有知識的人手中,人們之間的差別僅是教育上的差別,社會矛盾也轉為有知識的人同沒有知識的人之間的矛盾。在這個轉化過程中,同時也存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收入和權力不平等。

  針對社會收入分配的不均等,政府公共物品供給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會展產業具有公共物品的一些特點,有利於對分配製度進行調整和改革。所謂公共物品(PublicGood)是私人物品的對稱,指政府提供的必然被全體社會成員消費的產品和勞務的總稱。公共物品的存在是政府進行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依據,是西方經濟學廣泛使用的概念。包括的範圍很廣,諸如國防、警察、司法、經濟調節、教育、衛生等。構成會展產業基礎的一部分,如博物館、展覽館、體育館等,有的是政府使用公共財政手段,直接投資所建,屬於公共物品範圍。由私人投資,以純盈利為目的的會展場館則屬於私人物品。會展產品有的對公眾開放,不具有排他性消費傾向,如向公眾開放的各種展覽會、博覽會等。而有的則只對部分公眾開放,按照身份、地位、職業的不同給予付費和免費待遇,不具有非排他性消費。會展活動的一部分,是政府利用稅收手段向公眾征收報酬以抵償該產品的供給成本,如政府向民眾征收稅費,投資建設大型體育活動設施,向公眾開放。

  會展產業發展有利於平衡社會分配,緩解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可以作為政府調節國民收入再分配的產業基礎。總之,會展產業形成,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對社會經濟、產業發展和制度體系產生重要影響。會展產業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意義。對我國而言,會展產業的大發展,不僅有利於充分利用潛在資源、轉化潛在利潤,還有助於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刺激有效需求,擴大有效供給,促使國民經濟優質、高效、穩定運行。同時,會展產業的形成和發展,有利於盤活國有資產,為國有企業加強與市場的聯繫提供機會,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和實現國民經濟的知識化、信息化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鄒樹梁著.會展經濟與管理.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7.
  2. 鄭健雄著.休閑旅游產業概論.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07.
  3. 閆玉剛編著.國際演出與文化會展貿易.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jane409,HEHE林,方小莉,Gaoshan2013,林巧玲,Tracy,Mis铭,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會展產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