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6个条目

策略资讯系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策略信息系统(SIS,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

目录

策略信息系统的定义

  能支持或改变企业竞争策略的信息系统。支持或改变企业竞争策略可由内、外二方面着手。对外,如向顾客供货商提供新产品服务;对内,则以提高员工生产力,整合内部作业流程,如ERP等作法。  

  Nancy Wendt 认为策略信息系统有三个特性:

  (1) 策略信息系统能显著改变企业绩效 ( performance )

  (2) 策略信息系统能帮助组织达成策略目标。

  (3) 策略信息系统会改变组织的作法、竞争方式、或是它与顾客供货商交易的方式。

策略信息系统的类型

一、竞争系统

  竞争性的策略信息系统以信息科技为基础,提供独特的服务,或是锁住客户或供货商,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而获取市场。通常具有以下二点特性:   

  1、是由一个企业负责其系统开发,并以改进该企业之竞争力为目的。   

  2、保密进行,以防竞争者有类似系统而丧失竞争优势

咨询工具
安索夫矩阵
案例面试分
析工具/框架
ADL矩阵
安迪·格鲁夫的
六力分析模型
波士顿矩阵
标杆分析法
波特五力分析
模型
波特价值链
分析模型
波士顿经验曲线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贝恩利润池
分析工具
波特竞争战略
轮盘模型
波特行业竞争结构
分析模型
波特的行业组织
模型
变革五因素
BCG三四规则矩阵
产品/市场演变
矩阵
差距分析
策略资讯系统
策略方格模型
CSP模型
创新动力模型
定量战略计划矩阵
大战略矩阵
多点竞争战略
杜邦分析法
定向政策矩阵
德鲁克七种
革新来源
二元核心模式
服务金三角
福克纳和鲍曼的
顾客矩阵
福克纳和鲍曼的
生产者矩阵
FRICT筹资分析法
GE矩阵
盖洛普路径
公司层战略框架
高级SWOT分析法
股东价值分析
供应和需求模型
关键成功因素
分析法
岗位价值评估
规划企业愿景的
方法论框架
核心竞争力分析
模型
华信惠悦人力
资本指数
核心竞争力识别
工具
环境不确定性分析
行业内的战略群体
分析矩阵
横向价值链分析
行业内战略集团
分析
IT附加价值矩阵
竞争态势矩阵
基本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三角模型
竞争对手分析论纲
价值网模型
绩效棱柱模型
价格敏感性测试法
竞争对手的成本分析
竞争优势因果关系
模式
竞争对手分析工具
价值链分析方法
脚本法
竞争资源四层次模型
价值链信息化管理
KJ法
卡片式智力激励法
KT决策法
扩张方法矩阵
利益相关者分析
雷达图分析法
卢因的力场分析法
六顶思考帽
利润库分析法
流程分析模型
麦肯锡7S模型
麦肯锡七步分析法
麦肯锡三层面理论
麦肯锡逻辑树分析法
麦肯锡七步成诗法
麦肯锡客户盈利性
矩阵
麦肯锡5Cs模型
内部外部矩阵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诺兰的阶段模型
牛皮纸法
内部价值链分析
NMN矩阵分析模型
PEST分析模型
PAEI管理角色模型
PIMS分析
佩罗的技术分类
PESTEL分析模型
企业素质与活力分析
QFD法
企业价值关联分析
模型
企业竞争力九力分析
模型
企业战略五要素分析法
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
人力资源经济分析
RATER指数
RFM模型
瑞定的学习模型
GREP模型
人才模型
ROS/RMS矩阵
3C战略三角模型
SWOT分析模型
四链模型
SERVQUAL模型
SIPOC模型
SCOR模型
三维商业定义
虚拟价值链
SFO模型
SCP分析模型
汤姆森和斯特克兰
方法
V矩阵
陀螺模型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威胁分析矩阵
新7S原则
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
新波士顿矩阵
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逻辑分析方法
实体价值链
信息价值链模型
战略实施模型
战略钟模型
战略地位与行动
评价矩阵
战略地图
组织成长阶段模型
战略选择矩阵
专利分析法
管理要素分析模型
战略群模型
综合战略理论
纵向价值链分析
重要性-迫切性模型
知识链模型
知识价值链模型
知识供应链模型
组织结构模型
[编辑]

二、合作系统

  由于企业若能迅速取得与交换可靠的信息,并加以整合运用,就有可能取得竞争优势,促使产生了另一种类型的策略信息系统,就是合作系统。   

  合作系统的定义:由二个以上的公司所共享的一套信息系统,它能让使用者获取竞争优势。因此,一般亦称之为跨组织间信息系统 (inter -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IOS) 。

  合作系统的特性    

  1、有合伙人 (partners):合作系统至少由二个企业共同开发拥有。    

  2、着重标准化标准化能促使IOS发展,针对某一交易伙伴而开发的IOS,若能标准化,就能引用到其它的交易伙伴,进而分摊了 IOS 的建立成本。其中以资料标准与传输标准最为重要。

  3、强调教育 建立 IOS 阻碍往往不是科技,而在于合作对象不认识该信息科技,而需加以教育。   

  4、有第三者介入 所谓第三者是指 IOS 合伙人以外的机构,第三者提供下列的服务:

  A、教育训练。

  B、发展与维护资料与数据传输的标准。

  C、提供 IOS 成员联系工作。    

  5、作业必须同步:参与IOS的成员必须同步作业。例如,成员间用一标准格式作发票交换,若公布了一个新标准,则所有的成员必须同步更换。    

  6、常需重新评估现存作业步骤 :IOS 会改变合作双方原有的作业步骤,不仅缩短了处理的时间,更加速作业步调。    

  7、技术不是主要的问题:IOS主要的挑战是建立新的电子关系 (building the new electronic relationships) ,必须重新评估目前的作业步骤,并教育各阶层员工。   

  8、不能隐密地进行:IOS有很多成员,因此标准化是关键,推动标准化不能私自进行,必须参与标准的界定,承诺采用标准,并且必须向可能的合作者作展示。目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供应链管理系统。

三、改变组织工作方式之系统

  透过改变组织内部工作方式,也能提高组织的竞争力,此为第三类型的策略信息系统。MaFarlan与Mckenney建议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以改变其组织结构与管理控制策略,以获取竞争利益。对于不同的环境,企业有不同的作法:   

  1、处于竞争激烈的环境,成本导向的企业     

  作法

  • 采用信息系统以减低人工成本
  • 有效的使用工厂设备
  • 降低存货水准   

  2、处于产品分化为主的企业

  作法

寻找策略信息系统机会的途径

  Porter认为产业的竞争态势由五种竞争者─购买者、供货商、替代品产业潜在进入者同业竞争者共同决定。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图示

  《一》购买者

  当顾客群非常集中,或其购买的量占产业总销售额的比率很大,或是顾客更换供货商、替代产品的成本很低时,则购买者的力量相当大,这种状况下,产业的获利率不高。    

  购买者力量的决定因素有:

  企业可由两方面运用IT,以降低购买者力量:

  1、导入转置成本。增加顾客更换供货商时的转置成本

  2、发展顾客信息系统,以找出最适合公司的顾客区隔,进而降低服务顾客的成本,以使 利润最大化

  《二》供货商

  当产业中原料供货商非常集中;或购买者在获得信息、购买、协商时需付很高的成本, 则可以说,供货商的力量相当大,此种情况下产业的获利率亦不高。

  供货商力量的决定因素:

  • 输入的差异化
  • 移转成本
  • 输入对成本和差异化的影响程度
  • 代替品出现
  • 向前整合向后整合
  • 供货商集中程度
  • 供货商要求交货量
  • 总采购额

  企业同样能利用 IT 来减低供货商力量。

  《三》替代品产业

  替代品使获利水准降低来自于下列三种情况:

  • 与替代品在价格上的竞争
  • 增加广告成本以对抗替代品
  • 为对付替代品而进行产品创新

  《四》潜在进入者

  一旦潜在进入者进入某一产业,此新进入者为攫取市场占有率可能采取削价竞争的渗透 策略,使该产业更加竞争,且通常会降低产业一般的获利水准。尤其当新进入者的目标中与产业现存的企业不一致时,或是没有现存企业的一些限制时,其破坏力更强。    

  进入障碍

  进入障碍 ( entry barriers ) 与进入延迟 ( entry deterrents ) 是一产业能够成功地将潜在进入者排拒门外的两个要点。用在产业中的关键成功因素 (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CSF ) 上会更加有效。    

  《五》同业竞争者

  产业的竞争情况可以从非常激烈的游击战式 ( guerilla warfare ) 到非常惬意的乡村俱乐部( country club );然而太过激烈的竞争,容易导致削价竞争,造成一家赢,整个产业确输的结果。       

  竞争者的决定因素

  企业可运用信息科技支持的资料( IT supported data)、采用信息科技分配通路、产业中潜在信息科技的联结以改善本身的竞争态势及整体产业。

  这里所谓的竞争策略是由企业主导来改变产业竞争环境,使其有利于企业本身的一种行动方针。亦如同于一般策略,具规划性,且在执行中及执行后,均有控制程序以保证目标得以达成。

  策略资讯系统

  《一》全面成本领导

  要达到成本领导必须建立最适经济规模;从经验中积极地追求降低成本;严厉地控制成本与各项费用;剔除没有利润的客户;并从研究发展、服务、销售力、广告等各区域进行成 本最低化的活动;管理注意力亦须置于成本控制之上。

  《二》差异化

  作法是企业改变其产品或劳务,使得顾客在知觉上认为此产品或劳务在产业中是非常独特的 ( unique )。追求差异化虽然会与成本有些抵换关系存在,但须强调的是,本策略并非要公司忽略成本。

  《三》集中

  集中策略是将目标锁定在特定的顾客群、产品线区隔或地理市场(geographic markets)。

  由上述三点,可看出 IT 的确可支持、强化 ( reinforce ) 、甚至扩大一企业的竞争策略。

  Parson列出确实应用的方法,作为企业思考这方面问题的起跑线,如下表所示:

  策略资讯系统

  Porter认为竞争优势基本上源自于公司为购买者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因此,竞争优势可有下列二种型式:

  1、成本优势

  提供相等利益给购买者,但是价格比竞争者低。

  2、差异化优势

  提供独特的利益给购买者,使其在付出额外价格 ( premium price)之余,仍觉得很划算。   

  Porter以价值链作为分析诊断的基本工具,进而实际推展一般性竞争策略以达成及维持竞争优势。   

  价值链 = 价值活动 ( value activities ) + 利润 ( margin )   

  利 润 = 公司总价值 - 执行价值活动之成本

  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图示

  基本活动

  1、内运(inbound logistics):与原物料等输入物 ( Input ) 相关之接收、储存及分配的活动。

  2、操作(operations):将输入物转成最终产品的相关活动。

  3、外运(outbound logistics):与产品相关之收集、储存及分配至购买者的活动。

  4、行销与销售(marketing and sales):与吸引顾客想要购买且能够买到公司产品的相关活动。

  5、服务(service):与增加或维持公司产品价值有关的活动。   

  支持活动

  1、采购 (procurement):泛指购买公司价值链中所使用之各类输入的活动,购买项目包括原料、各种消费品及机器 、建物等生产资产。    

  2、科技发展 (technology development):泛指各种为改进产品工作流程而进行的活动。如新产品研发、办公室自动化设备等。    

  3、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泛指各种人才招募、训练、发展及薪资、福利等项目。    

  4、公司基础功能 (firm infrastructure) :泛指支持整个价值链而非个别功能的活动,包括一般管理规划、财务、会计等。

  信息科技可以渗透到价值链的每一个部份,改变 价值活动的执行方式及价值活动中各联结的性质;影响竞争范围;重新塑造产品,以迎合顾客的需要。

  McLaughlin等学者认信息系统的投资不应只考虑成本,同时也应考虑其潜在的附加价值,因为资讯科技的应用能改变企业成本成效,增强进入市场的能力与产品差异化,并能改变市场的结构。

  策略资讯系统

  1、注意(beware)

  当企业活动潜在的附加价值高,然而本身的信息系统资源弱,故易遭受拥有较佳信息科技之竞争者攻击。  

  2、出击(attack)

  当潜在的附加价值高且本身的系统强,则企业应攻击其它的竞争者。   

  3、探索(explore)

  当企业本身系统资源强,但是潜在的附加价值低,则应致力于寻求运用信息科技的机会。   

  4、安全(safe)

  当两种均低时,企业是处于安全的状态,不过获利情况不佳。

  Bakos及Treacy 综合了许多学者对运用信息科技以产生竞争优势的学说,淬取出下列四点可以运用信息科技的机会:

  1、改善操作效率及功能成效(functional effectiveness )

  2、开发组织间的综效(synergies)

  3、以信息科技促使产品创新

  4、对顾客及供货商取得议价优势

  策略资讯系统

  决定议价力量的主因为

  1、相关的搜寻成本(search - related costs)

  在寻找各类交替方案(如供货商或顾客等)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2、独特的产品特性(unique product feature)

  包括容易选择、订购、处理、使用、增强产品形象特性。

  3、转置成本(switching costs)

  提高顾客(或供货商)想要更换供货商(或顾客)时的成本,须考虑所有有形及无形的成本。   

  决定比较效率的主因为:   

  1、内部效率(internal efficiency)

  2、组织间的效率 (inter-organization efficiency)

  即由两个或多个公司共享一信息系统以同时增进彼此的成效与效率

策略资讯系统案例分析

案例一:金融机构运用资讯系统的策略考量[1]

  近年来,台湾地区金融环境产生极大的变化,主要的触媒来自市场的逐步开放,激化了竞争的态势,加上资讯科技的日新月异,促成金融资讯的充份流通,催化了金融服务的日益创新。[2]值此环境变迁之际,金融机构的经营决策管理当局莫不兢兢业业,诚惶诚恐,图求跨世纪的应变之道。

  金融环境的变迁

  金融环境竞争态势的形成主要来自多年来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政策的推行,自民国八十年代初期开始,一连串的开放市场措施纷纷出笼,如开放新设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核准信託公司改制成商业银行,提高金融机构每年可增设分支机构家数,大幅开放信用卡市场,允许外商银行在台北以外地区增设分行,放宽外商保险公司在台设立分公司,开放区域性银行及信用合作社跨区经营,核准新证券公司及票券金融公司设立等。[2][3]整体而言,从民国八十年至今,台湾地区金融机构的成长约每年200家,相当于从民国七十年到八十年间金融机构成长的总数。[2]电子支付工具也五花八门,除了提款卡与信用卡外,还有签帐卡、转帐卡、储值卡、电子钱、IC金融卡等。在电子支付通路方面,除了连接各分行的自行联行网路、连接他行的跨行金资网路之外,还有与处理中心连线的信用卡网路、国际连线的SWIFT网路、客户连线的企业/家庭银行网路、完成EDI付帐作业的FEDI网路、以及衔接网际网路与金资网路的金融资讯网路闸门 (Payment Gateway)等。

  至于以直接金融业务为主的证券商,其网路价架构包括委託申报及回报的交易所网路、提供加值交易资讯的资讯厂商网路、提供证券送存提领及划拨服务的集保网路、提供款项汇拨服务的金资网路等。随着网际网路的普及,各个参与单位皆可循此管道直接沟通,提供另类或取代原有的资讯服务。由此看来,当前的技术发展已使得金融机构与客户或其他机构的资讯及资金流通障碍大幅降低,作业性资讯系统的金融服务因资讯科技的成熟与标准化造成进入障碍的降低,已经慢慢成为必需具备的基本功能,其扮演足以造成竞争优势之策略功能的角色正逐渐消失。金融机构在资讯系统应用的策略考量除了加速改善以降低作业成本、加速作业效率(efficiency)为目标的交易性及流通性作业性资讯系统外,也需逐渐延伸到以提昇作业效能(effectiveness)为目标的管理控制及决策支援系统,各型资料挖掘(data mining)技术的引用也因此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由于网际网路使得企业客户及相关机构直接与其资讯系统连线,资讯内容技术(content technology)的良窳也直接影响客户的满意度,与企业营运成果息息相关。

  策略资讯系统

   策略大师波特指出三种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策略为差异化、成本领导力及集中策略。[4]在金融机构的营运中,价格竞争力的掌握,如利率及汇率的优惠、手续费的减免等;非价格竞争力的掌握,如在硬体上提供充份的无人化自动服务机器、在软体上提供便捷的金融商品服务等;皆可提昇企业本身的成本领导力及差异化特色。而在金融资源的凝聚,如在中高级干部的职缺上吸引学有专精的国际金融、资金调度、投资分析等专业人员,在资讯系统规划上掌握最适用的资讯科技及同时了解业务与技术的跨领域人才等,则属于集中策略的运用,即选择业界内之空隙部份,以差异化及成本优势观念应用最适策略。策略资讯系统有时可成为产品机能,如美国航空公司的航空定位系统,为市场先驱,提供较佳的服务,因差异化而产生竞争优势;其他资讯系统,如生产部门的 CAD/CAM系统、垂直整合的EDI系统,可提高工作人员生产力,减少作业成本,因成本领导力产生竞争优势;两者皆可视为策略资讯系统。然而策略资讯系统不是一蹴可即或一成不变,也不是永远佔有优势,必需不断针对相关经营及人才资源进行投资,以产生及维持优势。[4]

  就金融机构而言,金融商品的率先提出,如新型网路理财服务、新型电子付帐服务等,因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客户较佳的金融服务,属成本领导力及差异化策略的运用。但因网路商品型态容易複製,差异化策略的时效有限,而人力成本低廉的电子金融服务收益来自薄利多销的微付款(micropayment)累积,是否可以抵消资讯科技基本架构(IT infrastructure)的投资,也考验着成本领导力策略的凑效与否。解决之道可在于结合集中策略一併运用,将资讯科技的应用与企业流程结合。例如将资讯系统需求分析与企业流程再造或合理化分析配合进行;并对新的作业流程进行作业成本效益的监控,作为参与单位绩效评估的考核根据;同时,针对整体营运成果的财务报表作进一步分析,用以检测企业营运体质,并结合外部经营环境资讯,分析利率或汇率等环境变化时的营运冲击,作为决策制定之参考;另外,针对既有客户及潜在客户进行分析,以[[|关系营销|关係行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方式锁定高贡献度的优值客户等等。这些都是结合集中策略的资讯系统应用,以期造就整体营运型态的差异化及成本领导力,确保长期的竞争优势。  

  经过多年的金融作业自动化历程,银行业者累积了许多没有充份运用的客户资料,证券业者自从与交易所的连线由终端输入转换成主机传输后也得以有效保留客户交易明细资料,加上长年累积的内部营运资料以及外部沟通管道日益畅通的资讯服务,资料的来源不鬱匮乏。同时,运用资料仓储及资料挖掘技术提昇管理控制及决策支援效能的技术也早已存在且日益丰富,用以作为新的策略资讯系统的时机已逐渐成熟。如何善用策略性资讯系统以改善企业本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并在市场重组的策略联盟与併购潮流中扮演成功者或避免成为失败者,值得金融机构的经营决策管理当局深思。

参考文献

  1. 曾淑峰.金融机构运用资讯系统的策略考量.2002,(14)
  2. 2.0 2.1 2.2 蔡友才.当前银行经营环境与策略选择.87-3-25.
  3. 许远东.如何改进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J].金融研训报导,1984-12-15,(78).
  4. 4.0 4.1 齐藤,环着,褚先忠译.策略资讯系统[M].建宏出版社.1982-7.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4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策略资讯系统"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Baihehua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0月30日 09:03 发表

补充了新的内容

回复评论
Angle Roh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0月30日 11:01 发表

感谢Baihehua的热心贡献

回复评论
115.44.56.* 在 2011年1月23日 18:28 发表

很专业,多谢!

回复评论
王博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2月27日 14:30 发表

对于五力分析模型 怎么用IT解决其他四种力量的威胁 求赐教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