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4个条目

公眾意識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公眾意識

  公眾意識是對公共關係客體的認識,主要是對公共關係對象的認識。

公眾意識的內涵[1]

  公眾意識是公共關係主體對其工作對象的認識。公眾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但公眾這一概念反映的不是公眾和社會的關係,而是公眾和組織團體的關係。因而,公眾意識不是社會意識的從屬概念,它是和社會意識併列的概念。社會意識不能夠涵蓋公眾意識,公眾意識也不能夠代替社會意識。社會和公眾兩者與組織團體的關係是不一樣的。

  公眾是同組織團體發生某種關係的人群,例如和組織團體發生交換關係的消費公眾、和組織團體發生傳播關係的媒介公眾等。特定的公眾只存在於特定的關係中。因此,公眾有意識到的公眾和沒有意識到的公眾之分,有潛在的公眾和現實的公眾之分,有被視為“上帝”的公眾和被視為“乞丐”的公眾之分,如此種種,都反映組織團體的公眾意識。

  公眾意識是對公眾地位、作用的認識。公共關係就是公眾關係,缺乏對公眾地位作用的認識,也就是缺乏對公共關係的認識。心裡有公眾,眼裡才會有公眾,才會有良好的公共關係狀態。上海錦江飯店在接待美國總統的時候,根據檔案庫提供的材料,對美國總統和夫人的愛好和習慣做到心中有數,有針對性的熱情服務使美國總統和夫人分外驚喜。這種公眾意識是一流的,因為他們不是臨時抱佛腳,是體現在乎時的工作中的。世界一流飯店都奉行“客人總是對的”的原則,這種“顧客至上”不是貼在牆上而是真正落實在服務中,這同樣也體現強烈的公眾意識。有了這種把公眾視為組織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的認識,沒有意識到的公眾就會轉變為能夠意識到的公眾.潛在的公眾就會轉變為現實的公眾,組織的公共關係行為才會有明晰的工作對象,才會有自覺的公共關係行為。

公眾意識的強弱區分[1]

  第一,有沒有廣結善緣的強烈願望;

  第二,有沒有對主要公眾群類的清晰劃分;

  第三,有沒有同現實公眾保持和發展良好關係的連續行動;

  第四,有沒有與公眾求同存異的心理準備。

公眾意識的具體表現[2]

  1.自覺從公眾的角度去把握公共關係工作的基本要領。

  2.樹立牢固的以公眾利益為本的思想。在公共關係工作中,要真心地征求公眾意見,真心地向公眾說明有關情況,真誠地為公眾服務,努力站在公眾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為公眾著想,先公眾之憂而憂,後公眾之樂而樂。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翟向東,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學術委員會組織.中國公共關係教程[M].中國商業出版社,1994
  2. 周欣.公共關係理論與實務[M].科學出版社,200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连晓雾,y桑.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公眾意識"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