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內部公共關係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企业内部公关)

目錄

什麼是內部公共關係

  內部公共關係是組織內部縱向公共關係內部橫向公共關係的總稱。針對組織結構而言,縱向公共關係是組織機構上下級之間的關係;橫向公共關係是組織機構同級職能部門、科室、班組之間和員工之間的關係。現代組織是一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開放系統,內部關係是否融洽、團結、目標一致,決定著組織能否充滿生機,能否具有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建立良好的內部公共關係,是組織開展各類對外公共關係活動的基礎和前提。[1]

  組織內部的公共關係協調,是組織公共關係的重要基礎性工作。[2]

內部公共關係的主要內容[2]

  (一)關註和協調員工的物質利益

  1、 公共關係工作要為員工勞動所得的合理化提供決策信息

  2、 公共關係工作要為員工福利待遇的改善提供建議。

  3、 公共關係工作要為改善勞動條件勞動環境勞動安全做努力。

  (二)重視和滿足員工的精神需要

  4、 通過公共關係活動,提高員工在組織中的地位,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5、 通過公共關係活動,發現和開發人才,提高員工的自信心。

  6、 通過公共關係活動,促進組織內部團結,增強員工的自豪感。

  (三)協助和貫徹員工的思想教育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將思想教育工作和公共關係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求得組織內部的團結氣氛。

  當代組織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為:灌輸、轉變、調節、激勵八個字。

內部公共關係活動方式[2]

  國內外一般的組織內部的公共關係活動方式或手段有下列幾種:

  (一)組織自辦報紙、刊物

  (二)組織的牆報、黑板報

  (三)組織內部廣播系統

  (四)組織自設閉路電視

  (五)員工手冊

  (六)各類座談會

  (七)合理化建議制度

  (八)意見箱、意見薄

  (九)集體活動

  (十)展覽與陳列

內部公共關係目標[1]

  關係是利益的聯盟體,位於同一經濟組織,內部公共關係的利益嫁接在共同的目標基礎之上。相對於企業這一關係主體而言,內部公共關係的目標是:團結內部公眾、維護組織利益、激勵員工進取、不斷創造效益,凝聚內部公眾為實現組織目標共同奮鬥。

內部公共關係構成[1]

  根據組織內部構成單位的劃分,一個經濟組織的內部公共關係主要由股東、員工、團體、領導者四個基本公眾組成。

  1、股東

  股東是按一定比例出資,享有股東會表決權和利潤分配權,併在工商部門備案登記的投資者,是企業的所有者。

  2、員工

  員工是指勝任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開展內部公共關係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正確引導員工行為,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創造性,使所有員工都能圍繞組織目標同舟共濟、不懈努力。在組織中,員工的言行舉止受動機所支配,而動機又以需求為基礎。現階段,我國組織內部員工的需求大致分為安全需求、物質需求、精神需求、價值需求等。處於不同崗位、不同生活環境的員工其需求內容、層次是不一樣的。所以,內部公共關係工作的核心是深入研究員工的需求結構,通過不斷滿足員工需求來激發員工的熱情,塑造親切、人性化的組織形象

  根據工作性質,員工可以劃分成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操作人員三種關係。管理人員是指各業務單位和職能部門的主管。在組織中,管理人員的水平、言行舉止及管理威望對其管轄部門員工的效率、工作熱情等因素產生直接的影響。管理人員往往期望值較高,掌握著組織大量的信息和資源,在組織、集體之間交流、溝通最為頻繁,而且比其它員工更為關心組織的前途、利益和形象,在內部公共關係活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技術人員是從事專業技能崗位工作的人員,分佈在供、產、銷各個環節,是組織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力量。他們獨立性很強,尊重專業技能,具有較高的創造欲望,是公共關係不可忽視的一種內部關係;操作人員是位居生產或服務第一線的作業員,占員工公眾的大多數,直接對組織的聲譽、形象、效益產生影響。他們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性格各異,較為看重個人利益,在內部公共關係中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與之調和。

  3、團體

  組織內部的團體,是介於集體與員工個人之間,具有某些共性而集合在一起的群體,包括按職能劃分設立的部門、車間、班組等正式團體,也包括因興趣愛好、地域文化等特征自發聯盟的非正式團體。瞭解各個團體的志趣、特點,明確崗位責權,加強溝通交流,協調內部關係,通過發揮團體作用,增強組織凝聚力,激發團體開拓性和創造力。同時,正確引導非團體的群體關係,豐富健康的團體活動,也是內部公共關係的一項重要任務。

  4、領導者

  領導者是以處理決策性事務為主要職責的組織代表。他們在組織中處於特殊地位,對內部公共關係的工作效率和效果起著最為直接的影響。要求領導者具有強烈的公共關係意識,善於採取有利於公共關係推進的領導方法(比如:註重收集員工意見,建立積極進取的激勵機制,推行民主管理等),通過在組織內營造一種團結、拼搏、和諧的人文氛圍,使內部公共關係得到凝聚和升華。

內部公共關係分類[1]

  內部公共關係複雜多樣,縱橫交錯。有自然狀態和社會狀態的關係,有個體之間、群體之間的各類關係,也有個體、群體與組織之間的諸多關係。綜合概括,主要包括人際關係、權力關係、信息關係、競爭關係、利益關係五大類別。

  1、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是生活、工作交往過程中,因情感、志趣或公務協作而建立起來的個體之間的人文關係。在組織內部表現為: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係;員工同員工的關係;生產部員工同行政部員工的關係等。這是一種特殊的、隱蔽和自發形成的,以情感為紐帶的關係。

  根據對內部和諧、團結的影響程度,人際關係可以分為:融合的人際關係、中性的人際關係、排斥的人際關係。融合的人際關係是內部員工志趣相投、文化習性相近、目標利益統一、交往密切融洽的一種關係環境;中性的人際關係是內部員工無爭議糾紛、交往平淡、利益責權分割明確的一種關係環境;排斥的人際關係是內部員工矛盾突出、缺乏配合、利益獨立、信息閉塞、情感游離的一種關係環境。

  內部公共關係的工作就是要根據物以類聚的人文特點,實現員工層次結構、情趣的合理搭配,營造團結、互助、榮辱與共的文化氛圍,正確引導員工對關係的認識,增強關係矛盾的調和能力,促進人際關係的融洽。

  2、權力關係

  權力由組織賦予,是指能直接影響他人行為的能力。一個組織的權力相對於群體而言,總是至上而下行使的。不同的組織結構會形成不同的權力關係。同時,不同領導風格形成的權力關係也有差異。

  根據權力對員工的影響方式,權力關係可分為:專制式、民主式、分權式。專制式是一種集權制的行權方式,權力掌控在高層領導者手中,對員工的行為約束性強,上下級之間缺乏溝通,下級是在完全被動的條件下開展工作,管理體制呆板、低效;民主式是權力仍集中在高層領導手中,但決策層註重同下級溝通,樂意徵集員工意見,善於建立公平、積極、競爭的激勵機制,使優秀員工能獲得獎勵和晉升的機會;分權式是按行政隸屬關係實現層層負責的行權方式。主要特點是:決策權和經營權完全分離,管理體制靈活,各職能機構都具有較大的自主權,並且獎勵分配形式多樣,能充分調動團隊的能動性、積極性。

  內部公共關係的工作對權力關係影響的能力往往較弱,但可以積極向領導層建議一些有利於組織團結,提高組織效率的權力形式,以促進權力關係的和諧。

  3、信息關係

  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能開闊組織視野,吸收先進文化,融洽人文氛圍。通過信息傳遞,能為員工搭建交流的平臺,促進相互瞭解,豐富員工情感,增強組織凝聚力。還能傳達企業文件精神,宣傳企業文化,併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依據。公關部門要善於採集、傳播信息,加強內部公眾情感溝通,緊密組織和員工關係,營造相互瞭解、彼此信任的關係環境。

  4、競爭關係

  企業在市場中面臨同行業的競爭,在一個組織中,組織內部公眾同樣存在競爭。組織內部可以因為利益、攀比、晉升等競爭環境,形成個體之間、職能機構之間及群體之間的競爭關係。健康、積極向上的內部競爭關係能夠激發員工熱情,提高員工創造力,增強員工鬥志。但消極、嫉妒、排斥、緊張的內部競爭關係就會影響員工團結,降低協作效率,制約企業發展。企業要通過建立友愛、公平的競爭機制,引導健康的競爭心態,促進內部公眾關係和諧、進取。

  5、利益關係

  組織內部公眾之間是一種平等互助、榮辱與共的協作關係,同時也是無數個利益相互交融的關係。組織的利益關係由縱向、橫向兩大利益關係構成。縱向利益關係通常指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主體之間形成的關係格局。橫向利益關係通常指組織內部的部門、群體、個體各層次之間形成的利益關係。

  利益的平衡是實現公共關係和諧的基礎,組織要註重維護整體利益,同時要兼顧個體利益。按期、按量納稅,同時遵照“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建立高效、公平、激勵的利益分配機制,讓所有利益主體都能在企業的發展中獲得收益。

內部公共關係特征[1]

  內部公共關係建立在同一個組織群體內,具有緊密性、穩定性、可控性、逆向性四大特征。

  1、緊密性

  組織內部公眾的利益相連、目標一致,並且置身在同一個工作、生活、學習環境,需要頻繁藉助信息的溝通和交流,保持合作互助的緊密關係,共同圍繞目標而不懈努力。在公共關係公眾中,內部公眾之間的關係緊密程度最高。一旦組織內部關係隔閡、疏遠,必然會因矛盾、摩擦致使組織陷入形象受損、效益低下的困境。

  2、穩定性

  組織內部公眾是組織環境中的成員,在一定時期和條件下,組織內部關係是穩定的。只要組織能為員工提供寬鬆、愉快,且有利益保障的工作環境,組織內部的公眾就能處處為集體利益著想,併為維護良好的組織形象獻力獻策。

  3、可控性

  組織內部公眾在組織管理體制設置範圍內,需要服從組織的統一調配,其行為也需要受到組織的約束。同時,圍繞共同目標,員工身上本能的自控能力,也能形成內部公共關係的可控能量。

  組織要通過健全管理體制,推行計劃、預算管理,加強對員工的宣傳教育和培訓,促進員工意識、行為同組織的目標要求保持一致。

  4、逆向性

  良好的內部公共關係能增強員工之間的協作互助精神,提高組織的綜合效率。而組織內部排斥、敵意的公共關係,將激化組織內部矛盾,削弱組織的團體競爭力,制約組織的健康發展。

內部公共關係功能[1]

  內部公共關係是傳遞信息、促進溝通、增進員工凝聚力和協作精神的橋梁,在組織中發揮著重要的能動作用,具有導向、規範、激勵、輻射、凝聚五大主要功能。

  1、導向功能

  內部公共關係是一種集體關係,它依附組織群體文化而存在,反映了廣大員工的共同價值、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標,組織中任何一個個體和小團體都必須融入在群體文化中,維護組織形象,為既定的目標共同努力。為此,組織要確立統一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正確的引導員工的思想、行為,充分發揮公共關係的感召力,使員工的一言一行都儘可能同組織的目標、利益聯繫起來。

  很多組織都在強調團隊精神、呼籲配合,但對於一個群體而言,實現配合的最有效方式是加強組織管理。在組織中,資源需要管理者整合,否則就會群龍無首,再優秀的個體都將變得無所適從。

  2、規範功能

  組織內部通常由不同文化、風俗背景的群體構成,這些群體的文化、風俗大部分是自發的、分散的、非正式的、不成文的。因為意識、形態、習慣等差異,自發、分散、非正式的文化、風俗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群體幫派,影響組織團結,不利於組織資源的整合。為使員工的價值觀念、言語行為同組織目標實現的要求趨於一致,組織在尊重個人情感、文化的基礎上,需要制定一套成文的行為準則,讓員工能在彼此瞭解、相互融洽的公共關係環境中工作,減少摩擦、提高效率。

  3、激勵功能

  激勵是通過外部刺激,使個體、集體產生榮譽和進取精神的行為。為表彰先進,鼓勵開拓,使員工始終保持高昂的鬥志,組織需要通過公共關係活動,建立激勵機制,讓每個員工、每個團體的進步、成績都能受到肯定和獎賞,以誘導、激發員工啟動潛在的工作熱忱和動力,培養員工熱愛集體、爭創佳績的開拓精神。

  4、輻射功能

  內部公共關係活動以營造相互信賴、精誠合作、親密融洽、積極進取的人文精神,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組織形象,提高組織效益為職責。良好的內部公共關係,不僅能對組織中各個員工產生感應,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還能對社會公眾產生影響,提高組織在社會中的知名度美譽度

  5、凝聚功能

  內部公共關係活動能通過正確的引導和宣傳,使員工的意識、行為、目標同組織的要求、目標高度一致,並能通過營造積極、進取、團結的人文氛圍,增強員工的集體觀念,積聚組織的向心力,使組織在和諧、緊密的團體中,創造績優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內部公共關係運作[1]

  內部公共關係運作是組織根據內部公眾環境,建立內部公共關係,並維護內部公共關係的一系列活動,其實質是通過某些途徑,藉助一定手段對內部公眾行為、情感、心理活動有意識的引導和調節的過程。

內部公共關係建立基礎[1]

  內部公共關係對內部公眾心理、行為的引導和調節,不是靠行政的強制手段,而是需要內部公眾從知覺、感官、體念和認知上,對組織的行為、群體文化產生認同和共鳴,從而使內部公共關係向良性的健康方向持續發展。為此,內部公共關係的建立應以增加內部公眾對組織的認知、正確引導內部公眾意識行為、緊密內部公眾與組織的利益、激勵內部公眾動機四個方面為切入點。

  1、增加內部公眾對組織的認知

  公眾認知是指公眾從知覺、印象、記憶、想象、判斷和理解等情景上對組織形象的感受和評價。組織形象是組織表現出的某些氣質、特征和風格,可以分為真實形象、虛擬形象、想象形象。真實形象是組織實際行為表現出的氣質、特征和風格;虛擬形象是組織為獲取公眾好感而刻意渲染的虛幻形象;想象形象是公眾憑自我認知對組織的氣質、特征和風格產生的印象和評價。

  內部公共關係建立以內部公眾對組織的認知為前提,組織應從生活、工作、學習環境,言行舉止、價值觀、服務特色、產品技術等多方面,強化組織特色,增加組織透明度,藉助參觀、交流、研討、信息傳遞、學習宣傳等手段,向員工展示積極進取、團結互助、充滿生機的真實形象,以此增強員工對組織的瞭解和信賴,增進員工對組織的好感,獲得員工的認同和共鳴。尤其是對新成員應註重崗前培訓和宣傳引導,讓他們儘快熟悉組織環境,消除與老員工之間的陌生感,對組織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正確引導內部公眾意識行為

  組織目標的實現需要統一員工的思想、行為。為此,內部公共關係要註重組織文化的宣傳,加強員工溝通,並應制定出系統的規則標準,藉助經濟獎懲、物質與精神激勵、輿論導向、教育培訓等手段,對內部公眾的思想和行為進行正確引導和規範,從而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引導內部公眾意識行為大致需經歷感應期、共鳴期、緊密期三個階段。

  感應期。內部公眾加入組織的前期階段,總會保留著自我的一些思想意識和處世習慣。一旦受到組織文化的引導,就會有意識的去改變以前的行為方式,以便同組織倡導的精神、文化相融合。但若內部公眾不認可組織的文化,無法形成意識的默契,就會產生一種抵觸,不利於內部良好公共關係的建立和推行。這要求組織應宣傳、引導先進、積極、和諧的文化,減少強制手段的約束和控制。通常,組織對文化的宣傳、溝通、培訓力度越大,內部公眾感應的效果愈強烈,感應期便愈短。

  共鳴期。隨著內部公眾受組織精神、文化的影響程度逐漸深入,內部公眾便開始遵從組織的規範標準,適應集體認同的行為模式,慢慢減少個人行為,將個人情感、利益、目標與組織的整體利益捆綁在一起。該期間,在保證員工同組織總體步調保持一致時,組織還需要鼓勵員工吸納新觀念、勇於創新,以避免造成思想的束縛固封了員工的創造力。不過,新觀念和創新方案都應得到組織的認可,並應在組織的統一引導進行嘗試和推廣。

  緊密期。組織反覆宣揚、強化強調的行為主張,堅持按照倡導的精神、文化開展組織活動,對於員工好的行為和先進事跡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和獎賞,對於不良的行為及時給予批評、指正和處罰,並通過不斷補充、完善組織的行為標準,就能使員工同組織的關係日益緊密,促進內部公共關係更加融洽與和諧。

  3、緊密內部公眾與組織的利益

  組織是個體、團體利益的集合體,內部公共關係在維護組織利益的基礎上,還必須通過明確責、權、利關係,兼顧個體、團體的利益,實現利益的互動

  4、激勵內部公眾動機

  動機是為滿足物質、興趣、意願、期望、信念等一定程度的需要而採取的行為。為了提高內部公眾的積極性、創造力,圍繞員工需要動機,組織可以採取民主管理、精神獎勵、物質獎勵等多種激勵方式來激發員工熱情,力求達到有效的激勵效應,比如:評選先進、樹立榜樣、召開座談會、發放獎金、培訓、晉升等。激勵內部公眾必須儘可能確保公平公正,避免違背激勵的原則引發內部矛盾。

內部公共關係溝通[1]

  溝通是指信息的雙向傳遞和交流。內部公共關係的建立、維護必須要以溝通為基礎,良好的公共關係也需從溝通開始。

  1、 內部公共關係溝通作用

  溝通能讓內部公眾瞭解組織的文化和信仰,促進員工樹立與組織共識的價值觀念,賦予員工歸宿感和榮譽感,開闊員工思維、眼界,使他們能正確認識自己在工作崗位中的價值,促進個體的利益、目標與組織的利益、目標緊密連接,並可使組織通過溝通來校正自己的方向、行為,有效的調節局部和整體利益,獲取員工的信任感,從而使員工的思想言行同組織的發展要求趨於一致。在內部公共關係實踐中,美國IBM公司確立了三項價值觀念:尊重公司內部每一個人的尊嚴和權利;提供全世界所有同類公司中最佳的服務給廣大用戶;相信本公司的每一項目標任務是以卓越的方法實施完成的。經過幾十年不懈進取,“IBM意味最佳服務”的口號已成為該公司引領行業潮流的內在動力。

  2、 內部公共關係溝通方法

  組織能否順利實現目標,關鍵在於組織與內部公眾的行為、目標、利益是否保持一致?各職能機構之間是否緊密協作?內部公共關係溝通必須要根據組織實際情況,儘可能滿足各層次員工不同時期的需要,積極緩和、調節員工在工作中產生的矛盾,通過開展宣傳、培訓、交流等一系列公共關係活動,增進員工同組織的情感,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營造一個充滿祥和、寬鬆、積極進取的大家庭氛圍,讓員工獲得方向感、信任感、溫馨感、成就感,自發的為組織的事業執著奮鬥。

  方向感是指員工熟知了組織的發展方向和遠景目標,清楚了自己的職務、職責、個人目標、個人收益及發展前途;信任感是組織上下級之間、各業務單位之間、各個體之間建立的相互信賴、相互配合、彼此默契的共識和認可;溫馨感是組織通過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休息環境,幫助員工解決工作、生活困難,關心員工衣、食、住、行,保護員工勞動權益,不斷滿足員工物質、精神需要,讓員工感受到組織的親切、家的溫暖、工作的舒心;成就感是組織讓員工在工作崗位中不斷創造自身的勞動價值,並通過提供各種學習條件和機會使員工快速進步,在精神、物質上都能取得更大收穫,並獲得榮耀。

  同時,組織還要善於協調員工關係、部門關係股東關係,註重維護各方面利益,及時消除各關係群體之間的隔閡,增強組織凝聚力。

  3、協調員工關係的方法

  員工是構成組織的基本單元,組織的目標只有通過員工的分工協作,才能順利實現。協調員工關係首先需要合理設定勞動報酬,保障員工享受良好的福利待遇,並不斷提高員工的薪資水平,滿足員工的物質利益需要。同時,還應大力倡導民主管理,廣泛收集員工建議,定期向員工公佈經營狀況,通過內部文件、刊物、專欄、舉辦文化活動等溝通渠道,加強員工之間的情感交流,及時調解員工分歧,促進內部信息的傳遞通暢,贏取員工的信賴和支持,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和責任感。其次,還需要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員工素質,提升員工之間的協作能力。

  4、協調部門關係的方法

  部門是組織內部按專業分工設立,具有獨立行政職權的單位,屬組織體制的有機組成部分。針對各職能部門,組織應界定好各部門責、權、利關係,規範作業操作流程,加強部門之間的信息傳遞和溝通,不斷強化團隊意識,提高工作的銜接和配合效力。並要及時調解部門之間的矛盾爭議,正確引導非正式團體的觀點、興趣、交往,極力抵制流言蜚語及團體小幫派,兼顧各團體的整體利益。並可開展健康、豐富的聯誼活動,增進彼此的信任和瞭解,增強部門的協同、互助能力。

  5、協調股東關係的方法

  股東是企業的投資者,按其投資股份享有一定的表決權和利潤分配權,並具有企業財產的支配權和經營權。協調股東關係最關鍵的方法是尊重、維護股東合法權益,制定積極的股利分紅政策,規範經營行為,按期完成計劃目標,不斷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推動企業快速發展,實現股東隊伍的長期穩定。並需定期向股東彙報經營狀況(比如:召開股東大會、報送財務年度報表等),增加股東對組織的瞭解和信任,爭取獲得股東的大力支持。

內部公共關係溝通形式[1]

  組織內部溝通包括組織營運信息的傳遞,以及組織內部員工情感的交流,其目的在於增加管理透明度,加快經營決策信息的傳遞及員工信息的反饋,協調內部公共關係,增強組織內部凝聚力和吸引力。組織內部溝通有多種形式,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正式溝通非正式溝通

  正式溝通是依據行政程式和規定進行的信息傳遞和交流。組織召開內部例會與專題會議、執行彙報制度、傳遞文件、下級向上級請示、上級下達任務和命令、矛盾裁決等,都屬正式溝通範疇。該溝通方式比較嚴肅,具有較強的權威性,溝通的內容主要是有關組織的政策、指示、文件精神及員工的工作彙報等。組織要善於利用正式溝通方式,加快決策信息的傳播速度,增強組織協調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特別是當規章制度、操作流程不能有效處理異常問題時,應要求責任人及時向上級反饋問題信息,通過上級及時裁決來避免矛盾的激化和沉積。

  非正式溝通是採取行政規定以外方式進行的信息傳遞和交流。主要表現為員工私下的情感交流、意見表達、輿論及小道消息等。具有溝通直接、信息敏感度高、滲透力強、難以控制、容易失真等特點。為抵制非正式溝通產生負效輿論、萌芽小團體幫派,組織應增加管理透明度,拓寬信息傳遞的渠道,定期公佈經營信息,儘可能減少員工的猜測和疑惑。並需要經常組織團體活動,促進員工相互瞭解,增強團隊凝聚力,正確引導非正式溝通的輿論導向。

  2、單向溝通雙向溝通

  單向溝通是一方發出信息,另一方接受信息的溝通方式。主要表現為上級發行政指令、傳達文件精神,下級遵照指使開展工作,不要求進行信息反饋。具有溝通快捷、迅速、嚴肅等特點。

  雙向溝通是信息發出者同信息接受者通過意見互換、研討協商等方式進行的溝通。主要表現為與員工談心、召開研討會與座談會、協議談判等。具有溝通靈活自由、氛圍融洽輕鬆、集思廣益、討論重覆、速度緩慢等特點。

  3、橫向溝通縱向溝通

  橫向溝通是平行級別的個體或平行級別的職能部門之間進行的信息傳遞和交流。採用橫向溝通有利於同級之間進行信息互換,剋服本位主義,增強協作精神,提高團隊效率

  縱向溝通是上下級員工或上下級職能部門之間進行的信息傳遞和交流,可以分為至上溝通、至下溝通。至上溝通是下級向上級採用彙報工作、反映情況、表達意見、申述等方式進行的溝通。企業可以通過建立信息反饋機制,設立意見箱、員工接待日,還可以通過召開職工會,廣泛聽取下級員工意見,增強員工對組織的向心力和歸宿感,同時要及時將收集的反饋信息、數據提供給領導層作為決策參考依據。至上溝通要求依據一定的組織原則和行政程式進行,實行逐級彙報制,避免破壞管理體系完整,影響企業綜合控制能力;至下溝通是上級向下級採用發佈消息、傳達命令、頒佈政策等方式進行的溝通。通過至下溝通可以讓員工清楚組織的目的和意圖,統一員工思想,確保文件精神和指示的全面貫徹,增強內部資源的調配能力。但至下溝通要求預防越級管理,避免打擊中層幹部的積極性,削弱組織調控能力。

  人文環境複雜多變,各組織應根據內部公共關係情況,合理選擇溝通方式,力求信息通暢,配合默契,減少內部隔閡,緩和內部矛盾,營造融洽、和諧、高效的組織氛圍

企業內部運行機制與企業內部公共關係[2]

  (一)企業內部運行機制企業活力

  整個國民經濟的生機和活力,就象一個生命力十分旺盛的生物體一樣,它是由千千萬萬個各種不同形態和功能的活的細胞組成的,生物體的盛衰強弱歸根到底取決於細胞的活力,細胞作為生物體組織的基本單位,它本身就是有生命的,能夠呼吸、吐故納新、新陳代謝,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如果細胞的活力衰退了,生物體也就必然衰老以至死亡。

  為此,企業應具有以下幾種能力:一是自我改造自我發展的能力;二是對外界刺激的自動反應能力;三是對自己的生存條件有適應和選擇;四是具有抗干擾的自我組織能力

  (二)建立企業內部機制的公關對策

  1、運用公關手段,建立企業內部對市場的反應機制

  2、運用公關手段,建立企業內部活力的激勵機制

  公共關係的物質激勵作用,可以歸結為這樣幾個方面:

  可為員工勞動所得合理化提供決策信息;可為員工福利待遇的改善提供建議;可為改善勞動條件、勞動環境、勞動安全提出方案;可為解決企業內部物質利益矛盾和糾紛出謀劃策。

  首先,充分利用人際傳播媒介。通過定期的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給平時分散的員工創造相聚的機會。

  其次,充分利用宣傳性媒介,在企業內部造成表彰先進,鼓勵傑出的強大輿論環境。

  再次,策劃公共關係專題活動。根據時代特點、社會熱點、員工的興奮點和企業的具體情況,以尋找新的激勵點為目的,公關部門策劃一些系列活動,使企業員工在一段時期沉浸在某種氛圍之中。

  3、運用公關手段,建立企業內部行為的約束機制

  建立企業內部員工行為的約束機制,就是要建立一種科學、合理、有效的對企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決策者和執行者有關行為進行必要的控制、規範、引導、監督和調節的機能,使得不合理行為受到牽制和警示。一是需要建立對企業內部利益分配活動的監督體系。二是需要建立對企業內部生產經營決策活動的溝通網路。三是要建立對企業內部有人制度的平等競爭的環境。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趙東.企業內部公共關係建立與維護
  2. 2.0 2.1 2.2 2.3 公共關係學[M].第十一章 公共關係類型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內部公共關係"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