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资源产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资源产业

  资源产业是指以资源发现、采选、保护、再生并使资源性资产增值为目的的经济部门。资源产业可进一步分为资源发现业、资源采选业、资源保护业和资源再生业4个层次。

资源产业的层次

  资源发现业的主要活动是对未被人类社会认识和利用的资源进行调查和勘探;资源采选业的主要活动为加工部门提供直接取自于大自然的原料和燃料;资源保护业的主要活动是规范资源经营行为,防治自然灾害,保证资源持续发展;资源再生业的主要活动是促进可再生资源再生产和资源再生业既可分属于不同类的企业经营,又可体现在一些混合型企业中。资源产业的主要功能包括土地开发、地质勘查、矿物采选、竹木采伐、能源建设、水利、营林育草和海洋开发等。因此,资源产业也可分为土地资源产业、矿产资源产业、海洋资源产业、水资源产业、森林资源产业和草资源产业等。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没有真正意义的资源产业,资源生产被视为只有投人没有产出的事业性行为,资源无偿占用,资源投人产出没有纳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资源生产实体没有纳人企业管理轨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资源观念和资源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在发生转变,资源产业的地位才得以确认。

资源产业的发展理论[1]

  在资源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之中,本质上就是如何在资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克服资源递减与产业经济的增长需求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单一与综合经济发展的矛盾、资源产业企业员工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等问题,因而资源产业如何转型升级、资源产业如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

  在涉及资源丰富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看待自然资源作用的基本科学论题并由此发展为一套探讨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原材料理论(staple theory),主要形成了3种不同学术流派:资源依赖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及二者的综合模型论。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资源产业的资金密集型特征,将导致固定资产的高成本。这种高成本使得大型外来企业来开发原材料,这些外来企业很少考虑将前后向的关联企业布局在原材料区域之内,因而导致了资源产地的经济系统不完整,缺乏加工关联产业,从原材料中获得的收入还要支付外来企业的利润红利形成的“流失”,最终导致需求和财政关联也不发达。原材料开发利用的外来资金的主导性使资源所在地很难形成强有力的、独立的企业集团。相反,当地出现的企业集团依赖于对外资企业提供服务的原材料型集团,基本上不能追求新的、能将经济多样化的发展目标。且原材料需求易受高度波动的国际商品市场的影响,即弹性的需求导致价格的巨大波动和区域经济的不稳定性。资源所在地的政府没有多少能力有效控制管理资源开发,当地政府的作用被限制在如何提供得到财政收入的高成本基础设施,从而使开发自然资源更容易,或以极为优惠的条件提供自然资源占有权而使原材料开发更为方便。加大投资于基础设施,增加了区域的成本结构,加速了原材料收入外流,同时也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多样化,弱化了财政关联,使政府有限的作用强化了资源开发。区域经济面临着走建设—繁荣—衰退—消亡的模式或道路,使区域经济面临着依赖和不可持续发展的危险。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新兴开发地区的快速发展必须依赖于发现和开发便宜的原材料,并提供到外地市场。他们也承认外来资金、企业和市场在加速开发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如没有这样的外来资金和企业,进步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国内储蓄和地方发明的慢车道上,同时也注意到了如Mack-intosh所说的:“因为来源于原材料出口的收入变化无常,新兴国家经常面临的困难是多变的收入和沉重的公债费而引起的刚性支出的结合”等挑战,同时也警告原材料区域在资源产业发展的繁荣期有形成过分牛市的预期,这种预期能产生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的倾向。因此,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加速增长的重要催化剂,同时也潜存着一定的开发过度危险。

  综合模式论考虑到:原材料理论中资源依赖论的悲观和比较优势论的乐观的辩证结合,这种辩证结合的后果是将依赖资源而导致增长的限制和比较优势中资源是强项结合在一起。Watkins对原材料理论的关键解释就是这样的例证:将原材料看成是资源丰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提供比较优势的潜在主导部门,并在大量地汲取Rostow的增长阶段理论、North的出口导向增长理论及加拿大原材料理论等,描述了一个靠原材料输出经一系列关联作用演化成多样性经济的可能性。但也要避免发展资源产业时:导致企业以牺牲其他部门为代价,并过分集中原材料部门的输出心理;收入外泄到外地拥有者从而减少资源区域最终需求关联,对外来技术的信任,既利于本地技能发展,也可能阻碍本土技术部门发展等的缺陷,应用比较优势原则发展资源产业,发展使经济多样化的关联产业。

  也有人将资源依赖原理和比较优势范畴结合一起设计综合模型研究国家在原材料经济资源经济中的作用。与资源依赖模型相一致的政策总是支持资源的宽松拥有权(期),这些宽松的拥有权(期)的成本是政府潜在的税收,资源政策常常过度地对原材料生产权宽松,这种宽松性只有在先前公共税收的人均资本上升到足以刺激发展利益集团更扩张的公共政策施压时才能够改变,如资源开发的利润快速增长,使更多的人想拥有资源,政府必然紧缩资源占有的政策。

发展资源产业存在的问题[1]

  资源产业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以及“资源无价,原料低价”等的影响,资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依赖大量物耗能耗,资源可持续能力堪忧

  资源产业依赖自然资源bT赋而建设的,在发展过程中又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等所导致的资源环境问题。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余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我国每制造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资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矿产资源消耗强度也比世界平均水平高许多。与此同时,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资源回收率低,综合利用水平不高,许多可利用或再用资源却成了废弃物,如云南2006年工业固体废弃物5972.37万吨,其中有危险废弃物57.31万吨,综合利用不到4300,全国每年约有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弃有色金属、1400万吨废纸和大量废弃物及大量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30、日本的1/18、法国的1/16、德国的1/12和韩国的1/7,资源产出效率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相当于美国的28.600、欧盟的16.800旧本的10.3,一些后续资源保障程度不高,如云南的东川、牟定、易门等一批老矿山由于资源枯竭相继关闭,铜、锡、铁矿石的自给率仅为3300,6700,6500,氧化铝全部外购进口。使得部分资源保有储量程为资源产业发展的瓶颈

  (二)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突出

  资源富集区域往往注重资源产品的数量,注重资源产量上的扩张,形成高度依赖某一或以某一资源为主的企业,导致其主导产业以资源产业为主,也使当地第二产业一枝独秀,第三次产业规模小,产业结构畸形,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60%以上。

  (三)产业关联度低,配套体系不完善

  因为资源配置的巨大差异而导致关联度低,相互支持能力弱。大型企业主要同国家工业体系相联系,与地方中小企业联系较小,形成了规模国企与地方发展的矛盾,资源产业产出与少数配套企业(如原材料基础加工产业)相联系较少,且产业链短,基本上处于区域产业的低端,也形成了资源开采业和初加工工业与落后的服务业并存,往往形成了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综合服务体系不完善。

  (四)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差,存在着社会和谐隐患

  长期以来,资源产业企业以低价提供原材料或初加工产品,其产业发展效益未能得到体现,也是一些国企长期资产不良、难以自我发展的重要原因。因为资源衰减或枯竭,或因企业改制或转型发展,造成了较多的结构性失业,安置就业再就业压力增大。企业倒闭或改制转型,企业办社会现象不可能再现,原企业办的诸如医疗、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只能交地方政府,可能会受地方财政收入的制约而受影响,一些社会问题渐渐显露。

  (五)资源功效的低转化率,造成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

  资源产业难以避免对景观、土地、生态、大气、水体造成一定的压力,加之资源的低转化率因素,使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尤其是一些集采、选、冶于一体的矿产开发企业,向环境排放大量的“三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危及百姓的正常生活。

我国资源产业的发展战略[2]

  1.根据我国资源产业的现状以及我国发展资源产业的经济增长速度背景和社会发展质量背景,中国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应当推行以下资源产业发展战略

  1)资源产业与环境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资源问题在自然再生方面是与环境问题一致的,环境问题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短缺,资源经营和开发利用中的相互影响又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因此我国资源与环境虽由不同部、局分别管理,但资源发展要与环境保护实行一体化。环境保护要与促进资源再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相结合,资源开发要与防治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相结合,要把资源系统溶于整个生态系统活动中。

  2)资源经营国际化战略。大国工业化虽然与本国资源多寡有密切关系,但片面强调自给,使国内资源过度开发和非最优开采期采伐,在单位土地上或时代技术水平与资源品位、丰度并未达到最优组合的土地上连续追加劳动和资金,其经营收益低于机会成本,反而不利于国内资源的集约经营,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3)资源结构多样化和高度化战略。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没有像沙特、澳大利亚等国家那样的单种资源绝对优势,而且绝大多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平均水平之下,资源规模效益也不高,利用目前这种资源结构来推动和完善我国的工农业体系,并且还要使这个体系不断升级变换,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迈进,使世界1/4的人口过着富裕和舒适的生活,必然要求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潜力,实现资源结构多样化和高度化,真正做到地尽其力,物尽其用。

  4)产业联动战略。推进集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以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关联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来促进资源产业的发展。

  5)集团化、多角化战略。目前资源企业的困难很多,人员严重过剩,发展资金不足,经营规模小,资产通用性差,采取兼并联合和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方针,有利于摆脱资源产业当前的困难。

  2.推行资源价格市场化

  逐步减少国家对部分资源价格和产量的直接控制,使资源定价向国际标准靠拢。资源价格要充分体现资源的补偿租金和经济租金即自然成本,体现资源的稀缺状况和短缺趋势,运用市场手段,使资源价格切实体现资源的稀缺价值,具体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无价”的观念,改进资源补偿费的计算方法,对于浪费的资源储量加倍征收,达到激励采矿单位对复杂矿层和贫矿富矿兼采的目的,才有利于资源的整体合法开发与保护。

  3.提高资源产业技术水平

  国际经验表明,资源利用技术体系的建立对产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调整技术结构或者是产业的有机构成,从整体上提高国有经济资产质量,增强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一是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包括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专门技术等,对重大技术项目要组织国家级科研院所联合攻关;二是加快建立产业发展技术体系,包括无害化处理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都要参与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技术体系;三是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体制的建立,通过加强技术创新系统中各行为主体间的合作与协同,加快科研成果的创新和转化应用。同时还要加强对国外先进生产技术、设备的引进与合作,加快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

  4.完善资源产业相关政策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制定并实施统一的国家资源政策,协调各部门在资源勘查开发领域的管理行为,强化国家对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要建立产业政策干预机制,通过适当的政策导向来引导和激发产业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促使社会资源投人到劳动生产率增长潜力大的产业或行业。制定统一的资源产品进出口政策,努力做到既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又不过分依赖国外资源,既充分发挥国内资源效益和安里效益,又切实保护好稀缺的资源。

  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上,要根据再生资源产业各行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关鼓励政策。例如,为引导社会资金向再生资源产业流动,国家对技术比较成熟的新建和扩建的企业,在企业运营初期要制定相应的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于需要扶持发展的企业,国家长期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将按照生产者环境延伸责任制收取的废旧产品处理资金补偿到这类企业中。同时要调整和创新产业发展政策,对先前制定的不利于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进行清理和调整,并加强政策系统性、配套性和可操作性。

  5.推进我国资源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支持系统资源产业的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起3个支持系统

  1)观念支持系统。通过资源市场经济建设,建立起资源再生速度是有限的、资源的生态环境功能具有不可逆性等持续发展观念和资源具有多重价值,必须有偿使用等价值观念

  2)制度支持系统。培养完善的产权交易制度和保护资源的法律和法规。

  3)技术支持系统。技术支持包括生产技术和评价技术两方面。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技术进步水平提高,有益于推进资源经营和利用的最优。

参考文献

  1. 1.0 1.1 明庆忠.资源产业发展观及发展战略新探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6)
  2. 王健.我国资源产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0,12(S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寒曦,苏青荇.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资源产业"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