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聯耕聯種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聯耕聯種

  聯耕聯種是由江蘇省射陽縣農業委員會探索實踐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它是在村兩委會引領和農業部門的服務下,採取“農戶+農戶+合作社”的新型農民合作經營模式,是在持續穩定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的基礎上,按照農戶自願的原則,由村組統一組織,以打樁等形式確定界址,破除田埂,將碎片化的農地集中起來,實現有組織的連片種植,再由服務組織提供專業化服務,推進農業生產上聯耕聯種、聯管聯營,實現 “增面積、降農本,促還田、添地力,提單產、升效益”的新型生產方式

聯耕聯種的動因

  1978年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雖然極大地調動了中國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但“好田家家分,孬地戶戶攤”的分戶零散經營,造成了土地嚴重碎細化,已嚴重製約著當前農業生產力發展,使“小崗村一步越過溫飽線,二十年沒進富裕門”。

農村土地經營狀況需要新模式

  一是土地碎片化已成為制約農業規模化經營的最大障礙。

  我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形成的一家一戶均分的土地碎片化,已成為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現代農業的主要障礙。農業部農村固定觀察點數據表明,2003年我國家庭平均土地經營規模為7.517畝,戶均地塊5.222塊,平均每塊1.314畝。射陽縣四明鎮建港村二組張國鋒9.2畝地,卻分成14塊;顧明國4畝地分為10塊,最小一塊僅有0.2畝,而安徽一農戶有56塊田。碎片化的地塊直接導致了糧食產量的下降。科研調查數據表明,地塊數每增加10%,糧食產量就下降5.7%,生產每噸糧食的成本就增加11元。而根據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調查數據表明,農地集中整理後,解決土地細碎化,會使土地利用率提高10%-20%,全國糧食產量每年將增加7140萬噸。農村土地碎片化導致的多個難題迫切需要尋求新的解決路徑。

  二是“惜地”、“撂荒”使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的土地流轉很難一步到位。

  當前土地流轉遇到的主要問題有:一是集中連片難度大,農戶往往只把一部分土地出租,另一部分留在自己手上種口糧。願意流轉的多是只有幾畝地的農戶,租過來往往不能集中連片利用,也沒辦法實行機械化;二是先交租金,加大了土地經營者的資金壓力,限制了其投入發展;三是約占土地流轉總數的21.2%是親友間零散流轉,多數是托管代管,無法規模經營;四是缺少規範和合理增長機制,無法保障農戶的合理收益,導致土地租賃糾紛頻發;五是土地流轉致非糧化加劇,《每日經濟新聞》刊登“部分區域租地種糧僅占6%”。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農民對於承包地的權益,今後土地流轉成本更大,流轉變得非常困難。據中國農經信息統計,至2013年6月底,全國土地流轉面積只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23.9%,相比上年同期僅增長2.7%。江蘇省為43%,而射陽僅為29.7%,低於江蘇的平均水平。在全國超過58%的農民家庭有人外出打工,轉向非農產業就業勞動力超過48%的背景下,農戶承包土地流轉的面積卻只占23.9%,其主要原因就是“半城鎮化”,而在這種現實基礎上提高勞動生產效益,顯然必須要另闢蹊徑。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2012年“百村千戶”問卷調查顯示,55.5%的農戶因外出打工和家庭勞動力匱乏自發進行土地流轉公司經營占1/5,其中85%用於非糧食生產。然而,近幾年我國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暴露出的突出問題是:地方政府包括村委會,或強勢逼迫農民流轉土地,或乾脆越俎代庖,暗箱操作,在農民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將農民承包地流轉給他人特別是資本雄厚的工商大戶。在不損害農民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加快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迫切需要探索解決土地不流轉家庭經營規模化經營問題。

  三是順應農民意願完全可以讓土地發揮更大的潛力。

  30年前,農民分到了土地,大塊的條田被條塊分割,解放了農民也解放了土地,使土地煥發出活力。而30年後,如何讓土地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益,唯有破除田埂,使土地重新整合到一起。但現在的結合方式,已經從計劃經濟時代的強制,變革為市場經濟時期的尊重與自主。我們農委第一次提出“關於推行農田聯耕聯種的建議”是在 2013年8月22日,當時認為農村由於界址引發的矛盾很多,破除田埂是一件很難的事,因而提出了打樁、灌註石灰粉備查等多種辦法,先選擇一個村試點。事實上,現今農民在家庭全部收益中種田所得占比下降,同時,聯耕聯種又增加了面積,農民也就不會再計較一釐釐地了。後來在各地又發現了不少農民自發破除田埂,聯合耕作的實例,這也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推行聯耕聯種的信心,促使我們加強理論研究,形成指導意見,加快擴大試點的決心。射陽縣“三秋”推廣的實踐證明,聯耕聯種在當前農村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因為農戶知曉規模與分散經營在成本效益上的巨大落差,因而對實現土地規模經營有著強烈的期盼。四明鎮新南村集體未做一根界樁,農民用樹棍、竹簽,也有用不同的莊稼種植分界,甚至什麼標誌都不做,一樣能參與聯耕聯種。總之,只要農民有意願,辦法總比困難多。2013年秋播射陽縣四明鎮新南村和長蕩鎮三中村聯耕聯種面積分別達到了2500畝和4000畝,三中村出現了農民爭著聯耕聯種的好勢頭。洋馬鎮是射陽縣藥材特色鎮,村村都有聯耕聯種現場點,其中興墾村已達到2600畝。諸多事實表明,農民對聯耕聯種的接受程度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期。

秸稈禁燒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雙重壓力需要新模式

  近幾年,全國上下高度重視農作物秸稈禁燒工作,普遍是依靠行政壓力,儘管保持了秸稈禁燒良好局面,但耗費了政府大量精力和財力,付出成本較大,農民群眾還不理解,抵觸情緒大。秸稈未能有效地還田和離田,雖然躲避了環保部門的衛星監測,但仍然有隨時焚燒的可能,射陽每年產生140萬噸秸稈,若焚燒1%的秸稈就會增加2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長期堆放在溝邊,還會影響農村水質,造成河水污染。解決秸稈禁燒和拋河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還田,但“一田多戶”的土地碎片化狀況推高了秸稈還田成本,使之成了秸稈禁燒的死角,而解決了小田塊的秸稈還田問題,秸稈禁燒便能迎刃而解。實踐證明,聯耕聯種是推動秸稈還田與禁燒工作最為有效手段,射陽縣所有推進聯耕聯種的田塊都實現了秸稈全量還田。

  聯耕聯種的推行,使大機具進田作業成為現實,深耕深翻使秸稈實現了全量還田, 1-3年後土壤有機質在現有平均1.4-1.6%的基礎上,將增加20-30% ,土壤有效磷增加19%,速效鉀增加5%。不僅增強了地力,還免去了行政的強制推動,贏得了群眾的支持。與此同時,農村除了秸稈焚燒造成的污染外,還存在面廣量大的農業面源污染,農業環境問題日趨惡化。1998~2009年,全國單位耕地年均化肥施用量由315公斤/公頃增加到444公斤/公頃,約4倍於世界平均水平,為增加糧食產量作出一定貢獻的同時,長期過量使用掠奪土地有機質,造成耕地貧化、土地板結和水土流失。農藥也是如此。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化肥產量為6619.3萬噸,化肥利用率僅為30%左右,由於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造成了大面積農業生產資料殘留的污染,造成土壤酸化、重金屬超標,作物不能吸收的肥料隨雨水污染水體,甚至地下水和大氣,是江河的主要污染源。目前,農藥的副外部性開始逐漸顯現,如導致蟲害暴發,對人類和畜禽形成健康威脅。糧食產業必須轉變發展方式才能實現綠色化、安全化和可持續,而實行聯耕聯種後,可以大範圍推廣高效低殘留的農藥和生物有機肥料,從而大大地降低農業的面源污染。

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技術集成推廣需要新模式

  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全國六項主要工作的第一條,稻麥兩熟是我國糧食生產的主要結構,稻麥周年高產對國家糧食生產安全至關重要,而射陽縣是糧食主產區,主要作物也是稻麥輪作。影響稻茬麥產量低的癥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在播種環節上,傳統人工撒種質量差,苗出不好;二是稻收後地難整,麥苗長不好;三是農民沒法保證適期播種。稻茬麥產量低,效益差,部分農民摞荒,形成大量冬閑田。湖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長高春保分析,“從過去10年的情況看,糧食穩產靠水稻,增產靠夏糧,主要是靠小麥。小麥生產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湖北省糧食增產中占有60%的比重。”栽植方式不同(機插秧、拋秧、人工插秧、直播稻)和“一田多戶”,使水稻收穫期相差較大,導致後茬小麥播期彈性較大,造成“遲茬接遲茬”的惡性迴圈,對小麥產量影響特別明顯。根據江蘇省2008年—2011年對射陽測試點的播期試驗,射陽縣適期播種期為10月20日—11月5日,播種每推遲一天,播種量要增加0.5—1斤/畝,而由於積溫不足,無法形成壯苗,直播影響產量,每推遲10天,產量下降80—120斤/畝,推遲20天,產量下降160—200斤/畝,沿海鹽鹼地更加明顯。我們探索的聯耕聯種,對稻麥主產區有效地解決影響糧食產量提升的土地碎片化、無組織生產和分散經營問題,即使在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運行水平不高的情況下也可發展,實現農業規模生產。聯耕聯種通過科學組織生產、科學調度機具,2013年播期平均提前5—7天。1—2年後,隨著田間基礎設施的配套,田塊平整度提升,再通過全部實行機插秧,水稻收穫期較直播也可提早7—10天,基本能解決茬口銜接,水稻、小麥兼顧,可以保證稻麥周年高產和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聯耕聯種去除田梗,恢復了原來的條田,有利於實現稻麥的適期播種,而且適合大型農業機械種植,更有利於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小麥超高產栽培技術等農業技術的集成推廣。我們在推進聯耕聯種的田塊中,都實行了集成技術全覆蓋,每塊田都以高產示範創建的標準進行耕作,實現農機農藝集合,發揮最大效益。

農機化水平和專業服務組織的發展需要新模式

  近年來,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落實,農業專業化服務發展迅速,農業機械化推進最快,人工作業比例逐年下降,使聯耕聯種的推進具有了良好的服務基礎。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蓬勃發展,使之成為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推動力量和實施主體,農業大型機械規模效應的充分發揮,需要成匡連片的大田塊,因此農機化水平的大幅提升推動了聯耕聯種的發展。農機等專業服務組織與聯耕聯種是相輔相成,大型農業機械的運用和農業服務組織的發展需要聯耕聯種提供的大田平臺,而聯耕聯種的大田也需要大型機械的規模種植和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傾心服務。近幾年大量突破社區界限的各類農民合作組織和中介組織應運而生,形成了各類由從事農產品生產或營銷的專業農戶組成的超越社區界限的專業合作組織與社區集體組織相配合的新型服務模式,使“統”的內涵更加豐富,這為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的集約農業和規模農業發展提供了可能。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在談到當下農村壯年勞力進城,致使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農業兼業化時表示,要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是要推進合作式、訂單式、托管式、承包式等服務模式,鼓勵和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從事集中育秧、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等農業公益性服務。在實踐中,射陽縣堅持一手推進聯耕聯種,一手推進合作組織建設。鼓勵和引導各類市場主體、農技人員和農村能人大戶牽頭成立各類合作組織57個,其中以良洋農機等為主的一批合作組織獲得了國家級示範社,為更好地推進聯耕聯種提供了有力支持。

聯耕聯種的發展過程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2013中國農業發展新年論壇"作主題演講時表示:“家庭經營沒前途”觀點不成立,農業生產有其自身獨特特點,家庭經營方式仍然適用,始終難以被替代。在農村土地制度下過度分散經營及其帶來的相關問題制約了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因此,推動農戶土地連片耕作,是解決當前農業生產適度規模經營問題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途徑,迫切需要我們探索土地流轉以外的農地聯合的規模經營新路子。

  我們認為從破除田埂入手,推行聯耕聯種,是在尊重和保護農民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的前提下,解決好群眾的“惜地”、“撂荒”問題,切實將土地的規模和激勵效應有機地結合起來最有效、最可行的改革模式,破解家庭經營如何實現規模化經營難題,保證農民取得最好的收益。

  聯耕聯種是在村兩委會引領和農業部門的服務下,採取“農戶+農戶+合作社”的新型農民合作經營模式,是在持續穩定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的基礎上,按照農戶自願的原則,由村組統一組織,以打樁等形式確定界址,破除田埂,將碎片化的農地集中起來,實現有組織的連片種植,再由服務組織提供專業化服務,推進農業生產上聯耕聯種、聯管聯營,實現 “增面積、降農本,促還田、添地力,提單產、升效益”的新型生產方式。聯耕聯種使土地實際使用面積由於去除田梗而多出5%~10%,解決了全國土地碎片化、無組織生產和分散經營的難題,也為糧食主產區1億多畝的稻麥輪作耕地,總是“遲茬接遲茬”,不能適期播種影響產量,探索出了新路徑。

  聯耕聯種作為一個新事物,其推廣過程是一個漸進發展的過程,在推廣實施上,我們堅持因地制宜,根據各地實際狀況,群眾認識程度,進行破除田埂,可以分步實施,也可一步到位。實踐證明,這一過程無論快慢,只要破除田埂,實現聯耕聯種就能解決阻礙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的絕大部分問題。

聯耕聯種發展過程

  聯種分管式

  將現有30畝左右的標準條田中的分戶田埂由專業合作組織去除,連片成匡,統一品種和耕種,而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穫等農業生產中的其他環節由農戶各自負責。

  聯種統管式

  在聯種分管式的基礎上,推進產中服務,由專業合作組織進行更大範圍內的統一田間生產管理服務。為便於組織,各農戶按標準支付各自費用,而對想要做工的農民,到聯耕聯種的大田中去掙工錢。

  全程聯營式

  專業合作社發展到農民共同參與的農民合作社,進行生產過程的統一耕作、管理和成本均攤、收益分配,實行訂單生產,併在這個過程中,創樹品牌,拓展精深加工,提升綜合效益,這是聯耕聯種的高級階段。為便於組織,農戶可以推薦代表參加,避免所有人員都要參與監督管理的問題。

  聯耕聯種推廣過程是一個漸進發展的過程,要堅持因地制宜,根據各地實際狀況,群眾認識程度,進行破除田埂,可以分步實施,也可一步到位。實踐證明,這一過程無論快慢,只要破除田埂,實現聯耕聯種,就能解決阻礙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的絕大部分問題。事實上,只要破除田埂,實行聯耕聯種,後面的聯管聯營推進就會超乎尋常地快。

  聯耕聯種的三個階段,視各區域的人員結構、合作社狀況、村乾隊伍等情況發展,可快可慢,而事實上只要破除田埂,實行聯耕聯種,後面的聯管聯營推進就會超乎尋常地快。2013年試點村都非常重視集成技術的運用,各村都規划了集中育供秧,採用“上氈下缽”式育苗新技術,同時和大米加工企業洽談訂單生產。洋馬鎮興墾村,正在籌建農民入股的農民合作社,新上4條烘幹線,實行按田畝均分成本、產量,併在保底產量後和農民進行二次分配。四明鎮新南村農戶開始聯耕聯種時,小麥機播種時連肥料都不願意統一進行,不過一個月後,群眾就提出了要聯管聯營,其中的2個組已實現了按承包面積均分產量。

聯耕聯種“化繁為簡”的形式

  聯耕聯種通過農戶間的相互聯合,切實解決了農村土地碎片化問題,如果能將“一戶多田”變“一戶一田”,再連匡成片,將進一步發揮聯耕聯種的優勢。這種“化繁為簡”可採取以下五種模式:

  責任地互換模式

  農戶將各自的(全部或部分)土地,採取等級互換或級差補償互換等形式進行位置互換。

  土地整理再分配模式

  利用國家土地整理、中低產田改造、千億斤糧等項目,實施後再分配土地。

  土地股份合作模式

  把土地經營權量化為股份,通過入股的形式,由集體統一經營,收益按股分紅

  反租倒包模式

  對農戶之間無法協商而互換不成的小塊地,由村集體從原承包人手中反租回來,再倒包給農戶。

  承包地轉讓模式

  將外出務工等無人耕種的零散土地,有償轉讓給相鄰的農戶。

聯耕聯種的措施

  聯耕聯種牽涉到農村千家萬戶,面廣量大,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推進。

  加強宣傳引導

  推行聯耕聯種以來,射陽縣出台了《關於實行聯耕聯種工作的意見》,縣委、縣政府召開聯耕聯種現場推進會,先後組織13個鎮200多個涉農村(居)的500多人參加聯耕聯種業務培訓,編了7期《農技信息》各3萬份和推進聯耕聯種十句口訣,縣電視臺專門製作聯耕聯種專題片,縣農委將農技人員派駐到村擔任技術指導員,製作PPT進行講課宣傳,並培訓縣鎮農技人員、大學生村官,將聯耕聯種的意義和優勢、措施宣講到位。

  註重算賬對比

  在全過程中,將聯耕聯種田塊和周邊零散田塊,進行人工、農本、收益等幾方面的算賬對比,製作了聯耕聯種種植成本效益比較表,通過效益的比較,進一步帶動周邊農戶加入聯耕聯種。為了更好地推進聯耕聯種,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指導各村推進工作開展。

  引導村組牽頭

  2013年射陽縣推進的聯耕聯種工作,都是由村兩委會牽頭組織,鎮黨委政府重視,各村居把破除田埂作為優先解決的問題。並從一開始就明確要求,不能把其他問題依靠聯耕聯種來解決,以減少工作的難度和保證推進效果。由於提供服務的專業合作社都是新建的,在組建過程中,各村都註重吸收本村的農機大戶和專業服務人員加入,由能人大戶牽頭新辦以農機手為主體的專業合作社,並引導做好聯耕聯種的主要反對者——小農機手工作,讓小農機手也加入合作社,開大機具,從事開墒等工作。由於合作社的服務水平、管理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地規範和加強,迫切需要村組幹部和農技(機)部門牽好頭,帶上路、送一程,做好合作組織和群眾之間的銜接工作,逐漸引導合作組織提高服務水平,提高在群眾間的信譽度,促進農民增效益,合作社增實力。

  突出技術輔導

  在聯耕聯種前,服務農業的方式主要是依靠農業技術人員,向廣大農民提供農技服務,推廣優新品種,實現農技農藝結合,但由於面廣量大收效不大。聯耕聯種後,專業合作社成為田間耕作的主體,因此我們加大了對專業合作社的技術輔導,組織農業專業合作社培訓會,編印聯耕聯種《農技信息》7期各3萬份,推廣農機農藝結合的技術集成應用,特別是與大型機械聯合作業配套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確保 1-2年時間改變各田塊地力不均,肥瘦有別的現狀,以此推進“一戶多田”向“一戶一田”轉變,實現“化繁為簡”。

  建強服務組織

  村兩委會是啟動推進“聯耕聯種”的決定性力量,但合作組織是推進聯耕聯種的重要載體,不可缺失,我們通過政企推進、政策扶持、信貸支持等手段,積極加快推進農民專業化服務組織發展,將扶持政策重點向農業合作組織傾斜,引導農業專業服務組織在服務功能上實現多元化。

聯耕聯種的成效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地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切實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聯耕聯種保留了家庭經營的內核,又具備集約化、商品化生產優勢,適合當今農村國情,必將成為糧食等主要農產品規模生產的重要力量。

  創新了農業規模化經營方式

  聯耕聯種由於未改變農民現有的承包權和經營權,省工省本增效,群眾一聽就懂,同時,從算賬對比開始,動員群眾從破除田埂開始,進行聯耕聯種,切口小,群眾易接受,同時土地還增加入5%~10%。實踐證明,只要邁出了聯耕聯種第一步,聯管聯營就不遠了,四明鎮新南村開始聯耕聯種時,群眾只同意麥子播種時聯種,機條播不花工錢的施肥群眾都要自己做,當年就有2個組群眾主動要按照面積均分產量了,這一切比預想的要快的多。洋馬鎮興墾村探索土地入股模式,合作社不設大股東,一畝土地算一股,社員收益為土地入股保證金加年底分紅,另外還可在合作社“打工”,其土地經營權仍歸自己,保底按小麥700斤/畝,水稻1100斤/畝,扣除農本後,農民可一次得到保底收入約1080元/畝。增產部分在先提取10%的風險金後,農民、合作社、村集體再按4:4:2比例進行二次分配。如果最終產量水稻按1250斤/畝,麥子按900斤/畝計算,二次分配後,農民可畝收入1300元,合作社220元/畝,村集體110元/畝,實現了農民、合作社、村集體共贏。如果農民自己承擔經營風險,合作社僅承擔委托服務責任,再均分產量,其收益還將高一點。總之,無論採取什麼辦法,聯耕聯種中農民的收益都會明顯高於土地流轉等其他規模經營方式

  凸現了明顯的比較優勢

  一是成本投入比較優勢。聯耕聯種與農戶分散種植相比,在機械作業投入和生產資料投入兩個方面均有明顯優勢。在四明鎮新南村調查發現,聯耕聯種的小麥耕種機械作業成本比原來的165元/畝,減少了35元/畝,種子成本減少47元/畝,兩項合計減少82元/畝。由於各地區擁有的農業機械裝備動力和類型各不相同,聯耕聯種機械作業收費標準不盡相同,但種子使用量基本一致。比如,長蕩鎮三中村由於機械裝備較為先進,小麥播種7道工序僅需要100元/畝,較新南村又降低了30元/畝。

  二是預期產量收益比較優勢。家庭分散經營、種植方式粗放、生產技術落後,總體產量不高。如射陽縣四明鎮新南村實施聯耕聯種前小麥產量一直徘徊在700斤左右,甚至有的農戶使用自留種產量更低。經農技人員分析,聯耕聯種確保了適期播種,提高了播種質量,採用精量條播技術,加上全程科學管理和秸稈全量還田,小麥產量畝均至少增加150斤以上,增加收益160多元。同時,秸稈全量還田後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質地,增強了土壤蓄肥保肥能力,提高無機肥利用率。

  三是品質提升價格比較優勢。聯耕聯種後,因統一品種、機械化種植和專業農技人員指導,實現了種植過程的按需施肥、合理用藥和科學管理,農產品質量品相得到改善,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銷售價格。通過市場調查,在銷售價格上,規模化種出的麥子比農戶分散種出的麥子普遍高出0.05元/斤,通過簡單的計算,我們可以得知,農戶通過聯耕聯種,實現平均單產不成問題,而只要達到平均單產,所獲得的收益就將超過土地流轉的收益。如千秋鎮濱興村規模化種植的啤麥銷售價格較周邊散戶提高0.06-0.08元/斤。同一水稻品種,機插秧、拋秧出米率在73%左右,高於直播稻3-5個百分點,因此銷售價格也有0.05-0.1元/斤的出入。綜上所述,僅麥子一季,聯耕聯種就減少機械作業和種子成本82元/畝,麥子效益至少增加165元/畝,通過品質的提升,價格提高0.05元/斤,每畝多賣出40元,一季麥子綜合收益至少增加285元/畝,稻麥周年綜合收益至少增加500元/畝。

  簡而言之,聯耕聯種可以“增面積、降農本,促還田、添肥力,提單產、升效益”。

  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註

  射陽探索創新的聯耕聯種生產方式,獲得江蘇省農委、省農機局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獲得’2013中國全面小康十大民生決策,省委書記羅志軍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進行了介紹,鹽城市委書記朱克江兩次批示,並專題進行調研,市縣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都以較大篇幅進行總結和部署,市委市政府又在射陽召開了現場推進會。各級主流媒體也高度關註,2013年10月31日《農民日報》以“聯耕聯種,射陽散田種出規模效益” 頭版報道,又連續4天在長蕩、四明、洋馬、興橋等鎮進行實地採訪,隨後又以半版篇幅刊登了《豐糧富民的有益探索》;11月18日《新華網》以“射陽用聯耕聯種‘趟’出土地規模化經營新路徑”對射陽聯耕聯種進行了大篇幅報道;《新華日報》以“推掉田埂、聯耕聯種如何?”、“破除田埂,射陽聯耕聯種”予以報道; 2014年1月6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以《江蘇聯耕聯種,助農業快速發展》,1月27日上海《東方早報》“農地確權登記中的問題及應對”以較大篇幅介紹了聯耕聯種;省農委《農村工作通訊》、《調查與研究》分別刊登“推行聯耕聯種模式,提升集約經營水平”和“射陽聯耕聯種破解一戶多田的探索與實踐”文章,市委《決策參考》刊登了“農業經營方式的重大變革”;《鹽阜大眾報》以“射陽探索推行聯耕聯種新模式”、“穩糧富民新路徑”、“降本增效更和諧”、“深情藏沃土”、“射陽聯耕聯種讓土地活起來”、“射陽聯耕聯種探新路”等進行報道。

聯耕聯種與其它土地規模化經營方式比較

  當前農業工作主要目標保證農產品的有效供給,特別是要保證糧食安全和增加農民收入。要保證上述目標的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是關鍵,因為只有規模化經營,才能實現農業專業化和集約化生產,還要通過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建設,實現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達到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切實保障農民的利益。

  土地規模經營的推進速度

  過去一家一戶零散經營組織難、作業成本高,這是農民種地效益不高,甚至虧本的主要原因。而農業規模化經營包括土地、勞動力、農機等農業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推進土地規模經營,但因每一框“一田多戶”中,有一戶不願流轉,就會使這一框田整體無法流轉。由於分散經營的“散戶”不可能直接找到有大量土地需求的“大戶”,而“大戶”也不可能直接和單個“散戶”進行談判,致使從“散戶”到“大戶”的土地流轉短期內很難有效形成。主要是土地租賃經營和土地股份化經營兩種形式。

  (1)土地租賃經營。現今普遍採取流轉形式的租賃經營,讓土地向大戶、家庭農場等集中。農戶主要通過租賃土地獲取租賃費,同時也規避了直接生產經營的風險;租賃者通過農業規模化生產和風險經營獲取收益,使農戶與租賃者實現了雙贏。

  (2)土地股份化經營。讓農民參與龍頭企業、土地股份制合作雖是一種好出路,但絕大部分農民並不熱衷,主要是其盈虧情況農民難以監督,甚至如果經營不善,其風險會轉嫁給農民。

  農機專業合作社等以專業服務組織多以種賃形式,也有以土地托管形式參與的土地規模經營,這兩種類型並存。“托管”實際上是一種服務方式,現在的農村,托管比比皆是,特別是機收環節幾乎達到100%,而在植保防治和除草清雜,因年齡較大的農民能夠承擔,加之有風險難組織,托管服務較低。而全程托管模式在碎片化農田大宗種植中並不存在,並且這種模式受合作社實力、信譽等諸多因素影響,因此增長有限、緩慢。因此,無論是土地流轉還是土地托管,都要求田塊成匡連片,馬力較小的農機在農戶碎片化的田塊作業,專業合作社、大農機具都不可能去參與托管和流轉。

  聯耕聯種推進的切口小,操作簡單且分類推進,因而推廣快,農民易於接受。

  顯然,土地規模經營的推進速度,聯耕聯種最快,土地流轉相對較慢,合作社推進次之,股份化經營很少。

  農民的土地產出和收益主體

  事實上無論是大戶經營,還是家庭農場,都是以盈利為目的,其必然會侵占農民利益,也就很難保證農民利益的最大化。大戶經營、家庭農場在規模種植過程中,絕大部分工序會雇佣農機手或專業合作社來完成,大戶自己購買了一部分機具。而聯耕聯種通過農戶之間的聯合,生產環節採取和大戶、家庭農場一樣的辦法,交給農機手或專業合作社來完成,將組織化程度提高的效益,讓農民得到。

  聯耕聯種通過有效地組織,破除田埂使土地從“一戶多田”,形成“一田多戶”的成匡連片,使規模化種植成為可能。便於先進實用的新機具使用,提高作業效率,便於農技部門集中精力服務,使良種良法得以使用、便於農資批量採購,降低農本。聯耕聯種後,一是有利於農地的精細化管理。實際上,除草除雜增產和用工增收不大,這些大戶不掙多少錢的繁瑣事情一般都是不願意做,但聯耕聯種為解決少部分想種田的人到自家的田裡勞動矛盾,讓他們到合作社做工來增加收入,有利於規模經營與精細化管理的有機結合,實現收益最大化,避免了規模小而無效、規模大而不精的雙重弊病。二是有利於保證穩產增產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由於土地經營權還屬於農民自己,農戶之間通過共同協商改造。而大戶流轉的一家一戶的承包地,既分散,不成塊,水、渠、溝、路不怎麼配套,土地流轉的合同期限註定租地人對基礎設施建設是短期行為。三是大戶、家庭農場種植依賴經驗。對新技術接受有一個滯後的過程,集成技術服務很難一步到位,這樣聯耕聯種的田塊就會比大戶、家庭農場產量更高一些,成為更多的高產創建田塊。

  聯耕聯種最高形式應該是兩種:一種是農戶先聯耕、聯種,到按田畝均分成本,最終走向均分收益的聯管聯營;另一種是以農民土地入股形式,成立由農民參與的農民合作社,選擇代表作為監事會成員,參與合作社從播種到收穫的全過程監督,這樣可以讓青年人安心工作,讓更多的老人安享晚年,由於風險由合作社承擔,因而要適度分配一些收入。聯耕聯種是所有規模化經營模式中農民利益得到最大保障的方法。聯耕聯種與土地流轉等其它規模經營形式相比,高出土地租金的那部分收入,收益主體還是廣大農民群眾,而土地流轉受益主體則是種田大戶或家庭農場等少數人。

  關於經營風險

  無論採取哪種模式,農業是室外產業,都存在著生產經營風險問題,而聯耕聯種是由村組幹部牽頭、農業部門主動參與,他們就會當成一種責任,扶上馬,送一程,有針對性地採取成熟的農業集成技術,使穩產增產保障變得更牢固、更現實。因此,聯耕聯種經營風險不會高於其他任何一種經營模式

  關於集體得什麼的問題   在推進過程中,不少村幹部提出了聯耕聯種集體得什麼的問題,我們暫且不談土地流轉集體得多少和潛規則問題,首先農民增收肯定是最大的收穫。農民少用工,甚至不做工,一樣能比土地流轉一畝多掙三百到五百元,這是任何扶貧方法都無法實現的。同時融洽了乾群和齡里關係。其次碎片化的機動田增值。“好田家家分,孬地戶戶攤”使每個村都有大量的機動田,四明鎮塘東村有300多畝機動地分散在140多塊地,對外發包平均每畝不足300元,如果能聯到一起,每畝可以有900元,村級積累一下子可增加18萬元。三是田埂和機耕道溢出的5%~10%土地收入作為集體收入。四是在秸稈禁燒中少支出。土地零散使秸稈還田難,使秸稈禁燒成為天下“第一難”,縣、鎮、村三級節省了秸稈禁燒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每年夏秋兩季近三個月時間,各級幹部牽制了大量精力,支出1-2千萬的縣(區)比比皆是,鎮村還要進行再配套。五是從合作社收益和實施訂單生產中提取。總之,聯耕聯種的過程融洽了乾群關係,實現了農民增收,村幹部完全可以和群眾講清楚來贏得支持,增加村級的積累。

  聯耕聯種使得土地和人、先進農機、技術等生產要素資源配置得到最大優化,解決了農業生產中的效率問題,其組織化程度高,因而推進速度快。儘管探索剛剛開始,但其生命力已初步顯現。

聯耕聯種與土地托管的關係

  通過調查分析主要表現在:

  一是形式不同。聯耕聯種是生產方式,而托管服務方式

  二是關於專業服務。聯耕聯種是以現有合作組織為基礎,或者由當地村組牽頭委任,在農技部門的指導下開展農業生產,逐步提高服務水平並獨立運行,是三方關係。土地托管是有良好基礎的合作組織,受農民委托服務農業生產,是雙方關係;

  三是受益主體。聯耕聯種扣除成本外,全部由農民所得。部分托管實際是從事的專業服務,而全程托管農民得大部分,合作社得小部分;

  四是經營風險。聯耕聯種風險由合作社承擔,但有農技部門的服務,加上風險防範在先,相對較小,托管風險由合作組織單獨承擔,風險稍大。

  五是收益分配。土地聯耕聯種扣除農本後,全歸農民,土地托管不僅要扣除農本,還要扣除批量購買種子、農資管理成本等。

聯耕聯種的啟示

  統一思想是關鍵,必須依靠基層組織

  聯耕聯種需要行政推動,只要村組幹部認識到位,有效組織群眾參與,以行政力量引導專業合作組織隊伍向組織化、規範化的方向運行,合作組織做好服務就可實現良種良法相配套,聯耕聯種就能順利推進。實際上,從射陽縣每年秸稈禁燒工作實績上看,只要鎮村下達任務時明確任務,村組幹部拿出對待秸稈禁燒的工作熱情,通過1-2年時間,就可使聯耕聯種在射陽縣大範圍推廣開來,同時也能從根本上解決焚燒難題,免去年年禁的被動局面。所以,關鍵是村組幹部思想首先要統一,敢於為民負責,帶民富裕,敢於做紛繁複雜的農戶工作,算賬對比始終是統一思想的重要措施,要通過算帳對比,讓農民實實在在地看到聯耕聯種的好處,自覺地來參與聯耕聯種。從射陽縣推廣實踐來看,聯耕聯種在農村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行政推動的難度絕不會比秸稈禁燒大,因為農戶本身對實現規模經營都有著強烈的期盼,例如射陽縣四明鎮和洋馬鎮,從10月份推廣以來,不過2個多月時間,已推行聯耕聯種面積近1.2萬畝。秋播時間相對較長,推廣麥子聯耕聯種相對容易,而下季夏收夏插時間短,同時田塊的平整度有一定差異,稻田推廣難度相對麥田難度大一些,只要超前謀劃,同樣可以大面積推進。下一步我們將探索在聯耕聯種中,力求村集體和村組幹部的獲益,引導激勵他們更好的推進聯耕聯種。

  合作組織是載體,必須扶持大力發展

  合作組織是聯耕聯種田塊生產推進的重要載體,雖然年射陽縣新成立的合作組織已對聯耕聯種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但進一步地加強合作組織規範、規模經營,將會使聯耕聯種的農戶獲得更大的收益和更穩定的持續發展。2013年以來,射陽縣組織了農機展銷會,對4800多名農機手進行了培訓,使用財政購機補貼6184萬元,購買機具總金額超過2.5億元,占全省4.8%,全市28.7%,列全省第一。通過村兩委進行有效組織,提前明示聯耕聯種的作業費標準,就會對參與農戶的產生吸引力。例如四明鎮新南村耕翻、破垡、旋耕、播種、開溝、壓實六道工序為130元/畝,而長蕩鎮三中村採用大型機具,耕翻、破垡、旋耕、施肥、播種、壓實、開墒七道工序同時完成,費用僅為100元/畝,最終要達到千秋鎮濱興村78元/畝標準。大型農機在連匡成片的土地作業,降低了機械作業成本,同時增加了土壤地力和有機質含量。同時,我們已和太商行商洽,給予合作社和農機手信貸支持。

  技術指導是支撐,必須提高服務水平

  在聯耕聯種的大田中,我們農技部門要抓住影響增產的關鍵環節,適時指導農業服務組織做好各項農業技術的集成運用,實際上當前,我們的農業集成技術已相當成熟,只是苦於難於推廣實施,而聯耕聯種的田塊和農業專業服務組織的參與,使大範圍實現農機農藝集合,持續推進糧食穩產增效成為了現實。通過1-2年的行政推動和引導,農業合作組織和農戶的交互發展將步入不斷前進的快車道,屆時行政推動也將漸漸淡出。2013年以來射陽縣推廣了水稻商品化集中育供秧、水稻“上氈下缽”新型秧盤育秧、新型機插缽盤育秧、塑盤旱育拋秧等高產栽培技術,在聯耕聯種田塊實行現代農業集成技術的全覆蓋。射陽縣2014年建設商品化集中育供秧點20處,秧田面積916畝,可供秧栽插大田7.3萬多畝。推廣水稻“上氈下缽”育秧面積2.6萬畝。同時通過重抓在田作物病蟲害防治,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不斷提高現代化農業專業服務組織的作業服務水平。

  基礎配套是保障,必須整合各類資源

  在推進聯耕聯種中,我們發現不同聯耕聯種地區的機械作業費用也不盡相同,除了農機具作業工序的不同,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機具無法通過農田的路、橋,造成機具作業成本高低較大。因此,下一步我們將集中精力,整合農業水利交通、資源開發等部門的農業項目,重點加強落後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切實解決實施聯耕聯種地區的路、橋、涵等配套,逐步將所有田塊都改造成符合新型農機化作業的標準。同時明確國土、財政、供電、金融相關部門職責,形成推動聯耕聯種工作強大合力。另外下一步在聯耕聯種中我們將著重探索,合作社提及最多的農機更新貸款難,村級服務組織在聯耕聯種得什麼等問題,以便聯耕聯種更好更快推進。

  聯耕聯種適度規模的“聯”、科學有序的“合”,進一步體現了勞動者之間的互助合作關係,使一家一戶單獨經營變為現在的家庭之間的合作經營。中國農業部農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全國小麥產業體系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韓一軍以及南京農業大學農村發展學院院長陳巍、省農委農業局局長馬德雲等眾多專家教授一致認為,聯耕聯種為“小崗模式”很好地打了“補丁”,解決了“統、降、增”三個問題,統一品種、統一佈局、統一經營,實現了農業集成技術的普遍運用;降低了家庭經營的分散程度、降低了生產成本、降低了環境污染,實現了秸稈無一焚燒全量還田;土地增地力、糧食增產量、農民增收入,實現了變“大戶賺”為“戶戶賺”的好模式。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聯耕聯種"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