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資源產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資源產業

  資源產業是指以資源發現、採選、保護、再生並使資源性資產增值為目的的經濟部門。資源產業可進一步分為資源發現業、資源採選業、資源保護業和資源再生業4個層次。

資源產業的層次

  資源發現業的主要活動是對未被人類社會認識和利用的資源進行調查和勘探;資源採選業的主要活動為加工部門提供直接取自於大自然的原料和燃料;資源保護業的主要活動是規範資源經營行為,防治自然災害,保證資源持續發展;資源再生業的主要活動是促進可再生資源再生產和資源再生業既可分屬於不同類的企業經營,又可體現在一些混合型企業中。資源產業的主要功能包括土地開發、地質勘查、礦物採選、竹木採伐、能源建設、水利、營林育草和海洋開發等。因此,資源產業也可分為土地資源產業、礦產資源產業、海洋資源產業、水資源產業、森林資源產業和草資源產業等。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沒有真正意義的資源產業,資源生產被視為只有投人沒有產出的事業性行為,資源無償占用,資源投人產出沒有納人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資源生產實體沒有納人企業管理軌道。隨著改革開放的深人,資源觀念和資源經營單位管理體制在發生轉變,資源產業的地位才得以確認。

資源產業的發展理論[1]

  在資源產業發展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之中,本質上就是如何在資源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剋服資源遞減與產業經濟的增長需求之間的矛盾、產業結構單一與綜合經濟發展的矛盾、資源產業企業員工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等問題,因而資源產業如何轉型升級、資源產業如何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我國發展的重大社會問題

  在涉及資源豐富區經濟發展過程中如何看待自然資源作用的基本科學論題並由此發展為一套探討自然資源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原材料理論(staple theory),主要形成了3種不同學術流派:資源依賴理論比較優勢理論及二者的綜合模型論。

  資源依賴理論認為資源產業的資金密集型特征,將導致固定資產的高成本。這種高成本使得大型外來企業來開發原材料,這些外來企業很少考慮將前後向的關聯企業佈局在原材料區域之內,因而導致了資源產地的經濟系統不完整,缺乏加工關聯產業,從原材料中獲得的收入還要支付外來企業的利潤紅利形成的“流失”,最終導致需求和財政關聯也不發達。原材料開發利用的外來資金的主導性使資源所在地很難形成強有力的、獨立的企業集團。相反,當地出現的企業集團依賴於對外資企業提供服務的原材料型集團,基本上不能追求新的、能將經濟多樣化的發展目標。且原材料需求易受高度波動的國際商品市場的影響,即彈性的需求導致價格的巨大波動和區域經濟的不穩定性。資源所在地的政府沒有多少能力有效控制管理資源開發,當地政府的作用被限制在如何提供得到財政收入的高成本基礎設施,從而使開發自然資源更容易,或以極為優惠的條件提供自然資源占有權而使原材料開發更為方便。加大投資於基礎設施,增加了區域的成本結構,加速了原材料收入外流,同時也阻礙了當地經濟的多樣化,弱化了財政關聯,使政府有限的作用強化了資源開發。區域經濟面臨著走建設—繁榮—衰退—消亡的模式或道路,使區域經濟面臨著依賴和不可持續發展的危險。

  比較優勢理論認為新興開發地區的快速發展必須依賴於發現和開發便宜的原材料,並提供到外地市場。他們也承認外來資金、企業和市場在加速開發過程中的作用,認為如沒有這樣的外來資金和企業,進步不可避免地進入到國內儲蓄和地方發明的慢車道上,同時也註意到瞭如Mack-intosh所說的:“因為來源於原材料出口的收入變化無常,新興國家經常面臨的困難是多變的收入和沉重的公債費而引起的剛性支出的結合”等挑戰,同時也警告原材料區域在資源產業發展的繁榮期有形成過分牛市的預期,這種預期能產生過度開發自然資源的傾向。因此,自然資源是區域經濟發展和加速增長的重要催化劑,同時也潛存著一定的開發過度危險。

  綜合模式論考慮到:原材料理論中資源依賴論的悲觀和比較優勢論的樂觀的辯證結合,這種辯證結合的後果是將依賴資源而導致增長的限制和比較優勢中資源是強項結合在一起。Watkins對原材料理論的關鍵解釋就是這樣的例證:將原材料看成是資源豐富國家在發展過程中能提供比較優勢的潛在主導部門,併在大量地汲取Rostow的增長階段理論、North的出口導向增長理論及加拿大原材料理論等,描述了一個靠原材料輸出經一系列關聯作用演化成多樣性經濟的可能性。但也要避免發展資源產業時:導致企業以犧牲其他部門為代價,並過分集中原材料部門的輸出心理;收入外泄到外地擁有者從而減少資源區域最終需求關聯,對外來技術的信任,既利於本地技能發展,也可能阻礙本土技術部門發展等的缺陷,應用比較優勢原則發展資源產業,發展使經濟多樣化的關聯產業。

  也有人將資源依賴原理和比較優勢範疇結合一起設計綜合模型研究國家在原材料經濟資源經濟中的作用。與資源依賴模型相一致的政策總是支持資源的寬鬆擁有權(期),這些寬鬆的擁有權(期)的成本是政府潛在的稅收,資源政策常常過度地對原材料生產權寬鬆,這種寬鬆性只有在先前公共稅收的人均資本上升到足以刺激發展利益集團更擴張的公共政策施壓時才能夠改變,如資源開發的利潤快速增長,使更多的人想擁有資源,政府必然緊縮資源占有的政策。

發展資源產業存在的問題[1]

  資源產業由於自然資源的有限性、長期以來計劃經濟體制以及“資源無價,原料低價”等的影響,資源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以下主要問題:

  (一)依賴大量物耗能耗,資源可持續能力堪憂

  資源產業依賴自然資源bT賦而建設的,在發展過程中又存在著“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難迴圈、低效率”等所導致的資源環境問題。建國50多年來,我國GDP增長了10餘倍,礦產資源消耗增長了40多倍。我國每製造1美元國民生產總值所消耗的資源是美國的4.3倍、德國和法國的7.7倍、日本的11.5倍,礦產資源消耗強度也比世界平均水平高許多。與此同時,我國每增加單位GDP的廢水排放量比發達國家高4倍,單位工業產值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比發達國家高10多倍。資源回收率低,綜合利用水平不高,許多可利用或再用資源卻成了廢棄物,如雲南2006年工業固體廢棄物5972.37萬噸,其中有危險廢棄物57.31萬噸,綜合利用不到4300,全國每年約有500萬噸廢鋼鐵,20多萬噸廢棄有色金屬、1400萬噸廢紙和大量廢棄物及大量廢塑料、廢玻璃等沒有回收利用。我國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只相當於美國的1/30、日本的1/18、法國的1/16、德國的1/12和南韓的1/7,資源產出效率大大低於國際先進水平,每噸標準煤的產出效率相當於美國的28.600、歐盟的16.800舊本的10.3,一些後續資源保障程度不高,如雲南的東川、牟定、易門等一批老礦山由於資源枯竭相繼關閉,銅、錫、鐵礦石的自給率僅為3300,6700,6500,氧化鋁全部外購進口。使得部分資源保有儲量程為資源產業發展的瓶頸

  (二)產業結構較為單一,經濟結構失衡問題突出

  資源富集區域往往註重資源產品的數量,註重資源產量上的擴張,形成高度依賴某一或以某一資源為主的企業,導致其主導產業以資源產業為主,也使當地第二產業一枝獨秀,第三次產業規模小,產業結構畸形,第二產業的增加值占GDP的60%以上。

  (三)產業關聯度低,配套體系不完善

  因為資源配置的巨大差異而導致關聯度低,相互支持能力弱。大型企業主要同國家工業體系相聯繫,與地方中小企業聯繫較小,形成了規模國企與地方發展的矛盾,資源產業產出與少數配套企業(如原材料基礎加工產業)相聯繫較少,且產業鏈短,基本上處於區域產業的低端,也形成了資源開采業和初加工工業與落後的服務業並存,往往形成了企業辦社會的現象,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綜合服務體系不完善。

  (四)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差,存在著社會和諧隱患

  長期以來,資源產業企業以低價提供原材料或初加工產品,其產業發展效益未能得到體現,也是一些國企長期資產不良、難以自我發展的重要原因。因為資源衰減或枯竭,或因企業改製或轉型發展,造成了較多的結構性失業,安置就業再就業壓力增大。企業倒閉或改製轉型,企業辦社會現象不可能再現,原企業辦的諸如醫療、教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只能交地方政府,可能會受地方財政收入的制約而受影響,一些社會問題漸漸顯露。

  (五)資源功效的低轉化率,造成較大的生態環境壓力

  資源產業難以避免對景觀、土地、生態、大氣、水體造成一定的壓力,加之資源的低轉化率因素,使生態環境壓力增大。尤其是一些集採、選、冶於一體的礦產開發企業,向環境排放大量的“三廢”,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甚至危及百姓的正常生活。

我國資源產業的發展戰略[2]

  1.根據我國資源產業的現狀以及我國發展資源產業的經濟增長速度背景和社會發展質量背景,中國在市場經濟建設中應當推行以下資源產業發展戰略

  1)資源產業與環境產業一體化發展戰略。資源問題在自然再生方面是與環境問題一致的,環境問題引發了嚴重的資源短缺,資源經營和開發利用中的相互影響又產生了許多環境問題,因此我國資源與環境雖由不同部、局分別管理,但資源發展要與環境保護實行一體化。環境保護要與促進資源再生產和資源高效利用相結合,資源開發要與防治自然災害和環境污染相結合,要把資源系統溶於整個生態系統活動中。

  2)資源經營國際化戰略。大國工業化雖然與本國資源多寡有密切關係,但片面強調自給,使國內資源過度開發和非最優開采期採伐,在單位土地上或時代技術水平與資源品位、豐度並未達到最優組合的土地上連續追加勞動和資金,其經營收益低於機會成本,反而不利於國內資源的集約經營,不利於經濟效益的提高。

  3)資源結構多樣化和高度化戰略。我國人均資源擁有量沒有像沙特、澳大利亞等國家那樣的單種資源絕對優勢,而且絕大多數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平均水平之下,資源規模效益也不高,利用目前這種資源結構來推動和完善我國的工農業體系,並且還要使這個體系不斷升級變換,向工業化和現代化邁進,使世界1/4的人口過著富裕和舒適的生活,必然要求充分調動各種資源潛力,實現資源結構多樣化和高度化,真正做到地盡其力,物盡其用。

  4)產業聯動戰略。推進集約型國民經濟體系的建立,以整個國民經濟結構的關聯水平和技術水平的提高來促進資源產業的發展。

  5)集團化、多角化戰略。目前資源企業的困難很多,人員嚴重過剩,發展資金不足,經營規模小,資產通用性差,採取兼併聯合和一業為主多業並舉的方針,有利於擺脫資源產業當前的困難。

  2.推行資源價格市場化

  逐步減少國家對部分資源價格和產量的直接控制,使資源定價向國際標準靠攏。資源價格要充分體現資源的補償租金和經濟租金即自然成本,體現資源的稀缺狀況和短缺趨勢,運用市場手段,使資源價格切實體現資源的稀缺價值,具體措施要從根本上解決“資源無價”的觀念,改進資源補償費的計算方法,對於浪費的資源儲量加倍征收,達到激勵採礦單位對複雜礦層和貧礦富礦兼採的目的,才有利於資源的整體合法開發與保護。

  3.提高資源產業技術水平

  國際經驗表明,資源利用技術體系的建立對產業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要調整技術結構或者是產業的有機構成,從整體上提高國有經濟資產質量,增強對國民經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一是要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基礎性研究,包括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專門技術等,對重大技術項目要組織國家級科研院所聯合攻關;二是加快建立產業發展技術體系,包括無害化處理技術、納米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都要參與產業技術體系的構建,形成完整的產業發展技術體系;三是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創新體制的建立,通過加強技術創新系統中各行為主體間的合作與協同,加快科研成果的創新和轉化應用。同時還要加強對國外先進生產技術、設備的引進與合作,加快提高產業的技術水平。

  4.完善資源產業相關政策

  制定和完善有利於產業發展的法規政策,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是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應制定並實施統一的國家資源政策,協調各部門在資源勘查開發領域的管理行為,強化國家對資源的集中統一管理。要建立產業政策干預機制,通過適當的政策導向來引導和激發產業動態比較優勢的形成,促使社會資源投人到勞動生產率增長潛力大的產業或行業。制定統一的資源產品進出口政策,努力做到既充分利用國外資源,又不過分依賴國外資源,既充分發揮國內資源效益和安里效益,又切實保護好稀缺的資源。

  在相關政策的制定上,要根據再生資源產業各行業發展的需要制定相關鼓勵政策。例如,為引導社會資金向再生資源產業流動,國家對技術比較成熟的新建和擴建的企業,在企業運營初期要制定相應的稅收、貸款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對於需要扶持發展的企業,國家長期給予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並將按照生產者環境延伸責任制收取的廢舊產品處理資金補償到這類企業中。同時要調整和創新產業發展政策,對先前制定的不利於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進行清理和調整,並加強政策系統性、配套性和可操作性。

  5.推進我國資源產業發展戰略實施的支持系統資源產業的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需要建立起3個支持系統

  1)觀念支持系統。通過資源市場經濟建設,建立起資源再生速度是有限的、資源的生態環境功能具有不可逆性等持續發展觀念和資源具有多重價值,必須有償使用等價值觀念

  2)制度支持系統。培養完善的產權交易制度和保護資源的法律和法規。

  3)技術支持系統。技術支持包括生產技術和評價技術兩方面。生產技術的現代化和技術進步水平提高,有益於推進資源經營和利用的最優。

參考文獻

  1. 1.0 1.1 明慶忠.資源產業發展觀及發展戰略新探討[J].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9(6)
  2. 王健.我國資源產業的發展及對策研究[J].資源與產業2010,12(S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寒曦,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資源產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