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統一經濟空間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統一經濟空間

  統一經濟空間是指由簽約國各方領土構成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實行以市場原則為基礎的相同的管理機制,有相互一致的法規和統一的基礎設施,實行協商一致的稅收政策、貨幣信貸政策、外匯金融政策貿易政策關稅政策,並保障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自由流動。

統一經濟空間建立的背景與特點[1]

  從總體來看,四國統一經濟空間建立的背景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首先,獨聯體現有次區域組織經濟一體化的不成功。獨聯體地區是俄羅斯傳統勢力範圍,並一直是其外交的特別優先方向。然而,獨聯體經濟一體化自1993年初開始啟動後,種種原因使得獨聯體內有效的調節機制未能真正建立起來,獨聯體整體經濟一體化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區域內的貿易額和成員國間相互貿易比重大幅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建立由所有12個成員國參加的經濟聯盟的思想因而變形為“多速度和多水平一體化”的思想,獨聯體範圍內相繼出現了許多次區域一體化組織和經濟集團(中亞經濟共同體、俄白聯盟國家、歐亞經濟共同體、“古阿姆”組織等)。對這些地區組織成立的目的及成員國間相互作用實際水平(截止到2003年末)的分析表明,俄一體化政策與實效間存在著巨大的脫節現象。迄今為止,獨聯體範圍內沒有一個地區組織和經濟集團在預期一體化方面取得有份量的成績。俄白聯盟國家不符合統一經濟空間的標準,而所提出的在2008年成立貨幣聯盟的任務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政治目的;歐亞經濟共同體也距關稅同盟的建立甚遠;在中亞經濟共同體中,四個成員國中的三個是歐亞經濟共同體成員,一體化的意向局限於綱領性的聲明。由於現有聯盟一體化明顯不成功,加之近年來普京奉行實用主義的外交政策,致力於改善與獨聯體國家的關係,莫斯科於2003年引發了新的一體化方案的嘗試,名為““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和烏克蘭統一經濟空間”,簡稱為“四國統一經濟空間”。

  其次,建立統一經濟空間能使四國“共贏”。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六種組織形式(優惠貿易區、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經濟聯盟完全經濟一體化)看,“統一經濟空間”是共同市場類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共同市場除了要求在成員國內完全廢除關稅數量限制、建立對非成員國共同關稅外,成員國之間實行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共同市場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完全的經濟聯盟。因此,與獨聯體框架內的關稅同盟和歐亞經濟共同體相比,“四國統一經濟空間”是在更高程度上達成的協議,它不是政治性宣言,而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如果說關稅同盟這樣低級形式的一體化組織成員國只能通過發展相互貿易獲利的話,那麼在共同市場內部,各成員國就有可能通過商品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而獲得更大利益:能使各國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和實現規模節約;有利於刺激各成員國企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和成本下降,並刺激新技術的開發和利用;有利於成員國吸引大量集團外國家的資金,從而緩解四國經濟發展中資金短缺的矛盾。具體來說,最令俄心動的是,烏白哈三國市場潛力巨大,相當於俄本國市場的1.5倍,而俄羅斯的大市場也為其他三國所青睞,是三國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產品的主要銷售市場和能源、原材料進出口的惟一選擇。另外,僅邊境建設一項就可節省巨額資金。據報道,僅俄哈之間就有7000多公裡的邊境線尚未封閉,俄哈面對如此耗時耗力的工程顯然是有心無力,而建立統一經濟空間後這一問題將迎刃而解。四國中的任何一國也不必再浪費本國資源生產其他三國已有的同質量產品。四國企業由於可以在四國境內享受相同待遇,企業也能從中受益,蘇聯解體後被破壞的生產鏈也可以得到恢復,並有可能有效運轉。總之,經濟一體化空間的建立將使一體化空間內的經濟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為四國經濟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第三,加人世貿組織的共同目標使四國走到了一起。據統計,獨聯體國家因同第三國的經貿關係存在歧視而每年損失約20億美元。四國領導人均已認識到加人世貿組織是大勢所趨,必須在合情合理的條件下加人。而只有加強地區合作,形成開放度更大、整合程度更高的地區性市場,才能提升獨聯體國家同發達國家談判地位。

  鑒於上述因素,2003年2月23日,四國總統在莫斯科簽署了《關於準備建立統一經濟空間的聲明》。聲明宣佈,為使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自由流動,四國準備建立統一經濟空間,即在其共同疆域地區形成共同市場。聲明首先談到了關於建立獨立於政府關稅和貿易委員會,該委員會的任務是促進建立一個名副其實的自由貿易區。聲明中還規定了任務,即統一經濟立法,以擴大在所有四國境內經營活動的機遇,實行統一貨幣。聲明指出,建立統一經濟區是為繼續深化合作和加強一體化進程創造條件,最終目的是成立地區一體化組織(OPH)——獨聯體國家新的地區經濟集團。為此,四國將成立高級聯合工作組,聯合工作組將設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由哈薩克的高級官員領導。經過7個多月的籌備,2003年9月19日,四國首腦在烏克蘭雅爾塔舉行的獨聯體國家元首峰會上,正式簽署了建立“統一經濟空間”的協議,協議規定四國將根據各自的條件分階段地建立貿易區,然後再向統一經濟區過渡,並邀請其他願意遵守其原則和目標的獨聯體國家加人該組織

  與獨聯體其它次區域組織相比,“四國統一經濟空間”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一是成員國的構成屬“強強聯合”型。據2000年獨聯體國家概況統計,四國是獨聯體成員中經濟規模最大的國家。從各國人口、面積、GDP在獨聯體所占比重看,四國均位於前列。如,人口在獨聯體所占比重最大的國家是:俄(51.61%)、烏克蘭(17.47%)、烏茲別克(8.84%)、哈(5.29%)、白(3.56%);面積占比重最大的是:俄(77,225)、哈(12,32%)、烏克蘭(2.73%)、土(2,225)、烏茲別克(2.03%)、白(0.94%);GDP占比重最大的是俄(76.69%)、烏克蘭(8.00%)、哈(5.60%)、白(2.74%)。四國的人口、面積和GDP在獨聯體中所占的比重分別高達77.9%,93.21%和93,03%,均高於獨聯體其他次區域組織。二是烏克蘭願與俄一道參與以緊密一體化為方向的國家間聯合組織。在此之前,四強中的俄白哈三國在俄白聯盟國家、歐亞經濟共同體框架內合作一直很密切,俄白聯盟國家和歐亞經濟共同體在獨聯體次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中發展態勢最好,已成為獨聯體經濟一體化的核心圈,而烏克蘭對獨聯體一體化政策持消極甚至抵制的態度,一直游離於獨聯體經濟一體化核心圈之外,並與喬治亞、烏茲別克、亞塞拜然、摩爾多瓦組成了與獨聯體唱對台戲的“古阿姆”集團(集團五國中的三國—“兩馬一格”是獨聯體中離心傾向最嚴重的國家),因此,此次烏克蘭能加人到獨聯體核心圈成為四國統一經濟空間最大的亮點。

  烏克蘭的經濟規模在獨聯體國家中僅次於俄羅斯,位居第二位。自獨立以來,烏為了擺脫俄影響,並使自己真正成為“歐洲國家”,在建國初期就將加人歐盟北約作為基本國策,致力於擴大與歐盟、北美的經貿合作,但近年來由於烏與歐盟間關於其人盟的談判一直很不順利,使得其加人歐盟遙遙無期。與此同時,由於烏長期以來一直游離於獨聯體核心圈之外,使其與獨聯體國家的經貿關係受到很大影響,這在與俄、白、哈之間的經貿關係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加強與獨聯體國家的合作更具現實意義。因為歷史上形成的作為統一經濟體傳統經濟聯繫、彼此企業間長期形成的生產合作關係和相互產品供應的互補性等等一系列經濟因素,決定了獨聯體地區仍是烏髮展對外經濟合作的潛在和重要的空間。

  從獨聯體的實際情況看,烏參與獨聯體經濟一體化最現實的選擇首先是與俄、白、哈實現一體化。因為烏在獨聯體的主要貿易伙伴除土庫曼(烏主要購買其天然氣)外,是俄白哈三國。200。年烏與三國的貿易額占烏對外貿易總額37%,占烏與獨聯體國家貿易總額的85.4%,其中烏俄貿易額占烏與獨聯體國家貿易額的比重達74.5%,烏白和烏哈分別占7.0%和3.9%,而烏土占8.75%,烏與獨聯體其他國家的貿易額占的比重不足3.6%。

  從俄烏看,儘管兩國長期積累的問題和產生的積怨嚴重影響了兩國經貿合作關係的深化,但兩國間固有的傳統經貿合作關係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很難被替代的。首先,在能源領域,烏相當長時期內仍將依靠俄能源供應和俄能源的過境運輸。烏屬於能源短缺國家,其燃料能源資源蘊藏量僅能滿足其47-49%的需求,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量分別僅能滿足本國需求的10%-12%和20%-25%,而所需的大部分石油和天然氣則需從俄進口,烏進口石油的85%和天然氣的95%都是俄供給的。此外,烏常常截留過境運輸的俄天然氣並以傾銷價轉賣給他國。為了打破烏對俄出口天然氣過境運輸壟斷地位,近年來俄積極開闢饒過烏的替代性天然氣輸送管線口隨著橫穿白俄羅斯、波蘭、斯洛伐克和德國的亞馬爾一西歐管道於1999年的交付使用和經黑海水域向土耳其出口天然氣的“藍流”工程於2002年的完工,大大弱化了烏在過境運輸俄天然氣方面的壟斷地位,使烏在過境運輸俄天然氣方面的收人下降。烏為了扭轉現狀,保持住其作為俄能源輸往歐洲的主要過境國的地位,需要經濟一體化框架內與俄實現“能源一體化”。其次,在生產領域,近年來俄不斷大力參與烏大型企業的股份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烏能源和冶金行業的形勢。烏2000年後廣泛開展起來的允許外國投資者對大工業所有制進行私有化的過程,使眾多企業和整個領域,包括在與俄開采公司合作的基礎上的生產活躍起來。俄開采公司成為烏工廠的所有者或共同擁有者後,將烏工廠作為再加工環節引人到自己的出口鏈。盧克石油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和俄羅斯鋁業公司等也正在實施類似的戰略。目前,秋明石油公司占有烏30%的石油產品的銷售市場;秋明天然氣公司全額控股的烏跨國石油公司獲得了烏克蘭利西昌斯克石油加工廠67.4%的股權;盧克石油公司控制了烏克蘭奧德薩石油加工廠並擁有烏15%的石油產品零售市場份額;由西伯利亞鋁業公司控制的烏鋁業公司又購得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鋁聯合工廠的控股權;“BA3”汽車公司控制著扎波羅熱鋁業集團和盧茨克‘日古力”汽車組裝廠。另外,兩國計劃在烏克蘭的葉夫帕利亞市建立烏俄國際航天研究中心。可見,在能源、有色金屬、化工、汽車製造以及航空航天領域建立烏俄跨國金融工業集團,加強兩國在科技和生產領域的專業分工和生產協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再次,俄還是烏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商品(如農產品和食品)的主要銷售市場,烏在短期內不可能擺脫對俄市場的依賴。

  烏克蘭與哈、白兩國之間也存在經濟一體化的客觀要求。哈是烏主要的石油進口國,也是其重要的替代性石油供給國,哈石油在烏進口石油中占30%左右。烏哈1999-2009年經濟合作條約、政府間的石油天然氣領域合作原則協定等文件都明確規定,燃料能源綜合體是兩國合作的主要戰略方向之一。主要內容包括烏企業參加哈境內的石油勘探,哈石油在烏石油加工廠進行加工,哈參與烏大型石油加工企業的私有化,增加哈貨物過烏境的運輸量和對烏港口的使用,以及烏在哈建立烏克蘭機械設備中心,烏通過拜科努爾航天基地發射火箭等等口但所有這些,只有在烏與哈、白、俄實現經濟一體化後方能更好地付諸實施。因為只有在四國實現經濟一體化的條件下,才可以解決哈石油通過俄輸往烏克蘭的過境運輸問題,烏才能一方面從哈獲得穩定的能源和其他原材料商品,另一方面可以根據哈總統倡議制定的《哈薩克2030年前國家規劃》向哈提供大量商品並參與哈軍工企業和農工綜合體的改建項目。烏可以通過向哈提供運輸服務和機械製造產品、管道及輕工產品的出口,作為哈向烏出口能源的補償。而與白俄羅斯一體化框架內的商品交換關係可以實現兩國國民經濟結構的互補,恢復傳統的生產協作,共同生產在獨聯體和世界市場競爭力的商品。白俄羅斯本國不生產或產量很少的商品(金屬軋材和其他冶金工業品、化工品和農產品等)都可以形成烏對白長期穩定的出口。然而,這種出口只有實現了四國經濟一體化,取消關稅和其他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後,才能得到加強。

  第二,出於烏克蘭國內政治形勢的需要。對於烏加人經濟一體化空間,烏國記憶體在很大爭議,反對派認為總統簽署該協議損害了國家利益,與烏融人歐洲的基本國策相違背,但烏總統庫奇馬卻認為簽署該協議將絲毫不影響烏的歐洲戰略,並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今天的雞蛋要比明天的雞更好”來證明加人經濟一體化空間的正確性。

  但總體來說,烏簽署經濟一體化空間協議之舉,可以看作是2002年11月烏政府換屆後,為了對抗以原政府總理為首的親西方的反對勢力對現政權的壓力,在烏融人歐洲和加人北約步履維艱的情況下,為擺脫全面的政治、經濟危機,增強應對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挑戰實力的一種嘗試。

建立統一經濟空間的基本原則

  2003年9月,白俄羅斯、哈薩克、俄羅斯和烏克蘭四國領導人在雅爾塔簽署了《關於建立統一經濟空間的協議》。這個新聯合體的目標是協調各成員國的經濟政策,統一各成員國的相關法律法規,最終建立一個具有高於國家權力的統一委員會,協調成員國的貿易和稅率

  統一經濟空間是聯合白俄羅斯、哈薩克、俄羅斯、烏克蘭四國關境的經濟空間。在統一經濟空間框架下,經濟調節機制應當建立在統一的原則基礎之上,建立在促進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自由流動的基礎之上,嚴格執行統一的對外貿易政策、統一的稅務貨幣信貸和財政金融政策,平等競爭,穩定巨集觀經濟

  《關於建立統一經濟空間的協議》中規定,鑒於各成員國一體化發展水平發展速度存在差異,建立統一經濟空間將分階段進行。成員國將獨立確定各自一體化發展方向,可以有選擇地履行一體化的職責和義務。成員國只有完全履行了上一階段的職責和義務,才可以過渡到下一個階段,過渡期的時限由成員國自主決定。建立自由貿易區是統一經濟空間的首要任務,是基礎階段。成立一個常務委員會,統籌組建工作。各成員國向常務委員會派遣自己的全權代表。委員會所做出的決定各成員國都必須執行。隨著一體化的深人發展,委員會的權利將隨之擴大。委員會所做決議均須表決通過。在分配表決票的數量時將考慮各國的經濟實力。票數的分配和表決程式都將表決確定。

  《關於建立統一經濟空間的協議》中明確規定,建立統一經濟空間及其經濟活動的法律基礎是成員國簽訂的合同和統一經濟空間委員會所做出的決議。鑒於各成員國一體化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的差異,只有在3個成員國(且這3個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不少於統一經濟空間國內生產總值的2/s>同意的情況下,委員會才可以簽訂合同和協議。統一經濟空間將引進嚴格的法律組織機制,對不執行決議者予以製裁。

  《關於建立統一經濟空間的協議》是一個框架協議。據專家統計,僅在建立統一經濟空間的籌劃階段就需要擬定和通過50多份協議。由於各成員國對《關於建立統一經濟空間的協議》的主文件尚存在分歧,所以,《關於建立統一經濟空間的協議》也只能是折中各種意見的結果。在成員國中,烏克蘭是矛盾的焦點。正是應烏克蘭的要求,在《關於建立統一經濟空間協議》的條款中加人了“一體化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不同”的字樣,添加了可以拒絕接受限期一體化的要求等條款,刪除了“超國家”的術語。此外,還進行了其他一系列相應的修改。烏克蘭希望藉助統一經濟空間完成經濟任務,解決與其他成員國之間的矛盾,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烏克蘭贊同在統一經濟空間的框架內建立自由貿易區,並期望通過自由貿易區掃清向俄羅斯出口的障礙,擴大資金、服務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空間。對《關於建立統一經濟空間的協議》烏克蘭並不積極。2005年7月,俄羅斯國家工業能源委員會主席夫·賀裡斯金克宣稱,目前,烏克蘭還沒有做好建立統一海關組織的準備,將不同烏克蘭代表討論該議題。

  儘管烏克蘭明確提出優先實現同歐盟的一體化,並表示爭取儘早加人歐盟,但是,烏克蘭必須要保持發展同俄羅斯、哈薩克和白俄羅斯的貿易往來,將自己的商品打人它們的市場。因為烏克蘭生產的食糖、金屬和機械製品無法打入歐盟市場。而且烏克蘭也不可能從歐盟獲得廉價的天然氣和石油。

  白俄羅斯、哈薩克和俄羅斯對建立統一經濟空間態度積極。白俄羅斯十分不滿烏克蘭所提出的條件。白俄羅斯認為,統一經濟空間成員國應以相同的速度推進一體化,共同解決所出現的問題。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宣稱:“如果各成員國都以不同的速度,併在不同的發展水平上採取行動,白俄羅斯將不參與行動”。哈薩克始終贊成歐亞經濟一體化,認為統一經濟空間可以促進後蘇聯國家的相互往來,有助於加強哈薩克在中亞地區的地位。統一經濟空間是俄總統普京精心謀劃的計劃,希望以此加強經濟互動,進而推動獨聯體內部的安全和軍事一體化,重振大國雄風。俄羅斯與烏克蘭開展積極的經濟和政治合作,其目的在於維護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利益,推進資本的流動,擴大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影響。

建立統一經濟空間的經濟前提

  在獨聯體國家中,白俄羅斯、俄羅斯、哈薩克和烏克蘭的經濟比較發達,而且這四國在原材料供給,生產加工領域中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繫。2003年,俄、烏、哈、白的國內生產總值占獨聯體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93.7%。其中,俄羅斯占76.6%,烏克蘭占8.8%,哈薩克占5.%,白俄羅斯占3.0%。統一經濟空間成員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對外貿易額和人均月工資指標與獨聯體其他國家相比都處於較高的水平上(見表1)。

  Image:2003年统一经济空间成员国杜会经济指标一览表.png

  在獨聯體國家中,統一經濟空間成員國具有強大的經濟合作潛力。2003年,在俄羅斯的對外貿易總額中獨聯體國家所占的比重為17.6%(其中,總出口量占15.4%,總進口量占22.9%);在哈薩克的對外貿易總額中獨聯體國家所占的比重為32.4%(相應比重分別為23.1%和46.8%);在烏克蘭的對外貿易總額中獨聯體國家所占的比重為38.4%(相應比重分別為26.2%和50.0%);在白俄羅斯的對外貿易總額中,獨聯體國家所占的比重為62.7%(相應比重分別為54.6%和69.6%)。在獨聯體國家的出口總額中,92.6%是向這四國出口,在獨聯體國家的進口總額中,89.3%是來自這四個國家(見表2)。

  Image:2003年统一经济空间成员国对外贸易主要指标一览表.png

  2003年,白俄羅斯在與獨聯體國家的貿易中,出口俄羅斯占其出口總量的89.8%,從俄羅斯進口占其進口總量的94.4%。在獨聯體國家中,哈薩克的主要貿易伙伴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出口俄羅斯、烏克蘭占哈薩克出口總量的80.3%,從這兩個國家的進口占哈薩克進口總量的91.7%。烏克蘭在與獨聯體國家的貿易中,出口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占其出口總量的82.0%,從這三個國家的進口占其進口總量的82.4%。俄羅斯在與獨聯體國家的貿易中,出口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哈薩克占其出口總量的90.1%,從這三個國家的進口占其進口總量的89.7%(見表3)。

  Image:2003年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与乌克兰贸易情况一览表(占对独联体国家进出口总量的%).png

  關稅壁壘是影響統一經濟空間成員國發展貿易關係的最大障礙,建立自由貿易區是統一經濟空間組織的起步工程。在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的貨物可以自由進人彼此的市場,自由競爭。為此,要分階段的取消貿易中的稅率和數量限制。在統一經濟空間成員國現行的貿易稅率清單中,乙醇、煙草和食糖等5}6類非生活必需商品要繳納進口稅出口稅主要涉及畜牧業和冶金業產品。在《關於建立自由貿易區協議》中明確提出儘快取消這些限制,和國際接軌。我們看到,各成員國主要是限制進口,對出口的限制只是為了保證國內市場供應需要。當進口商品對本國相應產品的生產造成威脅或外國商品實施傾銷出口補貼,成員國會採取一些特別的限制手段來保護本國的民族工商業。

  在統一經濟空間成員國的貿易中還存在著非關稅壁壘,即技術屏障。技術屏障是指對進口商品的技術標準和規則的要求。例如,商品證書、衛生防疫、動植物防疫的標準;技術安全和生態安全規則;包裝運輸標誌的要求等。這些措施客觀上是保護居民健康,保護動植物,保護環境,因為新的外來動植物有可能給當地環境造成不良後果。但是,在多數情況下,技術屏障是被用來限制進口,保護國內生產廠商利益的手段。為消除技術屏障,成員國將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要求修改本國的法規。

  清除壁壘,取消限制,統一成員國經濟貿易法規將帶動四國對外貿易的大幅增長。據俄羅斯科學院國民經濟發展預測研究所的專家預測,在一體化的條件下,統一經濟空間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以15%的速度增長。

統一經濟空間的發展態勢[2]

  近年來,由於在獨聯體國家中不斷發生“顏色革命”,一些國家權力易主,對外政策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學者斷定,“顏色革命”將導致四國統一經濟空間解體,俄羅斯要建立新的歐亞大陸地緣政治的設想流產。特別是在烏克蘭爆發“橙色革命”以及烏、俄“天然氣之爭”後,人們對四國統一經濟空間問題更是撲朔迷離,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對四國統一經濟空間的發展態勢作一分析。

  (一)成員國各方達成的共識與主要分歧。

  首先,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推動各國經濟發展及促進地區經濟繁榮的重要推動力。對於這一點,四國均有著相近的看法,即成員國之間在經濟上存在較強的互補性,建立統一經濟空間不僅可以促進各國經濟發展,改善居民生活條件,而且還可以提高各成員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統一經濟空間的建立和發展應是該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其次,雖然在四國峰會上,沒有簽署任何具體協議,但是成員國均表現出繼續促進統一經濟空間建設的願望,同時各方都表示希望儘早建立統一經濟空間。在會談中四國元首也均表示統一經濟空間的建立並不妨礙其成員國加人歐盟及世貿組織

  再次,歐盟的東擴,使得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在歐洲的政治和經濟地位呈現出日趨邊緣化的危險,因此,這些國家也希望通過區域聯合來鞏固其地位,增加其在加人歐盟和世貿組織談判中的祛碼。

  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現在各方利益的平衡方面。雖然在四國簽署的統一經濟空間框架協議中,明確了統一經濟空間的建立是以保證各國商品、服務及人員在經濟區內自由流動,經濟區內實行統一的海關關稅對外貿易政策。但對統一經濟區最終發展方向上各成員國存在較大分歧,俄羅斯主張通過統一經濟空間的建立和發展,最終建立類似歐盟性質的經濟和政治共同體,建立超越國界的政治經濟聯合體,擴大其在原蘇聯地區的影響。烏克蘭則主張通過建立自由貿易區,消除區內關稅,擴大商品出口,並以此獲得低價的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等其急需的能源,對於建立政治上的聯盟沒有興趣,認為加人統一經濟空間只是其經濟發展中特定階段的需要,最終還是以加人歐盟作為自己最終的發展目標。

  與烏克蘭相比,哈、白兩國要求建立統一經濟空間的態度堅定且鮮明。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說,哈薩克將簽署有關成立統一經濟空間的全部93項文件①。哈薩克主張儘早建立海關聯盟和運輸聯盟,最終使之發展成為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區,並通過共同努力爭取儘早加人世貿組織。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也表示,期待統一經濟空間儘快形成。白俄羅斯則希望通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組成區域性的聯盟,在加人世貿組織的問題上,採取統一的政策,以獲得有利於成員國的人盟條件。

  (二)烏克蘭“橙色革命”是轉折點
總統易主,戰略轉變

  烏克蘭前總統庫奇馬在任時,曾積極推動四國統一經濟空間的建立。應該說,統一經濟空間的順利組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庫奇馬的合作。如果沒有烏克蘭的支持,普京的這一設想將難以成為現實。然而,尤先科總統執政後,烏克蘭在這個問題上將何去何從,充滿了不確定性。歐洲委員會不久前曾明確表態,有朝一日烏克蘭有機會加人歐盟時,統一經濟空間的身份將是一個負面因素。“橙色革命”後,烏克蘭政府制定了親西方戰略,將加人歐盟和北約作為對外政策所追求的目標。尤先科總統多次重申,堅持加人歐盟和北約的目標不動搖,並希望加人北約談判於2006年春天開始。烏克蘭政府開始在是否加人四國統一經濟空間間題上的態度不很明朗,搖擺不定,甚至一度表示要放棄統一經濟空間計劃。2005年8月19日,烏克蘭經濟部長謝爾蓋·捷廖欣指出,烏克蘭準備與俄羅斯、哈薩克和白俄羅斯加強雙邊經濟合作,放棄與這三國建立統一經濟空間。儘管尤先科本人沒有明確表示拒絕統一經濟空間,但他手下的數位部長都曾說過,此舉不符合烏克蘭新的戰略方向。

  但是,烏克蘭政府沒有宣佈退出四國統一經濟空間,烏克蘭把創建自由貿易區視為在獨聯體和統一經濟空間範圍內合作的優先目標,反對在統一經濟空間內建立超國家機構,建立自由貿易區是烏克蘭參與統一經濟空間的“最高形式”。尤先科指出,參與統一經濟空間計劃屬於政治決定,需獲得烏克蘭議會的批准,因而目前無法就此做出答覆。烏克蘭總理葉哈努羅夫重申,烏克蘭參加統一經濟空間不應違反烏憲法和法律,不應違背烏克蘭謀求與歐洲一體化戰略方針和加人世界貿易組織目標

  (三)俄烏關係是關健
激烈爭奪,平衡發展

  1.烏克蘭“離俄”立場日趨明朗化,但是仍把創建自由貿易區視為在獨聯體和統一經濟空間範圍內合作的優先目標。烏克蘭外交部長鮑裡斯·達拉休克指出,“俄羅斯是烏克蘭的朋友,但是,俄羅斯沒有放棄對烏克蘭的恫嚇,烏克蘭對獨聯體的存在持懷疑態度,烏克蘭將集中精力發展與歐盟、北約和美國發展合作關係以取代同獨聯體的關係,那種說烏克蘭過分的依賴俄羅斯的說法是不正確的,烏克蘭對俄羅斯的依賴等同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依賴”,並明確宣佈,“烏克蘭希望發展與俄羅斯的友好伙伴關係,但不屈服於恫嚇和壓力,儘管俄羅斯是朋友,但是烏克蘭目前有許多比俄羅斯更重要的朋友,例如,歐盟、北約和美國。國家迅速轉向西方,因為獨聯體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所以,2006年烏克蘭將遞交加人歐盟和世界貿易組織的申請是尤為重要的,同時,美國將承認烏克蘭為市場經濟國家,美國與烏克蘭將轉為戰略伙伴關係,烏克蘭可以不需要俄羅斯,準確地說可以不需要俄羅斯的天然氣”。烏克蘭總理葉哈努羅夫明確指出,如果烏克蘭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天然氣耗量等同於歐洲,那麼,烏克蘭自行開采和從上庫曼斯坦進口的天然氣即可足也。

  雖然烏克蘭總統尤先科曾明確表示,俄羅斯是烏克蘭“永久的戰略伙伴”。但事實上,尤先科已對烏俄之間歷經10多年談判所達成的各種條約和協議都提出了質疑。例如,關於烏俄邊界、共同使用刻赤海峽、俄黑海艦隊駐烏條約和協議等。這些問題均涉及兩國的核心利益,兩國討價還價的迴旋餘地非常有限。俄烏之間的冷和平嚴重打擊了俄羅斯總統普京實現新的地緣政治的設想。與此同時,烏克蘭總理葉哈努羅夫表示,烏克蘭願意加強與俄羅斯的雙邊關係,歡迎俄羅斯對烏克蘭投資。烏克蘭將繼續與俄羅斯聯合實施安-}o飛機製造項目,繼續致力於解決烏俄邊境劃界和俄黑海艦隊在烏領土駐留等問題。烏克蘭經濟部長謝爾蓋·捷廖欣認為,統一經濟空間具有一定的發展前途,但只是在創建無限制自由貿易區方面,要想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取消關稅限制。烏克蘭在統一經濟空間的位置取決於在統一經濟區內能否取消關稅限制。

  2.俄羅斯和烏克蘭“天然氣之爭”得以迅速化解是雙方互相妥協的結果,同時也說明俄烏在處理解決棘手的重大問題如此的冷靜、善於彼此做出讓步和妥協,關健在於雙方都希望平衡發展,保持局勢的穩定。

  俄烏“天然氣之爭”,首先是經濟問題。普京總統曾表示,應當讓俄烏上下明白,“烏克蘭天然氣年開采量己經達180億立方米,完全可以滿足居民的日常需要”。既然烏自身能滿足內需,卻還以優惠價格獲取俄天然氣令人費解,“使俄‘天然氣工業’損失達46億美元,成為俄經濟的沉重負擔”。烏克蘭認為,如果滿足俄方條件,則意味著烏克蘭每年多付30億美元,對烏經濟無疑是沉重負擔。因此,烏毫不妥協,認為既然俄天然氣$0%一90寫的出口經過烏天然氣輸送管道,那就應當提供優惠,否則烏將關閉俄歐天然氣運輸管道,中斷俄歐間的天然氣貿易。

  其次,俄烏“天然氣之爭”也是政治角力。自一年前烏髮生“橙色革命”後,兩國關係摩擦不斷。烏新政府消極地對待俄主導的統一經濟空間,把優先目標確定為儘早加人“北約”和“歐盟”,向西方靠攏。處在夾縫中的烏克蘭既要依靠美國,也不想得罪俄羅斯,尤先科的策略是藉助於大國間的平衡。俄羅斯《獨立報》指出,烏新政府就是重拾多邊外交,既與北約發展關係,也與俄羅斯加強合作。一方面,尤先科強調,烏克蘭追求的目標仍然是與北約、與歐盟一體化,並設定了具體的談判時間表;另一方面,尤先科等領導人多次重申烏重視與俄羅斯的關係,表示將積极參与在統一經濟空間框架內的合作。

  隨著烏克蘭經濟的迅速恢復,俄羅斯一烏克蘭一歐洲一美國進人政治經濟貿易博弈的時代。無論是四國統一經濟空間的建立,還是烏克蘭與歐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烏克蘭都將面對著一個更具潛力的市場,烏克蘭的產品可以無關稅,自由進出這一地帶,烏克蘭都可以從中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應當指出,俄烏兩國間信任的恢復不能一毗而就,俄烏關係尚需磨合。鑒於烏克蘭對俄羅斯在地緣政治上的關鍵影響,特別是對俄羅斯再度崛起的潛在重要性,普京總統絕不會輕易放棄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略利益。

  雖然各成員國間就統一經濟空間最終發展方向上存在較大分歧,但是統一經濟空間將在曲折中不斷向前發展。從實際角度出發,這個統一經濟區,對烏克蘭以及其他三個國家絕對有利,因此,統一經濟空間並不會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將要悄然死亡,而是在曲折中不斷向前發展。統一經濟空間的建立不僅符合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潮流,而且也符合各成員國現階段發展的需要,統一經濟空間的建立和發展是四方共贏的結果。雖然各成員國間就統一經濟空間最終發展方向上存在較大分歧,但在共同的現實利益驅使下估計各方將通過不斷地協調立場,相互妥協、讓步而完成四國經濟的全面一體化,最終的統一經濟空間可能是以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區的形式完成。但是由於現階段,各方立場存在較大分歧,因此,希望在短時間內建立統一經濟空間並不是非常現實,統一經濟空間的真正建立還需要有很長時間。

參考文獻

  1. 林治華.白俄羅斯、哈薩克、俄羅斯、烏克蘭統一經濟空間研究舉要[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6(3)
  2. 潘廣雲.獨聯體內“四國統一經濟空間”相關問題探析[J].俄羅斯研究,2005(0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寒曦,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統一經濟空間"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