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五种力量模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又称波特竞争力模型、波特五力分析(Porter 5 force analysis)

目录

什么是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竞争环境

  根据波特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五力分别是: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最终影响行业利润潜力变化。

  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思想企业营销管理实践活动中战略层面的应用工具,要求我们的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者从战略分析的角度来管理企业。强调的是一种战略意识,或者说战略性思维的运用。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详解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这五大竞争力量,决定了行业的盈利能力,并指出企业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1]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图例2

咨询工具
安索夫矩阵
案例面试分
析工具/框架
ADL矩阵
安迪·格鲁夫的
六力分析模型
波士顿矩阵
标杆分析法
波特五力分析
模型
波特价值链
分析模型
波士顿经验曲线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贝恩利润池
分析工具
波特竞争战略
轮盘模型
波特行业竞争结构
分析模型
波特的行业组织
模型
变革五因素
BCG三四规则矩阵
产品/市场演变
矩阵
差距分析
策略资讯系统
策略方格模型
CSP模型
创新动力模型
定量战略计划矩阵
大战略矩阵
多点竞争战略
杜邦分析法
定向政策矩阵
德鲁克七种
革新来源
二元核心模式
服务金三角
福克纳和鲍曼的
顾客矩阵
福克纳和鲍曼的
生产者矩阵
FRICT筹资分析法
GE矩阵
盖洛普路径
公司层战略框架
高级SWOT分析法
股东价值分析
供应和需求模型
关键成功因素
分析法
岗位价值评估
规划企业愿景的
方法论框架
核心竞争力分析
模型
华信惠悦人力
资本指数
核心竞争力识别
工具
环境不确定性分析
行业内的战略群体
分析矩阵
横向价值链分析
行业内战略集团
分析
IT附加价值矩阵
竞争态势矩阵
基本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三角模型
竞争对手分析论纲
价值网模型
绩效棱柱模型
价格敏感性测试法
竞争对手的成本分析
竞争优势因果关系
模式
竞争对手分析工具
价值链分析方法
脚本法
竞争资源四层次模型
价值链信息化管理
KJ法
卡片式智力激励法
KT决策法
扩张方法矩阵
利益相关者分析
雷达图分析法
卢因的力场分析法
六顶思考帽
利润库分析法
流程分析模型
麦肯锡7S模型
麦肯锡七步分析法
麦肯锡三层面理论
麦肯锡逻辑树分析法
麦肯锡七步成诗法
麦肯锡客户盈利性
矩阵
麦肯锡5Cs模型
内部外部矩阵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诺兰的阶段模型
牛皮纸法
内部价值链分析
NMN矩阵分析模型
PEST分析模型
PAEI管理角色模型
PIMS分析
佩罗的技术分类
PESTEL分析模型
企业素质与活力分析
QFD法
企业价值关联分析
模型
企业竞争力九力分析
模型
企业战略五要素分析法
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
人力资源经济分析
RATER指数
RFM模型
瑞定的学习模型
GREP模型
人才模型
ROS/RMS矩阵
3C战略三角模型
SWOT分析模型
四链模型
SERVQUAL模型
SIPOC模型
SCOR模型
三维商业定义
虚拟价值链
SFO模型
SCP分析模型
汤姆森和斯特克兰
方法
V矩阵
陀螺模型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威胁分析矩阵
新7S原则
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
新波士顿矩阵
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逻辑分析方法
实体价值链
信息价值链模型
战略实施模型
战略钟模型
战略地位与行动
评价矩阵
战略地图
组织成长阶段模型
战略选择矩阵
专利分析法
管理要素分析模型
战略群模型
综合战略理论
纵向价值链分析
重要性-迫切性模型
知识链模型
知识价值链模型
知识供应链模型
组织结构模型
[编辑]

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能力产品竞争力。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 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扰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 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产业链纵向延伸的能力),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

  购买者主要通过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力量:

- 购买者所购产品占企业产品销量的总体比重过大,无形中增加了其在商务谈判时讨价还价的话语权。客户是上帝,起决定作用的大客户就是上帝的上帝。

- 卖方行业由大量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

- 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

- 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可能前向一体化。比如一家奶粉厂可以比较容易去实现收购牧场,而牧场不容易开一家乳品企业。

3.新进入者的威胁(Threat of New Entrants)[2]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而市场已被行业内现有企业瓜分一空,新企业要获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新进入企业的威胁由两方面原因决定:

- 现有企业对新进入者的反应。预期现有企业对进入者的反应情况,主要是采取报复行动的可能性大小,则取决于有关厂商的财力情况、报复记录、固定资产规模、行业增长速度等。总之,新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进入者主观估计进入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所需花费的代价与所要承担的风险这三者的相对大小情况。

- 新企业进入新领域障碍大小与预期收益。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要、转换成本销售渠道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如国家综合平衡统一建设的石化企业)、不受规模支配的成本劣势(如商业秘密、产供销关系、学习与经验曲线效应等)、自然资源(如冶金业对矿产的拥有)、地理环境(如造船厂只能建在海滨城市)等方面,这其中有些障碍是很难借助复制或仿造的方式来突破的。

  进入的威胁取决于市场中进入壁垒存在的程度。进入壁垒是那些想成功进行竞争的新进入者所必需克服的障碍。进入壁垒通常会延缓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的时机,但不会构成永久的障碍,另外,进入壁垒可能会阻止很多潜在的进入者,但不是全部。

4.替代品的威胁 (Substitutes)[2]

  经营企业不仅仅是在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竞争对手在竞争,还有其他的若干方面,如猪肉生厂商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来自于其他的猪肉生厂商,还有牛羊肉生厂商等等,这些牛羊肉叫作猪肉的替代品。替代品具有与现有产品或劳务相似的性能,能够满足客户相同的需要。两个处于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替代品的威胁体现在:

- 现有企业产品售价以及获利潜力的提高,将由于存在着能被用户方便接受的替代品而受到限制;

- 由于替代品生产者的侵入,使得现有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或者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售价、或者使其产品具有特色,否则其销量与利润增长的目标就有可能受挫;

- 源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强度,受产品买主转换成本高低的影响。

  几乎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替代产品,只不过替代的程度不同而已,这些替代品也最大限度的保证着任何垄断行业都不可能把产品的价格无限扩大。如牛羊肉互相替代。网络电话、邮电都是电信的替代品,煤炭石油也是高度替代品,这些替代品的存在也限制着这些垄断产品价格的提升。在替代品中最需要注意的是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产生对原有需求的替代,有可能是原有的需求基本绝迹。如数码相机的产生,使胶片相片的市场需求消失。替代品价格越低、质量越好、用户转换成本越低,其所能产生的竞争压力就强;而这种来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压力的强度,可以具体通过考察替代品销售增长率、替代品厂家生产能力与盈利扩张情况来加以描述。

5.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Rivalry)

  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整体战略一部分的各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后服务等方面,其竞争强度与许多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出现下述情况将意味着行业中现有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有四种情形:

- 行业进入障碍较低,势均力敌竞争对手较多,竞争参与者范围广泛;行业内企业由于面临的同行业企业太多,而无法针对竞争对手实施市场营销策略,变为各自为战。

- 市场趋于成熟,产品需求增长缓慢,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技术含量较低,而竞争的手段也较为单一,只能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或提高营销预算做广告等促进销售的方式。

- 竞争者提供几乎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用户转换成本很低;

- 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有时候企业决策层不得不采用“赌博”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一个战略行动如果取得成功,其收入相当可观;但一次战略决策的 错误可能让企业永不翻身。企业的经营决策迫于市场压力面临巨大风险。

- 行业外部实力强大的公司在接收了行业中实力薄弱企业后,发起进攻性行动,结果使得刚被接收的企业成为市场的主要竞争者;

- 退出障碍较高,即退出竞争要比继续参与竞争代价更高。在这里,退出障碍主要受经济、战略、感情以及社会政治关系等方面考虑的影响,具体包括:资产的专用性、退出的固定费用、战略上的相互牵制、情绪上的难以接受、政府和社会的各种限制等。

  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必须应付以上各种力量构成的威胁,除非认为正面交锋有必要而且有益处,否则企业可以通过设置进入壁垒,包括差异化和转换成本来保护自己。 当一个企业确定了其优势和劣势时(参见SWOT分析),企业必须进行定位,以便因势利导,而不是被预料到的环境因素变化所损害,如产品生命周期、行业增长速度等等,然后保护自己并做好准备,以有效地对其它企业的举动做出反应。

  根据上面对于五种竞争力量的讨论,企业可以采取尽可能地将自身的经营与竞争力量隔绝开来、努力从自身利益需要出发影响行业竞争规则、先占领有利的市场地位再发起进攻性竞争行动等手段来对付这五种竞争力量,以增强自己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实力。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缺陷与意义

  在运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时,我们主要通过对企业或行业的五种竞争力量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个企业或这个行业所面临的威胁以及可能获得的利润,比如如果一个企业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都较强,则可以预见,该企业会生存的很累,甚至很难维持下去,如中国许多服装代工工厂,上游是强大的布料生产厂,而下游则是强大的品牌服装商,这些代工厂几乎生存在这两者的夹缝当中,获利甚微;反之,如果一个企业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都较弱的时候,该企业则会活的比较滋润,如有实力的大超市、家电卖场,由于他们拥有众多的消费者,所以对上游的厂家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如进店费、店庆费等等,而由于他们的消费者又属于分散的个体,基本上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所以他们对上游和下游的力量都比较强势。

  但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作为企业战略管理领域和市场竞争力的分析领域是经典的战略分析工具,但也不是完美的,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五力模型将整个行业置于一个静态的过程,而行业的变化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2)五力模型没有考虑五种因素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没有表述五种力量在相互之间存在怎样的动态联系。

  (3)企业间的关系不只是无休止的竞争,企业间也有合作,而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越发频繁,而波特并没有在五力模型中考虑企业间的合作关系。[2]

  实际上,关于五力分析模型的实践运用一直存在许多争论。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该模型更多是一种理论思考工具,而非可以实际操作的战略工具。

  该模型的理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假定基础之上的:

  1、制定战略者可以了解整个行业的信息,显然现实中是难于做到的;

  2、同行业之间只有竞争关系,没有合作关系。但现实中企业之间存在多种合作关系,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3、行业的规模是固定的,因此,只有通过夺取对手的份额来占有更大的资源和市场。但现实中企业之间往往不是通过吃掉对手而是与对手共同做大行业的蛋糕来获取更大的资源和市场。同时,市场可以通过不断的开发和创新来增大容量。

  因此,要将波特的竞争力模型有效地用于实践操作,以上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三项假设就会使操作者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头绪万千。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图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案例

案例1:手机按键厂商闳晖

  如果以闳晖公司所处的手机按键产业产业链industry chain)为例,运用波特五力分析,上述波特五力分析相关因素便包括:

  1.现有提供相似产品的竞争公司(例如台湾的毅嘉,日本的Polymatech、ShinEtsu、 Sunarrow等)

  2.卖东西给闳晖的上游厂商(包括提升塑橡胶原料或是金属原料等厂商)

  3.向闳晖买按键的手机系统厂商(包括NokiaMotorola品牌厂商,或是系统组装厂商,例如FIH或是华宝等)

  4.有潜在能量进入之厂商或是刚进入厂商(我们认为此点应改成技术进入障碍,换 句话说,应该当成对于此领域有兴趣厂商,想要进入此领域的进入门坎等因素)

  5.新市场或是新需求的竞争(例如如果原本手机按键为塑橡胶材料,那么轻金属合金按键就是新产品)。

  当然若站在闳晖公司的立场,该公司除了手机按键外,尚包括汽车相关产品、OA产品与铝镁合金机壳等。因此,上述五力分析仅对于闳晖公司在手机按键产业之分析,若是对于汽车相关或是铝镁合金机壳相关,便需要再进行一次1-4步骤分析。

  由上面信息可以初步归纳,以企业竞争分析而言,对于企业每一产品线均需要建立对应的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以了解现阶段产业竞争状态。最重要的部分为相关企业情报信息需要实时与动态的更新,当然根据相关信息所延伸的策略拟定也需要动态调整。

  最后,企业竞争所需要面对的环节众多。但是若以智慧财产权角度(特别是专利)来看,对应的五力分析至少包括:

  • 客户议价能力:下游厂商专利布局(企业分析)
  • 供货商议价能力:上游厂商专利布局(企业分析)
  • 新近入者的竞争:该产业的技术门坎与专利布局(技术分析)
  • 替代品的威胁:新产品与新服务的专利布局(技术分析)
  • 现有厂商的竞争:现有竞争公司专利布局(企业分析)

案例2: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我国汽车市场的连续快速增长和总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我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销量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已经由2001年的4.3%提升到2004年的8.1%,2005年全年汽车总需求达到575万辆左右。

  下面用五力分析模型来分析下汽车行业及其领域内的战略方针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2005年以后,许多汽车加大了中国市场战略部署,我国汽车市场不仅成为大众通用本田、现代等在中国已经具有重大影响的跨国公司的战略市场。世界各汽车零配件行业巨头,也纷纷做出了增资中国的计划,美国固特异轮胎橡胶有限公司将其亚太总部迁至上海,博世也要在中国追加投资

  波特五力模型中的成本领先战略已经被各大汽车公司悄无声息地运作开了,在中国建造生产基地,按国情来看无疑降低了成本、人力、运输费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也面对着许多客观问题降低了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负面影响。进口汽车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中国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城市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这就对每个产品产生了购买方分流,并会处于同时被几家竞争对手比较的局面。这就形成了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可能前向一体化的潜在市场不利因素。提高了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国产轿车价格仍将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比如2006年引起国产轿车价格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国内厂商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产能过剩导致的供过于求。但是产能过剩并不一定直接带来价格下降,如美国、日本等国家汽车工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而这些国家的轿车价格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逐年缓慢上涨。

  其次,汽车零部件平均关税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将有利于进口车价的下调。2005年7月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次性升值2%,之后的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又升值了0.44%,2007年已经突破7.5关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的存在,将直接促成进口车成本的下降,被动提高了我们讨价还价能力。同时也让合资企业从中大赚了一笔。

  3.新进入者的威胁

  后进入中国市场的大跨国公司急于追赶与扩张,在价格上寻求竞争力。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上市,而且惯例是以有杀伤力的价格切入市场。福特公司从2005年开始明显是在运用价格手段来获取竞争力以尽快扩大市场份额。

  4.替代品的威胁

  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全球汽车业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研发价格合适且款式吸引人的环保型汽车。

  5.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汽车企业整体战略一部分的各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後服务等方面,其竞争强度与许多因素有关。

  我国多数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开始于2000年前后,总体发展比较顺利,自主品牌的竞争优势在2005年得到了全面提升,以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销量大幅度增长。由于自主品牌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出口能力显著增强,多年来汽车进口大于出口的局面在2005年首次得到扭转。2005年1~10月份汽车工业累计出口162.6亿美元,同比增长55.67%,汽车业累计进口120.8亿美元,同比下降5.52%,出口大于进口42亿美元。2005年1~11月份汽车累计出口量达到13万辆,累计进口量为12.8万辆,出口数量首次大于进口数量。几个自主品牌,如奇瑞、吉利等都有较大量的出口。

  另外各大外资企业间的竞争也不容质疑了,例如:为扭转在美国汽车市场份额大幅下滑局面,GM(通用汽车公司)曾宣布,将通过削减价格、裁撤重叠车型等一系列举措对现行的美国市场战略进行实质性变更,以反击正迅速占领美国东西部海岸人口密集区市场的国外汽车品牌。GM增加美国市场销售的四大措施:

  虽然面临国际汽车公司和中国汽车公司的激烈竞争,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陈虹谈起他们引以为傲的差异化竞争战略时娓娓而谈“今后在市场中能够胜出的,一定是在差异化竞争中做得较好的企业”。伴随着市场竞争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拓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了经营效率竞争的层面。有竞争力的企业,不仅在整个业务链上都有创造性,而且,其品牌和产品都有明确的用户定位,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让用户感到物有所值。

案例3:波特的五力模型全面分析耐克和阿迪达斯[3]

一、分析框架及市场基本状况

  迈克尔·波特的“5力模型”,认为: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这5大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对比这5种力量的作用,来分析一下美国运动鞋企业的竞争状态。

  首先,这个领域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美国运动鞋产业由“不用工厂生产”的品牌型公司组成,大公司在广告、产品开发以及销售网络、出口方面都更有成本优势。更重要的是,品牌个性消费者忠诚度都给潜在的进入者设置了无形的屏障。

  其次,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因为大多数运动鞋产业的投入都是同质的,特别是在耐克发起了外购浪潮后,超过90%的生产都集中在低工资、劳动力远远供过于求的国家。

  第三,运动鞋的终端消费者在意价格,同时对时尚潮流更加敏感,但是对于公司的利润率并没有极为负面的影响。因为如果存在利润的减少,那么这将通过降低在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来弥补。此外,大多数品牌在产品差异化方面很成功,这阻止了购买者将品牌同不断转换的品牌形象联系起来。

  第四,因为其他鞋类都不适宜运动,所以现在还没有运动鞋类的完全替代产品。

  第五,美国运动鞋市场被看作具有挑战性并已饱和,充满激烈的竞争且增长缓慢,因此对于新进入者只有很小的空间。耐克、阿迪达斯锐步,这些主要品牌抢占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并保持相对稳定。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这是一个令人垂涎的市场,不过壁垒高筑,有较低的供应商议价能力,适度的购买者议价能力并且没有知名品牌的替代产品,很难挤出利润。另一方面,当除了高度市场集中但没有任何垄断力量时,区域里的对抗十分激烈。因此,在这个竞争环境中,独立公司的超常利润的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他们的策略。

二、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市场地位

  • 耐克的领导地位

  耐克起源于1962年,由菲尔·耐特首创,当时命名为“蓝丝带体育”,20世纪70年代正式更名为Nike。它初步超过阿迪达斯在美国运动鞋业内坐头把交椅,1980年占据约50%的美国市场份额。从那时起,耐克开始实行积极进取的市场活动,签约顶级运动员,并创造了“只管去做(Just Do It )”这一口号。

  耐克将它的运动鞋定位为具有创新设计与技术、高价位的高品质产品。耐克凭借丰富的产品类型以及杰出的设计,2000年占据了超过39%的美国运动鞋市场,几乎是阿迪达斯市场份额的两倍。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耐克就从一家产品导向的公司逐渐转变为一家市场导向的公司。它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在公司内部设计高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在低成本的国家生产,再成功地通过营销建立起作为青少年亚文化标志的品牌。耐克的独特资源包括专利产品和商标、品牌声誉,公司文化和公司独特的人力资产

  为了弄清耐克如何在其资源和实力的基础上发展成竞争优势,我们在以下将从生产、销售、市场营销几个方面分析他们的价值链。

  1.在生产环节上,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耐克便把制造环节外包给很多亚洲国家。外包使耐克获得了廉价的劳动力,并从供应商那里得到大量折扣。而且,外包使顾客能更快从市场获得新产品,减少资本投入的风险。

  2.在销售上,这种“期货”下单计划允许零售商提前5到6个月预先定下运输保证书,保证90%的定货会以确定的价格在确定的时间运到。这个策略成功地将存货减少到最少,并缩短了存货的周转。现在,耐克有三种销售渠道:零售商、耐克城以及电子商务。耐克城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展示耐克最新或最具创意的产品系列,在主干道上做广告,耐克城与其说是一个销售渠道,不如说是一个营销手段。电子商务始于90年代的Nike.com,耐克也允许其他网络公司销售其产品。电子商务策略使耐克重新点燃了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关系。

  3.市场营销作为耐克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不仅是做广告,更是吸引并留住顾客。耐克营销团队采用的市场策略始终反映公众意见。在20世纪80~90年代的大部分时期,专业运动员被像英雄一样崇拜,因此耐克投入大量资金,请成功、富有魅力的知名运动员为产品代言。例如,当迈克?乔丹1984年加入耐克团队,“像迈克一样”就成为切合了人们对迈克?乔丹仰慕之情的口号。而当乔丹1999年退役时,耐克无法找到一个运动员可以代替他的位置,因此,耐克转向一个名为“Nike Play”的新活动,这个活动由展示个人成就、鼓励所有人参与的系列短片组成。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策略要随着消费者的喜好而变。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正是保持耐克在鞋类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 阿迪达斯扮演的挑战者角色

  “为每位运动员提供最好的鞋。”在这个简单而又雄心勃勃的理念的鼓励下,20多岁的阿迪·德斯勒开始做鞋,终于在1948年建立起一家名为“阿迪达斯”的公司。公司生产大量各式各样的高品质的运动鞋,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赛事的首要运动鞋供应商。60年代后期,阿迪达斯在运动鞋业内稳坐头把交椅。但是,进入70年代,阿迪达斯没有意识到平民运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还是专注于专业运动鞋。由于对销售预期的失败和对市场竞争状况的低估,阿迪达斯的地位受到了挑战,最后在70年代后期被耐克取代。

  1997年与salmon联合之后,1998年到2000年阿迪达斯重建了其市场份额紧随耐克之后,稳居第二的市场位置。不过,在2002年公司的市场位置又跌至第三,比起耐克40.6%的市场份额,它仅有11.8%,2003年依然保持此位置。

  从阿迪达斯的历史来看,它是第1家发起生产外包的鞋类公司。他们的生产公司分布于中国大陆、越南、台湾以及拉丁美洲。现在他们的供应链利用3种不同的供应商类型,包括承包商、下级承包商和本地原料公司。他们的外包策略对团体的成功至关重要,并被整个领域仿效。这种策略可以转移风险,降低劳动力成本并可将主要精力集中到阿迪达斯的核心策略??市场营销和研发上。

  市场营销是阿迪达斯的两个核心策略之一。1997年,阿迪达斯宣告收购所罗门公司,组建成为世界领先的体育用品集团公司之一,公司具有突出品牌的股份。这两家公司在产品和地域协调上互为补充。所罗门在北美和日本表现特别强劲,这对阿迪达斯提高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很有帮助。他们重新聚焦、重新定位阿迪达斯品牌以全面发掘它的市场潜力,将所有产品整合到3个明确的客户组:永恒体育、独创和器械。这种划分在运动、体育和运动生活方式的顾客中,创造了更强大的市场渗透。阿迪达斯始终坚持邀请名人作产品代言人,并赞助体育联赛。科比·布赖恩特、安娜。库尔尼科娃以及贝克汉姆都是阿迪达斯旗下的超凡的天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欧洲足球冠军杯赛、法国足球世界杯、美国女子足球世界杯等等,阿迪达斯总是最大的赞助商之一。

  除了市场营销,研发是阿迪达斯的另一个核心策略。他们建立了一个新的技术创新团队,每年至少投放一个大的创新。2003年,阿迪达斯建立了“大众定制”系统,可以根据顾客脚的不同情况、个人喜好和要求设计特别的鞋,领先者的优势使阿迪达斯在这一领域处于第一位。

三、各自的市场策略

  • 阿迪达斯,如何挑战领导者?

  阿迪达斯在研发方面有着非凡的能力,它需要的是更加以顾客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即使阿迪达斯和耐克可以相互模仿,它们也应该在有效的执行和协调方面尽量区别于对方。当耐克的营销和研发队伍更多关注北美消费者的需求时,阿迪达斯主动开始塑造自己的市场区隔(segmentations)。因为从两者的整体业绩来看,阿迪达斯的总资产回报率(ROA)和耐克是非常接近的,这就意味着从长期来讲,阿迪达斯完全有潜力与耐克一较短长。

  1.产品实施本土化

  作为一个德国的体育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应该把它在美国市场上投放的鞋类产品“美国化”。欧洲人喜欢的产品不一定符合美国人的胃口。阿迪达斯应该招纳和培养那些真正了解并且能够预测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的人才。这是一种无法模仿的资源。然后你就可以根据这些预测的结果来重新塑造你的市场区隔,这样一方面满足了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你在这个细分市场上有独到的优势。美国人更强调个人化,所以在广告方面,阿迪达斯应该把它的形象塑造得更加个性化,而且要减少明星的使用。

  2.巩固质量优势,完善产品系列

  一个企业选择怎样的战略决策依赖于它过往所走的路径。从这方面考虑,因为阿迪达斯长期以来就以其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而著称,这个体系保证了阿迪达斯产品的高质量,所以这一传统应该保持并且进一步弘扬。还有,在重夺全球霸主地位的战略企图的驱使下,阿迪达斯应该设计能够赢得所谓“动态效率”(dynamic efficiency)的新战略。尽管阿迪达斯已经建立了他的补充产品市场,但他们还可以通过强化“网络效应”来超越耐克。比如说,他们可以设计全系列的运动服、帽子、围巾和手提包来与他们的运动鞋配套。

  3.发挥专利优势

  耐克和阿迪达斯也可以说是一场“专利竞赛”的两个对手。阿迪达斯应该能够估计到耐克的研发投入。另外,在关注欧洲本土市场的同时,因为美国对阿迪达斯来说是一个海外市场,所以公司应该通过把更多的个性化元素引入其未来的产品设计以促进产品的本土化。

  4.借鉴耐克的订货与分销战略

  耐克的未来订货项目帮助公司迅速地成长。阿迪达斯应该与它的零售商一起实施类似的订货系统来模仿这一战略,这样能够将他们的库存保持在一个最优的水平。不过,阿迪达斯也必须认识到这一机制的成功运作是以许多条件为基础的,比如准确的销售预测,市场的强劲需求等等。另外,和耐克相比,阿迪达斯在电子商务领域做得不够成功。要想打赢这场关键战役,至关重要的就是阿迪达斯必须向耐克学习授权专业的电子商务企业来运作其在线销售。

  • 耐克,如何维护统治地位?

  1.保持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力

  阿迪达斯在美国市场上经营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但爱国的美国消费者很可能会倾向于本国产品而不是进口货。耐克在本土管理实践、组织架构公司治理以及本土资本市场的掌控方面都有优势。如果它们在白热化的本土竞争当中都能生存,它们在国际市场上就会更有竞争力。为了维护它在美国运动鞋市场的统治地位,耐克应该持续地专注于它的核心竞争力:营销与研发。在已有的高度的消费者忠诚品牌意识和庞大的市场份额基础上,他们还必须在不断开发新产品的同时保持他们的品质标准,实施有效的营销方案以回应市场的变化。

  2.隔离机制

  即使阿迪达斯可以模仿耐克的战略,他们也不能简单地复制耐克的那些有企业专用性的竞争手段,比如说专利、品牌和人力资本。耐克可以通过提供丰厚的薪酬来留住它的骨干员工,提升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以此来保护公司的人力资本。至于产品模仿,耐克可以采取法律手段,比如说产权特许权和专利方面的有关规定。但是他们也必须意识到:“保护知识产权并不是要把产品、流程和技术都模式化,在开放的竞争中最好把它们都看作是大海之中散布的岛屿(意即只露出一角而已)。”如果你的秘密根本就没有机会暴露在你的竞争对手有可能接触的环境中,那岂不是更安全?另外,依靠已有的品牌声誉和市场规模,耐克在获取资源和消费者方面显然比竞争对手有太多的优势。还有就是,耐克的独特能力很多时候都包涵着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很难为外人所理解。这些东西是它独特的企业历史积淀下来的,而且根植于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中。

  3.路线与时俱进

  和阿迪达斯相比,耐克历史要短很多,它拥有的是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和产品。而且阿迪达斯现在面临销售滑坡,耐克正好利用这个领先优势加大对NikeID鞋的投入。因为消费者期望值很高,再加上它雄厚的财力和能力,这个市场前途无量。相反,阿迪达斯正处在企业第二个生命周期,它正在为提升市场份额而打拼,后面还有虎视眈眈的锐步(Reebok)。因为路径依赖的缘故,阿迪达斯继承了它以往的产品路线,适应比较广泛的市场人群。这一战略是否真的能够为它赢得更广泛的客户基础呢?没有这个战略他们会不会做得更好呢?很难说。路径依赖会约束一个企业的战略选择,限制它的机会。事实上,一个企业要迅速改变它的路线很难,但是如果它想在竞争中生存,在迅速变化的环境面前它的路线也必须与时俱进。总之,作为市场领导者的耐克必须避免平庸、保持创新,这样才能永远屹立在竞争的巅峰。

  时下中国的旅游鞋市场同样也是充满竞争激烈,国内的,国外的,大的,小的品牌琳琅满目,这显然对处于发展、上升过程中的国产品牌形成了巨大压力。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国产品牌除了要积极提炼自身品牌的核心价值外,也需要制定明确的市场品牌战略。只有这样,采取的营销攻势才具有针对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国内旅游鞋生产厂家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广告投放上,虽然这种名人代言的广告能在短期内迅速提高销售业绩,但无益于品牌的长期发展,也无益于保持短期内占领的市场份额。国产旅游鞋品牌要想真正确立自身的长远发展,有必要借鉴一下案例中耐克和阿迪达斯,规划清晰的战略目标。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杨青松, 李明生. 论波特五力模型及其补充[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4):95-96.
  2. 2.0 2.1 2.2 安博. 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在市场营销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 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
  3. 侯章良,刘立新,编著.战略管理最重要的5个工具,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2-1.ISBN:780728825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25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136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04.52.215.* 在 2008年1月30日 15:42 发表

为什么没有引用文献出处

回复评论
122.100.136.* 在 2008年3月9日 22:29 发表

非常详尽,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案例。 希望能看到五力分析模型的案例啊,自己做起来还是不知如何下手。

回复评论
220.171.13.* 在 2008年5月29日 08:30 发表

怎么没有案例呢?

回复评论
61.144.54.* 在 2008年6月5日 21:19 发表

是啊,没案例怎么行啊???

回复评论
Э永恒の翼づ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6月7日 10:08 发表

力量分析图有吗?

回复评论
58.49.115.* 在 2008年6月25日 16:00 发表

案例。。。

回复评论
81.97.179.* 在 2008年7月8日 04:41 发表

应该引用出处!

回复评论
Bbsinfos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7月29日 17:09 发表

谢谢。

回复评论
218.80.218.* 在 2008年9月3日 09:04 发表

请引用出处!

回复评论
124.119.50.* 在 2008年9月21日 14:11 发表

案例啊,老大

回复评论
218.75.25.* 在 2008年10月4日 20:21 发表

谢谢 看到了这个词的分析,真是豁然开朗

回复评论
218.17.239.* 在 2008年10月10日 09:37 发表

没有案例分析,难受啊,还是不知道如何着手,怎么分析才能出现需要的结论啊

回复评论
222.67.9.* 在 2008年10月21日 22:25 发表

出处

回复评论
211.144.104.* 在 2008年10月26日 22:37 发表

希望能够有案例分析……

回复评论
202.28.78.* 在 2009年1月4日 18:05 发表

还好,我只是想知道五力分析是什么,是怎么分析,看了这些,够了

回复评论
222.55.197.* 在 2009年1月12日 11:22 发表

没有案例。图文没有并茂

回复评论
61.144.54.* 在 2009年1月13日 10:10 发表

比书里的详细

回复评论
古月川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3月11日 18:04 发表

我觉得不错了,有案例的话就完美了~

回复评论
222.130.93.* 在 2009年4月26日 05:51 发表

需要沃尔玛的案例.......

回复评论
116.205.26.* 在 2009年5月6日 20:27 发表

出处啊 不过还是很详尽

回复评论
222.65.248.* 在 2009年5月16日 11:21 发表

没案例空谈什么啊

回复评论
58.213.137.* 在 2009年5月20日 12:51 发表

THANK YOU!

回复评论
58.210.164.* 在 2009年6月4日 20:28 发表

不管怎么说谢谢楼主的分享 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案例

回复评论
219.234.81.* 在 2009年6月14日 19:36 发表

没有案例啊~~~而且建义作者应该引用出处

回复评论
Jiejie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6月16日 17:08 发表

补充了一个案例,不足之处请指正参与编辑

回复评论
58.60.1.* 在 2009年8月20日 14:14 发表

非常感谢!

回复评论
58.62.42.* 在 2009年8月24日 17:37 发表

出处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

回复评论
116.30.187.* 在 2009年8月28日 23:36 发表

五力分析 一点用都没有, 只能把人搞晕。

回复评论
123.14.118.* 在 2009年8月31日 14:13 发表

那么大的一个案例,居然说没有案例?!???

回复评论
紫衣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9月1日 13:46 发表

需要实例剖析

回复评论
115.59.218.* 在 2009年9月14日 18:53 发表

2005年“全年“汽车总需求达到575万辆左右。 是 全年 还是 全球 啊?

回复评论
Jingzi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0月27日 15:25 发表

我补充了案例

回复评论
110.191.252.* 在 2009年11月10日 09:25 发表

案例应该写出出处啊,这里面有博客的资料?

回复评论
873844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1月10日 10:39 发表

110.191.252.* 在 2009年11月10日 09:25 发表

案例应该写出出处啊,这里面有博客的资料?

找到了原文出处,补充了下

论文是人写的,博客也是人写的呀,

个人觉得是资料,都可以引用

回复评论
218.193.5.* 在 2009年11月24日 15:42 发表

加上分析的图形会比较好哦

回复评论
218.94.94.* 在 2009年12月21日 09:07 发表

如果加上关键字的英文翻译就好了

回复评论
218.22.148.* 在 2009年12月24日 21:38 发表

没有案例,是因为波特的五力分析,运用的实际情况有一点条件不足,所以大家理解

回复评论
87.102.120.* 在 2010年3月11日 11:40 发表

1979年 3-4月的哈佛商业评论

回复评论
195.195.92.* 在 2010年3月15日 08:07 发表

如何用五力来分析跨国公司对国际商务的影响啊

回复评论
Michael ma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22日 18:20 发表

非常经典的分析模型!

回复评论
113.16.8.* 在 2010年3月27日 09:19 发表

中国的教学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结合案例来分析

回复评论
Greece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28日 07:42 发表

非常有用。

回复评论
123.52.40.* 在 2010年4月2日 02:37 发表

品牌是撬动营销利润的支点。谁拥有强势品牌谁就拥有了开启市场财富的无敌神器。要获得大成,要基业长青,如何快速高效地创建强势品牌则是您的头等大事!——品牌晟世 BrandAAAA windows live

回复评论
119.128.94.* 在 2010年4月21日 15:34 发表

强烈支持楼主!!!!!!!!!

回复评论
218.242.239.* 在 2010年4月29日 14:04 发表

这么长的文,楼主好辛苦!谢谢分享!

回复评论
60.166.207.* 在 2010年5月22日 14:37 发表

有没有分析联想的呀?

回复评论
113.108.133.* 在 2010年5月28日 11:13 发表

不错,很感谢!

回复评论
61.161.125.* 在 2010年6月11日 09:20 发表

很感谢,豁然开朗,但在那个消费者议价能力,如果能够突出消费者心理的变化,需求的变化,会更好。因为现在价格并不是消费者所主导的,价格也有很多因素组成:品牌,区域等等

回复评论
61.170.140.* 在 2010年6月29日 14:55 发表

还是不太明白啊,头晕~~~~~~

回复评论
219.219.127.* 在 2010年7月9日 15:56 发表

模型重要的是简洁,逻辑清晰,虽然说五力模型很经典,但说实话,没有看到简洁和清晰两个特点

回复评论
202.82.205.* 在 2010年7月29日 17:01 发表

非常感谢!被五力和战略抉择之间的缘由困惑了半天!

回复评论
222.212.173.* 在 2010年10月13日 16:53 发表

从头到尾都用一个案例就好了!

回复评论
222.215.159.* 在 2010年10月19日 21:53 发表

辛苦了!好文,受益匪浅。

回复评论
113.13.163.* 在 2010年11月1日 01:41 发表

没有出处啊

回复评论
222.66.78.* 在 2010年11月2日 15:48 发表

我们做猎头的也用这种理论滴

回复评论
Mrlee000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1月29日 15:48 发表

那个那个,阿迪的代言人没有科比。怎么修改呢?

回复评论
Dan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1月30日 11:11 发表

Mrlee000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1月29日 15:48 发表

那个那个,阿迪的代言人没有科比。怎么修改呢?

经查证,科比确实做过阿迪的代言人。

回复评论
60.194.45.* 在 2010年12月11日 12:43 发表

可否和环保结合,解答下?

回复评论
110.88.67.* 在 2010年12月16日 19:51 发表

好像知道了一点点

回复评论
219.234.81.* 在 2010年12月30日 10:11 发表

里面的“侃价”其实是生造出来的词,有正确意义的是“砍价”

回复评论
59.36.183.* 在 2011年1月18日 09:18 发表

五力分析很有用,在很多大企業的高層做短中期決策時提供了方向,假如覺得不好用的,是你自己程度不夠不會用,不要怪別人;她的缺陷不如上面所列出的,我想樓主還沒有真正的做過五力分析,只是很粗略的列出錯誤的心得(也可能是其他程度不高的書中所列出);五力是提供策略思考的方向,當然要依照實際企業狀況來做靈活調整的蒐集情報與資料,再分析與活用,不會五力不好用,是你-不-會-用

回复评论
125.69.3.* 在 2011年2月26日 11:54 发表

希望能提高素语的凿词 文献的出处没有,就没有说服力了

回复评论
122.244.117.* 在 2011年4月11日 15:28 发表

非常感谢作者的无私帮助。

回复评论
222.240.165.* 在 2011年4月30日 14:28 发表

书上的五力模型只是一种客观的说法,在真正运用五力模型分析的时候,需要运用者结合自身所处的实际环境及经济情况的分析。

回复评论
221.194.183.* 在 2011年5月4日 09:50 发表

很清楚,太谢谢了!

回复评论
222.49.161.* 在 2011年5月10日 18:27 发表

替代品近期能否构成威胁?

回复评论
218.64.17.* 在 2011年6月7日 14:25 发表

2011年的有吗?

回复评论
Yixi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6月7日 15:33 发表

218.64.17.* 在 2011年6月7日 14:25 发表

2011年的有吗?

您指的是哪方面呢?

回复评论
116.6.90.* 在 2011年6月25日 08:28 发表

了不起,我念物理的都看的懂.

回复评论
125.124.100.* 在 2011年8月24日 06:40 发表

典当行业波特五力如何分析

回复评论
Alex Cai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8月26日 13:35 发表

收藏学习之·

回复评论
Beys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16日 16:23 发表

科技论文啊,值得分享和学习!

回复评论
117.11.136.* 在 2011年9月28日 11:41 发表

个人认为五力、SWOT、BSC等等都是老外搞出来的东西。这些都是做宏观分析用的,是确定大方向的,属于战略层面的东西。实际应用要有大量的分析调查取证后才能分析,做这些是很耗时的,不过对于确定战略是值得的。它只能给出概念性的判定。

回复评论
115.171.91.* 在 2011年10月6日 20:31 发表

有用谢谢

回复评论
巫腾飞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0月10日 16:00 发表

好东西值得分析

回复评论
孙英凯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0月16日 02:46 发表

有没有关于 欧洲啤酒行业的 案例啊

回复评论
114.92.59.* 在 2011年10月22日 14:23 发表

有没有关于建筑装饰行业的案例啊

回复评论
31.205.41.* 在 2011年10月24日 05:17 发表

有没有关于像任天堂这类游戏公司的案例啊??

回复评论
61.183.207.* 在 2011年11月3日 15:14 发表

挺好

回复评论
202.101.187.* 在 2011年11月5日 19:50 发表

很好,值得学习

回复评论
218.22.69.* 在 2011年11月20日 20:13 发表

写得很好啊~~~

回复评论
74.125.92.* 在 2011年11月23日 09:10 发表

五力模型只适合于分析一个行业,而不适合分析一个企业,想找案例很难,但是你只要找到行业各方面的数据就很好分析了!

回复评论
李彬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2月8日 17:40 发表

我们管理学也经常说波特五力的模型,蛮透彻的

回复评论
119.136.55.* 在 2012年2月27日 17:26 发表

纸上谈兵,案例?

回复评论
zkr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3月2日 12:52 发表

好!~ 看了就明白了!~

回复评论
218.23.103.* 在 2012年3月17日 14:44 发表

还行哦

回复评论
109.175.217.* 在 2012年3月29日 18:02 发表

写得很详细啊,看完案例过后更是豁然开朗了,谢谢分享

回复评论
222.89.67.* 在 2012年3月31日 17:23 发表

Greece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28日 07:42 发表

非常有用。

要有i一些案例更好

回复评论
134.95.7.* 在 2012年5月12日 19:42 发表

74.125.92.* 在 2011年11月23日 09:10 发表

五力模型只适合于分析一个行业,而不适合分析一个企业,想找案例很难,但是你只要找到行业各方面的数据就很好分析了!

本來就是做行業分析用的 行業分析成功,才能決定企業的戰略,進不進入這個行業,如何進入這個行業等等。好像國內上課都不講案例的么?我們練習和輔導課全是案例分析。

回复评论
张三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6月6日 21:29 发表

汽车行业的这个案例也太扯了,不知所云。

回复评论
218.94.142.* 在 2012年6月18日 16:23 发表

这算什么J8科技论文

回复评论
82.31.244.* 在 2012年10月17日 06:28 发表

有本事自己去分析去做去,别人都做好给你看了还挑三拣四的。什么人!

回复评论
92.233.204.* 在 2013年1月23日 19:29 发表

每次找到的资料都很详细 谢谢

回复评论
Kokofesh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4月17日 18:24 发表

此页简繁转换按钮有问题。无法转为简体。

回复评论
183.24.96.* 在 2013年5月30日 13:04 发表

那个文献啊!找得好痛苦,谁能告诉我是引用哪里的?什么时间截下的

回复评论
211.155.125.* 在 2013年6月20日 11:23 发表

很不错,我正在做市场调研

回复评论
61.230.74.* 在 2013年7月10日 22:39 发表

值得參考

回复评论
222.240.235.* 在 2013年8月17日 14:18 发表

楼上的,请问有房地产的波特五力分析吗

回复评论
210.240.31.* 在 2013年9月18日 16:05 发表

五力分析如何用在運動彩券經銷商的經營績效上

回复评论
31.205.88.* 在 2013年12月9日 06:35 发表

非常感谢!!!

回复评论
202.101.72.* 在 2014年3月1日 11:41 发表

222.49.161.* 在 2011年5月10日 18:27 发表

替代品近期能否构成威胁?

那是当然的。米、面。米的价格是面的价格的5倍时,请问你吃面还是吃米

回复评论
49.4.191.* 在 2014年3月30日 10:37 发表

怎么没人分析大蒜生姜市场呢?

回复评论
183.157.160.* 在 2014年6月14日 17:22 发表

有错别字哦

回复评论
59.53.183.* 在 2014年7月5日 22:37 发表

要是有确切的分析模板就好了,看完还是不知道具体过程怎么得来的。

回复评论
173.73.172.* 在 2014年10月29日 12:08 发表

有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可口可乐vs百事可乐 2010.

回复评论
203.219.241.* 在 2014年11月4日 13:34 发表

波特五力的原著中有提到,整个产业的市场份额增长会给无五个因素带来的影响,并没有假设是固定不变的。

回复评论
27.241.18.* 在 2015年2月13日 18:53 发表

我今天在圖書館看到一隻小狗。還很小就流浪在樹下。警察。校警也都不能收容牠。最後疫苗要六百元。我爸媽不同意。

回复评论
27.241.18.* 在 2015年2月13日 19:01 发表

有運動彩券嗎。我只知道殘障在賣的。

回复评论
27.241.18.* 在 2015年2月13日 19:46 发表

有美安集團在用電子購物。雖然不知是什摩。

回复评论
114.24.48.* 在 2015年4月30日 04:27 发表

想請問五力分析可否用在個人工作室的分析???

回复评论
222.66.167.* 在 2015年8月14日 15:08 发表

波特五力的模型在哪些行业不适用呀?

回复评论
14.136.239.* 在 2015年10月19日 15:04 发表

222.66.167.* 在 2015年8月14日 15:08 发表

波特五力的模型在哪些行业不适用呀?

公營机构

回复评论
Lucky85324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1月3日 11:55 发表

很詳盡

回复评论
马合穆提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1月9日 13:11 发表

对 缺一个经典案例

回复评论
寒曦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1月11日 15:21 发表

马合穆提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1月9日 13:11 发表

对 缺一个经典案例

已有详细案例

回复评论
222.88.234.* 在 2016年6月6日 15:16 发表

据上个评论者已经过去5个多月,想找一下关于某些业务的分析方法,有谁知道?

回复评论
莫失莫忘yyyyy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7月19日 09:01 发表

请问单位价值质量是什么意思,是单位成本吗

回复评论
夏目天堂草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10月21日 11:13 发表

买方市场和五力模型有何关联

回复评论
118.160.72.* 在 2016年12月12日 18:09 发表

發明這個制度的已經破產了....

回复评论
SandraWong (Talk | 贡献) 在 2017年3月21日 20:18 发表

虽然没有具体案例 但是定义真的很有用 本人现在在国外读business 有一门课有涉及到Porter's 5 forces

回复评论
220.166.50.* 在 2017年10月15日 13:58 发表

谢谢 帮助很大!!!

回复评论
151.36.105.* 在 2018年1月10日 19:58 发表

是的这个在欧洲商学院里是真重要的理论

回复评论
博物世家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9月2日 16:22 发表

五力模型对当前的企业做市场竞争分析依然有很大的作用

回复评论
阎爱华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10月9日 20:22 发表

作为个瑞典人在中国读工商管理我觉得MBA智库是无价的APP!在瑞典读本科时候也上了战略管理,当时也强调了五力模型的理论。

回复评论
178****5059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10月16日 09:20 发表

这里怎么啥都有

回复评论
Peili 佩丽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10月18日 07:00 发表

阎爱华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10月9日 20:22 发表

作为个瑞典人在中国读工商管理我觉得MBA智库是无价的APP!在瑞典读本科时候也上了战略管理,当时也强调了五力模型的理论。

然而我正在瑞典读EMBA

回复评论
125.94.168.* 在 2018年11月16日 21:14 发表

的惹人

回复评论
94.119.64.* 在 2018年12月26日 02:35 发表

论文好帮手

回复评论
M id ee8e5acaa79611c4f2cb31b72493f9e1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3月16日 12:19 发表

来个案例吧!

回复评论
陈cc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3月16日 17:06 发表

M id ee8e5acaa79611c4f2cb31b72493f9e1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3月16日 12:19 发表

来个案例吧!

条目里有汽车行业、耐克、阿迪的案例呀~

回复评论
金兑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4月8日 12:59 发表

汽车行业的案例很好

回复评论
M id 4d9e66733c1356b3d4aac1cc1061ed43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8月4日 10:21 发表

怎么下载啊?

回复评论
Llyn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8月4日 13:38 发表

M id 4d9e66733c1356b3d4aac1cc1061ed43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8月4日 10:21 发表

怎么下载啊?

请问是下载什么呢?

回复评论
M id 95062debc3fc8250bc1450a67e4b1082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9月16日 20:07 发表

优秀

回复评论
182.118.239.* 在 2022年3月5日 15:41 发表

不太懂

回复评论
M id ebbd8779dccbdba14e2876a74d41b0e0 (Talk | 贡献) 在 2023年7月31日 07:34 · 湖南 发表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