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現實購買力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现时购买力)

現實購買力(Current Purchasing Power)

目錄

什麼是現實購買力

  現實購買力是指用於實際購買商品的貨幣支付能力,即一定時期內實際用於購買商品的貨幣總額。

擴大現實購買力的措施[1]

  據國家統計公報資料,200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30萬億元,財政收入達6.1萬億元,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餘額達 21.8萬億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76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繫數為43.7%,城鎮居民家庭為37.9%;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已跨越溫飽階段,實現總體小康、併進入寬裕小康階段。如何才能適應這一消費趨勢,將龐大的消費潛力轉化為現實消費能力,將未來消費需求釋放出來、轉化為現實購買力呢?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曾經指出,“消費生產著生產”。可以說,一切生產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滿足消費。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果是明顯的,但投資是為消費服務的,投資需求消費需求所派生的,消費才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最終動力。因此,在美國金融危機蔓延、世界經濟衰退、出口受阻的大背景下,高度重視消費對拉動經濟、改善民生的作用,對於我們制定巨集觀經濟政策,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的意義。

  確立消費的地位,實現我國經濟從出口導向型向消費拉動型的結構性轉變

  要促進消費,釋放現實消費能力,就必須推動中國經濟轉型,要從出口導向型向消費拉動型轉變。從1998年至2008年,中國經濟一直以出口為主導,出口對 GDP的貢獻達到40%,而在正常標準下,一個國家的出口占GDP最高不能超過25%,否則將承擔極大的風險。出口導向型是以滿足國外消費需求為目標的,依靠的是國際市場,當世界經濟發生危機,必然極大地影響到國內經濟。中國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市場廣大的大國,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主要目標,將消費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拉動力。1998年,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我國提出擴大內需的方針,但始終未能有效解決消費不足的問題,居民消費率由2000年的 62.3%下降到2007年的49%,出口、投資、消費失衡。我們要按照十七大報告的要求,“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以應對金融危機,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調節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工資薪金收入快速增長機制,制定並推行“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當前我國的國民收入分配中,存在著政府和企業所占份額偏高,居民所占份額偏低的問題。2002年,我國政府、企業和居民三者間的分配關係變化為 20.5∶14.9∶64.6,到2005年,三者間的分配關係變化為23.8∶16.2∶60.0。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趕不上GDP增長幅度,GDP增長趕不上財政收入增長幅度,“蛋糕”越做越大,但人民群眾分到的比例卻越來越小,收入增長的緩慢,制約了消費能力的提高,進而又制約到經濟的增長。

  讓人民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讓人民分享國家經濟成功的喜悅,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使他們的收入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快速增長和提高。政府要把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作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關心他們的“錢袋子”,而不要把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當作恩賜、施捨。

  國家應制定並推行“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同經濟發展的同步增長,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遏制勞動者收入比重不斷下滑的趨勢,從而增強國民消費能力。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居民消費信心

  既要使大家手頭有錢、收入增加,還要使大家敢於花錢、無後顧之憂。如此才能增強居民消費信心,將龐大的儲蓄變成現實的購買力。

  要制定完善的社會政策,改革社會管理體制,加大社會事業的投入,為全體人民提供社會福利保障。解除或減輕人民群眾在讀書、看病、住房、就業社會保險等方面的經濟壓力和社會壓力。為此,政府應在上述諸方面提供基礎服務和基礎保障;同時,提供相關的制度服務,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的社會福利。

  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明確政府定位,分清政府、市場、社會的不同角色和不同職責,加大政府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變,從“經濟建設型政府”“經營型政府”向“責任政府”“公共服務型政府”轉變,讓政府將更多的精力轉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增強居民的穩定感,擴大消費能力和消費預期。

  提供適用的消費品

  提供和推出適合現消費階段和消費水平的支柱性消費品和先導性消費品,是擴大消費、釋放現實購買力的一個最重要途徑。

  1.大規模建設提供廉租房經濟適用房保障性住房

  根據我國城鎮化的目標,今後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5%,每年將增加一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將成為今後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的支柱性產業。同其他產業不同,住房需求幾乎不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同時可以拉動巨大的投資。特別是住宅建設產業鏈長、勞動力密集、技術要求較低,可以吸收大量的農民工就業。我們應利用當前經濟衰退,要素價格較低、勞動力充裕,低成本大規模建設保障性住房。以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帶動內需、吸收就業、改善民生、擴大消費。將潛在的巨大的住宅剛性需求有序地釋放轉化為現實需求,轉化為拉動經濟的引擎。

  2.鼓勵汽車消費

  2008年我國汽車產量超過900萬輛,成為世界第二大生產國,也成為最具成長性的汽車市場。“汽車進家庭”已成為一種現實的需求,中國將逐步進入“汽車社會”。因此,要大力生產銷售環保、節能、小排量汽車,這既是國際潮流,又符合中國國情,並具有可持續性,以此拉動經濟的長期增長。

  3.普及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

  經過近20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基本普及了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家用電器也進入了尋常百姓家。而新一代的升級換代產品,如液晶電視、全自動洗衣機、節能環保冰箱等新產品,社會需求量大,市場依然廣闊。像電腦、手機、數位相機等高檔電子產品,適應了信息化時代的要求,有巨大的市場需求,符合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逐步高端化的要求,具有廣闊的前景。

  4.發展教育培訓、文化娛樂產業

  適應建立學習型社會的要求,大力發展教育培訓產業,不斷提高公民素質。提供豐富的教育培訓產品,如專項技能、考證、外語、音樂、美術等各種培訓。滿足人們文化需求和身心健康的娛樂、游戲、演出等文化娛樂產品,都具有廣大的社會消費群體。

  5.發展健康、保健產業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對健康、保健產品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要大力發展健康、保健產業,提供衛生及鍛煉的產品,促進國民體質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6.提供旅游、休閑產品

  旅游、休閑業是附加值高、拉動力強、無污染、可持續的現代產業,也是立足內需的重要消費產品,要將其打造為支柱性的消費產業,提供品種豐富的旅游休閑產品,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消費,拉動經濟。最近,廣東省同國家旅游局開展了“國民旅游休閑計劃”,將帶薪休假、學生假期修學觀光等都納入其中,促進旅游業做大做強。

  改善消費環境

  要按照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對過去制定的阻礙和抑制消費的相關規章、政策進行清理,取消抑制消費的行政收費,制定和規範鼓勵消費的稅收政策。降低消費門檻,借鑒杭州西湖風景區免收門票做法,實行景區低收費和免收費,從註重單一經濟效果向重視綜合經濟效益轉變。改善消費環境,降低汽車的使用費用,降低出行成本,規範路橋收費,實行低收費政策,逐步實現跨省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免收費,使公路姓“公”,還方便於民。

  做好消費配套

  政府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提供水電油運等基礎保障和良好的治安法制環境。加強對產品的監管力度。企業要提供品種豐富、質量可靠的產品和服務。要加大消費信貸的支持力度,對住房、汽車等耐用消費品提供信貸支持,適度增加貸款消費的領域。促進和規範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業務,建立信用風險分擔機制,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緩解消費壓力。

  拓展消費市場

  要註重拓展新的消費領域和消費市場,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同時要註重農村和弱勢群體的消費,以此改善民生、提高保障。據統計,到2008年末,我國還有4200萬農村貧困人口,城市有2300萬低保人口。應不斷地提高保障水平,並給予適當傾斜,加長“短木板”,向他們發放食品券、消費券等,有利於提高整個社會的保障水平,促進消費。最近,國家推行的“家電下鄉計劃,就是拓展市場,關註民生的有力之舉。

潛在購買力轉化為現實購買力的金融對策[2]

  居民儲蓄存款大量增加的原因,概括起來說,一是不敢花錢,因為人們預期悲觀,要通過儲蓄存款來自我保險;二是不知怎麼花錢,突出表現是擁有最大儲蓄存款份額的中高收人者投資無門。因此,可採用以下三大針對性措施:

  1.調整政策,改善投資環境,將更多的潛在購買力轉化為現實的投資需求

  潛在的購買力可以轉化為現實的消費需求,也可以轉化為現實的投資需求。從目前我國現實情況看,重點應放在後一轉化上。這是因為擁有80%儲蓄存款的是擁有中高收人的20%的儲戶。如上所述,他們目前花錢的重點不是如何提高即期消費,而是如何增值財富,這裡既有中國人的發財致富傳統觀念因素使然,也與當代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相吻合。在20世紀60-70年代後,發達國家一般居民收人水平和消費水平提高之後,對大眾投資工具的需求非常強烈,於是期貨期權投資基金等新型的投資工具在這一時期相繼產生和發展。目前發達國家中等收人以上的家庭普遍都持有各種形式的投資,2/3的家庭有股票。同時,把潛在的購買力轉化為現實的投資需求這一轉化放在首位,也符合我國的現實。近幾年來,政府在刺激消費,啟動內需上採取了不少政策措施,但居民的消費需求啟而不動,儲蓄存款迅速攀升。這說明把刺激消費需求作為減少儲蓄存款的主要途徑行不通。那麼,如何把潛在的購買力轉化為現實的投資需求呢?

  主要辦法有三個:(1)擴大民間(國有或變相國有、以及外資以外的)直接投資領域。落實2001年底國家計委關於鼓勵民間投資的文件精神,凡是向外國資本開放的領域,都應允許民間資本進人。要批判那種“寧給洋人,不予家奴”的思想,真正給民間資本以平等待遇。(2)整頓、激活股市。如前所述,作為我國儲蓄大戶的中高收人者,從事金融投資增值財富的欲望十分強烈,只是由於一些上市公司、中介機構、莊家狼狽為姦,對股民巧取豪奪,才使他們不敢進人股市,而把錢存人銀行。因此,進一步整頓激活股市是減少儲蓄存款的有效措施。整頓股市的重點應是打擊造假賬。可以借鑒美國在安然公司事件後(2002年7月)通過的公司會計制度改革法案和企業責任改革新法案,對在會計審計上弄虛作假的企業領導人實行嚴厲的經濟懲罰,直至判處加年監禁,並且要求公司對因公司做假賬行為而遭受損失的投資者返還資金賬戶的出資。只有嚴懲股市造假,才可能恢復人們對股市的信心。同時,妥當解決好國有股上市中小企業上市資格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資金人市等問題,激活股市。資本市場規範了、活了,直接融資就會擴大,儲蓄存款就會縮小。

  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改善人們的預期。

  擁有20%儲蓄存款的80%的儲戶,大多數是低收人者,農民儲戶占比不低,由於他們中很多人及其家庭沒有享受醫療衛生等社會保險,或者是享受保障程度很低的社會保險,而把儲蓄存款作為一種保險金。就總量而言,我們前面匡算有近萬億元。要使這一部分儲蓄存款轉化為現實的購買力必須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除他們的後顧之優。

  改善居民的預期,是提高消費意願,擴大消費需求的關鍵一環。對農村居民來銳,改善預期的辦法,是增加收人,包括減少稅費征收、增加對農業的資金和技術投人,改善農業生產結構,提高農副產品競爭力,以改善收人預期。二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降低預期支出水平。對城鎮低收人或小額儲戶而言,改善預期的辦法,一是降低失業率,二是提高最低工資水平,三是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對城鎮中高收人者或儲蓄存款大戶而言,改善預期的主要辦法是打通投資渠道,個人投資渠道暢通,財富的增值效應就會一掃悲觀預期,拉動消費需求大幅增長。

  3.發展民間金融,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如上所述,目前國有商業銀行正收縮貸款,這一行為的最大受害者是民營的中小企業。這類企業是改革開放以來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但這幾年增長速度明顯下滑。2001年國有商業銀行減少不良資產907億元的成績,是建立在貸款餘額增幅比2000年下降1.8個百分點之上的。貸款相對減少,打擊的是現行生產,抑制的是經濟增長。目前民營經濟資金緊張是公認的問題,近年來“地下金融”、“民間借貸”上升也從反面反映了民營經濟的資金需求旺盛。不良資產比重過高確實是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中的大問題,但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只治標、不治本。靠收縮貸款來降低不良資產只能是治標。治本就是改革商業銀行的體制和經營機制,一個有效的改革舉措就是發展民間金融。眾所周知,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我們沒有搞國有經濟私有化,而是在國有經濟之外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三資企業,並讓它們成為了我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正是由於非國有經濟的發展壯大,才迫使國有工商企業走上改革和發展的道路。而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最大失誤就在於沒有發展民間金融。改革20多年來,金融業始終還是國有經濟壟斷,各銀行相互之間的競爭只不過是“父親”掌握控制下的“兄弟”之間的較勁與爭寵,不是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再生不良資產的機制並未改變,不可能真正解決不良資產比重過大的問題。只有借鑒國有企業改革的路子,通過發展民間金融和引人外資銀行,把國有商業銀行逼上“梁山”,國有商業銀行才會剋服惜貸思想,把開發市場與降低不良資產比例放在同等地位,展示出真正的商業銀行的風貌。

參考文獻

  1. 汪一洋.如何擴大消費釋放現實購買力
  2. 左柏雲.將居民的潛在購買力轉化為現實購買力的金融對策[J]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現實購買力"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