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歐洲債務危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歐洲債務危機的概述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簡稱歐債危機,是指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歐洲部分國家因在國際借貸領域中大量負債並超過了其自身清償能力,造成無力還債或者必須延期還債的現象。2009年12月,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最早在希臘凸顯。隨即國際三大評級機構惠譽標準普爾穆迪相繼下調希臘主權信用評級,並將其評級展望定位為負面,希臘乃至整個歐洲的債務危機由此拉開序幕。截止到2010年4月底,其已經蔓延至歐元區內經濟實力較強的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和西班牙(與希臘一起,被國際評級機構稱為“PIIGS”)。此後,法國和德國兩個歐元區的核心國家也受到了危機的影響。2012年初,標準普爾宣佈將法國等9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法國主權信用被踢出AAA級。至此,由希臘開始的主權債務危機已演變成一場席卷整個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

歐洲債務危機的進程[1]

  第一階段:

  希臘債務危機。2009年10月初,新一屆希臘政府宣佈2009年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預計分別達到12.7%和113%,遠超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和60%的上限,希臘債務危機由此拉開序幕。隨後幾個月,全球三大評級公司標普穆迪惠譽分別下調希臘的主權債務評級,2010年5月底,惠譽宣佈將西班牙的主權評級從“AAA”級下調至“AA+”級,至此,希臘債務危機擴大為歐洲債務危機。希臘債務危機的爆發削弱了歐元競爭力,歐元自2009年12月開始一路下滑,EURUSD從2009年年底的1.50水平跌至目前的1.20下方。2010年5月10日,歐盟27國財長被迫決定設立總額為7500億歐元的救助機制,幫助可能陷入債務危機歐元區成員國,防止危機繼續蔓延。這套龐大的救助機制由三部分資金組成,其中4400億歐元將由歐元區國家根據相互間協議提供,為期三年;600億歐元將以歐盟《裡斯本條約》相關條款為基礎,由歐盟委員會金融市場上籌集;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提供2500億歐元。歐盟的重拳出擊令市場信心得到一定修複,市場對歐債危機的擔憂有所緩解,歐元暫獲“喘息之機”。

  第二階段:

  愛爾蘭債務危機。2010年9月底,愛爾蘭政府宣佈,預計2010年財政赤字會驟升至國內生產總值的32%,到2012年愛爾蘭的公共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相比預計將達到113%,是歐盟規定標準的兩倍。2010年11月2日,愛爾蘭5年期債券信用違約掉期(CDS)費率創下紀錄新高,表明愛爾蘭主權債務違約風險加大,由此宣告愛爾蘭債務危機爆發。11月11日,愛爾蘭10年期國債收益率逼近9%,這意味著愛爾蘭政府從金融市場籌資的借貸成本已高得難以承受。愛爾蘭債務危機全面爆發,並迅速擴大影響範圍。愛爾蘭政府從最初否認申請援助到無奈承認,愛爾蘭債務危機進一步升級。

  歐盟27國財長討論後決定正式批准對愛爾蘭850億歐元的援助方案,不過,愛爾蘭得到援助須接受苛刻的財政條件,即大力整頓國內財政狀況,大幅削減政府財政預算,以達到歐盟規定的水平。愛爾蘭成為繼希臘之後第二個申請救助的歐元區成員國,歐洲債務危機暫告一段落。

  第三階段:

  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誰將是下一個?在愛爾蘭債務危機甫定之時,市場焦點卻轉向葡萄牙及西班牙。金融危機後葡萄牙經濟下滑,2009財政年度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4%,大大超出歐盟規定的3%的上限,這一比例是繼希臘、愛爾蘭和西班牙之後的歐元區第四高。西班牙,首要問題是總額達1萬億歐元的公共債務規模,IMF預計到2014年西班牙債務占GDP的比例會達到80%。IMF預測,西班牙2010年的失業率為20%,比葡萄牙高出1倍。西班牙也是歐洲住房市場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西班牙存在房產泡沫以及相應的建築市場過熱問題,產能大量過剩,大量房屋空置,建築行業岌岌可危。危機一旦在西班牙蔓延,後果將不堪設想,因為西班牙是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都屬於歐元區小國,經濟總量加起來只及西班牙的一半。

  身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義大利也已經受到波及,其10年期國債與德國國債之間的收益率利差已升至歐元流通以來的新高;“餘震”還波及地處歐洲心髒的比利時,其10年期國債收益率呈現連續上揚態勢。目前,歐債危機的熊熊火焰雖已得到控制,但只要歐元機制尚存漏洞,歐債危機就隨時有引爆的可能。

歐洲債務危機進程
開端09年12月全球三大評級公司下調希臘主權評級,希臘的債務危機隨即愈演愈烈,但金融界認為希臘經濟體系小,發生債務危機影響不會擴大。2009年12月8日 惠譽將希臘信貸評級由A-下調至BBB+,前景展望為負面。
2009年12月15日 希臘發售20億歐元國債
2009年12月16日 標準普爾將希臘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下調為“BBB+”
2009年12月22日 穆迪09年12月22日宣佈將希臘主權評級從A1下調到A2,評級展望為負面。
發展歐洲其它國家也開始陷入危機,包括比利時這些外界認為較穩健的國家,及歐元區內經濟實力較強的西班牙,都預報未來三年預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臘已非危機主角,整個歐盟都受到債務危機困擾。2010年1月11日 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採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將調降該國債信評級
2010年2月4日 西班牙財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體公共預算赤字恐將占GDP的9.8%
2010年2月5日 債務危機引發市場惶恐,西班牙股市當天急跌6%,創下15個月以來最大跌幅
蔓延德國等歐元區的龍頭國都開始感受到危機的影響,因為歐元大幅下跌,加上歐洲股市暴挫,整個歐元區正面對成立十一年以來最嚴峻的考驗,有評論家更推測歐元區最終會解體收場。2010年2月4日 德國預計2010年預算赤字占GDP的5.5%
2010年2月9日 歐元空頭頭寸已增至80億美元 創歷史最高紀錄
2010年2月10日 巴克萊資本表示,美國銀行業在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風險敞口達1760億美元
升級希臘財政部長稱,希臘在5月19日之前需要約90億歐元資金以度過危機。歐盟成員國財政部長10日凌晨達成了一項總額高達7500億歐元的穩定機制,避免危機蔓延。2010年4月23日 希臘正式向歐盟與IMF申請援助
2010年5月3日 德內閣批224億歐元援希計劃
2010年5月10日 歐盟批准7500億歐元希臘援助計劃,IMF可能提供2500億歐元資金救助希臘

歐洲債務危機的成因

  一、經濟結構性缺陷

  1.經濟發展區域不平衡

  歐元區的各個國家經濟差距較大,區域之間發展極不平衡。其中,德國、義大利、法國等國家經濟較為發達,而希臘、愛爾蘭等外圍國家經濟較為落後,德國的GDP占歐元區GDP總規模的20%,德法意三國占比更是高達50%。在成立歐元區之後,德意法等核心國利用制度的原有優勢、技術和資金優勢,乃至所謂“地區意識和價值優勢”,享受著地區整合和單一貨幣區域的好處;而在歐元區核心圈的外圍,希臘、愛爾蘭等國形成了比較劣勢帶。在單一貨幣區內,統一的貨幣政策更加傾向於德意法等國家的經濟目標,從而導致區域發展不均衡現象愈發嚴重。

  2.各國產業結構不合理

  首先,希臘、愛爾蘭等國資源配置的不合理以及配置效率的低下導致經濟較為脆弱,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希臘等國進入工業化的時間較短,且受自然資源的限制,因此整體結構不盡合理,對工業製品進口依賴度較大,其出口產品以農產品、資源性初級加工產品以及金屬製品為主,缺少附加值較高的技術密集型產品。隨著亞洲新興國家的崛起,其低附加值的出口產品受影響較大,歐元的升值也打擊了其出口,導致貿易赤字逐年擴大。希臘的勞動力、能源等生產要素市場競爭不充分,資源配置效率不高,處於壟斷地位的希臘公共企業改革阻力較大,公用事業市場開放相對滯後。希臘的國有企業不僅自身效率低下,服務質次價高,成為財政包袱,而且政府為了拉攏選民,贏得大選,還不得不大力擴展公共部門,進一步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愛爾蘭從加入歐元區以來,一直被譽為歐元區的“明星”。在次貸危機以前,其經濟增速一直顯著高於歐元區平均水平。但是愛爾蘭的經濟以出口為主,比重占整個國家經濟的70%,這意味著愛爾蘭出口的提高是以降低其國內消費為代價的,愛爾蘭經濟過度依賴出口行業導致愛爾蘭在次貸危機後遭受重創。

  其次,稅收制度上的缺陷導致經濟波動風險增加。希臘的地下經濟規模世界聞名,據世界銀行2003年的報告,希臘地下經濟占GDP總量的比例高達35%左右,希臘政府每年因偷逃稅行為損失的財政收入至少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4%。與希臘不同的是,愛爾蘭採取了低稅率政策來吸引外商投資,其企業稅率只有12.5%,而德國是30%,法國是33%。低稅率一方面減少了政府收入,另一方面在經濟繁榮時期導致過大的貨幣流動量,使得經濟泡沫化,而在次貸危機爆發後,FDI的流出更對經濟造成了較大打擊。

  3.經濟發展過度依賴信貸,房地產泡沫嚴重

  希臘90%的家庭財富是以房地產形式存在的,私人住宅投資占希臘投資的20%左右。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西班牙同樣也出現了房地產泡沫。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西班牙的地產產值占到當年GDP的17%、稅收的20%,建築業從業人員占全國就業人數的12.3%。西班牙外資12個月累計投資房地產總額占GDP的比例在2003年一度達到90%,經濟危機爆發後,FDI大量流出,目前該比例僅為35%。

  愛爾蘭的情況略有不同。愛爾蘭採取了較低的稅率吸引大量的FDI,加上每年的貿易順差,導致流動性泛濫,房地產價格連續10年上漲,泡沫嚴重。截至2009年,愛爾蘭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金額的存量達2100億歐元;另外愛爾蘭每年都存在大量的貿易順差,2009年的貿易順差是387億歐元,這兩項合計就是2487億歐元。從2000年開始,愛爾蘭房價指數一路飆升,到了2007年,該指數從70上升到140。

  房價上漲對居民形成正財富效應,提高了消費者信心,居民消費增加又帶動了經濟增長。但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房地產泡沫破裂,導致失業率高企,銀行業壞賬率激增。在此環境下,債務危機的爆發難以避免。

  二、歐元區體制的弊端

  歐元區的成立在促進歐元區成員國間的經濟一體化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希臘、愛爾蘭等國在加入歐元區之後,享受到了歐元區使用單一貨幣的好處,比如消除匯率浮動、促進跨境貿易和促進跨國就業等,使得政府和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融資更加便利,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資本流動更加順暢。但是,將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置於一個統一的貨幣區記憶體在著諸多難以協調的矛盾,制度上的弊端也為債務危機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1.統一的貨幣政策和分散的財政政策步調難以一致

  歐元區實施統一的貨幣政策後,成員國沒有獨立的貨幣政策,但是財政政策仍由各國政府獨立執行。這就造成由超國家的歐洲央行執行貨幣政策、由各國政府執行財政政策的巨集觀經濟政策體系,這一體系也成為歐元區運行機制中最大的缺陷。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一個主權國家調節經濟運行的兩個最主要的政策工具,兩者通過不同的政策指向與調節機制對經濟運行實施有效調節。歐洲央行的目標是維持低通脹,保持歐元對內幣值穩定。而各成員國的財政政策則著力於促進本國經濟增長、解決失業問題等,在失去貨幣的獨立性之後,成員國只能採用單一的財政政策應對各項衝擊。這就意味著歐洲央行和各國政府財政政策的目標是不一致的,這種不一致性導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各國政府在運用財政政策時面臨著遵守“馬約規定”和促進本國經濟增長的兩難選擇。加入歐元區之前,希臘、愛爾蘭等國的政府赤字本就偏高,加入歐元區後希臘、愛爾蘭等國並沒有緊縮政策、削減赤字,卻利用較為低廉的融資成本大舉擴張財政預算,以刺激本國的經濟發展。在次貸危機爆發後,由於缺乏獨立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解決就業的重任就完全落在了財政政策上,政府不得不擴大財政開支以刺激經濟,結果赤字更加嚴重。

  2.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使貨幣政策目標的選擇成為難題

  作為多種增長模式和多種發展速度共存的經濟聯合體,歐元區成員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歐元區的東擴,轉軌中的中東歐國家逐漸加入歐元區,更加加劇了區域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金融危機之後,歐元區各國經濟複蘇步伐不統一,德國、法國的經濟開始回歸正常,而希臘、愛爾蘭、西班牙等國由於房地產泡沫的破裂,經濟複蘇之路曲折。各國對貨幣政策的訴求不盡相同,但是歐洲央行顯然難以同時兼顧所有成員國的利益,這一問題在單一貨幣體制下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3.集體決策制度與各經濟體利益之間的衝突

  歐盟的成立是建立在一系列超國家機構基礎上的,各成員國常常在機構設置、席位分配、表決機制等問題上爭論不休。歐元區與歐盟密不可分,在關係到經濟聯盟內外的重大決策中都由這些超國家的機構協調解決,這樣的機構設置註定了危機爆發的命運。

  4.最優貨幣區的困境

  美國經濟學家蒙代爾1961年提出的最優貨幣區理論,無疑為貨幣聯盟從設想到歐元的實際流通提供了指導。根據蒙代爾的構想,經濟調節可以在國家和國際兩個層面進行,而最優貨幣區的最大制度性溢出,就是實現生產要素的無障礙流動,從而達到效率最優。但是,歐元區的現狀卻與此理論有許多不同之處。

  首先,貨幣區內的生產要素髮生了變化。生產要素主要包含商品與勞動力,現代金融學則為生產要素增加了資本流動。從生產要素中的勞動力來看,歐洲的勞動力自由流動,事實上僅局限於相對狹小的地理區間,或者是某些特殊職業。歐元體系只是在制度上放鬆了人員移動的管制,允許自由移動,但鑒於各國財稅獨立,無法形成統一的社保制度,並不能真正確保區內勞動者的自由移動。同時,在現代金融體系下,資本在開放的經濟體內快速流動,並不受到更為嚴格的管制,造就了某些地區經濟的泡沫化,加大了歐元的整體負債風險。

  其次,貨幣區成員國社會結構模式存在差異。從歐元區的實踐來看,經濟增長與社會結構並不協調。理論上看,按照加入歐盟和歐元的標準,歐元區似乎可以作為一種整體社會模式,但事實上,歐元區國家差別非常巨大。歐洲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8年南歐國家中,葡萄牙退休金占GDP比例為12.9%,希臘為11.5%,義大利為10.9%,西班牙為10.8%,奧地利為9.2%,荷蘭為9.1%,而德國僅為6.9%,南歐國家該項指標平均水平高於歐元區平均水平1.5%;而如果以退休金與社會福利支出總計分析,葡萄牙的支出達到財政總支出的71%,義大利為65%,西班牙為63%,希臘為64%,均高於歐元區的平均水平。另外,以公共開支占GDP平均比例水平看,在歐元區,德國僅占43.7%,荷蘭為45%,盧森堡低至37.7%,而義大利為48.7%,希臘為48.3%,均高於區內平均水平46.8%。這些數據意味著,南歐國家在目前狀態下,既無法再擴大公共開支以便與歐元區其他國家拉開差距,同時,其已經形成的社會福利與退休支出,將繼續困擾其國家主權債務

歐洲債務危機爆發的深層原因[2]

  主權債務危機不僅是因為一個國家債務量大而引起的,更是由於一個國家因債信評級下降,投資者害怕該國沒有能力償還這些債務而引發的危機。面對這場愈演愈烈的債務危機,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最根本的原因是歐元體系的問題。

  歐元體系從誕生伊始就帶有先天的缺陷:歐元區的成立就有了統一的貨幣政策,歐洲央行統一決定歐元區的貨幣政策;但是它的財政政策卻由各國政府自己控制。這次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明顯暴露出歐元區在貨幣政策上統一而在財政政策上不統一的弊端。各國財政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之間缺乏協調機制。歐元就像一個瘸子,不僅對區內成員國財政狀況缺乏有效控制,而且當一成員國出現危機時,又像一盤散沙,導致區內成員成為金融市場上投機者輪流攻擊的對象。這次危機爆發後,救助過程中各國政府爭吵不休.而日各有各的打算.導致數月才出台希臘救助機制,這也被看做是希臘債務危機不斷升級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對於歐洲“笨豬四國”或“群豬五國”這樣一些深陷債務危機的國家來說,不可能採取傳統的本幣貶值的辦法或降息的辦法來加以應對。

  第二,危機國家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希臘等歐元區國家經濟存在結構性弊端,競爭力下降,政府財政入不敷出等問題;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金融危機中擴大開支以刺激經濟增長。金融危機襲來,弱點暴露無遺,結果收入下降,債務激增。

  第三,一些歐元區國家財政紀律執行不嚴,特別是在金融危機蔓延時放鬆財政監管,導致債務飛速增加。

  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對歐元區成員國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水平進行了嚴格的控制,但自歐元區1999年成立以來,包括德國在內,就不斷有成員國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超標,歐盟內部雖然對此存在激烈爭論,也出現過黃牌警告,但最終處理的力度不夠。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後來的經濟危機當中,為了刺激增長,阻止衰退,保證就業,歐盟委員會對於歐元區成員國大量舉債的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第四,對沖基金興風作浪。

  正是由於一些國際投資者借希臘債務危機事件炒作,才不斷抬高了希臘政府的融資成本。對沖基金大鱷索羅斯甚至公開警告說,如果歐盟不解決財務問題,歐元將會土崩瓦解。

  第五,評級機構是此次危機的加速器。

  在籠罩全球的希臘債務危機,進而引發的歐洲債務危機陰雲中,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所扮演的角色備受爭議。正是由於標準普爾下調希臘和葡萄牙主權信用評級,把希臘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BBB+”下調至“BB+”。歸入“垃圾級”,而葡萄牙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A+”跌至“A一”,發展前景為“負面”,這一舉動而引發了歐洲股市大跌,給歐洲債務危機火上澆油。許多人擔心,如果三大評級機構進一步下調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權信用評級,希臘債務危機很有可能進一步升級和蔓延。葡萄牙政府宣稱,評級機構對其主權信用評級做出了不負責任的判斷,對投資者產生了誤導。

  目前在國際評級行業中占主導地位的兩大公司:標準普爾和穆迪,都是美國公司。美國在評級事務中占據絕對的壟斷地位。美國的信用評級公司監管著全球市場,但自己卻可以不受任何約束,而且對本國公司卻異常寬容。在2007年席卷全球的次貸危機中,美國銀行業損失巨大,卻從不見標準普爾或穆迪降低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在國際金融危機中,評級機構違背利益衝突原則,他們受雇於債券等發行方,對一些複雜、高風險的投資產品給予了很高的信用評級,導致這些投資品分散世界各地。②而正是美國評級機構向市場提供了虛假信息,他們在美國次貸危機苗頭顯現時,未能及時提醒投資者註意風險,從而導致損失擴大,助長了金融市場的動蕩,最終使得危機全面爆發。

歐洲的救市計劃[2]

  (一)歐盟成員國的救市計劃

  1.“自願雙邊貸款救助計劃”

  早在2010年3月25日,歐元區成員國就希臘債務危機提出了一項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共同參與的“自願雙邊貸款救助計劃”,但是這項計劃的實施是以歐元的穩定與否為前提的。只有在歐元陷入最危急的情況下才可以採用。這也說明,歐盟對希臘債務危機的程度估計不足,認為希臘債務危機不會擴大。因此該計劃也只是道義上的支援,目的也只是加大市場對希臘的信心,以便讓希臘在金融市場上能以同等條件籌措到資金。但事與願違,希臘債務危機並沒有因此而減弱,而是開始向其他歐元國蔓延。

  2.歐元區財長就三年救助方案細節達成一致

  2010年4月11日,歐元區財長就一項針對希臘危機的三年救助方案的細節達成一致,三年總金額為1 100億歐元。第一年救助總額達到450億歐元。其中2/3由歐元區成員國承擔,而其餘的150億歐元,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支付。德國2010年承擔的金額達到84億歐元。在該方案公佈後,希臘又可以從國際金融市場籌措到資金,以解決國內巨大的債務問題,但是為此希臘要支付更高額的利息。2010年4月23日,希臘政府正式申請該援助計劃。未來三年希臘必須籌措到1200億歐元,才能避免國家破產。而如此高額的數目,以希臘當時的情況是不可能靠自己做到的。

  如果希臘陷入國家破產的局面,那對於歐元區以及歐盟來說,都將是災難性的。作為一直致力於歐洲一體化以及貨幣一體化的德國更是不能見到這種局面出現。2010年5月3日,德國方面同意了該援助計劃。5月4日,德國聯邦銀行承諾將購買希臘債券。5月7日,德國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通過了援助希臘法案。5月12日希臘獲得了該救援計劃的一部分資金,來自IMF的55億歐元資金。

  3.7500億歐元救援機制

  隨著越來越多的歐元區成員國卷入債務危機,歐元兌美元的匯率連續下跌以及歐美股市的暴挫,特別是希臘被降至“垃圾級”之後,歐元的穩定遭到了11年來最大的衝擊。為防止債務危機迸一步蔓延,維持歐元及歐元區經濟的穩定,歐盟再次重拳出擊。2010年5月10日,歐盟出台了總額為7500億歐元的救助機制,試圖為可能步希臘後塵的其他歐元區國家構築一道“防洪堤”,以遏制危機的發展,保持歐元區的穩定。德國總理默克爾公開表示,德國將不惜一切代價維持歐元的穩定。

7500億歐元救助資金構成
Image:7500亿欧元救助资金构成.jpg
歐元區成員國出資4400億歐元

  其中4400億歐元將由歐元區國家根據相互間協議提供,為期三年。4400億歐元救助款項被賦予了一個全新名字:“特別目的工具”。
歐盟委員會出資600億歐元

  600億歐元將以歐盟《裡斯本條約》相關條款為基礎,由歐盟委員會從金融市場上籌集。這600億歐元來自於歐盟財政預算。2009年中東歐國家陷入主權債務危機時,歐盟用類似的名為“歐洲危機基金”的機制向匈牙利、拉脫維亞和羅馬尼亞提供了超過100億歐元的貸款。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出資2500億歐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提供2500億歐元。與救助希臘相似,IMF也將參與到歐盟這套危機應對機制當中,出資金額將為歐元區成員國出資總額的一半,即至多 2500億歐元。

  這一規模龐大的救助計劃不僅折射出當前歐洲債務危機的嚴重性,也表明各國越發擔心局勢會惡化到可能阻礙脆弱全球經濟複蘇的程度。此事打消了人們長期持有的一種看法,即在財政問題上歐盟各成員國應自掃門前雪,眼下歐元區成員國正前所未有地為解決彼此財政困難而聯手共同承擔責任,從這一角度講救助希臘債務危機將成為新時代的開始。

  (二)主要債務國紛紛推出節支計劃

  在歐盟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救市的努力下,歐元區的債務危機的大火暫時被控制住了。與此同時,歐元區的債務大國紛紛出台財政緊縮計劃,降低國家的債務以及財政赤字。

  歐盟成員國中許多國家的財政狀況十分糟糕,財政赤字和國內負債總額國民生產總值(GDP)的百分比都遠遠超過歐盟《馬約》中規定的3%和60%的標準,其中不乏英國、西班牙、義大利,甚至德國等歐元區經濟大國。因此在歐盟聯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推出救市計劃的同時,歐盟各國尤其是歐元區面臨債務危機的國家在歐盟的要求下,也紛紛開始緊縮財政,節省開支,減少負債,以避免重蹈希臘的覆轍。

  義大利推出了高達上十億歐元的節支計劃,爭取讓2009年的財政赤字從5.3%降到3%以下,到2012年縮減國家支出240億歐元。此外,計劃還包括:將繼續加大對偷稅的打擊力度,未來三年公務員將不加薪,減少官僚主義作風等。

  對於已經深陷債務危機的希臘來說,開支節流是目前的頭等大事。一是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歐盟的援助;二是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走出危機。因此希臘政府也推出了數額達300億歐元的節支計劃,包括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養老金改革等,爭取將赤字降低6.5個百分點。

  對於英國來說,其政府的公共債務截至2010年1月底總計達8485億英鎊,占GDP的60%以上,因此面臨著3A評級被下調的風險。其負債規模幾乎相當於希臘、葡萄牙、愛爾蘭以及西班牙四國債務的總和。因此英國政府也推出了6240億英鎊的節支計劃,其中包括縮減公共事務支出等。葡萄牙、西班牙以及愛爾蘭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節支計劃,都力爭達到歐盟穩定公約中規定的標準。

危機對歐洲經濟以及世界經濟的影響

  作為一大區域經濟體,歐盟對於整個世界經濟的增長來說具有重大影響。因此,歐洲的債務危機對於正在複蘇的全球經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而其影響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此輪歐洲的債務危機發生在歐洲經濟回暖的過程中,勢必使歐洲經濟振興的努力嚴重受挫。

  因此為了削減赤字,降低負債,那些高負債國都紛紛開始緊縮財政,進行瘦身計劃。德國更是身先士卒。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英國都紛紛拋出節約計劃。歐洲央行在破例收購歐洲債券後,為避免歐元流動性增加而上調利率。沉重的債務和動蕩的歐元使得國際投資大幅下降,這一切對歐元區經濟的複蘇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可以預見,在未來一兩年內,歐洲經濟很難全面恢復元氣,其複蘇進程也將大大落後於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以及新興經濟體國家。

  第二,由於依靠緊縮的財政政策來解決債務問題,這勢必會觸及許多階層的利益,導致社會的動蕩。

  在希臘政府剛剛公佈自己的節支計劃的時候,希臘工會就領導了規模浩大的罷工示威游行,使得希臘的經濟等各部門工作一度處於停滯狀態。葡萄牙也宣佈了緊縮財政的措施,包括公共領域公務員的薪酬降低5%,稅率提高1%到2.5%。新舉措也引起了大罷工。西班牙的情況也一樣。這種社會的動蕩勢必也會影響歐洲經濟的複蘇。

  第三,債務危機可能傳導到金融領域,引發金融市場動蕩,甚至新一輪的金融危機,並對經濟信心構成沉重打擊。

  這次危機過程中,由於市場信心不足,主要的金融市場都出現了多次的大幅度的震蕩。

  第四,希臘債務危機有可能引發全球性的主權債務危機。

  現在除了歐洲“笨豬四國”或“群豬五國”以外,美國和日本的債務問題同樣非常嚴重。美國政府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導致美國2009財年政府赤字達到1.42萬億美元。20lo年的財政赤字預計為10.6%。美國政府債務總量會達到12萬億美元,占GDP的比重接近100%。而日本情況更加糟糕。2009年日本國債超過10萬億美元,2010年的數字與上年也差不多,超過英、法、德三國GDP的總和,日本國債占GDP的比重達200%,在發達經濟體中是最高的。僅僅償還債券的利息就要用掉財政預算的1/5。

  第五,本輪的以希臘債務危機為序幕的歐洲債務危機還可能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新興經濟體正在進行的貨幣調整,巨集觀經濟調整也會受影響。

  由於歐洲債務危機,美聯儲很可能會延緩利息調整時間,在較長的時間里維持低利率,這樣也就限制了新興經濟體調整貨幣的空間。

  第六,對世界經濟的複蘇會有影響,但暫時不會讓全球經濟出現“二次探底”。

  因為,從歐洲國家債務性質來看,這次債務主要是政府為了上一輪的金融危機救市而大量向國民借錢所致。這是各國政府對國民的欠債,而不是國與國之間的欠債,不是歐洲對美國或中國的欠債,所以這次危機不會像美國的次貸危機那樣,其擴散能力有限。另外,從世界格局來看,對全球經濟影響最大的一是美國,二就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目前世界經濟的複蘇動力恰恰就來自於新興國家。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南非等新興經濟體仍保持著經濟向上向好的勢頭,全球貿易和投資也在逐步回升,這一總體趨勢並沒有因為歐洲債務危機而停止。美國2010年經濟也已開始複蘇。此外,就歐盟而言,本次債務危機並沒有波及全部歐盟或歐元區國家,主要是東南歐及地中海的一些國家。德、法、英以及北歐一些國家的經濟基本面還是比較好的。歐盟的援救措施也已出台,各國也開始緊縮財政,開始節支,上述舉措正在逐步實施並產生了一些效果。

歐債危機對金融業的影響[3]

  本次歐債危機中,以愛爾蘭、西班牙為代表的“泡沫破滅”國家的債務問題始於銀行業,通過政府的救助開始由銀行體系向本國政府傳導。而銀行由於持有大量的政府債券,再度面臨潛在資本損失。很多銀行由政府持股或控制,政府在危機時刻對一些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也肯定會伸出援手。在此情形下,這種債務危機不斷在政府與銀行之間傳導的模式一旦形成,必將對全球經濟造成致命打擊。在歐洲,銀行持有政府債券的現象十分普遍。

  希臘國家銀行是希臘國內最大的銀行,在希臘債務危機爆發前,該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達到了11%的高水平,但該行持有180億歐元的希臘國債,一旦希臘政府進行債務重組,這些債券將大幅貶值,該銀行也必將遭受重創。希臘國外的一些大型金融機構也持有大量希臘國債,例如,巴黎百富勤集團德國商業銀行分別持有50億歐元和30億歐元的希臘國債。

  希臘作為歐元區的小型經濟體,其國債的減值對債券持有人已經具備了相當大的殺傷力。義大利、西班牙等大型經濟體一旦發生國債減值,勢必再度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英國巴克萊銀行在西班牙擁有約439億歐元的債權性資產,規模僅次於該行在英國、美國的資產數量。這些資產有一半以上與房地產業相關。

  與上述機構相比,目前,由英國政府控股的蘇格蘭皇家銀行處境更糟。該行持有高達640億歐元的愛爾蘭債務,其中120億歐元的債務已經違約。該行總資本在2010年末為580億歐元,雖已得到英國政府的救助,但如果愛爾蘭債務問題繼續惡化甚至全面違約,則該行必將面臨破產的窘境。

  義大利作為全球第三大國債發行人,其債權人遍及世界各地。歐洲銀行業直接或間接持有的義大利債務高達9987億歐元。美國金融業在歐元區也擁有巨大的風險敞口。根據巴克萊銀行的統計,美國銀行業持有的義大利和西班牙債務分別高達2690億美元和1790億美元。一旦這些債務出現違約,處於溫和複蘇過程中的美國金融業必將再次遭受重創。

  信用評級機構是在金融市場中處於相對獨立地位,但又在某種程度上高度參與市場的特殊群體。在本次歐債危機中,三大評級機構試圖擺脫在美國次貸危機時遭受的指責,希望通過事前預測各國危機程度的做法,輓回聲譽。但評級公司在本次危機中扮演的角色與次貸危機時依然相似,區別在於大幅下調評級的對象由證券化資產變成了主權國家。這些機構往往在經濟形勢大好時,不斷地上調評級;經濟形勢轉差時,過分悲觀地估計評級對象的信用狀況。沒有證據表明評級公司比市場其他參與者占有更多信息,也沒有證據表明它們的模型能夠用於預測。可以預計,本次危機過後,這些評級機構將再度面臨公眾的指責。但目前為止,這些機構對媒體和公眾的影響力仍然很大,依然是市場中的重要參與力量。

歐洲債務危機解決的可能途徑和對中國的啟示[1]

  儘管近期歐元回升幅度加大,市場對歐洲債務危機的擔憂有所緩解,但歐洲債務危機仍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困擾市場,如果歐元區體制性問題不能得到根治的話,債務危機的再次爆發只是時間問題。下麵我們針對歐元區的困境嘗試提出解決途徑:

  第一,提高德國公共支出和預算赤字。德國作為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其態度對債務危機的解決至關重要。德國增加公共支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希臘、愛爾蘭等國的出口,因此,德國增加公共支出就成為歐元救助計劃中的一部分。

  第二,擴大當前的7500億歐元緊急救助基金規模。為救援希臘而籌集的7500億歐元的基金可以保障愛爾蘭,甚至可以保障葡萄牙暫時不出問題,但一旦西班牙陷入危機,歐元前景堪憂,畢竟該國是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世界第九大經濟體。只有有效擴大EFSF的總體規模,並提高其使用的彈性,才能在危機爆發時穩定市場信心。

  第三,歐洲央行應擴大債券購買規模。儘管量化寬鬆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長期的還債問題,但歐盟和歐洲央行的救助能夠給西班牙等國家以喘息時間,並幫助西班牙等國以較低的融資成本實現財政的再平衡。歐債危機必須通過各國減少支出,進行結構性改革,放棄過去過度依靠房地產業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才能得到解決,在此之前,量化寬鬆是歐洲央行唯一的選擇。

  第四,“PIIGS”減少財政支出。根據巴克萊的研究報告,“PIIGS”中只有義大利可以在不進行主動削減支出的情況下,從2011年開始逐漸實現財政的小幅盈餘,而其他四個國家若不進行痛苦改革,財政赤字將一直維持在5%以上的水平。根據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的計算,要想繼續留在歐元區,希臘、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需要將政府支出縮減10%。

  我國正處在經濟快速發展階段,歐洲債務危機對我國而言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特別是在我國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和房地產過熱等問題上,我們必須提高警惕。

  第一,警惕地方債務問題。目前我國的國家債務和財政赤字都遠低於國際公認的風險臨界點,2010年我國的財政赤字預計為10500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繼續代發地方債2000億元,占GDP的比例預計在2.8%左右。但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迅速擴張,同時近年來地方投融資平臺規模快速增長的問題也應引起註意。來自中金公司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09年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餘額約為7.2萬億元,預計2011年年底達到10萬億元,10萬億元的地方政府負債約占我國2009年GDP的三分之一,相當於我國外匯儲備的70%。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的規模風險已經很大。

  第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遏制房地產投機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歐盟在2007年之後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其占我國出口市場的比重在18%—21%,歐洲債務危機導致歐洲各國財政壓力增加,各國政府為減輕債務紛紛提高稅收,縮減開支,這些國家的消費將減弱,加上歐元貶值,其進口能力明顯下降。在這一前提下,我國如果不改變外源型經濟發展模式,在出口貿易方面將陷入被動局面。此外,2010年6月我國再度啟動匯改機制,人民幣升值使得外貿企業的利潤大幅下降,外貿企業前景不容樂觀。從更長的周期來看,未來勞動力成本上升,將使低附加值的初級加工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下降。未來我們必須通過自主研發和科技創新、壯大製造業服務業來獲得對經濟長期發展的穩固支撐,而不應過度依賴虛擬經濟

  同時,還要警惕房地產泡沫。房地產行業的泡沫不但對其他行業具有擠出效應,使其他行業出現空心化趨勢,而且一旦泡沫破裂,國內銀行業的壞賬也將大幅上升,從而對經濟造成巨大衝擊。我國房地產業占GDP的6.6%和投資額的1/4,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地方政府很大一部分預算外收入來自土地收入,據財政部數據,2009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為14239.7億元,比上年增長43.2%。過去10年我國房地產價格特別是一線大城市的房地產價格連續上漲,房價收入比已遠超正常水平。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房地產泡沫風險,加快保障房建設,堅決遏制房地產的投機行為,促使房地產行業回歸健康穩健發展的軌道。

  此外,還要改變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與歐元區類似,我國各區域之間也存在著不平衡現象,同樣會造成資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政策效力的降低。開發西部,實現區域經濟的平衡發展將有利於我國巨集觀經濟的穩定發展。

歐洲債務危機相關名詞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李乾孫.歐洲債務危機的成因、解決途徑及啟示.和訊外匯.2011.01.25
  2. 2.0 2.1 劉立群主著.深度解讀歐洲債務危機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德國及中德關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02
  3. 姚秋.歐洲債務危機:起因 影響與展望.銀行家.2011年8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4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Mis铭,Frawewdccder,Tracy,寒曦,Lin,苏青荇,刘维燎.

評論(共3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歐洲債務危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2.245.85.* 在 2016年5月13日 22:04 發表

太棒了

回複評論
117.136.67.* 在 2017年3月12日 18:02 發表

666

回複評論
116.236.222.* 在 2019年10月29日 17:08 發表

這兩家評級公司這麼糟糕,為什麼人們現在還能認他們呢?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