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联耕联种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联耕联种

  联耕联种是由江苏省射阳县农业委员会探索实践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它是在村两委会引领和农业部门的服务下,采取“农户+农户+合作社”的新型农民合作经营模式,是在持续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农户自愿的原则,由村组统一组织,以打桩等形式确定界址,破除田埂,将碎片化的农地集中起来,实现有组织的连片种植,再由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推进农业生产上联耕联种、联管联营,实现 “增面积、降农本,促还田、添地力,提单产、升效益”的新型生产方式

联耕联种的动因

  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极大地调动了中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好田家家分,孬地户户摊”的分户零散经营,造成了土地严重碎细化,已严重制约着当前农业生产力发展,使“小岗村一步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进富裕门”。

农村土地经营状况需要新模式

  一是土地碎片化已成为制约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最大障碍。

  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的一家一户均分的土地碎片化,已成为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农业的主要障碍。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表明,2003年我国家庭平均土地经营规模为7.517亩,户均地块5.222块,平均每块1.314亩。射阳县四明镇建港村二组张国锋9.2亩地,却分成14块;顾明国4亩地分为10块,最小一块仅有0.2亩,而安徽一农户有56块田。碎片化的地块直接导致了粮食产量的下降。科研调查数据表明,地块数每增加10%,粮食产量就下降5.7%,生产每吨粮食的成本就增加11元。而根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调查数据表明,农地集中整理后,解决土地细碎化,会使土地利用率提高10%-20%,全国粮食产量每年将增加7140万吨。农村土地碎片化导致的多个难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解决路径。

  二是“惜地”、“撂荒”使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土地流转很难一步到位。

  当前土地流转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集中连片难度大,农户往往只把一部分土地出租,另一部分留在自己手上种口粮。愿意流转的多是只有几亩地的农户,租过来往往不能集中连片利用,也没办法实行机械化;二是先交租金,加大了土地经营者的资金压力,限制了其投入发展;三是约占土地流转总数的21.2%是亲友间零散流转,多数是托管代管,无法规模经营;四是缺少规范和合理增长机制,无法保障农户的合理收益,导致土地租赁纠纷频发;五是土地流转致非粮化加剧,《每日经济新闻》刊登“部分区域租地种粮仅占6%”。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农民对于承包地的权益,今后土地流转成本更大,流转变得非常困难。据中国农经信息统计,至2013年6月底,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只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23.9%,相比上年同期仅增长2.7%。江苏省为43%,而射阳仅为29.7%,低于江苏的平均水平。在全国超过58%的农民家庭有人外出打工,转向非农产业就业劳动力超过48%的背景下,农户承包土地流转的面积却只占23.9%,其主要原因就是“半城镇化”,而在这种现实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效益,显然必须要另辟蹊径。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2年“百村千户”问卷调查显示,55.5%的农户因外出打工和家庭劳动力匮乏自发进行土地流转公司经营占1/5,其中85%用于非粮食生产。然而,近几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是:地方政府包括村委会,或强势逼迫农民流转土地,或干脆越俎代庖,暗箱操作,在农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将农民承包地流转给他人特别是资本雄厚的工商大户。在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迫切需要探索解决土地不流转家庭经营规模化经营问题。

  三是顺应农民意愿完全可以让土地发挥更大的潜力。

  30年前,农民分到了土地,大块的条田被条块分割,解放了农民也解放了土地,使土地焕发出活力。而30年后,如何让土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唯有破除田埂,使土地重新整合到一起。但现在的结合方式,已经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强制,变革为市场经济时期的尊重与自主。我们农委第一次提出“关于推行农田联耕联种的建议”是在 2013年8月22日,当时认为农村由于界址引发的矛盾很多,破除田埂是一件很难的事,因而提出了打桩、灌注石灰粉备查等多种办法,先选择一个村试点。事实上,现今农民在家庭全部收益中种田所得占比下降,同时,联耕联种又增加了面积,农民也就不会再计较一厘厘地了。后来在各地又发现了不少农民自发破除田埂,联合耕作的实例,这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推行联耕联种的信心,促使我们加强理论研究,形成指导意见,加快扩大试点的决心。射阳县“三秋”推广的实践证明,联耕联种在当前农村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因为农户知晓规模与分散经营在成本效益上的巨大落差,因而对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有着强烈的期盼。四明镇新南村集体未做一根界桩,农民用树棍、竹签,也有用不同的庄稼种植分界,甚至什么标志都不做,一样能参与联耕联种。总之,只要农民有意愿,办法总比困难多。2013年秋播射阳县四明镇新南村和长荡镇三中村联耕联种面积分别达到了2500亩和4000亩,三中村出现了农民争着联耕联种的好势头。洋马镇是射阳县药材特色镇,村村都有联耕联种现场点,其中兴垦村已达到2600亩。诸多事实表明,农民对联耕联种的接受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秸秆禁烧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需要新模式

  近几年,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普遍是依靠行政压力,尽管保持了秸秆禁烧良好局面,但耗费了政府大量精力和财力,付出成本较大,农民群众还不理解,抵触情绪大。秸秆未能有效地还田和离田,虽然躲避了环保部门的卫星监测,但仍然有随时焚烧的可能,射阳每年产生140万吨秸秆,若焚烧1%的秸秆就会增加2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长期堆放在沟边,还会影响农村水质,造成河水污染。解决秸秆禁烧和抛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还田,但“一田多户”的土地碎片化状况推高了秸秆还田成本,使之成了秸秆禁烧的死角,而解决了小田块的秸秆还田问题,秸秆禁烧便能迎刃而解。实践证明,联耕联种是推动秸秆还田与禁烧工作最为有效手段,射阳县所有推进联耕联种的田块都实现了秸秆全量还田。

  联耕联种的推行,使大机具进田作业成为现实,深耕深翻使秸秆实现了全量还田, 1-3年后土壤有机质在现有平均1.4-1.6%的基础上,将增加20-30% ,土壤有效磷增加19%,速效钾增加5%。不仅增强了地力,还免去了行政的强制推动,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与此同时,农村除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外,还存在面广量大的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环境问题日趋恶化。1998~2009年,全国单位耕地年均化肥施用量由315公斤/公顷增加到444公斤/公顷,约4倍于世界平均水平,为增加粮食产量作出一定贡献的同时,长期过量使用掠夺土地有机质,造成耕地贫化、土地板结和水土流失。农药也是如此。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化肥产量为6619.3万吨,化肥利用率仅为30%左右,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了大面积农业生产资料残留的污染,造成土壤酸化、重金属超标,作物不能吸收的肥料随雨水污染水体,甚至地下水和大气,是江河的主要污染源。目前,农药的副外部性开始逐渐显现,如导致虫害暴发,对人类和畜禽形成健康威胁。粮食产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绿色化、安全化和可持续,而实行联耕联种后,可以大范围推广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和生物有机肥料,从而大大地降低农业的面源污染。

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技术集成推广需要新模式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全国六项主要工作的第一条,稻麦两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结构,稻麦周年高产对国家粮食生产安全至关重要,而射阳县是粮食主产区,主要作物也是稻麦轮作。影响稻茬麦产量低的症结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在播种环节上,传统人工撒种质量差,苗出不好;二是稻收后地难整,麦苗长不好;三是农民没法保证适期播种。稻茬麦产量低,效益差,部分农民摞荒,形成大量冬闲田。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高春保分析,“从过去10年的情况看,粮食稳产靠水稻,增产靠夏粮,主要是靠小麦。小麦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湖北省粮食增产中占有60%的比重。”栽植方式不同(机插秧、抛秧、人工插秧、直播稻)和“一田多户”,使水稻收获期相差较大,导致后茬小麦播期弹性较大,造成“迟茬接迟茬”的恶性循环,对小麦产量影响特别明显。根据江苏省2008年—2011年对射阳测试点的播期试验,射阳县适期播种期为10月20日—11月5日,播种每推迟一天,播种量要增加0.5—1斤/亩,而由于积温不足,无法形成壮苗,直播影响产量,每推迟10天,产量下降80—120斤/亩,推迟20天,产量下降160—200斤/亩,沿海盐碱地更加明显。我们探索的联耕联种,对稻麦主产区有效地解决影响粮食产量提升的土地碎片化、无组织生产和分散经营问题,即使在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运行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也可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生产。联耕联种通过科学组织生产、科学调度机具,2013年播期平均提前5—7天。1—2年后,随着田间基础设施的配套,田块平整度提升,再通过全部实行机插秧,水稻收获期较直播也可提早7—10天,基本能解决茬口衔接,水稻、小麦兼顾,可以保证稻麦周年高产和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联耕联种去除田梗,恢复了原来的条田,有利于实现稻麦的适期播种,而且适合大型农业机械种植,更有利于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等农业技术的集成推广。我们在推进联耕联种的田块中,都实行了集成技术全覆盖,每块田都以高产示范创建的标准进行耕作,实现农机农艺集合,发挥最大效益。

农机化水平和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需要新模式

  近年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专业化服务发展迅速,农业机械化推进最快,人工作业比例逐年下降,使联耕联种的推进具有了良好的服务基础。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蓬勃发展,使之成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推动力量和实施主体,农业大型机械规模效应的充分发挥,需要成匡连片的大田块,因此农机化水平的大幅提升推动了联耕联种的发展。农机等专业服务组织与联耕联种是相辅相成,大型农业机械的运用和农业服务组织的发展需要联耕联种提供的大田平台,而联耕联种的大田也需要大型机械的规模种植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倾心服务。近几年大量突破社区界限的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应运而生,形成了各类由从事农产品生产或营销的专业农户组成的超越社区界限的专业合作组织与社区集体组织相配合的新型服务模式,使“统”的内涵更加丰富,这为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集约农业和规模农业发展提供了可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在谈到当下农村壮年劳力进城,致使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时表示,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要推进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承包式等服务模式,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从事集中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农业公益性服务。在实践中,射阳县坚持一手推进联耕联种,一手推进合作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农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大户牵头成立各类合作组织57个,其中以良洋农机等为主的一批合作组织获得了国家级示范社,为更好地推进联耕联种提供了有力支持。

联耕联种的发展过程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2013中国农业发展新年论坛"作主题演讲时表示:“家庭经营没前途”观点不成立,农业生产有其自身独特特点,家庭经营方式仍然适用,始终难以被替代。在农村土地制度下过度分散经营及其带来的相关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推动农户土地连片耕作,是解决当前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迫切需要我们探索土地流转以外的农地联合的规模经营新路子。

  我们认为从破除田埂入手,推行联耕联种,是在尊重和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前提下,解决好群众的“惜地”、“撂荒”问题,切实将土地的规模和激励效应有机地结合起来最有效、最可行的改革模式,破解家庭经营如何实现规模化经营难题,保证农民取得最好的收益。

  联耕联种是在村两委会引领和农业部门的服务下,采取“农户+农户+合作社”的新型农民合作经营模式,是在持续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农户自愿的原则,由村组统一组织,以打桩等形式确定界址,破除田埂,将碎片化的农地集中起来,实现有组织的连片种植,再由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推进农业生产上联耕联种、联管联营,实现 “增面积、降农本,促还田、添地力,提单产、升效益”的新型生产方式。联耕联种使土地实际使用面积由于去除田梗而多出5%~10%,解决了全国土地碎片化、无组织生产和分散经营的难题,也为粮食主产区1亿多亩的稻麦轮作耕地,总是“迟茬接迟茬”,不能适期播种影响产量,探索出了新路径。

  联耕联种作为一个新事物,其推广过程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在推广实施上,我们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状况,群众认识程度,进行破除田埂,可以分步实施,也可一步到位。实践证明,这一过程无论快慢,只要破除田埂,实现联耕联种就能解决阻碍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绝大部分问题。

联耕联种发展过程

  联种分管式

  将现有30亩左右的标准条田中的分户田埂由专业合作组织去除,连片成匡,统一品种和耕种,而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农业生产中的其他环节由农户各自负责。

  联种统管式

  在联种分管式的基础上,推进产中服务,由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更大范围内的统一田间生产管理服务。为便于组织,各农户按标准支付各自费用,而对想要做工的农民,到联耕联种的大田中去挣工钱。

  全程联营式

  专业合作社发展到农民共同参与的农民合作社,进行生产过程的统一耕作、管理和成本均摊、收益分配,实行订单生产,并在这个过程中,创树品牌,拓展精深加工,提升综合效益,这是联耕联种的高级阶段。为便于组织,农户可以推荐代表参加,避免所有人员都要参与监督管理的问题。

  联耕联种推广过程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状况,群众认识程度,进行破除田埂,可以分步实施,也可一步到位。实践证明,这一过程无论快慢,只要破除田埂,实现联耕联种,就能解决阻碍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绝大部分问题。事实上,只要破除田埂,实行联耕联种,后面的联管联营推进就会超乎寻常地快。

  联耕联种的三个阶段,视各区域的人员结构、合作社状况、村干队伍等情况发展,可快可慢,而事实上只要破除田埂,实行联耕联种,后面的联管联营推进就会超乎寻常地快。2013年试点村都非常重视集成技术的运用,各村都规划了集中育供秧,采用“上毡下钵”式育苗新技术,同时和大米加工企业洽谈订单生产。洋马镇兴垦村,正在筹建农民入股的农民合作社,新上4条烘干线,实行按田亩均分成本、产量,并在保底产量后和农民进行二次分配。四明镇新南村农户开始联耕联种时,小麦机播种时连肥料都不愿意统一进行,不过一个月后,群众就提出了要联管联营,其中的2个组已实现了按承包面积均分产量。

联耕联种“化繁为简”的形式

  联耕联种通过农户间的相互联合,切实解决了农村土地碎片化问题,如果能将“一户多田”变“一户一田”,再连匡成片,将进一步发挥联耕联种的优势。这种“化繁为简”可采取以下五种模式:

  责任地互换模式

  农户将各自的(全部或部分)土地,采取等级互换或级差补偿互换等形式进行位置互换。

  土地整理再分配模式

  利用国家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千亿斤粮等项目,实施后再分配土地。

  土地股份合作模式

  把土地经营权量化为股份,通过入股的形式,由集体统一经营,收益按股分红

  反租倒包模式

  对农户之间无法协商而互换不成的小块地,由村集体从原承包人手中反租回来,再倒包给农户。

  承包地转让模式

  将外出务工等无人耕种的零散土地,有偿转让给相邻的农户。

联耕联种的措施

  联耕联种牵涉到农村千家万户,面广量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推进。

  加强宣传引导

  推行联耕联种以来,射阳县出台了《关于实行联耕联种工作的意见》,县委、县政府召开联耕联种现场推进会,先后组织13个镇200多个涉农村(居)的500多人参加联耕联种业务培训,编了7期《农技信息》各3万份和推进联耕联种十句口诀,县电视台专门制作联耕联种专题片,县农委将农技人员派驻到村担任技术指导员,制作PPT进行讲课宣传,并培训县镇农技人员、大学生村官,将联耕联种的意义和优势、措施宣讲到位。

  注重算账对比

  在全过程中,将联耕联种田块和周边零散田块,进行人工、农本、收益等几方面的算账对比,制作了联耕联种种植成本效益比较表,通过效益的比较,进一步带动周边农户加入联耕联种。为了更好地推进联耕联种,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指导各村推进工作开展。

  引导村组牵头

  2013年射阳县推进的联耕联种工作,都是由村两委会牵头组织,镇党委政府重视,各村居把破除田埂作为优先解决的问题。并从一开始就明确要求,不能把其他问题依靠联耕联种来解决,以减少工作的难度和保证推进效果。由于提供服务的专业合作社都是新建的,在组建过程中,各村都注重吸收本村的农机大户和专业服务人员加入,由能人大户牵头新办以农机手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并引导做好联耕联种的主要反对者——小农机手工作,让小农机手也加入合作社,开大机具,从事开墒等工作。由于合作社的服务水平、管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地规范和加强,迫切需要村组干部和农技(机)部门牵好头,带上路、送一程,做好合作组织和群众之间的衔接工作,逐渐引导合作组织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在群众间的信誉度,促进农民增效益,合作社增实力。

  突出技术辅导

  在联耕联种前,服务农业的方式主要是依靠农业技术人员,向广大农民提供农技服务,推广优新品种,实现农技农艺结合,但由于面广量大收效不大。联耕联种后,专业合作社成为田间耕作的主体,因此我们加大了对专业合作社的技术辅导,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培训会,编印联耕联种《农技信息》7期各3万份,推广农机农艺结合的技术集成应用,特别是与大型机械联合作业配套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确保 1-2年时间改变各田块地力不均,肥瘦有别的现状,以此推进“一户多田”向“一户一田”转变,实现“化繁为简”。

  建强服务组织

  村两委会是启动推进“联耕联种”的决定性力量,但合作组织是推进联耕联种的重要载体,不可缺失,我们通过政企推进、政策扶持、信贷支持等手段,积极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将扶持政策重点向农业合作组织倾斜,引导农业专业服务组织在服务功能上实现多元化。

联耕联种的成效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联耕联种保留了家庭经营的内核,又具备集约化、商品化生产优势,适合当今农村国情,必将成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规模生产的重要力量。

  创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方式

  联耕联种由于未改变农民现有的承包权和经营权,省工省本增效,群众一听就懂,同时,从算账对比开始,动员群众从破除田埂开始,进行联耕联种,切口小,群众易接受,同时土地还增加入5%~10%。实践证明,只要迈出了联耕联种第一步,联管联营就不远了,四明镇新南村开始联耕联种时,群众只同意麦子播种时联种,机条播不花工钱的施肥群众都要自己做,当年就有2个组群众主动要按照面积均分产量了,这一切比预想的要快的多。洋马镇兴垦村探索土地入股模式,合作社不设大股东,一亩土地算一股,社员收益为土地入股保证金加年底分红,另外还可在合作社“打工”,其土地经营权仍归自己,保底按小麦700斤/亩,水稻1100斤/亩,扣除农本后,农民可一次得到保底收入约1080元/亩。增产部分在先提取10%的风险金后,农民、合作社、村集体再按4:4:2比例进行二次分配。如果最终产量水稻按1250斤/亩,麦子按900斤/亩计算,二次分配后,农民可亩收入1300元,合作社220元/亩,村集体110元/亩,实现了农民、合作社、村集体共赢。如果农民自己承担经营风险,合作社仅承担委托服务责任,再均分产量,其收益还将高一点。总之,无论采取什么办法,联耕联种中农民的收益都会明显高于土地流转等其他规模经营方式

  凸现了明显的比较优势

  一是成本投入比较优势。联耕联种与农户分散种植相比,在机械作业投入和生产资料投入两个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在四明镇新南村调查发现,联耕联种的小麦耕种机械作业成本比原来的165元/亩,减少了35元/亩,种子成本减少47元/亩,两项合计减少82元/亩。由于各地区拥有的农业机械装备动力和类型各不相同,联耕联种机械作业收费标准不尽相同,但种子使用量基本一致。比如,长荡镇三中村由于机械装备较为先进,小麦播种7道工序仅需要100元/亩,较新南村又降低了30元/亩。

  二是预期产量收益比较优势。家庭分散经营、种植方式粗放、生产技术落后,总体产量不高。如射阳县四明镇新南村实施联耕联种前小麦产量一直徘徊在700斤左右,甚至有的农户使用自留种产量更低。经农技人员分析,联耕联种确保了适期播种,提高了播种质量,采用精量条播技术,加上全程科学管理和秸秆全量还田,小麦产量亩均至少增加150斤以上,增加收益160多元。同时,秸秆全量还田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质地,增强了土壤蓄肥保肥能力,提高无机肥利用率。

  三是品质提升价格比较优势。联耕联种后,因统一品种、机械化种植和专业农技人员指导,实现了种植过程的按需施肥、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农产品质量品相得到改善,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销售价格。通过市场调查,在销售价格上,规模化种出的麦子比农户分散种出的麦子普遍高出0.05元/斤,通过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得知,农户通过联耕联种,实现平均单产不成问题,而只要达到平均单产,所获得的收益就将超过土地流转的收益。如千秋镇滨兴村规模化种植的啤麦销售价格较周边散户提高0.06-0.08元/斤。同一水稻品种,机插秧、抛秧出米率在73%左右,高于直播稻3-5个百分点,因此销售价格也有0.05-0.1元/斤的出入。综上所述,仅麦子一季,联耕联种就减少机械作业和种子成本82元/亩,麦子效益至少增加165元/亩,通过品质的提升,价格提高0.05元/斤,每亩多卖出40元,一季麦子综合收益至少增加285元/亩,稻麦周年综合收益至少增加500元/亩。

  简而言之,联耕联种可以“增面积、降农本,促还田、添肥力,提单产、升效益”。

  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射阳探索创新的联耕联种生产方式,获得江苏省农委、省农机局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获得’2013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进行了介绍,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两次批示,并专题进行调研,市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都以较大篇幅进行总结和部署,市委市政府又在射阳召开了现场推进会。各级主流媒体也高度关注,2013年10月31日《农民日报》以“联耕联种,射阳散田种出规模效益” 头版报道,又连续4天在长荡、四明、洋马、兴桥等镇进行实地采访,随后又以半版篇幅刊登了《丰粮富民的有益探索》;11月18日《新华网》以“射阳用联耕联种‘趟’出土地规模化经营新路径”对射阳联耕联种进行了大篇幅报道;《新华日报》以“推掉田埂、联耕联种如何?”、“破除田埂,射阳联耕联种”予以报道; 2014年1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江苏联耕联种,助农业快速发展》,1月27日上海《东方早报》“农地确权登记中的问题及应对”以较大篇幅介绍了联耕联种;省农委《农村工作通讯》、《调查与研究》分别刊登“推行联耕联种模式,提升集约经营水平”和“射阳联耕联种破解一户多田的探索与实践”文章,市委《决策参考》刊登了“农业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盐阜大众报》以“射阳探索推行联耕联种新模式”、“稳粮富民新路径”、“降本增效更和谐”、“深情藏沃土”、“射阳联耕联种让土地活起来”、“射阳联耕联种探新路”等进行报道。

联耕联种与其它土地规模化经营方式比较

  当前农业工作主要目标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特别是要保证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要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关键,因为只有规模化经营,才能实现农业专业化和集约化生产,还要通过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达到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速度

  过去一家一户零散经营组织难、作业成本高,这是农民种地效益不高,甚至亏本的主要原因。而农业规模化经营包括土地、劳动力、农机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但因每一框“一田多户”中,有一户不愿流转,就会使这一框田整体无法流转。由于分散经营的“散户”不可能直接找到有大量土地需求的“大户”,而“大户”也不可能直接和单个“散户”进行谈判,致使从“散户”到“大户”的土地流转短期内很难有效形成。主要是土地租赁经营和土地股份化经营两种形式。

  (1)土地租赁经营。现今普遍采取流转形式的租赁经营,让土地向大户、家庭农场等集中。农户主要通过租赁土地获取租赁费,同时也规避了直接生产经营的风险;租赁者通过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风险经营获取收益,使农户与租赁者实现了双赢。

  (2)土地股份化经营。让农民参与龙头企业、土地股份制合作虽是一种好出路,但绝大部分农民并不热衷,主要是其盈亏情况农民难以监督,甚至如果经营不善,其风险会转嫁给农民。

  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以专业服务组织多以种赁形式,也有以土地托管形式参与的土地规模经营,这两种类型并存。“托管”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方式,现在的农村,托管比比皆是,特别是机收环节几乎达到100%,而在植保防治和除草清杂,因年龄较大的农民能够承担,加之有风险难组织,托管服务较低。而全程托管模式在碎片化农田大宗种植中并不存在,并且这种模式受合作社实力、信誉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增长有限、缓慢。因此,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土地托管,都要求田块成匡连片,马力较小的农机在农户碎片化的田块作业,专业合作社、大农机具都不可能去参与托管和流转。

  联耕联种推进的切口小,操作简单且分类推进,因而推广快,农民易于接受。

  显然,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速度,联耕联种最快,土地流转相对较慢,合作社推进次之,股份化经营很少。

  农民的土地产出和收益主体

  事实上无论是大户经营,还是家庭农场,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其必然会侵占农民利益,也就很难保证农民利益的最大化。大户经营、家庭农场在规模种植过程中,绝大部分工序会雇佣农机手或专业合作社来完成,大户自己购买了一部分机具。而联耕联种通过农户之间的联合,生产环节采取和大户、家庭农场一样的办法,交给农机手或专业合作社来完成,将组织化程度提高的效益,让农民得到。

  联耕联种通过有效地组织,破除田埂使土地从“一户多田”,形成“一田多户”的成匡连片,使规模化种植成为可能。便于先进实用的新机具使用,提高作业效率,便于农技部门集中精力服务,使良种良法得以使用、便于农资批量采购,降低农本。联耕联种后,一是有利于农地的精细化管理。实际上,除草除杂增产和用工增收不大,这些大户不挣多少钱的繁琐事情一般都是不愿意做,但联耕联种为解决少部分想种田的人到自家的田里劳动矛盾,让他们到合作社做工来增加收入,有利于规模经营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收益最大化,避免了规模小而无效、规模大而不精的双重弊病。二是有利于保证稳产增产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土地经营权还属于农民自己,农户之间通过共同协商改造。而大户流转的一家一户的承包地,既分散,不成块,水、渠、沟、路不怎么配套,土地流转的合同期限注定租地人对基础设施建设是短期行为。三是大户、家庭农场种植依赖经验。对新技术接受有一个滞后的过程,集成技术服务很难一步到位,这样联耕联种的田块就会比大户、家庭农场产量更高一些,成为更多的高产创建田块。

  联耕联种最高形式应该是两种:一种是农户先联耕、联种,到按田亩均分成本,最终走向均分收益的联管联营;另一种是以农民土地入股形式,成立由农民参与的农民合作社,选择代表作为监事会成员,参与合作社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监督,这样可以让青年人安心工作,让更多的老人安享晚年,由于风险由合作社承担,因而要适度分配一些收入。联耕联种是所有规模化经营模式中农民利益得到最大保障的方法。联耕联种与土地流转等其它规模经营形式相比,高出土地租金的那部分收入,收益主体还是广大农民群众,而土地流转受益主体则是种田大户或家庭农场等少数人。

  关于经营风险

  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农业是室外产业,都存在着生产经营风险问题,而联耕联种是由村组干部牵头、农业部门主动参与,他们就会当成一种责任,扶上马,送一程,有针对性地采取成熟的农业集成技术,使稳产增产保障变得更牢固、更现实。因此,联耕联种经营风险不会高于其他任何一种经营模式

  关于集体得什么的问题   在推进过程中,不少村干部提出了联耕联种集体得什么的问题,我们暂且不谈土地流转集体得多少和潜规则问题,首先农民增收肯定是最大的收获。农民少用工,甚至不做工,一样能比土地流转一亩多挣三百到五百元,这是任何扶贫方法都无法实现的。同时融洽了干群和龄里关系。其次碎片化的机动田增值。“好田家家分,孬地户户摊”使每个村都有大量的机动田,四明镇塘东村有300多亩机动地分散在140多块地,对外发包平均每亩不足300元,如果能联到一起,每亩可以有900元,村级积累一下子可增加18万元。三是田埂和机耕道溢出的5%~10%土地收入作为集体收入。四是在秸秆禁烧中少支出。土地零散使秸秆还田难,使秸秆禁烧成为天下“第一难”,县、镇、村三级节省了秸秆禁烧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每年夏秋两季近三个月时间,各级干部牵制了大量精力,支出1-2千万的县(区)比比皆是,镇村还要进行再配套。五是从合作社收益和实施订单生产中提取。总之,联耕联种的过程融洽了干群关系,实现了农民增收,村干部完全可以和群众讲清楚来赢得支持,增加村级的积累。

  联耕联种使得土地和人、先进农机、技术等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得到最大优化,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效率问题,其组织化程度高,因而推进速度快。尽管探索刚刚开始,但其生命力已初步显现。

联耕联种与土地托管的关系

  通过调查分析主要表现在:

  一是形式不同。联耕联种是生产方式,而托管服务方式

  二是关于专业服务。联耕联种是以现有合作组织为基础,或者由当地村组牵头委任,在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农业生产,逐步提高服务水平并独立运行,是三方关系。土地托管是有良好基础的合作组织,受农民委托服务农业生产,是双方关系;

  三是受益主体。联耕联种扣除成本外,全部由农民所得。部分托管实际是从事的专业服务,而全程托管农民得大部分,合作社得小部分;

  四是经营风险。联耕联种风险由合作社承担,但有农技部门的服务,加上风险防范在先,相对较小,托管风险由合作组织单独承担,风险稍大。

  五是收益分配。土地联耕联种扣除农本后,全归农民,土地托管不仅要扣除农本,还要扣除批量购买种子、农资管理成本等。

联耕联种的启示

  统一思想是关键,必须依靠基层组织

  联耕联种需要行政推动,只要村组干部认识到位,有效组织群众参与,以行政力量引导专业合作组织队伍向组织化、规范化的方向运行,合作组织做好服务就可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联耕联种就能顺利推进。实际上,从射阳县每年秸秆禁烧工作实绩上看,只要镇村下达任务时明确任务,村组干部拿出对待秸秆禁烧的工作热情,通过1-2年时间,就可使联耕联种在射阳县大范围推广开来,同时也能从根本上解决焚烧难题,免去年年禁的被动局面。所以,关键是村组干部思想首先要统一,敢于为民负责,带民富裕,敢于做纷繁复杂的农户工作,算账对比始终是统一思想的重要措施,要通过算帐对比,让农民实实在在地看到联耕联种的好处,自觉地来参与联耕联种。从射阳县推广实践来看,联耕联种在农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行政推动的难度绝不会比秸秆禁烧大,因为农户本身对实现规模经营都有着强烈的期盼,例如射阳县四明镇和洋马镇,从10月份推广以来,不过2个多月时间,已推行联耕联种面积近1.2万亩。秋播时间相对较长,推广麦子联耕联种相对容易,而下季夏收夏插时间短,同时田块的平整度有一定差异,稻田推广难度相对麦田难度大一些,只要超前谋划,同样可以大面积推进。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在联耕联种中,力求村集体和村组干部的获益,引导激励他们更好的推进联耕联种。

  合作组织是载体,必须扶持大力发展

  合作组织是联耕联种田块生产推进的重要载体,虽然年射阳县新成立的合作组织已对联耕联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进一步地加强合作组织规范、规模经营,将会使联耕联种的农户获得更大的收益和更稳定的持续发展。2013年以来,射阳县组织了农机展销会,对4800多名农机手进行了培训,使用财政购机补贴6184万元,购买机具总金额超过2.5亿元,占全省4.8%,全市28.7%,列全省第一。通过村两委进行有效组织,提前明示联耕联种的作业费标准,就会对参与农户的产生吸引力。例如四明镇新南村耕翻、破垡、旋耕、播种、开沟、压实六道工序为130元/亩,而长荡镇三中村采用大型机具,耕翻、破垡、旋耕、施肥、播种、压实、开墒七道工序同时完成,费用仅为100元/亩,最终要达到千秋镇滨兴村78元/亩标准。大型农机在连匡成片的土地作业,降低了机械作业成本,同时增加了土壤地力和有机质含量。同时,我们已和太商行商洽,给予合作社和农机手信贷支持。

  技术指导是支撑,必须提高服务水平

  在联耕联种的大田中,我们农技部门要抓住影响增产的关键环节,适时指导农业服务组织做好各项农业技术的集成运用,实际上当前,我们的农业集成技术已相当成熟,只是苦于难于推广实施,而联耕联种的田块和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的参与,使大范围实现农机农艺集合,持续推进粮食稳产增效成为了现实。通过1-2年的行政推动和引导,农业合作组织和农户的交互发展将步入不断前进的快车道,届时行政推动也将渐渐淡出。2013年以来射阳县推广了水稻商品化集中育供秧、水稻“上毡下钵”新型秧盘育秧、新型机插钵盘育秧、塑盘旱育抛秧等高产栽培技术,在联耕联种田块实行现代农业集成技术的全覆盖。射阳县2014年建设商品化集中育供秧点20处,秧田面积916亩,可供秧栽插大田7.3万多亩。推广水稻“上毡下钵”育秧面积2.6万亩。同时通过重抓在田作物病虫害防治,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提高现代化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的作业服务水平。

  基础配套是保障,必须整合各类资源

  在推进联耕联种中,我们发现不同联耕联种地区的机械作业费用也不尽相同,除了农机具作业工序的不同,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机具无法通过农田的路、桥,造成机具作业成本高低较大。因此,下一步我们将集中精力,整合农业水利交通、资源开发等部门的农业项目,重点加强落后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切实解决实施联耕联种地区的路、桥、涵等配套,逐步将所有田块都改造成符合新型农机化作业的标准。同时明确国土、财政、供电、金融相关部门职责,形成推动联耕联种工作强大合力。另外下一步在联耕联种中我们将着重探索,合作社提及最多的农机更新贷款难,村级服务组织在联耕联种得什么等问题,以便联耕联种更好更快推进。

  联耕联种适度规模的“联”、科学有序的“合”,进一步体现了劳动者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使一家一户单独经营变为现在的家庭之间的合作经营。中国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小麦产业体系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韩一军以及南京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院长陈巍、省农委农业局局长马德云等众多专家教授一致认为,联耕联种为“小岗模式”很好地打了“补丁”,解决了“统、降、增”三个问题,统一品种、统一布局、统一经营,实现了农业集成技术的普遍运用;降低了家庭经营的分散程度、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环境污染,实现了秸秆无一焚烧全量还田;土地增地力、粮食增产量、农民增收入,实现了变“大户赚”为“户户赚”的好模式。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联耕联种"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