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資產投資決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無形資產投資決策[1]
無形資產投資決策是指對預計使用年限較長、並不存在實物形態的有關長期資產所進行的投資決策,如外購商譽、專利或專有技術等等。
無形資產投資決策的內容[2]
無形資產投資決策的內容是針對無形資產投資決策所要解決的問題而言的。無形資產投資決策與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一樣,也要解決相互聯繫而又不完全相同的兩個層次的問題。即無形資產投資方案的可行性問題和投資方案的最優性問題。
無形資產投資方案的可行性問題,主要出現在某一投資項目只有一種投資方案的情況下,如對專利權的投資,只提出了自行研究開發方案。此時投資方案的可行性,實際上也就是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當無形資產投資進入投資決策過程之後,投資方案的可行性問題主要是其財務可行性問題。解決投資方案財務可行性問題的辦法是:根據投資方案已確定的原始數據,計算有關決策評價指標,並將計算結果與相應的財務標準進行對比,以發現評價指標是否達到了相應財務標準的最低要求。若達到了相應財務標準的最低要求(比如凈現值為正),表明實施該方案可以紿企業帶來凈收益,從而方案可行;否則,為方案不可行。而且,在這種情況下,投資決策的工作內容也相對比較簡單,即只要投資決策解決了投資方案(項目)的可行性問題,投資決策即告結束。
相對於投資方案的可行性問題,投資方案的最優性問題,將出現在某一投資項目有多種投資方案的情況下,如對專利權的投資,有關人員提出自行研究開發、外部購入和接受投資轉入共三種方案。在這種情況下,投資決策實際上將會出現可行性問題與最優性問題重疊的現象。投資決策的工作內容也相對比較複雜,既要解決投資方案的可行性問題,還要解決投資方案的最優性問題。解決投資方案最優性問題的辦法有多種,可以採用基本的投資決策評價方法,通過比較各方案的凈現值、凈現值指數、內部收益率來選出最優方案;也可以在各方案收益相同的條件下,通過比較其成本來選出最優方案;還可以在各方案成本相同的條件,通過比較其收益來選出最優方案。
至於無形資產投資方案可行性與最優性在不同評價指標下的財務標準問題,因與固定資產投資方案在不同評價指標下的標準完全相同。
無形資產投資決策的特點[2]
無形資產投資決策的特點,是無形資產投資決策相對於固定資產投資決策而言的,無形資產投資決策的最重要的特點是其複雜性。無形資產投資決策的複雜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無形資產投資形式的多樣性。有的無形資產投資採用企業自行研究開發的形式,有的則直接採用從外部購入的形式,有的間接地採用接受投資轉入形式,有的採用與其他企業合作開發的形式,等等。無論無形資產投資採用何種形式,都要求投資決策必須對其成本和收益進行全面而又具體的分析。
(2)無形資產投資的投資期與收益期的難以預測性。在無形資產投資決策中,不僅投資期難以準確預測,而且收益期更難準確預測。這一事實,將妨礙投資決策的嚴肅性和科學性,進而會危及投資決策結果的合理性。如發明和申請一項專利,可能需要3年,也可能需要5年,發明和申請所需要的準確時間,在投資決策時很難說清;在專利權取得以後,究竟能在多長時間內給企業帶來超額收益,在投資決策時,也很難確定。
(3)無形資產投資所帶來的超額收益的不確定性。從理論上講,無形資產投資所形成的無形資產肯定能給企業帶來超出一般收益水平的收益,即超額收益。但這種超額收益到底有多大,要受到諸如巨集觀經濟形勢變化,原材料、產品、資金等多種經營要素市場供求關係變化,企業的生產能力利用情況變化,職工的操作技能變化,企業管理水平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難以在投資決策時準確確定。例如,一項專有技術可能給企業帶來巨額收益,但如果有更先進、更合理的技術出現,從道理上講這種巨額收益將有可能隨之消失。但在實踐中,到底更先進、更合理的技術能不能出現?何時出現?出現以後將給企業的收益帶來多大的衝擊?這些變數在投資決策時都無法準確預知。
無形資產投資決策程式[3]
無形資產投資決策大致經歷以下幾個步驟:
(一)提出無形資產投資方案
由企業最高層領導機構提出商標權、著作權、管理訣竅等無形資產投資的設想,如設計什麼商標、創意要求、最終目的;由技術研發部門提出專利權、技術秘密、配方等無形資產的投資方案;由銷售部門提出建立營銷網路的提議;最後由無形資產管理機構彙總備案。
(二)進行投資方案的可行性論證
由提出無形資產投資方案的部門對無形資產研製與開發的前景進行預測。包括無形資產預期現金流量、預期現金流量的風險、資金成本的一般水平及無形資產預計經濟壽命等,作為對各種無形資產投資方案的比較基礎,然後採用一定方法對無形資產投資回收時間、投資收益率、凈現值收益、內部報酬率、現值指數進行評價。
(三)對投資方案進行選擇
由無形資產管理機構組織有關領導、專家對無形資產投資的可行性報告進行評價,做出最終的決策。對企業經濟效益產生重大影響的投資方案,如果通過其可行性研究報告,應作為優選方案;對於可行性論證報告沒有通過的方案,應予以否決。
(四)實施無形資產投資方案
對於已經通過的無形資產方案應組織有關部門開始無形資產的研製與開發、購買、引進等事宜,但在實施方案的過程中,要註意現金流量、資金成本、經濟壽命等重要因素的變動,隨時進行信息的反饋,以便修正投資方案,必要時採取措施予以補救。
無形資產投資決策條件[4]
(1)必須明確要達到的目標。因為目標是各種備選方案應該達到的境況,正確的決策目標應當對決策所要解決問題的性質、特點和範圍有明確的要求,無形資產投資決策的目標就是要使企業通過自創或購買無形資產的運用,取得投資大於回報的經濟效果,即實現現金流入大於現金流出,增加凈利潤的目標。
(2)必須具有多項可選擇的方案。無形資產投資決策就是對各種不同方案進行擇優,方案的多項性是分析、比較,進而擇優的前提條件。所謂擇優,就是從多項可行的方案中選擇出經濟效益最好的,以便進行投資。
(3)各種投資方案的經濟效益必須可以預測。如果各種投資的方案不能預測,也就失去了不同方案比較的基礎,無法作出投資決策。即無形資產投資決策必須以科學的預測數據為依據。
(4)決策事項必須存在客觀上的不確定性。因為確定的事項是無須決策的,不確定性是所有決策的主要特點。決策機構儘管可能掌握較多的經驗數據,但未來發展絕不是歷史的重覆,眾多的不肯定因素必然要發生作用,從而影響各個方案的經濟效益。因此,決策者應該瞭解各種投資方案中不確定因素髮生的概率,以便用於對各種投資方案經濟效益影響程度的測算。
無形資產投資決策應考慮的因素[5]
無形資產投資涉及的時間一般超過一年且投資金額很大,中小企業利用無形資產投資時應考慮的因素如下。
(一)貨幣的時間價值
對於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無形資產,在其使用期限內不同時點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必須摺合到同一時點才能累計。因此,可以用該項無形資產投資的資本成本作為折現率,應用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和原理來計算。貨幣的時間價值是指貨幣在不同時點上的不同價值。如果現在讓渡使用貨幣的機會,就可以取得按讓渡時間計算的報酬,該報酬就是貨幣的時間價值。
(二)現金流量
包括現金流入量和現金流出量。與取得無形資產有關的現金流出量包括:開發、設計、研製或購置無形資產的全部支出;追加成本(在使用中進行改進、創新等投資);取得和使用無形資產過程中的有關法律費用;其他有關的各項支出。
有關的現金流入量包括:取得和使用該項無形資產而增加的收入;取得和使用該項無形資產而節約的成本;無形資產轉讓所得;使用無形資產過程中其他有關的收入。
(三)投資的風險價值
無形資產的非標準性決定了在其投資決策分析時必須考慮風險因素。根據風險與報酬的關係,風險越大,報酬也就越高。其基本公式如下:
風險報酬率=風險繫數×風險程度
無形資產投資決策的基本方法[6]
無形資產投資的管理是指對無形資產投資進行預測、決策、計劃、實施、控制的全過程管理。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預測和決策過程,因為預測與決策的正確與否是無形資產投資計劃實施的重要前提。要進行科學的預測、決策,首先要解決的是決策方法問題。有形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的一些基本方法,也適用於對無形資產投資決策。但與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相比,無形資產投資決策具有其特殊性,表現在:
(1)無形資產投資形式、對象種類多。無形資產投資即可以從外部購進,又可以自行開發研製,還可以接受投資者投入等,投資決策時要針對每種情況,考慮不同的因素影響。無形資產投資對象即包括知識類無形資產、權利類無形資產,還有關係類無形資產和其他無形資產,每一類無形資產在企業發揮作用不同,持續時間長短各異,在決策時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2)無形資產產生的超額收益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市場競爭的激烈,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如一項專利技術可能給企業帶來巨額收益,但如果有更先進的技術出現,這種巨額收益可能隨之消失。這給無形資產投資決策增加了難度;
(3)無形資產投資期限和取得超額收益的時間很難確定。無形資產投資決策時,對投資有效期限及收益期限的確定是影響投資結果的主要因素,而對這兩個期限的確定是最棘手的事情,如企業要發明和申報一項專利,可能需要5年,也可能需要8年時間。專利權取得後能在多長時間內給企業帶來超額收益也很難預測。
無形資產決策方法按照是否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劃分為兩類:
1.非貼現決策方法(Non Discounted Cash Flow Method)。非貼現決策方法是指在進行無形資產投資決策時不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方法。非貼現法主要有回收期法和平均報酬率法兩種。
(1)回收期法(PaybackPeriodMethod)。回收期法,是指根據回收原始投資額所需時間的長短來進行投資決策的方法。一般而言,無形資產投資風險很大,因此,投資者總希望儘快地收回投資,即回收期越短越好。投資方案回收期(簡稱投資回收期)的計算公式如下:
投資回收期= | 投資總額 | |
每年現金流入 |
上述公式是假定無形資產投入運營後每年取得的凈現金流量是相等的。實際上,投資方案每年的凈現金流入往往並不相等,這時就需要運用累計凈現金流量的辦法來計算其回收期。
投資回收期=(累計凈現金流入)t
運用此方法進行投資決策時,首先要將投資方案的回收期同投資者主觀上既定的期望回收期相比:
投資方案回收期≤期望回收期,則接受投資方案;
投資方案回收期>期望回收期,則拒絕投資方案;
如果同時存在幾個投資方案可供選擇時,應該比較各個方案的回收期,擇其短者。
利用回收期法對無形資產進行決策具有以下優點:首先,簡單易算,成本不高而使用起來又很方便。特別在電腦管理系統尚未普及的企業,這些優點非常具有吸引力。即使對已經實行電腦管理的大型企業,在制定小額資本支出的決策時,依舊可以用回收期法作為決策方法。儘管採用一些需用電腦做運算的評估方法可使決策者得以從各種不同的資本支出方案中選出最佳方案,但使用複雜的方法去評估小額資本支出方案時,因此產生的成本往往會超過該方法所能帶來的效益。其次,因為回收期法可以衡量出無形資產投資方案的資本回收速度,故對一些資金並不寬餘的公司來說,它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工具——投資方案的回收期越短,該方案在資金短缺的公司心中的價值當然就越高。最後,投資方案的回收期常被視為一個能判斷各方案相對風險大小的指標。因為就一般情況而言,公司預測短期事件的能力較強,而預測長期事件的能力較弱。如果其他情況不變,資本回收速度快的投資方案,其風險相對就小——亦即回收期短的方案風險小而回收期長的方案風險大。在今日世界中,那些處在高科技產品層出不窮,技術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中的高科技企業,在開發高科技產品時常常偏好採用這種方法。
但回收期法也有不容忽視的缺點,首先,它將投資方案在回收期後所產生的現金流量略而不顧。更有甚者,如一個方案的投資回收期稍長於另一方案,而前一方案在回收期以後的凈現金流量又遠高於後一方案在回收期以後的凈現金流量,運用此方法決策往往會產生錯誤的結果。其次,它並未將貨幣時間價值因素對現金流量的影響考慮進去——亦即根據回收期法,在第一年發生的1元現金流入被視為與第一年以後發生的1元的現金流入具有同等的價值。
(2)平均報酬率法(Average Rateof Retutn Method)。平均報酬率(ARR)是指平均每年的凈現金流入與原始投資額的比率。平均報酬率法是根據投資方案平均報酬率的高低進行決策的一種方法。這個比率越高,說明獲利能力越強,反之,則獲利能力越差。平均報酬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平均報酬率= | 平均每年凈現金流入 | |
投資總額 |
如果投資方案是一個追加投資的方案,那麼公式中的分子應該是平均每年增加的現金凈流入量,分母應該是追加的投資額。
用該方法進行無形資產投資決策時,應該將投資方案的平均報酬率同投資者主觀上預定的期望平均報酬率相比較:
投資方案平均報酬率≥期望平均報酬率,接受投資方案;
投資方案平均報酬率<期望平均報酬率,拒絕投資方案;
如果有若幹投資方案可供選擇,應該選擇平均報酬率最高的投資方案。
投資決策的平均報酬率法雖然剋服了回收期法的第一個缺點,即考慮到了整個投資方案在其壽命周期內引起的全部現金流量,但它同時也失去了回收期法的一些優點,如它不能顯示多個投資方案的相對風險,不如回收期法通俗易懂等等。再者,它與回收期法一樣,也沒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因素。由於平均報酬率計算涉及的期限遠遠長於回收期,因此在這一點上,平均報酬率法忽略貨幣時間價值所產生的後果也遠較回收期法嚴重。
2.貼現決策方法。貼現法(Discounted Cash Flow Method)就是考慮現金流量的時間價值並用複利進行貼現的決策方法。它包括凈現值法、內部報酬率法、獲利指數法三種。
(1)凈現值法(Net present Value Method)。凈現值法要求將無形資產投資引起的各年的現金流量按期望的報酬率或資金成本率換算成現值,以求得投資方案的凈現值。依凈現值法進行決策的程式如下:
①找出投資方案的現金流量,再用適當的報酬率或資金成本率將這些現金流量折算成現值。
②計算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將所有的現金流量的現值相加(其中現金流入現值為正,現金流出現值為負),所得到的總和,就是投資方案的凈現值。
③對投資方案進行評價。若凈現值為正,則表明該投資方案的報酬率高於預期的報酬率,故應接受該投資方案;若凈現值為負,則表明該投資方案的報酬率低於預期的報酬率,故應拒絕該投資方案;若決策者需從一些互斥的投資方案中進行選擇,則應選取凈現值最高者。投資方案的凈現值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t為時間,t=0為剛進行投資的時間(即第1年初),t=l為投資一年後(即第1年末),t=2為投資兩年後,(即第2年末)依次類推。
k為適當的報酬率或資金成本率,NCFt為現金流量凈額,NCF0為期初的現金流出凈額(即期初投資總額),NCF1為第一年後現金流入凈額,NCF2為第二年後現金流入凈額,依次類推。其中凈現金流入為正,凈現金流出為負。
凈現值法的理論根據非常淺顯易懂。因為,從投資角度而言,公司的整體價值乃是公司每個投資方案的個體價值之和。如果公司選擇的投資方案的凈現值為零,則採用該方案後,原有股東的財富並不會因而增加——儘管公司的規模變大,但股價仍然不變。然而若公司採用的是具有正的凈現值的投資方案,則原有股東的財富就會增加,股價也會因而隨之提高。
(2)獲利指數法(Profitability Index Method)。獲利指數是指各年凈現金流量的現值總額相當於投資總額的倍數,是一種反映投資回收能力的相對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分子為各年回收額即現金凈流入量的現值總和;分母NCF0為投資總額;
k為資金成本率。
由於凈現值是一個絕對值,只能反映投資獲利的數量,不能反映獲取稅後凈現金流入的能力,因此,為了進一步比較與分析投資方案,還需利用獲利指數這個指標評價。
當獲利指數≥1,意味著收回投資成本以外,還可獲利,接受投資方案;
獲利指數<1,意味著連投資成本不能回收,應該拒絕投資方案。
(3)內部報酬率法(Internal Rate of Return Method)。內部報酬率,就是投資方案的內在報酬率,它是一個能使該投資方案的凈現值為零的貼現率,此時:
投資成本的現值=投資收入的現值
在上述公式中,NCFt、n均為已知,只有i為未知,因而我們就可以通過解方程式求解出未知數i——即投資方案的內部報酬率。
假設各年的凈現金流量是不相等的,則解上述方程式可以通過以下三種具體方法。
①試誤法。在應用試誤法時,我們首先要主觀地選用一個貼現率,再用此貼現率去計算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如果凈現值為零,則表明此一貼現率正是我們所求的內部報酬率。如果凈現值為正,我們就必須提高貼現率,再重新計算凈現值;否則就應降低貼現率並重新計算凈現值;上述步驟不斷重覆,直至我們找到一個可使凈現值為零的貼現率為止。如果相鄰兩個貼現率使某方案的凈現值接近於零,且一個高於零而另一個低於零,則我們可用線型插補法求出其近似值。
②圖解法。應用圖解法去求投資方案的內部報酬率,同樣需要計算在不同的貼現率下各投資方案的現金流量凈現值,然後在此基礎上將這些貼現率和相對應的凈現值,分別作為橫坐標和縱坐標描點並繪成曲線,這就是投資方案的凈現值線。凈現值線與橫軸的交點,即為內部報酬率點(因為此時凈現值正好等於0)。如圖1所示。
③利用電腦求解。投資方案的內部報酬率可以用電腦來輕易地算出,公司可以將投資決策程式輸入電腦,只要將投資方案的有關資料輸入進去,電腦就會自動地算出該方案的內部報酬率、凈現值和回收期等資料。很多“財務用”電腦軟體也具備計算內部報酬率的功能,所以在投資決策中計算投資方案的內部報酬率目前已並非難事。
內部報酬率法的理論根據是,如果某一投資方案的內部報酬率超過其資金成本率,則在扣除該方案的投資成本後,它還會有剩餘資金產生,而這些資金剩餘將由公司的股東享有,故接受該方案可以增加股東財富。相反地,若投資方案的內部報酬率比其資金成本低,則接受該方案就會使公司入不敷出,這中間的差額最後將由股東負擔,股票的價值也會因而下降。
以上所列凈現值、獲利指數和內部報酬率的公式,都是建立在投資一次完成的假設基礎上。如果投資是分年進行的,那麼投資總額應當是各年投資額現值之和(或稱作投資總現值)。凈現值、內部報酬率和獲利指數的計算公式就應分別做修改,公式如下:
公式中,IVTt為第t年的投資額,m為投資的時間。
在某種條件下,如資本投入規模或現金流量不同,採用由於不同的決策方法常會使決策者據而制定出不同的接受或拒絕的決策,所以我們還需進一步研究:投資決策的五種方法中,到底哪種方法才是最佳的決策方法?我們認為最佳的決策方法是凈現值法,因為:
1.凈現值法符合資產的本質特征。資產的實質是未來的獲利能力,無形資產的實質是未來超額獲利能力,投資者進行決策時依據的是無形資產預計實現的超額獲利能力的資本化現值來決定投資的取捨,凈現值法符合無形資產的本質特征。
2.凈現值法有助於決策者作出能實現企業理財目標的決策。現代企業理財目標是股東財富或企業價值最大化,而企業理財目標的具體表現是通過個別資產的價值最大進而實現整體資產價值最大化。一個能使決策者持續地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的方法必須具備下述三種性質:(1)它必須將投資方案的壽命周期中所有的現金流量都考慮進去;(2)它必須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要能反映出“現金流量發生的時間越早,其價值就越高”這一事實;(3)它必須能夠使決策者得以在一些互斥的投資方案中選出一個能使股東財富最大或公司股價達到最大的投資方案。如果由一個以上的決策方法能達成上述目標,那麼只有最容易使用的方法才是最佳的決策方法。
回收期法並未將投資方案的全部現金流量都考慮進去,也沒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平均報酬率法雖然剋服了回收期法的第一個缺點,考慮了全部現金流量,但是沒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的缺點依然存在並且更加嚴重;凈現值法、內部報酬率法和獲利指數法雖然都具備了(1)和(2)的性質,且當投資方法彼此獨立時,這三種方法都能做出正確的評價。但只有凈現值法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達到上述(3)的要求,因為,在沒有資本限量的條件下,凈現值越大,絕對收益越多,越有利於實現理財目標。
3.凈現值法能幫助決策者作出最合理的決策。在一般情況下,就同一投資方案而言,無論是運用內部報酬率法還是凈現值法,都可以得出相同的拒絕或接受的結論,因為資金成本率越低,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就越大;反之,資金成本越高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就越小:資本成本率等於內部報酬率時,投資方案的凈現值為零;資金成本率大於內部報酬率時,投資方案的凈現值將出現負數。對彼此相互獨立的投資方案而言,內部報酬率越高,在一定的資金成本率下可以獲得的凈現值也就越多,因而作出的判斷亦無二致,即決策者根據內部報酬率的大小決定接受或拒絕某投資方案,則根據凈現值法亦會作出相同的決定。因為:(1)根據內部報酬率法規,只要投資方案的內部報酬率大於其資金成本率,決策者就可以接受它;(2)在一般情況下,若投資方案的內部報酬率大於其資金成本率,則其凈現值一定為正。但對不同的相互排斥的投資方案而言,情況就不同了。比如有兩個互斥的投資方案,我們可以二者擇其一,如果兩個方案的現金流量的時間不一致,用凈現值法和內部報酬率法評價的結果可能得同相反的結論。造成凈現值法與內部報酬率法衝突的最根本原因,是兩種方法對再投資的報酬率的假設不同。凈現值法是假設將投資產生的現金流量再投資後得到的報酬率等於該方案的資本成本;內部報酬率法是假設將方案產生的現金流量再投資後得到的報酬率等於其內部報酬率。在決策過程中,凈現值法總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內部報酬率法則不盡然,因此凈現值法要優於內部報酬率法。
一般情況下,凈現值法與獲利指數法得出的結論是相同的。但當原始投資規模不同時,可能會得出相反的結論。獲利指數法只反映投資回收程度,不能反映投資回收額多少。在沒有資本限量的條件下,凈現值越高,企業收益越大,因此凈現值法是最佳決策標準。
綜上所述,貼現法優於非貼現法,凈現值法又優於內部報酬率和獲利指數法。因此,凈現值法是五種投資決策方法中最好的,進行無形資產投資決策時將凈現值法作為最佳決策方法。但任何投資決策方法都不是完美無瑕的,凈現值法也是如此。人們在使用凈現值法進行決策時,需要對預期收益、資本化率、投資期限和收益期限作出合理的預期,而這些要素的確定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決策者的知識、經驗、判斷能力都會對決策結果的正確性產生影響。但無論如何收益現值法仍不失為一種首選方法。
無形資產投資決策中的稅收籌劃[7]
無形資產是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商譽等。無形資產具有無實體性、非貨幣性、獨特性及價值的不確定性等。無形資產對於現代企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的情況下,一個企業要想比其他企業多賺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企業的創新能力,決定於企業擁有的無形資產數量和質量。無形資產投資是指企業通過無形資產的自創、購入而增強企業的營銷能力以期望在未來無形資產的一定使用期內獲得超額收益的經濟行為或經濟活動。
一、自創無形資產投資決策中的稅收籌劃
自創無形資產並能夠影響納稅的主要有自創專利、自創非專利技術等。自創專利技術或非專利技術將產生研究開發支出。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第七條的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應當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研究是指為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研究階段的特點是計劃性和探索性。開發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開發階段的特點是具有針對性和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較大。該準則第八條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於發生時計入損益;第九條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1)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3)無形資產生產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的,應當證明其有用性;(4)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並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5)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也就是說,研究階段的支出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開發階段的支出在開發成功時或之後無疑應作為資本性支出計入無形資產的價值,但在開發成功之前若具備上述五個條件才可作為資本性支出,否則應計入當期損益。因此,開發階段的支出是作為資本性支出還是作為收益性支出,存在著人為調控的可能。一般來說,將開發支出作為收益性支出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可以使公司少交所得稅,獲得更大的稅收利益。但是,如果公司當期本來虧損或想提高本期利潤水平則另當別論,不如作為資本性支出。
根據稅法的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這是國家為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而給予企業的稅收優惠。
二、購入無形資產投資決策中的稅收籌劃
可以通過購買取得的無形資產主要有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等。而購入商譽不是單獨進行的,是企業合併中購入的,不屬於主動性的無形資產投資行為;且購入商譽的支出按規定只有在企業整體轉讓或清算時才允許扣除。購入無形資產的投資決策,主要在於準確評估無形資產的價值,選擇那些成交價格低於其估計價值的無形資產。購入無形資產的稅收籌劃,主要是如何計量無形資產的投資成本,以幫助公司作出正確的決策。
1.決策中不能低估無形資產的投資成本,但實際會計處理中可以儘量減少無形資產投資的資本化的支出。根據稅法和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外購的無形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可以看出,稅收籌劃的空間很小,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沒有稅收籌劃的空間;只有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才有稅收籌劃的空間,可儘量將該項支出費用化而不是資本化,以直接抵減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但是,投資決策中,不應低估無形資產的投資成本,該資本化的支出都要予以資本化,以防止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2.在購入無形資產時,如果是與其他資產一併購入的,不論是否單獨計價,可以整體估價的應進行整體估價。若無形資產是與原擁有企業一併購入的,毫無疑問,應進行企業的整體估價。若無形資產是與固定資產一併購入的,應進行資產的整體估價。但是,一併購入的無形資產是單獨計價核算還是併入固定資產進行核算,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這主要看單獨計價核算的無形資產之攤銷年限與併入固定資產核算後的折舊年限孰短,攤銷或折舊年限越短,所獲得的稅收利益越大。
無形資產投資決策中的現金流量[8]
無形資產投資決策中的現金流量,包括現金流入量和現金流出量。與取得無形資產有關的現金流出量包括以下內容。
(1)開發、設計、研製或購置無形資產的全部支出;
(2)追加成本(在使用中進行改進、創新等投資);
(3)取得和使用無形資產過程中的有關法律費用;
(4)其他有關的各項支出。
與取得無形資產有關的現金流入量包括下列內容。
(1)取得和使用該項無形資產而增加的收入;
(2)取得和使用該項無形資產而節約的成本;
(3)無形資產轉讓所得;
(4)使用無形資產過程中其他有關的收入。
無形資產投資決策的難點[9]
①由於無形資產收益的不確定性,現金流量很難準確預計。無形資產使用價值的發揮與很多因素相關,這些因素的變動,會影響其價值的實施。比如,購入一項可提高產品質量的專利,從運用於生產過程到產品的銷售,以至於消費者的認可,從而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提高產品的收益水平,這一系列相互關聯的環節都可能對該專利的效能產生影響。一旦某一環節出現問題,則該項專利的價值就難以實現。由此無形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量很難準確估計。
②無形資產的附屬性(附屬於有形資產)使總收益在無形資產與有形資產之間劃分標準難以確定。由於無形資產只有與有形資產相結合,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而產生的總收益如何在兩者之間劃分,如何界定兩者所產生收益的比率就成為難題。
②無形資產發揮作用的期限難以確定。一般有形資產的壽命可按其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的大小通過“折舊”的方式來確定。而無形資產,我們一般是按照使用期限將其劃分為兩類。一類是有限期無形資產,這類資產的有效期一般由法律規定。如發明專利權有效期為15年,新型實用和外觀設計專利權有效期為5年,註冊商標使用權為10年,這些分別是由專利法和商標法規定的,土地使用權一般則由國家土地管理局具體規定使用期限。另——類是無限期的無形資產,如專有技術、商譽等,這類無形資產的有效期法律未做規定,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無限期地發揮作用。對於有限期的無形資產,其使用壽命可以參照法律規定。但確定無限期的無形資產則又是一個難題。
④無形資產投資成本難以確定。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有三種,即成本計演算法、市場計演算法、收益現值法。通常的做法是對同一項資產,用三種方法同時估算,再根據對三種估算結果的分析、判斷,綜合、調整,最後確定一個“合理值”作為被評估資產的價值,即該資產的投資成本。但無形資產的投資成本不像有形資產那樣有確定的物質實體,所以無法直接用成本計演算法、市場計演算法來確定投資成本;而無形資產收益的不確定性又使收益現值法很難奏效。因此,用這三種方法來評估無形資產的投資成本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無形資產投資決策的評價指標[2]
無形資產投資決策的評價指標,是對從不同角度反映投資收益水平或投入與產出對比關係的量化指標的統稱。投資決策藉助這些指標,並依據其在財務方面的相應標準,就可以對無形資產投資項目及投資方案的可行性及其優劣作出準確的評價,從而能夠對無形資產投資項目及投資方案作出合理的取捨。
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的評價指標,一般都適用於無形資產投資決策,但常用的是折現的評價指標,包括凈現值、凈現值指數和內部收益率。
無形資產投資決策的評價方法,是把特定決策評價指標與其在財務方面的評價標準相結合,以對無形資產投資項目及投資方案的可行性及其優劣作出分析評價的技術。
無形資產投資決策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在含義、計算方法和評價標準等方面,都與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完全相同。
- ↑ 黎小長主編.管理會計.中國商業出版社,2010.07.
- ↑ 2.0 2.1 2.2 劉韜.企業投資財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 ↑ 陳平等著.財務管理.企業管理出版社,2006年04月第1版.
- ↑ 於長春.無形資產會計.立信會計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 ↑ 付剛,錢亞玲主編.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工具箱.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1.
- ↑ 最新無形資產評估方法、技巧、參數及案例分析 第一冊.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3.
- ↑ 陳守中著.公司財務決策中的稅收籌劃.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6.
- ↑ 叢淑榮主編.財務管理.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09.
- ↑ 姚樂.當代實業選擇·當代實業選擇:企業投資的權衡與操作.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