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文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工業文化指人類社會在實現工業化進程中個體和集體不斷積累下來的物質生產、制度生產和精神生產的總和。
工業文化的內涵[1]
文化具有先導性,“不僅是指文化對物質生產、經濟基礎方面具有先導力,也指文化對生產關係上層建築方面同樣具有先導力”工業文化實際是工業化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產業屬性。其時代特征體現於,工業文化是工業化進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文化;其產業屬性體現於,工業文化是各個行業優秀企業文化的集大成與高度概括,它覆蓋三次產業而並非局限於工業部門。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工業文化的發展水平與其工業化發展水平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先進的工業文化就沒有可持續發展的高水平的工業化。“與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相比,我國文化發展相對滯後,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不相適應,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適應,同我國的國際地位不相適應。”在生產力發展極不平衡,生產關係急劇變化的今天,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沒有先進的工業文化建設和先進工業文化的傳播是不可想象的。我們應該用戰略眼光來解決文化相對滯後這一問題,加強工業文化建設的問題更為迫切。
工業文化的基礎價值觀是尊重一切勞動,尊重一切勞動者,其內涵主要包括:合格公民的意識與行為規範;合格勞動者的意識與行為規範;合格企業法人的意識與行為規範;環境生態意識與行為規範,多元文化理解與行為規範,等等。當前我國先進工業文化建設方向是與和諧社會建設是一致的,“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實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當代工業文化在我們的經濟和生產生活領域的具體實踐原則。
勞動者是工業文化的主體。勞動者作為產業化的主力軍在創造工業文明的進程中,也不斷的創造先進的工業文化,勞動者自身的工業文化素養決定著工業化的先進程度。提高勞動者的全面素質離不開工業文化素養這一核心內容。如果把勞動者整體素質比著一座冰山,那麼浮在海面上的顯性素質僅僅是其工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工作態度、工作技能以及相應的知識水平,這些顯性素質相對而言更易於測量與評價,教育培養的難度也相對較低。隱藏在海平面之下隱性素質是支撐著勞動者的工作態度、工作技能的關鍵能力和工作價值觀。尤其是工作價值觀直接決定了以上所有能力和素質的高低和優劣。工作價值觀相對而言測評難度較大,其培養周期也比較漫長,甚至伴隨勞動者從青年學生到企業員工的終身學習和工作過程。
工業文化的載體[1]
- (1)物質環境載體。
文化需要通過物質體現。文明與文化是緊密相連的概念,文明側重物質,文化側重精神。
具有日益大型化特點的現代化建築,快捷的交通網路大規模、聚集的工廠區和商業圈、各地的地標建築,這是城市化的要求和工業商業規模化、聚集化的要求使然,也承載著先進工業文化的魂魄。
工業文化遺產也是重要的載體,如作為北方工業重鎮的唐山就具有豐富的工業文化歷史遺產,如唐山1878年建成第一口豎井的開平煤礦;1881年建成第一條鐵路;1882年製造出第一臺名為“龍號”的蒸汽機車;1894年,詹天佑設計監製第一座跨河鐵路橋灤河大橋。
現代學校建築所追求的功能化、模塊化、人工化和高效便捷,體現了工業文化的時代特征,但也常常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景化相衝突,需要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尋求在先進工業文化的現代元素和民族傳統文化之間的平衡、融合。
- (2)精神產品載體。
精神文化產品是承載工業文化的重要載體,主要分為社會文化設施、文化藝術產品和宣傳媒體三個方面。工業博物館,如美國航天博物館、德國科技博物館、賓士汽車博物館、南韓三星工業博物館。
上世紀60年代日本企業紛紛舉辦博物館、科學館,幾乎覆蓋主要工業部門,帶給人們的是工業發展史和不朽的工業精神。2007年,沈陽建成的鑄造博物館、再現了上世紀50年代以來工人生活原貌的“工人村生活館”,以及新建的蒸汽機車博物館。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全球工業文化的鮮活載體,也充分體現了我國吸納世界工業文化的胸懷和建設有中國特色工業文化的大手筆、大氣魄。
文藝作品,如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電影《青年魯班》、《創業》,報告文學集《亦莊藍領》,為勞動者歌功頌德,熔鑄我國現代工業之魂。在CNN每天滾動播出了“中國製造”的廣告片,吹響我國工業文化走向國際的號角。
- (3)活動載體。
工業文化素質最終體現於勞動者和全體國民的素質,見諸於其行為習慣和生產、生活的各種活動之中,因此活動也是重要載體。工業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工業貿易活動的開展,為工業貿易舉辦的各種博覽會就成了學習、傳播工業文化的場所,如工業博覽會、汽車博覽會、機械博覽會、世界博覽會。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就不僅是一屆傳播科學技術、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博覽會,也是一屆當代先進工業文化的博覽會。如製造業強國德國的博覽館用燈光、色彩和聲響打造“人文花園”、展示德國設計產品的“發明檔案館”
和“創新工廠”、展示各種發明的新型材料的“材料之園”。
老牌科技強國英國的倫敦零碳館建築面積為2500平米,包括零碳報告廳、餐廳、展示廳和6套樣板房。上海市將在世博會後,利用部分場館興建世博博物館繼續弘揚世博倡導的先進工業文化。
世界技能表演和競賽活動也是弘揚工業文化的重要載體,如我國近年來舉辦的各種技能大賽和國際奧林匹克技能大賽,可以看到這些重要賽事的主辦國度、獲獎國家和地區往往不僅是工業重鎮也是工業文化之都。
工業旅游集都市觀光、企業文化考察及休閑旅游為一體,寓工業文化普及教育於旅游,成為現代旅游業的新增長點。工業旅游也是各國樹立民族企業品牌,企業樹立自身公眾形象的重要途徑。工業發展的主體是勞動者,創造的基礎在勞動者的技能,建立尊重勞動、崇尚科技的思想要從娃娃抓起。在杭州Do都城少兒社會體驗館,孩子們在那裡可以在安全互動的環境中嘗試勞動工作,體驗真實社會活動,感受工業文化魅力,樹立職業理想。
- (4)企業載體。
企業是先進生產力的創造者也是先進工業文化的創造者。未來學家托夫勒在《世界財富》
一書中把各類組織在美國社會進步中的速度比喻為高速公路上的各種車輛的時速,他認為如果說企業每小時100英里,那麼學校教育只有每小時10英里。無疑,他的觀點也為企業是現代工業文化先鋒提供了佐證。尤其是世界頂級企業無一不是在現代工業文化建設中站在了本行業企業文化建設的潮頭。先進企業已經進入文化管理階段,其員工的行為並不只是靠科學管理的規章制度約束,而更要靠共同價值觀的引導,新員工教育的首要內容就是要認同、接受和融入企業文化。世界各國著名企業都有知名文化:如真誠到永遠的海爾文化、創造未來的松下文化、智慧地球的IBM文化。現代企業的物質環境載體、制度載體、精神文化產品和活動載體的等多種企業文化載體。工業文化的創造主體——企業家、白領和藍領工人都是在企業中成長起來的。企業文化,包括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經營理念、核心價值觀和行為規範等,是工業文化中起基礎性、支撐性作用的內容。
豐富多彩的各國企業文化的反映不同民族特點,側重點也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基本點是共同的,就是尊重勞動、尊重勞動。
歐洲的工業文化發生較早。工業文化和資本主義的發生相伴隨。十五世紀前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已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出現,它是從手工業和小商品生產者中分化出來的。地理大發現、新航路的開闢、世界市場的擴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歐洲的經濟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十六世紀初葡萄牙、西班牙,十六世紀中期的尼德蘭,十七世紀的荷蘭、英國,工商業相繼繁榮,大西洋沿岸的城市由南而北發展起來。
工業的發展需要出賣勞動力的工人,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則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工業的發展需要廣闊的市場,而封建割據和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卻限制了市場的開闢。工業的發展需要政治上的保護,而在封建制度下,市民階層卻處於物權的地位。工業的發展需要科學技術的改進,而封建的行會制卻十分狹隘而保守。工業的發展需要思想的解放,而封建思想卻禁固著人們頭腦。於是工業文化的發展孕育著政治上的革命。第一個世界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發生在十七世紀的英國,十八世紀發生在法國和美國,後來又發生在德國、俄國和日本等。
十八世紀中葉,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開始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以大工業代替工場手工業的產業革命。產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最早的部門是紡織業。加速這一進程的技術因素是蒸汽機的運用。
工業文化的發展引起了社會的結構性變化。農業文化的基礎是自然經濟、手工勞動、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者。工業文化的基礎是商品經濟、大機器生產,主要集中在城市。工業文化創造了資本家、企業家,也創造一大批工人階級。
工業文化改變了城鄉關係,農村的大量人口向城市遷移,工業人口、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的興旺和農村衰退同時進行。
在農業社會裡,農業生產是自給性,交換只是附屬地位,而工業生產是商品性。工業文化的發展不可免地引起商業的大發展。
工業文化的發展帶動了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和思想的解放。近代建立在實驗之上的理論科學和技術科學發展起來,一大批思想家活躍在社會舞臺上。
工業文化也推動農村的結構性變化,莊園制變成農業資本家的企業式經營方式,領主和農民變成了農場主和農業工人。
從農業文化到工業文化是一種革命性的變革,必然伴隨著痛苦的過程。英國的“圈地運動”是很好的說明。英國呢絨業的發展,對羊毛的需求量大增,英國資產階級便把土地集中起來變為牧場養羊。用武力把成千上萬的農民從世代居住的土地上趕走,大片村莊被燒毀,大批無家可歸的農民流浪四方,這叫作“羊吃人”。這個運動長達三百年之久,十七世紀後半期流民有300多萬。英國的資產階級不是慈善家,他們制定法律禁止流浪,迫使他們進入工廠。這種不道德的行為卻起了推動歷史前進的作用,歷史評價和道德評價是如此的不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